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调内机.pdf

上传人:00062****4422 文档编号:633000 上传时间:2018-02-28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410.6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510684164.5

申请日:

2015.10.20

公开号:

CN105258221A

公开日:

2016.01.20

当前法律状态:

授权

有效性:

有权

法律详情:

授权|||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F24F 1/00申请日:20151020|||公开

IPC分类号:

F24F1/00(2011.01)I; F24F13/10

主分类号:

F24F1/00

申请人: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发明人:

邹皇英; 司徒洪杰

地址:

519070广东省珠海市前山金鸡西路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市隆安律师事务所11323

代理人:

廉振保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公开一种空调内机。该空调内机包括底座(1)、风机组件(2)、换热器(3)和出风组件(4),底座(1)上设置有进风口(5),风机组件(2)与进风口(5)连通,出风组件(4)为球状蜂巢结构,球状蜂巢结构包括位于球面上的多个出风口(6),换热器(3)罩设在风机组件(2)外,球状蜂巢结构罩设在换热器(3)外。根据本发明的空调内机,能够解决现有技术中空调器出风角度受限,出风感明显的问题。

权利要求书

1.一种空调内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1)、风机组件(2)、换
热器(3)和出风组件(4),所述底座(1)上设置有进风口(5),所
述风机组件(2)与所述进风口(5)连通,所述出风组件(4)为球状
蜂巢结构,所述球状蜂巢结构包括位于球面上的多个出风口(6),所
述换热器(3)罩设在所述风机组件(2)外,所述球状蜂巢结构罩设
在所述换热器(3)外。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出风口(6)
与所述换热器(3)之间设置有多个出风结构(7),所述出风结构(7)
与所述出风口(6)一一对应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调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出风结构(7)
上设置有控制所述出风结构(7)的开闭的控制阀(8)。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空调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出风结构(7)
还包括从所述换热器(3)连通至所述出风口(6)的风道,所述控制
阀(8)设置在所述风道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空调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出风结构(7)
外套设有辅助加热组件(9)。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空调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出风结构(7)
上设置有指示灯(10)。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器(3)
为球状格栅结构,所述换热器(3)的底部设置有接水盘(11)。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空调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内机还
包括排水管(13),所述排水管(13)的进水口连接至所述接水盘(11),
所述排水管(13)的出水口设置在所述空调内机的顶部。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空调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管(13)
穿设在所述风机组件(2)内。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机组件
(2)包括球形离心风叶,所述换热器(3)罩设在所述球形离心风叶
外。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内机
的进风口(5)处设置有过滤器(12)。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内机
还包括电器盒(14),所述电器盒(14)设置在所述底座(1)内,从
所述进风口(5)进入的空气流经所述电器盒(14)。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内机
还包括冷媒进出管(15),所述冷媒进出管(15)设置在所述底座(1)
上,并与所述换热器(3)连通。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内机
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球状蜂巢结构的中心球面上的环形显示屏(16)。

说明书

空调内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空调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空调内机。

背景技术

现有空调内机装置大都采用单面出风的方式,出风角度受限,出
风感明显,出风噪音大,严重影响了用户在空调使用过程中的舒适度
体验。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中提供一种空调内机,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空调器出
风角度受限,出风感明显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空调内机,包括底座、
风机组件、换热器和出风组件,底座上设置有进风口,风机组件与进
风口连通,出风组件为球状蜂巢结构,球状蜂巢结构包括位于球面上
的多个出风口,换热器罩设在风机组件外,球状蜂巢结构罩设在换热
器外。

作为优选,出风口与换热器之间设置有多个出风结构,出风结构
与出风口一一对应设置。

作为优选,出风结构上设置有控制出风结构的开闭的控制阀。

作为优选,出风结构还包括从换热器连通至出风口的风道,控制
阀设置在风道上。

作为优选,出风结构外套设有辅助加热组件。

作为优选,出风结构上设置有指示灯。

作为优选,换热器为球状格栅结构,换热器的底部设置有接水盘。

作为优选,空调内机还包括排水管,排水管的进水口连接至接水
盘,排水管的出水口设置在空调内机的顶部。

作为优选,排水管穿设在风机组件内。

作为优选,风机组件包括球形离心风叶,换热器罩设在球形离心
风叶外。

作为优选,空调内机的进风口处设置有过滤器。

作为优选,空调内机还包括电器盒,电器盒设置在底座内,从进
风口进入的空气流经电器盒。

作为优选,空调内机还包括冷媒进出管,冷媒进出管设置在底座
上,并与换热器连通。

作为优选,空调内机还包括设置在球状蜂巢结构的中心球面上的
环形显示屏。

应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空调内机包括底座、风机组件、换热器
和出风组件,底座上设置有进风口,风机组件与进风口连通,出风组
件为球状蜂巢结构,球状蜂巢结构包括位于球面上的多个出风口,换
热器罩设在风机组件外,球状蜂巢结构罩设在换热器外。由于出风组
件为球状蜂巢结构,且球状蜂巢结构包括位于球面上的多个出风口,
因此使得空调内机可以实现多方位多角度出风,使得空调器的出风角
度更加多样化,淡化空调器的出风感,提高空调器工作过程中的舒适
度。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的空调内机的分解结构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的空调内机的出风结构的立体图。

附图标记说明:1、底座;2、风机组件;3、换热器;4、出风组
件;5、进风口;6、出风口;7、出风结构;8、控制阀;9、辅助加热
组件;10、指示灯;11、接水盘;12、过滤器;13、排水管;14、电
器盒;15、冷媒进出管;16、环形显示屏。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但不作
为对本发明的限定。

参见图1和图2所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空调内机包括底座1、
风机组件2、换热器3和出风组件4,底座1上设置有进风口5,风机
组件2与进风口5连通,出风组件4为球状蜂巢结构,球状蜂巢结构
包括位于球面上的多个出风口6,换热器3罩设在风机组件2外,球状
蜂巢结构罩设在换热器3外。

由于出风组件为球状蜂巢结构,且球状蜂巢结构包括位于球面上
的多个出风口6,因此使得空调内机可以实现多方位多角度出风,使得
空调器的出风角度更加多样化,淡化空调器的出风感,提高空调器工
作过程中的舒适度。

在风机组件2的作用下,空气从底座1的进风口5进入空调内机,
然后从风机组件2的出风口经换热器3流动至出风组件4,然后从出风
组件4的出风口6处吹出,实现空调内机的多角度出风。由于空调内
机的整体外观为球状蜂巢结构,因此可以节省空间,减少耗材,并通
过多角度出风达到相同的出风量,有利于实现空调内机的小型化。

优选地,出风口6为六边形结构,使得出风口6的排列可以更加
紧密,能够提高空调内机的出风效率。当然,出风口6的形状也可以
为圆形等。

底座1的侧面设置有约90度的栅状进风口,可以保证空调内机的
有效进风,并避免对空调内机的进风造成阻碍。

出风口6与换热器3之间设置有多个出风结构7,出风结构7与出
风口6一一对应设置,使得经换热器3换热之后的空气可以分别经不
同的出风结构7从相应的出风口6送风,能够避免换热之后的空气在
输送过程中发生乱流,提高送风效率。

出风结构7上设置有控制出风结构7的开闭的控制阀8,可以对各
个出风结构7进行单独控制,从而使得空调内机的出风控制更加精确,
风量更加容易调整,进一步提高空调内机的舒适度。

出风结构7还包括从换热器3连通至出风口6的风道,控制阀8
设置在风道上。空气在进行热交换后,沿着出风结构7的风道从各个
单独的出风口6送风,在需要时,可以方便地通过控制阀8关闭或者
打开相应的出风口6,从而使得空调内机具有更加多样化的出风方式,
可以根据空调内机工作方式的不同选择不同的出风方式,提高空调内
机的舒适性。

出风结构7外套设有辅助加热组件9,可以对经过出风结构7的空
气进行加热,提高空调内机的工作性能。

优选地,出风结构7上设置有指示灯10,可以对出风结构7的工
作状况进行指示,并在出风结构7的控制阀8发生故障时进行提示,
以便及时掌握发生故障的出风结构7所在位置,及时对出风结构7进
行更换和维修。

换热器3为球状格栅结构,换热器3的底部设置有接水盘11。球
状格栅结构使得经风机组件2流出的空气可以在换热器3的整个球面
进行换热,且不会对空气的流动造成不利影响,可以保证空调内机的
出风量,并实现换热器3的全周换热,能够更好地与球状蜂巢结构相
匹配,提高空气热量分布的均匀性,使得从球状蜂巢结构喷出的空气
分布温度更加均匀,舒适度更好。

空调内机还包括排水管13,排水管13的进水口连接至接水盘11,
排水管13的出水口设置在空调内机的顶部。排水管13可以通过虹吸
原理将冷凝水从接水盘11引动到底座1所在的空调内机顶部,然后从
顶部将冷凝水排出。

优选地,排水管13穿设在风机组件2内,可以使排水管13收纳
在风机组件2内,避免对风机组件2的转动造成干涉,提高排水管13
布置的合理性,并缩短排水管13的长度。

风机组件2包括球形离心风叶,换热器3罩设在球形离心风叶外。
球形离心风叶可以与球状格栅结构的换热器3以及球状蜂巢结构的出
风组件4之间形成良好的配合关系,使得空调内机的换热效率更高,
空气分布更均匀,送风效率更高。

空调内机的进风口5处设置有过滤器12,可以对进入空调内机的
空气进行过滤,提高空气的清洁度,确保送入室内的空气健康安全。
过滤器12包括沿着进风方向依次设置的进风过滤网和PM2.5过滤网,
其中进风过滤网为粗过滤,可以过滤空气中的较大粉尘颗粒,PM2.5
过滤网可以对空气中的细小粉尘进行过滤,进一步提高空气的清洁度。
将进风过滤网设置在PM2.5过滤网之前,可以降低PM2.5过滤网的负
担,提高PM2.5过滤网的过滤性能和使用寿命。

空调内机还包括电器盒14,电器盒14设置在底座1内,从进风口
5进入的空气流经电器盒14。在空气流动的过程中,可以带走电器盒
14的温度,从而对电器盒14进行降温。

空调内机还包括冷媒进出管15,冷媒进出管15设置在底座1上,
并与换热器3连通。换热器3可以为一体式结构,也可以为两个半球
状结构,并在完成组装之后密封固定连接在一起,以防止冷媒发生泄
漏。

空调内机还包括设置在球状蜂巢结构的中心球面上的环形显示屏
16,可以显示空调机组运行模式数据等信息。

当然,以上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
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基本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
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空调内机.pdf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空调内机.pdf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空调内机.pdf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空调内机.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空调内机.pdf(6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发明公开一种空调内机。该空调内机包括底座(1)、风机组件(2)、换热器(3)和出风组件(4),底座(1)上设置有进风口(5),风机组件(2)与进风口(5)连通,出风组件(4)为球状蜂巢结构,球状蜂巢结构包括位于球面上的多个出风口(6),换热器(3)罩设在风机组件(2)外,球状蜂巢结构罩设在换热器(3)外。根据本发明的空调内机,能够解决现有技术中空调器出风角度受限,出风感明显的问题。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机械工程;照明;加热;武器;爆破 > 供热;炉灶;通风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