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变速器的换挡控制系统.pdf

上传人:三** 文档编号:6322200 上传时间:2019-06-01 格式:PDF 页数:14 大小:1.1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410657549.8

申请日:

2014.11.18

公开号:

CN105673835A

公开日:

2016.06.15

当前法律状态:

授权

有效性:

有权

法律详情:

授权|||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F16H 61/40申请日:20141118|||公开

IPC分类号:

F16H61/40(2010.01)I; F16H59/02; F15B13/06; F15B11/08

主分类号:

F16H61/40

申请人:

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发明人:

莫凡; 黄新志; 刘学武; 张安伟; 吴坚

地址:

510000 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东风中路448-458号成悦大厦23楼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上海波拓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64

代理人:

蔡光仟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一种自动变速器的换挡控制系统,第一挡位切换阀具有四个压力输出口以及第一控制端和第二控制端;第二挡位切换阀具有四个压力输出口以及第一控制端和第二控制端;奇偶选择阀具有第一压力输出口、第二压力输出口以及第一控制端和第二控制端,第一压力输出口与第一挡位切换阀的第一控制端以及第二挡位切换阀的第一控制端相连,第二压力输出口与第一挡位切换阀的第二控制端以及第二挡位切换阀的第二控制端相连;第一离合器电磁阀的压力输出口与奇偶选择阀的第一控制端相连;第二离合器电磁阀的压力输出口与奇偶选择阀的第二控制端相连;第一挡位切换阀的四个压力输出口以及第二挡位切换阀的四个压力输出口与四个换挡油缸相连。

权利要求书

1.一种自动变速器的换挡控制系统,包括主泵(11)和四个换挡油缸
(41、42、43、44),其特征在于,该换挡控制系统还包括:
第一挡位切换阀(13),该第一挡位切换阀(13)具有两个压力输入口(131、
132)、四个压力输出口(133、134、135、136)以及第一控制端(137)和第
二控制端(138),该第一挡位切换阀(13)的第一控制端(137)和第二控制
端(138)分别位于该第一挡位切换阀(13)的两端,该第一挡位切换阀(13)
可在第一工作位置和第二工作位置之间切换,该第一挡位切换阀(13)处于
第一工作位置时,该第一挡位切换阀(13)的两个压力输入口(131、132)
分别与该第一挡位切换阀(13)的四个压力输出口(133、134、135、136)
中的其中两个压力输出口连通,该第一挡位切换阀(13)处于第二工作位置
时,该第一挡位切换阀(13)的两个压力输入口(131、132)分别与该第一
挡位切换阀(13)的四个压力输出口(133、134、135、136)中的另外两个
压力输出口连通;
第二挡位切换阀(14),该第二挡位切换阀(14)具有两个压力输入口(141、
142)、四个压力输出口(143、144、145、146)以及第一控制端(147)和第
二控制端(148),该第二挡位切换阀(14)的第一控制端(147)和第二控制
端(148)分别位于该第二挡位切换阀(14)的两端,该第二挡位切换阀(14)
可在第一工作位置和第二工作位置之间切换,该第二挡位切换阀(14)处于
第一工作位置时,该第二挡位切换阀(14)的两个压力输入口(141、142)
分别与该第二挡位切换阀(14)的四个压力输出口(143、144、145、146)
中的其中两个压力输出口连通,该第二挡位切换阀(14)处于第二工作位置
时,该第二挡位切换阀(14)的两个压力输入口(141、142)分别与该第二
挡位切换阀(14)的四个压力输出口(143、144、145、146)中的另外两个
压力输出口连通;
奇偶选择阀(17),该奇偶选择阀(17)具有压力输入口(171)、第一压
力输出口(172)、第二压力输出口(173)以及第一控制端(175)和第二控
制端(176),该奇偶选择阀(17)的第一控制端(175)和第二控制端(176)
分别位于该奇偶选择阀(17)的两端,该奇偶选择阀(17)的第一压力输出
口(172)与该第一挡位切换阀(13)的第一控制端(137)以及该第二挡位
切换阀(14)的第一控制端(147)相连,该奇偶选择阀(17)的第二压力输
出口(173)与该第一挡位切换阀(13)的第二控制端(138)以及该第二挡
位切换阀(14)的第二控制端(148)相连;该奇偶选择阀(17)可在第一工
作位置和第二工作位置之间切换,该奇偶选择阀(17)处于第一工作位置时,
该奇偶选择阀(17)的压力输入口(171)与该奇偶选择阀(17)的第一压力
输出口(172)连通,该奇偶选择阀(17)处于第二工作位置时,该奇偶选择
阀(17)的压力输入口(171)与该奇偶选择阀(17)的第二压力输出口(173)
连通;
第一离合器电磁阀(18),该第一离合器电磁阀(18)用于控制第一离合
器的接合,该第一离合器电磁阀(18)具有压力输入口(181)和压力输出口
(182),该第一离合器电磁阀(18)的压力输出口(182)与该奇偶选择阀(17)
的第一控制端(175)相连;
第二离合器电磁阀(19),该第二离合器电磁阀(19)用于控制第二离合
器的接合,该第二离合器电磁阀(19)具有压力输入口(191)和压力输出口
(192),该第二离合器电磁阀(19)的压力输出口(192)与该奇偶选择阀(17)
的第二控制端(176)相连;
其中,该第一挡位切换阀(13)的四个压力输出口(133、134、135、136)
与该四个换挡油缸(41、42、43、44)中的其中两个换挡油缸相连,该第二
挡位切换阀(14)的四个压力输出口(143、144、145、146)与该四个换挡
油缸(41、42、43、44)中的另外两个换挡油缸相连。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变速器的换挡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该
换挡控制系统还包括:
换挡控制阀(12),该换挡控制阀(12)具有压力输入口(121)和两个
压力输出口(122、123),该换挡控制阀(12)可在第一工作位置和第二工作
位置之间切换,该换挡控制阀(12)处于第一工作位置时,该换挡控制阀(12)
的压力输入口(121)与该换挡控制阀(12)的两个压力输出口(122、123)
中的其中之一连通,该换挡控制阀(12)处于第二工作位置时,该换挡控制
阀(12)的压力输入口(121)与该换挡控制阀(12)的两个压力输出口(122、
123)中的其中另一连通;
第一挡位开关阀(15),该第一挡位开关阀(15)连接在该第一挡位切换
阀(13)与该换挡控制阀(12)之间,该第一挡位开关阀(15)可在关闭位
置和打开位置之间切换,该第一挡位开关阀(15)处于关闭位置时,该换挡
控制阀(12)的两个压力输出口(122、123)分别与该第一挡位切换阀(13)
的两个压力输入口(131、132)断开,该第一挡位开关阀(15)处于打开位
置时,该换挡控制阀(12)的两个压力输出口(122、123)分别与该第一挡
位切换阀(13)的两个压力输入口(131、132)连通;以及
第二挡位开关阀(16),该第二挡位开关阀(16)连接在该第二挡位切换
阀(14)与该换挡控制阀(12)之间,该第二挡位开关阀(16)可在关闭位
置和打开位置之间切换,该第二挡位开关阀(16)处于关闭位置时,该换挡
控制阀(12)的两个压力输出口(122、123)分别与该第二挡位切换阀(14)
的两个压力输入口(141、142)断开,该第二挡位开关阀(16)处于打开位
置时,该换挡控制阀(12)的两个压力输出口(122、123)分别与该第二挡
位切换阀(14)的两个压力输入口(141、142)连通。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动变速器的换挡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该
换挡控制阀(12)为滑阀式的液控比例换向阀,该换挡控制系统还包括换挡
压力电磁阀(26),该换挡压力电磁阀(26)的压力输出口与该换挡控制阀(12)
的控制端相连,该换挡控制阀(12)的两个压力输出口(122、123)还分别
将压力反馈作用在该换挡控制阀(12)的两端。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自动变速器的换挡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该
换挡控制系统还包括电磁压力调节阀(34),该电磁压力调节阀(34)为滑阀
式的比例减压阀,该电磁压力调节阀(34)具有压力输入口(341)和压力输
出口(342),该电磁压力调节阀(34)的压力输入口(341)与该主泵(11)
的输出口相连,该电磁压力调节阀(34)的压力输出口(342)与该换挡压力
电磁阀(26)的压力输入口相连。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自动变速器的换挡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该
换挡控制系统还包括主油路压力电磁阀(35)、主油路压力溢流阀(36)和润
滑冷却系统(50),该主油路压力电磁阀(35)具有压力输入口和压力输出口,
该主油路压力溢流阀(36)具有关闭端和开启端,该主泵(11)具有入油口
和出油口,该主油路压力电磁阀(35)的压力输入口与该电磁压力调节阀(34)
的压力输出口(342)相连,该主油路压力电磁阀(35)的压力输出口与该主
油路压力溢流阀(36)的关闭端相连;该主油路压力溢流阀(36)还具有压
力输入口、第一压力输出口和第二压力输出口,该主油路压力溢流阀(36)
的开启端和压力输入口均与该主泵(11)的出油口相连,该主油路压力溢流
阀(36)的第一压力输出口与该主泵(11)的入油口相连,该主油路压力溢
流阀(36)的第二压力输出口与该润滑冷却系统(50)相连。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动变速器的换挡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该
第一挡位开关阀(15)和该第二挡位开关阀(16)为滑阀式的液控换向阀,
该第一挡位开关阀(15)具有开启端(151)和关闭端(152),该第二挡位开
关阀(16)也具有开启端(161)和关闭端(162),该换挡控制系统还包括第
一挡位电磁阀(27)和第二挡位电磁阀(28),该第一挡位电磁阀(27)输出
的控制压力作用于该第一挡位开关阀(15)的开启端(151)和该第二挡位开
关阀(16)的关闭端(162),该第二挡位电磁阀(28)输出的控制压力作用
于该第一挡位开关阀(15)的关闭端(152)和该第二挡位开关阀(16)的开
启端(161)。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自动变速器的换挡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该
第一离合器电磁阀(18)的压力输出口(182)和该第二离合器电磁阀(19)
的压力输出口(192)上连接有离合器安全切断阀(33),该第一挡位电磁阀
(27)的压力输出口和该第二挡位电磁阀(28)的压力输出口还同时连接至
该离合器安全切断阀(33)的同一控制端。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变速器的换挡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该
第一挡位切换阀(13)的四个压力输出口(133、134、135、136)包括第一
压力输出口(133)、第二压力输出口(134)、第三压力输出口(135)和第四
压力输出口(136),该第一挡位切换阀(13)处于第一工作位置时,该第一
挡位切换阀(13)的两个压力输入口(131、132)分别与该第一挡位切换阀
(13)的第一压力输出口(133)和第三压力输出口(135)连通,该第一挡
位切换阀(13)处于第二工作位置时,该第一挡位切换阀(13)的两个压力
输入口(131、132)分别与该第一挡位切换阀(13)的第二压力输出口(134)
和第四压力输出口(136)连通;该第二挡位切换阀(14)的四个压力输出口
(143、144、145、146)包括第一压力输出口(143)、第二压力输出口(144)、
第三压力输出口(145)和第四压力输出口(146),该第二挡位切换阀(14)
处于第一工作位置时,该第二挡位切换阀(14)的两个压力输入口(141、142)
分别与该第二挡位切换阀(14)的第一压力输出口(143)和第三压力输出口
(145)连通,该第二挡位切换阀(14)处于第二工作位置时,该第二挡位切
换阀(14)的两个压力输入口(141、142)分别与该第二挡位切换阀(14)
的第二压力输出口(144)和第四压力输出口(146)连通。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自动变速器的换挡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该
四个换挡油缸(41、42、43、44)包括第一换挡油缸(41)、第二换挡油缸(42)、
第三换挡油缸(43)和第四换挡油缸(44),该第一挡位切换阀(13)的第一
压力输出口(133)和第三压力输出口(135)分别连接至该第一换挡油缸(41)
的两端,该第一挡位切换阀(13)的第二压力输出口(134)和第四压力输出
口(136)分别连接至该第二换挡油缸(42)的两端,该第二挡位切换阀(14)
的第一压力输出口(143)和第三压力输出口(145)分别连接至该第三换挡
油缸(43)的两端,该第二挡位切换阀(14)的第二压力输出口(144)和第
四压力输出口(146)分别连接至该第四换挡油缸(44)的两端。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变速器的换挡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该
奇偶选择阀(17)还具有第三控制端(177),该奇偶选择阀(17)的第三控
制端(177)和该奇偶选择阀(17)的第一控制端(175)位于该奇偶选择阀
(17)的同一端,该奇偶选择阀(17)的第三控制端(177)连接有第一开关
电磁阀(29),该第一开关电磁阀(29)输出的控制压力作用于该奇偶选择阀
(17)的第三控制端(177)。

说明书

自动变速器的换挡控制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的自动变速器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自动变速器
的换挡控制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进步,汽车实现变速的方式逐渐由手动变速朝向自动变速演
变,自动变速是通过自动变速器来实现的。其中,双离合自动变速器由于具
有传动效率高等优势而受到了市场的欢迎,双离合自动变速器中采用了两个
离合器,其中一个离合器用于控制奇数挡位,而另一个离合器用于控制偶数
挡位,通过在两个离合器之间自动切换从而完成换挡程序,因此可实现换挡
过程的动力换挡,即在换挡过程中不中断动力,改善了车辆运行的舒适性。

自动变速器在实现自动换挡时,需要换挡执行机构这一系统零部件,其
作用是实现自动换挡功能,目前较多采用液压式换挡执行机构。换挡一般是
通过键接到相关轴并且随之旋转的同步器来完成,同步器的单侧或双侧设有
可提供不同传动比的齿轮,在换挡执行机构的作用下,同步器被拨动沿着轴
向移动并与邻近的齿轮接合,将齿轮联接到轴上从而实现齿轮与轴的同步,
从而输出动力。

目前的自动变速器较多采用八个挡位(包括倒挡),利用换挡控制系统对
换挡执行机构进行控制,以完成该八个挡位的换挡操作。现有技术中,无法
实现奇数挡位(或偶数挡位)的离合器工作时,禁止操作奇数挡位(或偶数
挡位),使得在变速器运行时有可能出现误操作从而损坏变速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自动变速器的换挡控制系统,以实现在奇数
挡位(或偶数挡位)的离合器工作时,禁止操作奇数挡位(或偶数挡位),
从而避免出现误操作而损坏自动变速器。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自动变速器的换挡控制系统,包括主泵和四个换
挡油缸,该换挡控制系统还包括:

第一挡位切换阀,该第一挡位切换阀具有两个压力输入口、四个压力输
出口以及第一控制端和第二控制端,该第一挡位切换阀的第一控制端和第二
控制端分别位于该第一挡位切换阀的两端,该第一挡位切换阀可在第一工作
位置和第二工作位置之间切换,该第一挡位切换阀处于第一工作位置时,该
第一挡位切换阀的两个压力输入口分别与该第一挡位切换阀的四个压力输出
口中的其中两个压力输出口连通,该第一挡位切换阀处于第二工作位置时,
该第一挡位切换阀的两个压力输入口分别与该第一挡位切换阀的四个压力输
出口中的另外两个压力输出口连通;

第二挡位切换阀,该第二挡位切换阀具有两个压力输入口、四个压力输
出口以及第一控制端和第二控制端,该第二挡位切换阀的第一控制端和第二
控制端分别位于该第二挡位切换阀的两端,该第二挡位切换阀可在第一工作
位置和第二工作位置之间切换,该第二挡位切换阀处于第一工作位置时,该
第二挡位切换阀的两个压力输入口分别与该第二挡位切换阀的四个压力输出
口中的其中两个压力输出口连通,该第二挡位切换阀处于第二工作位置时,
该第二挡位切换阀的两个压力输入口分别与该第二挡位切换阀的四个压力输
出口中的另外两个压力输出口连通;

奇偶选择阀,该奇偶选择阀具有压力输入口、第一压力输出口、第二压
力输出口以及第一控制端和第二控制端,该奇偶选择阀的第一控制端和第二
控制端分别位于该奇偶选择阀的两端,该奇偶选择阀的第一压力输出口与该
第一挡位切换阀的第一控制端以及该第二挡位切换阀的第一控制端相连,该
奇偶选择阀的第二压力输出口与该第一挡位切换阀的第二控制端以及该第二
挡位切换阀的第二控制端相连;该奇偶选择阀可在第一工作位置和第二工作
位置之间切换,该奇偶选择阀处于第一工作位置时,该奇偶选择阀的压力输
入口与该奇偶选择阀的第一压力输出口连通,该奇偶选择阀处于第二工作位
置时,该奇偶选择阀的压力输入口与该奇偶选择阀的第二压力输出口连通;

第一离合器电磁阀,该第一离合器电磁阀用于控制第一离合器的接合,
该第一离合器电磁阀具有压力输入口和压力输出口,该第一离合器电磁阀的
压力输出口与该奇偶选择阀的第一控制端相连;

第二离合器电磁阀,该第二离合器电磁阀用于控制第二离合器的接合,
该第二离合器电磁阀具有压力输入口和压力输出口,该第二离合器电磁阀的
压力输出口与该奇偶选择阀的第二控制端相连;

其中,该第一挡位切换阀的四个压力输出口与该四个换挡油缸中的其中
两个换挡油缸相连,该第二挡位切换阀的四个压力输出口与该四个换挡油缸
中的另外两个换挡油缸相连。

本发明实施例中,通过对换挡控制系统中的第一挡位切换阀、第二挡位
切换阀、奇偶选择阀、第一离合器电磁阀以及第二离合器电磁阀进行控制,
即可实现在奇数挡位(或偶数挡位)的离合器工作时,禁止操作奇数挡位(或
偶数挡位),从而避免出现误操作而损坏自动变速器,提高系统安全性和鲁
棒性。

上述说明仅是本发明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发明的技
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发明的上述和其他
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
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中自动变速器的换挡控制系统的原理简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更进一步阐述本发明为达成预定发明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
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如下。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中自动变速器的换挡控制系统的原理简图,请参图
1,该换挡控制系统用于汽车自动变速器、尤其是双离合自动变速器中,该
换挡控制系统包括主泵11、换挡控制阀12、第一挡位切换阀13、第二挡位
切换阀14、第一挡位开关阀15、第二挡位开关阀16、奇偶选择阀17、第一
离合器电磁阀18、第二离合器电磁阀19。

主泵11经由吸油过滤器21从油箱22中吸油,从而向该换挡控制系统中
提供工作所需的压力油。本实施例中,主泵11由汽车的内燃机驱动,该换挡
控制系统中还设置有副泵23,副泵23由电机驱动,副泵23一方面可以在主
泵11的输油量不足的情况下协助主泵11,另一方面可以在内燃机停止并因此
主泵11停止的情况下确保系统中压力油的供应。副泵23同样经由吸油过滤
器21从油箱22中吸油。图1的多个位置处使用了油箱符号,这些油箱符号
应理解为通过相关的管路连通到油箱22。

为了阻止油液反向流动,主泵11的输出口连接有主泵单向阀24,本实
施例中,主泵单向阀24为液控的单向阀,主泵11输出的压力油反馈作用在
主泵单向阀24的控制端,以抵抗设置在弹簧端的弹簧,仅当主泵11的输出
压力足以克服弹簧力时,主泵单向阀24才从图1所示的关闭位置切换至打开
位置,也就是说,只要主泵11还未建立足够的压力时,主泵单向阀24就将
主泵11与该换挡控制系统的其余部分断开。主泵单向阀24一方面用于阻止
油液朝向主泵11的方向流动,另一方面用于保证主泵11的必要的启动特性。
可以理解地,主泵单向阀24也可以为普通的单向阀。

为了控制系统中的最大压力,主泵单向阀24的输出口还连接有系统安全
阀25,系统安全阀25可以为安全溢流阀或普通单向阀,本实施例中,系统
安全阀25为普通的单向阀,其连接在主泵单向阀24的输出口与油箱22之间,
单向阀的进油口与主泵单向阀24的输出口相连,单向阀的出油口与油箱22
相连,通过单向阀设定系统中允许的最大压力,当系统中的压力超过该最大
压力时,单向阀打开进行泄油。

换挡控制阀12具有压力输入口121和两个压力输出口122、123(以下
称为第一压力输出口122和第二压力输出口123),换挡控制阀12的压力输
入口121经由主泵单向阀24与主泵11相连。换挡控制阀12可在第一工作位
置和第二工作位置之间切换,换挡控制阀12处于第一工作位置时,压力输入
口121与两个压力输出口122、123中的其中之一连通,换挡控制阀12处于
第二工作位置时,压力输入口121与两个压力输出口122、123中的其中另一
连通。本实施例中,当换挡控制阀12处于第一工作位置(如图1所示的左位)
时,压力输入口121与第一压力输出口122连通,第二压力输出口123与油
箱22连通;当换挡控制阀12切换至处于第二工作位置(如图1所示的右位)
时,压力输入口121与第二压力输出口123连通,第一压力输出口122与油
箱22连通。也就是说,通过改变换挡控制阀12的工作位置,可以选择性的
将来自主泵11的压力油引导到该两个压力输出口122、123之一上。

换挡控制阀12可以为滑阀式的电磁换向阀或液控换向阀。当换挡控制阀
12为电磁换向阀时,通过简单的得电与失电即可实现换挡控制阀12的换向
操作。在不同挡位进行换挡操作时,所需的换挡压力通常会有所不同,为了
实现两个压力输出口122、123输出的换挡压力可以满足在不同挡位下的换挡
需求,本实施例中,换挡控制阀12采用滑阀式的液控比例换向阀,该换挡控
制系统还包括换挡压力电磁阀26,换挡压力电磁阀26的压力输出口与换挡
控制阀12的控制端相连,当换挡压力电磁阀26打开时,换挡压力电磁阀26
输出的控制压力作用于换挡控制阀12的控制端,以推动换挡控制阀12进行
换向操作;另外,换挡控制阀12的两个压力输出口122、123还分别将压力
反馈作用在换挡控制阀12的两端,以通过换挡压力电磁阀26实现换挡控制
阀12的两个压力输出口122、123在不同换挡需求下输出不同的换挡压力。

第一挡位切换阀13具有两个压力输入口131、132(以下称为第一压力
输入口131和第二压力输入口132)以及四个压力输出口133、134、135、136
(以下称为第一压力输出口133、第二压力输出口134、第三压力输出口135
和第四压力输出口136)。第一挡位切换阀13可在第一工作位置和第二工作
位置之间切换,第一挡位切换阀13处于第一工作位置时,两个压力输入口
131、132分别与四个压力输出口133、134、135、136中的其中两个压力输
出口连通,第一挡位切换阀13处于第二工作位置时,两个压力输入口131、
132分别与四个压力输出口133、134、135、136中的另外两个压力输出口连
通。本实施例中,当第一挡位切换阀13处于第一工作位置(如图1所示的左
位)时,两个压力输入口131、132分别与第一压力输出口133和第三压力输
出口135连通,而第二压力输出口134和第四压力输出口136连通至油箱22;
当第一挡位切换阀13处于第二工作位置(如图1所示的右位)时,两个压力
输入口131、132分别与第二压力输出口134和第四压力输出口136连通,而
第一压力输出口133和第三压力输出口135连通至油箱22。也就是说,通过
改变第一挡位切换阀13的工作位置,可以选择性的将第一压力输入口131与
第一压力输出口133或第二压力输出口134连通,以及选择性的将第二压力
输入口132与第三压力输出口135或第四压力输出口136连通。

第二挡位切换阀14具有两个压力输入口141、142(以下称为第一压力
输入口141和第二压力输入口142)以及四个压力输出口143、144、145、146
(以下称为第一压力输出口143、第二压力输出口144、第三压力输出口145
和第四压力输出口146)。第二挡位切换阀14可在第一工作位置和第二工作
位置之间切换,第二挡位切换阀14处于第一工作位置时,两个压力输入口
141、142分别与四个压力输出口143、144、145、146中的其中两个压力输
出口连通,第二挡位切换阀14处于第二工作位置时,两个压力输入口141、
142分别与四个压力输出口143、144、145、146中的另外两个压力输出口连
通。本实施例中,当第二挡位切换阀14处于第一工作位置(如图1所示的右
位)时,两个压力输入口141、142分别与第一压力输出口143和第三压力输
出口145连通,而第二压力输出口144和第四压力输出口146连通至油箱22;
当第二挡位切换阀14处于第二工作位置(如图1所示的左位)时,两个压力
输入口141、142分别与第二压力输出口144和第四压力输出口146连通,而
第一压力输出口143和第三压力输出口145连通至油箱22。也就是说,通过
改变第二挡位切换阀14的工作位置,可以选择性的将第一压力输入口141与
第一压力输出口143或第二压力输出口144连通,以及选择性的将第二压力
输入口142与第三压力输出口145或第四压力输出口146连通。

第一挡位开关阀15连接在第一挡位切换阀13与换挡控制阀12之间,第
一挡位开关阀15可在关闭位置和打开位置之间切换,第一挡位开关阀15处
于关闭位置时,换挡控制阀12的两个压力输出口122、123分别与第一挡位
切换阀13的两个压力输入口131、132断开;第一挡位开关阀15处于打开位
置时,换挡控制阀12的两个压力输出口122、123分别与第一挡位切换阀13
的两个压力输入口131、132连通。本实施例中,当第一挡位开关阀15处于
关闭位置(如图1所示的左位)时,换挡控制阀12的两个压力输出口122、
123在第一挡位开关阀15被截止,第一挡位切换阀13的两个压力输入口131、
132经由第一挡位开关阀15连通至油箱22,从而换挡控制阀12的两个压力
输出口122、123与第一挡位切换阀13的两个压力输入口131、132为断开状
态;当第一挡位开关阀15处于打开位置(如图1所示的右位)时,换挡控制
阀12的两个压力输出口122、123分别与第一挡位切换阀13的两个压力输入
口131、132连通在一起。

第二挡位开关阀16连接在第二挡位切换阀14与换挡控制阀12之间,第
二挡位开关阀16可在关闭位置和打开位置之间切换,第二挡位开关阀16处
于关闭位置时,换挡控制阀12的两个压力输出口122、123分别与第二挡位
切换阀14的两个压力输入口141、142断开;第二挡位开关阀16处于打开位
置时,换挡控制阀12的两个压力输出口122、123分别与第二挡位切换阀14
的两个压力输入口141、142连通。本实施例中,当第二挡位开关阀16处于
关闭位置(如图1所示的右位)时,换挡控制阀12的两个压力输出口122、
123在第二挡位开关阀16被截止,第二挡位切换阀14的两个压力输入口141、
142经由第二挡位开关阀16连通至油箱22,从而换挡控制阀12的两个压力
输出口122、123与第二挡位切换阀14的两个压力输入口141、142为断开状
态;当第二挡位开关阀16处于打开位置(如图1所示的左位)时,换挡控制
阀12的两个压力输出口122、123分别与第二挡位切换阀14的两个压力输入
口141、142连通在一起。

第一挡位开关阀15和第二挡位开关阀16具体地可以为滑阀式的电磁换
向阀或液控换向阀。当第一挡位开关阀15和第二挡位开关阀16采用电磁换
向阀时,通过简单的得电与失电即可实现第一挡位开关阀15和第二挡位开关
阀16的换向操作。本实施例中,第一挡位开关阀15和第二挡位开关阀16均
采用滑阀式的液控换向阀,该换挡控制系统还包括第一挡位电磁阀27和第二
挡位电磁阀28,第一挡位电磁阀27和第二挡位电磁阀28具体可以为比例电
磁阀,第一挡位电磁阀27能够输出可调整的第一挡位控制压力,第二挡位电
磁阀28能够输出可调整的第二挡位控制压力,其中该第一挡位控制压力作
用于第一挡位开关阀15的开启端151和第二挡位开关阀16的关闭端162,
该第二挡位控制压力作用于第二挡位开关阀16的开启端161和第一挡位开关
阀15的关闭端152,由此,两个挡位开关阀15、16能够通过该第一挡位控
制压力和该第二挡位控制压力实现换向的同时还能实现互锁,提高了系统安
全性,即:当第一挡位电磁阀27输出的第一挡位控制压力使第一挡位开关阀
15处于开启状态时,该第一挡位控制压力将同时使第二挡位开关阀16处于
关闭状态;当第二挡位电磁阀28输出的第二挡位控制压力使第二挡位开关阀
16处于开启状态时,该第二挡位控制压力将同时使第一挡位开关阀15处于
关闭状态。另外,第一挡位开关阀15的关闭端152和第二挡位开关阀16的
关闭端162上还分别设有弹簧,以利用弹簧提供停机后该两个挡位开关阀15、
16的复位功能。

第一挡位切换阀13和第二挡位切换阀14具体地可以为滑阀式的电磁换
向阀或液控换向阀。当第一挡位切换阀13和第二挡位切换阀14采用电磁换
向阀时,通过简单的得电与失电即可实现第一挡位切换阀13和第二挡位切换
阀14的换向操作。本实施例中,第一挡位切换阀13和第二挡位切换阀14均
采用滑阀式的液控换向阀,第一挡位切换阀13还具有第一控制端137和第二
控制端138,第一控制端137和第二控制端138分别位于第一挡位切换阀13
的两端,第二挡位切换阀14还具有第一控制端147和第二控制端148,第一
控制端147和第二控制端148分别位于第二挡位切换阀14的两端。第一挡位
切换阀13的第一控制端137与第二挡位切换阀14的第一控制端147相连并
连接至一个控制油路,第一挡位切换阀13的第二控制端138与第二挡位切换
阀14的第二控制端148相连并连接至另一个控制油路。

该换挡控制系统还包括四个换挡油缸41、42、43、44(以下称为第一换
挡油缸41、第二换挡油缸42、第三换挡油缸43和第四换挡油缸44)。第一
挡位切换阀13的四个压力输出口133、134、135、136与四个换挡油缸41、
42、43、44中的其中两个换挡油缸相连,第二挡位切换阀14的四个压力输
出口143、144、145、146与四个换挡油缸41、42、43、44中的另外两个换
挡油缸相连。本实施例中,第一挡位切换阀13的四个压力输出口133、134、
135、136与第一换挡油缸41和第二换挡油缸42相连,第二挡位切换阀14
的四个压力输出口143、144、145、146与第三换挡油缸43和第四换挡油缸
44相连。第一挡位切换阀13的第一压力输出口133和第三压力输出口135
分别连接至第一换挡油缸41的两端,第一挡位切换阀13的第二压力输出口
134和第四压力输出口136分别连接至第二换挡油缸42的两端,第二挡位切
换阀14的第一压力输出口143和第三压力输出口145分别连接至第三换挡油
缸43的两端,第二挡位切换阀14的第二压力输出口144和第四压力输出口
146分别连接至第四换挡油缸44的两端。每个换挡油缸用于带动一个对应的
换挡拨叉移动以实现两个挡位的挂挡或摘挡,例如将第一换挡油缸41用于控
制三挡和七挡,将第二换挡油缸42用于控制倒挡和六挡,将第三换挡油缸
43用于控制一挡和五挡,以及将第四换挡油缸44用于控制二挡和四挡,这
样,通过对该换挡控制系统中的换挡控制阀12、第一挡位切换阀13、第二挡
位切换阀14、第一挡位开关阀15以及第二挡位开关阀16进行控制,即可实
现对具有八速(七个前进挡和一个倒挡)的自动变速器的自动换挡功能,大
大精简了系统中元件的数量,使得在控制滑阀和电磁阀的数量尽可能少的情
况下,实现自动变速器的换挡控制和安全控制功能,使系统变得更简单,控
制实现更高效。

奇偶选择阀17具有压力输入口171、第一压力输出口172和第二压力输
出口173,第一压力输出口172与第一挡位切换阀13的第一控制端137以及
第二挡位切换阀14的第一控制端147相连,第二压力输出口173与第一挡位
切换阀13的第二控制端138以及第二挡位切换阀14的第二控制端148相连。
奇偶选择阀17可在第一工作位置和第二工作位置之间切换,奇偶选择阀17
处于第一工作位置时,压力输入口171与第一压力输出口172连通,奇偶选
择阀17处于第二工作位置时,压力输入口171与第二压力输出口173连通。
本实施例中,当奇偶选择阀17处于第一工作位置(如图1所示的右位)时,
压力输入口171与第一压力输出口172连通,第二压力输出口173与油箱22
连通;当奇偶选择阀17切换至处于第二工作位置(如图1所示的左位)时,
压力输入口171与第二压力输出口173连通,第一压力输出口172与油箱22
连通。

本实施例中,奇偶选择阀17为滑阀式的液控换向阀,奇偶选择阀17的
两端分别具有第一控制端175和第二控制端176,第一离合器电磁阀18具有
压力输入口181和压力输出口182,第一离合器电磁阀18的压力输出口182
与奇偶选择阀17的第一控制端175相连。第一离合器电磁阀18打开时,压
力输入口181与压力输出口182连通,第一离合器电磁阀18输出的控制压力
作用于奇偶选择阀17的第一控制端175,推动奇偶选择阀17换向使其处于
第二工作位置(如图1所示的左位)。

第二离合器电磁阀19具有压力输入口191和压力输出口192,第二离合
器电磁阀19的压力输出口192与奇偶选择阀17的第二控制端176相连。第
二离合器电磁阀19打开时,压力输入口191与压力输出口192连通,第二离
合器电磁阀19输出的控制压力作用于奇偶选择阀17的第二控制端176,推
动奇偶选择阀17换向使其处于第一工作位置(如图1所示的右位)。其中,
第一离合器电磁阀18用于控制第一离合器(图未示)的接合,第二离合器电
磁阀19用于控制第二离合器(图未示)的接合,奇偶选择阀17的压力输入
口171、第一离合器电磁阀18的压力输入口181和第二离合器电磁阀19的
压力输入口191均与主泵11相连。

当第一离合器电磁阀18打开时,将使奇偶选择阀17处于第二工作位置
(如图1所示的左位),此时奇偶选择阀17的压力输入口171与第二压力输
出口173相连通,奇偶选择阀17同时对第一挡位切换阀13的第二控制端138
和第二挡位切换阀14的第二控制端148施加控制压力,使第一挡位切换阀
13切换至第二工作位置(如图1所示的右位),使得第一挡位切换阀13的第
一压力输入口131和第二压力输入口132只能与第二压力输出口134和第四
压力输出口136相连通,并同时使第二挡位切换阀14切换至第二工作位置(如
图1所示的左位),使得第二挡位切换阀14的第一压力输入口141和第二压
力输入口142只能与第二压力输出口144和第四压力输出口146相连通。而
第一离合器电磁阀18打开时,此时控制奇数挡位的第一离合器处于已接合的
工作状态,双离合自动变速器正工作在奇数挡位,则接下来要挂入的挡位为
偶数挡位,因此通过适当的挡位设计,例如将与第一挡位切换阀13的第二压
力输出口134和第四压力输出口136相连的第二换挡油缸42以及与第二挡位
切换阀14的第二压力输出口144和第四压力输出口146相连的第四换挡油缸
44均设计成用于控制偶数挡位,则在第一离合器电磁阀18打开时通过第一
挡位切换阀13和第二挡位切换阀14只能挂入偶数挡位,从而实现在奇数挡
位的第一离合器工作时,禁止操作奇数挡位。

当第二离合器电磁阀19打开时,将使奇偶选择阀17处于第一工作位置
(如图1所示的右位),此时奇偶选择阀17的压力输入口171与第一压力输
出口172相连通,奇偶选择阀17同时对第一挡位切换阀13的第一控制端137
和第二挡位切换阀14的第一控制端147施加控制压力,使第一挡位切换阀
13切换至第一工作位置(如图1所示的左位),使得第一挡位切换阀13的第
一压力输入口131和第二压力输入口132只能与第一压力输出口133和第三
压力输出口135相连通,并同时使第二挡位切换阀14切换至第一工作位置(如
图1所示的右位),使得第二挡位切换阀14的第一压力输入口141和第二压
力输入口142只能与第一压力输出口143和第三压力输出口145相连通。而
第二离合器电磁阀19打开时,此时控制偶数挡位的第二离合器处于已接合的
工作状态,双离合自动变速器正工作在偶数挡位,则接下来要挂入的挡位为
奇数挡位,因此通过适当的挡位设计,例如将与第一挡位切换阀13的第一压
力输出口133和第三压力输出口135相连的第一换挡油缸41以及与第二挡位
切换阀14的第一压力输出口143和第三压力输出口145相连的第三换挡油缸
43均设计成用于控制奇数挡位,则在第二离合器电磁阀19打开时通过第一
挡位切换阀13和第二挡位切换阀14只能挂入奇数挡位,从而实现在偶数挡
位的第二离合器工作时,禁止操作偶数挡位。也就是说,通过对该换挡控制
系统中的第一挡位切换阀13、第二挡位切换阀14、奇偶选择阀17、第一离
合器电磁阀18以及第二离合器电磁阀19进行控制,即可实现在奇数挡位(或
偶数挡位)的离合器工作时,禁止操作奇数挡位(或偶数挡位),从而避免
出现误操作而损坏自动变速器,提高系统安全性和鲁棒性。

为了在第一离合器电磁阀18和第二离合器电磁阀19均未打开的情况下
能够挂上倒挡,奇偶选择阀17还具有第三控制端177,第三控制端177和第
一控制端175位于奇偶选择阀17的同一端,第三控制端177连接有第一开关
电磁阀29,当第一开关电磁阀29打开时,第一开关电磁阀29输出控制压力
并施加在奇偶选择阀17的第三控制端177,推动奇偶选择阀17换向使其处
于第二工作位置(如图1所示的左位),以利于能够选择倒挡。

本实施例中,在第一离合器电磁阀18的压力输出口182还连接有奇数挡
压力传感器31,以检测驱动第一离合器接合时的工作压力;同样的,在第二
离合器电磁阀19的压力输出口192还连接有偶数挡压力传感器32,以检测
驱动第二离合器接合时的工作压力。为了在离合器接合的管路中出现压力异
常时将管路切断,在第一离合器电磁阀18的压力输出口182和第二离合器电
磁阀19的压力输出口192上还连接有离合器安全切断阀33,第一挡位电磁
阀27的压力输出口和第二挡位电磁阀28的压力输出口还同时连接至离合器
安全切断阀33的同一控制端,当第一挡位电磁阀27和第二挡位电磁阀28均
打开时,在第一挡位电磁阀27输出的控制压力和第二挡位电磁阀28输出的
控制压力的合力作用下,将推动离合器安全切断阀33从打开位置(如图1所
示的右位)切换至关闭位置(如图1所示的左位),以切断控制离合器接合的
控制油路。

为了使施加在换挡控制阀12、第一挡位切换阀13、第二挡位切换阀14、
第一挡位开关阀15及第二挡位开关阀16的各个控制端上的控制压力趋于平
稳,以提高各个阀体在换向操作时的平稳度,在主泵11的输出口还连接有电
磁压力调节阀34,电磁压力调节阀34为滑阀式的比例减压阀,电磁压力调
节阀34具有压力输入口341和压力输出口342,压力输入口341与主泵11
相连,压力输出口342与各个电磁阀26、27、28、29及奇偶选择阀17的压
力输入口相连,电磁压力调节阀34的压力输出口342还将压力反馈作用在电
磁压力调节阀34的一端,以反作用于设置在电磁压力调节阀34另一端的弹
簧。这样,即便主泵11的输出压力出现波动,在经过电磁压力调节阀34的
调节之后,使压力输出口342输出的压力始终保持相对平稳,从而使得通过
各个电磁阀26、27、28、29及奇偶选择阀17后施加在各个控制端上的控制
压力也趋于平稳。

该换挡控制系统进一步还包括主油路压力电磁阀35和主油路压力溢流
阀36,主油路压力电磁阀35的压力输入口与电磁压力调节阀34的压力输出
口342相连,主油路压力电磁阀35的压力输出口与主油路压力溢流阀36的
关闭端(该关闭端还设有弹簧)相连,主油路压力溢流阀36具有压力输入口、
第一压力输出口和第二压力输出口,主油路压力溢流阀36的开启端(即与关
闭端相反的一端)和压力输入口均与主泵11的输出口相连,主油路压力溢流
阀36的第一压力输出口与主泵11的入油口相连,主油路压力溢流阀36的第
二压力输出口则通向润滑冷却系统50。通过主油路压力电磁阀35可以改变
施加在主油路压力溢流阀36的关闭端上的控制压力,使主油路压力溢流阀
36从关闭位置向打开位置转换,从而使主油路系统中的一部分油液可以经由
主油路压力溢流阀36输向润滑冷却系统50,以满足对油液进行冷却以及对
相关元件进行润滑的需要。

润滑冷却系统50包括冷却流量限压阀51、油冷却器52、压力过滤器53、
单向阀54、小流量调节阀55、大流量调节阀56以及第二开关电磁阀57。冷
却流量限压阀51与主油路压力溢流阀36的第二压力输出口相连,冷却流量
限压阀51用于起到限制润滑冷却系统50中的油压的作用。油冷却器52和压
力过滤器53与冷却流量限压阀51相连,用于对油液进行冷却和精细过滤。
单向阀54并联在油冷却器52和压力过滤器53上,单向阀54的开启压力设
定的较大,因此正常情况下油液流经油冷却器52和压力过滤器53,只有在
油冷却器52和压力过滤器53存在例如堵死的情况下,油液才从单向阀54旁
通流过。油液经过冷却和过滤后,即可经由小流量调节阀55分配给需要润滑
的元件进行润滑使用,而多余的油液可以通过大流量调节阀56回流到油箱
22。当润滑所需的油液为大流量时,可以通过第二开关电磁阀57打开大流量
调节阀56,第二开关电磁阀57具有压力输入口和压力输出口,第二开关电
磁阀57的压力输入口与电磁压力调节阀34的压力输出口相连,第二开关电
磁阀57的压力输出口与大流量调节阀56的控制端相连,因此通过第二开关
电磁阀57即可推动大流量调节阀56进行换向,以打开大流量调节阀56。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发明作任何形式上
的限制,虽然本发明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
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范围内,当可利用上
述揭示的技术内容作出些许更动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
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
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自动变速器的换挡控制系统.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自动变速器的换挡控制系统.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自动变速器的换挡控制系统.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自动变速器的换挡控制系统.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自动变速器的换挡控制系统.pdf(14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一种自动变速器的换挡控制系统,第一挡位切换阀具有四个压力输出口以及第一控制端和第二控制端;第二挡位切换阀具有四个压力输出口以及第一控制端和第二控制端;奇偶选择阀具有第一压力输出口、第二压力输出口以及第一控制端和第二控制端,第一压力输出口与第一挡位切换阀的第一控制端以及第二挡位切换阀的第一控制端相连,第二压力输出口与第一挡位切换阀的第二控制端以及第二挡位切换阀的第二控制端相连;第一离合器电磁阀的压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机械工程;照明;加热;武器;爆破 > 工程元件或部件;为产生和保持机器或设备的有效运行的一般措施;一般绝热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