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控面板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到有一种阻抗的调整机制或一阻抗调整电
路来补偿触控面板中的各感测通道中的不同阻抗。
背景技术
基于触控的不同类型,触控面板可能一般分为电容式触
控面板、电阻式触控面板、光学触控面板、声波波触控面板
和电磁触控面板。其中电容式触控面板已被广泛应用于各类
电子产品因为它具有快速的反应速度、良好的可靠性、高分
辨率等优点。
电容式触控面板通常包括多个的感测单元和多条线路。
每条线路的一端连接到感测单元而形成一感测通道。此外,
每条线路的另一端连结到信号传输电路,使得感测单元透过
信号传输电路电性上连结到接到触控电路单元。在电容式触
控面板中,不同的感测通道可能由于包括元件老化,在制造
过程的差异或通道长度的变化等,而存在阻抗差异的问题。
感测通道的阻抗差异会导致电容式触控面板中元件的负面
影响,例如降低均匀性或反应速度等等。随着电容式触控面
板尺寸的增加,对改善触控系统性能的不利影响势必变得越
来越重要。因此,未来趋势将重视如何减少不同感测通道之
间的阻抗差异。
发明内容
一种触控面板,其包含第一基板、多个第一感测单元、
多个第二感测单元、多个线路、至少一阻抗调整单元。第一
基板具有一触控区及至少一周边区。多个第一感测单元,于
该触控区沿第一方向上排列。多个第二感测单元,于该触控
区沿第二方向上排列。多个线路,具有不同长度于该周边区,
其中该些第一感测单元与该些线路形成多个第一感测通道,
其中该些第二感测单元与该些线路形成多个第二感测通道,
该些第一感测通道与该些第二感测通道接连接到一信号传
输电路。至少一阻抗调整单元,使得该些第一感测通道及该
些第二感测通道的多个阻抗值趋近于一相同的阻抗。
一种触控面板,其包含第一基板、多个第一感测单元、
多个第二感测单元、多个线路、感测电路单元。第一基板,
具有一触控区及至少一周边区。多个第一感测单元,于该触
控区沿第一方向上排列。多个第二感测单元,于该触控区沿
第二方向上排列。多个线路,具有不同长度于该周边区,其
中该些第一感测单元与该些线路形成多个第一感测通道,其
中该些第二感测单元与该些线路形成多个第二感测通道,该
些第一感测通道与该些第二感测通道接连接到一信号传输
电路。其中感测电路单元,更包含处理单元、阻抗调整单元、
电源提供单元。处理单元,连接至一驱动电路和一记忆单元。
阻抗调整单元,连接至该驱动电路,其中该阻抗调整单元处
理一阻抗调整补偿,使得该些第一感测通道及该些第二感测
通道的多个阻抗值趋近于一相同的阻抗。
以上关于本发明的内容及以下关于实施方式的说明用
以示范与阐明本发明的精神与原理,并提供对本发明的权利
要求更进一步的解释。
附图说明
图1A是依照本发明的实施例说明一种触控面板的示
意图。
图1B和图1C是依照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图1A中分别放
大A区和B区的第一实施例示意图。
图1D和图1E是依照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图1A中分别
沿剖面线A-A′和B-B′的第一实施例剖面示意图。
图2A和图2B是依照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图1A中分别
沿剖面线A-A′和B-B′的第二实施例剖面示意图。
图3A和图3B是依照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图1A中分别沿
剖面线A-A′和B-B′的第三实施例剖面示意图。
图4A和图4B是依照本发明的实施例中一种触控面板
的部分线路宽度及网格图案密度的俯视示意图。
图5A是依照本发明的实施例中一种触控面板的一线路
的放大示意图。
图5B是依照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中一种触控面板的俯
视示意图。
图5C是依照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图5B中沿剖面线C-C′
的剖面示意图。
图5D是依照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中一种触控面板的俯
视示意图。
图6是依照本发明的再一实施例中一种触控面板的俯视
示意图。
图7是依照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触控电路单元的功能
示意图。
符号说明:
100:触控面板
110:基板
120:多条线路
130:触控电路单位
140:阻抗调整单元
150:信号传输电路
X1~Xm:第一感测单元
Y1~Yn:第二感测单元
A1:触控区
A2:周边区域
D1:第一方向
D2:第二方向
IN:绝缘图案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在实施方式中叙述本发明的详细特征,其内容足以
使任何熟习相关技艺者了解本发明的技术内容并据以实施,
且依据本说明书所发明的内容、权利要求及图式,任何熟习
相关技艺者可轻易地理解本发明相关的目的及优点。以下实
施例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诸面向,但非以任何面向限制本发
明的范畴。
需先一提的是,为使图式简明易懂,所附图式均为简化
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发明的基本结构与手段。因
此,所显示的元件并非以实际实施时的数目、形状、尺寸比
例等加以绘制,其实际实施时的规格尺寸实为一种选择性的
设计,且其元件布局形态可能更为复杂,先于叙明。
请参照图1A,图1A是依照本发明的实施例说明一种触
控面板的示意图。图1B和图1C是依照本发明的实施例的
图1A中分别放大A区和B区的第一实施例示意图。图
1D和图1E是依照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图1A中分别沿剖面
线A-A′和B-B′的第一实施例剖面示意图。参照到图
1A和图1E,一触控面板100包括:一基板110;多个
第一感测单元X1至Xm和多个第二感测单元Y1至Yn;
多条线路120,一触控电路单位130和至少一阻抗调整单
元140。
基板110可以装置在显示器的面板中或是显示器的
面板外侧,例如前述基板可位于液晶显示面板或是有机发光
二极管的一侧。或者在前述基板及液晶显示面板或是有机发
光二极管的外侧再更加一块额外保护层,但本发明并非仅限
于此。
基板110具有一触控区A1和一外围区域A2。周边
区域A2位于触控区A1至少一侧或是围绕触控区A1,但
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此。多个第一感测单元X1至Xm沿着基
板触控区的第一方向D1布置,多个第二感测单元Y1至Yn
沿着基板触控区的第二方向D2布置。在本实施例中,多个
第一感测单元X1至Xm和多个第二感测单元Y1至Yn彼
此相互交错排列的,同时,上述多个第一感测单元X1至Xm
和多个第二感测单元Y1至Yn是同时位于基板110上的
同一侧。因此,触控面板100更包括多个绝缘图案IN。多
个绝缘图案IN位于上述多个第一感测单元X1至Xm和多
个第二感测单元Y1至Yn之间,这样多个第一感测单元
X1至Xm和多个第二感测单元Y1至Yn在结构上能够彼
此分离,使每个第一感测单元X1至Xm和第二感测单元Y1
至Yn能保持独立的电性。
如图1A和图1C所示,每个第一感测单元Xi包括多
个电极垫P1和多个连接部分C1,而每个连接部分C1沿
第一方向D1连接相邻两个电极垫P1。在本实施例中,i
是大于0且1≤i≤m的正整数。另一方面,每个第二感测
单元Yj也包括多个电极垫P2和多个连接部分C2,而每
个连接部分C2沿第二方向D2连接相邻的两个电极垫P2。
在本实施例中,j是一个大于0且1≤j≤n的正整数。举例
来说,第二方向D2相交第一方向D1,例如,第二方向D2
和第一方向D1是互相垂直于对方,但本发明并非仅限于此。
电极垫P1和P2彼此不互相重叠,而连接部分C1
和C2彼此相交,同时,每个连接部分C1是部分重叠的
每个连接部分C2。在本实施例中,多个第一感测单元X1
至Xm,多个第二感测单元Y1至Yn和多个绝缘图案IN
制造过程包括:首先,先形成多个第一感测单元X1至Xm
和多个第二感测单元Y1至Yn和电极垫P2在基板110上,
其中,多个第一感测单元X1至Xm、电极垫P2和多个第
二感测单元Y1至Yn可能使用相同的制造工艺制造。随后,
形成多个绝缘图案IN,其中每个绝缘图案IN会涵盖一个
连接部分C1和靠近连接部分C1的每个电极垫P2的部分
区域。然后,沿第二方向D2形成连接部分C2,其中每个连
接部分C2会跨越绝缘图案IN来连接相邻两个电极垫
P2。
本发明并不限制多个第一感测单元(X1至Xm)、多个第
二感测单元(Y1至Yn)和多个绝缘图案IN的制造顺序。在
另一个实施例,连接部分C2在绝缘图案IN前先被制造完
成,而第一感测单元(X1至Xm)及第二感测单元(Y1至Yn)
的电极垫P2又在绝缘图案IN后被制造完成。又或者是,
绝缘图案IN可能被连续的绝缘膜所取代,而多个第一感测
单元X1至Xm或多个第二感测单元Y1至Yn其中的一(例
如是Xi)可在形成连续绝缘薄膜前制造完成;而多个第一感
测单元X1至Xm或多个第二感测单元Y1至Yn的另一个
(例如是Yj)则在形成连续绝缘薄膜的后制造完成。
本实施例中,多个第一感测单元X1至Xm和多个第二
感测单元Y1至Yn的材料是一种透明的导电材料,例如金
属氧化物、纳米碳管、纳米银线、石墨烯或其他的透明导电
材料。其中,金属氧化物可能是铟氧化锡、铟锌氧化物、铝
锡氧化物、铝锌氧化物、锗铟锌氧化物或其他金属氧化物。
另外,多个第一感测单元X1至Xm和多个第二感测单元Y1
至Yn的材料也可为金属或金属合金,而金属可选自下列其
中之一,例如,银、铝、铜、铬、钛、钼、铌、钕
或其金属合金。当多个第一感测单元X1至Xm和多个第二
感测单元Y1至Yn的材料为低透光的金属及其合金,则这
些多个第一感测单元X1至Xm和多个第二感测单元Y1至
Yn可被设计成网格图案来提高光的透射率。此外,连接部
分C2和电极垫P2也可使用不同的制造工艺来制作,故
连接部分C2和电极垫P2的材料也可能不同。此外,绝缘
图案IN的材料是一种透明的无机材料或透明的有机材料。
设置在周边区域A2的线路120部分的材料是一种金
属或金属合金,线路120也可被制成的网格图案以提高光的
透射率。另外,120线路的材料也可能是上述的透明导电材
料。此外,线路120、多个第一感测单元X1至Xm和多个
第二感测单元Y1至Yn和绝缘图案IN可采用传统的光蚀
刻(photolithography)方式制造。或者,线路120、多个第一
感测单元X1至Xm、多个第二感测单元Y1至Yn和绝缘
图案IN也可以采用一种印刷(printing)方式制造,如此,便
可达到低污染和减少制造成本。
多个第一感测单元X1至Xm和多条线路120形成多个
第一感测通道(图1A未标式),多个第二感测单元Y1至Yn
和多条线路120形成多个第二感测通道(图1A未标式)。此外,
每个线路120的一端并未与感测单元(X1至Xm和Y1至
Yn)连接而是端延伸到周边区域A2,以便连接到信号传输
电路150。用以将第一感测通道或第二感测通道连接到信号
传输电路150,信号传输电路150是用于作为第一感测通
道或第二感测通道和触控电路单元130之间的桥梁。本实施
例中,信号传输电路150是可挠性印刷电路板(FPC)而触
控电路单元130是集成电路(IC),但本发明并非仅限于此。
本发明的第一感测通道或第二感测通道的多个阻抗值
本质上趋近于一相同的阻抗将进一步详细描述如下所示。所
谓″第一感测通道或第二感测通道的多个阻抗值本质上趋近
于一相同的阻抗″的意义不等于“第一感测通道或第二感测
通道的多个阻抗值的差异值要等于0”,而是要第一感测通道
或第二感测通道的多个阻抗值彼此之间的阻抗值的最大差
异度受到限制,并透过触控电路单元130的驱动,可确保触
控面板100可以正常运作。
通过以下的公式(1),由于阻抗Z和电阻R均呈正
相关关系。公式(2),电阻R和长度1是呈正相关关系,
而电阻R和线路截面积A是负相关关系。换句话说,阻抗
Z和长度1是呈正相关关系,与阻抗Z的线路截面积A
是负相关关系。
Z = R + j ω L + 1 j ω C - - - ( 1 ) ]]>
R = ρ l A - - - ( 2 ) ]]>
关于上面的符号,其中Z是阻抗,R是电阻,j是虚数
单位,ω是角频率,L是电感,C是电容,ρ是阻力系数,
A是线路的截面积,1是长度。
参照图1A,当触控区A1当中的多个第一感测单元X1
至Xm或多个第二感测单元Y1至Yn都具有相同的图案
模式,同时不论是连结到第一感测单元或是连结到第二感测
单元的线路其截面积也是相同的。在这种情况下,对应于线
路与多个第一感测单元X1至Xm或线路与多个第二感测
单元Y1至Yn所形成的相对应的多个第一感测通道和多
个第二感测通道之间的阻抗差异主要是由连接的线路120
长度决定。以图1A中的多个第一感测单元X1到Xm为
例,感测单元Xi离信号传输电路150较远,相较于其他的
较接近信号传输电路150的第一感测单元,便需要较长的线
路120来电性连接到信号传输电路150。因此,参考图1A,
在未执行阻抗补偿之前,由第一感测单元Xi(例如,感测
单元X1)距离电信号传输电路150较远,具有较长的线路
120,其所形成的第一感测通道阻抗会大于距离电信号传输
电路150较近的其他第一感测单元Xj(例如,感测单元Xm),
因为感测单元Xm具有较短的线路120。因此,经过阻抗补
偿后,图1A中相对应多个感测单元X1到Xm及多条线路
120所形成所有的多个第一感测通道实质上会趋近于一相同
的阻抗。
本发明的是一种补偿感测通道之间阻抗差的手段,如上
所述。本发明所示的实施例,包括多个第一感测单元X1到
Xm及其线路所形成的多个第一感测通道,并利用至少一阻
抗差补偿单元对多个第一感测通道进行阻抗补偿。尽管如此,
本发明的阻抗调整方式也可能适用于第二感测单元Y1至
Yn及线路所形成的第二感测管道。
如接下所示公式(3),在理想的驱动条件下,每个第一
感测通道Zi的阻抗应该相等于每个第一感测单元Xi的阻抗
Z(Xi)阻抗加连接线路120的阻抗Z(Xi_120)的总和。在每
个第一感测单元Xi,其连接区C1截面积小于电极垫P1
截面积。通过上述的公式(2),可以清楚知道,越小的截面
积,越大的阻抗值。因此,每个第一感测单元Xi的连接部
分C1的阻抗Z(Xi_C1)是每个第一感测单元Xi阻抗Z(Xi)
的主要贡献一部分。因此,可简化公式(3)到公式(4)。此
外,若再进一步只考虑电阻而不考虑电容或电感效应,可以
再简化公式(4)到公式(5)。接着,将公式(2)结合接下来
的公式(6)和公式(7),可以将线路120的阻抗简化成
一特定阻抗Rs(Xi_120)乘以线路120的长度Li和除以线
路120的宽度Wi。如此,公式(5)就可以简化到公式(8)。
在本发明中,若将特定阻抗Rs(Xi_120)忽略的话,结果可
由公式(9)所示,可通过至少一的阻抗调整单元140对每一感
测通道的阻抗来达成调整的目的。换句话说,每两条不同的
第一感测通道将会趋近于单一阻抗,举例来说,由第一感测
单元Xi及其连接线路所形成的第一感测通道与第一感测单
元Xm与连接线路(最接近于信号传输电路150),都将会趋近
于一相同的阻抗。
Zi=Z(Xi)+Z(Xi_120)(3)
Zi=Z(Xi_C1)+Z(Xi_120)(4)
Zi=R(Xi_C1)+R(Xi_120)(5)
A=H*W(6)
Rs=/H(7)
Zi=R(Xi_C1)+Rs(Xi_120)*Li/Wi(8)
R(Xi_C1)+Li/Wi=R(Xm_C1)+Lm/Wm(9)
在本实施例中,以第一感测单元Xi为例,其阻抗调整
包括对于对第一感测单元Xi当中较大的阻抗部分进行阻抗
补偿,其中该部分可以是指连接部分C1部分的结果,但不
仅局限于此。具体地说,本实施例的至少一阻抗调整单元140
可更包括多个电极142相对应位于连接部分C1中,也就
是说,至少一阻抗调整单元140中的每一电极位于连接部分
C1中,使得至少一阻抗调整单元140可以电性上连接于一
连接部分,因此,可以透过有效地降低每个连接部分C1的
阻抗,来降低每个感测单元Xi阻抗。如图1E所示,阻抗
调整单元140可形成在连接部分C1,并在形成在绝缘图案
IN形成之前。此外,至少一阻抗调单元140的材料可以包
含上述透明导电材料、金属或金属合金。而且,当至少一阻
抗调整单元140的材料包括透光率低的金属和金属合金时,
可形成上述的网格图案来提高光的透射率(具半透明度)。
至少一阻抗调整单元140调整的量会取决于相对应的每
个的一感测单元或第二感测单元,其可能每个感测单元之间
本身原本就存在于不同的阻抗而需要调整。在本实施例中,
如图1A所示,至少一阻抗调整单元140调整的量,会沿着
第二方向D2的相反方向逐步减少。此外,至少一阻抗调整
单元140中连接部分C1的网格图案形状和接触的面积,可
能根据实际设计要求,但不仅限于如图1E和图1A所示。
在另一实施例中,至少一阻抗调整单元140中连接部分C1
的网格图案形状和接触的面积也可如图1D所示。其中,在
基板110上的阻抗调整单元140其正向投影面积可能等于或
大于在110基板的连接部分C1。在另一实施例,阻抗调整
单元140和连接部分C1之间的接触面积可能等于阻抗调
整单元140的面积。换句话说,在基板110上的至少一阻抗
调整单元140的正向投影面积可能小于在110基板的连接
部分C1。
一般来说,触控面板若基于窄边框的设计要求,因此,
通常布置在周边区域A2的线路120线宽需要进一步减少。
然而,线宽的减少会导致线路120阻抗增加,从而造成感测
管道的总体阻抗的增加。在本实施例,至少一阻抗调整单元
140不但可减少不同感测通道之间的阻抗的差异,使不同感
测通道之间的阻抗差异能趋于一致,而且也能够减少触控区
A1的感测单元的阻抗,这也意味着减少感测通道整体阻抗,
同时确认触控面板100能够正常操作,如此可以提供理想的
触控功能。
在本实施例中,触控面板100可进一步包括一个保护
层160。保护层160覆盖了感测单元(X1至Xm和Y1至
Yn)、线路120、绝缘图案IN和至少一阻抗调整单元140,
意即提供上述元件适当的保护。而保护层160的材料是无
机材料,具有较高的耐环境性能(例如:刮耐),但本发明不
限于此。在另一个实施例中,触控面板100可能还包括一
个覆盖层。覆盖层也是覆盖了涵盖感测单元X1至Xm和Y1
至Yn、线路120、绝缘图案IN和至少一阻抗调整单元140,
提供进一步的保护。
图2A和图2B是依照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图1A中分别
沿剖面线A-A′和B-B′的第二实施例剖面示意图。参考
图2A及2B,本发明的触控面板是与在图1D和图1E触控
面板大致相同,都使用相同的元件和相同的编号,因此相关
的描述都在此省略。两者的主要区别是,感测单元Xi和Yj
被设置在110基板的相反侧的表面上。因此,在此实施例中,
在图1D和图1E中的触控面板中的绝缘图案IN可以被省
略掉。此外,连接部分C2和电极垫P2都可通过使用相
同的工艺制造。此外,至少一阻抗调整单元140和感测单
元110可位于基板110的同一侧,而且至少一阻抗调整单元
140可以较感测单元Xi先制造,或者是至少一阻抗调整单元
140可以较感测单元Xi后制造。
图3A和图3B是依照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图1A中分别沿
剖面线A-A′和B-B′的第三实施例剖面示意图。本发明
的触控面板是与在图1D和图1E触控面板大致相同,都使
用相同的元件和相同的编号,因此相关的描述都在此省略。
两者的主要区别是,本实施例的触控面板包括第一基板(Sub1)
112和第二基板(Sub2)114和覆盖层CG。其中,第二基板
114是位于第一基板112和覆盖层CG之间,第一基板112
和第二基板114透过粘着层AD1黏着在一起;而第二基板
114与覆盖层CG透过粘合层AD2黏着在一起。每个基板
112和114是薄玻璃基板或塑料基板。
如图3A及3B所示,本实施例中,第一感测单元Xi和
至少一阻抗调整单元140设置在第一基板112,而且第一感
测单元Xi和阻抗调整单元140位于粘合层AD1的一侧
且远离的二基板114。第二感测单元Yj设置在第二基板114
上,第二感测单元Yj位于粘合层AD2的一侧且远离覆盖
层CG。本实施例中,如图1D和图1E的绝缘图案IN是可
以省略不要的,而连接部分C2和电极垫P2才可透过使
用相同的制造工艺制造。
依据本发明,改变触控区A1感测单元的阻抗的手段并
不局限上述实施例。例如,当第一感测单元Xi分别形成的
网格图案,至少一个网格图案的密度和网格图案的线宽便可
使多个不同的感测通道的阻抗趋近于一相同的阻抗。具体而
言,网格图案的密度越密,感测通道的阻抗越低。网格图案
的线宽越大,感测通道的阻抗也越低。因此,本发明的实施
例中,如图4A所示,第一感测单元Xi的网格图案的密度
沿着第二方向D2相反的方向逐步减少,因此其感测通道的
阻抗也逐步降低。或者,如图4B中所示,第一感测单元Xi
的网格图案的线宽也是沿着第二方向D2相反的方向逐步变
细,因此其感测通道的阻抗也逐步降低。在另一个实施例中,
也可以同时调整网格图案的密度和线宽来减少多个感测通
道之间的阻抗差异。
上述至少一阻抗调整单元140主要调整触控区A1中
感测单元的阻抗,而使得不同感测管道的阻抗能趋近于一相
同的阻抗,但本发明并非仅限于此。在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
中,周边地区A2的线路120的阻抗也可是可以调整的,同
样也可使得不同感测管道的阻抗能趋近于一相同的阻抗。
图5A是依照本发明的实施例中一种触控面板的一线路
的放大示意图。图5B是依照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中一种触
控面板的俯视示意图。图5C是依照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图5B
中沿剖面线C-C’的剖面示意图。图5D是依照本发明的另
一实施例中一种触控面板的俯视示意图。首先,参考图5A
以及在公式(2)、公式(7)和公式(8)中,可以已知线路120的
阻抗和线路截面积呈现负相关,而线路120的截面积等于线
路120的宽度W120乘以线路120的厚度H120。换句话说,
线路120的阻抗与每个线路120的宽度W120和线路120的
厚度H120也是呈现负相关。也就是说,当线路120的宽度
W120或线路120的厚度H120其中至少一个变大,相对的
线路120的阻抗就越低。因此,本实施例中,通过改变线
路120间的宽度W120或厚度H120,如此便可以减少不同
感测通道之间的阻抗差异。
如图5B和图5C所示,当连接到第一感测单元Xi的
线路120较长时,线路120的厚度H120更大。此外,如图
5D所示,当右边线路120的长度较长时,其线宽W120较
宽。在另一实施例,线路120的厚度H120和宽度W120也
可在同一时间改变,以减少第一感测通道之间的阻抗差异。
同样的,如图1A所示,对应于第二感测单元Yj的第二感
测通道,也可使用上述的设计,减少第二感测通道之间的阻
抗差异,以下不再重复说明。
图6是依照本发明的再一实施例中一种触控面板的俯视
示意图。如图6所示,本实施例中,通过改变周边区域A2
的线路120的阻抗可参考图1A,在图1A中改变较长的线
路120,将单条电线区改成复数平行的线路(并联)然后连接,
如图6所示,在图6中,在最右边较长的线路120经过并
联的设计后可以减少阻抗。具体而言,最右边较长的线路120
可能包含至少两个部分,其中第一部分120a彼此平行,第
二部分120b则将彼此平行第一部分连接在一起。在本实施
例中,第二部分120b一端将第一个部分120a连接在一起,
而另一端则与信号传输电路150相连。然而,第一部分120a
与第二部分120b的数量以及第一部分120a与第二部分
120b的设计配置关系并不仅限于图6所示。
除了上述的至少一阻抗调整单元能改变触控区A1的第
一感测单元和第二感测单元的阻抗、及改变周边区域A2的
线路120的阻抗或者是同时改变感测单元及线路的阻抗。本
发明另一实施例还能够透过改变图1A中触控电路单元
130的设计来补偿阻抗差异。图7是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触
控电路单元的功能示意图。参考图7,本实施例的触控电路
单元130A包括处理单位131、驱动电路132、感测单元
133、阻抗调整单位134、记忆单元135和电源供应136。
本实施例中,处理单位131电性连结到驱动电路132、阻
抗调整单位134和内存单元135。驱动电路132电性连结
到阻抗调整单位134和触控面板200。触控面板200电
性连结到感测单元133。感测单元134电性连结到阻抗调
整单位134。电源供应136则提供多个不同的电位给上述触
控电路130A中至少一个单元。
如图7所示,本发明的实施例中,阻抗调整的方式系通
过阻抗调整单位134进行阻抗补偿的方式处理。举例来说,
根据不同感测通道的阻抗大小相对应的利用对该些不同感
测管道的驱动信号、感测信号的进行阻抗补偿,以有效地达
到相同阻抗的大小的效果。另外,阻抗的调整单位134也能
够调整阻抗电路配置,但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此。
虽然本案公开了三种不同阻抗调整结构的设计在上述
的实施例中,但上述的实施例的阻抗调整结构的设计可单独
或共同实施。换句话说,目前本案的公开是能够透过至少一
个上述阻抗调整单元达成感测通道有一相同阻抗。因此,本
发明的触控面板是能够提供一种理想的操作性能。
虽然本发明以前述的实施例的说明如上,然其并非用以
限定本发明。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所为的更动
与润饰,均属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关于本发明所界定的
保护范围请参考所附的权利要求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