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级联式气提泵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水产养殖工程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级联式气提泵。
背景技术
在池塘养殖、苗种培育,特别是工厂化养殖生产中,经常需要输
送扬程小、大流量的水体。传统的方法是采用水泵(如轴流泵、潜水
泵、离心泵等)输送,而目前市售的水泵几乎没有扬程低于1m的。
一般的水泵不但耗能高、工作效率低,安装管理操作不便;而且由于
水泵流量大,流速快,养殖生物很容易进入泵体受到伤害,造成不必
要的损失。气提泵在工业上很早就开始使用,近年来在养殖生产上也
逐渐被广泛采用。气提泵具有结构简单、造价低廉、运行费用低,操
作管理方便等特点,不但可以输送水体,还可以给水体增氧,使养殖
池内水质均匀,去除水体的CO2、悬浮物和有机物等,且对养殖生物
不会造成任何伤害。气提泵的工作原理如图1所示,池中的水有水入
口4进入扬水管1,当有气体由空气入口3进入,经曝气石2曝气通
到扬水管1时,由于扬水管1中的气水混合物密度小于周围池中水的
密度,使得扬水管1中的水上升,从而达到提水的目的。图1中H1
为提升高度,H2为没曝气石2的浸没深度。
然而,关于气提泵的局限性在于扬程太低,一般水位提升高度仅
有十几公分到半米左右,其应用范围受到了很大制约。而在养殖系统
设计中,尤其是工业化养殖系统的设计中,对小扬程、大流量提水泵
的需求之处较多,采用电水泵会来带运行管理及电路铺设的麻烦,而
气提泵不仅安全,而且能耗低,往往是首选的设计方案。
发明内容
为了填补单一气提泵与小扬程水泵无法满足的养殖工程应用领
域,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级联式气提泵。该级联式气提泵利用
气提原理,将气提管单元级联组合,实现水位逐级提升。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本发明包括进水管、外腔体、曝气头、气提管、连通管、出水管
及腔体盖,其中外腔体内被均分为多个单元,每个单元内均设有一级
气提管,每个所述气提管的下端均安装有曝气头,每一级所述气提管
所处的单元均通过连通管与上一级气提管内部相连通,且每一级所述
气提管均通过连通管与下一级的单元相连通,所述进水管及出水管分
别安装在外腔体上,该进水管与第一级所述气提管所处的单元相连
通,所述出水管与最后一级所述气提管内部相连通,所述腔体盖安装
在外腔体上,该外腔体内的每一级所述气提管对应腔体盖的位置以及
每个单元对应腔体盖的位置分别开有通气孔;第一级所述气提管由进
水管提水,通过各级所述气提管逐级提升,提升后的水由所述出水管
排出。
其中:所述外腔体内各单元呈矩阵式排列,各所述单元及各单元
内的气提管之间的连通方式为串联;所述外腔体内各单元呈直线式排
列,所述单元及各单元内的气提管之间的连通方式为串联;每个所述
连通管既是上一级所述气提管的出水管,也是下一级单元的进水管;
每一级所述气提管的下端均为漏斗口状,即轴向截面呈“八”字形,
每一级所述气提管的下端与所处单元进水管之间的高度差均相等;每
一级所述气提管所处单元的进水管与出水管之间的高度差均一致;每
一个所述气提管轴向截面的两侧均设有连通管,一侧的所述连通管与
上一级单元内的气提管内部相连通,另一侧的所述连通管与下一级单
元相连通。
本发明的优点与积极效果为:
1.本发明通过气提原理实现水位的小尺度提升,提升高度较传
统气提泵有显著提高,且能够根据需要提升的水位高度进行设计,大
大提高了气提泵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范围。
2.本发明可使气提泵的提水性能覆盖范围从几十公分到数米的
高度,弥补了气提泵与小扬程水泵的不足,为水产养殖工程设计增加
了新的元素和设计理念。
3.本发明实现水体的提升不需要水泵,可依托养殖工厂基础配
套设施罗茨鼓风机等进行灵活安装,不需铺设电路,降低了维护管理
成本。
4.本发明建造材质为塑料(PVC、PP、亚克力等),耐腐蚀性好,
使用过程基本无需维护。
附图说明
图1为气提泵的工作原理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的结构俯视图(去腔体盖);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的结构俯视图(示腔体盖);
图4为图1中A—A的剖视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气提高度与曝气量、曝气头浸没深度的关系效果
图;
图7为本发明提升高度与曝气头浸没深度、曝气量的关系效果
图;
其中:1为扬水管,2为曝气石,3为空气入口,4为水入口,11
为进水管,12为外腔体,13为曝气头,14为气提管,15为连通管,
16为出水管,17为腔体盖,18为通气孔,19为隔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述。
本发明包括进水管11、外腔体12、曝气头13、气提管14、连通
管15、出水管16及腔体盖17,其中外腔体12内被隔板19均分为多
个单元,每个单元内均设有一级气提管14,每个气提管14的下端均
安装有曝气头13,每一级气提管14所处的单元均通过连通管15与
上一级气提管14内部相连通,且每一级气提管均通过连通管15与下
一级的单元相连通。进水管11及出水管16分别安装在外腔体12上,
该进水管11与第一级气提管14所处的单元相连通,出水管16与最
后一级气提管14内部相连通。第一级气提管14由进水管11提水,
通过各级气提管14逐级提升,提升后的水由出水管16排出。外腔体
12内各单元呈矩阵式或直线式排列,各单元及各单元内的气提管14
之间的连通方式为串联。
实施例一(九级级联式气提泵)
如图2、图4所示,本实施例的外腔体12内被多个隔板19均分
为九个呈矩阵式排列(3×3矩阵)的单元,由九根气提管14串联构
成九级级联式气提泵,整体外观为方柱形以节约空间。每个单元的中
间各设有一根气提管14,各单元及各单元内的气提管14之间的连通
方式为串联;即,第一行的第一级气提管14所在的单元与进水管11
相连通,第一级气提管14通过连通管15与第二级气提管14所在的
单元相连通,第二级气提管14通过连通管15与第三级气提管14所
在的单元相连通,第三级气提管14通过连通管15向下与第二行的第
四级气提管14所在的单元相连通,第二行中的各气提管及单元按第
一行的连通方式反向进行连接,第四行第六级气提管14再按照第一
行第三级气提管14通过连通管15向下与第三行的第七级气提管14
所在的单元相连通,第三行的各气提管及单元按第一行的连通方式同
向进行连接。每一级气提管14的下端均为漏斗口状,即轴向截面呈
“八”字形,以便与较大的曝气头13组合使用,提高液位提升高度。
每一级气提管14的下端均位于上一级气提管14下端的上方、且每一
级气提管14的下端与所处单元进水管之间的高度差均相等,每一级
气提管14所处单元的进水管与出水管之间的高度差均一致;每个连
通管15既是上一级气提管14的出水管,也是下一级单元的进水管。
各气提管14的轴向中心线相平行。每一个气提管14轴向截面的两侧
均设有连通管15,一侧的连通管15与上一级单元内的气提管14内
部相连通,另一侧的连通管15与下一级单元相连通。如图3所示,
腔体盖17安装在外腔体12上,该外腔体12内的每一级气提管14对
应腔体盖17的位置以及每个单元对应腔体盖17的位置分别开有通气
孔18。本实施例第一级气提管为外径32mm、内径28mm的有机玻璃管,
浸没深度为60cm,曝气量为2L/min,水位可提升高度为21cm;第二
级气提管进水口提高16cm,其他参数参照第一级气提管,余下各级气
提管以此类推,逐级提高16cm,该九级级联式气提泵可实现水位提升
1.44米。气提泵外形参数为22cm×22cm×220cm,总曝气量为
18L/min。
实施例二(四级级联式气提泵)
如图5所示,本实施例的外腔体12内被多个隔板19均分为四个
呈直线式排列的单元,由四根气提管14串联构成四级级联式气提泵。
每个单元的中间各设有一根气提管14,各单元及各单元内的气提管
14之间的连通方式为串联;即,第一级气提管14所在的单元与进水
管11相连通,第一级气提管14通过连通管15与第二级气提管14所
在的单元相连通,第二级气提管14通过连通管15与第三级气提管
14所在的单元相连通,第三级气提管14通过连通管15与第四级气
提管14所在的单元相连通,第四级气提管14与出水管16相连通。
每一级气提管14的下端均为漏斗口状,即轴向截面呈“八”字形,
以便与较大的曝气头13组合使用,提高液位提升高度。每一级气提
管14的下端均位于上一级气提管14下端的上方,每一级气提管14
与连通管15连通位置均位于下一级气提管14的下方;每个连通管
15既是上一级气提管14的出水管,也是下一级单元的进水管。各气
提管14的轴向中心线相平行,各连通管15的轴向中心线相平行、且
垂直于气提管14的轴向中心线。每一个气提管14轴向截面的两侧均
设有连通管15,一侧的连通管15与上一级单元内的气提管14内部
相连通,另一侧的连通管15与下一级单元相连通。如图3所示,腔
体盖17安装在外腔体12上,该外腔体12内的每一级气提管14对应
腔体盖17的位置以及每个单元对应腔体盖17的位置分别开有通气孔
18。本实施例第一级气提管为内径50mm的PVC管,曝气头13与气提
管14低端平齐,距离进水管11下沿高度差为60cm,即曝气头13的
浸没深度为60cm,单个曝气头13曝气量为4L/min,水位可提升高度
为12cm;第二级气提管进水口较第一级提高10cm,其他参数参照第
一级气提管,第三、四级气提管以此类推,则该气提泵的水位总提升
高度为40cm。气提泵外形参数为11cm×42.5cm×120cm,总曝气量
为16L/min。
本发明的曝气头13为现有技术,是水产养殖中使用的曝气头或
微孔曝气头、纳米曝气头等可以用于曝气的器件。
管径100mm的有机玻璃管,提升高度与曝气头浸没深度、曝气量
的关系如图6所示,随着浸没深度的增加和曝气量的增加,提升高度
呈线性增长关系。
曝气头浸没深度为30cm时,提升高度与曝气量程正比例关系,
与管径呈平方反比关系,如图7所示。
本发明将进水管11、外腔体12、曝气头13、气提管14、连通管
15作为一个重复单元,实现一次液位提升,多级组合实现液位的逐
级提升,实现了养殖水位提升的低能耗、易管理维护的养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