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控基板及显示装置.pdf

上传人:b*** 文档编号:630914 上传时间:2018-02-28 格式:PDF 页数:10 大小:1.8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410332397.4

申请日:

2014.07.11

公开号:

CN104156129A

公开日:

2014.11.19

当前法律状态:

实审

有效性:

审中

法律详情:

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G06F 3/044申请日:20140711|||公开

IPC分类号:

G06F3/044

主分类号:

G06F3/044

申请人: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北京京东方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发明人:

郑丹; 朱海波; 路林林; 段建民; 金景鲜; 宫洪友; 翟雨雷

地址:

100015 北京市朝阳区酒仙桥路10号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天昊联合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12

代理人:

柴亮;张天舒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触控基板及显示装置,属于触控显示技术领域,其可解决现有的在触控过程中触控驱动电极和/或触控感应电极上容易产生电荷积累,但在显示阶段积累的电荷无法很好的释放的问题。本发明的触控基板包括多个用于进行触控的第一电极,多个第一开关单元,用于控制各个第一开关单元的控制单元,其中,任意两相邻的所述第一电极之间通过所述第一开关单元连接,各个所述第一电极均与所述控制单元连接。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触控基板,包括多个用于进行触控的第一电极,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多个第一开关单元、用于控制各个第一开关单元的控制单元,其中,
任意两相邻的所述第一电极之间通过所述第一开关单元连接,各个所述第一电极均与所述控制单元连接。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触控基板还包括:
多个与所述第一电极相互交叉且绝缘设置的第二电极,且各个所述第二电极均与所述控制单元连接。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触控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触控基板还包括多个第二开关单元,在任意两相邻的所述第二电极之间通过所述第二开关单元连接,且各个所述第二开关单元均通过所述控制单元控制。

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触控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开关单元为第一开关晶体管,其中,所述第一开关晶体管的第一极和第二极分别连接两相邻的第一电极,各个所述第一开关晶体管的控制极短接在一起并与控制单元连接。

5.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触控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开关单元为第二开关晶体管,其中,所述第二开关晶体管的第一极和第二极分别连接两相邻的第二电极,各个所述第二开关晶体管的控制极短接在一起并与控制单元连接。

6.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触控基板,其特征在于,各个所述第一开关晶体管的控制极与各个所述第二开关晶体管的控制极短 接在一起并与控制单元连接。

7.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触控基板,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第一电极包括多个间隔设置的第一子电极和用于连接任意两相邻第一子电极的金属线,其中,
所述第二电极与各所述金属线相互交叉绝缘设置。

8.
  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触控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触控基板还包括多个第三开关单元,
多个所述第一电极中的一个所述第一电极所包括的多个所述第一子电极通过第三开关单元与所述第二电极连接,各个所述第三开关单元短接在一起并通过所述控制单元控制。

9.
  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触控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开关单元为第三开关晶体管,所述第三开关晶体管的第一极与所述第一子电极连接,第二极与第二电极连接,各个第三开关晶体管的控制极短接在一起并与控制单元连接。

10.
  根据权利要求2至9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触控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第二电极均为公共电极。

11.
  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至10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触控基板。

说明书

触控基板及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触控显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触控基板及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技术的发展,具有触摸控制功能的触控面板获得了越来越多的应用。
电容式触控面板是触控面板的一种重要形式,如图1所示,电容式触控面板中包括多条相互平行的触控驱动电极Tx和多条相互平行的触控感应电极Rx,两电极并通过控制单元100控制,而多条相互平行的触控感应电极Rx则与各触控驱动电极Tx交叠设置,从而两种电极相交处形成电容;只要以扫描的形式轮流向各驱动电极通入驱动信号,则各感应电极上也会产生相应的感应信号。当有触摸发生时,触摸点会产生电极放电、电极间的距离变化、电极间的介电常数变化等现象,从而导致该处的电容也产生变化,由此,当扫描到相应驱动电极时,对应触控点的感应电极上的感应信号也会变化,这样可确定触摸位置,实现触控。
为了降低成本、减小厚度、提高透光率,故现有触控结构更多采取内置式(in cell touch),即将上述的触控驱动电极Tx、触控感应电极Rx等直接设在显示面板中,即触控面板本身可同时具有显示和触控的功能。对于内置式触控面板,其中触控感应电极Rx和触控驱动电极Tx还可与其他用于显示的电极公用,以简化结构。例如,上述触控驱动电极Tx同时也可作为公共电极(对于液晶显示);在这种情况下,触控面板需要交替进入显示阶段和触控阶段(例如每显示完一帧画面后,进入4毫秒的触控阶段),在显示阶段不能进行触控,而触控阶段所显示的内容也不一定正确,但 因两阶段切换很快,故用户感觉不到。
发明人发现现有技术中至少存在如下问题:在触控的过程中,由于电容的频繁变化,故各触控驱动电极Tx和/或触控感应电极Rx上容易产生电荷积累,而这些积累的电荷无法释放,容易导致触控不灵敏;而当这些电极还与显示时所用的结构存在公用时,上述积累的电荷还会在显示阶段导致伪像等显示不良。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包括,针对现有的触控面板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一种有效释放触控驱动电极和/或触控感应电极上所积累的电荷的触控基板及显示装置。
解决本发明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触控基板,其包括多个用于进行触控的第一电极,多个第一开关单元,用于控制各个第一开关单元的控制单元,其中,任意两相邻的所述第一电极之间通过所述第一开关单元连接,各个所述第一电极均与所述控制单元连接。
由于本发明的第一电极与第二电极配合形成触控基板时,其中第一电极作为触控驱动电极,第二电极作为触控感应电极。将本实施例的触控基板应用于触控面板中,此时,通过其控制单元输入给第一开关单元一个开关信号,以控制各个触控感应电极相连或断开。当触控面板为触控模式时,第一开关单元关闭,触控驱动电极和触控感应电极相互交叉且绝缘,同时,控制单元向各个触控驱动电极提供激励信号,向各触控感应电极提供检测信号,触控驱动电极和触控感应电极在两者交叉处存在互电容,此时手指触摸触控面板后,有一部分电流流入手指,可以等效为互电容发生变化,从而使触控感应电极的信号发生变化,进而检测出手指触摸的精确位置;当触控指令完成后,通过控制单元将第一开关单元打开,此时各个触控驱动电极相互连接形成一个整体,因而在触控阶段时某条触控驱动电极上累积的电荷分布到整个连接在一起的触控驱动电极上,从而可以避免由于某条触控驱动电极 上所累积电荷对显示的电场产生干扰,减少或消除由累积在某条触控驱动电极上的电荷而引起的视觉伪像和触控不灵敏等问题。
优选的是,所述触控基板还包括:
多个与所述第一电极相互交叉且绝缘设置的第二电极,且各个所述第二电极均与所述控制单元连接。
进一步优选的是,所述触控基板还包括多个第二开关单元,在任意两相邻的所述第二电极之间通过所述第二开关单元连接,且各个所述第二开关单元均通过所述控制单元控制。
更进一步优选的是,所述第一开关单元为第一开关晶体管,其中,所述第一开关晶体管的第一极和第二极分别连接两相邻的第一电极,各个所述第一开关晶体管的控制极短接在一起并与控制单元连接。
再进一步优选的是,所述第二开关单元为第二开关晶体管,其中,所述第二开关晶体管的第一极和第二极分别连接两相邻的第二电极,各个所述第二开关晶体管的控制极短接在一起并与控制单元连接。
再进一步优选的是,各个所述第一开关晶体管的控制极与各个所述第二开关晶体管的控制极短接在一起并与控制单元连接。
进一步优选地是,每个所述第一电极包括多个间隔设置的第一子电极和用于连接任意两相邻第一子电极的金属线,其中,
所述第二电极与各所述金属线相互交叉绝缘设置。
更进一步优选的是,所述触控基板还包括多个第三开关单元,多个所述第一电极中的一个所述第一电极所包括的多个所述第一子电极通过第三开关单元与所述第二电极连接,各个所述第三开关单元短接在一起并通过所述控制单元控制。
再进一步优选的是,所述第三开关单元为第三开关晶体管,所述第三开关晶体管的第一极与所述第一子电极连接,第二极与第二电极连接,各个第三开关晶体管的控制极短接在一起并与控制单元连接。
进一步优选的是,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第二电极均为公共电 极。
解决本发明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显示装置,其包括上述触控基板。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的触控基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实施例1的触控基板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实施例2的触控基板的示意图。
其中附图标记为:1、第一开关单元;2、第二开关单元;3、第三开关单元;100、控制单元;Tx、触控驱动电极;Rx、触控感应电极;Am、第一子电极;L、金属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领域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需要说明的是,下述实施例中,仅仅是以第一电极作为触控驱动电极,第二电极作为触控感应电极为例,但是在实际情况中第一电极也可以作为触控感应电极,相应的第二电极作为触控驱动电极。同时还需要说明的是,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可以同时设置在同一基板上,也可以分别设置在两个不同的基板上(例如第一电极设置在阵列基板上,第二电极设置在彩膜基板上),只要保证第一电极与第二电极相互交叉且绝缘设置即可。而在下述实施例中仅仅是以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可以同时设置在同一基板上为例进行说明的。
实施例1:
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触控基板,其包括多个用于进行触控的第一电极,多个第一开关单元1,以及用于控制各个第一开关单元1的控制单元100,其中,任意两相邻的所述第一电极 之间通过所述第一开关单元1连接,各个所述第一电极均与所述控制单元100连接。
优选地,在该触控基板上还设置有与该第一电极交叉且绝缘设置的第二电极,且各个所述第二电极均与所述控制单元100连接。
在本实施例的触控基板上的第一电极作为触控驱动电极Tx,第二电极作为触控感应电极Rx。将本实施例的触控基板应用于触控面板中,此时,通过其控制单元100输入给第一开关单元1一个开关信号,以控制各个触控感应电极Rx相连或断开。当触控面板为触控模式时,第一开关单元1关闭,触控驱动电极Tx和触控感应电极Rx相互交叉且绝缘,同时,控制单元100向各个触控驱动电极Tx提供激励信号,向各触控感应电极Rx提供检测信号,触控驱动电极Tx和触控感应电极Rx在两者交叉处存在互电容,此时手指触摸触控面板后,有一部分电流流入手指,可以等效为互电容发生变化,从而使触控感应电极Rx的信号发生变化,进而检测出手指触摸的精确位置;当触控指令完成后,通过控制单元100将第一开关单元1打开,此时各个触控驱动电极Tx相互连接形成一个整体,因而在触控阶段时某条触控驱动电极Tx上累积的电荷分布到整个连接在一起的触控驱动电极Tx上,从而可以避免由于某条触控驱动电极Tx上所累积电荷对显示的电场产生干扰,减少或消除由累积在某条触控驱动电极Tx上的电荷而引起的视觉伪像和触控不灵敏等问题。
优选地,本实施例的触控基板上还包括多个第二开关单元2,在任意两相邻的所述第二电极之间通过所述第二开关单元2连接,且各个所述第二开关单元2均通过所述控制单元100控制。此时触控面板为触控模式时,第一开关单元1和第二开关单元2均关闭,触控驱动电极Tx和触控感应电极Rx相互交叉且绝缘,同时,控制单元100向各个触控驱动电极Tx提供激励信号,向各触控感应电极Rx提供检测信号,触控驱动电极Tx和触控感应电极Rx在两者交叉处存在互电容,此时手指触摸触控面板后,有一部分 电流流入手指,可以等效为互电容发生变化,从而使触控感应电极Rx的信号发生变化,进而检测出手指触摸的精确位置;当触控指令完成后,通过控制单元100将第一开关单元1和第二开关单元2均打开,此时各个触控驱动电极Tx相互连接形成一个整体,各个触控感应电极Rx,因而在触控阶段时某条触控驱动电极Tx和/或触控感应电极Rx上累积的电荷分布到整个连接在一起的触控驱动电极Tx上和/或连接在一起的触控感应电极Rx上,从而可以避免由于某条触控驱动电极Tx和/或连接在一起的触控感应电极Rx上所累积电荷对显示的电场产生干扰,减少或消除由累积在某条触控驱动电极Tx上的电荷而引起的视觉伪像和触控不灵敏等问题。
优选地,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开关单元1为第一开关晶体管,其中,所述第一开关晶体管的第一极和第二极分别连接两相邻的第一电极,各个所述第一开关晶体管的控制极短接在一起并与控制单元100连接。所述第二开关单元2为第二开关晶体管,其中,所述第二开关晶体管的第一极和第二极分别连接两相邻的第二电极,各个所述第二开关晶体管的控制极短接在一起并与控制单元100连接。当然第一开关单元1不局限于为第一开关晶体管,第二开关单元2也不局限于为第二开关晶体管,均可以是其他的开关器件。
进一步优选地,各个所述第一开关晶体管的控制极与各个所述第二开关晶体管的控制极短接在一起并与控制单元100连接。当触控指令完成后,控制单元100将第一开关晶体管和第二开关晶体管均打开,此时,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连接在一起,形成一个整体,此时可以更有效的释放在触控阶段时某条触控驱动电极Tx和/或触控感应电极Rx上累积的电荷分布到整个连接在一起的触控驱动电极Tx上和/或连接在一起的触控感应电极Rx上,从而可以避免由于某条触控驱动电极Tx和/或连接在一起的触控感应电极Rx上所累积电荷对显示的电场产生干扰,减少或消除由累积在某条触控驱动电极Tx上的电荷而引起的视觉伪像和触控不灵 敏等问题。
更进一步优选地,第一电极(触控驱动电极Tx)和第二电极(触控感应电极Rx)均为公共电极,此时在触控模式后,控制单元100将各个第一开关单元1和第二开关单元2打开,此时触控驱动电极Tx和触控感应电极Rx连在一起,形成一个整体的公共电极,不仅可以有效释放在触控阶段时某条触控驱动电极Tx和/或触控感应电极Rx上累积的电荷到整个公共电极上,同时不会对显示造成延时。当然第一电极(触控驱动电极Tx)和第二电极(触控感应电极Rx)也可以为其他金属线,只不过在触控面板进入显示阶段前,将第一开关单元1各个第一开关单元1和第二开关单元2打开,对触控驱动电极Tx和/或触控感应电极Rx上所积累的电荷进行释放,然后再将第一开关单元1各个第一开关单元1和第二开关单元2关闭进行正常的显示。
实施例2:
与实施例1的触控基板结构相似原理相同,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提供另一种触控基板,与实施例结构上的区别在于,本实施例的每个所述第一电极(触控驱动电极Tx)包括多个间隔设置的第一子电极Am和用于连接任意两相邻第一子电极Am的金属线L,其中,所述第二电极(触控感应电极Rx)与各所述金属线L相互交叉绝缘设置。
在本实施例中触控驱动电极Tx中的第一子电极Am通过过孔与金属线L相互连接,金属线L与触控感应电极Rx构成感应桥,形成互电容。该种结构的触控基板的工作原理与实施例1的触控基板的工作原理相同。
优选地,所述第三开关单元3为第三开关晶体管,所述第三开关晶体管的第一极与所述第一子电极Am连接,第二极与第二电极连接,各个第三开关晶体管的控制极短接在一起并与控制单元100连接。
此时,进一步优选地,第一电极(触控驱动电极Tx)和第二 电极(触控感应电极Rx)均为公共电极。
由于本实施例的工作原理与实施例1的工作原理相同,只是触控基板的第一电极的机构与实施例1的结构不同,所以在此不再重复触控基板应用于触控面板中的工作的原理。
实施例3: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其包括上述任意一种触控基板。所述显示装置可以为:液晶显示面板、电子纸、OLED面板、手机、平板电脑、电视机、显示器、笔记本电脑、数码相框、导航仪等任何具有显示功能的产品或部件。
由于本实施例的显示装置包括上述触控基板,故其可以避免由于某条触控驱动电极Tx和/或连接在一起的触控感应电极Rx上所累积电荷对显示的电场产生干扰,减少或消除由累积在某条触控驱动电极Tx上的电荷而引起的视觉伪像和触控不灵敏等问题。
可以理解的是,以上实施方式仅仅是为了说明本发明的原理而采用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然而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此。对于本领域内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实质的情况下,可以做出各种变型和改进,这些变型和改进也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触控基板及显示装置.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触控基板及显示装置.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触控基板及显示装置.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触控基板及显示装置.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触控基板及显示装置.pdf(10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CN104156129A43申请公布日20141119CN104156129A21申请号201410332397422申请日20140711G06F3/04420060171申请人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地址100015北京市朝阳区酒仙桥路10号申请人北京京东方光电科技有限公司72发明人郑丹朱海波路林林段建民金景鲜宫洪友翟雨雷74专利代理机构北京天昊联合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112代理人柴亮张天舒54发明名称触控基板及显示装置57摘要本发明提供一种触控基板及显示装置,属于触控显示技术领域,其可解决现有的在触控过程中触控驱动电极和/或触控感应电极上容易产生电荷积累,但在显示阶段。

2、积累的电荷无法很好的释放的问题。本发明的触控基板包括多个用于进行触控的第一电极,多个第一开关单元,用于控制各个第一开关单元的控制单元,其中,任意两相邻的所述第一电极之间通过所述第一开关单元连接,各个所述第一电极均与所述控制单元连接。51INTCL权利要求书1页说明书5页附图3页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权利要求书1页说明书5页附图3页10申请公布号CN104156129ACN104156129A1/1页21一种触控基板,包括多个用于进行触控的第一电极,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多个第一开关单元、用于控制各个第一开关单元的控制单元,其中,任意两相邻的所述第一电极之间通过所述第一开关。

3、单元连接,各个所述第一电极均与所述控制单元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触控基板还包括多个与所述第一电极相互交叉且绝缘设置的第二电极,且各个所述第二电极均与所述控制单元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触控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触控基板还包括多个第二开关单元,在任意两相邻的所述第二电极之间通过所述第二开关单元连接,且各个所述第二开关单元均通过所述控制单元控制。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触控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开关单元为第一开关晶体管,其中,所述第一开关晶体管的第一极和第二极分别连接两相邻的第一电极,各个所述第一开关晶体管的控制极短接在一起并与控制单元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4所。

4、述的触控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开关单元为第二开关晶体管,其中,所述第二开关晶体管的第一极和第二极分别连接两相邻的第二电极,各个所述第二开关晶体管的控制极短接在一起并与控制单元连接。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触控基板,其特征在于,各个所述第一开关晶体管的控制极与各个所述第二开关晶体管的控制极短接在一起并与控制单元连接。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触控基板,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第一电极包括多个间隔设置的第一子电极和用于连接任意两相邻第一子电极的金属线,其中,所述第二电极与各所述金属线相互交叉绝缘设置。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触控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触控基板还包括多个第三开关单元,多个所述第一电极中的一个。

5、所述第一电极所包括的多个所述第一子电极通过第三开关单元与所述第二电极连接,各个所述第三开关单元短接在一起并通过所述控制单元控制。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触控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开关单元为第三开关晶体管,所述第三开关晶体管的第一极与所述第一子电极连接,第二极与第二电极连接,各个第三开关晶体管的控制极短接在一起并与控制单元连接。10根据权利要求2至9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触控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第二电极均为公共电极。11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至10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触控基板。权利要求书CN104156129A1/5页3触控基板及显示装置技术领域0001本发明属于触控显。

6、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触控基板及显示装置。背景技术0002随着技术的发展,具有触摸控制功能的触控面板获得了越来越多的应用。0003电容式触控面板是触控面板的一种重要形式,如图1所示,电容式触控面板中包括多条相互平行的触控驱动电极TX和多条相互平行的触控感应电极RX,两电极并通过控制单元100控制,而多条相互平行的触控感应电极RX则与各触控驱动电极TX交叠设置,从而两种电极相交处形成电容;只要以扫描的形式轮流向各驱动电极通入驱动信号,则各感应电极上也会产生相应的感应信号。当有触摸发生时,触摸点会产生电极放电、电极间的距离变化、电极间的介电常数变化等现象,从而导致该处的电容也产生变化,由此,当扫。

7、描到相应驱动电极时,对应触控点的感应电极上的感应信号也会变化,这样可确定触摸位置,实现触控。0004为了降低成本、减小厚度、提高透光率,故现有触控结构更多采取内置式INCELLTOUCH,即将上述的触控驱动电极TX、触控感应电极RX等直接设在显示面板中,即触控面板本身可同时具有显示和触控的功能。对于内置式触控面板,其中触控感应电极RX和触控驱动电极TX还可与其他用于显示的电极公用,以简化结构。例如,上述触控驱动电极TX同时也可作为公共电极对于液晶显示;在这种情况下,触控面板需要交替进入显示阶段和触控阶段例如每显示完一帧画面后,进入4毫秒的触控阶段,在显示阶段不能进行触控,而触控阶段所显示的内容。

8、也不一定正确,但因两阶段切换很快,故用户感觉不到。0005发明人发现现有技术中至少存在如下问题在触控的过程中,由于电容的频繁变化,故各触控驱动电极TX和/或触控感应电极RX上容易产生电荷积累,而这些积累的电荷无法释放,容易导致触控不灵敏;而当这些电极还与显示时所用的结构存在公用时,上述积累的电荷还会在显示阶段导致伪像等显示不良。发明内容0006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包括,针对现有的触控面板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一种有效释放触控驱动电极和/或触控感应电极上所积累的电荷的触控基板及显示装置。0007解决本发明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触控基板,其包括多个用于进行触控的第一电极,多个第一开关单元。

9、,用于控制各个第一开关单元的控制单元,其中,任意两相邻的所述第一电极之间通过所述第一开关单元连接,各个所述第一电极均与所述控制单元连接。0008由于本发明的第一电极与第二电极配合形成触控基板时,其中第一电极作为触控驱动电极,第二电极作为触控感应电极。将本实施例的触控基板应用于触控面板中,此时,通过其控制单元输入给第一开关单元一个开关信号,以控制各个触控感应电极相连或断开。当触控面板为触控模式时,第一开关单元关闭,触控驱动电极和触控感应电极相互交叉说明书CN104156129A2/5页4且绝缘,同时,控制单元向各个触控驱动电极提供激励信号,向各触控感应电极提供检测信号,触控驱动电极和触控感应电极。

10、在两者交叉处存在互电容,此时手指触摸触控面板后,有一部分电流流入手指,可以等效为互电容发生变化,从而使触控感应电极的信号发生变化,进而检测出手指触摸的精确位置;当触控指令完成后,通过控制单元将第一开关单元打开,此时各个触控驱动电极相互连接形成一个整体,因而在触控阶段时某条触控驱动电极上累积的电荷分布到整个连接在一起的触控驱动电极上,从而可以避免由于某条触控驱动电极上所累积电荷对显示的电场产生干扰,减少或消除由累积在某条触控驱动电极上的电荷而引起的视觉伪像和触控不灵敏等问题。0009优选的是,所述触控基板还包括0010多个与所述第一电极相互交叉且绝缘设置的第二电极,且各个所述第二电极均与所述控制。

11、单元连接。0011进一步优选的是,所述触控基板还包括多个第二开关单元,在任意两相邻的所述第二电极之间通过所述第二开关单元连接,且各个所述第二开关单元均通过所述控制单元控制。0012更进一步优选的是,所述第一开关单元为第一开关晶体管,其中,所述第一开关晶体管的第一极和第二极分别连接两相邻的第一电极,各个所述第一开关晶体管的控制极短接在一起并与控制单元连接。0013再进一步优选的是,所述第二开关单元为第二开关晶体管,其中,所述第二开关晶体管的第一极和第二极分别连接两相邻的第二电极,各个所述第二开关晶体管的控制极短接在一起并与控制单元连接。0014再进一步优选的是,各个所述第一开关晶体管的控制极与各。

12、个所述第二开关晶体管的控制极短接在一起并与控制单元连接。0015进一步优选地是,每个所述第一电极包括多个间隔设置的第一子电极和用于连接任意两相邻第一子电极的金属线,其中,0016所述第二电极与各所述金属线相互交叉绝缘设置。0017更进一步优选的是,所述触控基板还包括多个第三开关单元,多个所述第一电极中的一个所述第一电极所包括的多个所述第一子电极通过第三开关单元与所述第二电极连接,各个所述第三开关单元短接在一起并通过所述控制单元控制。0018再进一步优选的是,所述第三开关单元为第三开关晶体管,所述第三开关晶体管的第一极与所述第一子电极连接,第二极与第二电极连接,各个第三开关晶体管的控制极短接在一。

13、起并与控制单元连接。0019进一步优选的是,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第二电极均为公共电极。0020解决本发明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显示装置,其包括上述触控基板。附图说明0021图1为现有的触控基板的结构示意图;0022图2为本发明的实施例1的触控基板的示意图;0023图3为本发明的实施例2的触控基板的示意图。0024其中附图标记为1、第一开关单元;2、第二开关单元;3、第三开关单元;100、控制说明书CN104156129A3/5页5单元;TX、触控驱动电极;RX、触控感应电极;AM、第一子电极;L、金属线。具体实施方式0025为使本领域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

14、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描述。0026需要说明的是,下述实施例中,仅仅是以第一电极作为触控驱动电极,第二电极作为触控感应电极为例,但是在实际情况中第一电极也可以作为触控感应电极,相应的第二电极作为触控驱动电极。同时还需要说明的是,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可以同时设置在同一基板上,也可以分别设置在两个不同的基板上例如第一电极设置在阵列基板上,第二电极设置在彩膜基板上,只要保证第一电极与第二电极相互交叉且绝缘设置即可。而在下述实施例中仅仅是以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可以同时设置在同一基板上为例进行说明的。0027实施例10028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触控基板,其包括多个用于进行触控的第一电极,多个第。

15、一开关单元1,以及用于控制各个第一开关单元1的控制单元100,其中,任意两相邻的所述第一电极之间通过所述第一开关单元1连接,各个所述第一电极均与所述控制单元100连接。0029优选地,在该触控基板上还设置有与该第一电极交叉且绝缘设置的第二电极,且各个所述第二电极均与所述控制单元100连接。0030在本实施例的触控基板上的第一电极作为触控驱动电极TX,第二电极作为触控感应电极RX。将本实施例的触控基板应用于触控面板中,此时,通过其控制单元100输入给第一开关单元1一个开关信号,以控制各个触控感应电极RX相连或断开。当触控面板为触控模式时,第一开关单元1关闭,触控驱动电极TX和触控感应电极RX相互。

16、交叉且绝缘,同时,控制单元100向各个触控驱动电极TX提供激励信号,向各触控感应电极RX提供检测信号,触控驱动电极TX和触控感应电极RX在两者交叉处存在互电容,此时手指触摸触控面板后,有一部分电流流入手指,可以等效为互电容发生变化,从而使触控感应电极RX的信号发生变化,进而检测出手指触摸的精确位置;当触控指令完成后,通过控制单元100将第一开关单元1打开,此时各个触控驱动电极TX相互连接形成一个整体,因而在触控阶段时某条触控驱动电极TX上累积的电荷分布到整个连接在一起的触控驱动电极TX上,从而可以避免由于某条触控驱动电极TX上所累积电荷对显示的电场产生干扰,减少或消除由累积在某条触控驱动电极T。

17、X上的电荷而引起的视觉伪像和触控不灵敏等问题。0031优选地,本实施例的触控基板上还包括多个第二开关单元2,在任意两相邻的所述第二电极之间通过所述第二开关单元2连接,且各个所述第二开关单元2均通过所述控制单元100控制。此时触控面板为触控模式时,第一开关单元1和第二开关单元2均关闭,触控驱动电极TX和触控感应电极RX相互交叉且绝缘,同时,控制单元100向各个触控驱动电极TX提供激励信号,向各触控感应电极RX提供检测信号,触控驱动电极TX和触控感应电极RX在两者交叉处存在互电容,此时手指触摸触控面板后,有一部分电流流入手指,可以等效为互电容发生变化,从而使触控感应电极RX的信号发生变化,进而检测。

18、出手指触摸的精确位置;当触控指令完成后,通过控制单元100将第一开关单元1和第二开关单元2均打开,此时各个触控驱动电极TX相互连接形成一个整体,各个触控感应电极RX,因而在触说明书CN104156129A4/5页6控阶段时某条触控驱动电极TX和/或触控感应电极RX上累积的电荷分布到整个连接在一起的触控驱动电极TX上和/或连接在一起的触控感应电极RX上,从而可以避免由于某条触控驱动电极TX和/或连接在一起的触控感应电极RX上所累积电荷对显示的电场产生干扰,减少或消除由累积在某条触控驱动电极TX上的电荷而引起的视觉伪像和触控不灵敏等问题。0032优选地,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开关单元1为第一开关晶体。

19、管,其中,所述第一开关晶体管的第一极和第二极分别连接两相邻的第一电极,各个所述第一开关晶体管的控制极短接在一起并与控制单元100连接。所述第二开关单元2为第二开关晶体管,其中,所述第二开关晶体管的第一极和第二极分别连接两相邻的第二电极,各个所述第二开关晶体管的控制极短接在一起并与控制单元100连接。当然第一开关单元1不局限于为第一开关晶体管,第二开关单元2也不局限于为第二开关晶体管,均可以是其他的开关器件。0033进一步优选地,各个所述第一开关晶体管的控制极与各个所述第二开关晶体管的控制极短接在一起并与控制单元100连接。当触控指令完成后,控制单元100将第一开关晶体管和第二开关晶体管均打开,。

20、此时,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连接在一起,形成一个整体,此时可以更有效的释放在触控阶段时某条触控驱动电极TX和/或触控感应电极RX上累积的电荷分布到整个连接在一起的触控驱动电极TX上和/或连接在一起的触控感应电极RX上,从而可以避免由于某条触控驱动电极TX和/或连接在一起的触控感应电极RX上所累积电荷对显示的电场产生干扰,减少或消除由累积在某条触控驱动电极TX上的电荷而引起的视觉伪像和触控不灵敏等问题。0034更进一步优选地,第一电极触控驱动电极TX和第二电极触控感应电极RX均为公共电极,此时在触控模式后,控制单元100将各个第一开关单元1和第二开关单元2打开,此时触控驱动电极TX和触控感应电极RX。

21、连在一起,形成一个整体的公共电极,不仅可以有效释放在触控阶段时某条触控驱动电极TX和/或触控感应电极RX上累积的电荷到整个公共电极上,同时不会对显示造成延时。当然第一电极触控驱动电极TX和第二电极触控感应电极RX也可以为其他金属线,只不过在触控面板进入显示阶段前,将第一开关单元1各个第一开关单元1和第二开关单元2打开,对触控驱动电极TX和/或触控感应电极RX上所积累的电荷进行释放,然后再将第一开关单元1各个第一开关单元1和第二开关单元2关闭进行正常的显示。0035实施例20036与实施例1的触控基板结构相似原理相同,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提供另一种触控基板,与实施例结构上的区别在于,本实施例的每。

22、个所述第一电极触控驱动电极TX包括多个间隔设置的第一子电极AM和用于连接任意两相邻第一子电极AM的金属线L,其中,所述第二电极触控感应电极RX与各所述金属线L相互交叉绝缘设置。0037在本实施例中触控驱动电极TX中的第一子电极AM通过过孔与金属线L相互连接,金属线L与触控感应电极RX构成感应桥,形成互电容。该种结构的触控基板的工作原理与实施例1的触控基板的工作原理相同。0038优选地,所述第三开关单元3为第三开关晶体管,所述第三开关晶体管的第一极与所述第一子电极AM连接,第二极与第二电极连接,各个第三开关晶体管的控制极短接在一起并与控制单元100连接。说明书CN104156129A5/5页70。

23、039此时,进一步优选地,第一电极触控驱动电极TX和第二电极触控感应电极RX均为公共电极。0040由于本实施例的工作原理与实施例1的工作原理相同,只是触控基板的第一电极的机构与实施例1的结构不同,所以在此不再重复触控基板应用于触控面板中的工作的原理。0041实施例30042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其包括上述任意一种触控基板。所述显示装置可以为液晶显示面板、电子纸、OLED面板、手机、平板电脑、电视机、显示器、笔记本电脑、数码相框、导航仪等任何具有显示功能的产品或部件。0043由于本实施例的显示装置包括上述触控基板,故其可以避免由于某条触控驱动电极TX和/或连接在一起的触控感应电极RX上所累积电荷对显示的电场产生干扰,减少或消除由累积在某条触控驱动电极TX上的电荷而引起的视觉伪像和触控不灵敏等问题。0044可以理解的是,以上实施方式仅仅是为了说明本发明的原理而采用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然而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此。对于本领域内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实质的情况下,可以做出各种变型和改进,这些变型和改进也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说明书CN104156129A1/3页8图1说明书附图CN104156129A2/3页9图2说明书附图CN104156129A3/3页10图3说明书附图CN104156129A1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物理 > 计算;推算;计数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