速生杨定植扦插、壮苗造林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植树造林技术,特别涉及速生杨造林的方法。
背景技术
传统的欧美杨、中林杨的造林方法,是先育圃,后移栽,栽后进行林间栽培管理。苗圃栽培密度较大,达不到壮苗的要求;移栽后,缓苗期长,成活率低,生长不整齐。传统造林前两年不能保证杨树充足的水分和营养,耕作层根系不发达,成活率低,缓苗期长,生长不整齐,干型不通直圆满,材质差,木材蓄积量低,达不到火柴、胶合板用材的要求,经济效益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速生杨定植扦插、壮苗造林方法,成活率高,生长速度快,当年扦插,当年成林,生长快,缩短采伐周期,提高经济效益。
本发明速生杨定植扦插、壮苗造林方法,所述杨树为欧美杨或中林杨,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一、将育成的1年生速生杨苗木截成15-16厘米长的段,侧芽距上切口1.3-1.5厘米;
二、把已截好的段在水中浸泡1-2天,待扦插;
三、扦插:
(1)冬季扦插需确保土壤直接含水量18%以上;
(2)深耕深翻土地30-40厘米,施足基肥,亩施圈肥2000-3000公斤或氮、磷、钾复合肥料50~60公斤,耙平、耙细,欧美杨按3米行距打线,中林杨按5米行距打线,以行轴线向左右各伸展0.5米做畦面净宽一米的小畦,并把畦背踏实、背高35~40厘米,并把畦面整平待扦插;
(3)欧美杨按1米株距、中林杨按2米株距扦插,扦插深度以插穗上切口与地面平;
(4)冬季扦插后,每株压一小锨细土拍实;
(5)冬季扦插的待明年春天解冻后,进行浇水,畦内水渗下适宜后,把插穗上切口压的土扒开,均匀的摊入畦面,将插穗露出地面2.5~3厘米,春季扦插的,插后浇水,并使插穗上切口露出地面2.5~3厘米,用棉籽或豆饼加呋喃丹拌成毒饵撒在畦面上,防治地下害虫的危害,然后盖上地膜,盖膜后,在插穗上切口的地膜上开孔,让插穗露出地膜,同时用湿细土盖住插穗上切口;
(6)树苗长高到20~30厘米时,喷施农药,防治虫害;
四、壮苗造林:
进行林间管理栽培;
每亩年均产小、中径材材积3.5-3.8立方米,轮伐期为7年;每亩年均产大、中径材材积3.2-3.5立方米,轮伐期为10年。
以下详细描述本发明的方法:
一、将育成的1年生速生杨苗木截成15-16厘米长的段,侧芽距上切口1.3-1.5厘米。
二、把已截好的段,在水中浸泡1-2天,待扦插。
三、扦插方法及春季初期管理:
1.冬季扦插需确保土壤直接含水量18%以上,所以要提前浇水保墒。扦插后确保土壤湿润,才能保证插穗安全越冬,达到成活率,春季扦插前不需要浇水。
2.深耕深翻土地以30-40厘米,施足基肥,亩施优质圈肥2000-3000公斤或氮、磷、钾复合肥料50~60公斤,耙平、耙细,欧美杨按3米行距打线,中林杨按5米行距打线,以行轴线向左右各伸展0.5米做畦面净宽一米的小畦。并把畦背踏实、背高35~40厘米,并把畦面整平待扦插。
3.欧美杨按1米株距、中林杨按2米株距扦插,扦插深度以插穗上切口与地面平(直插)。
以上扦插欧美杨为3m×1m,亩定植220株,中林杨为5m×2m,亩定植66棵。
4.冬季扦插后,每株压一小锨细土拍实,严禁用脚踏。
5.冬季扦插的待明年春天解冻后,进行浇水。畦内水渗下宜适后,然后把插穗上切口压的土扒开,均匀的摊入畦面,将插穗露出地面2.5~3厘米,春季扦插的,扦插后浇水,插穗上切口有淤土的,露不出地面2.5~3厘米地插穗,待畦内水渗下宜适后,必须扒去淤土,确保插穗上切口露出地面2.5~3厘米,用棉籽或豆饼加呋喃丹拌成的毒饵撒在畦面上,防治地下害虫的危害,然后盖上地膜。盖膜后,在插穗上切口的地膜上开孔,让插穗露出地膜,同时用湿细土盖住插穗上切口。之后树苗自然生长就是(这样做能解决放风、放苗过早或过晚带来的危害,造成,成活率低、长势弱的弊端)。
6.树苗长高到20~30厘米时,要喷一遍农药,防治虫害,用药以菊酯农药为主,按标准浓度配液,不要随意加大用药量,以免造成药害。以后喷药时间视虫情而定。
林间管理栽培技术为:
第一年栽培方法:
一、前期管理:
1、一根插穗上可能发出多条萌条,当苗高20-30厘米时,保留一根粗壮的,其他的掰去。
2、树苗行间,欧美杨间套作物不得超过70厘米宽,中林杨间套作物不得超过2.7米,作物距树行1.2米。株间严禁间套作物,否则影响中期生长量。
3、要防虫、治虫,用药以菊酯农药为主,施用浓度要按标准浓度配液,不能随意加大用药量,以免造成药害,影响生长量,喷药时间视虫情而定。
4、要中耕锄草,并把破膜堵好,畦内的杂草,要用细湿土埋住;严禁施用除草剂,更不能破膜或揭去地膜锄草,要确保地膜的提温、保水效果。并在树苗根部压一小堆细土,把插穗上切口盖住,防止插穗上切口水分流失,同时,也有防倒伏效果。
5、5月下旬起开始施肥,每棵穴施尿素0.3~0.4斤、磷酸二氨0.2~0.3斤、硫酸钾0.1~0.5斤混施,(严禁施氯化钾、二氢钾)。施肥距树苗以25厘米为宜,顺行施,施肥深度10厘米以下。施肥后5天必须浇一遍水,以满足麦收期间杨树的需水。以后浇水根据旱情、雨量多少而定,林间适宜的土壤相对含水量应在70%以上;低于50%时,即应及时灌水。要经常维持70%的土壤相对含水率,原则上是延长土壤适宜含水率的时间,促进材积的稳定增长。
二、中期管理:
1、6月上旬开始浇水、锄草:要及时的除掉林间的杂草,严禁使用除草剂。林间要适时浇水。
2、要及时抹枝芽:树苗在正常生长的情况下,要及时的抹掉枝芽,否则影响生长高度和干形。
3、防虫、治虫:防治主要部位,以防治树苗生长点为主。杀虫、杀卵,农药交替使用效果最好,二、三代棉铃虫高发期更应重视,以免造成生长点受到危害,影响树干通直和长高量。
4、追肥:6月上旬开始追第二次肥,7月下旬追第三次肥,每棵每次0.5~0.6斤尿素,穴施入距树苗30厘米处,深度不低于10厘米,施肥后5天,要结合浇水。
5、培土:从6月下旬起要对树苗进行培土,每株树苗培一锨土,随即浇水,连续培3次,每10天培一次,防倒伏及增加耕作层根系,土培到的部位都能生长出健壮侧根,插穗自身生长发育良好,从而加大生长量。
6、抹枝芽终止部位:随着树苗长高要及时的抹枝芽,抹止1.8-2米高停止抹枝芽,第一年抹枝芽终止,以后长出的枝芽自然生长就是,否则抹枝芽过高影响干形和生长量。
7、为防治各种复杂病源菌的发生及危害,应在7月上旬喷多菌灵1遍,到8月下旬再喷一遍。否则杨树因病虫危害影响生长量,严重时导致杨树早落叶、停止生长或毁灭性的灾害。
三、后期管理:
1、进入11月份,如果天旱无雨,进行浇水,确保林间土壤湿润,相对直接含水量应在18%以上。
2、杨树进入了落叶期后,把树叶清出林间,防止冬季树叶起火,烧坏杨树,随即进行林间锄耘,以10厘米深为适宜。
3、11月下旬,可用生石灰液涂刷树干0.5米高,防止翌年春季杨树病源菌、虫的危害。
第二年栽培方法:
一、前期管理:
1、小畦改为大畦:春天解冻后,把原来1米宽的小畦欧美杨改为3米宽的大畦,中林杨改为5米宽的大畦,并把原来的畦背移到杨树株间,做成背底宽45~50厘米,背高35~40厘米。
2、林间锄耘:进行林间锄耘,行间锄耘深度为12~15厘米,株间4~5厘米。并把畦背修补完整,行株间不得间作任何作物,锄耘不得过深,更不能深翻,否则伤其树根,影响生长量。
4、追肥:
5月上旬追施第一次肥料,开沟施入,沟的位置与树冠投影一致,沟深20厘米。距杨树50厘米处,每棵施尿素0.5~0.6斤,磷酸二氨0.2~0.3斤,硫酸钾0.1~0.15斤。
5、病虫害防治:杨树进入生长期,要观察病虫危害情况。
二、中期管理:
1、浇水:要及时浇水,根据旱情、雨量多少而定,原则上林间直接含水量确保18%以上。如天旱无雨每25~30天浇一遍。特别是6月上旬要浇一遍透地水,以满足麦收期间杨树需水。浇水前应把不完整的背修好。
2、追肥:6月下旬开始追施第二次肥料,7月下旬追施第三次肥料,穴施入15厘米深,距杨树50厘米处,每棵,每次施尿素0.5~0.6斤,磷酸二氨0.3~0.4斤,硫酸钾0.1~0.15斤,一棵树开挖两个沟施入,效果更佳,施用方法同前期。
3、病虫害防治:病虫害的治理对确保林木稳产和提高木材质量有重要的作用。杨树病害有生理病害和侵染性病害。杨树也易受致病性的真菌、细菌、病菌、螨类和某些高等作物的侵袭而发病,所以杨树在生长期要及时有效的防治。否则杨树因病虫害影响生长量,严重时导致早落叶,停止生长或毁灭性的灾害。
三、后期管理:
1、11月下旬开始间伐,地力较差的欧美杨林分可隔一棵间伐一棵,间成3米×2米,亩留110棵,土壤肥沃、水质、水源较好的林分可隔一棵间伐两棵,间成3米×3米,亩留74棵,中林杨可间伐成5米×4米,亩留33棵。间伐后的树桩要低于地表面3-5厘米,待明年春天4月中旬,用除草剂喷洒树桩两遍,随即用地膜封住树墩,并用20厘米厚的土盖住地膜,防止树桩发芽影响林分。
2、进入11月份,如天旱无雨,要及时浇水,保持林间土壤湿润,土壤直接含水量应在18%以上。
3、杨树落叶后,把树叶清出林间,防止冬季树叶起火,烧坏杨树,随即林间进行锄耘,以10厘米深为宜。
4、11月下旬,可用生石灰液涂刷树干地平向上0.5米高,防止翌年杨树病源菌、虫的危害。
第三年栽培方法:
一、前期管理:
1、整形,是为了剪去影响顶部主梢生长的竞争侧枝,随着树木长高还要修去树冠下部和中部粗大的竞争枝,解放弱枝,修去少数下部侧枝,保证树干通直无杈。
2、修枝,采用“固定直径8厘米修枝”:树干侧枝着生处的直径达到8厘米时,即修去侧枝,3月初进行修枝,修枝应贴近树干,不应留茬。使用的工具应锋利,刀口应平滑,不得撕伤树皮。否则留茬过高,形成死节子,降低木材质量,对此应引起重视。
3、浇水施肥:3月上旬进行浇水施肥,浇水前应先施肥后浇水。距杨树1米,一棵树开3个沟,沟的位置与树冠投影一致,深20厘米,长30厘米,施磷酸二氨每棵0.4~0.5斤,尿素0.6~0.7斤,硫酸钾0.2~0.25斤混施入土壤,填土踏实随即浇水。
4、林间锄耘:待林间土壤宜适后,进行锄耘,深度10厘米,杨树在全年生长期要锄耘三次,以保证土壤的通透性。严禁深耘,否则伤其杨树根影响生长量。
二、中期管理:
1、浇水施肥:要及时浇水,根据旱情雨量多少而定。原则上林间土壤直接含水量不低于18%。特别是6月上旬,确保一遍透地水,以满足麦收期间杨树需水。
6月下旬施第二次肥料,7月下旬施第三次肥料,每棵,每次施尿素0.6~0.7斤,磷酸二氨0.4~0.5斤,硫酸钾0.2~0.25斤,施用方法同前期管理。
2、病虫害防治:病虫害的治理对确保林木稳产和提高木材质量有重要的作用。杨树病害有生理病害和侵染性病害。杨树也易受致病性的真菌、细菌、病菌、螨类和某些高等作物的侵袭而发病。所以杨树在生长期要及时有效的防治。否则杨树因病虫害影响生长量,严重时导致早落叶,停止生长或毁灭性的灾害。
三、后期管理:
1、进入11月份,如天旱无雨,要及时浇水。确保土壤直接含水量应在18%以上,保证林间土壤湿润。
2、杨树落叶后,把树叶清出林间,防止冬季树叶起火,烧坏杨树,随即林间进行锄耘,深以10厘米为宜,保持土壤的通透性。
3、11月下旬,可用生石灰液涂刷树干地平向上0.5米高,防止翌年杨树病源菌、虫的危害。
第四年、四年以上栽培方法:
一、整枝
1、整形,是为了剪去影响主枝生长的竞争侧枝,保证树干通直无杈。随着树木长高要修去树冠下部和中部粗大的竞争枝,反复修枝直到形成6米长,通直无杈,光洁干材。
2、修枝,修枝是为了培育无节良材。6米以下树干上侧枝着生处的直径达到8厘米时,即应修去侧枝。根据树干直径由下向上修枝,直到6米为止。这样可以保证干材芯心8厘米以外没有节子,而8厘米以内的芯心是旋切完胶合板的单板后废弃的,其内有节子没有关系。因此,可根据树干的直径决定是否修枝。
修枝的高度大致为:1-3年少量整形修剪高度1.8米-3米;
4-5年修枝高度为5米;
6年修枝高度为6米,1个采伐期内修枝到此结束。
3、修剪萌条,修枝以后,下部主干上还可能再长出萌条,有时是由于修枝的刺激在原处生的。这些萌条应及早剪去。
二、浇水施肥
3月上旬进行浇水施肥,应先施肥后浇水。6月下旬施第二次肥料,7月下旬施第三次肥料。氮、磷、钾应配合施用,每棵每次施尿素0.6~0.7斤,磷酸二氨0.4~0.5斤,硫酸钾0.2~0.25斤,沟的位置与树冠投影一致,沟深20-30厘米。
杨树在一年当中的生长期中要浇水至少3-4次:
1、浇反青水,3月下旬杨树,发芽前浇水;
2、浇促生水,5-6月浇水,促进枝叶扩大;
3、夏季干旱时浇水,降雨多时免浇;
4、封冻水,11月浇水,促进根系发育。
三、病虫害防治
病虫害防治是为了确保林木稳产和提高木材质量,病害防治,以侵染性病害防治为主,4月初和5月初,7月上旬和8月上旬进行及时而有效的防治;虫害防治,以化学防治为主,再结合生物综合治理效果更好。用药时间应在虫害发生前与以防治,用药以菊酯类农药和氧化乐果或专用农药,还可与杀虫杀卵农药交替使用效果更佳。
四、松土除草
杨树在每年生长期内,应及时松土除草,松土除草可以改善土壤的物理和化学性质,消灭与杨树竞争的杂草,是一项必要的措施。松土除草应及时,里浅外深,每年3-4次,松土除草距树干半径1米内浅至5厘米,以外应深到10厘米,否则伤其树根,影响生长量。
五、杨树落叶后,把树叶清出林间。防止冬季树叶起火,烧坏杨树,随即进行松土,里浅外深,保持土壤的通透性。
11月下旬可用生石灰液涂涮树干地平向上0.5米高,防止翌年杨树病源菌、虫的危害。
本发明的优点:
本发明解决了传统造林前两年不能保证杨树充足的水分和营养,耕作层根系不发达,成活率低,缓苗期长,生长不整齐,干型不通直圆满,材质差,木材蓄积量低,达不到火柴、胶合板用材的要求,经济效益低的难题。在不同地区、不同土壤质地进行了规模大,范围广的示范和实践、检验,总面积为17.8万亩。结果证明:该模式比较传统造林模式,成活率高,一般在95%以上,最高可达100%,不缓苗,生长快,当年速生。当年扦插,当年成林,树高生长量为5m以上,最高可达6m,胸径生长量为5cm以上,最高可达7cm,木材蓄积量高,缩短了采伐周期,提高了经济效益,投入产出比为1∶15.6。产量指标:每亩年均产小、中径材材积3.5-3.8立方米,轮伐期为7年;每亩年均产大、中径材材积3.2-3.5立方米,轮伐期为10年。
【具体实施方式】
1997年和2002年在山东滨州市博兴县店子镇小清河北岸24亩地进行了实地试验研究;结果证明:该模式比较传统造林模式,成活率高,一般在95%以上,最高可达100%,生长快、干型好,当年扦插,当年成林,树高生长量为5米以上,最高可达6米,胸径生长量为5厘米以上,最高可达7厘米,其生长量是传统造林生长量的1倍以上。木材蓄积量高,缩短了轮伐间期,提高了经济效益,受到了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国家林业局的认可。
主要操作如下:
1、将育成的1年生速生杨苗木,截成15-16厘米长的段,放在水中浸泡24-48小时。
2、每亩施氮、磷、钾复合肥50公斤作为基肥,深翻土地30厘米,耙平、耙细。欧美杨按3米行距、中林杨按5米行距,以行轴线向左右各伸展0.5米做1米宽的小畦。
3、欧美杨按1米株距,中林杨按2米距扦插(直插),插穗上切口与地面平。插后浇水,土壤渗水宜适后,让插穗露出地面2.5-3厘米,畦面上撒毒饵,盖上地膜,然后在插穗上切口的地膜上开孔,让扦穗露出地膜,并用细湿土盖住扦穗上切口。
4、苗高20-30厘米时,每根扦穗留一根粗壮苗,其他的掰去,然后喷了一遍杀灭菊酯农药防治害虫。
留粗壮苗后,整个轮伐期内按照本发明所述的林间栽培管理方法进行栽培管理。重点解决了以下5个难题:
(1)采用了“培土增根”攻破了速生杨树扦插后,插穗自身增长发育不良,达不到树干地径粗度的高新技术。解决了杨树栽植后,前两年生长缓慢的难题;
(2)采用了“定位修枝1.8米”(第一年中期管理时)攻破了造林后林木生长不整齐的高新技术,解决了树高生长量与长粗生长量不协调的难题;
(3)采用了“固定直径8厘米修枝”攻破了培育无节良材的高新技术,解决了达不到火柴、胶合板用材要求的难题;
(4)采用了“适应的密度”(包括确定的行距、株距、间伐密度)攻破了抗风力弱的高新技术,解决了造林不见林的难题;
(5)采用了“终端修枝高度6米”攻破了干材尖削度小的高新技术,解决了木材蓄积量低的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