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隧道与地下工程高压大流量突涌水治理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隧道与地下工程高压大流量突涌水治理方法.pdf(13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CN103821544A43申请公布日20140528CN103821544A21申请号201410071522022申请日20140228E21D11/38200601E21B33/13200601E21B7/0020060171申请人山东大学地址250061山东省济南市历下区经十路17923号72发明人李术才刘人太张庆松李海燕张霄孙子正韩伟伟张伟杰74专利代理机构济南圣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37221代理人郑华清54发明名称隧道与地下工程高压大流量突涌水治理方法57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隧道与地下工程高压大流量突涌水治理方法,如下步骤步骤(1)探查与分析含导水构造空间的发育规律。
2、;步骤(2)对高压大流量突涌水进行分流泄压;步骤(3)对高压大流量突涌水点进行封闭;步骤(4)对高压大量突涌水进行注浆治理;步骤(5)对高压大流量突涌水治理效果进行检查;步骤(6)高压大流量突涌水治理完成后,在隧道掌子继续开挖;步骤(7)对开挖后的局部围岩渗漏水进行治理。本发明能够提高压大流量突涌水治理的规范性和可行性;提供一套注浆效果检查方法及检查标准,保障了治理效果;通过提出的突涌水治理后的开挖方法,有效降低了二次突涌水灾害发生的可能性。51INTCL权利要求书3页说明书7页附图2页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权利要求书3页说明书7页附图2页10申请公布号CN10382。
3、1544ACN103821544A1/3页21一种隧道与地下工程高压大流量突涌水治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步骤(1)探查与分析含导水构造空间的发育规律;步骤(2)对高压大流量突涌水进行分流泄压;步骤(3)对高压大流量突涌水点进行封闭;步骤(4)对高压大量突涌水进行注浆治理;步骤(5)对高压大流量突涌水治理效果进行检查;步骤(6)高压大流量突涌水治理完成后,在隧道掌子继续开挖;步骤(7)对开挖后的局部围岩渗漏水进行治理。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隧道与地下工程高压大流量突涌水治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包括以下过程步骤11综合分析隧道勘察期及施工揭露的地质及水文地质资料,从地质构造、岩层岩。
4、性、地形地貌及地下水各个方面对突涌水原因进行分析;包括突涌水构造的展布范围、发育规模与发育形态;步骤12对发生突涌水的位置及其周边范围内开展地球物理探测;步骤13对水文地质资料分析和物探成果进行归纳总结,绘制含导水构造的空间轮廓素面图,初步确定含导水构造的走向、发育规模以及含导水构造空间的大小。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隧道与地下工程高压大流量突涌水治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包括以下过程步骤21依据初步确定的含导水裂隙或者管道的特征,进行分流泄压钻孔的施工;步骤22分流钻孔,安装长孔口管,试压成功后钻孔至设计深度;分流钻孔施工完成后,进行钻孔的水压与水量测试,同时测试突涌水点的水量;当分突涌水。
5、点的涌水量下降至原水量的40以下,并且单点涌水量300M/H后,进行突涌水点封闭;步骤23所有的分流泄压钻孔,其孔口安装高压截止阀,截止阀的耐受压力需大于水压。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隧道与地下工程高压大流量突涌水治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所述的对高压大流量突涌水点进行封闭,包括针对裂隙型的突涌水点封闭方法和针对管道型的突涌水点封闭方法。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隧道与地下工程高压大流量突涌水治理方法,其特征在于,针对裂隙型的突涌水点封闭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31测量裂隙的宽度和隧道内揭露长度;步骤32制作注浆止水袋;步骤33施工固定锚杆;在裂隙两侧围岩施工固定锚杆用于固定注浆止水袋;步骤34安装。
6、注浆止水袋;在无缝钢管套管上焊接或者安装固定装置,固定装置采用螺栓固定在固定锚杆上;步骤35对注浆止水袋进行注浆,撑起止水袋;通过注浆钢花管进行注浆,将止水袋长大,从而同裂隙周边岩体相啮合。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隧道与地下工程高压大流量突涌水治理方法,其特征在于,针对管道型的突涌水点封闭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31测量突涌水管道的直径与存在不规则变化的部位;权利要求书CN103821544A2/3页3步骤32制作注浆止水袋;步骤33施工固定锚杆;在突涌水管道周边围岩施工固定锚杆用于固定注浆止水袋;步骤34安装注浆止水袋;在无缝钢管套管上焊接或者安装固定装置,固定装置采用螺栓固定在固定锚杆上;步骤3。
7、5对注浆止水袋进行注浆,撑起止水袋;通过注浆钢花管进行注浆,将止水袋长大,从而同管道周边岩体相啮合。7如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隧道与地下工程高压大流量突涌水治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注浆止水袋包括无缝钢套管、注浆钢花管、滤布袋、绷紧带、止水垫以及止水阀门;所述的滤布袋的外圈设有若干圈绷紧带,且在滤布袋内插有穿过其两端的无缝钢套管和注浆钢花管,在无缝钢套管上安装有止水阀门,在滤布袋的入口设有止水垫;止水阀门的耐受压力需大于水压的3倍以上,并不低于20MPA;其中无缝钢套管直径不低于裂隙宽度的3/1,不大于裂隙宽度的1/2;在滤布袋注浆胀起后直径需大于裂隙宽度的2倍,滤布网孔的大小以确保无法通过水。
8、泥颗粒为准。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隧道与地下工程高压大流量突涌水治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4)的具体过程如下步骤41关闭所有分流泄压钻孔的孔口高压截止阀,关闭所有注浆止水袋的无缝钢套管孔口止水阀门;观察突涌水口注浆止水袋周边是否存在严重的漏水情况,同时观察注浆止水袋安装是否牢固、固定锚杆是否具有滑脱问题;若注浆止水袋安装牢固可靠,则进行下一工序;若安装不牢固,需重新施工固定锚杆或重新上紧固定螺栓;步骤42若突涌水口注浆止水袋周边漏水情况极为严重,即漏水量大于突涌水扣涌水的10或大于30M/H,则需进行注浆处理对注浆止水袋的无缝钢套管进行注浆;若漏水量小于等于突涌水扣涌水的10或小于等于30M/。
9、H,转到步骤43;步骤43对分流泄压钻孔进行注浆;沿着水流来向,从近处向远处依次对分流泄压钻孔进行注浆。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隧道与地下工程高压大流量突涌水治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5)的具体过程如下步骤51注浆封堵完成后,进行注浆检查;步骤52分流泄压孔扫孔钻探;对分流泄压孔适用钻机扫孔,直至达到设计深度,若单孔涌水量不超过15M/H时,则认为该项检查达标,否则为不达标;步骤53通过地质雷达和瞬变电磁探测隧道周边的富水区分布情况,若在隧道周边30M范围内或当围岩等级低于三级则为50M范围内,不存在富水区,则认为该项检查合格;若物探方法检测发现在隧道影响范围内存在富水区,则进行钻孔探查,钻孔需。
10、穿透物探获得的富水区12M;步骤54对分流泄压扫孔钻孔和后续施工的探查钻孔进行注浆封闭;步骤55重复注浆检查步骤5254,直至完全达标。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隧道与地下工程高压大流量突涌水治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6)的具体过程如下权利要求书CN103821544A3/3页4步骤61进行开挖应当遵循“弱爆破、短进尺”的原则,避免扰动注浆结石体造成二次突涌水;步骤62开挖完成后,及时施工初期支护,提高围岩及注浆结石体对水压的承载能力。权利要求书CN103821544A1/7页5隧道与地下工程高压大流量突涌水治理方法0001技术领域0002本发明涉及一项高压大流量突涌水的治理方法,属于隧道及地下。
11、工程领域。背景技术0003随着我国交通网的完善与西部水电资源开发,隧道与地下工程建设向地形地质条件复杂的西部地区转移,我国隧道与地下工程展现出洞线长、埋深大、地应力高、水压高的特点。因地质构造条件的复杂性、或开挖方法的不当,高压突涌水造成的人员伤亡与财产损失事故时有发生。地下水在高压作用下向隧道与地下工程内的空间短时间内大流量突涌,导致掌子面附近人员安全受到威胁,施工机械受到损坏,并引起隧道内大量积水形成洪流。此外,地下水大量涌出会严重破坏工程周边水环境,诱发地表塌陷和地下水枯竭,导致环境灾害。0004目前针对隧道内高压大流量的地下水突出,通常采用导洞分流或注浆方法治理。通过导洞分流从而一定程。
12、度减少掌子面突水量,使得掌子面能够恢复正常开挖,但是导洞分流施工周期长、投资高且存在一定的安全风险。隧道内实施的注浆治理工程,通常先施工钻孔然后通过钻孔向高压含导水构造内进行注浆;或先行一定程度的将突涌水点进行封闭或者泄压(如分流导洞),然后采用大量注浆的方法进行突涌水的治理。0005现有的突涌水治理方法主要存在以下显著缺陷(1)对含导水地质构造的空间发育规律掌握困难,分流泄压方法难以完全奏效,并且经济投入较大。0006(2)现有的方法注浆过程中,难免出现大量跑浆的问题,导致注浆治理失败。0007(3)突涌水点的直接封闭极为困难,对高压涌水点的直接封闭施工难度大、安全风险高。0008(4)现有。
13、治理方法严重拖延整个项目工期。0009(5)突涌水治理完成后,缺乏有效的检测与评价方法确定其治理效果,在工程继续开挖时二次遭遇突涌水的可能性大。发明内容0010本发明针对隧道与地下工程高压大流量突涌水治理方法中存在的经验盲目性、现有技术难以奏效、二次灾害风险高等问题,本发明将隧道与地下工程常见的高压大流量突涌水类型分为裂隙型和管道型,提供一套高压大流量突涌水治理方法和实施技术。0011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隧道与地下工程高压大流量突涌水治理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步骤(1)探查与分析含导水构造空间的发育规律;步骤(2)对高压大流量突涌水进行分流泄压;说明书CN103821544A2/7页6步骤。
14、(3)对高压大流量突涌水点进行封闭;步骤(4)对高压大量突涌水进行注浆治理;步骤(5)对高压大流量突涌水治理效果进行检查;步骤(6)高压大流量突涌水治理完成后,在隧道掌子面继续开挖;步骤(7)对开挖后的局部围岩渗漏水进行治理。0012所述的步骤(1)包括以下过程步骤11综合分析隧道勘察期及施工揭露的地质及水文地质资料,从地质构造、岩层岩性、地形地貌及地下水各个方面对突涌水原因进行分析;包括突涌水构造的展布范围、发育规模与发育形态;步骤12对发生突涌水的位置及其周边范围内开展地球物理探测;步骤13对水文地质资料分析和物探成果进行归纳总结,绘制含导水构造的空间轮廓素面图,初步确定含导水构造的走向、。
15、发育规模以及含导水构造空间的大小。0013所述的步骤(2)包括以下过程步骤21依据初步确定的含导水裂隙或者管道的特征,进行分流泄压钻孔的施工;步骤22分流钻孔,安装长孔口管,试压成功后钻孔至设计深度;分流钻孔施工完成后,进行钻孔的水压与水量测试,同时测试突涌水点的水量;当分突涌水点的涌水量下降至原水量的40以下,并且单点涌水量300M/H后,进行突涌水点封闭;步骤23所有的分流泄压钻孔,其孔口安装高压截止阀,截止阀的耐受压力需大于水压。0014所述的步骤(3)对高压大流量突涌水点进行封闭,包括针对裂隙型的突涌水点封闭方法和针对管道型的突涌水点封闭方法。0015针对裂隙型的突涌水点封闭方法,包括。
16、以下步骤31测量裂隙的宽度和隧道内揭露长度;32制作注浆止水袋;33施工固定锚杆;在裂隙两侧围岩施工固定锚杆用于固定注浆止水袋;34安装注浆止水袋;在无缝钢管套管上焊接或者安装固定装置,固定装置采用螺栓固定在固定锚杆上;35对注浆止水袋进行注浆,撑起止水袋;通过注浆钢花管进行注浆,将止水袋长大,从而同裂隙周边岩体相啮合。0016针对管道型的突涌水点封闭方法,包括以下步骤31测量突涌水管道的直径与存在不规则变化的部位;32制作注浆止水袋;33施工固定锚杆;在突涌水管道周边围岩施工固定锚杆用于固定注浆止水袋;34安装注浆止水袋;在无缝钢管套管上焊接或者安装固定装置,固定装置采用螺栓固定在固定锚杆上。
17、。001735对注浆止水袋进行注浆,撑起止水袋;通过注浆钢花管进行注浆,将止水袋长大,从而同管道周边岩体相啮合。0018所述的注浆止水袋包括无缝钢套管、注浆钢花管、滤布袋、绷紧带、止水垫以及止水阀门;所述的滤布袋的外圈设有若干圈绷紧带,且在滤布袋内插有穿过其两端的无缝钢说明书CN103821544A3/7页7套管和注浆钢花管,在无缝钢套管上安装有止水阀门,在滤布袋的入口设有止水垫。0019止水阀门的耐受压力需大于水压的3倍以上,并不低于20MPA。其中无缝钢套管直径不低于裂隙宽度的3/1,不大于裂隙宽度的1/2;在滤布袋注浆胀起后直径需大于裂隙宽度的2倍,滤布网孔的大小以确保无法通过水泥颗粒为。
18、准。0020步骤(4)的具体过程如下41关闭所有分流泄压钻孔的孔口高压截止阀,关闭所有注浆止水袋的无缝钢套管孔口止水阀门;观察突涌水口注浆止水袋周边是否存在严重的漏水情况,同时观察注浆止水袋安装是否牢固、固定锚杆是否具有滑脱问题;若注浆止水袋安装牢固可靠,则进行下一工序;若安装不牢固,需重新施工固定锚杆或重新上紧固定螺栓;42若突涌水口注浆止水袋周边漏水情况极为严重,即漏水量大于突涌水量的10或大于30M/H,则需进行注浆处理对注浆止水袋的无缝钢套管进行注浆;若漏水量小于等于突涌水量的10或小于等于30M/H,继续步骤43;43对分流泄压钻孔进行注浆;沿着水流来向,从近处向远处依次对分流泄压钻。
19、孔进行注浆。0021步骤(5)的具体过程如下51注浆封堵完成后,进行注浆检查;52分流泄压孔扫孔钻探;对分流泄压孔适用钻机扫孔,直至达到设计深度,若单孔涌水量不超过15M/H时,则认为该项检查达标,否则为不达标;53通过地质雷达和瞬变电磁探测隧道周边的富水区分布情况,若在隧道周边30M范围内或当围岩等级低于三级则为50M范围内,不存在富水区,则认为该项检查合格;若物探方法检测发现在隧道影响范围内存在富水区,则进行钻孔探查,钻孔需穿透物探获得的富水区12M;54对分流泄压扫孔钻孔和后续施工的探查钻孔进行注浆封闭;55重复注浆检查步骤5254,直至完全达标。0022步骤(6)的具体过程如下61进行。
20、开挖应当遵循“弱爆破、短进尺”的原则,避免扰动注浆结石体造成二次突涌水;62开挖完成后,及时施工初期支护,提高围岩及注浆结石体对水压的承载能力。0023步骤7开挖后的局部围岩渗漏水治理若围岩开挖后发现局部围岩存在渗漏水现象,则进行壁后注浆治理,壁后注浆方法及相关规程为公知内容,不再赘述。0024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如下本发明在高压大流量突涌水的处治过程中,基于现场勘探,详细分析隧道勘察及施工过程中揭露的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资料,并结合地球物理探测及超前钻探技术,综合分析得到含导水构造的空间发育规律,为后续治理方案提供基础资料;通过分流泄压方法,降低了突涌水口的水压和流量,降低了突涌水口的封闭的难度;。
21、通过注浆止水袋的实用,提供了一种高效封闭突涌水口的可行方法;通过注浆技术方法,提供了一套封堵注浆止水袋周边渗漏水的方案,并提出了突涌水注浆治理的方法。0025本发明提供了各项施工过程中的操作方法和具体指标,能够提高压大流量突涌水说明书CN103821544A4/7页8治理的规范性和可行性;提供一套注浆效果检查方法及检查标准,有效的保障了治理效果;通过提出的突涌水治理后的开挖方法,有效降低了二次突涌水灾害发生的可能性。附图说明0026图1注浆止水袋示意图;图2裂隙型突涌水封闭方法示意图;图3管道型突涌水封闭方法示意图;图中1裂隙,2管道,3钻孔,4注浆止水袋,5无缝钢套管、6注浆钢花管、7滤布袋。
22、、8绷紧带、9止水垫,10止水阀门,11锚杆,12注浆钻孔。具体实施方式0027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一种隧道与地下工程高压大流量突涌水治理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步骤1含导水构造空间发育规律探查与分析11综合分析隧道勘察期及施工揭露的地质及水文地质资料,从地质构造、岩层岩性、地形地貌及地下水等方面对突涌水原因进行分析;尤其是突涌水构造的展布范围、发育规模与发育形态。002812对发生突涌水的位置及其周边30M范围内开展地球物理探测。首先采用地质雷达探测隧道掌子面与侧壁后方20M内的含水情况,然后采用瞬变电磁探测隧道掌子面与侧壁后方50M内的含水情况。002913对水文地质资料分析和物探成。
23、果进行归纳总结,绘制含导水构造的空间轮廓素面图,初步确定含导水构造的走向、发育规模以及含导水构造空间的大小,为后续的分流泄压奠定基础。0030步骤2高压大流量突涌水的分流泄压21依据初步确定的含导水裂隙1或者管道2的特征,进行分流泄压钻孔3的施工;分流泄压钻孔3应当在距离突涌水点大于15M外进行开孔,为突涌点的封闭留出施工操作空间;并确保在围岩内部距离施工揭露面大于20M处同含导水构造相相交,确保围岩安全的同时使得注浆具有一定的跑浆距离。003122分流钻孔3采用130MM开孔,安装510M长孔口管,孔口管采用无缝钢管。试压成功后采用113钻孔至设计深度。分流钻孔施工完成后,进行钻孔的水压与水。
24、量测试,同时测试突涌水点的水量。当分突涌水点的涌水量下降至原水量的40以下,并且单点涌水量300M/H后,进行突涌水点封闭。003223若采用单一分流钻孔无法达到分流泄压标准时,继续施工分流泄压钻孔,后续分流泄压钻孔终孔位置须距离前面施工的钻孔大于10M,确保分流泄压效果。当分流泄压钻孔达到5个时仍未达到分流泄压标准,需考虑在分流泄压钻孔加装负压泵进行抽排。003324所有的分流泄压钻孔,孔口需安装高压截止阀,截止阀的耐受压力需大于水压的3倍以上,且不得低于20MPA。003425当采用负压抽排仍无法达到分流泄压标准时,施工分流导洞。0035步骤3高压大流量突涌水点的封闭说明书CN103821。
25、544A5/7页9针对裂隙型的突涌水点封闭方法31测量裂隙1的宽度和隧道内揭露长度。003632制作注浆止水袋。注浆止水袋4由无缝钢套管5、注浆钢花管6、滤布袋7、绷紧带8、止水垫9以及止水阀门10组成。止水阀门10的耐受压力需大于水压的3倍以上,并不低于20MPA。其中无缝钢套管5直径不低于裂隙宽度的3/1,不大于裂隙宽度的1/2,。在滤布袋7注浆胀起后直径需大于裂隙宽度的2倍,滤布网孔需确保无法通过水泥颗粒。根据裂隙长度确定计算所需制作注浆止水带的数量,接近裂隙边缘处可通过调整注浆止水带滤布袋的大小,使之同裂隙相契合。003733施工固定锚杆。水量水压过大会导致注浆止水袋被地下水喷出,此时。
26、需要在裂隙两侧围岩施工固定锚杆11用于固定注浆止水袋4。固定锚杆11采用25MM的中空注浆锚杆,锚杆间距控制在1215M。单根锚杆抗拔力不得低于100KN。003834安装注浆止水袋。在无缝钢管套管5上焊接或者安装固定装置,固定装置采用螺栓固定在固定锚杆11上。若采用多个注浆止水带,则先安装裂隙中间部位的止水袋,然后沿着裂隙的延展方向依次安装。若水压过大,人工难以进行安装则可采用钻孔或者其他施工机械进行外力辅助固定安装。003935对注浆止水袋进行注浆,撑起止水袋4。通过注浆钢花管5进行注浆,将止水袋长大,从而同裂隙周边岩体相啮合。注浆材料可采用水泥水玻璃浆液,其中水泥浆液为普通硅酸盐水泥,水。
27、灰比为11;水玻璃浓度需在3442BE之间,模数需在2035之间,单液水泥浆同水玻璃体积比控制在2111之间;注浆终压控制在1520MPA。对注浆止水袋进行注浆也可采用化学注浆材料,如环氧树脂、聚氨酯类注浆材料,其各项物理参数不得低于水泥水玻璃浆液,注浆终压控制在1520MPA。004036,若存在多个注浆止水袋,则注浆顺序从裂隙边缘向中间进行依次注浆。0041针对管道型的突涌水点封闭方法31测量突涌水管道的直径与存在明显不规则变化的部位。004232制作注浆止水袋。注浆止水袋4由无缝钢套管5、注浆钢花管6、滤布袋7、绷紧带8、止水垫9以及止水阀门10组成。止水阀门10的耐受压力需大于水压的3。
28、倍以上,并不低于20MPA。其中无缝钢套管5直径不低于裂隙宽度的3/1,不大于裂隙宽度的1/2,。在滤布袋7注浆胀起后直径需大于管道直径的2倍,滤布网孔需确保无法通过水泥颗粒。若突涌水管道直径过大,采用单一注浆止水袋难以满足需求,则可制作多个尺寸不一的注浆止水袋,在注浆止水袋胀大后能够完全封闭突涌水管道。004333施工固定锚杆。水量水压过大会导致注浆止水袋4被地下水喷出,此时需要在突涌水管道周边围岩施工固定锚杆11用于固定注浆止水袋。固定锚杆采用25的中空注浆锚杆,锚杆间距控制在1215M。单根锚杆抗拔力不得低于100KN。004434安装注浆止水袋。在无缝钢管套管5上焊接或者安装固定装置,。
29、固定装置采用螺栓固定在固定锚杆上。若采用多个注浆止水带,则先安装管道中部的注浆袋,然后围绕着中间部位的注浆袋,进行依次安装。若水压过大,人工难以进行安装则可采用钻孔或者其他施工机械进行外力辅助固定安装。004535对注浆止水袋进行注浆,撑起止水袋。通过注浆钢花管6进行注浆,将止水袋长大,从而同管道周边岩体相啮合。注浆材料可采用水泥水玻璃浆液,其中水泥浆液为普说明书CN103821544A6/7页10通硅酸盐水泥,水灰比为11;水玻璃浓度需在3442BE之间,模数需在2035之间,单液水泥浆同水玻璃体积比控制在2111之间;注浆终压控制在1520MPA。对注浆止水袋进行注浆也可采用化学注浆材料,。
30、如环氧树脂、聚氨酯类注浆材料,其各项物理参数不得低于水泥水玻璃浆液。注浆终压控制在1520MPA。004636,若存在多个注浆止水袋,则注浆顺序从管道边缘向中部进行注浆。0047步骤4高压大量突涌水注浆治理41关闭所有分流泄压钻孔的孔口高压截止阀10,关闭所有注浆止水袋的无缝钢套管孔口止水阀门10。观察突涌水口注浆止水袋4周边是否存在严重的漏水情况,同时观察注浆止水袋4安装是否牢固、固定锚杆11是否具有滑脱问题。若注浆止水袋4安装牢固可靠,则进行下一工序;若安装不牢固,需重新施工固定锚杆或重新上紧固定螺栓。004842若突涌水口注浆止水袋周边漏水情况极为严重,漏水量大于突涌水扣涌水的10或大于。
31、30M/H,则需进行注浆处理对注浆止水袋的无缝钢套管5进行注浆,注浆材料选用速凝类注浆材料(水泥水玻璃浆液、化学注浆材料等),注浆应当大量快速注入。当通过单一注浆止水袋的无缝钢套管进行注浆无法封闭突涌水口时,可通过多个注浆止水袋的无缝钢套管进行注浆。004943对分流泄压钻孔进行注浆。沿着水流来向,从近处向远处依次对分流泄压钻孔进行注浆,注浆材料应选用425普通硅酸盐水泥或硫铝酸盐水泥,在注浆止水袋无缝钢套管出现高浓度跑浆并持续2MIN以上时,关闭高压止水阀门。当注浆压力达到水压的2倍以上并且持续时间不低于15MIN后,结束注浆。在单一钻孔注浆无法满足流量需求时,可采用多孔多泵通过注浆钻孔12。
32、同时注浆。005044在注浆初期突涌水口附近可能会由于封闭不良导致跑浆严重,此时需先关闭注浆止水袋无缝钢套管的止水阀门,采用速凝类注浆材料(水泥水玻璃浆液、化学注浆材料等)对突涌水口的渗漏水进行封堵,封堵完成待注浆材料固化后打开注浆止水袋无缝钢套管的止水阀门,然后按照上述方法对分流泄压钻孔进行注浆。0051步骤5高压大流量突涌水治理效果检查51注浆封堵完成后,在3天后候进行注浆检查;若水压力超过7MPA,则至少需7天后进行注浆检查。005252分流泄压孔扫孔钻探。对分流泄压孔适用钻机扫孔,直至达到设计深度,若单孔涌水量不超过15M/H时,则认为该项检查达标,否则为不达标。005353通过地质雷。
33、达和瞬变电磁探测隧道周边的富水区分布情况,若在隧道周边30M范围内(若围岩等级低于三级则为50M范围内)不存在富水区,则认为该项检查合格;若物探方法检测发现在隧道影响范围内存在富水区,则进行钻孔探查,钻孔需穿透物探获得的富水区12M,若富水区较大需施工多个探查钻孔,钻孔终孔间距控制在1520M之间。钻孔采用113MM钻头开孔,安装89MM套管510M,孔口设置高压截止阀若单孔涌水量不超过15M/H时,则认为该项检查达标,否则为不达标。005454对分流泄压扫孔钻孔和后续施工的探查钻孔进行注浆封闭,注浆材料采用425普通硅酸盐水泥或硫铝酸盐水泥,当注浆压力达到水压的2倍以上并且持续时间不低于15。
34、MIN后,结束注浆。005555重复注浆检查步骤24,直至完全达标。说明书CN103821544A107/7页11005656按照常规注浆检查方法进行检查,此项检查及其标准为公知内容,不再赘述。0057步骤6高压大流量突涌水治理完成后开挖61进行开挖应当遵循“弱爆破、短进尺”的原则,避免扰动注浆结石体造成二次突涌水。单开挖循环进尺不得大于15M,单孔装药量不得超过正常值的1/3。围岩等级为五级或者六级时,需采用机械开挖,避免放炮开挖。005862开挖完成后,及时施工初期支护,提高围岩及注浆结石体对水压的承载能力,必要时可采用施做抗水压衬砌。0059步骤7开挖后的局部围岩渗漏水治理若围岩开挖后发现局部围岩存在渗漏水现象,则进行壁后注浆治理,壁后注浆方法及相关规程为公知内容,不再赘述。说明书CN103821544A111/2页12图1图2说明书附图CN103821544A122/2页13图3说明书附图CN103821544A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