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定通风机电机的整流脉冲的方法和实施该方法的电路装置 本发明涉及一种测定通风机电机的整流脉冲的方法。此外,本发明还涉及实施该方法的电路装置。
特别是计算机电源部分功率较高,为其致冷需要电子换向的通风机。为达到控制和调节目的需用电子方式测定其转数。
迄今已知,为此目的使用专用通风机,该专用通风机使电子换向的内部时钟脉冲信号通过附加的线路通向外部。在此,问题是这种通风机主要价格太高,因此应尽可能避免使用它。
此外,已知通过电流电阻测定通风机的电流波动,并且通过滤波电路输出耦合测量信号。通过求微分和接着进行的脉冲形成可得到包含转数信息的信号。
换向过程通过以下是可识别的,即电流在这个时刻在很短时间内变强。变化速度最少比由电机的反电动势引起的电流的变化速度高10倍。
迄今,输出耦合这个整流脉冲,方式是通过取消其直流部分,和以适当方式从剩余的交流部分中使变化速度高的部分形成脉冲。几种方法都采用固定的开关阈工作。在此,不仅已知一些方法借助一个电容器工作,而且也知道一些方法以数字化为基础采用数/模变换器工作。可是,当使不同类型地或不同制造商的通风机,用相同的控制电路无须设置变化可长久运行时,这在功能上并不令人满意。
为能监视不同工作电流的不同通风机类型,可测定通风机电流的最大变换速度,并且作为开关阈使用一个特定的百分比进行识别换向。这种方法却具有严重的缺点。在通风机锁定的情况下,对已连接的监视装置来说必须识别该锁定。但决不可用误差方式加入整流脉冲,尽管通风机不转。准确地说,在采用这种识别方法时这是可能发生的,如下所述。
如果由于这种锁定状况代替不了换向,因此,工作电流不再波动,交流部分由此就趋向于0。因此,用于识别整流脉冲的开关阈降低到最小值。如果譬如当其它负载如固定磁盘或处理器用激活的节能功能在相同的电源设备上产生负载跃变时,通风机不转,现在被锁定的通风机的工作电压产生波动,则被锁定的通风机的电流也波动,因为这个电流在锁定时显示欧姆特性。
结果是换向识别电路以误差方式识别脉冲,尽管通风机被锁定。被锁定的通风机由此不再可靠地进行识别,并且存在着需致冷的设备的快速过热的危险。
因此,本发明的任务在于,在使用不同的通风机类型时也可使识别整流脉冲成为可能,并且在此在锁定通风机时可靠地避免对整流脉冲进行差错识别。
这个任务由测定通风机电机的整流脉冲的方法解决,步骤为:当比较的测量值的差彼此满足预定的极限值条件时,按预定的时间间隔连续测定和存储与通风机电流成比例的测量电压值,并且通过比较两个按时间间隔的测量值和输出一个结果信号,连续分析计算测量电压值。
为实施该方法,优选电路装置的实施方案在权利要求7中给出。
本发明所述的方法的优点在于,除通风机电流时间变化外,还要考虑与通风机有关的直流部分。这通过以下方面是可能的,即使用测量电压本身和不使用其时间导数进行分析计算。
在此,当具有分别为两个测量值的比与极限值比较时,这是特别优选的。
当在计数器中存储测量电压值作为与此相关的时间值,和在变换成时间值构成测量电压值的对数时,分析计算就特别简单。
该方法的其它优选的实施方案和电路装置在从属权利要求中给出。
下面将就实施例详细说明本发明。图中:
图1示出了在第一实施例中的电路装置,并且
图2示出了具有量程转换的第二实施例中的电路装置。
按照本发明譬如在电流电阻端实现对连续的电压值进行测量和进行在时间上有关的比的评估值。这样一来,整流脉冲识别的电流开关阈可调节到一个大于最大产生的工作电压波动的比值。如果在最大允许的工作电压波动为±5%时,可将电流开关阈调到譬如±10%或更多,则在工作电压跃变时和通风机被锁定时,不再触发有误差的脉冲,因为电流波动也只在±5%。通风机的电流变化在一个确定的时间间隔内进行测量,譬如可在通风机的两个整流脉冲之间的时间间隔的2%内,以便保留所指的快速变化。因此,缓慢电流变化不在给定的时间间隔内就可达到电流开关阈,因此也不触发输出信号。
这种识别不再与通风机电源电流的绝对值有关,也即无须匹配就适于所有的通风机类型。
在图1中本发明所述的整流脉冲识别具有第一振荡器1、第二振荡器2、一个具有由开关S1和电阻R1构成的充电和放电装置的电容器C1、一个其输出端控制开关S2的比较器3、一个其增益通过两个电阻R3和R4进行调节的输入放大器4、多个计数器、也即4个8比特的计数器5、6、7和8,以及一个过程控制器9。第一振荡器1在此是一个产生频率f2的振荡器,该频率f2相当于通风机额定转数f1的多倍。于是,通风机额定转数f1和这个频率f2彼此处于恒定的比。
相反,第二振荡器2可提供具有频率f3的计数脉冲用于测定电流时所需的计数过程。
分接在电流测量电阻RS上的通风机电流输送给输入放大器4的输入端,并且由该输入放大器4的输入端表示为电压,方式是通过在RS上放大通风机电流的电压降。按照第一振荡器1的时钟脉冲,以前在Vcc上充电的电容器C1通过电阻R1放电。这譬如可按时间间隔在两个通风机换向之间出现100次。在此分别形成的放电曲线是一个e函数。
在放电期间,借助比较器3将放电曲线与输入放大器4的输出端的瞬时通风机电流比较。只要电容器C1比输入放大器4的电压高,则第二振荡器2通过开关S2转接到计数器上。这就意味着,分别激活的计数器同相当于瞬时通风机电流的对数的表示那样可精确地如此多地获得计数脉冲。在此,数位低则相当于电流高,数位高相当于电流低。
为了在比的基础上现在进行在时间上彼此连续的通风机电流的测量值的比较,必须研究彼此连续的测量值的差,因为对数计数值的差彼此是对其比的量度。于是,比较特别简单,因为对于比的构成来说可使用计数状态的差。
下面将详述差值的构成,其中在这个实施例中,使用4个计数器每个为8比特。以下为第一计数器5的计数状态用Z1标示、第二计数器6的计数状态用Z2标示、第三计数器7的计数状态用Z3标示、第四计数器8的计数状态用Z4标示。在过程控制器9中的过程计数器依次轮流地给计数器寻址。在此,有4种不同的计数过程。
计数过程1:
计数过程1开始,方式是通过第四计数器8置“0”,开关S1断开,电容器C1放电,并且开关S2接通。现在,第二振荡器2的计数脉冲使计数器8和5向增大的方向计数。当S2断开时,但在第127个计数脉冲之后,两个计数器5和8停止,因为对于差值构成来说需要8比特计数器的最高值的比特。
按照时间间隔t累积的通风机电流的计数脉冲的数值为Z(t),其中Z(t)≤127。因此,第四计数器8的内容为“Z4=z(t)”。然后第四计数器8的内容按比特方式反转。反转象减法“255-z(t)”那样起相同作用。现在,第四计数器8的内容则是“Z4=255-z(t)”。在开始时,第一计数器5的内容不设置为“0”,其内容在计数开始前就处于起振状态“Z1=255-Z(t-3)”。
在计数后(按时间间隔t),第一计数器5的新内容是“Z1=255-Z(t-3)+Z(t)”。按照公式变化和从“255”转换成“-1”可得出“Z1=Z(t)-Z(t-3)-1”。第一计数器5的内容、也即Z1内容表示在通风机电流处于时刻t时与电流在时刻t-3之间的比(-1)。因此,现在Z1与两个固定的计数极限值比较,该计数极限值分别作为比或百分比值表示一个正P和一个负的电流变化速度N。如果现在电流变化速度在绝对值上大于P或大于N,则是指通风机整流脉冲,该通风机整流脉冲由过程控制器识别和在输出端12作为“通风机脉冲”发送信号。
作为例子,正的变化速度的极限值是P=248,负的变化速度的极限值是N=15。数248相当于反转值7、也即当Z(t)小于值Z(t-3)的量达(7+1)时,才得出这个值。如果现在Z1的内容低于P=248,则Z(t)最小小于Z(t-3)的量达(8+1)=9。
数值较小意味着通风机电流较高,那么也就是指作为换向进行识别的电流变化为正。如果相反第一计数器5的内容大于N=5,则Z(t)至少大于Z(t-3)的量为(15+1)=16。数值较大意味着通风机电流低,也即系指作为换向识别的电流变化为负。于是,总是当N<Z1<P时,才可实现识别换向。如果是这种情况,则输出端12设置成“1”相当于信号“通风机脉冲”,如果不是这种情况,则设置为“0”。通过将计数脉冲限制到127,则不会出现结果的双关性。
现在,电容器C1重新充电。
以同样的方式,只有分别转接一个计数器位置的情况下,其它计数过程才工作。
计数过程2:
计数过程2开始,该方式是通过第一计数器5置“0”,开关S1断开,电容器C1放电,并且开关S2接通。现在,第二振荡器2的计数脉冲对第一计数器5和第二计数器6向增大的方向计数。当开关S2断开时,但在第127个计数脉冲之后,两个计数器5和6停止,因为对于差值构成来说需要8比特计数器的最高值的比特。
在时刻t+1时,通风机电流的计数脉冲的数为Z(t+1),其中Z(t+1)≤127。因此,第一计数器5的内容为“Z1=Z(t+1)”。然后第一计数器5的内容以比特方式反转。第一计数器5的内容现在则是“Z1=255-Z(t+1)”。在开始时,第二计数器6的内容不设置为“0”,其内容在计数开始前就处于起振状态“Z2=255-Z(t-2)”。
在计数后、也即在时间间隔(t+1)结束时,第二计数器6的新内容是“Z2=255-Z(t-2)+Z(t+1)=Z(t+1)-Z(t-2)-1”。第二计数器6的内容、也即Z2的内容表示在通风机电流处于时刻t+1时与该电流在时刻t-2之间的比(-1)。现在,Z2重新与两个固定的计数极限值比较,该计数极限值分别作为比或百分比值表示一个正P和一个负的电流变化速度N。当N<Z2<P时,则实现识别换向。如果是这种情况,则输出端12设置成“1”相当于信号“通风机脉冲”,如果不是这种情况,则设置为“0”。
现在,电容器C1重新充电。
计数过程3:
计数过程3开始,方式是通过第二计数器6置“0”,开关S1断开,电容器C1放电,并且开关S2接通。现在,第二振荡器2的计数脉冲对第二计数器6计数和第三计数器7向增大的方向计数。当开关S2断开时,但在第127个计数脉冲之后,两个计数器6和7停止,因为对于差值构成来说需要8比特计数器的最高值的比特。
在时刻t+2时,通风机电流的计数脉冲的数为Z(t+2),其中Z(t+2)≤127。因此,第二计数器6的内容、也即Z2的内容为“Z2=Z(t+2)”。然后第二计数器6的内容以比特方式反转。其内容现在则是:“Z2=255-Z(t+2)”。在开始时,第三计数器7的内容不设置为“0”,其内容在计数开始前就处于起振状态“Z3=255-Z(t-1)”。
在计数后、也即在时间间隔t+2结束时,第三计数器7的新内容是“Z3=255-Z(t-1)+Z(t+2)=Z(t+2)-Z(t-1)-1”。Z3的内容表示在通风机电流处于时刻t+2时与该电流在时刻t-1之间的比(-1)。现在,Z3的内容重新与两个固定的计数极限值比较,该计数极限值分别作为比或百分比值表示一个正P和一个负的电流变化速度N。当N<Z3<P时,则实现识别换向。如果是这种情况,则输出端12设置成“1”相当于信号“通风机脉冲”,如果不是这种情况,则设置为“0”。
现在,电容器C1重新充电。
计数过程4:
计数过程4开始,该方式是通过第三计数器7置“0”,开关S1断开,电容器C1放电,并且开关S2接通。现在,第二振荡器2的计数脉冲对第三计数器7和第四计数器8向增大的方向计数。当开关S2断开时,但最迟在第127个计数脉冲之后,两个计数器7和8停止,因为对于差值构成来说需要8比特计数器的最高值的比特。
在时刻t+3时,通风机电流的计数脉冲的数为Z(t+3),其中Z(t+3)≤127。因此,第三计数器7、也即Z3的内容为“Z=Z(t+3)”。然后第三计数器7的内容以比特方式反转。第三计数器7的内容现在则是:“Z3=255-Z(t+3)”。在开始时,第四计数器8的内容不设置为“0”,其内容在计数开始前就处于起振状态“Z4=255-Z(t)”。
计数后、也即在时间间隔t+3结束时,第四计数器8的新内容是“Z4=255-Z(t)+Z(t+3)=Z(t+3)-Z(t)-1”。Z4表示在通风机电流处于时刻t+3时与该电流在时刻t之间的比(-1)。现在,Z4内容重新与两个固定的计数极限值比较,该计数极限值分别作为比或百分比值表示一个正P和一个负的电流变化速度N。当N<Z4<P时,则实现识别换向。如果是这种情况,则输出端12设置成“1”相当于信号“通风机脉冲”,如果不是这种情况,则设置为“0”。
现在,电容器C1重新充电。
从现在开始,计数过程重复,也就是说,过程5与过程1相同,过程6与过程2相同等等。
C1通过R1进行电容器放电的时间常数可如此选择,即在需测定的输入电压范围内对第二振荡器2的127个脉冲进行计数。如果譬如在输入放大器4的输出端选择测定范围从5V-50mV,则电容器C1通过R1必须在第二振荡器2的127个脉冲内必须从5V放电到50mV。
为在同时很快旋转的通风机上获得电流的足够的时间分辨率,必须使第二振荡器2用一个很高的频率f3工作。为避免这一点,在本发明的扩展方案中以转换方式在放大上构成输入放大器4。
这在图2中已显示出来了。在需要的情况下,电阻R5与电阻R4并行连接,以便确定地提高增益。如果譬如在输入放大器4的输出端重新选择一个测量范围从5V-50mV,则这个范围分成两个子范围。如果在一个举例的实施方案中,通过转换使输入放大器4的增益成十倍地增长,则输入电压的转换通过电阻R1、电容器C1和第二振荡器2在相同的时期与以前那样覆盖输入电压范围5V-50mV。这就是说,象以前那样相同的精度时,第二振荡器2通过放大转换只需要前述工作频率的一半,因为在对数变换时,将比100减少到10相当于结果的一半。
计数器5-8还只构成为7比特的计数器,从中用6比特进行计数。因此,在计数期间最高计数值为63,也即不再象前述实施例那样为127。放大转换和由此还有范围都可作为分别是前述计数值的比较结果实现,也即在时刻t-1用固定设置的阈值实现,该阈值指出现有的范围超出。
由于通过影响范围转换的错误预测,不能忽略换向事件,所以必须在低和高范围之间存在某些重叠。这种重叠范围与百分比值或比有关,从这个范围开始可作为换向识别输入电压变化。重叠范围必须如换向识别所需的比那样至少有2倍那么大。
在确定换向的±10%输入电压变化时,增益变换由因数10减20%而定、也即因数为8。同时,电容器C1通过电阻R1放电的时间常数可如此选择,即在传送6比特=63计数脉冲时形成电压范围从10倍+20%=12倍,也就是说,从5V-417mV。如果现在识别装置处于低增益的范围,也就是说电流值高,则该识别装置工作正常,如据计数过程1-4所述。如果要是连通8倍的增益,则作为1比特增益值来存储以后实现的与P和N的比较的这种状况,因为以后必须在必要时使比较值匹配。
在前述例子中无须范围变换,比100相当于计数值127。在此,比8大约相当于计数值57。
分别根据范围变换的时刻,产生4种情况。下面将根据计数过程1用范围变换达到8倍增益表示情况1和2。
计数过程1开始,该方式是通过使增益转换到8,增益比特置于“1”,第四计数器8置“0”,开关S1断开,电容器C1放电,并且开关S2接通。现在,第二振荡器2的计数脉冲对第四计数器8和第一计数器5向增大的方向计数。当S2断开时,但最迟在第四计数器8中计数值为63之后,两个计数器5和8停止,因为对于差值构成来说需要7比特计数器的最高值的比特。在时刻t的通风机电流的计数脉冲的数值为Z(t),其中Z(t)≤63。因此,第四计数器8的内容为“Z=Z(t)”。然后第四计数器8的内容以比特方式反转。反转如同减法“127-Z(t)”那样起相同作用。第四计数器8内容、也即Z4的内容,现在则是“Z4=127-Z(t)”。那么,情况1或2也适用于第一计数器5。
情况1:
在这种情况中,在时刻t-3也就接通了8倍增益。第一计数器5的内容在开始不置于“0”,以致于其内容在计数开始前就处于起振状态“Z1=127-Z(t-3)”。在计数后(在时间间隔t后),第一计数器5的新内容是“Z1=127-Z(t-3)+Z(t)”。两个值Z(t-3)和Z(t)都本来须提高校正值57,这相当于8倍增益。但是,这个校正值在做减法时却降低。因此,完全可以正常地继续进行过程处理。
Z1与两个固定的计数极限值比较,该计数极限值分别作为比或百分比值表示一个正P和一个负的电流变化速度N。如果现在在第一计数器5中电流变化速度在绝对值上大于P或大于N,则是指通风机整流脉冲,该通风机整流脉冲由过程控制器识别和在输出端12发送信号。在此,当N<Z1<P时,实现识别换向。
情况2:
在这种情况中,在时刻t-3也就接通了标准的增益。第一计数器5的内容在开始时不置于“0”,以致于其内容在计数开始前就处于起振状态“Z1=127-Z(t-3)”。在计数后(在时间间隔t后),第一计数器5的新内容是“Z1=127-Z(t-3)+Z(t)”。
值Z(t)本来须提高一个值为校正值57,这相当于8倍增益。但是,加法却费事,此外,接着就直接实现与极限值P和N比较。因此,代之与于此,Z1与两个校正过的固定的计数极限值比较,该计数极限值分别作为比或百分比值表示一个正(P-57)和一个负的电流变化速度(N-57)。如果按照Z1,电流变化速度现在超过值P-57或N-57,则是指通风机整流脉冲,该通风机整流脉冲由过程控制器识别和在输出端12发送信号。在此,当N-57<Z1<P-57时,实现识别换向。
就情况3和4来说,可看成计数过程1是具有范围变换到标准的增益。
计数过程1开始,该方式是通过增益转换到标准、也即R5不并联,增益比特置“0”,第四计数器8置“0”,开关S1断开,电容器C1放电,并且开关S2接通。现在,第二振荡器2的计数脉冲对计数器8和5向增大的方向计数。当开关S2断开时,但在第四计数器8的计数值为63之后,两个计数器停止,因为对于差值构成来说需要7比特计数器的最高值的比特。
在时刻t的通风机电流的计数脉冲的数值为Z(t),其中Z(t)≤63。因此,第四计数器8的内容为Z4=Z(t)。然后第四计数器8的内容以比特方式反转。反转象减法“127-Z(t)”那样起相同作用。第四计数器8的内容、也即Z4的内容,现在则是“Z4=127-Z(t)”。于是,对第一计数器5给出了情况3和4。
情况3:
在这种情况中,在时刻t-3也就接通了标准的(无RS)增益。第一计数器5的内容在计数开始前就处于起振状态“Z1=127-Z(t-3)”。在计数后(在时间间隔t后),第一计数器5的新内容、也即Z1的新内容,是“Z1=127-Z(t-3)+Z(t)”。
Z1的内容与两个固定的计数极限值比较,该计数极限值分别作为比或百分比值表示一个正P和一个负的电流变化速度N。如果现在于Z1中,电流变化速度超过值P和N,则是指通风机整流脉冲,该通风机整流脉冲由过程控制器识别和在输出端12作为“通风机脉冲”发送信号。在此,当N<Z1<P时,实现识别换向。
情况4:
在这种情况中,在时刻t-3接通了8倍增益。第一计数器5的内容在计数开始前就处于起振状态“Z1=127-Z(t-3)”。增益比特置于1,也即Z1的校正值本来就是127-(Z(t-3)+57)。在计数后(在时间间隔t后),第一计数器5的新内容是“Z1-127-Z(t-3)+Z(t)”。值Z1本来须减少一个值为校正值57,这相当于在时刻t-3时8倍增益。但是,减法却费事,此外,可随后直接与极限值P和N比较。因此,Z1的内容与两个校正过的固定的计数极限值比较,该计数极限值分别作为比或百分比值表示一个正(P+57)和一个负的电流变化速度(N+57)。如果在Z1中,电流变化速度现在超过值P+57或N+57,则是指通风机整流脉冲,该通风机整流脉冲由过程控制器识别和在输出端12作为“通风机脉冲”发送信号。在此,当N+57<Z1<P+57时,实现识别换向。
当第二和第三计数器6和7用一个移位寄存器17代替时,可产生另一个优选的实施方案。图3示出了具有一个三级移位寄存器17的这样的实施例。在功能上这个三级移位寄存器17相当于一个图1具有5个计数器的装置。
每个计数过程都随第一振荡器1的一个新脉冲开始。
计数过程1开始,该方式是通过具有信号“移位时钟脉冲”的第一计数器15的反转内容,由过程控制器9接收进三级移位寄存器中,并且同时由移位寄存器17组成的最早的值Z(t-4)作为启动值装入第二计数器16。
接着第一计数器15置“0”,开关S1断开,电容器C1通过R1放电,并且开关S2接通。现在,第二振荡器2的计数脉冲对第一计数器15和第二计数器16向增大的方向计数。当S2断开时,但最迟在第127个计数脉冲之后(譬如当信号是“0”-检测=0时,可简单识别),两个计数器15和16停止,因为由于差值构成不需使用第二计数器16的最高值的比特。
在时刻t时,通风机电流的计数脉冲的数量为Z(t),其中Z(t)≤127。因此,第一计数器15的内容为“Z1(t)=Z(t)”。第二计数器16的内容在计数过程1开始前,就处于起振状态,并且由此达到反转值Z(t-4)=255-Z(t-4),因为在时刻t-4于第一计数器15中测定这个值,并且以反转形式通过3个移位寄存器级移位入第二计数器16中。
移位寄存器级用第一振荡器1的时钟脉冲通过信号“移位时钟脉冲”控制。因此,在进行每次新的电流测量时,前述的测量值分别向右移位一个位置,直到最后作为启动值装入第二计数器16中。因此,在计数过程1结束后在第二计数器16中产生下面的值:
Z2(t)=255-Z(t-4)+Z(t)=Z(t)-Z(t-4)-1
于是,第二计数器16的内容,也即Z2的内容表示时刻t在通风机电流之间与该时刻t-4时电流之比(-1)。现在,Z2重新与两个固定的计数极限值比较,该计数极限值分别作为比或百分比值表示一个正P和一个负的电流变化速度N。如果现在P和N是相当小的值,则比较通过下面的简化电路就可实现:
Z2(t)通过简化的数/模变换器变换成模拟电压,并且在比较器18中与通过由R7和R8组成的分压器来确定的固定电压值N比较。这可用电阻4*R、2*R、R和二极管D13-17和累积电阻0.5*R实现,这些电阻分别连接在第二计数器16的非反转的输出端上。
可选择这种装置使所用的数值N直到计数数值7。电阻8*R、4*R、2*R、R,二极管D14-D17和累积电阻0.5*R都需要用这些直到15的计数值。
同时,Z2(t)=255-Z2(t)的反转值通过另一个简化的数/模变换器变换成模拟电压,并且在另一个比较器19中与固定电压值255-P比较。这可用电阻4*R、2*R、R和二极管D8-12和累积电阻0.5*R实现,这些电阻连接在第二计数器16的反转的输出端上。
可选择这种装置使所用的数值P直到计数数值7。电阻8*R、4*R、2*R、R,二极管D9-D12和累积电阻0.5*R都需要用这些直到15的计数值。
可选择用于数/模变换的这种简化的装置,因为在二极管输出端的较高值的比特在任何情况下都大于比较值N或P,以致于在这种情况下模拟电压的精度的高低并不重要。对此,电阻8*R、4*R等等也不需象在使用8比特的数/模变换器时那样如此精确。
比较器18和19的结果在一个“与”门电路20中进行逻辑运算并且将结果通知过程控制器9。如果结果等于1,则这就意味着N<Z2(t)<P,这就意味着发生换向。只有当计数在第二计数器16中结束时,该结果自然才有效。因此,当结果为1时,过程控制器9才在这个计数结束后,询问门电路的结果,并且作为通风机调节11的通风机脉冲通告。
计数过程2和所有其它计数过程都与计数过程1一致。过程控制器在这个实施方案中按照图3还只负责控制信号的时间校正顺序。
参考符号表
1 第一振荡器
2 第二振荡器
3 比较器
4 输入放大器
5 第一计数器
6 第二计数器
7 第三计数器
8 第四计数器
9 过程控制器
10 通风机
11 控制装置
12 输出端
13 数/模变换器
14 数/模变换器
15 第一计数器
16 第二计数器
17 移位寄存器
18 比较器
19 比较器
f1 通风机额定转数
f2 第二频率
f3 第三频率
C1 电容器
S1 第一开关
S2 第二开关
R1...R9电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