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滑坡失稳运动作用下建筑物破坏损失程度评价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滑坡失稳运动作用下建筑物破坏损失程度评价方法.pdf(13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CN104063616A43申请公布日20140924CN104063616A21申请号201410317466422申请日20140704G06F19/00201101G06F17/5020060171申请人重庆大学地址400044重庆市沙坪坝区沙正街174号72发明人杨海清曾酉源蓝一凡王贺闫冬雪薛暄译韩斌王雯璇74专利代理机构重庆博凯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50212代理人李明54发明名称一种滑坡失稳运动作用下建筑物破坏损失程度评价方法57摘要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滑坡失稳运动作用下建筑物破坏损失程度评价方法,其综合考虑了滑坡失稳后的运动过程对建筑物的作用力以及建筑物在滑体作用力下的抵。
2、抗能力,通过建立滑坡的弹簧变形块分析模型分析滑坡失稳后运动过程,进而确定滑坡对建筑物的作用力,作为建筑物受冲击抵抗能力值,再通过对受冲击建筑物框架结构的层间屈服剪力的计算,确定建筑物受冲击抵抗能力值,并以滑坡灾害强度值与建筑物受冲击抵抗能力值的比值作为建筑物破坏损失程度值,确定滑坡失稳运动作用下建筑物的破坏损失程度;其整体分析过程客观、可靠,能够帮助增强滑坡失稳灾害评估的准确性,以解决依据人为经验实施滑坡失稳灾害评估存在较大误差的问题。51INTCL权利要求书2页说明书7页附图3页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权利要求书2页说明书7页附图3页10申请公布号CN10406361。
3、6ACN104063616A1/2页21一种滑坡失稳运动作用下建筑物破坏损失程度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1选定被测定的滑坡,根据滑体滑面上剪切作用方向与滑动面倾向相反近似确定滑动方向,测定滑坡滑面的产状和滑坡参数;所述滑坡参数包括滑体的重度、滑体材料的内摩擦角、滑体材料天然饱和状态下的粘聚力、滑体材料的弹性模量、滑体与滑面之间的摩擦系数以及滑坡的坡脚与受冲击建筑物的间隔距离;2建立滑坡的弹簧变形块分析模型;具体为,由滑坡的滑动方向,确定滑坡的二维剖面,将二维滑坡剖面沿垂直方向条分,划分成若干个竖直的条块,得到各个条块的宽度和面积,每相邻两个条块之间用无质量的弹簧连接,无质量弹簧的内力。
4、表示滑体相邻两个条块之间的条间力,且无质量弹簧只承受水平方向作用力,无质量弹簧的变形用水平方向的条间力产生的变形能来表示,条块宽度的改变量表示无质量弹簧的变形,由此建立弹簧变形块分析模型;3利用滑坡的弹簧变形块分析模型对滑坡失稳后运动过程进行分析;具体为,采用不平衡推力法,用运动学原理确定出滑坡的各条块在失稳后运动过程中的运动速度、形变、滑动距离和滑动时间;4确定受冲击建筑物的框架结构,并根据滑体运动至建筑物位置处的速度,确定滑坡对建筑物的作用力;该作用力视为两部分组成,一部分为滑体碎屑堆积对建筑物的静力作用力,另外一部分为滑体对建筑物的冲击作用力;两部分作用之和即为滑坡对建筑物的作用力,并将。
5、该作用力作为滑坡灾害强度值;5针对受冲击的建筑物的框架结构,确定其柱网及层高等结构布置,梁、柱截面尺寸,实际配筋量,所用混凝土与钢筋材料标号等信息,并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0112010确定其框架结构的水平抵抗力,作为建筑物受冲击抵抗能力值;6以滑坡灾害强度值与建筑物受冲击抵抗能力值的比值作为建筑物破坏损失程度值,根据建筑物破坏损失程度值确定滑坡失稳运动作用下建筑物的破坏损失程度。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滑坡失稳运动作用下建筑物破坏损失程度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3具体为31确定滑坡各个条块的重量,由条块的面积乘以滑体的重度得到;32根据运动学公式,确定滑体突滑时刻条块之间条间力,并。
6、得到滑体突滑时刻各个条块的加速度;33根据预先设定的时间增量T,根据滑动过程中滑体运动模式连续条件求得在下一T时刻各个条块的速度;34由弹性力学求得每相邻两个条块之间无质量弹簧的变形,进而求取在下一T时刻每相邻两个条块之间的条间力;35根据平行滑面与垂直滑面的运动学方程,求解在下一T时刻各个条块的加速度;36重复步骤3335,直到滑体运动至受冲击的建筑物位置处,得到滑体运动至建筑物位置处的速度。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滑坡失稳运动作用下建筑物破坏损失程度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4中,滑体碎屑堆积对建筑物的静力作用力采用朗肯土压力公式进行确定;滑体对建筑物的冲击作用力,则先根据高层建筑混凝土结。
7、构技术规程JGJ32010,将建筑物权利要求书CN104063616A2/2页3的侧向刚度折算为竖向悬臂受弯构件的等效侧向刚度,获得建筑物的结构弹性等效侧向刚度,然后由能量守恒原理,根据悬臂梁弯曲能与滑坡冲击能相等而确定。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滑坡失稳运动作用下建筑物破坏损失程度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5具体为51针对受冲击的建筑物的框架结构,确定其柱网及层高等结构布置,梁、柱截面尺寸,实际配筋量,所用混凝土与钢筋材料标号信息;52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0112010规定,分别确定建筑物的梁、柱极限抗弯承载力,进而确定出柱端截面的有效受弯承载力;53根据建筑物所有柱的有效受剪承载力。
8、确定出建筑物各楼层层间屈服剪力;54根据建筑物各楼层层间屈服剪力确定建筑物的结构薄弱层的位置;55取建筑物结构薄弱层位置的弹塑性层间位移角为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0112010规定的定限值,由此获得建筑物的薄弱层弹性层间位移;56由建筑物的薄弱层弹性层间位移计算得到建筑物的结构薄弱层位置所受剪力,根据底部剪力法,确定建筑物的底层剪力作为建筑物的框架结构的水平抵抗力,进而作为建筑物受冲击抵抗能力值。权利要求书CN104063616A1/7页4一种滑坡失稳运动作用下建筑物破坏损失程度评价方法技术领域0001本发明涉及防灾、减灾评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滑坡失稳运动作用下建筑物破坏损失程度评价方。
9、法。背景技术0002近年来,针对滑坡灾害风险的研究成为滑坡研究领域的热点,国际上部分主流国家己经开展了较为深入的研究工作,国内外学者们从对滑坡灾害风险基本概念的认识,逐步发展到定量预测的程度。在风险研究中,受冲击体破坏损失程度的评价则是该研究的核心,而受冲击体破坏损失的程度定量确定一直是该领域的难点。0003目前对于受冲击体破坏损失程度的评价多为定性分析,研究人员主要通过对灾情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将遭受冲击遭受灾害后的损失与灾害前的价值进行对比或者根据人口的伤亡比例作为破坏损失程度值,以及对不同遭受冲击如人口、环境等选用不同评价指标,对其可能遭受的破坏以及损失程度进行度量,获得破坏损失程度值。以。
10、上这些分析并没有充分考虑滑坡灾害的作用强度,遭受冲击的空间位置等因素,而对遭受冲击抗灾能力的评价也多为经验取值,因此缺乏足够的理论和数据依据,往往导致对破坏损失程的评估存在较大误差。0004要考虑滑坡灾害的作用强度,则需要预测滑体滑动速度、滑动时间和滑动距离等。如果不能正确掌握滑坡失稳后运动过程特征,对滑坡危害范围预测划定过大或过小,都难以合理地减轻滑坡灾害损失。因此有必要分析滑坡失稳后运动过程,确定得到滑体冲击作用。但现有技术中还缺乏一种能够依据滑坡失稳运动过程分析而对建筑物的破坏损失程度进行有效评价的科学方法。发明内容0005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滑坡失稳运。
11、动作用下建筑物破坏损失程度评价方法,其通过对滑坡失稳后运动过程以及建筑物抵抗能力的分析,从滑坡的灾害强度和受冲击的建筑物抵抗能力出发,对受冲击的建筑物破坏损失程度进行评价,用以帮助对滑坡失稳灾害评估更好地提供数据依据,增强滑坡失稳灾害评估的准确性,以解决现有技术中依据人为经验实施滑坡失稳灾害评估存在较大误差的问题。0006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了如下的技术手段0007一种滑坡失稳运动作用下建筑物破坏损失程度评价方法,包括如下步骤00081选定被测定的滑坡,根据滑体滑面上剪切作用方向与滑动面倾向相反近似确定滑动方向,测定滑坡滑面的产状和滑坡参数;所述滑坡参数包括滑体的重度、滑体材料的内摩。
12、擦角、滑体材料天然饱和状态下的粘聚力、滑体材料的弹性模量、滑体与滑面之间的摩擦系数以及滑坡的坡脚与受冲击建筑物的间隔距离;00092建立滑坡的弹簧变形块分析模型;具体为,由滑坡的滑动方向,确定滑坡的二维剖面,将二维滑坡剖面沿垂直方向条分,划分成若干个竖直的条块,得到各个条块的宽度说明书CN104063616A2/7页5和面积,每相邻两个条块之间用无质量的弹簧连接,无质量弹簧的内力表示滑体相邻两个条块之间的条间力,且无质量弹簧只承受水平方向作用力,无质量弹簧的变形用水平方向的条间力产生的变形能来表示,条块宽度的改变量表示无质量弹簧的变形,由此建立弹簧变形块分析模型;00103利用滑坡的弹簧变形块。
13、分析模型对滑坡失稳后运动过程进行分析;具体为,采用不平衡推力法,用运动学原理确定出滑坡的各条块在失稳后运动过程中的运动速度、形变、滑动距离和滑动时间;00114确定受冲击建筑物的框架结构,并根据滑体运动至建筑物位置处的速度,确定滑坡对建筑物的作用力;该作用力视为两部分组成,一部分为滑体碎屑堆积对建筑物的静力作用力,另外一部分为滑体对建筑物的冲击作用力;两部分作用之和即为滑坡对建筑物的作用力,并将该作用力作为滑坡灾害强度值;00125针对受冲击的建筑物的框架结构,确定其柱网及层高等结构布置,梁、柱截面尺寸,实际配筋量,所用混凝土与钢筋材料标号等信息,并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0112010。
14、确定其框架结构的水平抵抗力,作为建筑物受冲击抵抗能力值;00136以滑坡灾害强度值与建筑物受冲击抵抗能力值的比值作为建筑物破坏损失程度值,根据建筑物破坏损失程度值确定滑坡失稳运动作用下建筑物的破坏损失程度。0014上述滑坡失稳运动作用下建筑物破坏损失程度评价方法中,具体而言,所述步骤3具体为001531确定滑坡各个条块的重量,由条块的面积乘以滑体的重度得到;001632根据运动学公式,确定滑体突滑时刻条块之间条间力,并得到滑体突滑时刻各个条块的加速度;001733根据预先设定的时间增量T,根据滑动过程中滑体运动模式连续条件求得在下一T时刻各个条块的速度;001834由弹性力学求得每相邻两个条块。
15、之间无质量弹簧的变形,进而求取在下一T时刻每相邻两个条块之间的条间力;001935根据平行滑面与垂直滑面的运动学方程,求解在下一T时刻各个条块的加速度;002036重复步骤3335,直到滑体运动至受冲击的建筑物位置处,得到滑体运动至建筑物位置处的速度。0021上述滑坡失稳运动作用下建筑物破坏损失程度评价方法中,具体而言,所述步骤4中,滑体碎屑堆积对建筑物的静力作用力采用朗肯土压力公式进行确定;滑体对建筑物的冲击作用力,则先根据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10,将建筑物的侧向刚度折算为竖向悬臂受弯构件的等效侧向刚度,获得建筑物的结构弹性等效侧向刚度,然后由能量守恒原理,根据悬臂梁弯曲能。
16、与滑坡冲击能相等而确定。0022上述滑坡失稳运动作用下建筑物破坏损失程度评价方法中,具体而言,所述步骤5具体为002351针对受冲击的建筑物的框架结构,确定其柱网及层高等结构布置,梁、柱截面尺寸,实际配筋量,所用混凝土与钢筋材料标号信息;002452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0112010规定,分别确定建筑物的梁、柱极限说明书CN104063616A3/7页6抗弯承载力,进而确定出柱端截面的有效受弯承载力;002553根据建筑物所有柱的有效受剪承载力确定出建筑物各楼层层间屈服剪力;002654根据建筑物各楼层层间屈服剪力确定建筑物的结构薄弱层的位置;002755取建筑物结构薄弱层位置的弹塑。
17、性层间位移角为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0112010规定的定限值,由此获得建筑物的薄弱层弹性层间位移;002856由建筑物的薄弱层弹性层间位移计算得到建筑物的结构薄弱层位置所受剪力,根据底部剪力法,确定建筑物的底层剪力作为建筑物的框架结构的水平抵抗力,进而作为建筑物受冲击抵抗能力值。0029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发明的滑坡失稳运动作用下建筑物破坏损失程度评价方法具有以下的有益效果0030本文针对滑体灾害作用强度,主要从考虑对建筑物的冲击力以及建筑物在滑体冲击作用下的抵抗能力进行阐述。00311、本发明的滑坡失稳运动作用下建筑物破坏损失程度评价方法,综合考虑了滑坡失稳后的运动过程对建筑物的作用力以。
18、及建筑物在滑体作用力下的抵抗能力,对受冲击的建筑物破坏损失程度进行评价,能够帮助对滑坡失稳灾害评估更好地提供数据依据,增强滑坡失稳灾害评估的准确性,以解决现有技术中依据经验实施滑坡失稳灾害评估存在较大误差的问题。00322、本发明的滑坡失稳运动作用下建筑物破坏损失程度评价方法中,建立了滑坡的弹簧变形块分析模型,并借助弹簧变形块分析模型分析滑坡失稳后运动过程,利用运动学原理获得相关速度,滑动距离等参数,进而以速度以及滑动距离为依据,确定滑坡对建筑物的作用力,作为建筑物受冲击抵抗能力值,其分析过程客观、可靠。00333、本发明的滑坡失稳运动作用下建筑物破坏损失程度评价方法中,通过对受冲击建筑物框架。
19、结构的层间屈服剪力的计算,获得建筑物结构薄弱层位置软弱层屈服时对应的底层剪力值,作为建筑物受冲击抵抗能力值,并以滑坡灾害强度值与建筑物受冲击抵抗能力值的比值作为建筑物破坏损失程度值,根据建筑物破坏损失程度值确定滑坡失稳运动作用下建筑物的破坏损失程度,更有助于对建筑物损失程度进行客观估计,进而增强滑坡失稳灾害评估的准确性。附图说明0034图1为本发明滑坡失稳运动作用下建筑物破坏损失程度评价方法的流程示意图。0035图2为本发明滑坡失稳运动作用下建筑物破坏损失程度评价方法中滑坡的弹簧变形块分析模型图。0036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滑坡场景示意图。0037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滑坡失稳运动3S后的场景。
20、示意图。0038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滑坡失稳运动808S后的场景示意图。0039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建筑物的框架结构平面布置图。0040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建筑物的框架结构剖面布置图。具体实施方式说明书CN104063616A4/7页70041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滑坡失稳运作用下建筑物破坏损失程度评价方法,其方法流程如图1所示,包括如下步骤0042步骤1选定被测定的滑坡,根据滑体滑面上剪切作用方向与滑动面倾向相反近似确定滑动方向,测定滑坡滑面的产状和滑坡参数;所述滑坡参数包括滑体的重度、滑体材料的内摩擦角、滑体材料天然饱和状态下的粘聚力、滑体材料的弹性模量、滑体与滑面之间的摩擦系数以及滑坡的坡脚与。
21、受冲击建筑物的间隔距离。0043步骤2建立滑坡的弹簧变形块分析模型;具体为,由滑坡的滑动方向,确定滑坡的二维剖面,将二维滑坡剖面沿垂直方向条分,划分成若干个竖直的条块,得到各个条块的宽度和面积,每相邻两个条块之间用无质量的弹簧连接,无质量弹簧的内力表示滑体相邻两个条块之间的条间力,且无质量弹簧只承受水平方向作用力,无质量弹簧的变形用水平方向的条间力产生的变形能来表示,条块宽度的改变量表示无质量弹簧的变形,由此建立弹簧变形块分析模型。0044步骤3利用滑坡的弹簧变形块分析模型对滑坡失稳后运动过程进行分析;具体为,采用不平衡推力法,用运动学原理确定出滑坡的各条块在失稳后运动过程中的运动速度、形变、。
22、滑动距离和滑动时间。0045步骤4确定受冲击建筑物的框架结构,并根据滑体运动至建筑物位置处的速度,确定滑坡对建筑物的作用力;该作用力视为两部分组成,一部分为滑体碎屑堆积对建筑物的静力作用力,另外一部分为滑体对建筑物的冲击作用力;两部分作用之和即为滑坡对建筑物的作用力,并将该作用力作为滑坡灾害强度值。0046步骤5针对受冲击的建筑物的框架结构,确定其柱网及层高等结构布置,梁、柱截面尺寸,实际配筋量,所用混凝土与钢筋材料标号等信息,并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0112010确定其框架结构的水平抵抗力,作为建筑物受冲击抵抗能力值。0047步骤6以滑坡灾害强度值与建筑物受冲击抵抗能力值的比值作为建。
23、筑物破坏损失程度值,根据建筑物破坏损失程度值确定滑坡失稳运动作用下建筑物的破坏损失程度。0048由此,便得到了滑坡失稳运动作用下建筑物的破坏损失程度。0049下面再通过实施例对本发明滑坡失稳运动作用下建筑物破坏损失程度评价方法进行进一步的说明。0050实施例0051步骤1选定被测定的滑坡。本实施例中被测定的滑体示意如图3所示,滑体的具体材料参数有滑体的重度16KN/M3,滑体材料的内摩擦角,滑体材料的粘聚力C30KPA,滑体材料的弹性模量E015MPA,滑体初始速度V00,滑体与滑面之间的摩擦系数F025。0052滑坡的滑面各段的倾角为0053说明书CN104063616A5/7页80054其。
24、中,X表示水平距离的值。0055本实施例中,将滑坡的坡脚与受冲击建筑物的间隔距离设定为三种不同情况,分别为10M、15M、20M。0056步骤2建立滑坡的弹簧变形块分析模型,所建立的弹簧变形块分析模型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将整个滑体划分成十个条块,初始条块宽度BI,0336M,时间步长T002S。各条块面积分别为表1所示。0057表1滑体各条块面积00580059步骤3对滑坡失稳后运动过程进行分析。根据如图2所示的弹簧变形块分析模型。0060其详细步骤为006131确定滑坡各个条块的重量,由条块的面积乘以滑体的重度得到;006232根据运动学公式,确定滑体突滑时刻条块之间条间力,并得到滑体突。
25、滑时刻各个条块的加速度;006333根据预先设定的时间增量T,根据滑动过程中滑体运动模式连续条件求得在下一T时刻各个条块的速度;006434由弹性力学求得每相邻两个条块之间无质量弹簧的变形,进而求取在下一T时刻每相邻两个条块之间的条间力;006535根据平行滑面与垂直滑面的运动学方程,求解在下一T时刻各个条块的加速度;006636重复步骤3335,直到滑体运动至受冲击的建筑物位置处,得到滑体运动至建筑物位置处的速度。0067例如,以滑坡的坡脚与被冲击建筑物的间隔距离为20M为例,由分析可得,当T808S时,滑体运动至建筑物位置处,此时滑动距离为20M。滑坡滑动过程见图3、图4和图5。图3为滑坡。
26、场景示意图,同时也表示了滑坡在T0时刻即滑坡突滑时刻的场景示意图;图4表示滑坡失稳运动3S后的场景示意图;图5为表示滑坡失稳运动808S后的场景示意图。0068步骤4根据滑体运动至建筑物位置处的速度,确定滑坡对建筑物的作用力。0069受冲击建筑物为三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以滑坡的坡脚与被冲击建筑物的间隔距离为20M为例,其结构框架的平面图和剖面图分别如图6和图7所示。该建筑物的框架结构梁截面尺寸为250MM600MM,混凝土采用C20,钢筋采用HRB335;柱截面尺寸为500MM500MM,混凝土采用C30,钢筋采用HRB335。0070确定滑坡对建筑物的作用力的详细步骤为007141采用朗肯。
27、土压力公式进行确定滑体碎屑堆积对建筑物的静力作用力;007242根据受冲击建筑物的框架结构布置相关信息,根据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10,将建筑物的侧向刚度折算为竖向悬臂受弯构件的等效侧向刚度,获得建说明书CN104063616A6/7页9筑物的结构弹性等效侧向刚度;007343由能量守恒原理,根据悬臂梁弯曲能与滑坡冲击能相等而确定滑体对建筑物的冲击作用力;007444将静力作用力与冲击作用力相加获得滑坡对建筑物的作用力,作为滑坡灾害强度值。0075由此确定出滑体运动至建筑物位置处时,滑坡对建筑物的作用力为1069668KN。0076步骤5确定建筑物的框架结构的水平抵抗力。007。
28、751针对受冲击的建筑物的框架结构,确定其柱网及层高等结构布置,梁、柱截面尺寸,实际配筋量,所用混凝土与钢筋材料标号信息;本实施例中建筑物的框架结构相关信息如前文所述;007852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0112010规定,分别确定建筑物的梁、柱极限抗弯承载力,进而确定出柱端截面的有效受弯承载力;007953根据建筑物所有柱的有效受剪承载力确定出建筑物各楼层层间屈服剪力;008054根据建筑物各楼层层间屈服剪力确定建筑物的结构薄弱层的位置;008155取建筑物结构薄弱层位置的弹塑性层间位移角为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0112010规定的定限值,由此获得建筑物的薄弱层弹性层间位移;008。
29、256由建筑物的薄弱层弹性层间位移计算得到建筑物的结构薄弱层位置所受剪力,根据底部剪力法,确定建筑物的底层剪力作为建筑物的框架结构的水平抵抗力,进而作为建筑物受冲击抵抗能力值。0083所得结果见表2。0084表2楼层各层剪力00850086根据表2确定可知,该建筑物框架结构的最薄弱层发生在第一层,当第一层弹塑性层间位移角达到规范规定限值时,此时对应的底层剪力值为20320KN,因此用该值作为受冲击框架结构的抵抗能力值。0087步骤6以滑坡灾害强度值与建筑物受冲击抵抗能力值的比值作为建筑物破坏损失程度值,根据建筑物破坏损失程度值确定滑坡失稳运动作用下建筑物的破坏损失程度。0088表3列出了本实施。
30、例中滑体与建筑物在三个不同的初始间隔距离条件下,根据本发明方法所得到的作用力情况以及建筑物破坏损失程度值情况。0089表3不同的初始间隔距离条件下的建筑物破坏损失程度值0090说明书CN104063616A7/7页100091表4示出了不同的建筑物破坏损失程度值与不同建筑物破坏损失程度的对应关系。0092表4建筑物破坏损失程度00930094根据本实施例的计算情况可知,在本实施例的条件下,如果建筑物与滑体的初始间隔距离为10米,滑坡失稳滑下对建筑物的破坏损失程度达到“破坏”级,还可以对建筑物加以工程修复;如果建筑物与滑体的初始间隔距离为20米,滑坡失稳滑下对建筑物的破坏损失程度达到“严重破坏”。
31、级,难以通过工程修复;而如果建筑物与滑体的初始间隔距离为15米,滑坡失稳滑下对建筑物的破坏损失程度达到“倒塌”级,破坏最为严重,将对建筑物造成不可挽回的灾害损失。由此也可以看到,本发明滑坡失稳运动作用下建筑物破坏损失程度评价方法,能够有效的应用于滑坡失稳灾害评估,增强滑坡失稳灾害评估的准确性,解决现有技术中仅依据经验实施滑坡失稳灾害评估误差较大的问题。0095最后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说明书CN104063616A101/3页11图1图2说明书附图CN104063616A112/3页12图3图4说明书附图CN104063616A123/3页13图5图6图7说明书附图CN104063616A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