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子发生器.pdf

上传人:e1 文档编号:6242777 上传时间:2019-05-25 格式:PDF 页数:5 大小:113.7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00119164.0

申请日:

2000.07.03

公开号:

CN1331473A

公开日:

2002.01.16

当前法律状态:

撤回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发明专利申请公布后的视为撤回|||公开

IPC分类号:

G21G1/00

主分类号:

G21G1/00

申请人:

冯建光;

发明人:

冯建光

地址:

524094广东省湛江市麻章区民乐中街51号旧牌61号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代理人: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涉及物理技术,特别是原子发生器,其主要结构是由球壳、高速电动机、叶轮轴、挡板等组成。其叶片旋转作用会使能量液生成原始原子核,最终形成原子。克服了已有的物理技术不能产生原子的缺陷,适用于物理研究及其教学等等。

权利要求书

1: 具有真空的原子发生器,其特征是:结构由球壳、 电动机、叶轮轴、叶片、挡板组成。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原子发生器,其特征是:球 壳底部开有一个孔与一个玻璃杯配合。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原子发生器,其特征是:叶 轮轴和叶片可有两组,但转向相反。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原子发生器,其特征是,挡 板边缘可呈波纹状。

说明书


原子发生器

    本发明涉及物理技术,特别是原子发生器。

    现有物理技术,例如高能粒子加速器等仪器,只能将一种元素转变成另一种元素,使原子序数为93~108的人工合成元素得到生成。但是,那些方法未能将能量液转变成原子。

    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上述已有物理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能将能量液转变成原子的原子发生器。

    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在密封球壳的真空空腔内安装有一组叶轮轴和叶片,还安装一块挡板,与叶片相对应,但保持0.01~10mm的间距,真空腔充满着能量液,叶轮轴与电动机配合并由电动机驱动。叶轮轴被驱动而转动,使叶片拨动能量液旋转地流动,被挡板阻挡而发生摩擦,形成能量液旋涡。该旋涡将能量液压缩成原始原子核,该核的旋转又产生出电子而形成原子。可采用现有的物理观测仪安装于球壳上。

    本发明的优点是:能将能量液生成原始原子核,进而生成原子。特别适于物理研究及其教学等等。

    本发明由以下附图及实施例给出:

    图1是本发明原实施例剖视示意图;

    图2是第二实施例的示意简图;

    图3是挡板的局部A向示意图

    下面结合上述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结构细节和工作情况

    本发明结构由球壳1、空腔2、叶片3、叶轮轴4、挡板7、玻璃杯5和高速电动机组成。叶轮轴4穿置于球壳1上,两端都配合一台电动机,电动机被密封套套于球壳1外表面,采用已有真空技术保证球壳1内的空腔2保持真空状态,叶轮轴4固定三片叶片3。球壳1内表面固定一块挡板7,其边缘与叶片3的边缘之间保持0.01~10mm的距离。挡板7的边缘呈直线状或波纹状,波纹状时,其波峰12之间的距离为0.1~0.5米。球壳底部开有一个孔,并配合厚度较大的玻璃杯5,但保持密封状态,球壳1的球半径为5~20米。

    工作情况是:电动机接通电源后驱动叶轮轴4,使叶片3拨动空腔2中的能量液,使其随之旋转,但受挡板7的阻挡,能量液被强烈摩擦而形成涡旋6,该涡旋将能量液压缩形成原始原子核,该核高速旋转摩擦其周边的能量液,使之形成较小的涡旋,小涡旋又将能量液压缩而形成电子等粒子,从而组成原子。如果形成的原子数目较多则会组成气体或降落玻璃杯5中,而被观察到。见图1、3、

    第二实施例是,球壳1内的空腔2中配合两组叶片10、11,及其叶轮轴8、9,并使叶轮轴8、9分别配合电动机,保证叶轮轴8与9的转向相反,即分别作M和N方向转动。

    能量液见中国专利:能量液测定仪。

    由上述可知,μ粒子衰变后形成一个电子和两个中微子,其静止质量至少消失了105MeV,这只能是该质量还原为能量液的缘故。否则,该现象已经否定了已有地物质守恒定律。

    另外推理:能量液可能又由比其更细微的超微质组成,这样才符合物质无限可分的原理。

原子发生器.pdf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原子发生器.pdf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原子发生器.pdf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原子发生器.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原子发生器.pdf(5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发明涉及物理技术,特别是原子发生器,其主要结构是由球壳、高速电动机、叶轮轴、挡板等组成。其叶片旋转作用会使能量液生成原始原子核,最终形成原子。克服了已有的物理技术不能产生原子的缺陷,适用于物理研究及其教学等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物理 > 核物理;核工程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