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功能智能门禁系统的控制方法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多功能智能门禁系统的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传统门禁装置通过钥匙开锁的方式保障住户居住安全。钥匙易丢失、易被仿造,使住户室内安全存在一定隐患。现存智能门禁系统大多采用生物识别技术或自动感应技术,无需住户管理钥匙,给住户的生活带来很大方便,但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随着未成年人的生长发育,其人脸图像会阶段性地发生细微改变,因此传统采用人脸识别方式的门禁系统每隔一段时间需要重新录取注册未成年人的人脸照片,否则将导致识别准确度的降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动态更新白名单图像临时数据区图像数据的多功能智能门禁系统的控制方法。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多功能智能门禁系统的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检测光源变化,未检测到光源骤变时,保持低功耗待机模式,当光源发生骤变时,检测到光源跳变信号,激活镭射测距;
S2:对靠近目标进行多次循环采集,检测目标距离,并判断目标距离是否发生变化,如果距离发生变化,则判断距离是否达到预设距离阈值,在目标距离小于预设距离阈值时,激活设置于门把手处的接近开关;
S3:接近开关检测门把手处是否有物体接近,若有物体接近,则启动摄像镜头并转动镜头角度使镭射焦点始终处于CCD感光范围,持续检测距离是否越限持续时间达预设时间阈值,达到预设时间阈值则抓拍,抓拍的图像数据存储进白名单图像临时数据区,并与白名单图像临时数据区中的数据进行比对,若白名单图像临时数据区中存在该抓拍的图像信息,则更新白名单图像临时数据区的图像数据,并通过网络连接至授权的移动终端,若接通移动终端则进行视频语音通话,若未接通则缓存视频语音留言信息;若白名单图像临时数据区中不存在该抓拍的图像信息,则由报警模块进行存储并报警。
所述多次循环采集的循环次数为1-10次,循环采集的周期为1-5秒。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抓拍的图像数据与白名单图像临时数据区中的数据进行比对,比对通过时自动更新白名单图像临时数据区的图像数据,有益之处在于:未成年人在生长发育过程中,人脸图像会阶段性地发生细微改变,自动更新合法用户的人脸图像,无需每隔一段时间后重新录取注册人脸照片。智能化程度高、准确度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方法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进一步详细描述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不局限于以下所述。
如图1所示,多功能智能门禁系统的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检测光源变化,未检测到光源骤变时,保持低功耗待机模式,当光源发生骤变时,检测到光源跳变信号,激活镭射测距;
S2:对靠近目标进行多次循环采集(循环次数为1-10次,循环采集的周期为1-5秒),检测目标距离,并判断目标距离是否发生变化,如果距离发生变化,则判断距离是否达到预设距离阈值,在目标距离小于预设距离阈值时,激活设置于门把手处的接近开关;
S3:接近开关检测门把手处是否有物体接近,若有物体接近,则启动摄像镜头并转动镜头角度使镭射焦点始终处于CCD感光范围,持续检测距离是否越限持续时间达预设时间阈值,达到预设时间阈值则抓拍,抓拍的图像数据存储进白名单图像临时数据区,并与白名单图像临时数据区中的数据进行比对,若白名单图像临时数据区中存在该抓拍的图像信息,则更新白名单图像临时数据区的图像数据,并通过网络连接至授权的移动终端,若接通移动终端则进行视频语音通话,若未接通则缓存视频语音留言信息;若白名单图像临时数据区中不存在该抓拍的图像信息,则由报警模块进行存储并报警。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理解本发明并非局限于本文所披露的形式,不应看作是对其他实施例的排除,而可用于各种其他组合、修改和环境,并能够在本文所述构想范围内,通过上述教导或相关领域的技术或知识进行改动。而本领域人员所进行的改动和变化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则都应在本发明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