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装置.pdf

上传人:1****2 文档编号:626007 上传时间:2018-02-26 格式:PDF 页数:14 大小:2.3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280068353.4

申请日:

2012.11.23

公开号:

CN104081264A

公开日:

2014.10.01

当前法律状态:

实审

有效性:

审中

法律详情:

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G02F 1/1335申请日:20121123|||公开

IPC分类号:

G02F1/1335; G02F1/13357

主分类号:

G02F1/1335

申请人:

LG伊诺特有限公司

发明人:

崔光惠; 朴性奎; 吴贞泽

地址:

韩国首尔

优先权:

2011.12.08 KR 10-2011-0131365

专利代理机构:

隆天国际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72003

代理人:

张浴月;李玉锁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显示装置。该显示装置包括:光源;导光板,从光源入射光于其中;光转换元件,位于导光板上;以及显示面板,位于光转换元件上,其中在导光板中设置有多个具有直径范围是90μm到300μm的散射部件。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显示装置,包括:
光源;
导光板,从所述光源入射光于其中;
光转换元件,位于所述导光板上;以及
显示面板,位于所述光转换元件上,
其中在所述导光板中设置多个具有直径范围是90μm到300μm的散射部件。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所述散射部件包括从所述导光板的至少一个表面突出的图案。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所述导光板包括:
面向所述光转换元件的顶面;以及
面向所述顶面的底面。

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所述散射部件设置在所述导光板的所述顶面上。

5.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所述散射部件设置在所述导光板的所述底面上。

6.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所述散射部件设置在所述导光板的所述顶面和所述底面上。

7.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所述导光板包括具有板状的导光部件,以及
所述散射部件被涂覆在所述导光部件的至少一个表面上。

8.
  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所述散射部件包括多个透明的珠子。

9.
  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所述珠子的直径范围为50nm到10μm。

10.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所述散射部件包括:
具有弯曲外表面的凸部件;以及
沿所述凸部件外周延伸的槽。

11.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所述光源设置在所述导光板的一侧。

12.
  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随着所述散射部件远离所述光源,所述散射部件的直径逐渐增大。

13.
  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随着所述散射部件远离所述光源,所述散射部件之间的间隔逐渐减小。

1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所述光转换元件包括:
下衬底;
光转换层,位于所述下衬底上;以及
上衬底,位于所述光转换层上。

15.
  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所述光转换层包括:
多个光转换粒子;以及
宿主层。

16.
  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所述光转换粒子包括量子点(QD)。

说明书

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施例涉及一种光学元件和具有该光学元件的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最近,诸如LCD(液晶显示)、PDA(等离子显示面板)或OLED(有机发光二极管)等平板显示装置已经取代传统的CRTs(阴极射线管)快速发展。
它们之中,LCD包括具有薄膜晶体管衬底的液晶显示面板、彩色滤色镜衬底和在薄膜晶体管衬底和彩色滤色镜衬底之间注入的液晶。由于液晶显示面板是非自发光装置,在薄膜晶体管衬底下方设置有背光单元来提供光。根据液晶的排列状态来调整自背光单元发射的光的透射率。
根据光源的位置,将背光单元分为侧光类型背光单元和直光类型背光单元。根据侧光类型背光单元,光源位于导光板的侧面。
随着LCD的尺寸变大,直光类型背光单元得以发展。根据直光类型背光单元,位于液晶显示面板下方至少有一个光源以在液晶显示面板的整个区域上提供光。
当与侧光类型背光单元相比较时,直光类型背光单元能够利用大量的光源使得能够实现高亮度。相比之下,为了保证亮度均匀,直光类型背光单元必须具有比侧光背光单元的厚度更大的厚度。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具有多个量子点的能够将蓝光转换为红光或绿光的量子点条被放置在发射蓝光的蓝色LED前方。因此,当蓝光照射到量子点条上时,通过分布在量子点条中的量子点,蓝光、红光和绿光彼此混合,并且混合光入射到导光板中,使得白光得以产生。
如果通过使用量子点条将白光提供给导光板,可以实现高色彩再现。
背光单元可以包括设置在产生蓝光的蓝色LED一侧的FPCB(柔性印刷电路板)来给LED提供信号和电,还包括在FPCB的底面下方形成的接合元 件。
当从蓝色LED发射出蓝光时,使用通过量子点条提供给导光板的白光而能够显示各种图像的显示装置被广泛使用。
在韩国未审查专利号No.10-2011-0068110中公开了利用量子点的显示装置。
发明内容
技术问题
实施例提供一种呈现改进的亮度的显示装置。
技术方案
根据实施例,提供有一种显示装置,包括:光源;导光板,从光源入射光于其中;光转换元件,位于导光板上;以及显示面板,位于光转换元件上,其中在导光板中设置有多个具有直径范围是90μm到300μm的散射部件。
根据实施例,提供有显示装置,包括:导光板;光源,位于导光板一侧;光转换片,位于导光板上;以及显示面板,位于光转换片上,其中导光板包括具有直径范围是90μm到300μm的散射部件。
技术效果
在根据本实施例的显示装置中,光转换元件设置在导光板上,并且散射部件具有范围是90μm到300μm的大直径。在这种情形下,光转换元件包括光转换粒子。光转换粒子能够在转换入射光波长的同时,随机地改变光路径。也就是说,光转换粒子能够执行散射功能。
因此,即使散射部件具有大直径,由于光转换元件具有散射功能,使得亮度均匀性不会降低。
所以,散射部件具有大直径能够提高亮度。
结果是,根据实施例的显示装置能够呈现提高的亮度而不降低亮度均匀性。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根据实施例的液晶显示的立体拆分图;
图2是示出导光板的立体图;
图3是沿图2的线A-A’的截面图;
图4是示出导光板的截面图;
图5是示出根据另一实施例的导光板的截面图;
图6是示出根据又一实施例的导光板的截面图;
图7是示出根据又一实施例的导光板的立体图;
图8是沿图7的线B-B’的截面图;
图9是示出根据实施例的光转换片的立体图;
图10是沿图9的线C-C’的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实施例的描述中,当衬底、框架、片、层或者图案被指为在另一衬底、另一框架、另一片、另一层或者另一图案的“上面”或者“下方”时,将要被理解为“直接地”或者“间接地”在另一个衬底、框架、片、层或者图案上,也可能存在一个或多个中间层。参照附图描述每个元件这样的位置。出于方便或者清楚的目的,附图所示每个元件的厚度和尺寸可以被夸大、省略或者示意性地画出。另外,元件的尺寸不完全反映真实尺寸。
图1是示出根据实施例的液晶显示的立体拆分图。图2是示出导光板的立体图。图3是沿图2的线A-A’的截面图。图4是示出导光板的截面图。图5是示出根据另一实施例导光板的截面图。图6是示出根据又一实施例导光板的截面图。图7是示出根据又一实施例导光板的立体图。图8是沿图7的线B-B’的截面图。图9是示出根据本实施例的光转换片的立体图。图10是沿图9的线C-C’的截面图。
参照图1到图10,根据实施例的液晶显示器包括背光单元10和液晶面板20。
背光单元10将光提供给液晶面板30。背光单元10用作面光源,使得光能够被均匀地提供给液晶面板20的底面。
背光单元10布置在液晶面板20的下方。背光单元10包括底盖100、反射片300、光源,例如多个发光二极管400、印刷电路板401、导光板200以及多个光学片500。
底盖100的上部是开口的。底盖100中收纳有导光板200、发光二极管 400、印刷电路板401、反射片300以及光学片500。
反射片201布置在导光板200下方。更详细地,反射片300布置在导光板200与底盖100的底面之间。当光从导光板200的底面向下输出时,反射片300向上反射光。
发光二极管400用作用于产生光的光源。发光二极管400布置在导光板200的一侧。从发光二极管400产生的光通过导光板200的该侧入射到导光板200。
发光二极管400可以包括产生蓝光的蓝色发光二极管或者产生紫外线的UV发光二极管。详细地,发光二极管400可以发射具有波长范围大约430nm到大约470nm的蓝光或者具有波长范围大约300nm到大约400nm的紫外线。
发光二极管400安装在印刷电路板401上。发光二极管400可布置在印刷电路板401下方。通过接收通过印刷电路板401的驱动信号来驱动发光二极管400。
印刷电路板401被电连接到发光二极管400。在印刷电路板401上可以安装发光二极管400。印刷电路板401布置在底盖100中。
导光板200布置在底盖100中。导光板200布置在反射片100上。导光板200通过反射、折射和散射光而向上提供接收自发光二极管300的光。
导光板200布置在液晶面板200下方。导光板200布置在反射片300上。导光板200具有板状。导光板200是透明的。例如,用于导光板200的材料可以包括由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酸乙酯、丙烯酸环己酯或苯酯形成的丙烯酸类树脂。例如,导引件210可以包括诸如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或聚碳酸酯(PC)等聚合物。导光板200可以包括玻璃。详细地,用于导光板200的玻璃可以包括氧化硅(SiO2)、氧化钛(TiO2)、氢氧化铝(Al(OH)3)或氧化锌(ZnO)。导光板200可以具有范围是大约0.5mm到大约1.5mm的厚度。
如图2到图4所示,导光板200上形成有多个散射部件210。也就是说,散射部件210形成在导光板200的至少一个表面上。散射部件210可以改变入射光的路径。也就是说,散射部件210可以用作用于改变入射光路径的光路径改变部件。详细地,散射部件210可以散射入射光。更详细地,散射部 件210可以向上散射入射光。在导光板200的顶面上,散射部件210配置散光图案。
散射部件210可以布置在导光板200的顶面上。散射部件210可以包括在导光板200顶面形成的突起。当从顶侧看时,散射部件210可以具有点状。
每个散射部件210的直径R1可以等于或大于大约90μm。每个散射部件210的直径R1可以在大约90μm到大约300μm的范围。详细地,每个散射部件210的直径R1可以在大约100μm到大约300μm的范围。更详细地,每个散射部件210的直径R1可以在大约150μm到大约250μm的范围。
散射部件210彼此间隔开。在这种情形下,随着散射部件210远离发光二极管400,散射部件210之间的间距P可以逐渐减小。也就是说,随着散射部件210远离发光二极管400,散射部件210可以被浓密地布置。因此,导光板200可以向上均匀地供光。
散射部件210包括散射突起211和散射槽212。
散射突起211可以包括弯曲表面。散射突起211的突起部件可以具有整体的弯曲表面。详细地,散射突起可以具有半球形。散射突起211的直径R2可以在大约80μm到大约290μm的范围。散射突起211的高度可以在大约40μm到大约150μm的范围。
散射槽212可以形成在导光板200的顶面上。散射槽212可以邻近于散射突起211。详细地,散射槽212可以环绕散射突起211。散射槽212可以围绕散射突起211延伸。当从顶侧看时,散射槽212可以具有闭环形状。
每个槽220的宽度可以在大约5μm到大约10μm的范围。每个槽220的深度可以在大约2μm到大约6μm的范围。
如图5所示,散射部件210可以设置在导光板200的底面上。也就是说,散射部件210可以直接面向反射片300。
如图6所示,散射部件210可以设置在导光板200的顶面和底面上。
如图7和图8所示,多个印刷散射部件220可以设置在导光板200中。印刷散射部件220可以印刷在导光板200的顶面和/或底面上。
印刷散射部件220可以直接设置在导光板200的顶面和/或底面上。印刷散射部件220可以是从导光板200的至少一个表面(例如导光板200的顶面和/或底面)突起的图案。每个印刷散射部件220的直径R3在大约90μm到 大约300μm的范围。详细地,每个印刷散射部件220的直径R3可以在大约100μm到大约300μm的范围。更详细地,每个印刷散射部件220的直径R3可以在大约150μm到大约250μm的范围。
印刷散射部件220包括多个珠子221和印刷部件222。珠子221可以是透明的。珠子221可以具有高折射率。珠子221的折射率可以在大约1.6到2.2的范围。珠子221可以包括氧化铝(Al2O3)或氧化钛(TiO)。
每个珠子221的直径可以在大约50nm到大约10μm的范围。详细地,每个珠子221的直径可以在大约5μm到大约10μm的范围。
印刷部件222包括透明树脂。印刷部件222接收珠子221。珠子221可以被插入印刷部件222中。印刷部件222可以将珠子221接合到导光板200的顶面或底面。印刷部件222可以具有相对高的折射率。印刷部件222的折射率可以在1.2到1.4的范围。
如果印刷散射部件220远离发光二极管400,每个印刷散射部件220的区域可以逐渐增大。也就是说,随着印刷散射部件220远离发光二极管400,每个印刷散射部件220的区域可以逐渐增大。因此,印刷散射部件220远离发光二极管400,所以光密度的降低可以得到补偿。
光学片500布置在导光板200上。光学片500改变或者改善输出自导光板200顶面的光的特征来将光提供给液晶面板20。
光学片500可以包括光转换片501、扩散片502、第一棱镜片503和第二棱镜片504。
光转换片501可以布置在光源与液晶面板20之间的光路径上。例如,光转换片501可以布置在导光板200上。详细地,光转换片501可以被插在导光板200与扩散片502之间。光转换片501可以转换入射光的波长并且向上提供转换光。
例如,当发光二极管400是蓝色发光二极管时,光转换片501可以将自导光板200向上提供的蓝光转换为绿光和红光。也就是说,光转换片501可以将一部分蓝光转换为具有波长范围大约520nm到大约560nm的绿光,并且将另一部分蓝光转换为具有波长范围大约630nm到大约660nm的红光。
当发光二极管400是UV发光二极管时,光转换片501可以将输出自导 光板200顶面的紫外线转换为蓝光、绿光和红光。光转换片501可以将一部分紫外线转换为具有波长范围大约430nm到大约470nm的蓝光,并且将另一部分紫外线转换为具有波长范围大约520nm到大约560nm的绿光,并且将又一部分紫外线转换为具有波长范围大约630nm到大约660nm的红光。
因此,穿过光转换片510而没有被转换的光和被光转换片501转换的光形成白光。也就是说,蓝光、绿光和红光彼此结合,使得白光可以入射到液晶面板20。
如图9和图10所示,光转换片501包括下衬底510、上衬底520、光转换层530、下反射阻止层540以及上反射阻止层550。
下衬底510布置在光转换层530下方。下衬底510可以是透明的且有弹性的。下衬底510可以附着在光转换层530的底面。
例如,用于下衬底510的材料可以包括诸如聚乙二醇对苯二甲酸酯(PET)等透明聚合物。
上衬底520布置在光转换层530上。上衬底520可以是透明的且有弹性的。上衬底520可以附着在光转换层530的顶面。
例如,用于上衬底520的材料可以包括诸如PET等透明聚合物。
光转换层530被夹在下衬底510于上衬底520之间。下衬底510和上衬底520支撑光转换层530。下衬底510和上衬底520保护光转换层530免受外部物理冲击。
下衬底510和上衬底520具有低透氧性和低透湿性。因此,下衬底510和上衬底520能够保护光转换层530免受外部由湿气和/或氧气造成的化学冲击。
光转换层530被插在下衬底510与上衬底520之间。光转换层530可以附着于下衬底510的顶面,并且附着于上衬底520的顶面。
光转换层530包括多个光转换粒子531和宿主层532。
光转换粒子531被插在下衬底510与上衬底520之间。更详细地,光转换粒子531均匀地分布在宿主层532中,并且宿主层532被插在下衬底510与上衬底520之间。
光转换粒子531转换自发光二极管400发射的光的波长。详细地,光转换粒子531接收从发光二极管400发射的光来转换入射光的波长。比如,光 转换粒子531可以将从发光二极管400发射的蓝光转换为绿光和红光。也就是说,一部分光转换粒子531可以将蓝光转换为具有波长范围大约520nm到大约560nm的绿光,并且另一部分光转换粒子531可以将蓝光转换为具有波长范围大约630nm到大约660nm的红光。
另外,光转换粒子531可以将从发光二极管400发射的紫外线转换为蓝光、绿光和红光。也就是说,一部分光转换粒子531可以将紫外线转换为具有波长范围大约430nm到大约470nm的蓝光,以及另一部分光转换粒子531可以将紫外线转换为具有波长范围大约520nm到大约560nm的绿光。又一部分光转换粒子531可以将紫外线转换为具有波长范围大约630nm到大约660nm的红光。
也就是说,当发光二极管400是用于产生蓝光的蓝色发光二极管时,可以分别使用将蓝光转换为绿光和红光的光转换粒子531。另外,当发光二极管400是用于产生紫外线的蓝色发光二极管时,可以分别使用将紫外线转换为蓝光、绿光和红光的光转换粒子531。
光转换粒子531可以包括多个量子点(QD)。量子点可以包括核心纳米晶体和环绕核心纳米晶体的外壳纳米晶体。另外,量子点可以包括与外壳纳米晶体接合的有机配体(ligand)。此外,量子点可以包括环绕外壳纳米晶体的有机涂层。
可以将外壳纳米晶体制备为至少两层。外壳纳米晶体形成在核心纳米晶体的表面上。通过使用外壳纳米晶体形成外壳层,量子点加长了入射到核心纳米晶体的光的波长,因此提高了光的效率。
量子点可以包括至少一个第II组化合物半导体、第III组化合物半导体、第V组化合物半导体和第VI组化合物半导体。更详细地,核心纳米晶体可以包括CdSe、InGaP、CdTe、CdS、ZnSe、ZnTe、ZnS、HgTe或HgS。另外,外壳纳米晶体可以包括CuZnS、CdSe、CdTe、CdS、ZnSe、ZnTe、ZnS、HgTe或HgS。量子点可以具有大约1nm到大约10nm的直径。
能够根据量子点的尺寸来调整从量子点发射的光的波长。有机配体可以包括嘧啶、巯基乙醇、硫醇、膦和膦氧化物。在合成工艺之后,有机配体可以使不稳定的量子点稳定。悬空键可以形成在价带处,并且由于悬空键,量子点可以是不稳定的。但是,由于有机配体的一端是非键合状态,所以有机 配体的一端与悬空键键合,以此来稳定量子点。
特别地,如果量子点的尺寸比激子(所述激子包括受光和电激发的电子和空穴)的玻尔半径小,可发生量子限制效应,使得量子点可以具有离散能量级。因此,能隙的尺寸得以改变。另外,电荷被限制在能量点内,使得光发射效率能够被提高。
与一般荧光颜料(pigment)不同,量子点的荧光波长可以取决于粒子的尺寸而变化。详细地,随着粒子的尺寸减小,光具有更短的波长,使得通过调整粒子的尺寸可以产生具有可见光波段的荧光。另外,量子点表示高于一般颜料消光系数100倍到1000倍的消光系数,并且具有与一般颜料相比优越的量子产量,使得能够产生强的荧光。
通过化学湿方案能够合成量子点。化学湿方案通过将前体材料浸入有机溶剂中来生长粒子。根据化学湿方案,能够合成量子点。
宿主层532环绕光转换粒子531。也就是说,光转换粒子531在宿主层532中均匀地分布。宿主层531可以包括聚合物。宿主层532是透明的。也就是说,通过使用透明的聚合物可以形成宿主层532。
宿主层532被插在下衬底510与上衬底520之间。宿主层532可以附着于下衬底510的顶面和上衬底520的底面。
密封部件540布置在光转换层530的侧面。详细地,密封部件540覆盖光转换层530的侧面。更详细地,密封部件540也能够被布置在下衬底510和上衬底520的侧面。在这种情形下,密封部件540覆盖下衬底510和上衬底520的侧面。
另外,密封部件540可以与光转换层530、下衬底510和上衬底520的侧面相接合。另外,密封部件540可以紧密地附着于光转换层530、下衬底510和上衬底520的侧面。
因此,密封部件540能够密封波长转换层530的侧面。也就是说,密封部件540可以用作用于保护波长转换层530免受外部化学冲击的保护部件。
液晶面板20布置在光学片500上。另外,液晶面板20布置在面板导引件23上。液晶面板20可以由面板导引件23引导。
液晶面板20通过调整穿过液晶面板20的光的密度来显示图像。详细地,液晶面板20是通过使用从背光单元10发射的光来显示图像的显示面板。液 晶面板20包括TFT衬底21、彩色滤色镜衬底22和在两个衬底之间插入的液晶层。另外,液晶面板20包括偏振滤色镜。
下文中,将要详细描述TFT衬底21和彩色滤色镜衬底22,尽管它们没有在附图中详细地示出。TFT衬底21包括多个栅极线和多个穿过栅极线的数据线来限定像素,并且在每个交叉部分设置有薄膜晶体管(TFT),使得薄膜晶体管TFT能够一一对应地连接到像素的像素电极。彩色滤色镜衬底22包括具有对应于像素的R、G和B颜色的彩色滤色镜,覆盖栅极线、数据线的黑色矩阵,和处在彩色滤色镜界内的薄膜晶体管,以及覆盖上述元件的共用电极。
驱动PCB25设置在液晶面板210的外围部分处,以将驱动信号提供给栅极线和数据线。
驱动PCB25通过COF(膜上芯片)24电连接到液晶面板20。COF24可以用TCP(带载式封装)替代。
如上所述,根据实施例的液晶显示器在导光板200上布置光转换元件,并且散射部件210具有范围在大约90μm到大约300μm的大直径。这种情形下,光转换元件包括光转换粒子。光转换粒子可以在转换入射光波长的同时随机地改变光路径。也就是说,光转换粒子也可以执行散射功能。
因此,即使散射部件210有大直径,因为光转换元件具有散射功能,整个亮度均匀性不会降低。
所以,散射部件210具有大直径,以此增加整个亮度。
结果是,根据实施例的显示装置能够呈现改进的亮度而不降低亮度均匀性。
说明书中“一个实施例”、“实施例”、“示例实施例”等任何参考指的是描述的与实施例有关的特别的特性、结构或者特征被包括在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在说明书中不同地方这样短语的出现不是非要都指向同一个实施例。此外,当与任一实施例有关的特别的特性、结构或者特征被描述时,在本领域技术人员的权限内,主张去影响与其它实施例相关的这种特性、结构或者特征。
尽管参照上述多个说明性实施例已经描述了实施例,但是应理解的是,在本发明原理的范围和精神内,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进行各种其它修改和设 计。尤其,在发明、附图和所附权利要求范围内,对目标接合布置的组成部件和/或布置的各种变化和修改是可能的。除了在组成部件和/或布置上的变化和修改,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替代的用法也将是明显的。
实验示例
包括具有大约2nm直径的CdSe/ZnS量子点的光转换片被布置在导光板的顶面上,其中导光板中设置具有大约150μm直径的散射部件,而后使用蓝色发光二极管将光发射到导光板的侧面。
比较示例
除了导光板上设置具有大约25μm直径的散射部件,比较示例和实验示例是相似的。
结果
实验示例的亮度均匀性和比较示例的亮度均匀性大致一样,并且与比较示例的亮度相比较,实验示例的亮度改善了大约2%。

显示装置.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显示装置.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显示装置.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显示装置.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显示装置.pdf(14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CN104081264A43申请公布日20141001CN104081264A21申请号201280068353422申请日20121123102011013136520111208KRG02F1/1335200601G02F1/1335720060171申请人LG伊诺特有限公司地址韩国首尔72发明人崔光惠朴性奎吴贞泽74专利代理机构隆天国际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72003代理人张浴月李玉锁54发明名称显示装置57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显示装置。该显示装置包括光源;导光板,从光源入射光于其中;光转换元件,位于导光板上;以及显示面板,位于光转换元件上,其中在导光板中设置有多个具有直径范。

2、围是90M到300M的散射部件。30优先权数据85PCT国际申请进入国家阶段日2014072986PCT国际申请的申请数据PCT/KR2012/0099952012112387PCT国际申请的公布数据WO2013/085187EN2013061351INTCL权利要求书1页说明书7页附图5页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权利要求书1页说明书7页附图5页10申请公布号CN104081264ACN104081264A1/1页21一种显示装置,包括光源;导光板,从所述光源入射光于其中;光转换元件,位于所述导光板上;以及显示面板,位于所述光转换元件上,其中在所述导光板中设置多个具有直。

3、径范围是90M到300M的散射部件。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所述散射部件包括从所述导光板的至少一个表面突出的图案。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所述导光板包括面向所述光转换元件的顶面;以及面向所述顶面的底面。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所述散射部件设置在所述导光板的所述顶面上。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所述散射部件设置在所述导光板的所述底面上。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所述散射部件设置在所述导光板的所述顶面和所述底面上。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所述导光板包括具有板状的导光部件,以及所述散射部件被涂覆在所述导光部件的至少一个表面上。8根据。

4、权利要求7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所述散射部件包括多个透明的珠子。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所述珠子的直径范围为50NM到10M。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所述散射部件包括具有弯曲外表面的凸部件;以及沿所述凸部件外周延伸的槽。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所述光源设置在所述导光板的一侧。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随着所述散射部件远离所述光源,所述散射部件的直径逐渐增大。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随着所述散射部件远离所述光源,所述散射部件之间的间隔逐渐减小。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所述光转换元件包括下衬底;光转换层,位于所述下衬。

5、底上;以及上衬底,位于所述光转换层上。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所述光转换层包括多个光转换粒子;以及宿主层。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所述光转换粒子包括量子点QD。权利要求书CN104081264A1/7页3显示装置技术领域0001本实施例涉及一种光学元件和具有该光学元件的显示装置。背景技术0002最近,诸如LCD液晶显示、PDA等离子显示面板或OLED有机发光二极管等平板显示装置已经取代传统的CRTS阴极射线管快速发展。0003它们之中,LCD包括具有薄膜晶体管衬底的液晶显示面板、彩色滤色镜衬底和在薄膜晶体管衬底和彩色滤色镜衬底之间注入的液晶。由于液晶显示面板是非。

6、自发光装置,在薄膜晶体管衬底下方设置有背光单元来提供光。根据液晶的排列状态来调整自背光单元发射的光的透射率。0004根据光源的位置,将背光单元分为侧光类型背光单元和直光类型背光单元。根据侧光类型背光单元,光源位于导光板的侧面。0005随着LCD的尺寸变大,直光类型背光单元得以发展。根据直光类型背光单元,位于液晶显示面板下方至少有一个光源以在液晶显示面板的整个区域上提供光。0006当与侧光类型背光单元相比较时,直光类型背光单元能够利用大量的光源使得能够实现高亮度。相比之下,为了保证亮度均匀,直光类型背光单元必须具有比侧光背光单元的厚度更大的厚度。0007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具有多个量子点的能够将蓝。

7、光转换为红光或绿光的量子点条被放置在发射蓝光的蓝色LED前方。因此,当蓝光照射到量子点条上时,通过分布在量子点条中的量子点,蓝光、红光和绿光彼此混合,并且混合光入射到导光板中,使得白光得以产生。0008如果通过使用量子点条将白光提供给导光板,可以实现高色彩再现。0009背光单元可以包括设置在产生蓝光的蓝色LED一侧的FPCB柔性印刷电路板来给LED提供信号和电,还包括在FPCB的底面下方形成的接合元件。0010当从蓝色LED发射出蓝光时,使用通过量子点条提供给导光板的白光而能够显示各种图像的显示装置被广泛使用。0011在韩国未审查专利号NO1020110068110中公开了利用量子点的显示装置。

8、。发明内容0012技术问题0013实施例提供一种呈现改进的亮度的显示装置。0014技术方案0015根据实施例,提供有一种显示装置,包括光源;导光板,从光源入射光于其中;光转换元件,位于导光板上;以及显示面板,位于光转换元件上,其中在导光板中设置有多个具有直径范围是90M到300M的散射部件。0016根据实施例,提供有显示装置,包括导光板;光源,位于导光板一侧;光转换片,说明书CN104081264A2/7页4位于导光板上;以及显示面板,位于光转换片上,其中导光板包括具有直径范围是90M到300M的散射部件。0017技术效果0018在根据本实施例的显示装置中,光转换元件设置在导光板上,并且散射部。

9、件具有范围是90M到300M的大直径。在这种情形下,光转换元件包括光转换粒子。光转换粒子能够在转换入射光波长的同时,随机地改变光路径。也就是说,光转换粒子能够执行散射功能。0019因此,即使散射部件具有大直径,由于光转换元件具有散射功能,使得亮度均匀性不会降低。0020所以,散射部件具有大直径能够提高亮度。0021结果是,根据实施例的显示装置能够呈现提高的亮度而不降低亮度均匀性。附图说明0022图1是示出根据实施例的液晶显示的立体拆分图;0023图2是示出导光板的立体图;0024图3是沿图2的线AA的截面图;0025图4是示出导光板的截面图;0026图5是示出根据另一实施例的导光板的截面图;0。

10、027图6是示出根据又一实施例的导光板的截面图;0028图7是示出根据又一实施例的导光板的立体图;0029图8是沿图7的线BB的截面图;0030图9是示出根据实施例的光转换片的立体图;0031图10是沿图9的线CC的截面图。具体实施方式0032在实施例的描述中,当衬底、框架、片、层或者图案被指为在另一衬底、另一框架、另一片、另一层或者另一图案的“上面”或者“下方”时,将要被理解为“直接地”或者“间接地”在另一个衬底、框架、片、层或者图案上,也可能存在一个或多个中间层。参照附图描述每个元件这样的位置。出于方便或者清楚的目的,附图所示每个元件的厚度和尺寸可以被夸大、省略或者示意性地画出。另外,元件。

11、的尺寸不完全反映真实尺寸。0033图1是示出根据实施例的液晶显示的立体拆分图。图2是示出导光板的立体图。图3是沿图2的线AA的截面图。图4是示出导光板的截面图。图5是示出根据另一实施例导光板的截面图。图6是示出根据又一实施例导光板的截面图。图7是示出根据又一实施例导光板的立体图。图8是沿图7的线BB的截面图。图9是示出根据本实施例的光转换片的立体图。图10是沿图9的线CC的截面图。0034参照图1到图10,根据实施例的液晶显示器包括背光单元10和液晶面板20。0035背光单元10将光提供给液晶面板30。背光单元10用作面光源,使得光能够被均匀地提供给液晶面板20的底面。0036背光单元10布置。

12、在液晶面板20的下方。背光单元10包括底盖100、反射片300、说明书CN104081264A3/7页5光源,例如多个发光二极管400、印刷电路板401、导光板200以及多个光学片500。0037底盖100的上部是开口的。底盖100中收纳有导光板200、发光二极管400、印刷电路板401、反射片300以及光学片500。0038反射片201布置在导光板200下方。更详细地,反射片300布置在导光板200与底盖100的底面之间。当光从导光板200的底面向下输出时,反射片300向上反射光。0039发光二极管400用作用于产生光的光源。发光二极管400布置在导光板200的一侧。从发光二极管400产生的。

13、光通过导光板200的该侧入射到导光板200。0040发光二极管400可以包括产生蓝光的蓝色发光二极管或者产生紫外线的UV发光二极管。详细地,发光二极管400可以发射具有波长范围大约430NM到大约470NM的蓝光或者具有波长范围大约300NM到大约400NM的紫外线。0041发光二极管400安装在印刷电路板401上。发光二极管400可布置在印刷电路板401下方。通过接收通过印刷电路板401的驱动信号来驱动发光二极管400。0042印刷电路板401被电连接到发光二极管400。在印刷电路板401上可以安装发光二极管400。印刷电路板401布置在底盖100中。0043导光板200布置在底盖100中。。

14、导光板200布置在反射片100上。导光板200通过反射、折射和散射光而向上提供接收自发光二极管300的光。0044导光板200布置在液晶面板200下方。导光板200布置在反射片300上。导光板200具有板状。导光板200是透明的。例如,用于导光板200的材料可以包括由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酸乙酯、丙烯酸环己酯或苯酯形成的丙烯酸类树脂。例如,导引件210可以包括诸如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或聚碳酸酯PC等聚合物。导光板200可以包括玻璃。详细地,用于导光板200的玻璃可以包括氧化硅SIO2、氧化钛TIO2、氢氧化铝ALOH3或氧化锌ZNO。导光板200可以具有范围是大约05MM到大约15MM的厚度。

15、。0045如图2到图4所示,导光板200上形成有多个散射部件210。也就是说,散射部件210形成在导光板200的至少一个表面上。散射部件210可以改变入射光的路径。也就是说,散射部件210可以用作用于改变入射光路径的光路径改变部件。详细地,散射部件210可以散射入射光。更详细地,散射部件210可以向上散射入射光。在导光板200的顶面上,散射部件210配置散光图案。0046散射部件210可以布置在导光板200的顶面上。散射部件210可以包括在导光板200顶面形成的突起。当从顶侧看时,散射部件210可以具有点状。0047每个散射部件210的直径R1可以等于或大于大约90M。每个散射部件210的直径。

16、R1可以在大约90M到大约300M的范围。详细地,每个散射部件210的直径R1可以在大约100M到大约300M的范围。更详细地,每个散射部件210的直径R1可以在大约150M到大约250M的范围。0048散射部件210彼此间隔开。在这种情形下,随着散射部件210远离发光二极管400,散射部件210之间的间距P可以逐渐减小。也就是说,随着散射部件210远离发光二极管400,散射部件210可以被浓密地布置。因此,导光板200可以向上均匀地供光。0049散射部件210包括散射突起211和散射槽212。0050散射突起211可以包括弯曲表面。散射突起211的突起部件可以具有整体的弯曲表面。详细地,散射。

17、突起可以具有半球形。散射突起211的直径R2可以在大约80M到大说明书CN104081264A4/7页6约290M的范围。散射突起211的高度可以在大约40M到大约150M的范围。0051散射槽212可以形成在导光板200的顶面上。散射槽212可以邻近于散射突起211。详细地,散射槽212可以环绕散射突起211。散射槽212可以围绕散射突起211延伸。当从顶侧看时,散射槽212可以具有闭环形状。0052每个槽220的宽度可以在大约5M到大约10M的范围。每个槽220的深度可以在大约2M到大约6M的范围。0053如图5所示,散射部件210可以设置在导光板200的底面上。也就是说,散射部件210可。

18、以直接面向反射片300。0054如图6所示,散射部件210可以设置在导光板200的顶面和底面上。0055如图7和图8所示,多个印刷散射部件220可以设置在导光板200中。印刷散射部件220可以印刷在导光板200的顶面和/或底面上。0056印刷散射部件220可以直接设置在导光板200的顶面和/或底面上。印刷散射部件220可以是从导光板200的至少一个表面例如导光板200的顶面和/或底面突起的图案。每个印刷散射部件220的直径R3在大约90M到大约300M的范围。详细地,每个印刷散射部件220的直径R3可以在大约100M到大约300M的范围。更详细地,每个印刷散射部件220的直径R3可以在大约15。

19、0M到大约250M的范围。0057印刷散射部件220包括多个珠子221和印刷部件222。珠子221可以是透明的。珠子221可以具有高折射率。珠子221的折射率可以在大约16到22的范围。珠子221可以包括氧化铝AL2O3或氧化钛TIO。0058每个珠子221的直径可以在大约50NM到大约10M的范围。详细地,每个珠子221的直径可以在大约5M到大约10M的范围。0059印刷部件222包括透明树脂。印刷部件222接收珠子221。珠子221可以被插入印刷部件222中。印刷部件222可以将珠子221接合到导光板200的顶面或底面。印刷部件222可以具有相对高的折射率。印刷部件222的折射率可以在12。

20、到14的范围。0060如果印刷散射部件220远离发光二极管400,每个印刷散射部件220的区域可以逐渐增大。也就是说,随着印刷散射部件220远离发光二极管400,每个印刷散射部件220的区域可以逐渐增大。因此,印刷散射部件220远离发光二极管400,所以光密度的降低可以得到补偿。0061光学片500布置在导光板200上。光学片500改变或者改善输出自导光板200顶面的光的特征来将光提供给液晶面板20。0062光学片500可以包括光转换片501、扩散片502、第一棱镜片503和第二棱镜片504。0063光转换片501可以布置在光源与液晶面板20之间的光路径上。例如,光转换片501可以布置在导光板。

21、200上。详细地,光转换片501可以被插在导光板200与扩散片502之间。光转换片501可以转换入射光的波长并且向上提供转换光。0064例如,当发光二极管400是蓝色发光二极管时,光转换片501可以将自导光板200向上提供的蓝光转换为绿光和红光。也就是说,光转换片501可以将一部分蓝光转换为具有波长范围大约520NM到大约560NM的绿光,并且将另一部分蓝光转换为具有波长范围大约630NM到大约660NM的红光。说明书CN104081264A5/7页70065当发光二极管400是UV发光二极管时,光转换片501可以将输出自导光板200顶面的紫外线转换为蓝光、绿光和红光。光转换片501可以将一部。

22、分紫外线转换为具有波长范围大约430NM到大约470NM的蓝光,并且将另一部分紫外线转换为具有波长范围大约520NM到大约560NM的绿光,并且将又一部分紫外线转换为具有波长范围大约630NM到大约660NM的红光。0066因此,穿过光转换片510而没有被转换的光和被光转换片501转换的光形成白光。也就是说,蓝光、绿光和红光彼此结合,使得白光可以入射到液晶面板20。0067如图9和图10所示,光转换片501包括下衬底510、上衬底520、光转换层530、下反射阻止层540以及上反射阻止层550。0068下衬底510布置在光转换层530下方。下衬底510可以是透明的且有弹性的。下衬底510可以附。

23、着在光转换层530的底面。0069例如,用于下衬底510的材料可以包括诸如聚乙二醇对苯二甲酸酯PET等透明聚合物。0070上衬底520布置在光转换层530上。上衬底520可以是透明的且有弹性的。上衬底520可以附着在光转换层530的顶面。0071例如,用于上衬底520的材料可以包括诸如PET等透明聚合物。0072光转换层530被夹在下衬底510于上衬底520之间。下衬底510和上衬底520支撑光转换层530。下衬底510和上衬底520保护光转换层530免受外部物理冲击。0073下衬底510和上衬底520具有低透氧性和低透湿性。因此,下衬底510和上衬底520能够保护光转换层530免受外部由湿气。

24、和/或氧气造成的化学冲击。0074光转换层530被插在下衬底510与上衬底520之间。光转换层530可以附着于下衬底510的顶面,并且附着于上衬底520的顶面。0075光转换层530包括多个光转换粒子531和宿主层532。0076光转换粒子531被插在下衬底510与上衬底520之间。更详细地,光转换粒子531均匀地分布在宿主层532中,并且宿主层532被插在下衬底510与上衬底520之间。0077光转换粒子531转换自发光二极管400发射的光的波长。详细地,光转换粒子531接收从发光二极管400发射的光来转换入射光的波长。比如,光转换粒子531可以将从发光二极管400发射的蓝光转换为绿光和红光。

25、。也就是说,一部分光转换粒子531可以将蓝光转换为具有波长范围大约520NM到大约560NM的绿光,并且另一部分光转换粒子531可以将蓝光转换为具有波长范围大约630NM到大约660NM的红光。0078另外,光转换粒子531可以将从发光二极管400发射的紫外线转换为蓝光、绿光和红光。也就是说,一部分光转换粒子531可以将紫外线转换为具有波长范围大约430NM到大约470NM的蓝光,以及另一部分光转换粒子531可以将紫外线转换为具有波长范围大约520NM到大约560NM的绿光。又一部分光转换粒子531可以将紫外线转换为具有波长范围大约630NM到大约660NM的红光。0079也就是说,当发光二极。

26、管400是用于产生蓝光的蓝色发光二极管时,可以分别使用将蓝光转换为绿光和红光的光转换粒子531。另外,当发光二极管400是用于产生紫外线的蓝色发光二极管时,可以分别使用将紫外线转换为蓝光、绿光和红光的光转换粒子531。0080光转换粒子531可以包括多个量子点QD。量子点可以包括核心纳米晶体和环说明书CN104081264A6/7页8绕核心纳米晶体的外壳纳米晶体。另外,量子点可以包括与外壳纳米晶体接合的有机配体LIGAND。此外,量子点可以包括环绕外壳纳米晶体的有机涂层。0081可以将外壳纳米晶体制备为至少两层。外壳纳米晶体形成在核心纳米晶体的表面上。通过使用外壳纳米晶体形成外壳层,量子点加长。

27、了入射到核心纳米晶体的光的波长,因此提高了光的效率。0082量子点可以包括至少一个第II组化合物半导体、第III组化合物半导体、第V组化合物半导体和第VI组化合物半导体。更详细地,核心纳米晶体可以包括CDSE、INGAP、CDTE、CDS、ZNSE、ZNTE、ZNS、HGTE或HGS。另外,外壳纳米晶体可以包括CUZNS、CDSE、CDTE、CDS、ZNSE、ZNTE、ZNS、HGTE或HGS。量子点可以具有大约1NM到大约10NM的直径。0083能够根据量子点的尺寸来调整从量子点发射的光的波长。有机配体可以包括嘧啶、巯基乙醇、硫醇、膦和膦氧化物。在合成工艺之后,有机配体可以使不稳定的量子点稳。

28、定。悬空键可以形成在价带处,并且由于悬空键,量子点可以是不稳定的。但是,由于有机配体的一端是非键合状态,所以有机配体的一端与悬空键键合,以此来稳定量子点。0084特别地,如果量子点的尺寸比激子所述激子包括受光和电激发的电子和空穴的玻尔半径小,可发生量子限制效应,使得量子点可以具有离散能量级。因此,能隙的尺寸得以改变。另外,电荷被限制在能量点内,使得光发射效率能够被提高。0085与一般荧光颜料PIGMENT不同,量子点的荧光波长可以取决于粒子的尺寸而变化。详细地,随着粒子的尺寸减小,光具有更短的波长,使得通过调整粒子的尺寸可以产生具有可见光波段的荧光。另外,量子点表示高于一般颜料消光系数100倍。

29、到1000倍的消光系数,并且具有与一般颜料相比优越的量子产量,使得能够产生强的荧光。0086通过化学湿方案能够合成量子点。化学湿方案通过将前体材料浸入有机溶剂中来生长粒子。根据化学湿方案,能够合成量子点。0087宿主层532环绕光转换粒子531。也就是说,光转换粒子531在宿主层532中均匀地分布。宿主层531可以包括聚合物。宿主层532是透明的。也就是说,通过使用透明的聚合物可以形成宿主层532。0088宿主层532被插在下衬底510与上衬底520之间。宿主层532可以附着于下衬底510的顶面和上衬底520的底面。0089密封部件540布置在光转换层530的侧面。详细地,密封部件540覆盖光。

30、转换层530的侧面。更详细地,密封部件540也能够被布置在下衬底510和上衬底520的侧面。在这种情形下,密封部件540覆盖下衬底510和上衬底520的侧面。0090另外,密封部件540可以与光转换层530、下衬底510和上衬底520的侧面相接合。另外,密封部件540可以紧密地附着于光转换层530、下衬底510和上衬底520的侧面。0091因此,密封部件540能够密封波长转换层530的侧面。也就是说,密封部件540可以用作用于保护波长转换层530免受外部化学冲击的保护部件。0092液晶面板20布置在光学片500上。另外,液晶面板20布置在面板导引件23上。液晶面板20可以由面板导引件23引导。。

31、0093液晶面板20通过调整穿过液晶面板20的光的密度来显示图像。详细地,液晶面板20是通过使用从背光单元10发射的光来显示图像的显示面板。液晶面板20包括TFT衬底21、彩色滤色镜衬底22和在两个衬底之间插入的液晶层。另外,液晶面板20包括偏振说明书CN104081264A7/7页9滤色镜。0094下文中,将要详细描述TFT衬底21和彩色滤色镜衬底22,尽管它们没有在附图中详细地示出。TFT衬底21包括多个栅极线和多个穿过栅极线的数据线来限定像素,并且在每个交叉部分设置有薄膜晶体管TFT,使得薄膜晶体管TFT能够一一对应地连接到像素的像素电极。彩色滤色镜衬底22包括具有对应于像素的R、G和B。

32、颜色的彩色滤色镜,覆盖栅极线、数据线的黑色矩阵,和处在彩色滤色镜界内的薄膜晶体管,以及覆盖上述元件的共用电极。0095驱动PCB25设置在液晶面板210的外围部分处,以将驱动信号提供给栅极线和数据线。0096驱动PCB25通过COF膜上芯片24电连接到液晶面板20。COF24可以用TCP带载式封装替代。0097如上所述,根据实施例的液晶显示器在导光板200上布置光转换元件,并且散射部件210具有范围在大约90M到大约300M的大直径。这种情形下,光转换元件包括光转换粒子。光转换粒子可以在转换入射光波长的同时随机地改变光路径。也就是说,光转换粒子也可以执行散射功能。0098因此,即使散射部件21。

33、0有大直径,因为光转换元件具有散射功能,整个亮度均匀性不会降低。0099所以,散射部件210具有大直径,以此增加整个亮度。0100结果是,根据实施例的显示装置能够呈现改进的亮度而不降低亮度均匀性。0101说明书中“一个实施例”、“实施例”、“示例实施例”等任何参考指的是描述的与实施例有关的特别的特性、结构或者特征被包括在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在说明书中不同地方这样短语的出现不是非要都指向同一个实施例。此外,当与任一实施例有关的特别的特性、结构或者特征被描述时,在本领域技术人员的权限内,主张去影响与其它实施例相关的这种特性、结构或者特征。0102尽管参照上述多个说明性实施例已经描述了实施例,但。

34、是应理解的是,在本发明原理的范围和精神内,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进行各种其它修改和设计。尤其,在发明、附图和所附权利要求范围内,对目标接合布置的组成部件和/或布置的各种变化和修改是可能的。除了在组成部件和/或布置上的变化和修改,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替代的用法也将是明显的。0103实验示例0104包括具有大约2NM直径的CDSE/ZNS量子点的光转换片被布置在导光板的顶面上,其中导光板中设置具有大约150M直径的散射部件,而后使用蓝色发光二极管将光发射到导光板的侧面。0105比较示例0106除了导光板上设置具有大约25M直径的散射部件,比较示例和实验示例是相似的。0107结果0108实验示例的亮度均匀性和比较示例的亮度均匀性大致一样,并且与比较示例的亮度相比较,实验示例的亮度改善了大约2。说明书CN104081264A1/5页10图1说明书附图CN104081264A102/5页11图2图3说明书附图CN104081264A113/5页12图4图5图6说明书附图CN104081264A124/5页13图7图8说明书附图CN104081264A135/5页14图9图10说明书附图CN104081264A1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物理 > 光学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