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控式液晶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触控式液晶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pdf(20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CN104122697A43申请公布日20141029CN104122697A21申请号201310386030622申请日20130830G02F1/1333200601G06F3/04120060171申请人深超光电深圳有限公司地址518109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龙华街道办民清路深超光电科技园A栋72发明人麦真富胡敏74专利代理机构深圳市鼎言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44311代理人徐丽昕54发明名称触控式液晶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57摘要一种触控式液晶显示面板。所述液晶显示面板包括薄膜晶体管基板、与所述薄膜晶体管基板相对设置的对向基板以及设置于所述薄膜晶体管基板与所述对向基板之间的液。
2、晶层,所述薄膜晶体管基板包括第一触控电极以及与所述第一触控电极绝缘设置的第二触控电极,所述对向基板面向所述薄膜晶体管基板的一侧上设置有透明导电层,所述薄膜晶体管基板与所述对向基板之间设置有自我组合单层膜,所述液晶面板被触压时,在该触压点的位置,所述自我组合单层膜与至少一条第一触控电极及至少一条第二触控电极电性连接,该触压点对应的至少一条第一触控电极及至少一条第二触控电极之间通过所述自我组合单层膜与所述透明导电层实现电性导通。51INTCL权利要求书4页说明书7页附图8页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权利要求书4页说明书7页附图8页10申请公布号CN104122697ACN10。
3、4122697A1/4页21一种触控式液晶显示面板,包括薄膜晶体管基板、与所述薄膜晶体管基板相对设置的对向基板以及设置于所述薄膜晶体管基板与所述对向基板之间的液晶层,所述薄膜晶体管基板包括第一触控电极以及与所述第一触控电极绝缘设置的第二触控电极,所述对向基板面向所述薄膜晶体管基板的一侧上设置有透明导电层,所述薄膜晶体管基板与所述对向基板之间设置有自我组合单层膜,所述液晶面板被触压时,在该触压点的位置,所述自我组合单层膜与至少一条第一触控电极及至少一条第二触控电极电性连接,该触压点对应的至少一条第一触控电极及至少一条第二触控电极之间通过所述自我组合单层膜与所述透明导电层实现电性导通。2如权利要求。
4、1所述的触控式液晶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触控电极包括第一连接部,第二触控电极包括第二连接部,该第一连接部与第二连接部面向所述对向基板设置并暴露于薄膜晶体管基板邻近液晶的一侧,所述第一连接部与第二连接部相互绝缘,且每一对第一连接部及第二连接部临近第一触控电极与第二触控电极相互交叉的位置。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触控式液晶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自我组合单层膜形成在所述透明导电层上面向所述薄膜晶体管基板的一侧,所述液晶面板被触压时,在该触压点的位置,所述自我组合单层膜在外力作用下弯曲并与所述第一连接部及第二连接部相接触。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式液晶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液晶层包括多个液。
5、晶分子,与所述自我组合单层膜相邻的液晶分子在所述自我组合单层膜的作用下按照特定的方向排列。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式液晶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自我组合单层膜形成在所述透明导电层上面向所述薄膜晶体管基板的一侧。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触控式液晶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在非触压点的位置,所述自我组合单层膜与第一触控电极、第二触控电极之间电性绝缘,所述第一触控电极与第二触控电极之间电性绝缘。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式液晶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自我组合单层膜形成在所述薄膜晶体管基板上面向所述透明导电层的一侧并覆盖所述第一触控电极与第二触控电极。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触控式液晶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在非。
6、触压点的位置,所述自我组合单层膜与第一触控电极、第二触控电极之间电性连接,并与所述透明导电层之间电性绝缘,所述第一触控电极与第二触控电极之间电性绝缘。9如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触控式液晶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自我组合单层膜包括一种或多种自我组合单层分子混合而成。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触控式液晶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自我组合单层分子选自硅烷的硅氧共价键分子、羧酸分子、有机硫化物的硫氧共价键分子、苯硫酚分子、萘硫酚分子及其组合。11一种触控式液晶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包括提供薄膜晶体管基板,该薄膜晶体管基板包括第一触控电极以及与所述第一触控电极绝缘设置的第二触控电极;提供一对向基板,该。
7、对向基板上形成有透明导电层与自我组合单层膜;以及权利要求书CN104122697A2/4页3将所述对向基板及薄膜晶体管基板对位贴合,并在所述对向基板与薄膜晶体管基板之间形成液晶层。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触控式液晶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触控电极包括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二触控电极包括第二连接部,该第一连接部与第二连接部暴露出薄膜晶体管基板的一侧,所述第一连接部与第二连接部相互绝缘,且每一对第一连接部及第二连接部临近第一触控电极与第二触控电极相互交叉的位置。13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触控式液晶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对向基板的形成过程包括在所述对向基板上形成透明导电层,并。
8、在所述透明导电层上形成自我组合单层膜;以及所述对向基板及薄膜晶体管基板对位贴合的过程包括在所述对向基板上自我组合单层膜的一侧滴注液晶层,并将所述薄膜晶体管基板与所述对向基板进行对贴,使得所述透明导电层、自我组合单层膜以及液晶层位于所述对向基板与薄膜晶体管基板之间。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触控式液晶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还包括在形成透明导电层之后并在形成自我组合单层膜之前,在所述透明导电层上设置间隔物。15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触控式液晶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形成自我组合单层膜之后并在滴注液晶层之前,将所述对向基板静置一预定时间,使该自我组合单层膜稳定,然后用清水清洗以。
9、去除杂质。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触控式液晶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定时间为30分钟。17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触控式液晶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对向基板的形成过程包括在所述对向基板上形成透明导电层,将含有自我组合单层分子的溶液与液晶混合得到混合液,并将所述混合液滴注在所述对向基板上透明导电层的一侧,以在所述透明导电层上形成自我组合单层膜以及液晶层;以及所述对向基板及薄膜晶体管基板对位贴合的过程包括将所述薄膜晶体管基板与所述对向基板进行对贴,使得所述透明导电层、自我组合单层膜以及液晶层位于所述对向基板与薄膜晶体管基板之间。18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触控式液晶显示面板的制作。
10、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还包括在形成透明导电层之后并在形成自我组合单层膜之前,在所述透明导电层上设置间隔物。19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触控式液晶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混合液滴注在对向基板上之后并在将所述薄膜晶体管基板与所述对向基板对贴之前,将所述对向基板静置一预定时间,使该自我组合单层膜稳定,然后用清水清洗以去除杂质。20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触控式液晶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定时间为30分钟。21一种触控式液晶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包括权利要求书CN104122697A3/4页4提供薄膜晶体管基板,该薄膜晶体管基板包括第一触控电极以及与所述第一触控电极绝缘设置的第二触控电。
11、极,该薄膜晶体管基板上形成有自我组合单层膜;提供一对向基板,该对向基板上形成有透明导电层;以及将所述对向基板及薄膜晶体管基板对位贴合,并在所述对向基板与薄膜晶体管基板之间形成液晶层。22如权利要求21所述的触控式液晶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触控电极包括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二触控电极包括第二连接部,该第一连接部与第二连接部暴露出薄膜晶体管基板的一侧,所述第一连接部与第二连接部相互绝缘,且每一对第一连接部及第二连接部临近第一触控电极与第二触控电极相互交叉的位置。23如权利要求21所述的触控式液晶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薄膜晶体管基板的形成过程包括在所述薄膜晶体管基板上形成。
12、自我组合单层膜;以及所述对向基板及薄膜晶体管基板对位贴合的过程包括在所述对向基板上自我组合单层膜的一侧滴注液晶层,并将所述薄膜晶体管基板与所述对向基板进行对贴,使得所述透明导电层、自我组合单层膜以及液晶层位于所述对向基板与薄膜晶体管基板之间。24如权利要求23所述的触控式液晶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还包括在形成自我组合单层膜之前,在所述薄膜晶体管基板上设置间隔物。25如权利要求23所述的触控式液晶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形成自我组合单层膜之后并在滴注液晶层之前,将所述对向基板静置一预定时间,使该自我组合单层膜稳定,然后用清水清洗以去除杂质。26如权利要求25所述的触控式。
13、液晶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定时间为30分钟。27如权利要求21所述的触控式液晶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薄膜晶体管基板的形成过程包括将含有自我组合单层分子的溶液与液晶混合得到混合液,并将所述混合液滴注在所述薄膜晶体管基板上,以在所述薄膜晶体管基板上形成自我组合单层膜以及液晶层;以及所述对向基板及薄膜晶体管基板对位贴合的过程包括将所述薄膜晶体管基板与所述对向基板进行对贴,使得所述透明导电层、自我组合单层膜以及液晶层位于所述对向基板与薄膜晶体管基板之间。28如权利要求27所述的触控式液晶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还包括在形成自我组合单层膜之前,在所述薄膜晶体管。
14、基板上设置间隔物。29如权利要求27所述的触控式液晶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混合液滴注在薄膜晶体管基板上之后并在将所述薄膜晶体管基板与所述对向基板对贴之前,将所述薄膜晶体管基板静置一预定时间,使该自我组合单层膜稳定,然后用清水清洗以去除杂质。30如权利要求29所述的触控式液晶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定时间为30分钟。31如权利要求11至30中任一项所述的触控式液晶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自我组合单层膜包括一种或多种自我组合单层分子混合而成,所述自我组合单层权利要求书CN104122697A4/4页5分子选自硅烷的硅氧共价键分子、羧酸分子、有机硫化物的硫氧共价。
15、键分子、苯硫酚分子、萘硫酚分子及其组合。32如权利要求31所述的触控式液晶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自我组合单层膜是通过墨水喷射的方式形成,所述自我组合单层膜的厚度是通过控制喷射的强度、时间的方式进行调节。权利要求书CN104122697A1/7页6触控式液晶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技术领域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触控式液晶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背景技术0002现触控式液晶显示面板广泛应用于诸如手机、平板电脑等电子设备中。为实现电子设备的轻、薄化,现在的趋势是将触控功能整合在液晶显示面板内部以节省空间。如图1所示,为美国专利US20070195029所公开的内容,其将交错排布的第一触控电极。
16、ES1与第二触控电极ES2共同设置在液晶显示面板200中的薄膜晶体管基板210内,并在该薄膜晶体管基板210的对向基板220对应所述两电极ES1与ES2的位置设置有凸块230,该凸块230上附着有一层ITO导电层230B。当手指按压在所述触控式液晶显示面板200上时,该对向基板220会产生形变,使得该ITO导电层伴随着凸块230同时压附在所述两电极ES1与ES2上,将该两电极ES1与ES2导通以实现对触摸点的侦测。然而,在该凸块230上制作ITO时,该ITO很容易产生爬坡断线与龟裂,影响该触控式液晶显示面板的品质。发明内容0003鉴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触控式液晶显示面板。所述液晶显示面板包括薄。
17、膜晶体管基板、与所述薄膜晶体管基板相对设置的对向基板以及设置于所述薄膜晶体管基板与所述对向基板之间的液晶层,所述薄膜晶体管基板包括第一触控电极以及与所述第一触控电极绝缘设置的第二触控电极,所述对向基板面向所述薄膜晶体管基板的一侧上设置有透明导电层,所述薄膜晶体管基板与所述对向基板之间设置有自我组合单层膜,所述液晶面板被触压时,在该触压点的位置,所述自我组合单层膜与至少一条第一触控电极及至少一条第二触控电极电性连接,该触压点对应的至少一条第一触控电极及至少一条第二触控电极之间通过所述自我组合单层膜与所述透明导电层实现电性导通。0004还有必要提供一种触控式液晶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该方法包括提供薄。
18、膜晶体管基板,该薄膜晶体管基板包括第一触控电极以及与所述第一触控电极绝缘设置的第二触控电极;提供一对向基板,该对向基板上形成有透明导电层与自我组合单层膜;以及将所述对向基板及薄膜晶体管基板对位贴合,并在所述对向基板与薄膜晶体管基板之间形成液晶层。0005还有必要提供一种触控式液晶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该方法包括提供薄膜晶体管基板,该薄膜晶体管基板包括第一触控电极以及与所述第一触控电极绝缘设置的第二触控电极,该薄膜晶体管基板上形成有自我组合单层膜;提供一对向基板,该对向基板上形成有透明导电层;以及将所述对向基板及薄膜晶体管基板对位贴合,并在所述对向基板与薄膜晶体管基板之间形成液晶层。0006相较于。
19、现有技术,本发明所提供的触控式液晶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藉由设置在说明书CN104122697A2/7页7对向基板与薄膜晶体管基板之间的自我组合单层膜来实现引导薄膜晶体管基板上的感应电极侦测触控,在该触控式液晶显示面板实现轻、薄化的同时,能够有效避免在对向基板上设置凸块所导致的ITO爬坡断线与龟裂,提升液晶显示面板的品质。附图说明0007图1是先前技术之触控式液晶显示面板的示意图。0008图2是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所提供的电子装置的示意图。0009图3是沿图2中VV切割线的剖面示意图。0010图4是图3中所示的液晶显示面板的分解图。0011图5是图3中所示的液晶显示面板的组装图。0012图6是沿图。
20、5中VV切割线的液晶显示面板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剖面示意图。0013图7是图6中第一和第二触控电极的平面结构示意图。0014图8及图9是图6中液晶显示面板被按压时的示意图。0015图10是本发明所提供的液晶显示面板的第二实施方式的剖面结构示意图。0016图11是制作图6中液晶显示面板的方法的流程图。0017图12至图15是图11中各步骤的示意图。0018图16是制作图10中液晶显示面板的另一方法的流程图。0019图17至图20是图16中各步骤的示意图。0020主要元件符号说明电子装置100液晶显示面板110、310背光模组120壳体130上偏光片111对向基板112、312液晶层113、313薄膜。
21、晶体管基板114、314下偏光片115第一触控电极1141、3141第二触控电极1142、3142第一连接部1141A、3141A第二连接部1142A、3142A透明导电层1121、3121间隔物1131、3131自我组合单层膜116、316第一方向D1第二方向D2相互交叉的位置B外力P如下具体实施方式将结合上述附图进一步说明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0021此后将结合附图更全面地描述本发明,在这些附图中示出了本发明的实施例。本发明可以通过多种不同形式实现,而并不应解释为仅局限于这里所阐述的实施例。相反,提说明书CN104122697A3/7页8供这些实施例是为了使本发明更为全面和完整的公开,并使本。
22、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充分地了解本发明的范围。为了清晰可见,在图中,层和区域的尺寸被放大了。0022可以理解,尽管第一、第二等这些术语可以在这里使用来描述各种元件、组件、区域、层和/或部分,但这些元件、组件、区域、层和/或部分不应仅限于这些术语。这些术语只是被用来区分元件、组件、区域、层和/或部分与另外的元件、组件、区域、层和/或部分。因此,只要不脱离本发明的教导,下面所讨论的第一部分、组件、区域、层和/或部分可以被称为第二元件、组件、区域、层和/或部分。0023这里所用的专有名词仅用于描述特定的实施例而并非意图限定本发明。如这里所用的,单数形式“一”、“一个”和“该”也意图涵盖复数形式,除非上下文。
23、清楚指明是其它情况。还应该理解,当在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包括”时,指明了所述特征、整体、步骤、操作、元件和/或部件的存在,但是不排除一个或多个其它特征、整体、步骤、操作、元件和/或部件的存在。0024这里参考剖面图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这些剖面图是本发明理想化的实施例(和中间构造)的示意图。因而,由于制造工艺和/或公差而导致的图示的形状不同是可以预见的。因此,本发明的实施例不应解释为限于这里图示的区域的特定形状,而应包括例如由于制造而产生的形状的偏差。图中所示的区域本身仅是示意性的,它们的形状并非用于图示装置的实际形状,并且并非用于限制本发明的范围。0025除非另外定义,这里所使用的所有。
24、术语(包括技术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发明所述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所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的含义。还应当理解,比如在通用的辞典中所定义的那些的术语,应解释为具有与它们在相关领域的环境中的含义相一致的含义,而不应以过度理想化或过度正式的含义来解释,除非在本文中明确地定义。0026如图2及图3所示,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所提供的电子装置100包括液晶显示面板110、背光模组120以及壳体130。所述液晶显示面板110与背光模组120收容于所述壳体130内。其中,所述背光模组120收容于所述壳体130与液晶显示面板110所形成的封闭空间内。所述液晶显示面板110用于提供显示画面,同时侦测施加在所述液晶显示面板11。
25、0上的触摸操作。所述背光模组120用于对所述液晶显示面板110提供一面光源,以协助所述液晶显示面板110实现画面显示。所述壳体130用于将所述液晶显示面板110与背光模组120收容于其中,同时对所述液晶显示面板110与背光模组120进行保护。0027如图4所示,为图3中所示的液晶显示面板110的分解图。所述液晶显示面板110由上至下依次包括上偏光片111、对向基板112、液晶层113、薄膜晶体管基板114以及下偏光片115。所述上偏光片111能够使偏振方向沿某一特定方向的光线穿过。所述对向基板112例如是一彩色滤光片基板。所述薄膜晶体管基板114用于驱动该液晶显示面板110进行画面显示,并侦测。
26、施加在所述液晶显示面板110上的触摸操作。所述下偏光片115能够使偏振方向沿与所述上偏光片111的偏振方向垂直的方向的光线穿过。0028如图5及图6所示,本发明所提供的第一实施方式的薄膜晶体管基板114包括第一触控电极1141以及第二触控电极1142。通过扫描所述第一触控电极1141与第二触控电极1142可获取所述第一触控电极1141与第二触控电极1142相互导通的位置以作为所检测到的触摸点的位置。所述第一触控电极1141包括第一连接部1141A。第二触控电极1142包括第二连接部1142A。该第一连接部1141A与第二连接部1142A面向所述对向基板112说明书CN104122697A4/7。
27、页9设置并暴露于薄膜晶体管基板114邻近液晶的一侧。所述第一连接部1141A与第二连接部1142A相邻且相互绝缘。请一并参阅图7,本实施方式中,该第一触控电极1141沿第一方向D1延伸,而第二触控电极1142沿第二方向D2延伸。该第一触控电极1141与第二触控电极1142相互交叉,并且相互绝缘。每一对第一连接部1141A及第二连接部1142A可以设置于第一触控电极1141与第二触控电极1142相互交叉的位置B图中仅指出一个附近。0029所述对向基板112包括透明导电层1121。所述透明导电层1121设置于所述对向基板112上面向所述薄膜晶体管基板114的一侧。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透明导电层112。
28、1为一层氧化铟锡(ITO)膜。所述对向基板112与薄膜晶体管基板114之间设置有间隔物1131。具体地,所述间隔物1131设置在所述对向基板112上。所述间隔物1131与对向基板112相对的一端与所述薄膜晶体管基板114相抵持以使得所述对向基板112与薄膜晶体管基板114保持一定距离。0030所述薄膜晶体管基板114与所述对向基板112之间设置有自我组合单层(SELFASSEMBLEDMONOLAYERS,SAMS)膜116。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自我组合单层膜116设置于所述透明导电层1121上面向所述薄膜晶体管基板114的一侧。所述自我组合单层膜116包括一种或多种自我组合单层分子混合而成。。
29、所述自我组合单层分子包括但不限于硅烷的硅氧共价键分子、羧酸分子、有机硫化物的硫氧共价键分子、苯硫酚分子以及萘硫酚分子等。所述自我组合单层膜116具有异方导电性。所述异方导电性是指,在某一个方向上的特性为电性导通,而在与该方向垂直的平面中各方向上的特性为电性绝缘。具体到本实施例中,所述自我组合单层膜116在垂直于所述对向基板112以及薄膜晶体管基板114的方向具有导电性,而在平行所述对向基板112以及薄膜晶体管基板114的方向具有绝缘性。同时,所述自我组合单层膜116还能够使得与之相邻的液晶分子按照特定的方向排列,从而起到对液晶分子配向的效果。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自我组合单层膜116是通过墨水喷。
30、射(INKJET)的方式形成在所述透明导电层1121上。所述自我组合单层膜116的厚度可以通过控制喷射的强度、时间等方式进行调节。0031可以理解地,所述薄膜晶体管基板114还包括薄膜晶体管、栅极绝缘层、钝化层以及像素电极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熟知的结构。所述对向基板112还包括黑矩阵以及彩色滤光层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熟知的结构。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很清楚上述结构的用途以及各种形式的结构,在此不再赘述。为突出展示本发明的重点,在图5及图6中并未绘出该上偏光片111、液晶层113以及下偏光片115,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很明显能够理解所述上偏光片111、液晶层113以及下偏光片115的作用以及位置。00。
31、32如图8及图9所示,当所述液晶显示面板110被按压时,所述对向基板112被按压处在外力P作用下朝向薄膜晶体管基板114弯曲以使得该处的自我组合单层膜16同时与薄膜晶体管基板114上的第一触控电极1141与第二触控电极1142相接触。由于所述自我组合单层膜16具有沿垂直于对向基板112以及薄膜晶体管基板114方向导通的特性,所以与该自我组合单层膜16相接触的所述第一触控电极1141及第二触控电极1142分别通过自我组合单层膜16与透明导电层1121导通,进而该第一触控电极1141与第二触控电极1142实现导通。此时通过扫描所述第一触控电极1141与第二触控电极1142相互导通的位置即可侦测到施。
32、加在所述液晶显示面板110上的触摸点位置。0033而当施加在所述对向基板112上的外力P被去掉时,所述自我组合单层膜116通说明书CN104122697A5/7页10过对向基板112的弹性以及间隔物1131的弹性与所述薄膜晶体管基板114分离。所述第一触控电极1141与第二触控电极1142恢复到相互绝缘的状态。0034如图10所示,为本发明所提供的第二实施方式的液晶显示面板310的剖面结构示意图。该液晶显示面板310与第一实施方式的液晶显示面板110相似,也就是说,对于该液晶显示面板110的描述基本上都可以用于该液晶显示面板310,特别是,对向基板312与薄膜晶体管基板314的结构与第一实施方。
33、式的对向基板112与薄膜晶体管基板114的结构相同,此处就不再赘述。然而,该液晶显示面板310与第一实施方式的液晶显示面板110的主要区别在于在该第二实施方式中,自我组合单层膜316设置于所述薄膜晶体管基板314上面向所述对向基板312的一侧。位于所述薄膜晶体管基板314上的自我组合单层膜316同样能够在外力的作用下配合透明导电层3121导通所述第一触控电极3141与第二触控电极3142,以侦测触摸点的位置。0035如图11所示,为制作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所提供的液晶显示面板110的方法的流程图。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步骤S201,如图12所示,提供一薄膜晶体管基板114,该薄膜晶体管基板114包括。
34、第一触控电极1141以及与所述第一触控电极1141相互绝缘设置的第二触控电极1142。通过扫描所述第一触控电极1141与第二触控电极1142可获取所述第一触控电极1141与第二触控电极1142相互导通的位置以作为所检测到的触摸点的位置。所述第一触控电极1141包括第一连接部1141A。第二触控电极1142包括第二连接部1142A。该第一连接部1141A与第二连接部1142A暴露出薄膜晶体管基板114的一侧。所述第一连接部1141A与第二连接部1142A相邻且相互绝缘。请一并参阅图7,本实施方式中,该第一触控电极1141沿第一方向D1延伸,而第二触控电极1142沿第二方向D2延伸。该第一触控电极。
35、1141与第二触控电极1142相互交叉,并且相互绝缘。该第一连接部1141A及第二连接部1142A临近所述第一触控电极1141与第二触控电极1142相互交叉的位置B。可以理解地,所述薄膜晶体管基板114还包括薄膜晶体管、栅极绝缘层、钝化层以及像素电极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熟知的结构。所述薄膜晶体管基板114的制作方式可以采用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熟知的各种方式。0036步骤S202,如图13所示,提供一对向基板112,并在该对向基板112上形成透明导电层1121。具体地,所述对向基板112的制作方式可以采用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熟知的各种方式,例如在一透明基板上形成黑矩阵,再以色材涂布于黑矩阵内而形成彩。
36、色滤光层。所述透明导电层1121例如是一层氧化铟锡(ITO)等。可以理解地,在所述透明导电层1121形成好后,还可以在所述透明导电层1121上设置间隔物1131。当然,所述间隔物1131也可以设置在所述薄膜晶体管基板114上。0037步骤S203,如图14所示,在所述透明导电层1121上形成自我组合单层膜116。所述自我组合单层膜116包括一种或多种自我组合单层分子混合而成。所述自我组合单层分子包括但不限于硅烷的硅氧共价键分子、羧酸分子、有机硫化物的硫氧共价键分子、苯硫酚分子以及萘硫酚分子。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自我组合单层膜116是通过墨水喷射(INKJET)的方式将自我组合单层分子喷射在所述。
37、透明导电层1121上形成的。所述自我组合单层膜116的厚度可以通过控制喷射的强度、时间等方式进行调节。在所述自我组合单层膜116形成后,还可以通过将所述对向基板112静置一定时间,然后用清水清洗的方式,使该自我组合单层膜116稳定,同时去除杂质。优选地,所述静置的时间为30分钟。说明书CN104122697A106/7页110038步骤S204,如图15所示,在所述对向基板112上自我组合单层膜116的一侧滴注一液晶层113,并将所述薄膜晶体管基板114与所述对向基板112进行对贴,使得所述透明导电层1121、自我组合单层膜116以及液晶层113位于所述对向基板112与薄膜晶体管基板114之间。
38、。具体地,所述薄膜晶体管基板114与所述对向基板112对贴后,所述间隔物1131支撑于所述薄膜晶体管基板114与所述对向基板112之间,使得所述对向基板112与薄膜晶体管基板114间隔并保持一定距离。0039可以理解地,所述步骤S205还可以包括框胶涂布以及贴偏光片等工序,其为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熟知的,在此不再赘述。至此,该液晶显示面板110制作完成。0040在替换实施方式中,也可以在步骤S202结束后,将含有自我组合单层分子的溶液与液晶混合得到混合液,并将所述混合液滴注在所述对向基板112上透明导电层1121的一侧。此时,该些自我组合单层分子会自发性地与液晶分子脱离并吸附在所述透明导电层11。
39、21上以形成自我组合单层膜116。在所述混合液滴注完成后,还可以通过将所述对向基板112静置一定时间,然后用清水清洗的方式,使该自我组合单层膜116稳定,同时去除杂质。优选地,所述静置的时间为30分钟。之后,将所述薄膜晶体管基板114与所述对向基板112进行对贴,使得所述透明导电层1121、自我组合单层膜116以及液晶层113位于所述对向基板112与薄膜晶体管基板114之间。使用本替换方式同样能够制得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所提供的液晶显示面板110,且本制程省略在所述透明导电层1121上形成自我组合单层膜116的步骤,因此生产效率更高。0041如图16所示,为制作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所提供的液晶显示。
40、面板310的方法的流程图。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步骤S301,如图17所示,提供一薄膜晶体管基板314,该薄膜晶体管基板314包括第一触控电极3141以及与所述第一触控电极3141绝缘设置的第二触控电极3142。通过扫描所述第一触控电极3141与第二触控电极3142可获取所述第一触控电极3141与第二触控电极3142相互导通的位置以作为所检测到的触摸点的位置。所述第一触控电极3141包括第一连接部3141A。第二触控电极3142包括第二连接部3142A。该第一连接部3141A与第二连接部3142A暴露出薄膜晶体管基板314的一侧。所述第一连接部3141A与第二连接部3142A相邻且相互绝缘。与本发。
41、明第一实施所提供的液晶显示面板110的制作方法类似,该第一触控电极3141沿第一方向延伸,而第二触控电极3142沿第二方向延伸。该第一触控电极3141与第二触控电极3142相互交叉,并且相互绝缘。每一对第一连接部3141A及第二连接部3142A临近所述第一触控电极3141与第二触控电极3142相互交叉的位置。可以理解地,所述薄膜晶体管基板314还包括薄膜晶体管、栅极绝缘层、钝化层以及像素电极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熟知的结构。所述薄膜晶体管基板314的制作方式可以采用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熟知的各种方式。可以理解地,在所述薄膜晶体管基板314形成好后,还可以在所述薄膜晶体管基板314上设置间隔物313。
42、1。当然,所述间隔物3131也可以在接下来的步骤S302完成后设置在该步骤中的透明导电层3121上。0042步骤S302,如图18所示,提供一对向基板312,并在该对向基板312上形成透明导电层3121。具体地,所述对向基板312的制作方式可以采用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熟知的各种方式,例如在一透明基板上形成黑矩阵,再以色材涂布于黑矩阵内而形成彩色滤光层。所述透明导电层3121例如是一层氧化铟锡(ITO)等。说明书CN104122697A117/7页120043步骤S303,如图19所示,在所述薄膜晶体管基板314上形成自我组合单层膜316。所述自我组合单层膜316包括一种或多种自我组合单层分子混合。
43、而成。所述自我组合单层分子包括但不限于硅烷的硅氧共价键分子、羧酸分子、有机硫化物的硫氧共价键分子、苯硫酚分子以及萘硫酚分子。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自我组合单层膜316是通过墨水喷射(INKJET)的方式将自我组合单层分子喷射在所述透明导电层3121上形成的。所述自我组合单层膜316的厚度可以通过控制喷射的强度、时间等方式进行调节。在所述自我组合单层膜316形成后,还可以通过将所述薄膜晶体管基板314静置一定时间,然后用清水清洗的方式,使该自我组合单层膜316稳定,同时去除杂质。优选地,所述静置的时间为30分钟。0044步骤S304,如图20所示,在所述对向基板312上透明导电层3121的一侧滴注。
44、一液晶层313,并将所述薄膜晶体管基板314与所述对向基板312进行对贴,使得所述透明导电层3121、自我组合单层膜316以及液晶层313位于所述对向基板312与薄膜晶体管基板314之间。具体地,所述薄膜晶体管基板314与所述对向基板312对贴后,所述间隔物3131支撑于所述薄膜晶体管基板314与所述对向基板312之间,使得所述对向基板312与薄膜晶体管基板314间隔并保持一定距离。0045可以理解地,所述步骤S405还可以包括框胶涂布以及贴偏光片等工序,其为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熟知的,在此不再赘述。至此,该液晶显示面板310制作完成。0046在替换实施方式中,也可以在步骤S302结束后,将含有。
45、自我组合单层分子的溶液与液晶混合得到混合液,并将所述混合液滴注在所述薄膜晶体管基板314上。此时,该些自我组合单层分子会自发性地与液晶分子脱离并吸附在所述薄膜晶体管基板314上以形成自我组合单层膜316。在所述混合液滴注完成后,还可以通过将所述薄膜晶体管基板314静置一定时间,然后用清水清洗的方式,使该自我组合单层膜316稳定,同时去除杂质。优选地,所述静置的时间为30分钟。之后,将所述薄膜晶体管基板314与所述对向基板312进行对贴,使得所述透明导电层3121、自我组合单层膜316以及液晶层313位于所述对向基板312与薄膜晶体管基板314之间。使用本替换方式同样能够制得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所。
46、提供的液晶显示面板310。且本制程省略在所述透明导电层3121上形成自我组合单层膜316的步骤,因此生产效率更高。0047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说明书CN104122697A121/8页13图1图2图3说明书附图CN104122697A132/8页14图4图5说明书附图CN104122697A143/8页15图6图7说明书附图CN104122697A154/8页16图8图9说明书附图CN104122697A165/8页17图10图11说明书附图CN104122697A176/8页18图12图13图14图15说明书附图CN104122697A187/8页19图16图17图18说明书附图CN104122697A198/8页20图19图20说明书附图CN104122697A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