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电系统的控制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供电系统的控制方法.pdf(15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CN104205595A43申请公布日20141210CN104205595A21申请号201380018317122申请日2013031812162450620120330EPH02M3/158200601G05F1/4620060171申请人西门子公司地址德国慕尼黑72发明人H施维格特74专利代理机构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72001代理人臧永杰刘春元54发明名称供电系统的控制方法57摘要本发明涉及具有至少两个功率部件(L1,L2,L1,L2)的供电系统的控制方法,所述功率部件的功率输出端并联,其中每个功率部件(L1,L2,L1,L2)借助于自己的控制装置(STR1,STR2。
2、)被操控并且其中对每个控制装置(STR1,STR2)预先给定至少一个第一电流极限(S1),所述控制装置(STR1,STR2)在正常模式中操控所分配的功率部件(L1,L2,L1,L2)直至该至少一个第一电流极限为止。在此,在达到第一电流极限(S1)时对每个控制装置(STR1,STR2)预先给定输出电压(UOUT,UOUT1,UOUT2)的第一下降值(UA,UA)并且相应的控制装置(STR1,STR2)在达到第一电流极限(S1)时将所属的功率部件(L1,L2,L1,L2)的输出电压(UOUT,UOUT1,UOUT2)调节到第一下降值(UA,UA)。这种控制方法在无上级控制装置的情况下能够实现多个功。
3、率部件(L1,L2,L1,L2)的并联。30优先权数据85PCT国际申请进入国家阶段日2014093086PCT国际申请的申请数据PCT/EP2013/0555202013031887PCT国际申请的公布数据WO2013/143896DE2013100351INTCL权利要求书2页说明书7页附图5页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权利要求书2页说明书7页附图5页10申请公布号CN104205595ACN104205595A1/2页21具有至少两个功率部件(L1,L2,L1,L2)的供电系统的控制方法,所述功率部件的功率输出端并联,其中每个功率部件(L1,L2,L1,L2)具有输。
4、出电压(UOUT,UOUT1,UOUT2),并且借助于自己的控制装置(STR1,STR2)被操控并且其中对每个控制装置(STR1,STR2)预先给定至少一个第一电流极限(S1),该控制装置(STR1,STR2)在正常模式中操控所分配的功率部件(L1,L2,L1,L2)直至该至少一个第一电流极限为止,其特征在于,在达到第一电流极限(S1)时对每个控制装置(STR1,STR2)预先给定输出电压(UOUT,UOUT1,UOUT2)的第一下降值(UA,UA)并且相应的控制装置(STR1,STR2)在达到第一电流极限(S1)时将所属的功率部件(L1,L2,L1,L2)的输出电压(UOUT,UOUT1,U。
5、OUT2)调节到第一下降值(UA,UA)。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第一下降值(UA,UA)通过该方式与输出电压(UOUT,UOUT1,UOUT2)的容差范围相协调,其中各个功率部件(L1,L2,L1,L2)在达到第一电流极限(S1)时根据U/I特征曲线(F,G)提供所述输出电压,在达到第一电流极限(S1)时所涉及的功率部件(L1,L2,L1,L2)的输出电压被下降到具有最不利的容差值的功率部件在该第一电流极限(S1)时会提供的值。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对每个控制装置(STR1,STR2)预先给定第二电流极限(S2),该第二电流极限高于第一电流极限(。
6、S1),并且对相应的控制装置(STR1,STR2)在达到第二电流极限(S2)时为输出电压(UOUT,UOUT1,UOUT2)预先给定第二下降值(UB,UAB,UB),并且相应的控制装置(STR1,STR2)在达到第二电流极限(S2)时将所属的功率部件(L1,L2,L1,L2)的输出电压(UOUT,UOUT1,UOUT2)调节到第二下降值(UB,UAB,UB)。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之一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如果每个另外的功率部件(L1,L2,L1,L2)被调节到第一下降值(UA,UA),则至少一个功率部件(L1,L2,L1,L2)在过载模式下被运行。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
7、征在于,该第二下降值(UB,UAB,UB)通过该方式与输出电压(UOUT,UOUT1,UOUT2)的容差范围协调,其中各个功率部件(L1,L2,L1,L2)根据U/I特征曲线(F,G)在达到第二电流极限(S2)时提供所述输出电压,在达到第一电流极限(S1)时所涉及的功率部件(L1,L2,L1,L2)的输出电压下降到具有最不利的容差值的功率部件在该第一电流极限(S1)时会提供的值。6根据权利要求3至5之一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如果每个另外的功率部件(L1,L2,L1,L2)被调节到第二下降值(UB,UAB,UB),则至少一个功率部件(L1,L2,L1,L2)在限制模式下被运行。7根据权利要。
8、求1至6之一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电压差被预先给定为相应的下降值(UA,UB,UAB)。8根据权利要求1至6之一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输出电压值被预先给定为相应的下降值(UA,UB)。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之一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每个功率部件(L1,L2,L1,L2)分别提供随着输出电流(IOUT,IOUT1,IOUT2)升高而下降的输出电压(UOUT,UOUT1,UOUT2)。10根据权利要求1至8之一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每个功率部件提供恒定地调节的输出电压(UOUT,UOUT1,UOUT2)。11供电系统,具有至少两个功率部件(L1,L2,L1,L2),其功率输出。
9、端并联,其中每权利要求书CN104205595A2/2页3个功率部件(L1,L2,L1,L2)借助于自己的控制装置(STR1,STR2)被操控,其特征在于,每个控制装置(STR1,STR2)被设立用于执行根据权利要求1至10所述的方法。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供电系统,其特征在于,该供电系统包括具有多个输出端的供电设备,所述输出端借助于连接并联。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供电系统,其特征在于,供电系统包括多个供电设备,所述供电设备的输出端借助于连接并联。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供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每个供电设备包括电压调节器,用于将相应的输出电压(UOUT,UOUT1,UOUT2)调节到恒。
10、定的值。权利要求书CN104205595A1/7页4供电系统的控制方法技术领域0001本发明涉及具有至少两个功率部件的供电系统的控制方法,所述至少两个功率部件的功率输出端并联,其中每个功率部件均具有输出电压,并且借助于自己的控制装置被操控,并且其中对于每个控制装置预先给定至少一个第一电流极限,该控制装置在正常模式下操控所分配的功率部件直至所述第一电流极限为止。此外,本发明涉及用于实施该控制方法的供电系统。背景技术0002为了给负载供应预先给定的电压,经常使用供电设备,所述供电设备将供应电网的电能转换成希望的电压。在此大多涉及具有一个功率部件和一个控制装置的时钟控制式开关电源部分。也知道具有多个。
11、功率部件的设备,所述功率部件分别利用自己的控制装置操控。0003功率部件包括功率构件,所述功率构件针对确定的额定负载被设计。该额定负载一般来源于允许的热构件载荷。如果所连接的负载需要较高的功率,则应用具有并联的功率部件输出端的供电系统。通过这种方式,对于不同的输出功率可以利用结构相同的功率部件。这简化仓储并且允许随着制造件成本相应降低而件数更高。0004在多个功率部件的并联情况下,要注意的是,所有功率部件贡献于对负载进行供应,以便确保均匀的载荷。这尤其是适用于具有电子保险装置的供电装置,所述电子保险装置具有电流极限,供电装置在正常模式下被运行直至所述电流极限为止。也即如果在这样的供电装置情况下。
12、不进行均衡的负载分配,在并联的功率部件达到其完全的效率之前,功率部件处于保险模式。该状态一般导致供电系统的关断,因为在威胁式热过载要求关断之前保险模式仅被维持确定的时间。因此尽管多个功率部件并联,合计的额定功率根本不可用。0005具体地,由于输出电压调节器的有偏差的设定或有偏差的内阻而产生并联的功率部件的不均匀的载荷。每当每个功率部件单独地借助于自己的控制装置被操控时,这样的偏差由于构件容差或控制容差是不可避免的。具有最高输出电压的功率部件强制性地将大多电流提供给所连接的负载。0006为了实现并联,按照现有技术使用随着电流升高由于高电阻而具有显著的输出电压降低的设备。在并联情况下,该电压降低导。
13、致在功率部件的输出端处的电流强制性地均衡。一旦一个功率部件发出较高的功率,该功率部件的输出电压就下降并且另外的功率部件提供更多电流。该解决方案与由于各个功率部件的高电阻值而引起的提高的损耗功率相关联。发明内容0007本发明所基于的任务是,对于开头所述类型的控制方法说明相对于现有技术的改善。此外,应该具体化对应的供电系统。说明书CN104205595A2/7页50008根据本发明,该任务通过根据权利要求1的方法和根据权利要求9的装置解决。改善在从属权利要求中被描述。0009在此,在达到第一电流极限时对每个控制装置预先给定输出电压的第一下降值并且相应的控制装置在达到第一电流极限时将所属的功率部件的。
14、输出电压调节到第一下降值。这种控制方法在无上级控制装置的情况下能够实现多个功率部件的并联。也不需要在控制装置之间的信号连接,而是仅仅需要功率输出端的连接。每个功率部件单独地利用自己的控制装置被操控。在正常运行中,在电流升高时输出电压的下降被保持得小,以便使损耗最小化。只有当一个功率部件达到第一电流极限时,所属的控制装置才强制电压减小。由此,该功率部件的输出电压降低到并联的功率部件的输出电压之下。具有下降的输出电压的功率部件的发出的功率因此保持恒定,直至所有其他并联的功率部件达到第一电流极限为止。通过这种方式,在并联情况下可以使用所有功率部件的合计的额定功率。0010有利的是,第一下降值与输出电。
15、压的容差范围相协调,其中各个功率部件在达到第一电流极限时根据U/I特征曲线(KINNLINIE)提供所述输出电压。这尤其是在线性工作的电子保险装置情况下适用,所述电子保险装置在正常运行中以最低可能的损耗引导输入电压。当然,在多个功率部件情况下存在各个U/I特征曲线的分散。这可以归因于所使用的构件的容差或在操控这些构件时的容差。在此,可以根据测试或计算对于结构相同的功率部件说明,在最差情况下可以实现哪个U/I特征曲线并且在最好情况下实现哪个U/I特征曲线。由于小内阻而具有小电压降的U/I特征曲线在容差范围内利用最好的构件得出。对于每个构件,容差范围通常由制造者说明。0011通过知道在最差情况下出。
16、现哪个U/I特征曲线,在设备开发期间就已经可以确定出,在电流升高时可以预期哪个最大电压降。如果在最差情况下随机地在唯一的功率部件中仅构建具有恰好仍允许的容差值的构件,则该假设的功率部件具有最高可能的内阻。所有其它功率部件在第一电流极限情况下提供高于该假设的功率部件的输出电压的输出电压。0012因此,第一下降值被确定为使得在达到第一电流极限时输出电压被下降到假设的功率部件的该输出电压。因为不能存在质量上较差的功率部件,从而确保,所有并联的功率部件的输出电压高于该下降的输出电压。功率部件的运行安全的设计在确定电路尺寸时也考虑热载荷和具有最不利的构件容差和最大允许载荷的冷却,使得在任何情况下均不能出。
17、现过热。因此,在热方面允许电压下降到该值,而不必将附加的耗费投入到冷却中。0013在本发明的改进方案中规定,对每个控制装置预先给定第二电流极限,该第二电流极限高于第一电流极限,并且对于相应的控制装置在达到第二电流极限时为输出电压预先给定第二下降值,并且相应的控制装置在达到第二电流极限时将所属的功率部件的输出电压调节到第二下降值。通过这种方式实现两级电流分配方案。0014有益地该两级电流分配方案通过以下方式来制定,即如果每个另外的功率部件被调节到第一下降值,则至少一个功率部件在过载模式下被运行。因此一旦所有并联的功率部件在第一电流极限处被运行并且从而提供最大可能的额定功率,就实现进一步的功率提高。
18、。至少一个功率部件过渡到具有处于第一电流极限之上的电流的过载模式中。有意义地,对于该过载运行预先给定附加的限制,以便避免所涉及的功率部件的过载荷。有益地,先前在负载升高时首先达到第一电流极限的该功率部件首先过渡到过载模式中。说明书CN104205595A3/7页60015也对于第二下降值有利的是,该第二下降值与输出电压或差电压的容差范围协调,其中各个功率部件根据U/I特征曲线在达到第二电流极限时提供所述输出电压或差电压。在此,再次考虑假设的功率部件,所述功率部件的构件所有均恰好仍处于容差范围中。在第二电流极限时该假设的功率部件的输出电压确定第二下降值。0016在此,有益的是,如果每个另外的功率。
19、部件被调节到第二下降值,则至少一个功率部件在限制模式下被运行。该第二电流极限值因此定义极限,在超过该极限时电流被限制并且必要时被关断。如果供电系统的载荷变大为使得所有功率部件在短时间内超过该第二电流极限值,则在任何情况下均发生关断。在这之前,仅当功率部件在第二电流极限被达到时超过过载运行的允许持续时间时才被关断。短时地可以通过这种方式在过载模式下运行所有并联的功率部件。有益地,先前在负载升高时首先达到第二电流极限的该功率部件首先过渡到限制模式中。0017控制方法的变型方案规定,电压差被预先给定为相应的下降值。一旦功率部件达到第一或第二电流极限,所属的控制装置将输出电压减小预先给定的电压差,该电。
20、压差随后也是调节参量。尤其是在具有共同的电压源的线性地被控制的电子保险装置情况下,作为电压差预先给定的下降值是有意义的。0018对此替换地,规定,输出电压值被预先给定为相应的下降值。在该情况下,一旦第一或第二电流极限被达到,控制装置就将功率部件分别调节到预先给定的电压值。在时钟控制式功率部件情况下这样的方法是有意义的,其中所述时钟控制式功率部件持久地被调节到预先给定的输出电压上。0019此外,有益的是,每个功率部件分别提供随着输出电流升高下降的输出电压。这样的U/I特征曲线在正常运行中能够实现相应的输出电流或相应的输出电压的简单检测。如果相应的U/I特征曲线被存储在检测单元中,则输出值(电流或。
21、电压)的测量是足够的。如果功率部件作为并行布置的功率保护开关布置在供电装置的输出端处,则得出这样的U/I特征曲线本身。在并联的开关电源部分情况下,下降的U/I特征曲线可以通过适配相应的操控来实现(人工内阻)。0020对此替换地,规定,每个功率部件提供恒定地调节的输出电压。在相应的运行模式中,因此输出电压不改变。仅在超过第一或第二电流极限时,才发生电压下降,其中随着电流进一步升高,电压在下降的水平上被保持恒定。0021根据本发明的供电系统包括至少两个功率部件,其功率输出端并联,其中每个功率部件借助于自己的控制装置被操控,其中此外每个控制装置被设立用于执行前述方法。0022在一种成型中,供电系统包。
22、括具有多个输出端的供电设备,所述输出端借助于连接并联。0023具有多个以电子方式受保护的输出端的供电设备因此可以通过简单的方式被用于并联运行,而电子保险装置不导致设备关断。并联的目的是对大的负载进行供应,其中对于大的负载而言,一个输出端的功率是不足够的。0024另一成型规定,供电系统包括多个供电设备,所述供电设备的输出端借助于连接并联,这样的供电设备因此不需要上级控制装置来在并联运行中对负载进行供应。0025在此,有益地,每个供电设备包括电压调节器,以便将相应的输出电压调节到恒定的值。说明书CN104205595A4/7页7附图说明0026本发明下面示例性地参考附图来阐述。以示意图图1A示出具。
23、有电子保险装置的功率部件的U/I特征曲线,图1B示出时钟式功率部件的U/I特征曲线,图2示出两个并联的功率部件的U/I特征曲线,图3示出具有两个并联的输出端和输出电阻的供电设备,图4示出在第一和第二电流极限时具有输出电压下降的U/I特征曲线,图5示出具有本发明操控装置的具有两个并联的输出端的供电设备,图6示出具有本发明操控装置的两个并联的供电设备,图7示出具有在第一和第二电流极限情况下输出电压下降到预先给定的电压值的U/I特征曲线。具体实施方式0027在图1A中所示的U/I特征曲线再现受保护的供电装置的输出电压UOUT关于输出电流IOUT的变化曲线。在输出电流IOUT的第一区域A中,供电装置在。
24、正常模式下被运行。在该模式中,功率可以持久地被发出给负载。在超过第一电流极限S1时,该设备过渡到过载模式区域B中。在此,例如定时器开始运行。如果在该过载模式中达到允许的持续时间,则供电装置关断。0028如果电流IOUT进一步快速升高,而不达到在过载模式中的允许持续时间,则该设备在第二电流极限S2时到达限制模式区域C。这里,在非常短的时间区间(例如100MS)之后关断,因为线性限制元件吸收多余的能量。在限制模式中的持续时间首先取决于限制元件的热载荷能力。0029时钟式功率部件一般提供恒定的输出电压UOUT,如在图1B中所示。在此,在过载模式区域B中附加的损耗能量不被吸收。尽管如此,在预先给定的时。
25、间之后关断是有意义,因为持续的过载可以归因于被供应的负载的干扰。0030如果供电系统的两个功率部件L1、L2被联接,则出现根据图2的输出电流IOUT1、IOUT2。在供电系统中并联的组件被表示为功率部件L1、L2或L1、L2。这例如是具有分别人工调节的内阻的并联式变换器或供电设备的作为电子保险装置起作用的功率保护开关(例如线性调节器),所述内阻给出下降的特征曲线。0031甚至在结构相同地实施并联的组件时,特征曲线D1、D2或E1、E2由于不可避免的容差也彼此相偏差。U/I特征曲线D1、D2或E1、E2的斜度在此影响电流IOUT1、IOUT2的分配。在平坦的U/I特征曲线D1、D2时,在第一输出。
26、端情况下相同的电压导致,电流IOUT1在额定电流的大约50时出现。而在第二输出端情况下,电流I1D仅为额定电流的30。0032如果U/I特征曲线E1、E2更陡峭,则两个电流IOUT1、IOUT2接近。在所示的例子中,如果第一输出端引导额定电流的50,则第二输出端的电流I1E已经为额定电压的40。0033用于实现更陡峭的U/I特征曲线E1、E2的已知可能性是在两个输入端处布置电阻R1、R2,如在图3中所示。变换器在此包括两个输出端,其中每个输出端利用被构造为同相调节器的功率部件L1、L2来保护。所述两个功率部件L1、L2例如被组合在保险模块S说明书CN104205595A5/7页8中。单独地根据。
27、分别流经输出通道的电流IOUT1、IOUT2来操控同相调节器。在每个输出端处设置自己的电阻R1、R2,以便提高U/I特征曲线的陡度。在电阻R1、R2之后,输出端聚集在一起并且与负载RL连接。0034在相同的额定电流情况下在此情况下大多为电阻R1、R2设置相同的值。为了确保希望的电流均衡,电阻R1、R2中的高损耗功率是不利的。0035该缺点根据本发明来避免。用于对应的U/I特征曲线的例子在图4中示出。在从正常模式区域A至过载模式区域B的过渡处预先给定第一电流极限S2。第二电流极限S2位于过载模式区域B的结束处。在那里,限制模式区域C开始。0036仅会由具有恰好仍可容忍的特性的构件组成的假设的功率。
28、部件将会具有点划示出的U/I特征曲线F。这样的假设的功率部件在运行中会发出最大允许的损耗热量。为此设计每个功率部件。这样的U/I特征曲线F要么是可计算的要么可以借助于特意制造的功率部件测量,所述特意制造的功率部件满足上述条件。0037该假设的或特意制造的功率部件的在电流极限S1、S2处得出的输出电压值为所有采用的功率部件对于最优地工作的解决方案预先给定下降值UA、UB、UAB或UA、UB。但是即使在达到电流极限S1、S2时不完全下降直至假设的功率部件的相应的输出电压值(点划线),也给出根据本发明的解决方案。于是所有并联的功率部件直至该下降值为止是可用的。0038在供电系统中并联的功率部件L1、。
29、L2或L1、L2具有U/I特征曲线G,其斜度一般变得明显小于质量上最差的功率部件的特征曲线F。在正常模式区域A中,因此仅给出小的损耗。只有当第一电流极限S1被达到时,所属的控制装置STR1或STR2才调节到预先给定的下降值。0039在当前例子中,在达到第一电流极限S1时,下降电压值UA,该电压值对应于具有差的U/I特征曲线F的假设的功率部件的电压降。在达到第二电流极限S2时,借助于所属的控制装置STR1或STR2下降另一电压值UB。两个下降值UA和UB的总和UAB在此对应于在第二电流极限S2时假设的功率部件的电压降。通过这种方式确保,在每个电流极限S1、S2时对应的功率部件的输出电压UOUT足。
30、够地被下降。仍未达到电流极限S1或S2的其他并联的功率部件的输出电压于是在任何情况下均高于已下降的输出电压。这些功率部件因此对总电流提供相同高的数值。0040示意性的电路装置在图5中示出。两个输出端经由两个被构造为同相调节器的功率部件L1、L2连接到共同的变换器W上。每个功率部件L1、L2在此彼此无关地由自己的控制装置STR1、STR2操控。两个功率部件L1、L2与控制装置STR1、STR2共同地构成具有两个输出通道的电子保险模块S。给控制装置STR1、STR2在此一方面输送诸如输入电压UIN的共同参量并且对于每个通道输送输出参量UOUT1、IOUT1或UOUT2、IOUT2。0041在该例子。
31、中,具有控制装置STR1、STR2的并联的功率部件L1、L2承担监控电流和限制电流的功能。一旦功率部件L1或L2的电流IOUT1或IOUT2超过第一电流极限S1,定时器就开始运行。相应的功率部件L1或L2于是处于过载模式中。在该模式中,在预先给定的时间区间(例如5秒)内可以提供更多电流(例如额定电流的130至200)。在该时间区间到期之后,功率部件L1或L2关断。0042在本发明情况下下存在以下优点,即不是在达到第一电流极限S1时就已经进行说明书CN104205595A6/7页9定时器的激活。如果例如第一功率部件L1的电流IOUT1由于较小的内阻(较高的输出电压UOUT1)首先达到第一电流极限。
32、S1,则首先仅如上所述的那样下降输出电压UOUT1。这通过提高通向电压实现。在热方面(THERMISCH)为此设计每个功率部件,因为在最不利的情况下该提高的通向电压由于内阻而在上容差极限处出现。定时器在该时刻仍不运行,因为仍未进入过载模式。代替地,第二功率部件L2在并联的输出端处提供更多电流IOUT2,因为其输出电压UOUT2现在高于已下降的输出电压UOUT1。如果在此第二功率部件L2的电流IOUT2同样达到第一电流极限S1,其输出电压UOUT2同样下降。随着负载升高,因此达到两个功率部件L1、L2提供相同的电流S1的点。0043如果从该时刻起由负载所需要的功率进一步升高,则第一功率部件L1进。
33、入过载模式,并且以预先给定时间限制提供较高的电流IOUT1。替换于时间限制,热监控也是可能的。在此,所涉及的功率部件L1在过载模式中首先关断,因为关键构件的热载荷能力被达到。随着负载进一步升高,因此更好的第一功率部件L1借助于电压调节器被保持在下降的电压上,即使功率部件L1具有较小的内阻。在电流升高情况下,更好的功率部件L1的输出电压UOUT1保持下降并且第一功率部件L1接管所有附加的电流。因此,该第一功率部件L1处于过载模式中。只有当第一功率部件L1的内部电阻强制输出电压UOUT1的轻微的减小时,较差的第二功率部件L2超过第一电流极限L1地被加载荷并且其定时器启动。0044如果随后第一功率部。
34、件L1的电流IOUT1在时间限制内在过载模式中达到第二电流极限2,则重新进行电压下降。下降的电压UOUT1于是小于第二功率部件L2的瞬时电压UOUT2。第二功率部件L2的电流IOUT2升高,直至这里也达到第二电流极限S2为止。0045如果所有功率部件L1、L2均达到第二电流极限S2,则供电系统提供具有最大允许电流的总和的最大可能的功率(例如2乘相应额定电流的130)。0046随着功率需求的进一步升高,具有较小内阻的功率部件L1超过第二电流极限S2并且过渡到限制模式。不过该限制模式仅能够短时间地被维持,因为否则发生所涉及的功率部件L1的过热。因此,功率部件L1在限制模式中在短时间区间(例如100。
35、MS)之后关断。但是,如果在该短时间区间到期之前,电流IOUT1返回到第二电流极限S1之下,则只有当预先给定的时间限制在过载模式中到期时才进行关断。即使先前电流IOUT1下降到第一电流极限S1之下,这里也不发生关断。当电容必须被充电时,尤其是在接通负载时发生短的电流尖峰。利用本发明,提供供电系统,该供电系统对于该情况提供非常高的充电电流,而不发生功率部件L1或L2关断。总是使用所有并联的功率部件L1、L2直至相应的电流极限S1、S2为止。0047具有两个被构造为变换器的功率部件L1、L2的可替换的装置在图6中示出。每个功率部件L1、L2利用自己的控制装置STR1、STR2操控。在操控情况下的容。
36、差在此引起有偏差的U/I特征曲线,使得功率部件功L1或L2总是给所连接的负载RL提供更多电流IOUT1或IOUT2。这里也预先给定两个电流极限S1、S2。在超过第一电流极限S1时,过载模式开始,在所述过载模式中,所涉及的功率部件L1或L2向相应的输出端提供较高的电流(例如额定电流的150)。当在过载运行中达到预先给定的时间区间之后或在超过第二电流极限S2时,功率部件L1或L2关断。0048在达到电流极限S1、S2时,首先发生上述的电压下降,以便将所有并联的功率部件L1、L2添加给相应的电流极限S1、S2。通过这种方式总是使用所有并联的功率部件说明书CN104205595A7/7页10L1、L2。
37、的完全的效率用于对所连接的负载RL进行供应。0049图7如图4那样示出在第一和第二电流极限S1、S2时具有电压下降的U/I特征曲线。在此,给每个控制装置STR1、STR2预先给定下降值UA、UB,所述下降值对应于绝对输出电压UOUT。这些下降值UA、UB被选择为使得所述下降值在任何情况下均处于具有最差可能U/I特征曲线F的假设的功率部件的输出电压UOUT之下。这些值因此与这样的假设的功率部件的电压降UA、UB或UAB协调。0050对于被构造为变换器的功率部件L1、L2的并联电路设置下降值UA、UB的这种预设。但是这种类型的电压下降也适用于被构造为功率保护开关的功率部件L1、L2。0051如果相。
38、应的功率部件L1、L2在正常模式中调节到恒定的输出电压UOUT,则将相应的下降值UA、UB预先给定为绝对输出电压UOUT在任何情况下均是有意义的。在此,由于足够高的输入电压每个电压调节器能够补偿所属的功率部件L1、L2的内阻。这与适用于时钟控制式功率部件完全一样地适用于线性电压调节器。0052例如,在具有同相调节器的功率部件L1、L2处分到(ABFALLEN)比功率部件L1、L2的内阻高的电阻。相应的下降值UA、UB于是不面向于内部功率部件电阻,而是面向于电压设定的容差和两个功率部件L1、L2连接到共同的输出电压上所利用的连接元件的可能不同的电缆长度和横截面。在此,容差的最大份额可以归因于电压设定和电压调节的热的和老化引起的漂移。说明书CN104205595A101/5页11图1A现有技术说明书附图CN104205595A112/5页12图1B现有技术说明书附图CN104205595A123/5页13图2现有技术图3现有技术说明书附图CN104205595A134/5页14图4图5说明书附图CN104205595A145/5页15图6图7说明书附图CN104205595A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