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误判的影像控制装置.pdf

上传人:Y948****062 文档编号:6335123 上传时间:2019-06-02 格式:PDF 页数:13 大小:996.7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610069259.0

申请日:

2016.02.01

公开号:

CN105549292A

公开日:

2016.05.04

当前法律状态:

实审

有效性:

审中

法律详情:

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G02F 1/15申请日:20160201|||公开

IPC分类号:

G02F1/15

主分类号:

G02F1/15

申请人:

蔡雄

发明人:

蔡雄

地址:

315200 浙江省宁波市镇海区隧道北路555号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高航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530

代理人:

吴强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防误判的影像控制装置,通过在影像控制装置上安装电致变色器件,通过调节电致变色器件的电流大小,利用电致变色的原理实现影像的透光率调节,可以实现影像的连续可视调节,该电致变色器件采用固态互补型结构,电致变色材料分别为氧化钨和氧化镍材料,通过结构以及材料制备工艺的优化,提高了器件的灵敏度及着色效率,变色与褪色速率快,使得该影像控制装置在着色态光透过率大大减小,并且增大了光调节范围,实现影像连续快速可调功能,且使用简单、方便,利于工业化生产。

权利要求书

1.一种防误判的影像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影像控制装置上安装电致变色器件,
此外还设置有与电致变色器件串联的电源模块和控制模块;该电源模块提供电致变色器件的
工作电源;该控制模块通过调节电路中电流大小,以达到控制电致变色器件透光率的目的;
所述电致变色器件采用固态互补型电致变色器件结构,电致变色材料分别为氧化钨和氧化镍
材料;所述电致变色器件沿厚度方向从上到下依次由以下薄膜构成:ITO玻璃基底(1)、WO3
多孔薄膜(2)、MnO2辣根过氧化物酶薄膜(7)、WO3纳米线薄膜(3)、固态电解质(4)、
Au纳米粒子薄膜(5)、NiO多孔薄膜(6)以及ITO玻璃基底(1);所述Au纳米粒子薄膜
厚度为12nm。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影像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致变色器件的制备方法如
下:
步骤一,制备电致变色层WO3纳米薄膜:a)首先,取一定尺寸ITO玻璃基底(1),经
过丙酮、乙醇、去离子水超声清洗,放入磁控溅射仪中,在本底真空低于1.5×10-3Pa、溅射
电流为1.8A条件下,磁控溅射时间20min,得到900nm的W膜;b)然后,以镀有W膜的
ITO玻璃为阳极,铂片为阴极,在0.2wt.%的NaF溶液中进行阳极氧化处理,电压为50V,
时间为30min,阳极氧化处理后用去离子水清洗,得到具有多孔结构的W膜;c)在经过阳
极氧化处理的ITO玻璃表面磁控溅射一层5nm的Ni膜作催化剂,将该ITO玻璃放入CVD
管式炉中,在氩气和氢气作用下,400℃保温4h,生长WO3纳米线薄膜(3),同时多孔W
膜被氧化为WO3多孔薄膜(2);
步骤二,制备MnO2辣根过氧化物酶薄膜(7):将层状MnO2分散在四甲基氢氧化铵的
水溶液中,于室温下搅拌后离心,得到的上清液为MnO2纳米片溶胶;将等体积的MnO2纳
米片溶胶与HRP溶液5g/L的辣根过氧化物酶基溶液充分混匀后,用微量加样器将10μLMnO2
纳米片溶胶与HRP混合溶液滴加于WO3多孔薄膜表面,干燥后即在WO3多孔薄膜表面得到
MnO2辣根过氧化物酶薄膜(7);
步骤三,制备离子存储层NiO多孔薄膜(6):a)在500ml烧杯中将0.16mol硫酸镍、
0.1mol高氯酸锂、0.03mol过硫酸钾溶于400ml去离子水,形成深绿色溶液,取一定尺寸ITO
玻璃为基底,ITO玻璃背面用胶带封住,竖直放立在烧杯中,在300rpm的搅拌下将40ml氨水
(25~28%)倒入,沉积时间为10min,取出后用去离子水冲洗干净,在80℃烘箱中干燥后,在
200℃氢气保护下热处理2h,得到NiO薄膜;b)采用步骤一b中的阳极氧化法处理NiO薄
膜,电压为30V,时间为25min,得到NiO多孔薄膜(6);c)将带有多孔结构NiO薄膜的
ITO玻璃放入喷金仪中,喷镀Au纳米粒子薄膜(5);
步骤四,制备溶胶型固态电解质(4):室温下,先将0.2mol柠檬酸溶解在100ml无水乙
醇中,再加入0.1mol正硅酸乙酯,然后加入5g碳酸锂和8g尿素并充分溶解,最后加入20g乙
二醇以促进聚合反应的进行,将所得无色透明溶液加热到60O℃保温一定时间获得溶胶,溶
胶的粘度随保温时间的延长而增大;
步骤五,组装电致变色器件:将镀有NiO薄膜的ITO玻璃和镀有WO3薄膜的ITO玻璃
相对放置,中间用绝缘体隔开,绝缘体厚度约1mm,边缘用环氧树脂密封,留一小孔用来注
射电解液;然后将粘度约35cps的溶胶用注射器注入到两片ITO玻璃之间,将器件在80℃
保温24h使溶胶聚合并完全固化,得到固态互补型电致变色器件。

说明书

一种防误判的影像控制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影像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防误判的影像控制装置。

背景技术

影响控制系统是影像系统的核心,影像系统一般由图像处理软件、CCD相机、CCD镜头、
图像采集卡、电脑(工控机)组成,通过影响控制系统来控制影像的显示、控制等操作。

现有影响控制系统对影响的控制一般只能通过显示/非显示实现,而不能够连续调节其显
示影响。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避免现有技术中的上述不足之处而提供一种防误判的影像控制装置。

本发明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防误判的影像控制装置,该影像控制装置上安装有电致变色器件,通
过调节电致变色器件的电流大小,利用电致变色的原理实现影像的透光率调节,可以实现影
像的连续可视调节,方便使用者调节影像亮度等,可以起到防止误判、节约能源、方便使用
的目的。

所述影像控制装置上安装有电致变色器件,此外还设置有与电致变色器件串联的电源模
块和控制模块;该电源模块提供电致变色器件的工作电源;该控制模块通过调节电路中电流
大小,以达到控制电致变色器件透光率的目的;所述电致变色器件采用固态互补型电致变色
器件结构,电致变色材料分别为氧化钨和氧化镍材料;所述电致变色器件沿厚度方向从上到
下依次由以下薄膜构成:ITO玻璃基底(1)、WO3多孔薄膜(2)、MnO2辣根过氧化物酶薄
膜(7)、WO3纳米线薄膜(3)、固态电解质(4)、Au纳米粒子薄膜(5)、NiO多孔薄膜(6)
以及ITO玻璃基底(1);所述Au纳米粒子薄膜厚度为12nm。

优选地,所述电致变色器件的制备方法如下:

步骤一,制备电致变色层WO3纳米薄膜:a)首先,取一定尺寸ITO玻璃基底(1),经
过丙酮、乙醇、去离子水超声清洗,放入磁控溅射仪中,在本底真空低于1.5×10-3Pa、溅射
电流为1.8A条件下,磁控溅射时间20min,得到900nm的W膜;b)然后,以镀有W膜的
ITO玻璃为阳极,铂片为阴极,在0.2wt.%的NaF溶液中进行阳极氧化处理,电压为50V,
时间为30min,阳极氧化处理后用去离子水清洗,得到具有多孔结构的W膜;c)在经过阳
极氧化处理的ITO玻璃表面磁控溅射一层5nm的Ni膜作催化剂,将该ITO玻璃放入CVD
管式炉中,在氩气和氢气作用下,400℃保温4h,生长WO3纳米线薄膜(3),同时多孔W
膜被氧化为WO3多孔薄膜(2);

步骤二,制备MnO2辣根过氧化物酶薄膜(7):将层状MnO2分散在四甲基氢氧化铵的
水溶液中,于室温下搅拌后离心,得到的上清液为MnO2纳米片溶胶;将等体积的MnO2纳
米片溶胶与HRP溶液5g/L的辣根过氧化物酶基溶液充分混匀后,用微量加样器将10μLMnO2
纳米片溶胶与HRP混合溶液滴加于WO3多孔薄膜表面,干燥后即在WO3多孔薄膜表面得到
MnO2辣根过氧化物酶薄膜(7);

步骤三,制备离子存储层NiO多孔薄膜(6):a)在500ml烧杯中将0.16mol硫酸镍、
0.1mol高氯酸锂、0.03mol过硫酸钾溶于400ml去离子水,形成深绿色溶液,取一定尺寸ITO
玻璃为基底,ITO玻璃背面用胶带封住,竖直放立在烧杯中,在300rpm的搅拌下将40ml氨水
(25~28%)倒入,沉积时间为10min,取出后用去离子水冲洗干净,在80℃烘箱中干燥后,在
200℃氢气保护下热处理2h,得到NiO薄膜;b)采用步骤一b中的阳极氧化法处理NiO薄
膜,电压为30V,时间为25min,得到NiO多孔薄膜(6);c)将带有多孔结构NiO薄膜的
ITO玻璃放入喷金仪中,喷镀Au纳米粒子薄膜(5);

步骤四,制备溶胶型固态电解质(4):室温下,先将0.2mol柠檬酸溶解在100ml无水乙
醇中,再加入0.1mol正硅酸乙酯,然后加入5g碳酸锂和8g尿素并充分溶解,最后加入20g乙
二醇以促进聚合反应的进行,将所得无色透明溶液加热到60O℃保温一定时间获得溶胶,溶
胶的粘度随保温时间的延长而增大;

步骤五,组装电致变色器件:将镀有NiO薄膜的ITO玻璃和镀有WO3薄膜的ITO玻璃
相对放置,中间用绝缘体隔开,绝缘体厚度约1mm,边缘用环氧树脂密封,留一小孔用来注
射电解液;然后将粘度约35cps的溶胶用注射器注入到两片ITO玻璃之间,将器件在80℃
保温24h使溶胶聚合并完全固化,得到固态互补型电致变色器件。

相比现有技术,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结构方面:采用互补型电致变色器件结构,电致变色材料分别为氧化钨和氧化镍材料,
在着色态,光透过率大大减小,增大了光调节范围;氧化镍薄膜同时作为离子存储层和变色
层,简化了器件结构;

2.WO3电致变色薄膜为多孔结构与纳米线结合,极大的增加了该材料的比表面积,有利
于减小着色的响应时间,此外,在WO3多孔薄膜表面制备有MnO2辣根过氧化物酶薄膜,增
强了电致变色器件的灵敏度,进而可以大大降低该影像控制装置的反应时间;

3.NiO薄膜为多孔结构结合Au纳米粒子,Au纳米粒子对NiO薄膜的着色起到催化作用,
大大提高其着色效率,使得该影像控制装置达到快速调节透光率的目的。

附图说明

利用附图对发明作进一步说明,但附图中的实施例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任何限制,对于本
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以下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电致变色器件的结构示意图。其中,1-ITO玻璃基底,2-WO3多孔薄膜,3-WO3
纳米线薄膜,4-固态电解质,5-Au纳米薄膜,6-NiO多孔薄膜,7-MnO2辣根过氧化物酶薄膜。

具体实施方式

电致变色现象是指材料的光学属性(吸收率、透过率、反射率等)在外加电场的作用下
发生稳定、可逆变化的现象,外观上表现为颜色和透明度的可逆变化。其实质是一种化学可
逆的反应过程。

电致变色材料是一种新型的节能材料,为节能环保提供了一种新的途径。其在低能耗显
示、电子纸、智能窗户等领域具有应用潜力,譬如在智能窗领域,根据环境温度、日照等情
况,其可以调节玻璃的光学性能,起到节约室内能源消耗的作用。

许多物质在受热、光照、外加电场等作用下,其颜色会发生变化,产生致色象。无机电
致变色材料以过渡金属氧化物为主,其中三氧化钨是一种重要阴极电致变色材料,具有着色
效率高、响应时间短、循环次数高等优点。三氧化钨薄膜有非晶态和晶态两种类型,非晶态
三氧化钨薄膜的着色效率高、颜色转化快,但其结构松散,化学稳定性差,晶态三氧化钨结
构紧密,化学稳定性好,但其着色效率和响应时间表现不如非晶态三氧化钨,然而,研究发
现三氧化钨的电致变色性能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表面形貌与晶体结构。

氧化镍是一种典型的阳极电致变色材料。氧化镍由于其褪色态比较透明,着色态具有柔
和的中性颜色(灰色),接近于人眼对光波的敏感波段,并且作为阳极着色材料,可与氧化钨
等组成互补型电致变色器件。

电致变色器件的结构一般为三明治结构,主要包括:透明导电层、电致变色层、离子导
电层、离子存储层和透明导电层。透明导电层的作用是在电化学反应中为电致变色材料提供
电子的导体,一般使用掺锡氧化铟(ITO)薄膜或掺氟氧化锡(FTO)薄膜;电致变色层是器
件的核心层,主要以电致变色薄膜的形式出现,包括有机和无机电致变色材料;离子导体层
即为电解质层,提供电致变色器件正常工作时传导离子、电子的通道;离子存储层又称对电
极层,主要作用是存储和提供电致变色所需的离子,起到平衡电荷的作用。

电致变色器件的工作原理为:在两个透明导电层之间加上一定的电压,在外加电压作用
下,电子和离子共同注入电致变色层,并使其发生氧化还原的电化学反应而着色,离子存储
层在电致变色材料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时起到储存相应的反离子,保持整个体系的电荷平衡的
作用,当施加反向电压时,电子和离子从着色的电致变色层内抽出而使其褪色。

针对现有电致变色器件光调节范围小、着色速率低和循环寿命短等问题,本发明基于三
氧化钨纳米材料,同时结合氧化镍纳米材料设计互补型电致变色器件。以氧化钨纳米线薄膜
作为阳极电致变色材料,氧化镍纳米薄膜作为阴极电致变色材料,同时掺杂Au纳米粒子,
制备多孔结构。

一种防误判的影像控制装置,该影像控制装置上安装有电致变色器件,通过调节电致变
色器件的电流大小,利用电致变色的原理实现影像的透光率调节,可以实现影像的连续可视
调节,方便使用者调节影像亮度等,可以起到防止误判、节约能源、方便使用的目的。

下面结合附图说明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发明电致变色器件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ITO玻璃基底,2-WO3多孔薄膜,3-WO3纳米线薄膜,4-固态电解质,5-Au纳米
薄膜,6-NiO多孔薄膜,7-MnO2辣根过氧化物酶薄膜。

结合以下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描述。

实施例1:

本发明的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防误判的影像控制装置,该影像控制装置上安装有电致变
色器件,通过调节电致变色器件的电流大小,利用电致变色的原理实现影像的透光率调节,
可以实现影像的连续可视调节,方便使用者调节影像亮度等,可以起到防止误判、节约能源、
方便使用的目的。

所述影像控制装置上安装有电致变色器件,此外还设置有与电致变色器件串联的电源模
块和控制模块;该电源模块提供电致变色器件的工作电源;该控制模块通过调节电路中电流
大小,以达到控制电致变色器件透光率的目的;所述电致变色器件采用固态互补型电致变色
器件结构,电致变色材料分别为氧化钨和氧化镍材料;所述电致变色器件沿厚度方向从上到
下依次由以下薄膜构成:ITO玻璃基底(1)、WO3多孔薄膜(2)、MnO2辣根过氧化物酶薄
膜(7)、WO3纳米线薄膜(3)、固态电解质(4)、Au纳米粒子薄膜(5)、NiO多孔薄膜(6)
以及ITO玻璃基底(1);所述Au纳米粒子薄膜厚度为12nm。

优选地,所述电致变色器件的制备方法如下:

步骤一,制备电致变色层WO3纳米薄膜:a)首先,取一定尺寸ITO玻璃基底(1),经
过丙酮、乙醇、去离子水超声清洗,放入磁控溅射仪中,在本底真空低于1.5×10-3Pa、溅射
电流为1.8A条件下,磁控溅射时间20min,得到900nm的W膜;b)然后,以镀有W膜的
ITO玻璃为阳极,铂片为阴极,在0.7wt.%的NaF溶液中进行阳极氧化处理,电压为50V,
时间为30min,阳极氧化处理后用去离子水清洗,得到具有多孔结构的W膜;c)在经过阳
极氧化处理的ITO玻璃表面磁控溅射一层5nm的Ni膜作催化剂,将该ITO玻璃放入CVD
管式炉中,在氩气和氢气作用下,400℃保温5h,生长WO3纳米线薄膜(3),同时多孔W
膜被氧化为WO3多孔薄膜(2);

步骤二,制备MnO2辣根过氧化物酶薄膜(7):将层状MnO2分散在四甲基氢氧化铵的
水溶液中,于室温下搅拌后离心,得到的上清液为MnO2纳米片溶胶;将等体积的MnO2纳
米片溶胶与HRP溶液5g/L的辣根过氧化物酶基溶液充分混匀后,用微量加样器将10μLMnO2
纳米片溶胶与HRP混合溶液滴加于WO3多孔薄膜表面,干燥后即在WO3多孔薄膜表面得到
MnO2辣根过氧化物酶薄膜(7);

步骤三,制备离子存储层NiO多孔薄膜(6):a)在500ml烧杯中将0.16mol硫酸镍、
0.1mol高氯酸锂、0.03mol过硫酸钾溶于400ml去离子水,形成深绿色溶液,取一定尺寸ITO
玻璃为基底,ITO玻璃背面用胶带封住,竖直放立在烧杯中,在300rpm的搅拌下将40ml氨水
(25~28%)倒入,沉积时间为10min,取出后用去离子水冲洗干净,在80℃烘箱中干燥后,在
200℃氢气保护下热处理2h,得到NiO薄膜;b)采用步骤一b中的阳极氧化法处理NiO薄
膜,电压为30V,时间为25min,得到NiO多孔薄膜(6);c)将带有多孔结构NiO薄膜的
ITO玻璃放入喷金仪中,喷镀Au纳米粒子薄膜(5);

步骤四,制备溶胶型固态电解质(4):室温下,先将0.2mol柠檬酸溶解在100ml无水乙
醇中,再加入0.1mol正硅酸乙酯,然后加入5g碳酸锂和8g尿素并充分溶解,最后加入20g乙
二醇以促进聚合反应的进行,将所得无色透明溶液加热到60O℃保温一定时间获得溶胶,溶
胶的粘度随保温时间的延长而增大;

步骤五,组装电致变色器件:将镀有NiO薄膜的ITO玻璃和镀有WO3薄膜的ITO玻璃
相对放置,中间用绝缘体隔开,绝缘体厚度约1mm,边缘用环氧树脂密封,留一小孔用来注
射电解液;然后将粘度约35cps的溶胶用注射器注入到两片ITO玻璃之间,将器件在80℃
保温24h使溶胶聚合并完全固化,得到固态互补型电致变色器件。

器件的电致变色性能测试:

将两片ITO玻璃外接导线,分别使镀有WO3薄膜、NiO薄膜的ITO玻璃外接测试电路
正极、负极,采用循环伏安测试,扫描速率为30mV/s。当在器件所加电压从+3V到-3V时,
器件的颜色从透明变为不透明,并且颜色随负压增大而变深;在褪色态,该器件在550nm处
的透过率约80%,在着色态该器件的透过率约11%,表现良好的透过率可控性,其变色效率
为93cm2C-1;器件的着色响应时间约5s,褪色响应时间约11s;通过将器件进行长时间的计
时电流测试并通过对比其峰值电流,测试其循环寿命,得到该器件循环3000次后,衰减率为
12%,稳定性好。

通过测试,该影像控制装置的灵敏度及着色效率较高,变色与褪色速率快,在着色态光
透过率大大减小,并且增大了光调节范围,方便使用者调节影像亮度等,可以实现影像的连
续可视调节,可以起到防止误判、节约能源、方便使用的目的。

实施例2:

本发明的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防误判的影像控制装置,该影像控制装置上安装有电致变
色器件,通过调节电致变色器件的电流大小,利用电致变色的原理实现影像的透光率调节,
可以实现影像的连续可视调节,方便使用者调节影像亮度等,可以起到防止误判、节约能源、
方便使用的目的。

所述影像控制装置上安装有电致变色器件,此外还设置有与电致变色器件串联的电源模
块和控制模块;该电源模块提供电致变色器件的工作电源;该控制模块通过调节电路中电流
大小,以达到控制电致变色器件透光率的目的;所述电致变色器件采用固态互补型电致变色
器件结构,电致变色材料分别为氧化钨和氧化镍材料;所述电致变色器件沿厚度方向从上到
下依次由以下薄膜构成:ITO玻璃基底(1)、WO3多孔薄膜(2)、MnO2辣根过氧化物酶薄
膜(7)、WO3纳米线薄膜(3)、固态电解质(4)、Au纳米粒子薄膜(5)、NiO多孔薄膜(6)
以及ITO玻璃基底(1);所述Au纳米粒子薄膜厚度为13nm。

优选地,所述电致变色器件的制备方法如下:

步骤一,制备电致变色层WO3纳米薄膜:a)首先,取一定尺寸ITO玻璃基底(1),经
过丙酮、乙醇、去离子水超声清洗,放入磁控溅射仪中,在本底真空低于1.5×10-3Pa、溅射
电流为1.8A条件下,磁控溅射时间20min,得到930nm的W膜;b)然后,以镀有W膜的
ITO玻璃为阳极,铂片为阴极,在0.3wt.%的NaF溶液中进行阳极氧化处理,电压为50V,
时间为30min,阳极氧化处理后用去离子水清洗,得到具有多孔结构的W膜;c)在经过阳
极氧化处理的ITO玻璃表面磁控溅射一层7nm的Ni膜作催化剂,将该ITO玻璃放入CVD
管式炉中,在氩气和氢气作用下,400℃保温4h,生长WO3纳米线薄膜(3),同时多孔W
膜被氧化为WO3多孔薄膜(2);

步骤二,制备MnO2辣根过氧化物酶薄膜(7):将层状MnO2分散在四甲基氢氧化铵的
水溶液中,于室温下搅拌后离心,得到的上清液为MnO2纳米片溶胶;将等体积的MnO2纳
米片溶胶与HRP溶液5g/L的辣根过氧化物酶基溶液充分混匀后,用微量加样器将10μLMnO2
纳米片溶胶与HRP混合溶液滴加于WO3多孔薄膜表面,干燥后即在WO3多孔薄膜表面得到
MnO2辣根过氧化物酶薄膜(7);

步骤三,制备离子存储层NiO多孔薄膜(6):a)在500ml烧杯中将0.16mol硫酸镍、
0.1mol高氯酸锂、0.03mol过硫酸钾溶于450ml去离子水,形成深绿色溶液,取一定尺寸ITO
玻璃为基底,ITO玻璃背面用胶带封住,竖直放立在烧杯中,在300rpm的搅拌下将40ml氨水
(25~28%)倒入,沉积时间为10min,取出后用去离子水冲洗干净,在80℃烘箱中干燥后,在
200℃氢气保护下热处理2h,得到NiO薄膜;b)采用步骤一b中的阳极氧化法处理NiO薄
膜,电压为30V,时间为25min,得到NiO多孔薄膜(6);c)将带有多孔结构NiO薄膜的
ITO玻璃放入喷金仪中,喷镀Au纳米粒子薄膜(5);

步骤四,制备溶胶型固态电解质(4):室温下,先将0.2mol柠檬酸溶解在100ml无水乙
醇中,再加入0.1mol正硅酸乙酯,然后加入5g碳酸锂和8g尿素并充分溶解,最后加入20g乙
二醇以促进聚合反应的进行,将所得无色透明溶液加热到60O℃保温一定时间获得溶胶,溶
胶的粘度随保温时间的延长而增大;

步骤五,组装电致变色器件:将镀有NiO薄膜的ITO玻璃和镀有WO3薄膜的ITO玻璃
相对放置,中间用绝缘体隔开,绝缘体厚度约1mm,边缘用环氧树脂密封,留一小孔用来注
射电解液;然后将粘度约35cps的溶胶用注射器注入到两片ITO玻璃之间,将器件在80℃
保温24h使溶胶聚合并完全固化,得到固态互补型电致变色器件。

器件的电致变色性能测试:

将两片ITO玻璃外接导线,分别使镀有WO3薄膜、NiO薄膜的ITO玻璃外接测试电路
正极、负极,采用循环伏安测试,扫描速率为30mV/s。当在器件所加电压从+3V到-3V时,
器件的颜色从透明变为不透明,并且颜色随负压增大而变深;在褪色态,该器件在550nm处
的透过率约80%,在着色态该器件的透过率约14%,表现良好的透过率可控性,其变色效率
为93cm2C-1;器件的着色响应时间约9s,褪色响应时间约11s;通过将器件进行长时间的计
时电流测试并通过对比其峰值电流,测试其循环寿命,得到该器件循环3000次后,衰减率为
19%,稳定性好。

通过测试,该影像控制装置的灵敏度及着色效率较高,变色与褪色速率快,在着色态光
透过率大大减小,并且增大了光调节范围,方便使用者调节影像亮度等,可以起到防止误判、
节约能源、方便使用的目的。

实施例3:

本发明的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防误判的影像控制装置,该影像控制装置上安装有电致变
色器件,通过调节电致变色器件的电流大小,利用电致变色的原理实现影像的透光率调节,
可以实现影像的连续可视调节,方便使用者调节影像亮度等,可以起到防止误判、节约能源、
方便使用的目的。

所述影像控制装置上安装有电致变色器件,此外还设置有与电致变色器件串联的电源模
块和控制模块;该电源模块提供电致变色器件的工作电源;该控制模块通过调节电路中电流
大小,以达到控制电致变色器件透光率的目的;所述电致变色器件采用固态互补型电致变色
器件结构,电致变色材料分别为氧化钨和氧化镍材料;所述电致变色器件沿厚度方向从上到
下依次由以下薄膜构成:ITO玻璃基底(1)、WO3多孔薄膜(2)、MnO2辣根过氧化物酶薄
膜(7)、WO3纳米线薄膜(3)、固态电解质(4)、Au纳米粒子薄膜(5)、NiO多孔薄膜(6)
以及ITO玻璃基底(1);所述Au纳米粒子薄膜厚度为14nm。

优选地,所述电致变色器件的制备方法如下:

步骤一,制备电致变色层WO3纳米薄膜:a)首先,取一定尺寸ITO玻璃基底(1),经
过丙酮、乙醇、去离子水超声清洗,放入磁控溅射仪中,在本底真空低于1.5×10-3Pa、溅射
电流为1.8A条件下,磁控溅射时间20min,得到900nm的W膜;b)然后,以镀有W膜的
ITO玻璃为阳极,铂片为阴极,在0.2wt.%的NaF溶液中进行阳极氧化处理,电压为50V,
时间为30min,阳极氧化处理后用去离子水清洗,得到具有多孔结构的W膜;c)在经过阳
极氧化处理的ITO玻璃表面磁控溅射一层5nm的Ni膜作催化剂,将该ITO玻璃放入CVD
管式炉中,在氩气和氢气作用下,420℃保温4h,生长WO3纳米线薄膜(3),同时多孔W
膜被氧化为WO3多孔薄膜(2);

步骤二,制备MnO2辣根过氧化物酶薄膜(7):将层状MnO2分散在四甲基氢氧化铵的
水溶液中,于室温下搅拌后离心,得到的上清液为MnO2纳米片溶胶;将等体积的MnO2纳
米片溶胶与HRP溶液5g/L的辣根过氧化物酶基溶液充分混匀后,用微量加样器将10μLMnO2
纳米片溶胶与HRP混合溶液滴加于WO3多孔薄膜表面,干燥后即在WO3多孔薄膜表面得到
MnO2辣根过氧化物酶薄膜(7);

步骤三,制备离子存储层NiO多孔薄膜(6):a)在500ml烧杯中将0.16mol硫酸镍、
0.1mol高氯酸锂、0.07mol过硫酸钾溶于400ml去离子水,形成深绿色溶液,取一定尺寸ITO
玻璃为基底,ITO玻璃背面用胶带封住,竖直放立在烧杯中,在300rpm的搅拌下将40ml氨水
(25~28%)倒入,沉积时间为10min,取出后用去离子水冲洗干净,在80℃烘箱中干燥后,在
200℃氢气保护下热处理2h,得到NiO薄膜;b)采用步骤一b中的阳极氧化法处理NiO薄
膜,电压为30V,时间为20min,得到NiO多孔薄膜(6);c)将带有多孔结构NiO薄膜的
ITO玻璃放入喷金仪中,喷镀Au纳米粒子薄膜(5);

步骤四,制备溶胶型固态电解质(4):室温下,先将0.2mol柠檬酸溶解在100ml无水乙
醇中,再加入0.1mol正硅酸乙酯,然后加入5g碳酸锂和8g尿素并充分溶解,最后加入20g乙
二醇以促进聚合反应的进行,将所得无色透明溶液加热到60O℃保温一定时间获得溶胶,溶
胶的粘度随保温时间的延长而增大;

步骤五,组装电致变色器件:将镀有NiO薄膜的ITO玻璃和镀有WO3薄膜的ITO玻璃
相对放置,中间用绝缘体隔开,绝缘体厚度约1mm,边缘用环氧树脂密封,留一小孔用来注
射电解液;然后将粘度约35cps的溶胶用注射器注入到两片ITO玻璃之间,将器件在80℃
保温24h使溶胶聚合并完全固化,得到固态互补型电致变色器件。

器件的电致变色性能测试:

将两片ITO玻璃外接导线,分别使镀有WO3薄膜、NiO薄膜的ITO玻璃外接测试电路
正极、负极,采用循环伏安测试,扫描速率为30mV/s。当在器件所加电压从+3V到-3V时,
器件的颜色从透明变为不透明,并且颜色随负压增大而变深;在褪色态,该器件在550nm处
的透过率约80%,在着色态该器件的透过率约10%,表现良好的透过率可控性,其变色效率
为93cm2C-1;器件的着色响应时间约9s,褪色响应时间约21s;通过将器件进行长时间的计
时电流测试并通过对比其峰值电流,测试其循环寿命,得到该器件循环3000次后,衰减率为
12%,稳定性好。

通过测试,该影像控制装置的灵敏度及着色效率较高,变色与褪色速率快,在着色态光
透过率大大减小,并且增大了光调节范围,方便使用者调节影像亮度等,可以起到防止误判、
节约能源、方便使用的目的。

实施例4:

本发明的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防误判的影像控制装置,该影像控制装置上安装有电致变
色器件,通过调节电致变色器件的电流大小,利用电致变色的原理实现影像的透光率调节,
可以实现影像的连续可视调节,方便使用者调节影像亮度等,可以起到防止误判、节约能源、
方便使用的目的。

所述影像控制装置上安装有电致变色器件,此外还设置有与电致变色器件串联的电源模
块和控制模块;该电源模块提供电致变色器件的工作电源;该控制模块通过调节电路中电流
大小,以达到控制电致变色器件透光率的目的;所述电致变色器件采用固态互补型电致变色
器件结构,电致变色材料分别为氧化钨和氧化镍材料;所述电致变色器件沿厚度方向从上到
下依次由以下薄膜构成:ITO玻璃基底(1)、WO3多孔薄膜(2)、MnO2辣根过氧化物酶薄
膜(7)、WO3纳米线薄膜(3)、固态电解质(4)、Au纳米粒子薄膜(5)、NiO多孔薄膜(6)
以及ITO玻璃基底(1);所述Au纳米粒子薄膜厚度为15nm。

优选地,所述电致变色器件的制备方法如下:

步骤一,制备电致变色层WO3纳米薄膜:a)首先,取一定尺寸ITO玻璃基底(1),经
过丙酮、乙醇、去离子水超声清洗,放入磁控溅射仪中,在本底真空低于1.5×10-3Pa、溅射
电流为1.8A条件下,磁控溅射时间20min,得到900nm的W膜;b)然后,以镀有W膜的
ITO玻璃为阳极,铂片为阴极,在0.2wt.%的NaF溶液中进行阳极氧化处理,电压为50V,
时间为30min,阳极氧化处理后用去离子水清洗,得到具有多孔结构的W膜;c)在经过阳
极氧化处理的ITO玻璃表面磁控溅射一层5nm的Ni膜作催化剂,将该ITO玻璃放入CVD
管式炉中,在氩气和氢气作用下,400℃保温4h,生长WO3纳米线薄膜(3),同时多孔W
膜被氧化为WO3多孔薄膜(2);

步骤二,制备MnO2辣根过氧化物酶薄膜(7):将层状MnO2分散在四甲基氢氧化铵的
水溶液中,于室温下搅拌后离心,得到的上清液为MnO2纳米片溶胶;将等体积的MnO2纳
米片溶胶与HRP溶液5.7g/L的辣根过氧化物酶基溶液充分混匀后,用微量加样器将10μ
LMnO2纳米片溶胶与HRP混合溶液滴加于WO3多孔薄膜表面,干燥后即在WO3多孔薄膜表
面得到MnO2辣根过氧化物酶薄膜(7);

步骤三,制备离子存储层NiO多孔薄膜(6):a)在500ml烧杯中将0.16mol硫酸镍、
0.1mol高氯酸锂、0.03mol过硫酸钾溶于400ml去离子水,形成深绿色溶液,取一定尺寸ITO
玻璃为基底,ITO玻璃背面用胶带封住,竖直放立在烧杯中,在300rpm的搅拌下将40ml氨水
(25~28%)倒入,沉积时间为19min,取出后用去离子水冲洗干净,在80℃烘箱中干燥后,在
200℃氢气保护下热处理2h,得到NiO薄膜;b)采用步骤一b中的阳极氧化法处理NiO薄
膜,电压为50V,时间为25min,得到NiO多孔薄膜(6);c)将带有多孔结构NiO薄膜的
ITO玻璃放入喷金仪中,喷镀Au纳米粒子薄膜(5);

步骤四,制备溶胶型固态电解质(4):室温下,先将0.2mol柠檬酸溶解在100ml无水乙
醇中,再加入0.1mol正硅酸乙酯,然后加入5g碳酸锂和8g尿素并充分溶解,最后加入20g乙
二醇以促进聚合反应的进行,将所得无色透明溶液加热到60O℃保温一定时间获得溶胶,溶
胶的粘度随保温时间的延长而增大;

步骤五,组装电致变色器件:将镀有NiO薄膜的ITO玻璃和镀有WO3薄膜的ITO玻璃
相对放置,中间用绝缘体隔开,绝缘体厚度约1mm,边缘用环氧树脂密封,留一小孔用来注
射电解液;然后将粘度约35cps的溶胶用注射器注入到两片ITO玻璃之间,将器件在80℃
保温24h使溶胶聚合并完全固化,得到固态互补型电致变色器件。

器件的电致变色性能测试:

将两片ITO玻璃外接导线,分别使镀有WO3薄膜、NiO薄膜的ITO玻璃外接测试电路
正极、负极,采用循环伏安测试,扫描速率为30mV/s。当在器件所加电压从+3V到-3V时,
器件的颜色从透明变为不透明,并且颜色随负压增大而变深;在褪色态,该器件在550nm处
的透过率约80%,在着色态该器件的透过率约29%,表现良好的透过率可控性,其变色效率
为93cm2C-1;器件的着色响应时间约6s,褪色响应时间约11s;通过将器件进行长时间的计
时电流测试并通过对比其峰值电流,测试其循环寿命,得到该器件循环3000次后,衰减率为
14%,稳定性好。

通过测试,该影像控制装置的灵敏度及着色效率较高,变色与褪色速率快,在着色态光
透过率大大减小,并且增大了光调节范围,方便使用者调节影像亮度等,可以起到防止误判、
节约能源、方便使用的目的。

实施例5:

本发明的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防误判的影像控制装置,该影像控制装置上安装有电致变
色器件,通过调节电致变色器件的电流大小,利用电致变色的原理实现影像的透光率调节,
可以实现影像的连续可视调节,方便使用者调节影像亮度等,可以起到防止误判、节约能源、
方便使用的目的。

所述影像控制装置上安装有电致变色器件,此外还设置有与电致变色器件串联的电源模
块和控制模块;该电源模块提供电致变色器件的工作电源;该控制模块通过调节电路中电流
大小,以达到控制电致变色器件透光率的目的;所述电致变色器件采用固态互补型电致变色
器件结构,电致变色材料分别为氧化钨和氧化镍材料;所述电致变色器件沿厚度方向从上到
下依次由以下薄膜构成:ITO玻璃基底(1)、WO3多孔薄膜(2)、MnO2辣根过氧化物酶薄
膜(7)、WO3纳米线薄膜(3)、固态电解质(4)、Au纳米粒子薄膜(5)、NiO多孔薄膜(6)
以及ITO玻璃基底(1);所述Au纳米粒子薄膜厚度为16nm。

优选地,所述电致变色器件的制备方法如下:

步骤一,制备电致变色层WO3纳米薄膜:a)首先,取一定尺寸ITO玻璃基底(1),经
过丙酮、乙醇、去离子水超声清洗,放入磁控溅射仪中,在本底真空低于1.5×10-3Pa、溅射
电流为1.8A条件下,磁控溅射时间20min,得到900nm的W膜;b)然后,以镀有W膜的
ITO玻璃为阳极,铂片为阴极,在0.2wt.%的NaF溶液中进行阳极氧化处理,电压为50V,
时间为30min,阳极氧化处理后用去离子水清洗,得到具有多孔结构的W膜;c)在经过阳
极氧化处理的ITO玻璃表面磁控溅射一层5nm的Ni膜作催化剂,将该ITO玻璃放入CVD
管式炉中,在氩气和氢气作用下,400℃保温4h,生长WO3纳米线薄膜(3),同时多孔W
膜被氧化为WO3多孔薄膜(2);

步骤二,制备MnO2辣根过氧化物酶薄膜(7):将层状MnO2分散在四甲基氢氧化铵的
水溶液中,于室温下搅拌后离心,得到的上清液为MnO2纳米片溶胶;将等体积的MnO2纳
米片溶胶与HRP溶液5g/L的辣根过氧化物酶基溶液充分混匀后,用微量加样器将10μLMnO2
纳米片溶胶与HRP混合溶液滴加于WO3多孔薄膜表面,干燥后即在WO3多孔薄膜表面得到
MnO2辣根过氧化物酶薄膜(7);

步骤三,制备离子存储层NiO多孔薄膜(6):a)在500ml烧杯中将0.16mol硫酸镍、
0.1mol高氯酸锂、0.03mol过硫酸钾溶于400ml去离子水,形成深绿色溶液,取一定尺寸ITO
玻璃为基底,ITO玻璃背面用胶带封住,竖直放立在烧杯中,在300rpm的搅拌下将40ml氨水
(25~28%)倒入,沉积时间为10min,取出后用去离子水冲洗干净,在80℃烘箱中干燥后,在
200℃氢气保护下热处理2h,得到NiO薄膜;b)采用步骤一b中的阳极氧化法处理NiO薄
膜,电压为38V,时间为25min,得到NiO多孔薄膜(6);c)将带有多孔结构NiO薄膜的
ITO玻璃放入喷金仪中,喷镀Au纳米粒子薄膜(5);

步骤四,制备溶胶型固态电解质(4):室温下,先将0.2mol柠檬酸溶解在100ml无水乙
醇中,再加入0.1mol正硅酸乙酯,然后加入5g碳酸锂和8g尿素并充分溶解,最后加入20g乙
二醇以促进聚合反应的进行,将所得无色透明溶液加热到60O℃保温一定时间获得溶胶,溶
胶的粘度随保温时间的延长而增大;

步骤五,组装电致变色器件:将镀有NiO薄膜的ITO玻璃和镀有WO3薄膜的ITO玻璃
相对放置,中间用绝缘体隔开,绝缘体厚度约4mm,边缘用环氧树脂密封,留一小孔用来注
射电解液;然后将粘度约30cps的溶胶用注射器注入到两片ITO玻璃之间,将器件在80℃
保温24h使溶胶聚合并完全固化,得到固态互补型电致变色器件。

器件的电致变色性能测试:

将两片ITO玻璃外接导线,分别使镀有WO3薄膜、NiO薄膜的ITO玻璃外接测试电路
正极、负极,采用循环伏安测试,扫描速率为30mV/s。当在器件所加电压从+3V到-3V时,
器件的颜色从透明变为不透明,并且颜色随负压增大而变深;在褪色态,该器件在550nm处
的透过率约80%,在着色态该器件的透过率约12%,表现良好的透过率可控性,其变色效率
为93cm2C-1;器件的着色响应时间约6s,褪色响应时间约16s;通过将器件进行长时间的计
时电流测试并通过对比其峰值电流,测试其循环寿命,得到该器件循环3000次后,衰减率为
16%,稳定性好。

通过测试,该影像控制装置的灵敏度及着色效率较高,变色与褪色速率快,在着色态光
透过率大大减小,并且增大了光调节范围,方便使用者调节影像亮度等,可以起到防止误判、
节约能源、方便使用的目的。

最后应当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本发明保护范围
的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发明作了详细地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
可以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实质和范围。

一种防误判的影像控制装置.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一种防误判的影像控制装置.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一种防误判的影像控制装置.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种防误判的影像控制装置.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防误判的影像控制装置.pdf(13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防误判的影像控制装置,通过在影像控制装置上安装电致变色器件,通过调节电致变色器件的电流大小,利用电致变色的原理实现影像的透光率调节,可以实现影像的连续可视调节,该电致变色器件采用固态互补型结构,电致变色材料分别为氧化钨和氧化镍材料,通过结构以及材料制备工艺的优化,提高了器件的灵敏度及着色效率,变色与褪色速率快,使得该影像控制装置在着色态光透过率大大减小,并且增大了光调节范围,实现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物理 > 光学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