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地理信息系统的信息点聚类方法.pdf

上传人:00****42 文档编号:628530 上传时间:2018-02-27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1.2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410331787.X

申请日:

2014.07.14

公开号:

CN104090959A

公开日:

2014.10.08

当前法律状态:

公开

有效性:

审中

法律详情:

公开

IPC分类号:

G06F17/30

主分类号:

G06F17/30

申请人:

国家电网公司; 江苏省电力公司; 江苏省电力公司电力经济技术研究院

发明人:

曾光; 谢洪平; 秦健; 丁志锋; 柏彬

地址:

100031 北京市西城区西长安街86号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南京理工大学专利中心 32203

代理人:

朱显国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地理信息系统的信息点聚类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根据显示区域的地理位置、比例尺和显示尺寸,确定参与聚类的数据范围;定义聚类区域的大小并据此将显示区域进行网格划分与序列化存储;根据确定的数据范围,加载符合范围要求的坐标信息点并形成信息点序列;依据聚类区域,从信息点序列中依次取出一信息点,并判断信息点是否在某一聚类区域内:如果是,则当前聚类区域的计数器+1,隐藏该信息点;否则,取出下一信息点并执行上述处理;重复上述,对序列化存储的每个聚类区域进行处理,直到所有的网格划分的所有聚类区域均处理完毕后;最后根据聚类对象以及显示区域的地理位置、比例尺和显示尺寸,在显示屏上显示聚类结果。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基于地理信息系统的信息点聚类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根据显示区域的地理位置、比例尺和显示尺寸,确定参与聚类的数据范围;
步骤2、定义聚类区域的大小并据此将显示区域进行网格划分与序列化存储;
步骤3、根据前述步骤1确定的数据范围,加载符合范围要求的坐标信息点并形成信息点序列;
步骤4、依据前述步骤2的聚类区域,从信息点序列中依次取出一信息点,并判断信息点是否在某一聚类区域内:如果是,则当前聚类区域的计数器+1,隐藏该信息点;否则,取出下一信息点并执行上述处理;在所有信息点处理完毕后形成一聚类对象;
步骤5、重复上述步骤4,对序列化存储的每个聚类区域进行处理,直到所有的网格划分的所有聚类区域均处理完毕后,形成多个聚类对象;以及
步骤6、根据聚类对象以及显示区域的地理位置、比例尺和显示尺寸,在显示屏上显示聚类结果。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地理信息系统的信息点聚类方法,其特征在于,前述信息点聚类方法中:
聚类区域选择为由四角坐标定位的网格。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地理信息系统的信息点聚类方法,其特征在于,前述信息点聚类方法:
聚类区域选择为地理行政区划,由一系列连续的边界坐标构成。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地理信息系统的信息点聚类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尺寸包括:
在一个移动终端的显示屏、膝上型计算机的显示屏或台式计算机的显示屏上的显示尺寸。

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地理信息系统的信息点聚类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地理行政区划包括:
以一省、市、州、县、区、镇中的一个或多个所确定的地理位置范围。

说明书

一种基于地理信息系统的信息点聚类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数据信息聚类处理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基于地理信息系统的信息点聚类方法。
背景技术
输变电工程建设管理,主要分为线路工程及变电站工程,由于输变电工程建设的实际情况,与地理信息有着密切的关系,输变电工程建设引入了地理信息系统作为载体来实现形象的展示和管理。
目前的这类以地理信息系统为基础的管理系统,与其它软件系统存在同样的问题:需求会随着管理的要求变化而变化,而需求的变化,带来了开发的不停变更,因此,本发明,着重解决的问题是如何实现业务领域的扩展的同时,避免或减少系统开发的工作。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解决在地理信息业务扩展的同时避免或减少二次开发,提出一种基于地理信息系统的信息点聚类方法。
本发明的上述目的通过独立权利要求的技术特征实现,从属权利要求以另选或有利的方式发展独立权利要求的技术特征。
为达成上述目的,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基于地理信息系统的信息点聚类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根据显示区域的地理位置、比例尺和显示尺寸,确定参与聚类的数据范围;
步骤2、定义聚类区域的大小并据此将显示区域进行网格划分与序列化存储;
步骤3、根据前述步骤1确定的数据范围,加载符合范围要求的坐标信息点并形成信息点序列;
步骤4、依据前述步骤2的聚类区域,从信息点序列中依次取出一信息点,并判断信息点是否在某一聚类区域内:如果是,则当前聚类区域的计数器+1,隐藏该信息点;否则,取出下一信息点并执行上述处理;在所有信息点处理完毕后形成一聚类对象;
步骤5、重复上述步骤4,对序列化存储的每个聚类区域进行处理,直到所有的网格划分的所有聚类区域均处理完毕后,形成多个聚类对象;以及
步骤6、根据聚类对象以及显示区域的地理位置、比例尺和显示尺寸,在显示屏上显示聚类结果。
进一步的实施例中,前述信息点聚类方法中:
聚类区域选择为由四角坐标定位的网格。
进一步的实施例中,前述信息点聚类方法:
聚类区域选择为地理行政区划,由一系列连续的边界坐标构成。
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所述显示尺寸包括:
在一个移动终端的显示屏、膝上型计算机的显示屏或台式计算机的显示屏上的显示尺寸。
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所述地理行政区划包括:
以一省、市、州、县、区、镇中的一个或多个所确定的地理位置范围。
由以上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可知,本发明实现一种基于地理信息系统的信息点聚类展示,直接通过坐标点数据和聚类范围定义,避免了二次开发的问题,可应用于输变电工程建设领域,提供了展示及管理的手段,同时,根据业务的扩展性,聚类展示方法进行抽象和制定数据标准,能够根据后期业务的扩展,实现地理信息点的聚类展示。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较一实施方式基于地理信息系统的信息点聚类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2利用图1实施例的信息点聚类方法实现的一个聚类显示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了解本发明的技术内容,特举具体实施例并配合所附图式说明如下。
如图1所示,根据本发明的较优实施例,一种基于地理信息系统的信息点聚类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根据显示区域的地理位置、比例尺和显示尺寸,确定参与聚类的数据范围;
步骤2、定义聚类区域的大小并据此将显示区域进行网格划分与序列化存储;
步骤3、根据前述步骤1确定的数据范围,加载符合范围要求的坐标信息点并形成信息点序列;
步骤4、依据前述步骤2的聚类区域,从信息点序列中依次取出一信息点,并判断信息点是否在某一聚类区域内:如果是,则当前聚类区域的计数器+1,隐藏该信息点;否则,取出下一信息点并执行上述处理;在所有信息点处理完毕后形成一聚类对象;
步骤5、重复上述步骤4,对序列化存储的每个聚类区域进行处理,直到所有的网格划分的所有聚类区域均处理完毕后,形成多个聚类对象;以及
步骤6、根据聚类对象以及显示区域的地理位置、比例尺和显示尺寸,在显示屏上显示聚类结果。
作为可选的方式,前述信息点聚类方法中:聚类区域选择为由四角坐标定位的网格。如 此,通过网格化划分就可以得到多个聚类区域,并对其进行序列化存储。
作为另选的实施方式,前述信息点聚类方法:
聚类区域选择为地理行政区划,由一系列连续的边界坐标构成。
前述的地理行政区划,以一省、市、州、县、区、镇中的一个或多个所确定的地理位置范围。例如,以江苏省,或者南京市,或者江宁区作为界限,确定地理位置的范围,从而确定聚类区域的范围。
作为可选的实施方式,前述显示尺寸包括:
在一个移动终端的显示屏、膝上型计算机的显示屏或台式计算机的显示屏上的显示尺寸。
如图2所示的利用前述图1实施例的信息点聚类方法实现的一个聚类显示的示意,其中是以江苏省作为显示区域的地理位置,按照特定比例尺和显示尺寸(图中是以膝上型计算机的显示屏的显示尺寸为示例),确定参与聚类的数据范围,即位于江苏省范围内的坐标信息点参与聚类,而位于显示区域的地理位置范围之外的坐标信息点不参与聚类,例如图2中的处于上海、滁州市、马鞍山市、芜湖市、宣城市范围内的坐标信息点不参与聚类。
再以地理行政区划作为聚类区域,通过给出每个地级市的一系列连续边界坐标从而构成若干个聚类区域,例如图2中所示的南京、镇江、扬州、泰州、常州、无锡、苏州和南通。
然后对参与聚类的每个数据进行取出,并进行聚类处理,在一个聚类区域进行坐标判断和计数处理,如前所述,判断信息点是否在某一聚类区域内:如果是,则当前聚类区域的计数器+1,隐藏该信息点;否则,取出下一信息点并执行上述处理;在所有信息点处理完毕后形成一聚类对象;
接下来对序列化存储的每个聚类区域(南京、镇江、扬州、泰州、常州、无锡、苏州和南通地理区划)进行聚类处理,直到所有的网格划分的所有聚类区域均处理完毕后,形成多个聚类对象。
最后根据聚类对象以及显示区域的地理位置、比例尺和显示尺寸,在显示屏上显示聚类结果,如图2所示。
虽然本发明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当可作各种的更动与润饰。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当视权利要求书所界定者为准。

一种基于地理信息系统的信息点聚类方法.pdf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一种基于地理信息系统的信息点聚类方法.pdf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一种基于地理信息系统的信息点聚类方法.pdf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种基于地理信息系统的信息点聚类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基于地理信息系统的信息点聚类方法.pdf(6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CN104090959A43申请公布日20141008CN104090959A21申请号201410331787X22申请日20140714G06F17/3020060171申请人国家电网公司地址100031北京市西城区西长安街86号申请人江苏省电力公司江苏省电力公司电力经济技术研究院72发明人曾光谢洪平秦健丁志锋柏彬74专利代理机构南京理工大学专利中心32203代理人朱显国54发明名称一种基于地理信息系统的信息点聚类方法57摘要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地理信息系统的信息点聚类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根据显示区域的地理位置、比例尺和显示尺寸,确定参与聚类的数据范围;定义聚类区域的大小并据此将。

2、显示区域进行网格划分与序列化存储;根据确定的数据范围,加载符合范围要求的坐标信息点并形成信息点序列;依据聚类区域,从信息点序列中依次取出一信息点,并判断信息点是否在某一聚类区域内如果是,则当前聚类区域的计数器1,隐藏该信息点;否则,取出下一信息点并执行上述处理;重复上述,对序列化存储的每个聚类区域进行处理,直到所有的网格划分的所有聚类区域均处理完毕后;最后根据聚类对象以及显示区域的地理位置、比例尺和显示尺寸,在显示屏上显示聚类结果。51INTCL权利要求书1页说明书3页附图1页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权利要求书1页说明书3页附图1页10申请公布号CN104090959A。

3、CN104090959A1/1页21一种基于地理信息系统的信息点聚类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根据显示区域的地理位置、比例尺和显示尺寸,确定参与聚类的数据范围;步骤2、定义聚类区域的大小并据此将显示区域进行网格划分与序列化存储;步骤3、根据前述步骤1确定的数据范围,加载符合范围要求的坐标信息点并形成信息点序列;步骤4、依据前述步骤2的聚类区域,从信息点序列中依次取出一信息点,并判断信息点是否在某一聚类区域内如果是,则当前聚类区域的计数器1,隐藏该信息点;否则,取出下一信息点并执行上述处理;在所有信息点处理完毕后形成一聚类对象;步骤5、重复上述步骤4,对序列化存储的每个聚类区域进行处。

4、理,直到所有的网格划分的所有聚类区域均处理完毕后,形成多个聚类对象;以及步骤6、根据聚类对象以及显示区域的地理位置、比例尺和显示尺寸,在显示屏上显示聚类结果。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地理信息系统的信息点聚类方法,其特征在于,前述信息点聚类方法中聚类区域选择为由四角坐标定位的网格。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地理信息系统的信息点聚类方法,其特征在于,前述信息点聚类方法聚类区域选择为地理行政区划,由一系列连续的边界坐标构成。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地理信息系统的信息点聚类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尺寸包括在一个移动终端的显示屏、膝上型计算机的显示屏或台式计算机的显示屏上的显示尺寸。5根据权利要求。

5、1所述的基于地理信息系统的信息点聚类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地理行政区划包括以一省、市、州、县、区、镇中的一个或多个所确定的地理位置范围。权利要求书CN104090959A1/3页3一种基于地理信息系统的信息点聚类方法技术领域0001本发明涉及数据信息聚类处理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基于地理信息系统的信息点聚类方法。背景技术0002输变电工程建设管理,主要分为线路工程及变电站工程,由于输变电工程建设的实际情况,与地理信息有着密切的关系,输变电工程建设引入了地理信息系统作为载体来实现形象的展示和管理。0003目前的这类以地理信息系统为基础的管理系统,与其它软件系统存在同样的问题需求会随着管理的要。

6、求变化而变化,而需求的变化,带来了开发的不停变更,因此,本发明,着重解决的问题是如何实现业务领域的扩展的同时,避免或减少系统开发的工作。发明内容0004本发明旨在解决在地理信息业务扩展的同时避免或减少二次开发,提出一种基于地理信息系统的信息点聚类方法。0005本发明的上述目的通过独立权利要求的技术特征实现,从属权利要求以另选或有利的方式发展独立权利要求的技术特征。0006为达成上述目的,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0007一种基于地理信息系统的信息点聚类方法,包括以下步骤0008步骤1、根据显示区域的地理位置、比例尺和显示尺寸,确定参与聚类的数据范围;0009步骤2、定义聚类区域的大小并据此将显。

7、示区域进行网格划分与序列化存储;0010步骤3、根据前述步骤1确定的数据范围,加载符合范围要求的坐标信息点并形成信息点序列;0011步骤4、依据前述步骤2的聚类区域,从信息点序列中依次取出一信息点,并判断信息点是否在某一聚类区域内如果是,则当前聚类区域的计数器1,隐藏该信息点;否则,取出下一信息点并执行上述处理;在所有信息点处理完毕后形成一聚类对象;0012步骤5、重复上述步骤4,对序列化存储的每个聚类区域进行处理,直到所有的网格划分的所有聚类区域均处理完毕后,形成多个聚类对象;以及0013步骤6、根据聚类对象以及显示区域的地理位置、比例尺和显示尺寸,在显示屏上显示聚类结果。0014进一步的实。

8、施例中,前述信息点聚类方法中0015聚类区域选择为由四角坐标定位的网格。0016进一步的实施例中,前述信息点聚类方法0017聚类区域选择为地理行政区划,由一系列连续的边界坐标构成。0018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所述显示尺寸包括说明书CN104090959A2/3页40019在一个移动终端的显示屏、膝上型计算机的显示屏或台式计算机的显示屏上的显示尺寸。0020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所述地理行政区划包括0021以一省、市、州、县、区、镇中的一个或多个所确定的地理位置范围。0022由以上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可知,本发明实现一种基于地理信息系统的信息点聚类展示,直接通过坐标点数据和聚类范围定义,避免了二次开发的问。

9、题,可应用于输变电工程建设领域,提供了展示及管理的手段,同时,根据业务的扩展性,聚类展示方法进行抽象和制定数据标准,能够根据后期业务的扩展,实现地理信息点的聚类展示。附图说明0023图1为本发明较一实施方式基于地理信息系统的信息点聚类方法的流程示意图。0024图2利用图1实施例的信息点聚类方法实现的一个聚类显示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0025为了更了解本发明的技术内容,特举具体实施例并配合所附图式说明如下。0026如图1所示,根据本发明的较优实施例,一种基于地理信息系统的信息点聚类方法,包括以下步骤0027步骤1、根据显示区域的地理位置、比例尺和显示尺寸,确定参与聚类的数据范围;0028步骤2、。

10、定义聚类区域的大小并据此将显示区域进行网格划分与序列化存储;0029步骤3、根据前述步骤1确定的数据范围,加载符合范围要求的坐标信息点并形成信息点序列;0030步骤4、依据前述步骤2的聚类区域,从信息点序列中依次取出一信息点,并判断信息点是否在某一聚类区域内如果是,则当前聚类区域的计数器1,隐藏该信息点;否则,取出下一信息点并执行上述处理;在所有信息点处理完毕后形成一聚类对象;0031步骤5、重复上述步骤4,对序列化存储的每个聚类区域进行处理,直到所有的网格划分的所有聚类区域均处理完毕后,形成多个聚类对象;以及0032步骤6、根据聚类对象以及显示区域的地理位置、比例尺和显示尺寸,在显示屏上显示。

11、聚类结果。0033作为可选的方式,前述信息点聚类方法中聚类区域选择为由四角坐标定位的网格。如此,通过网格化划分就可以得到多个聚类区域,并对其进行序列化存储。0034作为另选的实施方式,前述信息点聚类方法0035聚类区域选择为地理行政区划,由一系列连续的边界坐标构成。0036前述的地理行政区划,以一省、市、州、县、区、镇中的一个或多个所确定的地理位置范围。例如,以江苏省,或者南京市,或者江宁区作为界限,确定地理位置的范围,从而确定聚类区域的范围。0037作为可选的实施方式,前述显示尺寸包括0038在一个移动终端的显示屏、膝上型计算机的显示屏或台式计算机的显示屏上的显示尺寸。说明书CN104090。

12、959A3/3页50039如图2所示的利用前述图1实施例的信息点聚类方法实现的一个聚类显示的示意,其中是以江苏省作为显示区域的地理位置,按照特定比例尺和显示尺寸图中是以膝上型计算机的显示屏的显示尺寸为示例,确定参与聚类的数据范围,即位于江苏省范围内的坐标信息点参与聚类,而位于显示区域的地理位置范围之外的坐标信息点不参与聚类,例如图2中的处于上海、滁州市、马鞍山市、芜湖市、宣城市范围内的坐标信息点不参与聚类。0040再以地理行政区划作为聚类区域,通过给出每个地级市的一系列连续边界坐标从而构成若干个聚类区域,例如图2中所示的南京、镇江、扬州、泰州、常州、无锡、苏州和南通。0041然后对参与聚类的每。

13、个数据进行取出,并进行聚类处理,在一个聚类区域进行坐标判断和计数处理,如前所述,判断信息点是否在某一聚类区域内如果是,则当前聚类区域的计数器1,隐藏该信息点;否则,取出下一信息点并执行上述处理;在所有信息点处理完毕后形成一聚类对象;0042接下来对序列化存储的每个聚类区域南京、镇江、扬州、泰州、常州、无锡、苏州和南通地理区划进行聚类处理,直到所有的网格划分的所有聚类区域均处理完毕后,形成多个聚类对象。0043最后根据聚类对象以及显示区域的地理位置、比例尺和显示尺寸,在显示屏上显示聚类结果,如图2所示。0044虽然本发明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当可作各种的更动与润饰。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当视权利要求书所界定者为准。说明书CN104090959A1/1页6图1图2说明书附图CN104090959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物理 > 计算;推算;计数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