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饰板和具备该装饰板的空调机的室内机组.pdf

上传人:Y94****206 文档编号:633363 上传时间:2018-02-28 格式:PDF 页数:21 大小:1.6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480024755.3

申请日:

2014.04.08

公开号:

CN105209831A

公开日:

2015.12.30

当前法律状态:

实审

有效性:

审中

法律详情:

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F24F 13/20申请日:20140408|||公开

IPC分类号:

F24F13/20

主分类号:

F24F13/20

申请人:

大金工业株式会社

发明人:

小嶋伸幸

地址:

日本大阪府

优先权:

2013.04.30 JP 2013-095518

专利代理机构:

上海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1100

代理人:

马淑香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装饰板具备板主体和吸入栅(60),该板主体上形成有吸入口(42a)和吹出口(43a),该吸入栅(60)安装在该板主体的吸入口(42a)。吸入栅(60)具有栅主体(61)和延长部(65),该栅主体(61)位于吸入口(42a),该延长部(65)从该栅主体(61)的整个周缘朝外侧延伸而与板主体(41)的下表面重叠。将该延长部(65)构成为:该延长部(65)中朝吹出口(43a)延伸的部分的延伸端(65a)比板主体(41)的下表面上的面向吹出口(43a)的缘部(46a)还位于吸入口(42a)侧。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空调机的装饰板,该空调机的装饰板设置在设于天花板上的室内机组主体(21)的下部,其特征在于:
上述空调机的装饰板具备板主体(41)和吸入栅(60),
上述板主体(41)上形成有吸入口(42a)和吹出口(43a),
上述吸入栅(60)安装在上述板主体(41)的上述吸入口(42a),
上述吸入栅(60)具有栅主体(61)和延长部(65),
上述栅主体(61)位于上述吸入口(42a),
上述延长部(65)构成为:从上述栅主体(61)的整个周缘朝外侧延伸而与上述板主体(41)的下表面重叠,该延长部(65)中朝上述吹出口(43a)延伸的部分的延伸端(65a)比上述板主体(41)的下表面上的面向上述吹出口(43a)的缘部(46a)还位于上述吸入口(42a)侧。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机的装饰板,其特征在于:
上述板主体(41)具有绝热材(46),该绝热材(46)位于上述吸入口(42a)和上述吹出口(43a)之间且形成上述吹出口(43a)的一部分,
上述延长部(65)构成为:朝上述吹出口(43a)延伸的部分的延伸端(65a)与上述绝热材(46)的下表面抵接。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调机的装饰板,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绝热材(46)的下表面上固定有用来吸收水分的吸水材料。

4.
  根据权利要求1到3中任一项所述的空调机的装饰板,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延长部(65)的上表面与上述板主体(41)的下表面之间设有限制空气从上述吹出口(43a)朝上述吸入口(42a)侧流动的限制部(70)。

5.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空调机的装饰板,其特征在于:
上述限制部(70)由槽部(71)和突出壁(72)构成,该槽部(71)形成在上述板主体(41)的下表面上并且沿着上述吹出口(43a)延伸,该突出壁(72)从上述延长部(65)的上表面向上述槽部(71)的内部突出并且沿着该槽部(71)的长度方向延伸。

6.
  一种空调机的室内机组,该空调机的室内机组具备设置在天花板上的室内机组主体(21)和设置在该室内机组主体(21)下部的装饰板(40),其特征在于:
上述装饰板(40)由权利要求1到5中任一项所述的装饰板构成。

说明书

装饰板和具备该装饰板的空调机的室内机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安装在天花板上的空调机的室内机组中的装饰板,并且涉及一种具备该装饰板的空调机的室内机组。
背景技术
作为空调机的室内机组,通常使用安装在室内的天花板上的天花板设置型室内机组。这种室内机组具备室内机组主体和装饰板。该室内机组主体的壳体的下表面上形成有开口,室内热交换器和送风风扇收纳在该壳体内。该装饰板设在该室内机组主体的下部。
在上述室内机组中,装饰板具有板主体和吸入栅。该板主体上形成有吸入口和吹出口。该吸入栅嵌入该板主体的吸入口内。
专利文献1:日本公开专利公报特开2011-133190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但是,如果使室内机组具有如上述那样吸入栅嵌入板主体的吸入口内的结构,则在板主体的吸入口的周围部分与吸入栅之间就会形成间隙(接缝),从而美观度降低。相对于此,例如可以想到:不是将吸入栅嵌入板主体的吸入口内,而是使吸入栅形成为比该吸入口还大,并且将吸入栅安装到板主体的下表面上,由此来消除接缝。但是,由于在板主体的吸入口周围形成有吹出口,因此如果使吸入栅形成得过大,就有可能出现这样的情况,即:该吸入栅的外缘延伸到吹出口,从而在制冷运转时从吹出口吹出来的冷却空气造成吸入栅的外缘发生结露现象。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问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对于安装在天花板上的空调机的室内机组中的装饰板,谋求提升吸入栅的美观度和抑制结露。
-用以解决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
第一方面的发明是一种空调机的装饰板,该空调机的装饰板设置在设 于天花板上的室内机组主体21的下部,空调机的装饰板具备板主体41和吸入栅60,上述板主体41上形成有吸入口42a和吹出口43a,上述吸入栅60安装在上述板主体41的上述吸入口42a,上述吸入栅60具有栅主体61和延长部65,上述栅主体61位于上述吸入口42a,上述延长部65构成为:从上述栅主体61的整个周缘朝外侧延伸而与上述板主体41的下表面重叠,该延长部65中朝上述吹出口43a延伸的部分的延伸端65a比上述板主体41的下表面上的面向上述吹出口43a的缘部46a还位于上述吸入口42a侧。
在第一方面的发明中,吸入栅60具有栅主体61和延长部65,该栅主体61位于吸入口42a,该延长部65从该栅主体61的整个周缘朝外侧延伸而与板主体41的下表面重叠,而且,将栅主体61设置为覆盖住该吸入口42a的下端,而不是嵌入到吸入口42a内。因此,不会像吸入栅60嵌入到吸入口42a内的结构那样形成接缝。此外,吸入栅60的延长部65构成为:朝吹出口43a延伸的部分的延伸端65a(以下仅称为吹出口侧的延伸端65a)比板主体41的下表面上的面向吹出口43a的缘部46a还位于吸入口42a侧。因此,在制冷运转时从吹出口43a吹出来的冷却空气不会吹到吹出口侧的延伸端65a。也就是说,在制冷运转时吹出口侧的延伸端65a不会被冷却空气冷却。
第二方面的发明是在第一方面的发明的基础上,具有下述特征:上述板主体41具有绝热材46,该绝热材46位于上述吸入口42a和上述吹出口43a之间且形成上述吹出口43a的一部分,上述延长部65构成为:朝上述吹出口43a延伸的部分的延伸端65a与上述绝热材46的下表面抵接。
在第二方面的发明中,吸入栅60的延长部65构成为:吹出口侧的延伸端65a与形成吹出口43a的一部分的绝热材46的下表面抵接。像这样通过使绝热材46介于吹出口侧的延伸端65a与吹出口43a之间,吹出口侧的延伸端65a与通过吹出口43a的冷却空气之间的热传递就被阻断。也就是说,在制冷运转时吹出口侧的延伸端65a不会被冷却空气冷却。此外,延长部65构成为:吹出口侧的延伸端65a与形成吹出口43a的一部分的绝热材46的下表面抵接,并且该延伸端65a比面向吹出口43a的缘部46a还位于吸入口42a侧。通过这样的结构,吹出口侧的延伸端65a就会形成在不会被吹出来的空气吹到的、位于吹出口43a附近的位置,并且吸入栅60的外形线与吹出口43a 的外形线就会相互靠近。
第三方面的发明是在第二方面的发明的基础上,具有下述特征:在上述绝热材46的下表面上固定有用来吸收水分的吸水材料。
在第三方面的发明中,在吸入栅60的延长部65上的吹出口侧的延伸端65a所抵接的绝热材46的下表面上固定有用来吸收水分的吸水材料。因此,万一在吹出口43a附近发生了结露现象,也因为结露水会被吸水材料吸收,因此结露水不会渗入绝热材46,并且不会附着在吹出口侧的延伸端65a上。
第四方面的发明是在第一到第三方面中任一方面的发明的基础上,具有下述特征:在上述延长部65的上表面与上述板主体41的下表面之间设有限制空气从上述吹出口43a朝上述吸入口42a侧流动的限制部70。
然而,如果按照上述方式,即在吸入栅60上形成与板主体41的下表面重叠的延长部65,并且使吸入栅60覆盖住吸入口42a的下端,而不是将吸入栅60嵌入到吸入口42a内这样的方式来设置吸入栅60,就有可能发生下述情况,即从吹出口43a吹出来的空气的一部分会通过板主体41的下表面与吸入栅60的延长部65之间的间隙流入吸入口42a,而不会被供向室内。
在第四方面的发明中,由于在吸入栅60的延长部65的上表面与板主体41的下表面之间设有限制部70,因此空气从吹出口43a朝吸入口42a侧流动这一情况就受到该限制部70的限制。
第五方面的发明是在第四方面的发明的基础上,具有下述特征:上述限制部70由槽部71和突出壁72构成,该槽部71形成在上述板主体41的下表面上并且沿着上述吹出口43a延伸,该突出壁72从上述延长部65的上表面向上述槽部71的内部突出并且沿着该槽部71的长度方向延伸。
在第五方面的发明中,即使从吹出口43a吹出来的空气的一部分流入吸入栅60的延长部65的上表面与板主体41的下表面之间,也会与在槽部71内形成阻碍的突出壁72冲撞而停滞下来。通过这样的方式,空气从吹出口43a朝吸入口42a侧流动这一情况就受到限制。
第六方面的发明是一种空调机的室内机组,该空调机的室内机组具备设置在天花板上的室内机组主体21和设置在该室内机组主体21下部的装饰板40,上述装饰板40由第一到第五方面中任一方面的发明所述的装饰板构成。
在第六方面的发明中,具备室内机组主体21和装饰板40的空调机的室内机组中的上述装饰板40是由第一到第五方面中任一方面的发明的装饰板构成的,该装饰板具有能够谋求提升吸入栅的美观度和抑制结露的吸入栅。
-发明的效果-
根据第一方面的发明,由于在吸入栅60上设置了从位于吸入口42a的栅主体61的整个周缘朝外侧延伸而与板主体41的下表面重叠的延长部65,因此能够容易地构成不会形成接缝的吸入栅60,该吸入栅60的美观度高。并且,按下述方式构成了吸入栅60的延长部65,即:使吹出口侧的延伸端65a比板主体41的下表面上的面向吹出口43a的缘部46a还位于吸入口42a侧。因此,从吹出口43a吹出来的冷却空气不会吹到吹出口侧的延伸端65a,吹出口侧的延伸端65a不会被冷却空气冷却,由此能够抑制在吸入栅60的外缘部发生结露现象这样的情况。
根据第二方面的发明,按下述方式构成了吸入栅60的延长部65,即:使吹出口侧的延伸端65a与形成吹出口43a的一部分的绝热材46的下表面抵接。因此,吹出口侧的延伸端65a与通过吹出口43a的冷却空气之间的热传递被绝热材46阻断,从而吹出口侧的延伸端65a被冷却空气冷却的情况得到抑制。由此,能够进一步抑制在吸入栅60的外缘部发生结露现象的情况。此外,通过使延长部65延伸直到吹出口侧的延伸端65a位于吹出口43a附近,来使吸入栅60的外形线与吹出口43a的外形线接近,就能够使吸入栅60的外形线变得不显眼。这样一来,就能够进一步谋求提升美观度。
根据第三方面的发明,由于在绝热材46的下表面上固定有用来吸收水分的吸水材料,因此即使在吹出口43a附近发生了结露现象,也能够通过使吸水材料吸收结露水来防止结露水渗入绝热材46,并且防止结露水附着到吹出口侧的延伸端65a上。
根据第四方面的发明,在吸入栅60的延长部65的上表面与板主体41的下表面之间设置了用来限制空气从吹出口43a朝吸入口42a侧流动的限制部70。由此,能够对从吹出口43a吹出来的空气的一部分流入吸入口42a而不被供向室内这样的情况进行抑制。其结果是,能够抑制具备上述结构的装饰板的室内机组的效率下降。
根据第五方面的发明,由形成在板主体41的下表面上并且沿着吹出口43a延伸的槽部71、以及从延长部65的上表面向槽部71的内部突出并且沿着该槽部71的长度方向延伸的突出壁72构成限制部70。因此,能够利用简单的结构来对从吹出口43a吹出来的空气的一部分流入吸入口42a而不被供向室内这样的情况进行抑制。
根据第六方面的发明,能够一种空调机的室内机组,该室内机组具备能够谋求提升吸入栅的美观度和抑制结露的装饰板40。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空调机中的制冷剂回路的结构的管道系统略图。
图2是示出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室内机组的外观的立体图。
图3是示出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室内机组的内部结构的纵向剖视图。
图4是示出从顶板一侧所看到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室内机组的内部构造的图。
图5是示出从室内空间一侧看到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装饰板的板主体的图。
图6是示出从室内空间一侧看到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装饰板的图。
图7是图3的部分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根据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的说明。需要说明的是、以下实施方式是本质上优选的示例,并没有意图对本发明、其应用对象或其用途的范围加以限制。
(空调装置)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涉及一种对室内进行制冷和制热的空调机1。如图1所示,空调机1具有设置在室外的室外机组10和设置在室内的室内机组20。室外机组10具有室外回路2,制冷剂在该室外回路2中流动。室内机组20具有室内回路3,制冷剂在该室内回路3中流动。室外回路2与室内回路3之间经由液体连接管道4和液体连接管道5彼此相连接,由此构成制冷剂回路C。在制冷剂回路C中,所充填的制冷剂循环,从而进行蒸气压缩式制冷循环。
在室外机组10的室外回路2上连接有液侧闭塞阀6、气侧闭塞阀7、压缩机12、室外热交换器13、室外膨胀阀14和四通换向阀15。在液侧闭塞阀6上连接有液体连接管道4,在气侧闭塞阀7上连接有液体连接管道5。
压缩机12对低压制冷剂进行压缩,再将压缩后所得到的高压制冷剂喷出。在压缩机12中,涡旋式、旋转式等压缩机构由压缩机电机12a驱动。压缩机电机12a构成为:其转速(工作频率)能够在变频装置的控制下产生变化。
室外热交换器13为管片式热交换器。在室外热交换器13的附近设置有室外风扇16。在室外热交换器13中,室外风扇16运送来的空气与制冷剂之间进行热交换。室外风扇16由螺旋桨式风扇构成,该螺旋桨式风扇由室外风扇电机16a驱动。室外风扇电机16a构成为:其转速能够在变频装置的控制下产生变化。
室外膨胀阀14由开度可变的电子膨胀阀构成。室外膨胀阀14与液侧闭塞阀6和室外热交换器13的液侧端部相连接。
四通换向阀15具有第一阀口到第四阀口。就四通换向阀15而言,第一阀口与压缩机12的喷出侧相连接,第二阀口与压缩机12的吸入侧相连接,第三阀口与室外热交换器13的气侧端部相连接,第四阀口与气侧闭塞阀7相连接。四通换向阀15在第一状态(图1中用实线所示的状态)与第二状态(图1中用虚线所示的状态)之间进行切换。就处于第一状态下的四通换向阀15而言,第一阀口与第三阀口连通且第二阀口与第四阀口连通。就处于第二状态下的四通换向阀15而言,第一阀口与第四阀口连通且第二阀口与第三阀口连通。
室内机组20的室内回路3上连接有室内热交换器32和室内膨胀阀39。
室内热交换器32为管片式热交换器。在室内热交换器32的气侧端部上连接有液体连接管道5。在室内热交换器32的液侧端部上连接有室内膨胀阀39。在室内热交换器32的附近设置有室内风扇27。室内风扇27为由室内风扇电机27a驱动的离心式送风机。室内风扇电机27a构成为:其转速能够在变频装置的控制下产生变化。
室内膨胀阀39由开度可变的电子膨胀阀构成。室内膨胀阀39与液体连接管道4和室内热交换器32的液侧端部相连接。
〈空调装置的运转状况〉
在空调机1中,切换着进行以下的制冷运转和制热运转。
在制冷运转下,四通换向阀15成为第一状态(图1中用实线所示的状态),压缩机12、室内风扇27和室外风扇16处于运转状态。由此,在制冷剂回路C中,进行室外热交换器13成为冷凝器且室内热交换器32成为蒸发器的制冷循环。具体而言,已由压缩机12压缩而得到的高压制冷剂流入室外热交换器13中,并朝室外空气放热而冷凝。冷凝了的制冷剂在由室内机组20的室内膨胀阀39减压后,流入室内热交换器32中,并从室内空气中吸热而蒸发。由此,室内空气被制冷剂冷却,已被冷却了的空气被供向室内空间R。另一方面,已在室内热交换器32中蒸发了的制冷剂被吸入压缩机12内并再次进行压缩。
在制热运转下,四通换向阀15成为第二状态(图1中用虚线所示的状态),压缩机12、室内风扇27、室外风扇16处于运转状态。由此,在制冷剂回路C中,进行室内热交换器32成为冷凝器且室外热交换器13成为蒸发器的制冷循环。具体而言,已由压缩机12压缩而得到的高压制冷剂流入室内机组20的室内热交换器32中,并朝室内空气放热而冷凝。由此,室内空气被制冷剂加热,已被加热了的空气被供向室内空间R。另一方面,已在室内热交换器32中冷凝了的制冷剂在由室外机组10的室外膨胀阀14减压后,流入室外热交换器13。在该室外热交换器13中,制冷剂从室外空气中吸热而蒸发。已蒸发了的制冷剂被吸入压缩机12内并再次进行压缩。
(室内机组的具体结构)
接下来,参照图2到图4对空调机1的室内机组20的具体结构进行说明。本实施方式的室内机组20构成为天花板埋入式室内机组,室内机组20具备室内机组主体21和装饰板40,该室内机组主体21插入而布置在面向室内空间R的天花板U上的开口部O处,该装饰板40设在室内机组主体21的下部。在本实施方式中,室内机组主体21由吊挂机构(在图中省略不画出)吊挂在天花板U的上方空间(也就是说天花板背面的空间)中。通过在室内机组主体21的下部安装装饰板40,从而天花板U的开口部O和室内机组主体21的下表面被封闭起来。
〈室内机组主体〉
如图2和图3所示,室内机组主体21具有壳体22。壳体22具有俯视时呈近似正方形的顶板23、和从该顶板23的周缘部开始朝下方延伸的四块近似矩形的侧板24,壳体22构成为在下表面上形成有开口的近似长方体状的箱形。如图2所示,在四块侧板24中的一块侧板24a上,安装有纵向长度较长的箱状电子元器件箱25。与室内热交换器32相连接的液侧连接管8和气侧连接管9贯穿该侧板24a。液体连接管道4与液侧连接管8相连接,液体连接管道5与气侧连接管9相连接。
在壳体22的内部安装有室内风扇27、喇叭状部件31、室内热交换器32以及集水盘36。
如图3和图4所示,室内风扇27布置在壳体22内部的中央处。室内风扇27具有室内风扇电机27a、轮毂28、防护罩29和叶轮30。室内风扇电机27a被支承在壳体22的顶板23上。轮毂28被固定在室内风扇电机27a的驱动轴27b的下端,该驱动轴27b被驱动着进行旋转。轮毂28具有形成在室内风扇电机27a的径向外侧的环状基部28a、和从该基部28a的内周缘部开始朝下方鼓起的中央鼓起部28b。
防护罩29以与轮毂28的基部28a相向的方式布置在该基部28a的下侧。在防护罩29的下部形成有与喇叭状部件31的内部相连通的圆形中央吸入口29a。叶轮30布置在轮毂28与防护罩29之间的叶片收纳空间29b内。叶轮30由沿着驱动轴27b的旋转方向排列的多个涡轮叶片30a构成。
喇叭状部件31布置在室内风扇27的下侧。喇叭状部件31形成为在其上端及下端分别具有圆形开口,并且开口面积随着靠近装饰板40而增大的筒状。喇叭状部件31的内部空间31a与室内风扇27的叶片收纳空间29b相连通。
如图4所示,室内热交换器32是让制冷剂管道(导热管)以将室内风扇27的周围包围起来的方式弯曲着布置而成的。室内热交换器32以朝上方立起来的方式设置在集水盘36的上表面。从室内风扇27吹向侧边的空气通过室内热交换器32。室内热交换器32在制冷运转时构成对空气进行冷却的蒸发器,并且在制热运转时构成对空气进行加热的冷凝器(放热器)。
如图3和图4所示,在室内热交换器32的下侧布置有集水盘36。集水盘36具有内壁部36a、外壁部36b和接水部36c。内壁部36a由沿着室内热交换 器32的内周缘部形成并朝上方立起来的环状纵壁构成。外壁部36b由沿着壳体22的四块侧板24形成并朝上方立起来的环状纵壁构成。接水部36c由连结部件构成,该连结部件将内壁部36a和外壁部36b连结起来,在连结部件上形成有用来回收在室内热交换器32中产生的冷凝水的槽。在集水盘36的外壁部36b上形成有沿着上下方向贯穿外壁部36b的四条主体侧吹出流路37,这四条主体侧吹出流路37各自沿着四块侧板24中相应的一块侧板24延伸。各主体侧吹出流路37使室内热交换器32的下游侧空间与后述的装饰板40上的四条板侧吹出流路43中相应的板侧吹出流路43相连通。
在室内机组主体21上设置有主体侧绝热部件38。主体侧绝热部件38形成为下侧开放的近似箱状。主体侧绝热部件38具有沿着壳体22的顶板23形成的顶板侧绝热部38a、和沿着壳体22的侧板24形成的侧板侧绝热部38b。在顶板侧绝热部38a的中央部形成有供室内风扇电机27a的上端部贯穿的圆形通孔38c。侧板侧绝热部38b设置在主体侧吹出流路37的外侧部位。
〈装饰板〉
装饰板40安装在壳体22的下表面上。装饰板40具备板主体41和吸入栅60。
[板主体]
如图2、图3、图5和图6所示,板主体41构成为上下方向上的厚度较薄的近似立方体状,板主体41安装在壳体22的下部。在板主体41上形成有板侧吸入流路42、四条板侧吹出流路43和四个板侧面凹部44。在板主体41的外周缘下端部上设有沿着天花板面U朝外侧延伸的近似矩形框状的板延伸部45。
板侧吸入流路42形成在板主体41的中央部,沿着上下方向贯穿板主体41的中央部而与室内机组主体21的喇叭状部件31的内部空间31a相连通。板侧吸入流路42形成在板主体41的矩形框状内侧板部件50的内侧。在板侧吸入流路42的下端形成有面向室内空间R的矩形吸入口42a。也就是说,板侧吸入流路42使板主体41的吸入口42a和室内机组主体21中的喇叭状部件31的内部空间31a相连通。在板侧吸入流路42的内部设有集尘过滤器52,该集尘过滤器52捕捉从吸入口42a吸入的空气中的尘埃。
在板主体41中,四条板侧吹出流路43形成在板侧吸入流路42的外侧而 包围住板侧吸入流路42的周围。具体而言,四条板侧吹出流路43各自沿着板主体41的四个边部中相应的边部延伸而包围住板侧吸入流路42的周围,并且四条板侧吹出流路43各自沿着上下方向贯穿板主体41的四个边部中相应的边部,从而与室内机组主体21的四条主体侧吹出流路37中相应的主体侧吹出流路37相连通。四条板侧吹出流路43的下端上分别形成有面向室内空间R的吹出口43a。也就是说,四条板侧吹出流路43各自使板主体41的四个吹出口43a中相应的吹出口43a与室内机组主体21的四条主体侧吹出流路37中相应的主体侧吹出流路37相连通。
在各板侧吹出流路43中设有用来调节从上方朝下方吹出的空气的风向的风向调节叶片53。风向调节叶片53由从板侧吹出流路43的长度方向上的一端朝另一端延伸的近似矩形的板状体构成,风向调节叶片53布置在板侧吹出流路43的下端部。在风向调节叶片53的长度方向上的两端部分别设有被板主体41支撑着能够转动的转轴53a。由此,风向调节叶片53构成为能够以转轴53a为轴心进行转动。
四个板侧面凹部44分别形成在矩形框状外侧板部件51的四个外侧面中相应的外侧面上,并且分别从外侧板部件51的四个外侧面朝相应的板侧吹出流路43凹入,该外侧板部件51形成板主体41的四条板侧吹出流路43的外侧面。板侧面凹部44的长度方向上的长度与板侧吹出流路43的长度方向上的长度大致相等。
在四条板侧吹出流路43的内侧(也就是说板主体41的中央侧)分别设有四个内侧绝热部件46中相应的一个内侧绝热部件46。在四个板侧面凹部44中分别设有四个外侧绝热部件47中相应的一个外侧绝热部件47。而且,在四个内侧绝热部件46的上表面和室内机组主体21的集水盘36的下表面之间设有四个内侧密封部件48中相应的一个内侧密封部件48。同样地,在四个外侧绝热部件47的上表面和室内机组主体21的集水盘36的下表面之间设有四个内侧密封部件48中相应的一个内侧密封部件48。另一方面,在天花板面U和从板主体41的外侧板部件51的外周缘下端部朝外侧延伸的板延伸部45的上表面之间设有外侧密封部件49。
根据这样的结构,如图5所示,在板主体41的下表面上的中央部形成近似正方形的吸入口42a,在该吸入口42a的周围形成有四个吹出口43a, 这四个吹出口43a分别沿着该吸入口42a的四个边中相应的一个边延伸。此外,在板主体41的吸入口42a和四个吹出口43a中的各吹出口43a之间分别设有四个内侧绝热部件46中相应的内侧绝热部件46,四个内侧绝热部件46形成相应的吹出口43a的一部分(内缘部)。
[吸入栅]
吸入栅60安装在板侧吸入流路42的下端(也就是说吸入口42a)处。吸入栅60具有:位于吸入口42a处的格子状栅主体61、和从栅主体61的下端部整个周缘朝四个吹出口43a向外侧延伸的延长部65。吸入栅60的栅主体61和延长部65通过将树脂注射成型而形成为一体。吸入栅60构成为亮度较高的颜色,该颜色足以让人能够目视辨认出后述凹部81的阴影。在本实施方式中,吸入栅60由灰白色树脂形成。
如图6所示,栅主体61形成为当俯视时呈近似正方形。通过形成为格子状,从而在栅主体61上形成有多个吸入孔63。在本实施方式中,多个吸入孔63排列为在纵向和横向上各有二十五个。各吸入孔63是由沿着厚度方向(上下方向)贯穿栅主体61的通孔构成的。各吸入孔63的开口截面的形状(横截面形状)为正方形。此外,排列在最外周的吸入孔63a的宽度小于排列在该最外周吸入孔63a的内侧的其它吸入孔63b的宽度。换句话说,栅主体61形成为:形成排列在最外周的吸入孔63a的周壁的厚度大于形成排列在该最外周吸入孔63a的内侧的其它吸入孔63b的周壁的厚度。
如图3、图6和图7所示,延长部65由俯视时呈矩形框状的板状体构成,延长部65从栅主体61的下端部的整个周缘向外侧延伸而与板主体41的下表面重叠。在本实施方式中,延长部65设置为与构成板主体41的一部分的内侧绝热部件46的下表面重叠。而且,延长部65构成为:朝吹出口43a延伸的延伸端65a比板主体41上的面向吹出口43a的缘部、也就是说内侧绝热部件46的外侧缘部46a还位于吸入口42a侧。延长部65的延伸端65a形成为厚度比其它部分厚(上下方向的高度比其它部分高),从而与内侧绝热部件46的下表面抵接。在内侧绝热部件46的下表面上喷涂固定有纤维,该纤维用作为吸收水分的吸水材料。由此,延长部65的延伸端65a与内侧绝热部件46的固定有吸水材料的下表面抵接。
在延长部65的下表面上形成有用来提升吸入栅60的美观度的多个凹部 81。多个凹部81形成在栅主体61的周围而包围住该栅主体61。在本实施方式中,多个凹部81的开口截面的形状(横截面形状)为正方形。多个凹部81以与栅主体61的多个吸入孔63的间距(相邻吸入孔63的中心之间的距离)相等的间距(相邻凹部81的中心之间的距离)排列在栅主体61的周围。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栅主体61的周围形成有两列围着该栅主体61的由凹部81构成的列。多个凹部81形成为:围着栅主体61的外侧列的凹部81a的开口宽度小于内侧列的凹部81b的开口宽度。
另一方面,在延长部65的上表面上形成有突出壁72和两个加强肋74、74。该突出壁72构成后述限制部70,该限制部70用来限制空气从四个吹出口43a朝吸入口42a侧流动。两个加强肋74、74形成为从延长部65的上表面朝上方突出而包围住栅主体61,这些加强肋74、74沿着该栅主体61延伸。两个加强肋74、74形成在延长部65上的形成有多个凹部81的部分处。
〈限制部〉
如图7所示,在延长部65的上表面和板主体41的下表面之间设有限制部70,该限制部70用来限制空气从四个吹出口43a朝吸入口42a侧流动。限制部70由突出壁72和四个槽部71构成。这四个槽部71形成在板主体41的下表面上,并且分别沿着四个吹出口43a中相应的吹出口43a延伸。该突出壁72从延长部65的上表面向四个槽部71的内部突出,并且沿着该槽部71的长度方向延伸。
如图5和图7所示,四个槽部71分别形成在板主体41的矩形框状内侧板部件50的四个边部中相应的边部的下表面上并且与四个吹出口43a中相应的吹出口43a平行。具体而言,矩形框状内侧板部件50具有筒状的隔壁部50a和近似矩形框状的延伸部50b。该隔壁部50a的横截面形状近似正方形,并且该隔壁部50a沿着上下方向延伸。该延伸部50b从该隔壁部50a的下端部整个周缘朝外侧延伸。四个槽部71分别形成在延伸部50b的四个边部中相应的边部上。四个槽部71形成为长度方向上的长度稍微大于相应的吹出口43a的长度方向上的长度。另一方面,在矩形框状内侧板部件50的延伸部50b的下表面形成有使相邻的槽部71相连通并且槽的深度大于该槽部71的深槽部73。这四个深槽部73使得四个槽部71相连通。也就是说,在矩形框状内侧板部件50的下表面上,由四个槽部71和四个深槽部73形成出 一个矩形槽。
突出壁72从延长部65的上表面朝上述四个槽部71的内部(上方)竖立地设置着,突出壁72形成为矩形框状。突出壁72构成为具有能够收纳到在内侧板部件50的下表面上的由四个槽部71和四个深槽部73形成的矩形槽内的高度。突出壁72与吸入栅60形成为一体。
〈室内机组内的空气的气流〉
当室内风扇27成为运转状态时,室内空气就从室内空间R经由吸入栅60的多个吸入孔63、板主体41的板侧吸入流路42、喇叭状部件31的内部空间31a被吸入室内风扇27的叶片收纳空间29b内。叶片收纳空间29b内的空气被室内风扇27的叶轮30运送而从轮毂28与防护罩29之间朝径向外侧吹出去。从室内风扇27吹出来的空气在通过室内热交换器32时与在该室内热交换器32中流动的制冷剂进行热交换。由此,当该室内热交换器32作为蒸发器工作时(也就是说制冷运转时),通过室内热交换器32的空气被冷却,而当室内热交换器32作为冷凝器工作时(也就是说制热运转时),通过室内热交换器32的空气被加热。已通过室内热交换器32的空气分流到室内机组主体21的四条主体侧吹出流路37后,在装饰板40的四条板侧吹出流路43中流向下侧,并从四个吹出口43a朝室内空间R吹出去。
在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吸入栅60的延长部65上的吹出口侧的延伸端65a构成为:比板主体41的下表面上的面向吹出口43a的缘部(内侧绝热部件46的外侧缘部46a)还位于吸入口42a侧。因此,从吹出口43a吹出来的空气会朝室内空间R吹出去而不会吹到吹出口侧的延伸端65a。
在本实施方式中,按下述方式设置吸入栅60,即:在吸入栅60上形成与板主体41的下表面重叠的延长部65,并且使吸入栅60覆盖住吸入口42a的下端,而不是将吸入栅60嵌入到吸入口42a内。因此,有可能从吹出口43a吹出来的空气的一部分会通过板主体41的下表面与吸入栅60的延长部65之间的间隙流入吸入口42a,而不会被供向室内空间R。但是,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吸入栅60的延长部65的上表面与板主体41的下表面之间设有由槽部71和突出壁72构成的限制部70。因此,即使从吹出口43a吹出来的空气的一部分流入吸入栅60的延长部65的上表面与板主体41的下表面之间,也会与在槽部71内形成阻碍的突出壁72冲撞而停滞下来。通过这样的方 式,空气从吹出口43a朝吸入口42a侧流动这一情况就受到限制。
〈装饰板的美观度〉
如上所述,如果是吸入栅嵌入到板主体的吸入口内这样的结构,就会在板主体的吸入口的周围部分与吸入栅之间形成间隙(接缝),从而造成美观度降低。相对于此,例如可以想到这样的作法,即:不是将吸入栅嵌入到板主体的吸入口内,而是使吸入栅形成为比该吸入口还大,并且将吸入栅安装到板主体的下表面上,由此来消除接缝。但是采用这样的作法时,可能出现这样的情况,即:吸入栅的外缘延伸到吹出口,从而在制冷运转时从吹出口吹出来的冷却空气造成吸入栅的外缘发生结露现象。
于是,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3、图5和图6所示,由位于吸入口42a的栅主体61、以及从该栅主体61的整个周缘朝外侧延伸而与板主体41的下表面重叠的延长部65构成吸入栅60,并且将吸入栅60设置为覆盖住该吸入口42a的下端,而不是嵌入到吸入口42a内。因此,不会像吸入栅60嵌入到吸入口42a内的结构那样在板主体41的吸入口42a的周围部分(内侧板部件50)与吸入栅60之间形成间隙(接缝),装饰板40的美观度提升。另一方面,吸入栅60的延长部65构成为:吹出口侧的延伸端65a比板主体41的下表面上的面向吹出口43a的缘部(内侧板部件50的外侧缘部46a)还位于吸入口42a侧。因此,在制冷运转时从吹出口43a吹出来的冷却空气不会吹到吹出口侧的延伸端65a,吹出口侧的延伸端65a不会被冷却空气冷却,从而能够抑制在吸入栅60的外缘部发生结露现象这样的情况。
在本实施方式中,延长部65的吹出口侧的延伸端65a构成为:与形成吹出口43a的一部分的内侧绝热部件46的下表面抵接,并且比面向吹出口43a的外侧缘部46a还位于吸入口42a侧。换句话说,吹出口侧的延伸端65a形成在不会被吹出来的空气吹到的、位于吹出口43a附近的位置。由此,吸入栅60的外形线与吹出口43a的外形线相互靠近,吸入栅60的外形线变得不显眼。这也使得装饰板40的美观度提升。
-实施方式的效果-
根据本实施方式,由于在吸入栅60上设置了从位于吸入口42a的栅主体61的整个周缘朝外侧延伸而与板主体41的下表面重叠的延长部65,因此能够容易地构成不会形成接缝的吸入栅60,该吸入栅60的美观度高。并且, 按下述方式构成了吸入栅60的延长部65,即:使吹出口侧的延伸端65a比板主体41的下表面上的面向吹出口43a的缘部46a还位于吸入口42a侧。因此,从吹出口43a吹出来的冷却空气不会吹到吹出口侧的延伸端65a,吹出口侧的延伸端65a不会被冷却空气冷却,由此能够抑制在吸入栅60的外缘部发生结露现象这样的情况。
根据本实施方式,按下述方式构成了吸入栅60的延长部65,即:使吹出口侧的延伸端65a与形成吹出口43a的一部分的绝热材46的下表面抵接。因此,吹出口侧的延伸端65a与通过吹出口43a的冷却空气之间的热传递被绝热材46阻断,从而吹出口侧的延伸端65a被冷却空气冷却的情况得到抑制。由此,能够进一步抑制在吸入栅60的外缘部发生结露现象的情况。此外,通过使延长部65延伸直到吹出口侧的延伸端65a位于吹出口43a附近,来使吸入栅60的外形线与吹出口43a的外形线接近,就能够使吸入栅60的外形线变得不显眼。这样一来,就能够进一步谋求提升美观度。
根据本实施方式,由于在绝热材46的下表面上固定有用来吸收水分的吸水材料,因此即使在吹出口43a附近发生了结露现象,也能够通过使吸水材料吸收结露水来防止结露水渗入绝热材46,并且防止结露水附着到吹出口侧的延伸端65a上。
根据本实施方式,在吸入栅60的延长部65的上表面与板主体41的下表面之间设置了用来限制空气从吹出口43a朝吸入口42a侧流动的限制部70。由此,能够对从吹出口43a吹出来的空气的一部分流入吸入口42a而不被供向室内这样的情况进行抑制。其结果是,能够抑制具备上述结构的装饰板的室内机组的效率下降。
根据本实施方式,由形成在板主体41的下表面上并且沿着吹出口43a延伸的槽部71、以及从延长部65的上表面向槽部71的内部突出并且沿着该槽部71的长度方向延伸的突出壁72构成限制部70。因此,能够利用简单的结构来对从吹出口43a吹出来的空气的一部分流入吸入口42a而不被供向室内这样的情况进行抑制。
根据本实施方式,能够一种空调机的室内机组,该室内机组具备能够谋求提升吸入栅的美观度和抑制结露的装饰板40。
[其它实施方式]
上述实施方式也可以具有下述结构。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吸入栅60的延长部65上的延伸端65a构成为与内侧绝热部件46的下表面抵接,但也可以不抵接。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在内侧绝热部件46的下表面上固定有吸水材料,但也可不固定有吸水材料。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在吸入栅60的延长部65的上表面与板主体41的下表面之间设有用来限制空气从吹出口43a朝吸入口42a侧流动的限制部70,但也可以不设置该限制部70。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在板主体41上形成有四个吹出口43a,这些吹出口43a包围住形成在中央部的吸入口42a的周围,但吹出口43a的数量不限于此。也可以在吸入口42a的周围形成两个、三个或四个以上的吹出口43a。也可以是在板主体41上分别形成有一个吸入口42a和吹出口43a。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空调机1的室内机组20构成为嵌入天花板U的开口部O处的天花板埋入式室内机组。但是,室内机组20也可以构成为吊挂在天花板上并布置在室内空间R内的天花板吊挂式室内机组。也可以是天花板吊挂式室内机组20具备框状壳体,该壳体具有顶板、四片侧板、以及底板,该底板构成为本发明涉及的装饰板40。在该情况下,顶板和四片侧板设置在上述室内机组主体21上。也就是说,装饰板40设置在室内机组主体21的下部。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实施方式是本质上的优选示例,并没有意图对本发明、其应用对象或其用途的范围加以限制。
-产业实用性-
如上所述,本发明对装饰板及具备该装饰板的空调机的室内机组是有用的。
-符号说明-
1空调机
20室内机组
21室内机组主体
40装饰板
41板主体
42a吸入口
43a吹出口
46内侧绝热部件(绝热材)
46a外侧缘部(缘部)
60吸入栅
61栅主体
65延长部
65a延伸端
70限制部
71槽部
72突出壁

装饰板和具备该装饰板的空调机的室内机组.pdf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装饰板和具备该装饰板的空调机的室内机组.pdf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装饰板和具备该装饰板的空调机的室内机组.pdf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装饰板和具备该装饰板的空调机的室内机组.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装饰板和具备该装饰板的空调机的室内机组.pdf(21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装饰板具备板主体和吸入栅(60),该板主体上形成有吸入口(42a)和吹出口(43a),该吸入栅(60)安装在该板主体的吸入口(42a)。吸入栅(60)具有栅主体(61)和延长部(65),该栅主体(61)位于吸入口(42a),该延长部(65)从该栅主体(61)的整个周缘朝外侧延伸而与板主体(41)的下表面重叠。将该延长部(65)构成为:该延长部(65)中朝吹出口(43a)延伸的部分的延伸端(65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机械工程;照明;加热;武器;爆破 > 供热;炉灶;通风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