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后尾灯总成检具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汽车车灯检测技术领域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后尾
灯总成检具。
背景技术
为保证整车外形的美观,在车灯的装配过程中,需将车灯导入车身的车
灯容纳区域内,并与其它周边汽车零部件贴合。为便于安装,且保证车灯与
其周围钣金件间隙均匀美观,通常需要对大灯进行检测。在本领域内,现有
车灯的检具,检测精度低,检测步骤繁琐,无法精确测量到检测点,误差较
大,不便于车灯在开发过程中的修改完善,影响后期装车效果。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可方便精确的测量
汽车后尾灯结构尺寸的后尾灯总成检具,模拟实车装配,准确的测量出车灯
与车身的装配间隙及面差,有利于后尾灯在开发过程中的修改完善。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为:所提供的这种后尾灯总
成检具,包括底座,所述底座上设有按实车上后尾灯周边钣金数据建立以放
置后尾灯总成的框架,及模拟实车装配安装固定后尾灯总成的定位块及定位
点,所述框架由设于上侧的上型面、翻转机构Ⅰ和设于下侧的滑动机构Ⅰ和
滑动机构Ⅱ及固定于所述翻转机构Ⅰ和滑动机构Ⅰ一侧的侧型面构成,所述
上型面和滑动机构Ⅱ连接,所述翻转机构Ⅰ、滑动机构Ⅰ和滑动机构Ⅱ均为
可移动调节结构。
为使上述技术方案更加详尽和具体,本发明还提供以下更进一步的优选
技术方案,以获得满意的实用效果:
所述后尾灯总成包括灯一和灯二,在所述底座上还设有可翻转将灯一灯
二分隔开的翻转机构Ⅱ。
所述翻转机构Ⅰ为可上下翻转的活动结构,通过控制其开合实现与灯一
上边轮廓的分离和配合。
所述翻转机构Ⅰ由设于所述底座上的立柱支撑,包括翻转型面Ⅰ,所述
翻转型面Ⅰ由连杆连接至设于所述立柱上的连接座,所述连杆与所述连接座
通过转轴可转动的连接。
所述滑动机构Ⅰ包括可移动的滑动型面,所述滑动型面置于所述滑块
上,所述滑块的下方连接有与设在所述底座上的滑轨配合滑动的滑动座。
所述翻转机构Ⅱ包括翻转型面Ⅱ,所述翻转型面Ⅱ包括与所述灯一和灯
二相邻两边分别配合的两个型面块,所述两个型面块连接为一体。
所述定位块包括用于定位灯一的主定位块和副定位块,所述灯一还设有
定位点Ⅰ、定位点Ⅱ和定位点Ⅲ三个检测定位点。
所述灯二设有定位点Ⅳ,定位点Ⅴ及定位点Ⅵ三个检测定位点。
所述底座上还设有放置通止规的通止规座。
所述底座的侧边设有对称布置的吊耳。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本发明后尾灯总成检具,采用
模拟实际装车,与车身匹配,可方便快捷且精确的对后尾灯总成进行检测,
检测安装孔位置的准确性,面差及间隙的检测,可根据检测数据及时的调整
整改不合格之处,以提高产品的质量。
附图说明
下面对本说明书的附图所表达的内容及图中的标记作简要说明:
图1为本发明后尾灯总成检具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后尾灯总成检具结构示意图;
图3为翻转机构Ⅰ结构示意图;
图4为滑动机构Ⅰ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记为:1、底座,2、支柱,3、上型面,4、翻转机构Ⅰ,41、连
接座,42、转轴,43、连杆,44、翻转型面Ⅰ,5、滑动机构Ⅰ,51、滑动
型面,52、滑块,53、滑动座,54、滑轨,6、滑动机构Ⅱ,7、翻转机构Ⅱ,
8、主定位块,9、副定位块,10、定位点Ⅰ,11、定位点Ⅱ,12、定位点Ⅲ,
13、定位点Ⅳ,14、定位点Ⅴ,15、定位点Ⅵ,16、检测槽,17、吊耳,18、
通止规座。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照附图,通过对实施例的描述,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
步详细的说明。
本发明一种后尾灯总成检具,如图1所示,包括底座1,底座上设有依
据实车上后尾灯周边钣金数据建立以放置后尾灯总成的框架,及模拟实车装
配安装固定后尾灯总成的定位块及定位点。框架由设于上侧的上型面3、翻
转机构Ⅰ4和设于下侧的滑动机构Ⅰ5和滑动机构Ⅱ6及固定于翻转机构Ⅰ4
和滑动机构Ⅰ5一侧的侧型面构成。上型面3和滑动机构Ⅱ6连接,翻转机
构Ⅰ4、滑动机构Ⅰ5和滑动机构Ⅱ6均为可移动调节结构。优选采用上翻转,
下滑移的设计,可便于操作,大大方便了灯总成的安装。
本发明后尾灯总成检具,以实车及灯总成数据调整,装配后与标准灯总
成间具有3mm间隙,装配后用通止规测量间隙,误差在±1mm范围内为合格
件。设置3mm间隙便于插入通止规进行测量检测。
本发明中,如图1中所示,翻转机构Ⅰ4由设于底座上的立柱2支撑,
包括翻转型面Ⅰ44,翻转型面Ⅰ44由连杆43连接至设于立柱2上的连接座
41,连杆43与连接座41通过转轴42可转动的连接。可通过操作连杆43控
制翻转型面Ⅰ44绕转轴上下转动,实现开合。
本发明中,如图4所示,滑动机构Ⅰ5包括可移动的滑动型面51,滑动
型面51置于滑块52上,滑块52的下方连接有与设在底座上的滑轨54配合
滑动的滑动座53。可通过推动滑块52带动滑动型面51向前推动闭合或是拉
出打开。滑动机构Ⅱ6的滑动结构与滑动机构Ⅰ5构成相同,也是通过滑轨
滑动座配合移动。在安装后尾灯总成前需将翻转机构Ⅰ4、滑动机构Ⅰ5和滑
动机构Ⅱ6均打开,将灯总成安装定位在相应的定位座及定位点上,再闭合
和活动结构,形成一个完整的框架。
本发明中,后尾灯总成包括灯一和灯二,为精确的测量两灯的轮廓精度,
在底座1上设有可翻转将灯一灯二分隔开的翻转机构Ⅱ7。翻转机构Ⅰ4为可
上下翻转的活动结构,通过控制其开合实现与灯一上边轮廓的分离和配合。
翻转机构Ⅱ7包括翻转型面Ⅱ,翻转型面Ⅱ包括与灯一和灯二相邻两边
分别配合的两个型面块,两个型面块连接为一体。翻转机构Ⅱ7的翻转原理
与翻转机构Ⅰ4原理相同,均为通过转轴连接实现可向内闭合及向外打开。
本发明中,定位块包括用于定位灯一的主定位块8和副定位块9,灯一
还设有定位点Ⅰ10、定位点Ⅱ11和定位点Ⅲ12三个检测定位点。安装灯一
时,将灯一卡入主定位块8和副定位块9上,再用螺纹销将定位点Ⅰ10、定
位点Ⅱ11和定位点Ⅲ12三个检测定位点锁紧,同时确保灯一与检具此三个
定位点处的零贴面紧贴。以此实现对灯一的固定,也可通过定位检测个安装
点位置是否准确。
如图2中所示,灯二设有定位点Ⅳ13,定位点Ⅴ14及定位点Ⅵ15三个
检测定位点。将灯二对应放置在各定位点上,用螺纹销将定位点Ⅳ13,定位
点Ⅴ14及定位点Ⅵ15三个检测定位点锁紧,同时确保灯二与检具此三个定
位点处的零贴面紧贴。
在上型面3、翻转机构Ⅰ4、滑动机构Ⅰ5、滑动机构Ⅱ6及侧型面上均
设有多个用于检测后尾灯总成周边面差的检测槽16。检测槽16的表面经精
加工处理,表面精度高。检测时,将面差规的基准面置于相应的检测槽16
处,通过面差规上读数确定产品的面差是否在合格的范围内。
本发明后尾灯总成检具,在底座1上还设有放置通止规的通止规座18,
便于方便拿取放置通止规,避免随手放置丢失。为方便检具的移动搬运,在
底座1的侧边设有对称布置的吊耳7,需移动位置时可使用吊车运输。
使用该后尾灯总成检具检测后尾灯总成的检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滑动机构Ⅰ5和滑动机构Ⅱ6沿滑轨向外侧滑出,翻转机构Ⅰ4和
翻转机构Ⅱ7处于打开状态,将后尾灯总成按对应的定位块可定位点安装;
2)先装灯一,将灯一卡入主定位块8和副定位块9上,并用螺纹销将定
位点Ⅰ10、定位点Ⅱ11和定位点Ⅲ12三个检测定位点锁紧,同时确保灯一
与检具此三个定位点处的零贴面紧贴;
3)装灯二,螺纹销将定位点Ⅳ13,定位点Ⅴ14及定位点Ⅵ15三个检测
定位点锁紧,同时确保灯二与检具此三个定位点处的零贴面紧贴;
4)分别将滑动机构Ⅰ5和滑动机构Ⅱ6朝向灯一和灯二滑入闭合,采用
销定位;将上方的翻转机构Ⅰ4翻下,此时后尾灯总成处于闭合状态;
5)检测产品的间隙:用通止规检测产品与检具之间相应的间隙,小头能
进插入,大头不能插进,说明该产品在公差范围内为合格件,反之不合格;
6)用面差规检测周圈定点边面公差:将面差规的基准面置于相应的检
测槽16处,通过面差规上读数确定产品的面差是否在合格的范围内;
7)将滑动机构Ⅱ6滑出并定位,使灯一和灯二处于分离状态,翻入翻转
机构Ⅱ7,翻转机构Ⅱ7分别于灯一灯二的相邻边配合,此时后尾灯总成处于
打开状态,用面差规检测周圈定点边面公差;
8)标出检测配合间隙及面差不合格的点,记录便于修改完善;
9)检测完毕,将螺纹销取出并归位,小心取出产品,将检具复原,并保持
检具的清洁。
检测过程中可在车灯上选取多点进行检测,以确保测量的准确性。
本发明中,通止规采用φ2mm~φ4mm规格标准的通止规。面差规采用±
1mm规格标准的面差规。
本发明后尾灯总成检具,采用模拟实际装车灯,与车身匹配,可方便快
捷且精确的对后尾灯总成进行检测,检测安装孔位置的准确性,面差及间隙
的检测,可根据检测数据及时的调整整改不合格之处,以提高产品的质量。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进行了示例性描述,但是本发明并不受限于上述
方式,只要采用本发明的方法构思和技术方案进行的各种非实质性的改进或
直接应用于其它场合的,均落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