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狭缝式裸眼3D显示器亮度的方法.pdf

上传人:le****a 文档编号:6284085 上传时间:2019-05-28 格式:PDF 页数:7 大小:438.7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510894635.5

申请日:

2015.12.07

公开号:

CN105511148A

公开日:

2016.04.20

当前法律状态:

撤回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发明专利申请公布后的视为撤回 IPC(主分类):G02F 1/1335申请公布日:20160420|||著录事项变更IPC(主分类):G02F 1/1335变更事项:申请人变更前:宁波维真显示科技有限公司变更后:宁波维真显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变更事项:地址变更前:315100 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启明路655弄77号变更后:315100 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启明路655弄77号|||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G02F 1/1335申请日:20151207|||公开

IPC分类号:

G02F1/1335; G02B27/22

主分类号:

G02F1/1335

申请人:

宁波维真显示科技有限公司

发明人:

顾开宇; 虞志刚

地址:

315100 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启明路655弄77号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哈尔滨市松花江专利商标事务所 23109

代理人:

张宏威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提升狭缝式裸眼3D显示器亮度的方法,属于立体显示技术领域,本发明为解决采用提升背光光源的光亮度来提升狭缝式光栅3D显示器亮度的方式会大幅度增加成本、降低使用寿命的问题。本发明方法为:在透光基板的前端表面设置铬版,铬版的反光层面向透光基板,在铬版上均匀刻出多个透光条形成狭缝光栅;将后端偏光片从TFT玻璃上分离,然后将狭缝光栅和透光基板形成的组件设置在TFT玻璃后端,背光组件出射的光线通过透光基板到达狭缝光栅,一部分光线经狭缝光栅的透光条出射,另一部分光线经狭缝光栅的挡光条后反射回背光组件,经背光组件中的反射片反射后,再次自背光组件发出,采用如此循环反复的光反射过程提升显示屏的出射亮度。

权利要求书

1.提升狭缝式裸眼3D显示器亮度的方法,所述3D显示器包括显示屏(1)和背光组
件(2),背光组件(2)设置在显示屏(1)的后端,并为显示屏(1)提供背光光源;显
示屏(1)从前端向后端依次设置前端偏光片(1-1)、C/F玻璃(1-2)、TFT玻璃(1-3)
和后端偏光片(1-4);其特征在于,该方法为:
在透光基板(4)的前端表面设置铬版,铬版的反光层面向透光基板(4),铬版的吸
光层背离透光基板(4);在铬版上均匀刻出多个透光条,铬版余下的部分为遮光条,多个
遮光条与透光条形成狭缝光栅(3);
将后端偏光片(1-4)从TFT玻璃(1-3)上分离,然后将狭缝光栅(3)和透光基板(4)
形成的组件设置在TFT玻璃(1-3)后端,狭缝光栅(3)采用全贴合方式设置在TFT玻璃
(1-3)的后端表面,最后将后端偏光片(1-4)贴合在透光基板(4)的后端表面;
背光组件(2)出射的光线通过透光基板(4)到达狭缝光栅(3),一部分光线经狭缝
光栅(3)的透光条出射,另一部分光线经狭缝光栅(3)的挡光条后反射回背光组件(2),
经背光组件(2)中的反射片反射后,再次自背光组件(2)发出,采用如此循环反复的光
反射过程提升显示屏(1)的出射亮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提升狭缝式裸眼3D显示器亮度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透光基
板(4)选用PMMA树脂材料板、水晶板或玻璃板。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提升狭缝式裸眼3D显示器亮度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铬版
上均匀刻出多个透光条的方式为激光雕刻或曝光蚀刻。
4.提升狭缝式裸眼3D显示器亮度的方法,所述3D显示器包括显示屏(1)和背光组
件(2),背光组件(2)设置在显示屏(1)的后端,并为显示屏(1)提供背光光源;其
特征在于,该方法为:
将显示屏(1)的前端偏光片(1-1)、C/F玻璃(1-2)和TFT玻璃(1-3)从前端向后
端依次设置,然后在TFT玻璃(1-3)的后端面上涂覆铬层,该铬层具有吸光层和反光层,
铬层的吸光层面向TFT玻璃(1-3),铬层的反光层背离TFT玻璃(1-3),在铬层上均匀
刻出多个透光条,铬层余下的部分为遮光条,多个遮光条与透光条形成狭缝光栅(3);然
后将显示屏(1)的后端偏光片(1-4)贴在狭缝光栅(3)的后端表面上;
背光组件(2)出射的光线到达狭缝光栅(3),一部分光线经狭缝光栅(3)的透光条
出射,另一部分光线经狭缝光栅(3)的挡光条后反射回背光组件(2),经背光组件(2)
中的反射片反射后,再次自背光组件(2)发出,采用如此循环反复的光反射过程提升显示
屏(1)的出射亮度。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提升狭缝式裸眼3D显示器亮度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透光基
板(4)选用PMMA树脂材料板、水晶板或玻璃板。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提升狭缝式裸眼3D显示器亮度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铬层
上均匀刻出多个透光条的方式为激光雕刻或曝光蚀刻。

说明书

提升狭缝式裸眼3D显示器亮度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提升显示器亮度的技术,属于立体显示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视觉是人类感知外部客观事件的主要信息来源,通过显示装置还原真实、清晰、直观
的世界是人们一直追求的目标,显示技术的发展真切地表现了这一过程:从静态到动态,
从黑白到彩色,从标清到高清,从平面到立体,以及未来的全息显示技术。

经过多年的发展,狭缝式裸眼3D显示技术已成为目前较成熟的一种技术,其设计简
单,加工容易,所以成本低廉,深受市场的喜欢。但是,由于狭缝式光栅利用的是视差屏
障的原理,必然大幅度降低显示器亮度,一般都降低50%以上,因此,不难发现狭缝式
裸眼3D显示器亮度普遍亮度较低,导致观看不适,清晰度不佳。这是其不可避免的缺陷。
传统市场上,一般通过提升背光源的光亮度来提升显示亮度,这样必然大幅度增加成本,
降低使用寿命。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是为了解决采用提升背光光源的光亮度来提升狭缝式光栅3D显示器亮度
的方式会大幅度增加成本、降低使用寿命的问题,提供了一种提升狭缝式裸眼3D显示器
亮度的方法。

本发明所述提升狭缝式裸眼3D显示器亮度的方法包括两个技术方案:

第一技术方案:提升狭缝式裸眼3D显示器亮度的方法,所述3D显示器包括显示屏
和背光组件,背光组件设置在显示屏的后端,并为显示屏提供背光光源;显示屏从前端向
后端依次设置前端偏光片、C/F玻璃、TFT玻璃和后端偏光片;该方法为:

在透光基板的前端表面设置铬版,铬版的反光层面向透光基板,铬版的吸光层背离透
光基板;在铬版上均匀刻出多个透光条,铬版余下的部分为遮光条,多个遮光条与透光条
形成狭缝光栅;

将后端偏光片从TFT玻璃上分离,然后将狭缝光栅和透光基板形成的组件设置在TFT
玻璃后端,狭缝光栅采用全贴合方式设置在TFT玻璃的后端表面,最后将后端偏光片贴
合在透光基板的后端表面;

背光组件出射的光线通过透光基板到达狭缝光栅,一部分光线经狭缝光栅的透光条出
射,另一部分光线经狭缝光栅的挡光条后反射回背光组件,经背光组件中的反射片反射后,
再次自背光组件发出,采用如此循环反复的光反射过程提升显示屏的出射亮度。

第二个技术方案:提升狭缝式裸眼3D显示器亮度的方法,所述3D显示器包括显示
屏和背光组件,背光组件设置在显示屏的后端,并为显示屏提供背光光源;该方法为:

将显示屏的前端偏光片、C/F玻璃和TFT玻璃从前端向后端依次设置,然后在TFT
玻璃的后端面上涂覆铬层,该铬层具有吸光层和反光层,铬层的吸光层面向TFT玻璃,
铬层的反光层背离TFT玻璃,在铬层上均匀刻出多个透光条,铬层余下的部分为遮光条,
多个遮光条与透光条形成狭缝光栅;然后将显示屏的后端偏光片贴在狭缝光栅的后端表面
上;

背光组件出射的光线到达狭缝光栅,一部分光线经狭缝光栅的透光条出射,另一部分
光线经狭缝光栅的挡光条后反射回背光组件,经背光组件中的反射片反射后,再次自背光
组件发出,采用如此循环反复的光反射过程提升显示屏的出射亮度。

本发明的优点:

1、铬版的反光层可以把狭缝光栅挡光条挡住的光线再次反射回背光,经背光的反射
作用后再次出射,如此反复后即大大提高了显示屏出射亮度。实验测得,亮度可提高50%。

2、铬版的制作工艺非常成熟,在TFT工艺中做掩膜板用途,因此可以直接量产。

3、铬版的最小线宽可以达到20μm,精度可以达到±0.2μm,远高于光刻菲林的加工
精度,并且铬版基材的收缩性更加稳定。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方式一所述提升狭缝式裸眼3D显示器亮度的方法的原理图;

图2是实施方式二所述提升狭缝式裸眼3D显示器亮度的方法的原理图;

图3是狭缝光栅的一种具体实施例。

具体实施方式

具体实施方式一:下面结合图1和图3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所述提升狭缝式
裸眼3D显示器亮度的方法,所述3D显示器包括显示屏1和背光组件2,背光组件2设
置在显示屏1的后端,并为显示屏1提供背光光源;显示屏1从前端向后端依次设置前端
偏光片1-1、C/F玻璃1-2、TFT玻璃1-3和后端偏光片1-4;该方法为:

在透光基板4的前端表面设置铬版,铬版的反光层面向透光基板4,铬版的吸光层背
离透光基板4;在铬版上均匀刻出多个透光条,铬版余下的部分为遮光条,多个遮光条与
透光条形成狭缝光栅3;

将后端偏光片1-4从TFT玻璃1-3上分离,然后将狭缝光栅3和透光基板4形成的组
件设置在TFT玻璃1-3后端,狭缝光栅3采用全贴合方式设置在TFT玻璃1-3的后端表
面,最后将后端偏光片1-4贴合在透光基板4的后端表面;

背光组件2出射的光线通过透光基板4到达狭缝光栅3,一部分光线经狭缝光栅3的
透光条出射,另一部分光线经狭缝光栅3的挡光条后反射回背光组件2,经背光组件2中
的反射片反射后,再次自背光组件2发出,采用如此循环反复的光反射过程提升显示屏1
的出射亮度。

透光基板4选用PMMA树脂材料板、水晶板或玻璃板。

在铬版上均匀刻出多个透光条的方式为激光雕刻或曝光蚀刻。

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的铬版是一块单面镀铬玻璃板,铬版的制作工艺非常成熟,在TFT
工艺中做掩膜板用途,因此可以直接量产。铬版为两层结构:反光层和吸光层,其中反光
层朝向背光组件2方向,吸光层背离背光组件2方向。铬版通过激光雕刻或曝光蚀刻的方
法按照特定的图形(如图3),雕刻(或光刻)出透光条,以上透光条和铬版形成的不透
光条,即作为狭缝光栅3。

铬版的基材为透光基板4,厚度为0.3mm~5mm。

狭缝光栅3的图形不限于明暗相间的竖条纹,可以是任何其他图形。

根据本实施方式的方案给出一个具体实施例:

步骤1、选取一款显示屏ACX465AKM-7,5.85寸,其像素点距为0.0675mm,实现
2视点的裸眼3D显示方案,光栅的设计点距为0.1352mm,则光栅的透光条宽度和挡光
条宽度为0.0676mm。

步骤2、撕除显示屏1的下端偏光片1-4,洁净TFT玻璃1-3表面。

步骤3、选用厚度T=2.3mm石英玻璃作为透光基板4,选择的铬版3具有两层:单面
表层镀氮化铬(反光层)和氧化铬(吸收层),其中反光层靠近石英玻璃。用激光按照图
3所示图形蚀刻出0.1352mm的透光条,精度为±0.0002mm。

步骤4、用光学胶将步骤3中的铬版3贴合到步骤2中的显示屏1的TFT玻璃1-3后
端面。完成后整体放入背光,组装完成3D模组。

用传统方法,2视点狭缝光栅会降低平面显示器50%的亮度,而本发明可以实现亮度
提升50%,即降低平面显示器亮度的25%。

具体实施方式二:下面结合图2和图3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所述提升狭缝式
裸眼3D显示器亮度的方法,所述3D显示器包括显示屏1和背光组件2,背光组件2设
置在显示屏1的后端,并为显示屏1提供背光光源;该方法为:

将显示屏1的前端偏光片1-1、C/F玻璃1-2和TFT玻璃1-3从前端向后端依次设置,
然后在TFT玻璃1-3的后端面上涂覆铬层,该铬层具有吸光层和反光层,铬层的吸光层
面向TFT玻璃1-3,铬层的反光层背离TFT玻璃1-3,在铬层上均匀刻出多个透光条,铬
层余下的部分为遮光条,多个遮光条与透光条形成狭缝光栅3;然后将显示屏1的后端偏
光片1-4贴在狭缝光栅3的后端表面上;

背光组件2出射的光线到达狭缝光栅3,一部分光线经狭缝光栅3的透光条出射,另
一部分光线经狭缝光栅3的挡光条后反射回背光组件2,经背光组件2中的反射片反射后,
再次自背光组件2发出,采用如此循环反复的光反射过程提升显示屏1的出射亮度。

透光基板4选用PMMA树脂材料板、水晶板或玻璃板。

在铬层上均匀刻出多个透光条的方式为激光雕刻或曝光蚀刻。

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的铬层的制作工艺非常成熟,可以直接量产。铬层为两层结构:反
光层和吸光层,其中反光层朝向背光组件2方向,吸光层背离背光组件2方向。铬层通过
激光雕刻或曝光蚀刻的方法按照特定的图形(如图3),雕刻(或光刻)出透光条,以上
透光条和铬版形成的不透光条,即作为狭缝光栅3。

狭缝光栅3的图形不限于明暗相间的竖条纹,可以是任何其他图形。

本实施方式不仅限于在显示屏1的TFT玻璃1-3上涂覆铬层,进行雕刻(光刻)成
型,也可以在大张TFT玻璃上镀铬、雕刻(光刻)成型,再进行后续的切割、绑定工序。

提升狭缝式裸眼3D显示器亮度的方法.pdf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提升狭缝式裸眼3D显示器亮度的方法.pdf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提升狭缝式裸眼3D显示器亮度的方法.pdf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提升狭缝式裸眼3D显示器亮度的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提升狭缝式裸眼3D显示器亮度的方法.pdf(7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提升狭缝式裸眼3D显示器亮度的方法,属于立体显示技术领域,本发明为解决采用提升背光光源的光亮度来提升狭缝式光栅3D显示器亮度的方式会大幅度增加成本、降低使用寿命的问题。本发明方法为:在透光基板的前端表面设置铬版,铬版的反光层面向透光基板,在铬版上均匀刻出多个透光条形成狭缝光栅;将后端偏光片从TFT玻璃上分离,然后将狭缝光栅和透光基板形成的组件设置在TFT玻璃后端,背光组件出射的光线通过透光基板到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物理 > 光学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