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蔽式电缆沟自动除湿器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电力保护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隐蔽式电缆沟自动除湿器。
背景技术
变电站电缆沟内的电缆主要是控制电缆和通信电缆,多是同沟多回路敷设,为防水、防小动物及其他杂物进入电缆沟,影响电缆的使用,电缆沟一般均采用钢筋混凝土盖板进行密封处理,由于电缆沟常年密封,电缆沟内湿度较大,特别是雷雨季节,电缆沟内极易渗水积水,且水不易排出和蒸发,电缆长时间在潮湿的环境下,会造成如下的不良后果:1、电缆的绝缘性降低,时间长了电缆容易老化,发生漏电的危害;2、电缆沟内接地线网在潮湿的环境下极易锈蚀,造成接地不良,接地电阻不符合要求,起不到接地防护的作用,造成电网运行的事故;3、当沟内空气湿度较大时,很容易发生二次设备直流接地,严重威胁变电站继电保护设备的安全运行,造成保护设备在一次高压设备发生故障是无法正常动作,进而威胁整个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不利于设备运行的稳定。
目前,变电站内缺乏有效的手段控制电缆沟内的空气湿度。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隐蔽式电缆沟自动除湿器,能够改善电缆沟内的通风效果,降低沟内湿度,避免电缆沟内的电缆受到损坏,降低电力运行的安全隐患。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隐蔽式电缆沟除湿器,包括两端开口的罩体,罩体的下端与电缆沟连通,罩体的上端设有防雨帽,罩体的侧壁安装有风扇,用于检测电缆沟内湿度的湿度传感器安装在罩体下端的内侧壁上,风扇的电机上安装有与湿度传感器感应启动的控制模块,湿度传感器将检测到电缆沟内的湿度信号传输给控制模块,当电缆沟内的湿度高于预定值时,控制模块控制风扇的电机启动,对电缆沟内进行通风换气除湿。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罩体的侧壁还设有通风孔,在通风孔处设有防尘网。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在风扇的内侧设有防尘网。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罩体为长方形箱体,在其中一个侧壁设有能开合的门,在长方形箱体的四周侧壁上均设有通风孔,通风孔处均设有防尘网。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罩体为长方形箱体,在其中一个侧壁设有能开合的门,在长方形箱体的另两相对的侧壁上均设有风扇,风扇处均设有防尘网。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的防雨帽可拆卸式安装在罩体的顶端,防雨帽的上表面为斜面或为四棱锥面。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所产生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发明结构简单、制造容易、安装、使用、维护方便,设有通风孔和风扇,采用的是自然通风和强制通风相结合的通风降湿的方式,使沟内具有良好的通风效果,能够及时将沟内的潮湿排出,降低沟内的湿度,保持电缆沟内部干燥的环境,保证操作人员和电网设备的安全,减少电网运行事故的发生。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湿度传感器的控制原理图;
图中:1、防雨帽;2、防尘网;3、通风孔;4、风扇;5、罩体;6、湿度传感器;7、电缆沟。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电力设备运行的安全稳定关系到社会的各个方面、关系到千家万户的财产和人身安全,电力运行不能存在侥幸心理,杜绝潜在的安全隐患。由于电缆沟内的电缆是传输电力的通道,而电缆沟内的电缆长期处于阴暗潮湿的环境,势必对电缆的使用状况造成影响,例如,电缆老化、破损漏电等,而且电缆沟内的接地极也会锈蚀,起不到接地保护的作用。本发明针对电缆沟内湿度较大的问题,设计了一种能够去除电缆沟内湿度的除湿器,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参见图1所示,本发明包括两端开口的罩体5,罩体5的下端与电缆沟7连通,罩体5的上端设有防雨帽1,罩体5的侧壁安装有风扇4,用于检测电缆沟7内湿度的湿度传感器6安装在罩体5下端的内侧壁上,风扇4的电机上安装有与湿度传感器6感应启动的控制模块,湿度传感器6将检测到电缆沟7内的湿度信号传输给控制模块,当电缆沟7内的湿度高于预定值时,控制模块控制风扇4的电机启动,对电缆沟7内进行通风换气除湿。采用风扇4对电缆沟7进行强制通风,降低电缆沟7内的湿度,当电缆沟7内的湿度低于预定值时,风扇4不工作,而当电缆沟7内的湿度高于预定值时,在控制模块的作用下,启动电机,风扇4运转。该种技术方案,即能达到除湿的效果,也不浪费电力能源。这是强制通风循环除湿的原理及结构。
本发明还可以采用自然通风的方式,而当外界温度较高时,罩体5及周围的空气温度会明显高于电缆沟7内的空气温度,热空气从罩体5上方的通风孔3流出,从而形成气压差,使电缆沟7与外界形成自然循环,保持电缆沟7内的空气流动和畅通,降低电缆沟7内的湿度,该种方式能够时时保持电缆沟7内的空气流动和循环,能够延缓电缆沟7内的电缆的老化程度。
为了避免飞尘、杂物及小动物进入电缆沟7,对电缆造成危害,因此,在通风孔3处设有防尘网2,其中防尘网2通过螺栓固定在罩体5的侧壁上,便于拆卸更换。
同时在风扇4的内侧设有防尘网2,也起到避免飞尘、杂物及小动物进入电缆沟7,对电缆造成安全隐患。
罩体5为长方形箱体,在其中一个侧壁设有能开合的门,以便于维修和观察,为了进一步的增强通风效果,在长方形箱体的四周侧壁上均设有通风孔3,通风孔3处均设有防尘网2。通风孔的面积根据电缆沟表面积设定,一般不小于电缆沟面积的1/40。
罩体5为长方形箱体,为了进一步的增强通风效果,在长方形箱体的两相对的侧壁上均设有风扇4,罩体另两个侧壁的其中之一上设有能开合的门,风扇4处均设有防尘网2。其中,进一步的说明,风扇4在电缆沟7长度方向设置,也避免对过往人员造成伤害,也是对风扇4的一种保护。
其中,通风孔3的位置高于风扇4的位置,两种通风循环方式结合使用,利于对电缆沟7内的湿度去除。
其中,防雨帽1可拆卸式安装在罩体5的顶端,防护帽与罩体5的顶端可以采用螺栓连接,即防雨帽1的下表面设置与罩体5的顶端开口相配合的弯板,至少为相对的一对弯板,或沿四周都设有弯板,通过螺栓与顶端连接,或者是直接把弯板插入罩体5顶端开口内即可,这样便于检查罩体5内的风扇4、防尘网2、湿度传感器6,也便于更换各部件,另外,防雨帽1的上表面为斜面或为四棱锥面,便于雨雪排除。
图2中,除湿的工作原理为:湿度传感器6将检测到的湿度信号传输给控制模块,控制模块控制电机启动,使风扇4工作。
本发明采用自然通风与强制空气循环两种方式,当外界温度较高时,罩体5及周围的空气温度会明显高于电缆沟内的空气温度,热空气从罩体上方的通风孔3流出,从而形成气压差,使电缆沟与外界形成自然空气循环;当电缆沟内部的空气湿度大于一定的阈值后,湿度传感器输送给控制模块信号,控制模块传输给电机信号,电机启动,风扇旋转进行强制的空气循环,保证电缆沟内的空气湿度在一定的安全范围内,从而解决电缆沟内空气湿度较大时容易发生二次设备直流接地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