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象状态判断方法以及触控装置.pdf

上传人:e1 文档编号:6286810 上传时间:2019-05-28 格式:PDF 页数:30 大小:1.5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410690481.3

申请日:

2014.11.25

公开号:

CN105607762A

公开日:

2016.05.25

当前法律状态:

授权

有效性:

有权

法律详情:

授权|||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G06F 3/0354申请日:20141125|||公开

IPC分类号:

G06F3/0354(2013.01)I; G06F3/042; G06F3/044

主分类号:

G06F3/0354

申请人:

原相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发明人:

苏则仲; 廖祈杰

地址:

中国台湾新竹科学工业园区新竹市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深圳市世纪恒程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44287

代理人:

胡海国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对象状态判断方法,用以判断一对象于一触控装置的一感应表面上的一状态,包含:(a)根据该对象在该感应表面上产生的至少一接触感应量计算一感应长度;(b)根据该感应长度的接触感应量分配以判断该对象的一对象状态。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使用此对象状态判断方法的触控装置。本发明可避免掉误判对象状态的情况,而且可根据不同的灵敏度需求进行设定或组合,来更有效率的避免掉误判对象状态的情况。

权利要求书

1.一种对象状态判断方法,用以判断一对象于一触控装置的一感应表面
上的一状态,其特征在于,所述对象状态判断方法包含:
(a)根据该对象在该感应表面上产生的至少一接触感应量计算一感应长
度;
(b)将该感应长度的至少一部份区分成一前段区域以及一中段区域;
(c)计算出该前段区域的一前段接触感应量;
(d)计算出该中段区域的一中段接触感应量;以及
(e)根据该中段接触感应量与该前段接触感应量以判断该对象的一对象
状态。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对象状态判断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步骤(e)包含
根据该中段接触感应量与该前段接触感应量间的一感应量比例来判断该对象
的该对象状态。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对象状态判断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步骤(e)包含:
该中段接触感应量相对于该前段接触感应量大于一状态临界值,则判断
该对象相对于该感应表面为非触控状态,若该接触感应量比例小于该状态临
界值,则判断该对象相对于该感应表面为触控状态。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对象状态判断方法,其特征在于,更包含:
若判断该对象相对于该感应表面为非触控状态,则在判定为非触控状态
的时间点的一预定时间周期内忽略掉该对象对于该感应表面的触控动作。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对象状态判断方法,其特征在于,该对象为一手
指,该前段区域包含指尖,该中段区域包含该手指的指尖以外其他指节的至
少一部份。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对象状态判断方法,其特征在于,该触控装置为
一电容式触控装置,其中该接触感应量、该前段接触感应量以及该中段接触
感应量均为电容变化量,其中该前段接触感应量包含多个电容感应量的集合,
该中段接触感应量包含多个电容感应量的集合。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对象状态判断方法,其特征在于,该触控装置为
一光学式触控装置,其中该接触感应量、该前段接触感应量以及该中段接触
感应量均为亮度。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对象状态判断方法,其特征在于,将该感应长度
的至少一部份区分成一前段区域以及一中段区域的该步骤包含:
其中若该感应长度为h,取该感应长度的最前端xh长度做为该前段区域,
并取前段区域后的yh长度做为该中段区域,其特征在于,该x与该y为小于
1的正实数,且该x加该y不大于1。
9.一种对象状态判断方法,用以判断一对象于一触控装置的一感应表面
上的一状态,其特征在于,所述对象状态判断方法包含:
(a)根据该对象在该感应表面上产生的至少一接触感应量计算一感应长
度;以及
(b)根据该感应长度与一状态临界长度的关系一判断该对象的一对象状
态。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对象状态判断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步骤(b)包
含:
若该感应长度大于该状态临界长度,则判断该对象相对于该感应表面为
非触控状态,若该接触感应量比例小于该状态临界长度,则判断该对象相对
于该感应表面为触控状态。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对象状态判断方法,其特征在于,更包含:
若判断该对象相对于该感应表面为非触控状态,则在判定为非触控状态
的时间点的一预定时间周期内忽略掉该对象对于该感应表面的触控动作。
12.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对象状态判断方法,其特征在于,该对象为一
手指。
13.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对象状态判断方法,其特征在于,该触控装置
为一电容式触控装置,且该接触感应量为电容变化量,该接触感应量包含多
个电容感应量的集合。
14.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对象状态判断方法,其特征在于,该触控装置
为一光学式触控装置,且该接触感应量为亮度。
15.一种对象状态判断方法,用以判断一对象于一触控装置的一感应表
面上的一状态,其特征在于,所述对象状态判断方法包含:
(a)根据该对象在该感应表面上产生的至少一第一接触感应量计算一第
一对象区域;
(b)根据该对象在该感应表面上产生的至少一第二接触感应量计算一第
二对象区域;
(c)根据该第一对象区域以及该第二对象区域的位置计算出该对象的一
对象移动方向;以及
(d)根据该第一对象区域的大小、该第二对象区域的大小以及该对象移动
方向的关系判断该对象的对象状态。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对象状态判断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步骤(d)
包含:根据该第一对象区域、该第二对象区域以及该对象移动方向的关系判
断该对象相对于该感应表面为非触控状态或是触控状态。
17.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对象状态判断方法,其特征在于,若该第一对
象区域较该第二对象区域较早产生,该第一对象区域较该第二对象区域为大,
且该对象移动方向为朝向该触控装置的前端,则判断该对象为非触控状态。
18.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对象状态判断方法,其特征在于,若该第一对
象区域较该第二对象区域较早产生,该第一对象区域较该第二对象区域为小,
且该对象移动方向为朝向该触控装置的后端,则判断该对象为非触控状态。
19.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对象状态判断方法,其特征在于,更包含:
若判断该对象相对于该感应表面为非触控状态,则在判定为非触控状态
的时间点的一预定时间周期内忽略掉该对象对于该感应表面的触控动作。
20.如权利要求16项所述的对象状态判断方法,其特征在于,该对象为
一手指。
21.如权利要求20所述的对象状态判断方法,其特征在于,该对象移动
方向为往指尖的方向。
22.如权利要求20所述的对象状态判断方法,其特征在于,该对象移动
方向为往手腕的方向。
23.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对象状态判断方法,其特征在于,该触控装置
为一电容式触控装置,且该第一接触感应量以及该第二接触感应量均为电容
变化量,该第一接触感应量以及该第二接触感应量分别包含多个电容感应量
的集合。
24.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对象状态判断方法,其特征在于,该触控装置
为一光学式触控装置,且该第一接触感应量以及该第二接触感应量均为亮度。
25.一种触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触控装置包含:
一感应表面;
一接触感应量计算单元,用以计算出该对象在该感应表面上产生的一接
触感应量;
一控制单元,用以根据该接触感应量计算一感应长度,并将该感应长度
的至少一部份区分成一前段区域以及一中段区域;
该接触感应量计算单元更计算出该前段区域的一前段接触感应量以及计
算出该中段区域的一中段接触感应量,而该控制单元根据该中段接触感应量
与该前段接触感应量间来判断该对象的一对象状态。
26.如权利要求25所述的触控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控制单元更计算出
该中段接触感应量与该前段接触感应量间的一接触感应量比例来判断该对象
的一对象状态。
27.如权利要求25所述的触控装置,其特征在于,若该中段接触感应量
相对于该前段接触感应量大于一状态临界值,该控制单元判断该对象相对于
该感应表面为非触控状态,若该接触感应量比例小于该状态临界值,则该控
制单元判断该对象相对于该感应表面为触控状态。
28.如权利要求27所述的触控装置,其特征在于,
若该控制单元判断该对象相对于该感应表面为非触控状态,则在判定为
非触控状态的时间点的一预定时间周期内忽略掉该对象对于该感应表面的触
控动作。
29.如权利要求25所述的触控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对象为一手指,该
前段区域包含指尖,该中段区域包含该手指的指尖以外其他指节的至少一部
份。
30.如权利要求25所述的触控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触控装置为一电容
式触控装置,其中该接触感应量、该前段接触感应量以及该中段接触感应量
均为电容变化量,其中该前段接触感应量包含多个电容感应量的集合,该中
段接触感应量包含多个电容感应量的集合。
31.如权利要求25所述的触控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触控装置为一光学
式触控装置,其中该接触感应量、该前段接触感应量以及该中段接触感应量
均为亮度。
32.如权利要求25所述的触控装置,其特征在于,若该感应长度为h,
该控制单元取该感应长度的最前端xh长度做为该前段区域,并取前段区域后
的yh长度做为该中段区域,其中该x与该y为小于1的正实数,且该x加该
y不大于1。
33.一种触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触控装置包含:
一感应表面;
一接触感应量计算单元,用以计算出该对象在该感应表面上产生的一接
触感应量;
一控制单元,根据该接触感应量计算一感应长度,并根据该感应长度与
一状态临界长度的关系判断该对象的一对象状态。
34.如权利要求33所述的触控装置,其特征在于,若该感应长度大于该
状态临界长度,该控制单元判断该对象相对于该感应表面为非触控状态,若
该接触感应量比例小于该状态临界长度,则该控制单元判断该对象相对于该
感应表面为触控状态。
35.如权利要求34所述的触控装置,其特征在于,
若该控制单元判断该对象相对于该感应表面为非触控状态,则在判定为
非触控状态的时间点的一预定时间周期内忽略掉该对象对于该感应表面的触
控动作。
36.如权利要求33所述的触控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对象为一手指。
37.如权利要求33所述的触控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触控装置为一电容
式触控装置,且该接触感应量为电容变化量,其中该接触感应量包含多个电
容感应量的集合。
38.如权利要求33所述的触控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触控装置为一光学
式触控装置,且该接触感应量为亮度。
39.一种触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触控装置包含:
一感应表面;
一接触感应量计算单元,用以计算出该对象在该感应表面上产生的一第
一接触感应量以及一第二接触感应量;
一控制单元,根据该第一对象区域以及该第二对象区域的位置计算出该
对象的一对象移动方向,并根据该第一对象区域的大小、该第二对象区域的
大小以及该对象移动方向的关系判断该对象的对象状态。
40.如权利要求39所述的触控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控制单元判断该对
象相对于该感应表面为非触控状态或是触控状态来做为该对象状态。
41.如权利要求40所述的触控装置,其特征在于,若该第一对象区域较
该第二对象区域较早产生,该第一对象区域较该第二对象区域为大,且该对
象移动方向为朝向该触控装置的前端,则该控制单元判断该对象为非触控状
态。
42.如权利要求40所述的触控装置,其特征在于,若该控制单元判断该
对象相对于该感应表面为非触控状态,则在判定为非触控状态的时间点的一
预定时间周期内忽略掉该对象对于该感应表面的触控动作。
43.如权利要求40所述的触控装置,其特征在于,若该第一对象区域较
该第二对象区域较早产生,该第一对象区域较该第二对象区域为小,且该对
象移动方向为朝向该触控装置的后端,则该控制单元判断该对象为非触控状
态。
44.如权利要求39所述的触控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对象为一手指。
45.如权利要求44所述的触控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对象为一手指,该
对象移动方向为往指尖的方向。
46.如权利要求44所述的触控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对象为一手指,该
对象移动方向为往手腕的方向。
47.如权利要求39所述的触控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触控装置为一电容
式触控装置,且该第一接触感应量以及该第二接触感应量均为电容变化量,
其特征在于,该第一接触感应量以及该第二接触感应量包含多个电容感应量
的集合。
48.如权利要求39所述的触控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触控装置为一光学
式触控装置,且该第一接触感应量以及该第二接触感应量均为亮度。

说明书

对象状态判断方法以及触控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触控技术领域,尤其涉及对象状态判断方法以及触控装置。

背景技术

现代生活中,触控鼠标逐渐普及而有取代掉按键式鼠标的趋势。然而,触控鼠标在某些状况下可能会有误判手指状态的情况。

图1至图4绘示了习知技术中手指在触控鼠标上向触控鼠标前端滑动的示意图。在图1至图4中,下图所示的感应区的长度对应于上图虚线L左侧的手指长度,亦即手指F即使未接触感应表面但距离感应表面一定距离内,亦会反应在感应区长度上。在图1至图4中,感应区103、203、303、403代表了手指与触控鼠标100的感应表面101的相对状态,当手指F的任一部份越贴近感应表面101,感应区103的相对部份就会有更大的接触感应量(例如亮度或电容值变化量)。在图标中以斜线较密的区域来表示。当感应表面101所使用是电容/电阻或其他利用感应矩阵的感测方式时,感应区103所表示可以是多个感应像素的集合,例如是接触感应量超过一门坎值的相邻像素集合。而当感应表面101所使用是光学/红外线或其他非利用感应矩阵而是直接以接触感应量在不同维度的分布去计算坐标位置的感测方式时,感应区103所表示可以是二维感应量变化所交集计算出的感应区域。也就是说,接触感应量可以是像素集合的像素数量/感应区域面积,或者在像素集合/感应区域中对应的感应值加权总合/平均。

在图1中,手指F呈现欲向触控鼠标100的前端滑动的状态,手指F与感应表面101接触的部份只有第一节手指f1的一小部份。在此状态下,感应区103的感应长度会较短且第一节手指f1接触感应表面101部份且感应区203前端(对应第一节手指f1)的接触感应量会大于后端的接触感应量。而在图2中的状态下,手指F已经往前滑动了一点距离,如此第一节手指f1会有更多部份接近感应表面101。在此情况下,感应区203的感应长度会较图1长,且感应区203前端(对应第一节手指f1)的接触感应量会大于后端的接触感应量(斜线较密处)且指尖最前端可能未完全接触感应表面101,因此其接触感应量可能较小。

而在图3中,手指F又再往前滑动使得第一节手指f1和第二节手指f2的部份几乎平贴在感应表面101上。因此图3中感应区303的感应长度会比图2长,而且这种状态下因为第二节手指f2比起第一节手指f1更加的平贴在感应表面101上,因此感应区303相对应第二节手指f2的部份会有较大的接触感应量(中间及后端斜线较密处)。

在图4中,因为手指F已完成往前滑动的动作,第一节手指f1可能会翘起而仅留下第二节手指f2平贴在感应表面101上,因此感应区403的前端会具有较小的接触感应量,而感应区403的后端(对应第二节手指f2)会具有较大的接触感应量。

然而,在图3至图4的过程中,可能产生手指状态误判的状况。详细言之,在图4中,手指F的第一节手指f1已离开感应表面101,表示使用者并不打算产生控制动作。但在图4中第二节手指f2产生的接触感应量占了较大的比例。因此手指F与感应表面101接触部份的重心会往后退,触控鼠标100可能做出手指在往鼠标后端移动的错误判断。而手指欲自鼠标前端往鼠标后端移动时,其动作与前述动作相反,因此在图4至图3的过程中亦可能产生手指状态的错误判断。

以上的状况在触控鼠标具有弯曲的感应表面时会特别明显,相关领域提出了感应表面较为平坦的触控鼠标欲解决这样的问题。然而具平坦感应表面的触控鼠标较不符合人体工学,用户在使用时可能会觉得较不舒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对象状态判断方法,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没有避免误判对象状态的机制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对象状态判断方法,用以判断一对象于一触控装置的一感应表面上的一状态,所述对象状态判断方法包含:(a)根据该对象在该感应表面上产生的至少一接触感应量计算一感应长度;(b)将该感应长度的至少一部份区分成一前段区域以及一中段区域;(c)计算出该前段区域的一前段接触感应量;(d)计算出该中段区域的一中段接触感应量;以及(e)根据该中段接触感应量与该前段接触感应量以判断该对象的一对象状态。

优选地,该步骤(e)包含根据该中段接触感应量与该前段接触感应量间的一感应量比例来判断该对象的该对象状态。

优选地,该步骤(e)包含:该中段接触感应量相对于该前段接触感应量大于一状态临界值,则判断该对象相对于该感应表面为非触控状态,若该接触感应量比例小于该状态临界值,则判断该对象相对于该感应表面为触控状态。

优选地,更包含:若判断该对象相对于该感应表面为非触控状态,则在判定为非触控状态的时间点的一预定时间周期内忽略掉该对象对于该感应表面的触控动作。

优选地,该对象为一手指,该前段区域包含指尖,该中段区域包含该手指的指尖以外其他指节的至少一部份。

优选地,该触控装置为一电容式触控装置,其中该接触感应量、该前段接触感应量以及该中段接触感应量均为电容变化量,其特征在于,该前段接触感应量包含多个电容感应量的集合,该中段接触感应量包含多个电容感应量的集合。

优选地,该触控装置为一光学式触控装置,其中该接触感应量、该前段接触感应量以及该中段接触感应量均为亮度。

优选地,将该感应长度的至少一部份区分成一前段区域以及一中段区域的该步骤包含:若该感应长度为h,取该感应长度的最前端xh长度做为该前段区域,并取前段区域后的yh长度做为该中段区域,其特征在于,该x与该y为小于1的正实数,且该x加该y不大于1。

此外,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对象状态判断方法,用以判断一对象于一触控装置的一感应表面上的一状态,所述对象状态判断方法包含:(a)根据该对象在该感应表面上产生的至少一接触感应量计算一感应长度;以及(b)根据该感应长度与一状态临界长度的关系一判断该对象的一对象状态。

优选地,该步骤(b)包含:若该感应长度大于该状态临界长度,则判断该对象相对于该感应表面为非触控状态,若该接触感应量比例小于该状态临界长度,则判断该对象相对于该感应表面为触控状态。

优选地,更包含:若判断该对象相对于该感应表面为非触控状态,则在判定为非触控状态的时间点的一预定时间周期内忽略掉该对象对于该感应表面的触控动作。

优选地,该对象为一手指。

优选地,该触控装置为一电容式触控装置,且该接触感应量为电容变化量,该接触感应量包含多个电容感应量的集合。

优选地,该触控装置为一光学式触控装置,且该接触感应量为亮度。

此外,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对象状态判断方法,用以判断一对象于一触控装置的一感应表面上的一状态,所述对象状态判断方法包含:(a)根据该对象在该感应表面上产生的至少一第一接触感应量计算一第一对象区域;(b)根据该对象在该感应表面上产生的至少一第二接触感应量计算一第二对象区域;(c)根据该第一对象区域以及该第二对象区域的位置计算出该对象的一对象移动方向;以及(d)根据该第一对象区域的大小、该第二对象区域的大小以及该对象移动方向的关系判断该对象的对象状态。

优选地,该步骤(d)包含:根据该第一对象区域、该第二对象区域以及该对象移动方向的关系判断该对象相对于该感应表面为非触控状态或是触控状态。

优选地,若该第一对象区域较该第二对象区域较早产生,该第一对象区域较该第二对象区域为大,且该对象移动方向为朝向该触控装置的前端,则判断该对象为非触控状态。

优选地,若该第一对象区域较该第二对象区域较早产生,该第一对象区域较该第二对象区域为小,且该对象移动方向为朝向该触控装置的后端,则判断该对象为非触控状态。

优选地,更包含:若判断该对象相对于该感应表面为非触控状态,则在判定为非触控状态的时间点的一预定时间周期内忽略掉该对象对于该感应表面的触控动作。

优选地,该对象为一手指。

优选地,该对象移动方向为往指尖的方向。

优选地,该对象移动方向为往手腕的方向。

优选地,该触控装置为一电容式触控装置,且该第一接触感应量以及该第二接触感应量均为电容变化量,该第一接触感应量以及该第二接触感应量分别包含多个电容感应量的集合。

优选地,该触控装置为一光学式触控装置,且该第一接触感应量以及该第二接触感应量均为亮度。

此外,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还提供一种触控装置,包含:一感应表面;一接触感应量计算单元,用以计算出该对象在该感应表面上产生的一接触感应量;一控制单元,用以根据该接触感应量计算一感应长度,并将该感应长度的至少一部份区分成一前段区域以及一中段区域;该接触感应量计算单元更计算出该前段区域的一前段接触感应量以及计算出该中段区域的一中段接触感应量,而该控制单元根据该中段接触感应量与该前段接触感应量间来判断该对象的一对象状态。

优选地,该控制单元更计算出该中段接触感应量与该前段接触感应量间的一接触感应量比例来判断该对象的一对象状态。

优选地,若该中段接触感应量相对于该前段接触感应量大于一状态临界值,该控制单元判断该对象相对于该感应表面为非触控状态,若该接触感应量比例小于该状态临界值,则该控制单元判断该对象相对于该感应表面为触控状态。

优选地,若该控制单元判断该对象相对于该感应表面为非触控状态,则在判定为非触控状态的时间点的一预定时间周期内忽略掉该对象对于该感应表面的触控动作。

优选地,该对象为一手指,该前段区域包含指尖,该中段区域包含该手指的指尖以外其他指节的至少一部份。

优选地,该触控装置为一电容式触控装置,其中该接触感应量、该前段接触感应量以及该中段接触感应量均为电容变化量,其特征在于,该前段接触感应量包含多个电容感应量的集合,该中段接触感应量包含多个电容感应量的集合。

优选地,该触控装置为一光学式触控装置,其中该接触感应量、该前段接触感应量以及该中段接触感应量均为亮度。

优选地,若该感应长度为h,该控制单元取该感应长度的最前端xh长度做为该前段区域,并取前段区域后的yh长度做为该中段区域,其中该x与该y为小于1的正实数,且该x加该y不大于1。

此外,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还提供一种触控装置,包含:一感应表面;一接触感应量计算单元,用以计算出该对象在该感应表面上产生的一接触感应量;一控制单元,根据该接触感应量计算一感应长度,并根据该感应长度与一状态临界长度的关系判断该对象的一对象状态。

优选地,若该感应长度大于该状态临界长度,该控制单元判断该对象相对于该感应表面为非触控状态,若该接触感应量比例小于该状态临界长度,则该控制单元判断该对象相对于该感应表面为触控状态。

优选地,若该控制单元判断该对象相对于该感应表面为非触控状态,则在判定为非触控状态的时间点的一预定时间周期内忽略掉该对象对于该感应表面的触控动作。

优选地,该对象为一手指。

优选地,该触控装置为一电容式触控装置,且该接触感应量为电容变化量,其中该接触感应量包含多个电容感应量的集合。

优选地,该触控装置为一光学式触控装置,且该接触感应量为亮度。

此外,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还提供一种触控装置,包含:一感应表面;一接触感应量计算单元,用以计算出该对象在该感应表面上产生的一第一接触感应量以及一第二接触感应量;一控制单元,根据该第一对象区域以及该第二对象区域的位置计算出该对象的一对象移动方向,并根据该第一对象区域的大小、该第二对象区域的大小以及该对象移动方向的关系判断该对象的对象状态。

优选地,该控制单元判断该对象相对于该感应表面为非触控状态或是触控状态来做为该对象状态。

优选地,若该第一对象区域较该第二对象区域较早产生,该第一对象区域较该第二对象区域为大,且该对象移动方向为朝向该触控装置的前端,则该控制单元判断该对象为非触控状态。

优选地,若该控制单元判断该对象相对于该感应表面为非触控状态,则在判定为非触控状态的时间点的一预定时间周期内忽略掉该对象对于该感应表面的触控动作。

优选地,若该第一对象区域较该第二对象区域较早产生,该第一对象区域较该第二对象区域为小,且该对象移动方向为朝向该触控装置的后端,则该控制单元判断该对象为非触控状态。

优选地,该对象为一手指。

优选地,该对象为一手指,该对象移动方向为往指尖的方向。

优选地,该对象为一手指,该对象移动方向为往手腕的方向。

优选地,该触控装置为一电容式触控装置,且该第一接触感应量以及该第二接触感应量均为电容变化量,其中该第一接触感应量以及该第二接触感应量包含多个电容感应量的集合。

优选地,该触控装置为一光学式触控装置,且该第一接触感应量以及该第二接触感应量均为亮度。

本发明的对象状态判断方法以及触控装置可避免掉误判对象状态的情况,而且可根据不同的灵敏度需求进行设定或组合,来更有效率的避免掉误判对象状态的情况。

附图说明

图1至图4绘示了习知技术中手指在触控装置上向触控鼠标前端滑动的示意图;

图5至图9绘示了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手指状态侦测方法的示意图;

图10至图13绘示了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手指状态侦测方法的示意图;

图14以及图15绘示了根据本发明又一实施例的手指状态侦测方法的示意图;

图16以及图17绘示了根据本发明又一实施例的手指状态侦测方法的示意图;

图18绘示了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触控装置的方块图;

本发明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图5至图8绘示了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对象状态判断方法的示意图。图5至图8中手指的状态分别对应前述的图1至图4,因此可一并参考图1至图4的描述来了解图5至图8中手指所呈现的状态。同样的在图5至图8中,下图所示的感应区的长度对应于上图虚线L左侧的手指长度,亦即手指F即使未接触感应表面但距离感应表面一定距离内,亦会反应在感应区长度上。在此实施例中,感应区503、603、703、803会被区分成一前段区域Rf以及一中段区域Rm。在一实施例中,前段区域Rf包含指尖,中段区域Rm包含指尖靠近其它指节的部分及/或是手指的其他指节的至少一部份。接着会去计算前段区域Rf的前段接触感应量S_Rf以及中段区域Rm的中段接触感应量S_Rm,并计算出两种接触感应量的比例,以决定手指的状态。上述的接触感应量可为亮度或是电容变化量。

在一实施例中,当接触感应量比例大于一状态临界值时,则判断对象相对于该感应表面为非触控状态,反之若小于状态临界值时,则判断为触控状态。相等时则可依设计需求判断为触控状态和非触控状态其中之一。在一实施例中,感应区503、603、703、803…为电容式触控感应数组所产生,所以接触感应量比例的S_Rm/S_Rf较佳各是一组电容感应值的集合,其中接触感应量比例中的前段接触感应量S_Rf即是前段区域Rf所属像素集合的像素数量,而中段接触感应量S_Rm即是中段区域Rm所属像素集合的像素数量。于另一实施例中,前段接触感应量S_Rf与中段接触感应量S_Rm亦可以代表所属像素集合的感应量信息,例如可以分别是所属像素集合的所有像素的感应量总合或者是平均亮度,以下实施例将前段接触感应量S_Rf与中段接触感应量S_Rm表示为所属像素集合的所有像素的平均感应量,但并不限定。

详细言之,在图5的状态下,手指F仅指尖接触感应表面101,前段区域Rf与中段区域Rm皆是对应指尖或是接近指尖的区域,整体接触感应量较均匀,因此前段接触感应量S_Rf和中段接触感应量S_Rm较接近,接触感应量比例的值不会太大。而在图6的状况下,前段区域Rf对应的是指尖而中段区域Rm对应的是中间指节,因为手指的指尖较中间指节更靠近感测表面101,前段区域Rf的接触感应量高于中段区域Rm的接触感应量,因此前段接触感应量S_Rf会比中段接触感应量S_Rm来得大,依此图6中,感应区603的接触感应量比例应会比图5中的接触感应量比例来得小。而在图7的状况下,前段区域Rf对应的是指尖而中段区域Rm对应的是中间指节,因为手指的中间指节较指尖更靠近感应表面101,中段区域Rm的接触感应量高于前段区域Rf的接触感应量,因此感应区703的中段接触感应量S_Rm会比前段接触感应量S_Rf来得大,因此感应区703的接触感应量比例会有较大的值。同样的,在图8的状况下,前段区域Rf对应的是指尖而中段区域Rm对应的是中间指节,手指的指尖翘起,手指的中间指节较指尖更靠近感应表面101,中段区域Rm的接触感应量高于前段区域Rf的接触感应量,因此感应区803的中段接触感应量S_Rm亦会比前段接触感应量S_Rf来得大,因此感应区803的接触感应量比例会有较大的值。

由图7至图8的变化可知,在某些情况下虽然手指持续往前,但因为鼠标的表面是凸曲面,所以手指的接触影像的重心反而可能会往后(靠近手指底部)。详细言之,由于计算手指的接触位置时,一般是以感测到的手指的接触感应量来计算所感应到接触影像的重心,并以该重心代表该手指的接触位置,由图7至图8的变化可知,当手指持续往前但接触影像的重心却会往后,导致该手指的侦测会产生误判,误认该手指是正往后移动。因此若将接触感应量比例大于一状态临界值的状况设定为一非触控状态,并在判定为非触控状态的时间点的一预定时间周期(亦可为0)内忽略掉该对象对于该感应表面的触控动作,则可以避免掉手指F呈现图7至图8的动作时,或呈现图8至图7的动作时,可能产生的误判。然请留意,亦可将接触感应量比例设定成(的倒数),并在接触感应量比例小于一状态临界值时,则判断对象相对于该感应表面为非触控状态,反之若大于状态临界值时,则判断为触控状态,此类可达到相同作用的变化,均应在本发明的范围之内。

在一实施例中,触控装置为一电容式触控装置,而感应区的接触感应量、前段接触感应量以及该中段接触感应量均为电容变化量。另一实施例中,触控装置为一光学式触控装置,感应区的接触感应量、前段接触感应量以及该中段接触感应量均为亮度。

多种方法可用以界定手指的前段区域Rf和中段区域Rm。在一实施例中,若手指的感应长度为h,取感应长度的最前端xh长度做为前段区域Rf,并取前段区域后的yh长度做为中段区域Rm,其中x与y为小于1的正实数,且x加y不大于1。以图9为例,若手指的感应长度为h,取感应长度的最前端h长度做为前段区域Rf,并取前段区域后的h长度做为中段区域Rm。前段区域Rf和中段区域Rm间可以有间隔SP亦可没有间隔SP。

请留意,前述图5的实施例可以xh和yh做为门坎来决定图5的判断机制是否启动。也就是说,于一实施例中,若xh和yh均未超过一临界值h_tip,则直接将感应到的触控均定义为正常状态的触控,而当xh和yh至少其一超过临界值h_tip时,才启动前述计算接触感应量比例以决定是否要忽略触控的机制。

请留意,前述的实施例可运用在手指之外的其他对象以及触控鼠标之外的其他装置,因此图5至图9的实施例可简示为:一种对象状态判断方法,用以判断一对象于一触控装置(ex.100)的一感应表面(ex.101)上的一状态,包含:(a)根据对象在感应表面上产生的一接触感应量计算一感应长度(ex.感应区503、603、703以及803的感应长度);(b)将感应长度区分成一前段区域(ex.Rf)以及一中段区域(ex.Rm);(c)计算出前段区域的一前段接触感应量;(d)计算出该中段区域的一中段接触感应量;以及(e)计算出中段接触感应量与该前段接触感应量间的一接触感应量比例以判断对象的一对象状态。

图10至图13绘示了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手指状态侦测方法的示意图。图10至图13中手指的状态分别对应前述的图1至图4,因此可参考图1至图4的描述来了解图10至图13中手指所呈现的状态。在此实施例中,会侦测手指的感应长度并和状态临界长度做比较,并藉以判断手指的状态。在图10和图11的实施例中,感应区1003的感应长度h1和感应区1103的感应长度h2均小于状态临界长度ht,因此会将其判断为触控状态。而在图12的实施例中,感应区1203的感应长度h3大于状态临界长度ht,因此会将其设定成非触控状态。在一实施例中,若判断该对象相对于该感应表面为非触控状态,则在判定为非触控状态的时间点的一预定时间周期内忽略掉该对象对于该感应表面的触控动作。如前所述,误判的状况较可能发生在图12至图13的过程中(手指往触控鼠标前端滑动),或是发生在图13至图12的过程中(手指往触控鼠标后端滑动),因此若以这样的机制将图12的状况设定成非触控状态,可有效的避免误判的情况。

图13的状况下,感应区1303的感应长度h4有可能大于状态临界长度ht亦有可能小于状态临界长度ht(图13的例子中是大于状态临界长度ht),因此有可能被判定成触控状态亦有可能被判定成非触控状态。可藉由设定状态临界长度ht的大小来让图13的状况会较易落在触控状态或较易落在非触控状态。或者可改变触控鼠标感应的灵敏度来让图13的状况会较易落在触控状态或较易落在非触控状态。举例来说,若灵敏度设定较大,则手指即使远离感应表面亦有可能被感应到,图13的状况可能会具有较长的感应长度。相反的,若灵敏度设定较小,则手指距离感应表面稍远便不会被感应到,图13的状况可能会具有较短的感应长度。可视各种不同需求来设定状态临界长度ht或触控鼠标感应的灵敏度。图5至图8的实施例可与图10至图10至图13的实施例并用,以获得更精确的判断。

请留意,前述的实施例可运用在手指之外的其他对象以及触控鼠标之外的其他装置,因此图10至图13的实施例可简示为:.一种对象状态判断方法,用以判断一对象于一触控装置的一感应表面上的一状态,包含:(a)根据该对象在该感应表面上产生的一接触感应量计算一感应长度;以及(b)根据该感应长度与一状态临界长度的关系一判断该对象的一对象状态。还请留意,图10至图13的实施例可与图5至图9的实施例并用,以使得判断更为精确来避免误判的状况。

除了前述的实施例外,仍有其他状况可能造成误判手指状态。在图14和图15的例子中,图14绘示了手指F的指尖原本按压在感应表面101,但因为使用者打算让手指往触控鼠标后端滑动,因此会有将手指F提起的动作,在此瞬间由于手指F按压感应表面101的面积减少使得触控鼠标计算出的对象重心前移且手指F尚未往后移动,触控鼠标可能会将此动作误判成手指F往前移动。通常来说,若手指F欲往触控鼠标前端滑动,其感应区面积应该是增加的(例如图5至图6再至图7的状况)。因此,若判断出手指F是往前移动但其感应区面积是减少的,则有可能如图14和图15般的状况,在一实施例中会将判断出手指F是往前移动但其感应区面积是减少的状况断定为非触控状态,并在判定为非触控状态的时间点的一预定时间周期内忽略掉该对象对于该感应表面的触控动作。

同样的,若手指F欲往触控鼠标后端滑动,其感应区面积应该是减少的(例如图7至图6再至图5的状况)。然而,在图16中,使用者原本仅稍微的按压感应表面101,因此手指F造成的感应区面积较小。但在图17中,使用者较用力的按压感应表面101,因此其手指F造成的感应区面积较大,如此触控鼠标可能会因为计算出对象重心的后移而将其判断成手指F往后滑动。因此,若判断出手指F是往后移动但其感应区面积是增加的,则有可能如图16和图17般的状况,在一实施例中会将判断出手指F是往后移动但其感应区面积是增加的状况断定为非触控状态,并在判定为非触控状态的时间点的一预定时间周期内忽略掉该对象对于该感应表面的触控动作。

然请留意,图14至图17的实施例不限制于施行在手指和触控鼠标上,可施行在其他对象和触控装置上。因此图14至图17的动作可简示为:一种对象状态判断方法,用以判断一对象于一触控装置的一感应表面上的一状态,包含:(a)根据对象在该感应表面上产生的一第一接触感应量计算一第一对象区域(例如图5至图8的感应区503-803);(b)根据对象在该感应表面上产生的一第二接触感应量计算一第二对象区域(例如图5至图8的感应区503-803);(c)根据第一对象区域以及第二对象区域的位置计算出对象的一对象移动方向;以及(d)根据第一对象区域、第二对象区域的大小以及该对象移动方向的关系判断该对象的对象状态。

其中若该第一对象区域较该第二对象区域较早产生,该第一对象区域较该第二对象区域为大,且对象移动方向为朝向触控装置的前端(或是往指尖的方向),则判断对象为非触控状态(例如图14、图15的实施例)。其中若第一对象区域较第二对象区域较早产生,第一对象区域较该第二对象区域为小,且对象移动方向为朝向触控装置的后端,则判断该对象为非触控状态(或是往手腕的方向)。

图18绘示了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触控装置的方块图。如图18所示,触控装置1800包含了一感应表面1801、一接触感应量计算单元1803以及一控制单元1805。接触感应量计算单元1803可根据对象与感应表面1801的距离远近产生接触感应量,然后控制单元会根据此接触感应量计算出感应长度、计算出对象的移动状态或是判断出对象的状态。

图18的装置可用以执行前述的实施例。举例来说,若用以执行图5至图8的实施例,则此触控装置可表示为:一种触控装置,包含:一感应表面;一接触感应量计算单元,用以计算出该对象在该感应表面上产生的一接触感应量;一控制单元,用以根据该接触感应量计算一感应长度,并将该感应长度的至少一部份区分成一前段区域以及一中段区域;该接触感应量计算单元更计算出该前段区域的一前段接触感应量以及计算出该中段区域的一中段接触感应量,而该控制单元更计算出该中段接触感应量与该前段接触感应量间的一接触感应量比例来判断该对象的一对象状态。若用以执行图10至图13的实施例,则此触控装置可表示为:一种触控装置,包含:一感应表面;一接触感应量计算单元,用以计算出该对象在该感应表面上产生的一接触感应量;一控制单元,根据该接触感应量计算一感应长度,并根据该感应长度与一状态临界长度的关系判断该对象的一对象状态。若用以执行图14至图17的实施例,则此触控装置可表示为:一种触控装置,包含:一感应表面;一接触感应量计算单元,用以计算出该对象在该感应表面上产生的一第一接触感应量以及一第二接触感应量;一控制单元,根据该第一对象区域以及该第二对象区域的位置计算出该对象的一对象移动方向,并根据该第一对象区域的大小、该第二对象区域的大小以及该对象移动方向的关系判断该对象的对象状态。

在一实施例中,触控装置为一电容式触控装置,因此前述的各种接触感应量都是电容变化量。另一实施例中,触控装置为一光学式触控装置,前述的各种接触感应量均为亮度。

其他详细步骤均已描述于前述实施例中,故在此不再赘述。

藉由前述实施例,可避免掉误判对象状态的情况。而且可根据不同的灵敏度需求对前述实施例进行设定或组合,来更有效率的避免掉误判对象状态的情况。

以上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对象状态判断方法以及触控装置.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对象状态判断方法以及触控装置.pdf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对象状态判断方法以及触控装置.pdf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对象状态判断方法以及触控装置.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对象状态判断方法以及触控装置.pdf(30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对象状态判断方法,用以判断一对象于一触控装置的一感应表面上的一状态,包含:(a)根据该对象在该感应表面上产生的至少一接触感应量计算一感应长度;(b)根据该感应长度的接触感应量分配以判断该对象的一对象状态。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使用此对象状态判断方法的触控装置。本发明可避免掉误判对象状态的情况,而且可根据不同的灵敏度需求进行设定或组合,来更有效率的避免掉误判对象状态的情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物理 > 计算;推算;计数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