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小麦壳育秧法.pdf

上传人:t**** 文档编号:6297207 上传时间:2019-05-29 格式:PDF 页数:4 大小:19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410653138.1

申请日:

2014.11.18

公开号:

CN105660071A

公开日:

2016.06.15

当前法律状态:

撤回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发明专利申请公布后的视为撤回IPC(主分类):A01G 1/00申请公布日:20160615|||公开

IPC分类号:

A01G1/00

主分类号:

A01G1/00

申请人:

成都市创为凯科技信息咨询有限公司

发明人:

羊绍元

地址:

610000 四川省成都市彭州市天彭镇西海东街1幢96号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成都九鼎天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1214

代理人:

韩雪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提出一种小麦壳育秧法,其过程包括:育秧地的选择、育秧地的准备、育苗床的准备、种子的处理、播种、秧苗移育,其通过用小麦壳浮在水面水作为苗床,种子发芽出叶后进行二次育苗,这样节约了场地,而且使秧苗发育良好。

权利要求书

1.一种小麦壳育秧法,其特征在于:通过以下步骤实现:步骤1,育秧地的选择,选择阳光充足、肥沃的水源充足的田地;步骤2,育秧地的准备,根据种子的量圈出合适全积的育苗田,圈也田垠高出水面10cm以上,且圈内水面高出底面不高于5cm,按照宽度为1m,长度根据所需而定,并对其进行杂质的去除,并按每平方米施用,过磷酸钙2kg、氯化铵1kg、尿素各0.5kg,准备好后经深沉3天以上待用;步骤3,育苗床的准备,用经过杂质去除的干燥麦壳,均匀的铺撒在圈内水面上,以厚度在2-4cm之间,经过3天以上的浸泡待用;步骤4,种子的处理,选取所需种子,用催苗剂,按1:50的比例用水温在10-20摄氏度的温水,将种子进行浸泡催芽,种子经催芽破壳即可;步骤5,播种,经催芽后的种子在育苗床上进行播撒,按照每平米1kg的种子量均匀的播种在育苗床上,播种完毕后,对育秧地进行腹膜处理,采用起拱覆膜法,膜的最低点高于种子10cm;步骤6,秧苗移育,经苗床育苗后长出三片叶后将所育秧苗进行移育,在经平整后的田地里,按照每平米1000株的密度进行移育,移育后无需腹膜,但田里水面高度不超1cm。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小麦壳育秧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育苗地的准备,与种子处理同时进行,待满足条件后即可进行播种。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小麦壳育秧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播种日应选择晴天,气温不低于10摄氏度。

说明书

一种小麦壳育秧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农业种植技术,特别涉及一种水稻育苗方法。

背景技术

在中国西南部地区,水稻和油菜种植非常的普遍,在某些水源较少的田地一般先进行油菜的种植,收获后再进行水稻的种植,但是由于油菜收获时节晚于水稻栽种的时节,目前的栽种方式是先直接秧田育苗后移栽,或者先秧田育苗后再次移栽育苗,但是由于秧田育苗直接在泥土里进行,而且密度很大,且移栽时秧苗长度很浅,造成移栽困难,而且直接从泥土中拔出,对根系损损伤很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小麦壳育秧法,能够满足二次移栽育苗的要求,育出的秧苗质量高,且拔出时对根系无影响,成活率高,移栽效果好。

本发明的目的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小麦壳育秧法,其特征在于:通过以下步骤实现:

步骤1,育秧地的选择,选择阳光充足、肥沃的水源充足的田地。

步骤2,育秧地的准备,根据种子的量圈出合适全积的育苗田,圈也田垠高出水面10cm以上,且圈内水面高出底面不高于5cm,按照宽度为1m,长度根据所需而定,并对其进行杂质的去除,并按每平方米施用,过磷酸钙2kg、氯化铵1kg、尿素各0.5kg,准备好后经深沉3天以上待用。

步骤3,育苗床的准备,用经过杂质去除的干燥麦壳,均匀的铺撒在圈内水面上,以厚度在2-4cm之间,经过3天以上的浸泡待用。

步骤4,种子的处理,选取所需种子,用催苗剂,按1:50的比例用水温在10-20摄氏度的温水,将种子进行浸泡催芽,种子经催芽破壳即可。

步骤5,播种,经催芽后的种子在育苗床上进行播撒,按照每平米1kg的种子量均匀的播种在育苗床上,播种完毕后,对育秧地进行腹膜处理,采用起拱覆膜法,膜的最低点高于种子10cm。

步骤6,秧苗移育,经苗床育苗后长出三片叶后将所育秧苗进行移育,在经平整后的田地里,按照每平米1000株的密度进行移育,移育后无需腹膜,但田里水面高度不超1cm.

所述的育苗地的准备,与种子处理同时进行,待满足条件后即可进行播种。

所述的播种日应选择晴天、小风且气温不低于10摄氏度。

本发明有益效果:提出一种小麦壳育秧法,能够满足二次移栽育苗的要求,育出的秧苗质量高,且拔出时对根系无影响,成活率高,移栽效果好。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的一种小麦壳育秧法方法进行详细的说明。

一种小麦壳育秧法,其特征在于:通过以下步骤实现:

步骤1,育秧地的选择,选择阳光充足、肥沃的水源充足的田地,由于水稻育苗时节一般在初春此时气温较低,所以对育秧地的选择显得特别重要。

步骤2,育秧地的准备,根据种子的量圈出合适全积的育苗田,圈也田垠高出水面10cm以上,且圈内水面高出底面不高于5cm,按照宽度为1m,长度根据所需而定,并对其进行杂质的去除,并按每平方米施用,过磷酸钙2kg、氯化铵1kg、尿素各0.5kg,准备好后经深沉3天以上待用,就目前的情况,采用2kg可以移栽1亩田地,而一平米育秧地可以育1kg的种子的,关系进行苗地面积的确定。

步骤3,育苗床的准备,用经过杂质去除的干燥麦壳,均匀的铺撒在圈内水面上,以厚度在2-4cm之间,经过3天以上的浸泡待用,采用这样的厚度是满足麦壳能够承受后续种子的重量,使之不会沉入水底,造成种子腐烂,而且这样的厚度又保证了种子能够有足够的水分供其发芽,如果太厚会造成种子无法接触水分,不能很好的生长。

步骤4,种子的处理,选取所需种子,用催苗剂,按1:50的比例用水温在10-20摄氏度的温水,将种子进行浸泡催芽,种子经催芽破壳即可,这样的操作利保证了种子有一个比较合适的萌芽条件。

步骤5,播种,经催芽后的种子在育苗床上进行播撒,按照每平米1kg的种子量均匀的播种在育苗床上,播种完毕后,对育秧地进行腹膜处理,采用起拱覆膜法,膜的最低点高于种子10cm,这样的设计,保证了育苗地的充分使用,又保证了秧苗萌发有足够的条件,腹膜的功能是为了保证苗床内的温度。

步骤6,秧苗移育,经苗床育苗后长出三片叶后将所育秧苗进行移育,在经平整后的田地里,按照每平米1000株的密度进行移育,移育后无需腹膜,但田里水面高度不超1cm,因为移栽时间会晚于正常的水稻移栽时间,所以需要留有该段时间生长所需的空间,而且又不至于浪费田地面积。

所述的育苗地的准备,与种子处理同时进行,待满足条件后即可进行播种。因为如果等到苗地准备好后再进行种子处理会造成麦壳浸泡过久腐烂,反之则会因为种子发芽长度过长,在播种过程中会对种芽造成伤害。

所述的播种日应选择晴天、小风且气温不低于10摄氏度,这样的设置保证了播种工作顺利进行,因为覆膜时风太大不利于操作,而且还保证了播种时的内部温度,利于生长。

根据上述说明书的揭示和教导,本发明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还可以对上述实施方式进行变更和修改。因此,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面揭示和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的一些修改和变更也应当落入本发明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此外,尽管本说明书中使用了一些特定的术语,但这些术语只是为了方便说明,并不对本发明构成任何限制。

一种小麦壳育秧法.pdf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一种小麦壳育秧法.pdf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一种小麦壳育秧法.pdf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种小麦壳育秧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小麦壳育秧法.pdf(4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发明提出一种小麦壳育秧法,其过程包括:育秧地的选择、育秧地的准备、育苗床的准备、种子的处理、播种、秧苗移育,其通过用小麦壳浮在水面水作为苗床,种子发芽出叶后进行二次育苗,这样节约了场地,而且使秧苗发育良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类生活必需 > 农业;林业;畜牧业;狩猎;诱捕;捕鱼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