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杀虫组合物.pdf

上传人:000****221 文档编号:62451 上传时间:2018-01-22 格式:PDF 页数:9 大小:1.8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410289500.1

申请日:

2014.06.24

公开号:

CN104054742A

公开日:

2014.09.24

当前法律状态:

撤回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发明专利申请公布后的视为撤回IPC(主分类):A01N 51/00申请公布日:20140924|||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A01N 51/00申请日:20140624|||公开

IPC分类号:

A01N51/00; A01P7/04; A01N43/56(2006.01)N

主分类号:

A01N51/00

申请人:

北京燕化永乐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发明人:

杨会营; 刘晓娇; 蒋勤桂; 卢小燕; 田胜

地址:

102488 北京市房山区良乡政通路8号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代理人: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杀虫组合物,其中包含氯氟氰虫酰胺与呋虫胺两种活性组分。两种活性组分的重量比为1:60-60:1,该组合物高效、低毒、扩大了杀虫谱,杀虫活性高,在减少用量的同时,延缓抗药性的产生,延长持效期,有明显的增效作用。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杀虫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活性成分由氯氟氰虫酰胺和呋虫胺组成,所述氯氟氰虫酰胺和呋虫胺的重量比为1:60~60:1。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物,其特征在于:由有效成分和辅料制成悬浮剂、水分散粒剂。

3.
  根据权利要求1或权利要求2所述的组合物,其特征在于:用于防治水稻蓟马。

说明书

一种杀虫组合物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农药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氯氟氰虫酰胺和呋虫胺的杀虫组合物。
背景技术
氯氟氰虫酰胺是由浙江省化工研究院有限公司自主开发的邻苯二甲酰胺类新型杀虫剂,其作用机理为激活靶标害虫的鱼尼丁受体,释放横纹肌和平滑肌细胞内的钙离子,影响昆虫肌肉收缩,导致害虫麻痹死亡。适用于防治小菜蛾、菜青虫、斜纹夜蛾、甜菜夜蛾、二化螟、稻纵卷叶螟等鳞翅目害虫。且氯氟氰虫酰胺具有双向传导和内吸性能,研究表明氯氟氰虫酰胺与传统杀虫剂无交叉抗性,因此可用于已产生抗性地区害虫防治。
呋虫胺(dinotefuran)分子式:C7H14N4O3,化学名称:(RS)-1-甲基-2-硝基-3{(3-四氢呋喃)甲基}胍,为日本三井化学公司开发的第三代烟碱类杀虫剂。呋虫胺与现有的烟碱类杀虫剂的化学结构有很大的不同,它的四氢呋喃基取代了以前的氯代吡啶基、氯代噻唑基,并不含卤族元素,同时在性能方面也与烟碱有所不同,因而又被称作“呋喃烟碱”。呋虫胺的杀虫谱极为广泛,可以防治各种半翅目、鳞翅目、甲虫目、双翅目、直翅目、膜翅目等各种害虫,如:水稻褐飞虱、白背飞虱、灰飞虱;水稻二化螟、稻蝗类;蔬菜蚜虫、粉虱、黄条跳甲、茶细蛾小菜蛾、蓟马、潜叶蝇等。呋虫胺具有卓越的触杀、胃毒、内吸渗透作用,在很低的剂量下即显示了很高的杀虫活性。该药剂对哺乳动物、鸟类及水生生物十分安全,对作物无药害,可用于水稻、果树、蔬菜等众多作物,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由于农田害虫每年给农作物生产造成很大损失,农药作为化学防治农田害虫的主要手段,目前应用非常广泛。随着农药长期大量的单一使用,会导致害虫产生抗性,对环境造成更大的污染。田间试验表明,现有药剂与作用机制不同的另一种农药混配,不仅能推迟抗性产生,还能提高药效及残留时期,降低使用量,减少农民的施药成本,因此我们将氯氟氰虫酰胺与呋虫胺复配用以扩大杀虫谱。将两种有效成分复配,不仅可以有效防治大部分害虫,减少环境污染,还能够提高药效及持效期,降低了农民的劳动成本,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杀虫活性高、持效性长、速效性高、低毒、环保的杀虫 组合物。具体的涉及氯氟氰虫酰胺与呋虫胺为有效成分的杀虫组合物。
上述杀虫组合物中,氯氟氰虫酰胺和呋虫胺的重量比为1:60~60:1。
利用上述的杀虫组合物,配以本领域内技术人员公知的助剂,以本领域内技术人员公知的方法可以制成本发明的剂型。其可以加工的剂型为悬浮剂、水分散粒剂。
本发明具有的优点和有益效果:1、杀虫范围广;2、持效期长;3、低毒,无残留,无公害,对环境安全;4、使用复合制剂,两种杀虫剂的用量均比单一使用时降低,从而提高了杀虫效果,增加了安全性,减少了环境污染。
稻蓟马,昆虫名,为缨翅目,蓟马科。北起黑龙江、内蒙古自治区、南至广东、广西和云南,东自台湾及各省,西达四川、贵州均有发生。寄主于水稻、小麦、玉米、粟、高粱、蚕豆、葱、烟草、甘蔗等。成、若虫以口器锉破叶面,成微细黄白色斑,叶尖两边向内卷折,渐及全叶卷缩枯黄,分蘖初期受害重的稻田,苗不长、根不发、无分蘖,甚至成团枯死。晚稻秧田受害更为严重,常成片枯死,状如火烧。穗期成、若虫趋向穗苞,扬花时,转入颖壳内,为害子房,造成空瘪粒。
申请人首先对氯氟氰虫酰胺和呋虫胺进行了配方筛选的研究,氯氟氰虫酰胺、呋虫胺两种有效成分的杀虫活性很高,针对两种成分的作用特点,将室内生测的对象定为水稻蓟马,具体试验情况以及结果如下:
试验用药采用95%氯氟氰虫酰胺和96%呋虫胺原药,使用丙酮将原药溶解,配制成所需要的制剂。根据设定的配比浓度,配制成所需浓度药液备用,所使用的原药及助剂均为其他厂家购买。
室内生测的方法为:采用人工饲养混药法法,将按设定浓度配备好的药液均匀混入制作好的人工饲料中,趁热分别倒入12孔板冷却,每孔接入1头试虫,每个处理重复三次,每次重复20头。处理后的试虫于温度为(25±1)℃、相对湿度为60%-80%、光照周期16/8h(L/D)的条件下培养。处理后48h检查试虫死亡情况,分别记录总虫数和死虫数。数据用SPSS软件统计处理。求出毒力回归式、致死中浓度、相关系数等,并用孙云沛法求出共毒系数。
混配制剂的联合毒力采用孙云沛的共毒系数方法表示:

混配制剂的理论毒力指数TTI=∑(某药的毒力指数ATI×在混剂中该药有效成分的 百分率)。

CTC大于120时为增效作用,小于80时为拮抗作用,80~120时为加和作用。
表1 不同配比对水稻蓟马的毒力测定结果

分析上述数据结果表明,氯氟氰虫酰胺与呋虫胺按不同比例复配时,所有复配配方的共毒系数均大于120,都具有明显的增效作用。说明将两种有效成分复配后,能够有很好的增效作用。
以下具体实例用以进一步详细说明本发明,但本发明绝非仅仅限于以下这些实施例。配方中百分比均为重量百分比,所使用的原药以及助剂均从其他厂家购买。
配方实例如下:
实例一:30%氯氟氰虫酰胺·呋虫胺悬浮剂

实例二:32%氯氟氰虫酰胺·呋虫胺水分散粒剂

实例三:12.4%氯氟氰虫酰胺·呋虫胺水分散粒剂

实例四:9.2%氯氟氰虫酰胺·呋虫胺水分散粒剂

实例五:30.5%氯氟氰虫酰胺·呋虫胺悬浮剂

实例六:38.4%氯氟氰虫酰胺·呋虫胺水分散粒剂


实例七:46.5%氯氟氰虫酰胺·呋虫胺水分散粒剂

实例八:36.8%氯氟氰虫酰胺·呋虫胺悬浮剂

实例九:25.5%氯氟氰虫酰胺·呋虫胺水分散粒剂

实例十:36.6%氯氟氰虫酰胺·呋虫胺水分散粒剂


按照上述十个实例,进行36.6%氯氟氰虫酰胺·呋虫胺水分散粒剂以及其他复配配方防治稻蓟马的田间药效试验,同时通过与20%氯氟氰虫酰胺悬浮剂、60%呋虫胺水分散粒剂的效果对比,验证复配后的增效效果。试验地点为湖北省荆州地区监利市,时间为2013年7月15日,试验共四个处理,每个处理四个重复,小区随机排列,小区面积95m2,所有小区的种植习惯均与当地的种植习惯相同,记录施药当天和其后一周的天气资料,具体如下:
表2 试验期间气象资料

调查标准为:施药前进行基数调查,药后第1d、3d、7d、14d进行药后调查,调查方法为在各小区随机取水稻20株,统计蓟马幼虫的死活数,计算死亡率和减退率,具体数据(数据为四个重复的平均值)如下:
表3 36.6%氯氟氰虫酰胺·呋虫胺WDG以及其他复配配方对稻蓟马的田间药效试验

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不同配方进行复配的过程中,在使用相同的有效剂量下, 氯氟氰虫酰胺和呋虫胺复配后,制剂的防效要明显高于两种单剂,其中实例八在药后14d的防治率达到94.78%,为所有实例中最高的,可见两种成分复配有很好的增效作用。同时,复配制剂在药后14d防效要大于药后7d的,与单剂相比,延长了持效期。两者复配的剂型均为环保剂型,对环境安全友好,扩大杀虫谱,有很好的经济效益。

一种杀虫组合物.pdf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一种杀虫组合物.pdf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一种杀虫组合物.pdf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种杀虫组合物.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杀虫组合物.pdf(9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CN104054742A43申请公布日20140924CN104054742A21申请号201410289500122申请日20140624A01N51/00200601A01P7/04200601A01N43/5620060171申请人北京燕化永乐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地址102488北京市房山区良乡政通路8号72发明人杨会营刘晓娇蒋勤桂卢小燕田胜54发明名称一种杀虫组合物57摘要本发明涉及一种杀虫组合物,其中包含氯氟氰虫酰胺与呋虫胺两种活性组分。两种活性组分的重量比为160601,该组合物高效、低毒、扩大了杀虫谱,杀虫活性高,在减少用量的同时,延缓抗药性的产生,延长持效期,有明。

2、显的增效作用。51INTCL权利要求书1页说明书7页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权利要求书1页说明书7页10申请公布号CN104054742ACN104054742A1/1页21一种杀虫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活性成分由氯氟氰虫酰胺和呋虫胺组成,所述氯氟氰虫酰胺和呋虫胺的重量比为16060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物,其特征在于由有效成分和辅料制成悬浮剂、水分散粒剂。3根据权利要求1或权利要求2所述的组合物,其特征在于用于防治水稻蓟马。权利要求书CN104054742A1/7页3一种杀虫组合物技术领域0001本发明属于农药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氯氟氰虫酰胺和呋虫胺的杀虫组合物。

3、。背景技术0002氯氟氰虫酰胺是由浙江省化工研究院有限公司自主开发的邻苯二甲酰胺类新型杀虫剂,其作用机理为激活靶标害虫的鱼尼丁受体,释放横纹肌和平滑肌细胞内的钙离子,影响昆虫肌肉收缩,导致害虫麻痹死亡。适用于防治小菜蛾、菜青虫、斜纹夜蛾、甜菜夜蛾、二化螟、稻纵卷叶螟等鳞翅目害虫。且氯氟氰虫酰胺具有双向传导和内吸性能,研究表明氯氟氰虫酰胺与传统杀虫剂无交叉抗性,因此可用于已产生抗性地区害虫防治。0003呋虫胺DINOTEFURAN分子式C7H14N4O3,化学名称RS1甲基2硝基33四氢呋喃甲基胍,为日本三井化学公司开发的第三代烟碱类杀虫剂。呋虫胺与现有的烟碱类杀虫剂的化学结构有很大的不同,它的。

4、四氢呋喃基取代了以前的氯代吡啶基、氯代噻唑基,并不含卤族元素,同时在性能方面也与烟碱有所不同,因而又被称作“呋喃烟碱”。呋虫胺的杀虫谱极为广泛,可以防治各种半翅目、鳞翅目、甲虫目、双翅目、直翅目、膜翅目等各种害虫,如水稻褐飞虱、白背飞虱、灰飞虱;水稻二化螟、稻蝗类;蔬菜蚜虫、粉虱、黄条跳甲、茶细蛾小菜蛾、蓟马、潜叶蝇等。呋虫胺具有卓越的触杀、胃毒、内吸渗透作用,在很低的剂量下即显示了很高的杀虫活性。该药剂对哺乳动物、鸟类及水生生物十分安全,对作物无药害,可用于水稻、果树、蔬菜等众多作物,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0004由于农田害虫每年给农作物生产造成很大损失,农药作为化学防治农田害虫的主要手段,目。

5、前应用非常广泛。随着农药长期大量的单一使用,会导致害虫产生抗性,对环境造成更大的污染。田间试验表明,现有药剂与作用机制不同的另一种农药混配,不仅能推迟抗性产生,还能提高药效及残留时期,降低使用量,减少农民的施药成本,因此我们将氯氟氰虫酰胺与呋虫胺复配用以扩大杀虫谱。将两种有效成分复配,不仅可以有效防治大部分害虫,减少环境污染,还能够提高药效及持效期,降低了农民的劳动成本,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发明内容0005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杀虫活性高、持效性长、速效性高、低毒、环保的杀虫组合物。具体的涉及氯氟氰虫酰胺与呋虫胺为有效成分的杀虫组合物。0006上述杀虫组合物中,氯氟氰虫酰胺和呋虫胺的重量比为1。

6、60601。0007利用上述的杀虫组合物,配以本领域内技术人员公知的助剂,以本领域内技术人员公知的方法可以制成本发明的剂型。其可以加工的剂型为悬浮剂、水分散粒剂。0008本发明具有的优点和有益效果1、杀虫范围广;2、持效期长;3、低毒,无残留,无公害,对环境安全;4、使用复合制剂,两种杀虫剂的用量均比单一使用时降低,从而提高了杀虫效果,增加了安全性,减少了环境污染。0009稻蓟马,昆虫名,为缨翅目,蓟马科。北起黑龙江、内蒙古自治区、南至广东、广西和说明书CN104054742A2/7页4云南,东自台湾及各省,西达四川、贵州均有发生。寄主于水稻、小麦、玉米、粟、高粱、蚕豆、葱、烟草、甘蔗等。成、。

7、若虫以口器锉破叶面,成微细黄白色斑,叶尖两边向内卷折,渐及全叶卷缩枯黄,分蘖初期受害重的稻田,苗不长、根不发、无分蘖,甚至成团枯死。晚稻秧田受害更为严重,常成片枯死,状如火烧。穗期成、若虫趋向穗苞,扬花时,转入颖壳内,为害子房,造成空瘪粒。0010申请人首先对氯氟氰虫酰胺和呋虫胺进行了配方筛选的研究,氯氟氰虫酰胺、呋虫胺两种有效成分的杀虫活性很高,针对两种成分的作用特点,将室内生测的对象定为水稻蓟马,具体试验情况以及结果如下0011试验用药采用95氯氟氰虫酰胺和96呋虫胺原药,使用丙酮将原药溶解,配制成所需要的制剂。根据设定的配比浓度,配制成所需浓度药液备用,所使用的原药及助剂均为其他厂家购买。

8、。0012室内生测的方法为采用人工饲养混药法法,将按设定浓度配备好的药液均匀混入制作好的人工饲料中,趁热分别倒入12孔板冷却,每孔接入1头试虫,每个处理重复三次,每次重复20头。处理后的试虫于温度为251、相对湿度为6080、光照周期16/8HL/D的条件下培养。处理后48H检查试虫死亡情况,分别记录总虫数和死虫数。数据用SPSS软件统计处理。求出毒力回归式、致死中浓度、相关系数等,并用孙云沛法求出共毒系数。0013混配制剂的联合毒力采用孙云沛的共毒系数方法表示00140015混配制剂的理论毒力指数TTI某药的毒力指数ATI在混剂中该药有效成分的百分率。00160017CTC大于120时为增效。

9、作用,小于80时为拮抗作用,80120时为加和作用。0018表1不同配比对水稻蓟马的毒力测定结果0019说明书CN104054742A3/7页50020分析上述数据结果表明,氯氟氰虫酰胺与呋虫胺按不同比例复配时,所有复配配方的共毒系数均大于120,都具有明显的增效作用。说明将两种有效成分复配后,能够有很好的增效作用。0021以下具体实例用以进一步详细说明本发明,但本发明绝非仅仅限于以下这些实施例。配方中百分比均为重量百分比,所使用的原药以及助剂均从其他厂家购买。0022配方实例如下0023实例一30氯氟氰虫酰胺呋虫胺悬浮剂00240025实例二32氯氟氰虫酰胺呋虫胺水分散粒剂0026说明书CN。

10、104054742A4/7页60027实例三124氯氟氰虫酰胺呋虫胺水分散粒剂00280029实例四92氯氟氰虫酰胺呋虫胺水分散粒剂00300031实例五305氯氟氰虫酰胺呋虫胺悬浮剂00320033实例六384氯氟氰虫酰胺呋虫胺水分散粒剂0034说明书CN104054742A5/7页700350036实例七465氯氟氰虫酰胺呋虫胺水分散粒剂00370038实例八368氯氟氰虫酰胺呋虫胺悬浮剂00390040实例九255氯氟氰虫酰胺呋虫胺水分散粒剂00410042实例十366氯氟氰虫酰胺呋虫胺水分散粒剂说明书CN104054742A6/7页8004300440045按照上述十个实例,进行366。

11、氯氟氰虫酰胺呋虫胺水分散粒剂以及其他复配配方防治稻蓟马的田间药效试验,同时通过与20氯氟氰虫酰胺悬浮剂、60呋虫胺水分散粒剂的效果对比,验证复配后的增效效果。试验地点为湖北省荆州地区监利市,时间为2013年7月15日,试验共四个处理,每个处理四个重复,小区随机排列,小区面积95M2,所有小区的种植习惯均与当地的种植习惯相同,记录施药当天和其后一周的天气资料,具体如下0046表2试验期间气象资料00470048调查标准为施药前进行基数调查,药后第1D、3D、7D、14D进行药后调查,调查方法为在各小区随机取水稻20株,统计蓟马幼虫的死活数,计算死亡率和减退率,具体数据数据为四个重复的平均值如下0049表3366氯氟氰虫酰胺呋虫胺WDG以及其他复配配方对稻蓟马的田间药效试验0050说明书CN104054742A7/7页90051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不同配方进行复配的过程中,在使用相同的有效剂量下,氯氟氰虫酰胺和呋虫胺复配后,制剂的防效要明显高于两种单剂,其中实例八在药后14D的防治率达到9478,为所有实例中最高的,可见两种成分复配有很好的增效作用。同时,复配制剂在药后14D防效要大于药后7D的,与单剂相比,延长了持效期。两者复配的剂型均为环保剂型,对环境安全友好,扩大杀虫谱,有很好的经济效益。说明书CN104054742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类生活必需 > 农业;林业;畜牧业;狩猎;诱捕;捕鱼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