控制器【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控制器,特别涉及一种适用于无挡触控的手持式
电子装置的控制器。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不断的进步,使得各种具有通信功能的信息装置不断地
推陈出新,例如手机、平板计算机、超轻薄笔记本电脑、及卫星导航
等手持式通信装置。除了一般以键盘或鼠标进行输入或操控之外,利
用触控式技术来操控各种信息装置是一种相当直觉且受欢迎的操控方
式。尤其是触控显示装置具有人性化及直觉化的输入操作界面,使得
任何年龄层的用户都可直接以手指选取或操控信息装置。
公知具备触控功能的手持式电子装置中,都是直接在面板上进行
触控操作,但是,在面板上进行操作时,手指可能会挡住眼睛的视线
或挡住屏幕显示的软件物件,使手指可能会对高信息密度显示画面的
连结开启产生误触的现象。为了避免误触,部分手持式电子装置采用
将触控操作区域与显示面板分开,例如罗技科技美国第5825352号专
利。
然而,这种作法会造成电子装置体积的增加,违背现今手持式电
子装置朝向轻、薄、短、小的发展趋势,使得在体积较小的平板计算
机、手机等产品中难以实现。
另外,前述的面板需要导入稀土类的透明触控感测结构例如铟锡
氧化物(ITO),才能使面板同时兼具触控及显示功能,但受限于稀土
金属铟矿日趋耗竭、成本高升、穿透率、可视性以及导电性比金属差
等问题,故以稀土金属铟矿所制成的透明触控感测层并非良策;就算
以导电性高金属网栅作触控感测结构也会有金属网栅干涉条纹的可视
性问题。再者,当用户在阳光或强光源下使用手持式电子装置,面板
的阳光可视性(sunlightreadability)一直是无法有效解决的课题,因为
用户看不到面板的信息,因此无法以双手操作而及时有效的点击以响
应邮件或脸书信息。
另外,依据前述的内容,由于需在触控面板上以手指或触控笔接
触的方式控制或操作手持式电子装置,因此常会有刮伤面板的现象发
生。再者,公知具备触控功能的手持式电子装置在操作时,大多需以
其中一手握持手持式电子装置,而另一手在面板上进行触控操作,若
只用一手同时握持及进行触控操作,则用户只能透过大拇指进行触控
操控,无法实现使用者的单手握持的多指触控新体验与应用,如此,
无论是触控效率、精准度及便利性都会降低。
因此,如何提供一种适用于无挡触控的手持式电子装置的控制器,
不只可避免用户在操作时产生手指遮挡视线及减少面板刮伤的问题之
外,还可具有单手操控多点触控的便利性,已成为重要的课题之一。
【发明内容】
有鉴于上述课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适用于无挡触控的手
持式电子装置的控制器,不只可避免操作时手指遮挡用户视线以及减
少面板刮伤的问题之外,还具有单手操控多点触控的便利性。
为达上述目的,本发明的一种控制器,适用于一无挡触控的手持
式电子装置,手持式电子装置包括一触控外盖、一面板、所述控制器、
一中央处理器以及一内存,触控外盖设置在手持式电子装置相对于面
板的另一侧,触控外盖具有一外盖及一触控感测结构,触控感测结构
具有多个侦测点,控制器与触控感测结构信号连接,内存储存有一激
活判断条件,中央处理器与控制器信号连接。控制器包括一驱动单元、
一感测单元以及一处理单元,驱动单元输出一驱动信号到触控感测结
构,感测单元接收来自触控感测结构的一触发事件的一触发信号,处
理单元接收触发信号并计算触发事件的多个侦测点以产生一计算结
果,并将计算结果与激活判断条件进行比对。其中,若触发事件符合
激活判断条件,感测单元允许来自触控感测结构的一输入动作,处理
单元依据输入动作输出一开机操作信号或一关机操作信号,中央处理
器依据开机操作信号或关机操作信号对手持式电子装置执行一开机操
作或一关机操作。
在一实施例中,当手持式电子装置是开机状态时,若输入动作是
两指在触控外盖上同时接触或相向滑动,处理单元依据输入动作输出
关机操作信号,中央处理器对手持式电子装置执行关机操作。
在一实施例中,当手持式电子装置是关机状态时,若输入动作是
两指在触控外盖上同时接触或反向滑动,处理单元依据输入动作输出
开机操作信号,中央处理器对手持式电子装置执行开机操作。
在一实施例中,计算结果包括触发事件的触发数量、触发数量分
布、触发数量形貌、触发时间、触发位置、或触发频率。
在一实施例中,当触发事件的触发数量形貌呈多个面接触,则处
理单元判定触发事件不符合激活判断条件。
在一实施例中,控制器还包括一电压供应单元,其提供一电压源
信号到驱动单元。
在一实施例中,控制器设置在一电路板。
在一实施例中,电路板设置在触控外盖与面板之间。
在一实施例中,控制器与中央处理器共同整合设置在电路板。
在一实施例中,面板设置另一触控感测结构。
在一实施例中,计算结果对应于一使用者的一掌势。
为达上述目的,本发明的另一种控制器,适用于一无挡触控的手
持式电子装置,手持式电子装置包括一触控外盖、一面板、所述控制
器以及一内存,触控外盖设置在手持式电子装置相对于面板的另一侧,
触控外盖具有一外盖及一触控感测结构,触控感测结构具有多个侦测
点,控制器与触控感测结构信号连接,内存储存有一激活判断条件。
控制器包括一驱动单元以及一感测单元,驱动单元输出一驱动信号到
触控感测结构,感测单元接收来自触控感测结构的一触发事件的一触
发信号。其中,控制器依据触发信号计算触发事件的多个侦测点,以
产生一计算结果,并将计算结果与激活判断条件进行比对,若触发事
件符合激活判断条件,感测单元允许来自触控感测结构的一输入动作,
且控制器依据输入动作输出一开机操作信号或一关机操作信号。
在一实施例中,当手持式电子装置是开机状态时,若输入动作是
两指在触控外盖上同时接触或相向滑动,处理单元依据输入动作输出
关机操作信号,中央处理器对手持式电子装置执行关机操作。
在一实施例中,当手持式电子装置是关机状态时,若输入动作是
两指在触控外盖上同时接触或反向滑动,处理单元依据输入动作输出
开机操作信号,中央处理器对手持式电子装置执行开机操作。
在一实施例中,计算结果包括触发事件的触发数量、触发数量分
布、触发数量形貌、触发时间、触发位置、或触发频率。
在一实施例中,当触发事件的触发数量形貌呈多个面接触,则控
制器判定触发事件不符合激活判断条件。
在一实施例中,控制器还包括一电压供应单元,其提供一电压源
信号到驱动单元。
在一实施例中,控制器设置在一电路板。
在一实施例中,电路板设置在触控外盖与面板之间。
在一实施例中,面板设置另一触控感测结构。
在一实施例中,计算结果对应于一使用者的一掌势。
承上所述,本发明的适用于无挡触控的手持式电子装置的控制器
中,由于用户可在手持式电子装置的触控外盖上进行触控操作,因此
手指不会挡住视线或面板所显示的软件物件,可避免对高信息密度画
面的连结开启产生误触现象。另外,由于用户是在触控外盖上操作电
子装置,因此也可减少面板刮伤的情况。另外,也由于用户可以在触
控外盖上进行触控操作,因此,除了可以单手进行握持之外,也可使
用同一手的例如食指、中指来操作手持式电子装置,相较于公知使用
单手握持时只能以大拇指在面板进行操控的情况,本发明也具有相当
大的操作效率与便利性,并可实现优质且美好的用户体验。
再者,当用户在阳光或强光源下使用手持式电子装置时,用户可
以单手握持手持式电子装置,并以触控外盖来遮挡阳光或强光源,由
于面板信息受到触控外盖遮挡阳光或强光源,故面板的阳光可视性可
以提高,且不需要新的显示面板技术(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显示
面板或电子纸显示面板)就可达成。
另外,由于手持式电子装置必须在触发数量、触发数量分布、触
发数量形貌、触发时间、触发位置、或触发频率等触发事件符合激活
判断条件的前提下,感测单元始允许来自触控外盖的至少一输入动作,
以针对手持式电子装置进行开机操作或关机操作,因此,当有其它用
户操作手持式电子装置时,则会因触发数量、触发数量分布、触发数
量形貌、触发时间、触发位置、或触发频率等触发事件与原用户所预
先设定的激活判断条件不相同,而无法进行上述控制,而提高手持式
电子装置的用户信息保护安全性。
【附图说明】
图1是配合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的控制器的手持式电子装置的示
意图。
图2是图1所示的手持式电子装置及控制器的方块示意图。
图3是图1所示的手持式电子装置的另一视角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的控制器所执行的步骤流程图。
图5是图1所示的触控外盖的侦测点被触发的示意图。
图6A及图6B是图1所示的触控外盖的侦测点被触发的另一示意
图。
图7A到图7C是用户在手持式电子装置的输入动作示意图。
图8A是配合本发明的另一优选实施例的控制器的手持式电子装
置的方块示意图。
图8B是配合本发明的再一优选实施例的控制器的手持式电子装
置的方块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参考相关附图,说明依本发明较佳实施例的无挡触控的手
持式电子装置及控制器,其中相同的元件将以相同的参考符号加以说
明。
图1是配合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的控制器的手持式电子装置的示
意图,图2是图1所示的手持式电子装置及控制器的方块示意图,请
同时参考图1及图2所示。本实施例的无挡触控的手持式电子装置1
(以下称手持式电子装置1)包括一触控外盖11、一面板12、一控制
器13、一中央处理器14以及一内存15。本实施例的手持式电子装置1
可以是智能型移动电话(smartphone)、平板计算机(tablet)、或个人
数字助理(personaldigitalassistant;PDA)、或全球定位系统(global
positioningsystem,GPS)等,本实施例是以智能型移动电话为例作说明。
面板12可包括显示面板,也就是具有显示功能的面板,或是同时具有
显示功能及触控功能的触控显示面板。
在本实施例中,触控外盖11设置在手持式电子装置1相对于面板
12的另一侧,换句话说,触控外盖11与面板12分别设置在手持式电
子装置1相对的两侧,也就是分别设置在手持式电子装置1的背面、
正面。在此,用户正常使用手持式电子装置1时,朝向用户的那面是
正面,背向用户的那面是反面。
具体来说,本实施例的触控外盖11提供了电子装置与用户之间的
输入界面,而面板12可显示例如用户界面(UserInterface;UI)或图
形用户界面(GraphicalUserInterface;GUI)。因此,如图1所示,用
户可在手持式电子装置1的正面查看面板12所显示的内容,并从背面
的触控外盖11进行触控输入。
另外,当用户在阳光或强光源下使用手持式电子装置1,用户可以
单手操作手持式电子装置1,并将触控外盖11朝向阳光或强光源,以
遮挡阳光或强光源,由于面板12的位置背对阳光或强光源,故面板12
所显示的信息可透过触控外盖11遮挡阳光或强光源,而提高面板12
的阳光可视性。
图3是图1所示的手持式电子装置的另一视角示意图,请搭配图2
所示,在本实施例中,触控外盖11包括一外盖111及一触控感测结构
112。同样的,外盖111设置在手持式电子装置1相对于面板12的另
一侧,而触控感测结构112可以是部分面积或全部面积的设置在外盖
111上,在本实施例中,触控感测结构112延伸到外盖111的两侧,也
就是延伸到触控外盖11的两侧边,以增加用户执行操作时的面积。当
然,在其它实施例中,其它实体按键也可以由本实施例的触控感测结
构112替代,本发明并不限制。
在本实施例中,触控感测结构112可例如是电容式触控感测结构,
且本实施例的触控感测结构112是形成在外盖111朝向面板12的内表
面,也就是触控感测结构112是设置在手持式电子装置1的内部,并
以全部面积的直接形成在外盖111上。当然,在其它实施例中,触控
感测结构112也可以形成在外盖111远离面板12的外表面,也就是触
控感测结构112是设置在手持式电子装置1的外部,若触控感测结构
112是设置在外盖111远离面板12的外表面时,则需加一层保护层来
保护触控感测结构112。或者,触控感测结构112可同时形成在外盖
111朝向面板12的内表面及外盖111远离面板12的外表面,也就是触
控感测结构112是同时设置在手持式电子装置1的内部与外部。另外,
外盖111的材料可以是玻璃、塑料、金属、或其它材料,并是手持式
电子装置1的整体构件之一。换句话说,触控外盖11不是一外加的部
件(外加部件可例如是手持式电子装置的保护壳或保护套),因此,若
将触控外盖11自手持式电子装置1分离后,用户可看见手持式电子装
置1内部的构件,例如电池或集成电路等元件。另外,触控感测结构
112可以是导电层、奈米金属线层、石墨烯、或金属网栅(metalmesh),
本发明并不限制。在一些实施例中,若触控感测结构112是金属网栅,
不只可减少莫内现象(Moirephenomenon)、降低材料成本,其线宽也
不会因透明度要求而受限。
另外,如图2所示,触控感测结构112具有多个侦测点P,而多个
侦测点P可被触发而引发一触发事件,举例来说,当一导体(可例如
但不限于触控笔、用户的手指或手掌等)触碰触控感测结构112时,
位在触碰位置的侦测点P可被触发而产生一触发事件的触发信号,触
发信号会被传送到控制器13,以供控制器13对触发事件进行处理,关
于这部分的详细内容,将在后段进行叙述。在此,触发事件可以是当
用户手持触控外盖11时,对应于用户的抓握位置而产生,或是用户在
触控外盖11执行输入动作时所产生,本发明并不限制。
承上,触控外盖11与面板12分别设置在手持式电子装置1相对
的两侧,可避免用户在操作手持式电子装置1时,用户的手可能会有
遮蔽面板12所显示画面的情形,以实现无挡触控的目的,也可进一步
避免误触的情形。另外,本实施例的手持式电子装置1适用于单手多
点触控。
接着,请参考图4,图4是本发明的控制器所执行的步骤流程图,
包括以下步骤:输出一驱动信号到触控感测结构(步骤S10);接收来
自触控感测结构的一触发事件的一触发信号(步骤S20);计算触发事
件的多个侦测点,以产生一计算结果(步骤S30);将计算结果与一激
活判断条件进行比对(步骤S40);以及若触发事件符合激活判断条件,
允许来自触控感测结构的一输入动作,并依据输入动作输出一开机操
作信号或一关机操作信号(步骤S50)。
请同时参考图2及图4,在本实施例中,控制器13包括一驱动单
元131以及一感测单元132。驱动单元131可输出一驱动信号到触控感
测结构112,在一些实施例中,控制器13可还包括一电压供应单元136,
并由电压供应单元136提供电压源信号给驱动单元131。而感测单元
132与触控感测结构112信号连接并接收来自触控感测结构112的触发
信号。接着,控制器13将依据触发信号计算触发事件的多个侦测点,
并将计算结果与预先储存在内存15的一激活判断条件进行比对,若触
发事件符合激活判断条件,感测单元132将允许来自触控感测结构112
的一输入动作,且控制器13将依据输入动作输出开机操作信号或关机
操作信号。
进一步来说,控制器13可还包括一处理单元133,处理单元133
将接收来自感测单元132的触发信号,并针对对应于触发信号的触发
事件进行计算。也就是说,处理单元133将针对被触发的多个侦测点
进行计算,以产生一计算结果。在一些实施例中,处理单元133可包
括一坐标计算单元,其可计算出被触发的侦测点的坐标,以得到关于
触发事件的触发位置,本发明并不限制。处理单元133可计算出关于
触发事件的例如:触发数量、触发数量分布、触发数量形貌、触发时
间、触发位置、或触发频率。接着,处理单元133会将计算结果与预
先储存在内存15的激活判断条件进行比对,关于激活判断条件的相关
内容,将在后段进行叙述。
请同时参考图2及图5,图5是图1所示的触控外盖的侦测点被触
发的示意图,具体来说,用户在操作手持式电子装置1时,可在操作
设定界面预先设定用户的握持习惯,并透过控制器13预先对用户在操
作设定界面所触发的一触发事件进行处理,将其定义是激活判断条件
后并储存在内存15内。触发事件可包括触发数量、触发数量分布、触
发数量形貌、触发时间、触发位置、或触发频率。若以触发数量分布、
触发数量形貌或触发位置的触发事件为例,当用户握持手持式电子装
置1时,感测单元132将接收到由于用户的握持而产生的触发信号,
接着,处理单元13可对此触发信号进行计算,例如计算被触发的侦测
点位置,并将位置相邻且触发数量大于一预定值的范围定义是触发区
域113。以图5为例,触控外盖11的一侧壁具有一个触发区域113a、
另一侧壁具有两个触发区域113b、触控外盖11相对于面板12的另一
面具有一个触发区域113c。本实施例的“触发数量分布”及“触发位
置”是指各个触发区域的分布数量及位置,而“触发数量形貌”则是
各个触发区域113的形状,也就是触发区域113a、113b、113c的形状。
另外,触发频率可以是某些位置的点击频率,触发时间则可指用户各
抓握位置超过一定时间,或者指是用户的作息习惯等。
承上,当用户在操作设定界面设定且在内存15储存激活判断条件
后,处理单元133可将另一触发事件与激活判断条件进行比对。若另
一触发事件发生,控制器13的感测单元132将接收关于另一触发事件
的另一触发信号,同样经处理单元133对此另一触发信号进行计算以
产生一计算结果,并将计算结果与内存15中的激活判断条件进行比对。
若触发事件符合激活判断条件时,则允许感测单元132接收来自
触控感测结构112的至少一输入动作,此输入动作是由用户接触触控
外盖11所产生。而处理单元133将依据此输入动作而输出开机操作信
号或关机操作信号给中央处理器14,接着,中央处理器14会依据此开
机操作信号或关机操作信号对手持式电子装置1执行一开机操作或关
机操作。在本实施例中,中央处理器14可以是手持式电子装置1的中
央处理单元(centralprocessingunit;CPU)。换句话说,在本实施例中,
必须在触发数量、触发数量分布、触发数量形貌、触发时间、触发位
置、或触发频率符合激活判断条件的前提下,中央处理器14才可执行
针对手持式电子装置1的开机操作或关机操作,关于“开机操作”及
“关机操作”的详细内容,将在后段进行叙述。承上,因此当有其它
用户握持且想要操作手持式电子装置1时,则会因触发数量、触发数
量分布、触发数量形貌、触发时间、触发位置、或触发频率等触发事
件与原用户所预先设定的激活判断条件不相同,而无法操作手持式电
子装置1,如此可提高手持式电子装置1的安全性。
图6A及图6B是图1所示的触控外盖的侦测点被触发的另一示意
图,请先参考图6A,在此要说明的是,若处理单元133(如图2)的
计算结果是触发数量形貌呈多个面接触,处理单元133(如图2)将直
接判定此触发事件是不符合激活判断条件,在此,多个是指两个及两
个以上。在本实施例中,“面接触”是指用户接触到触控外盖11上的
单一触发区域的直径或自一接触边缘至另一接触边缘的最长距离是7
毫米(mm)以上。以图6A为例,由于触发区域133d、133e、113f并
非是正圆,因此当触发区域133d、133e、113f或更多触发区域的一接
触边缘至另一接触边缘的最长距离d1、d2、d3大于7毫米时,将直接
判定此触发事件不符合激活判断条件,上述内容是基于假设用户并非
在对手持式电子装置1进行触控操作,而只是单纯的握持住手持式电
子装置1时,容易产生多个为面接触的触发数量形貌,因此处理单元
133(如图2)将直接判定此触发事件不符合激活判断条件。接着请参
考图6B,若触发事件的触发数量形貌呈单一个面接触,且位在手持式
电子装置1的上半部时,处理单元133(如图2)同样会将此触发事件
判定是不符合激活判断条件,此内容是基于假设用户正常握持手持式
电子装置1并利用手指在触控外盖11进行触控操作时,用户的手掌可
能在手持式电子装置1的下半部形成面接触的触发区域,而不会在上
半部形成面接触的触发区域,且在上半部进行触控操作的手指与触控
外盖11的接触所产生的触发区域,其直径或自一接触边缘至另一接触
边缘的最长距离通常不会大于7毫米,因此当手持式电子装置1的上
半部产生如图6B所示的触发区域113g,其一接触边缘至另一接触边
缘的最长距离d4大于7毫米时,用户非常有可能不是在进行触控操作,
而可能是在进行例如擦拭外盖的动作或是单纯抓握着手持式电子装置
1。在此,上半部或下半部可以是以外盖的中心或触控感测结构的中心
为基准,并以用户操作手持式电子装置1时的情况而论,高于中心之
上的部分是上半部,低于中心之下的部分是下半部。
请再参考图2,本实施例的内存15,其可设置在触控外盖11与面
板12之间。内存15可例如但不限于是只读存储器(Read-onlyMemory;
ROM)、随机存取内存(RandomAccessMemory;RAM)、快闪(Flash)
内存、可程序化逻辑门阵列(Field-ProgrammableGateArray;FPGA)、
或其它各种形式的内存。内存15内部可储存有操作系统、应用程序、
数据处理程序、各种文件电子数据或其它各种程序。其中,操作系统
是管理计算机硬件与软件资源的程序,应用程序可以是文字编辑程序
或是电子邮件程序等,而数据处理程序可指用在检测前述电子数据的
数据结构并产生对应的连接指令的程序。在一些实施例中,当前述的
触发事件符合激活判断条件时,中央处理器14将提取内存15中预存
的程序,并执行该程序的内容。
在本实施例中,控制器13可设置在一电路板,且此电路板可设置
在触控外盖11与面板12之间。在其它实施例中,控制器13也可与中
央处理器14共同整合在同一电路板上,以形成单一芯片的控制处理中
心。当然,内存15同样也可与控制器13及中央处理器14共同整合在
同一电路板上。另外,触控外盖11与面板12之间还可包括一电池,
电池可作为提供手持式电子装置1的电力来源。
以下将针对“开机操作”及“关机操作”部分继续说明,图7A到
图7C是用户在手持式电子装置的输入动作示意图,请同时参考图2及
图7A,当手持式电子装置1是开机状态时,若用户以两指(特别是食
指F1及中指F2)同时接触触控外盖11,这时,触控感测结构112将
输出对应的一触发信号,而感测单元132会将此触发信号传送到处理
单元133,接着,处理单元133会送出一关机操作信号到中央处理器
14,而中央处理器14会依据此关机操作信号,对手持式电子装置1执
行关机操作,也就是关闭手持式电子装置1。同理,若手持式电子装置
1起初是处于关机的状态,若用户以两指(特别是食指F1及中指F2)
同时接触触控外盖11,处理单元133将会送出一开机操作信号到中央
处理器14,而中央处理器14会依据此开机操作信号,对手持式电子装
置1执行开机操作,也就是开启手持式电子装置1。
接着,请同时参考图2及图7B,当手持式电子装置1是关机状态
时,若用户以两指(特别是食指F1及中指F2)在触控外盖11上反向
滑动(又可称作向外滑动),这时,触控感测结构112将输出对应的一
触发信号,而感测单元132会将此触发信号传送到处理单元133,接着,
处理单元133会送出一开机操作信号到中央处理器14,而中央处理器
14会依据此开机操作信号,对手持式电子装置1执行开机操作,也就
是开启手持式电子装置1。
接着,请同时参考图2及图7C,当手持式电子装置1是开机状态
时,若用户以两指(特别是食指F1及中指F2)在触控外盖11上相向
滑动(又可称作向内滑动),这时,触控感测结构112将输出对应的一
触发信号,而感测单元132会将此触发信号传送到处理单元133,接着,
处理单元133会送出一关机操作信号到中央处理器14,而中央处理器
14会依据此关机操作信号,对手持式电子装置1执行关机操作,也就
是关闭手持式电子装置1。
另外,在一些实施例中,手持式电子装置1可通过因为用户的抓
握所产生的掌势进行开机操作。详言之,前述的激活判断条件可为手
持式电子装置1的使用者的习惯掌势,当计算结果呈现同于激活判断
条件的习惯掌势时,手持式电子装置1即可接受其它输入动作以进行
开机程序。当然,此输入动作也可能不是另一个抓握或输入动作,而
是使用者抓握时所产生的掌势本身,意即,可直接透过使用者的掌势
进行开机操作。
透过上述内容,用户可以在相同的握持姿势下,直接对手持式电
子装置进行开机操作或关机操作,而不必以公知的方式需将手指移动
到实体按键的位置或需透过另一手接触触控显示面板才能对其进行开
机或关机的控制。
图8A是配合本发明的另一优选实施例的控制器的手持式电子装
置的方块示意图,本实施例的手持式电子装置2与图2所示的手持式
电子装置1具有大致相同的内容,不同的地方在于,本实施例的面板
12也可设置另一触控感测结构122,且触控感测结构122与控制器13a
信号连接。触控感测结构122与控制器13a之间具有与前述触控感测
结构112及控制器13相同的内容。其余相同内容,请参考前述,在此
不再赘述。如此,手持式电子装置2可同时接收多个来自触控感测结
构112及/或触控感测结构122的输入动作,且中央处理器14也可同时
执行多个操作,以达到多任务输入与多任务输出
(Multi-input-multi-output;MIMO)的功效,能够透过不同的输入方式
侦测与体贴用户的真正需求,并与4G通信的多任务输入与多任务输出
(MIMO)需求相容。
图8B是配合本发明的再一优选实施例的控制器的手持式电子装
置的方块示意图,本实施例的手持式电子装置3与图8A所示的手持式
电子装置2具有大致相同的内容,不同的地方在于,触控感测结构122
与触控感测结构112是共同连接到同一个控制器13。其余相同内容,
请参考前述,在此不再赘述。
综上所述,本发明的适用于无挡触控的手持式电子装置的控制器
中,由于用户可在手持式电子装置的触控外盖上进行触控操作,因此
手指不会挡住视线或面板所显示的软件物件,可避免对高信息密度画
面的连结开启产生误触现象。另外,由于用户是在触控外盖上操作电
子装置,因此也可减少面板刮伤的情况。另外,也由于用户可以在触
控外盖上进行触控操作,因此,除了可以单手进行握持之外,也可使
用同一手的例如食指、中指来操作手持式电子装置,相较于公知使用
单手握持时只能以大拇指在面板进行操控的情况,本发明也具有相当
大的操作效率与便利性,并可实现优质且美好的用户体验。
再者,当用户在阳光或强光源下使用手持式电子装置时,用户可
以单手握持手持式电子装置,并以触控外盖来遮挡阳光或强光源,由
于面板信息受到触控外盖遮挡阳光或强光源,故面板的阳光可视性可
以提高,且不需要新的显示面板技术(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显示
面板或电子纸显示面板)就可达成。
另外,由于手持式电子装置必须在触发数量、触发数量分布、触
发数量形貌、触发时间、触发位置、或触发频率等触发事件符合激活
判断条件的前提下,感测单元始允许来自触控外盖的至少一输入动作,
以针对手持式电子装置进行开机操作或关机操作,因此,当有其它用
户操作手持式电子装置时,则会因触发数量、触发数量分布、触发数
量形貌、触发时间、触发位置、或触发频率等触发事件与原用户所预
先设定的激活判断条件不相同,而无法进行上述控制,而提高手持式
电子装置的用户信息保护安全性。
以上所述仅是举例性,而不是限制性的。任何未脱离本发明的精
神和范围,而对其进行的等效修改或变更,均应包括在所附的权利要
求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