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近场通信移动支付的方案及其设备.pdf

上传人:罗明 文档编号:6231203 上传时间:2019-05-23 格式:PDF 页数:9 大小:1.3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310323993.1

申请日:

2013.07.29

公开号:

CN103559612A

公开日:

2014.02.05

当前法律状态:

撤回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发明专利申请公布后的视为撤回IPC(主分类):G06Q 20/32申请公布日:20140205|||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G06Q 20/32申请日:20130729|||公开

IPC分类号:

G06Q20/32(2012.01)I

主分类号:

G06Q20/32

申请人:

宁波高克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发明人:

周仕轶

地址:

315000 浙江省宁波市高新区菁华路188号2幢5B-45室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众合诚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6

代理人:

龚燮英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近场通信移动支付的方案,包括非接触读卡器、NFC移动终端和相应的协议软件子系统;所述非接触读卡器和移动终端可以通过非接触访问模式进行通信;在该模式下,非接触读卡器可以通过NFC无线链路和NFC连接获取移动终端内部UICC的各种移动支付所需信息;所述非接触读卡器通过所述NFC连接除了实现通常进行移动支付所需的信息交互外,还要获得所述移动终端内部UICC的IMSI信息;非接触读卡器利用该IMSI信息,能够方便的提取出UICC对应的MCC、MNC和MSIN信息,并根据实际需要使用。本发明的一种基于近场通信移动支付的方案及其设备,根据移动终端所使用的运。营商SIM信息,自适应的选择相应的结算通道;并根据该融合方案,生产出相应的设备。

权利要求书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基于近场通信移动支付的方案,包括非接触读卡器、NFC移动终端和相应的协议软件子系统;所述非接触读卡器和移动终端可以通过非接触访问模式进行通信;在该模式下,非接触读卡器可以通过NFC无线链路和NFC连接获取移动终端内部UICC的各种移动支付所需信息;其特征在于:所述非接触读卡器和移动终端建立起所述NFC连接后,链路两端能够进行所需的信息交互;所述非接触读卡器通过所述NFC连接除了实现通常进行移动支付所需的信息交互外,还要获得所述移动终端内部UICC的IMSI信息;非接触读卡器利用该IMSI信息,能够方便的提取出UICC对应的MCC、MNC和MSIN信息,并根据实际需要使用。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近场通信移动支付的方案,其特征在于:所述非接触读卡器能够通过所述无线链路和协议连接获得移动终端上与NFC控制器相连的UICC的IMSI信息。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近场通信移动支付的方案,其特征在于:非接触读卡器为主动模式,所述移动终端为被动模式。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近场通信移动支付的方案,其特征在于:非接触读卡器根据获取的MNC信息,选择相应运营商的移动支付结算通道进行结算。

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近场通信移动支付的方案,其特征在于:所述非接触读卡器的主控单元和软件系统能够控制各个模块按照目标需求进行相应的工作,在与移动终端建立所述无线链路和协议连接后,能够控制移动支付所需的各种信息交互;分析和处理获取的信息,并将处理后的信息传输给执行模块并反馈响应信息给移动终端。

6.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近场通信移动支付的方案,其特征在于:对于双卡或多卡移动终端而言,其在进行移动支付时,所要获取的移动终端UICC信息是与NFC控制器通过SWP连接在一起的UICC的信息。

7.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基于近场通信移动支付的方案,其特征在于:所述非接触读卡器能够提取移动终端UICC的IMSI信息,并根据实际需要使用所述IMSI信息的MCC或者MNC或者MSIN等各个信息段。

8.  一种基于权利要求1所述的近场通信移动支付的设备,即非接触读卡器;所述非接触读卡器和和具有NFC移动支付功能的普通移动终端通过NFC无线链路连接进行信息交互;其特征在于:所述非接触读卡器包括安全接入通道、主控单元和NFC控制器;所述主控单元分别与安全接入通道和NFC控制器链路连接,负责NFC移动支付所需的各种信息交互、分析和处理获取的信息、将处理后的信息传输给执行模块并反馈响应信息给移动终端;所述安全接入通道根据主控模块给出的命令,负责安全接入通道选择。

说明书

说明书一种基于近场通信移动支付的方案及其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领域,特别是指一种基于近场通信移动支付的方案及其设备。
背景技术
NFC(Near FieldCommunication,近场通信)技术由诺基亚、飞利浦和索尼共同开发的NFC是一种非接触式识别和互联技术。NFC技术以手机为载体,把非接触式IC卡应用结合于手机中,以卡模拟、阅读器、点对点三种应用模式,实现手机支付、行业应用、积分兑换、电子票务、身份识别、防伪、广告等多种应用的服务产品。本项目主要针对卡模拟的应用模式进行研究。在卡模拟应用模式下,NFC手机终端可以模拟成为一张普通的非接触卡,可以用于公共交通、小额支付、电子票据等移动支付场景。
为了推动NFC的发展和普及,飞利浦、索尼和诺基亚创建了一个非赢利性的行业协会——NFC论坛。目前,NFC论坛在全球拥有70多个成员,主要有:万事达卡、英特尔、维萨、高通、谷歌、三星、恩智浦、微软、NEC等国际行业巨头;同时,中国移动、中国银联、华为、中兴、联想等国内著名企业也是NFC论坛成员。
当前,由于金融机构、终端制造商、方案供应商、电信运营商、第三方支付公司等各种机构的推动,NFC支付的推行也正如火如荼、风生水起,各行业内部争相跑马圈地般的在世界各地推行NFC(后续我们主要关注电信运营商)。
在国外,Orange/T-Mobile/沃达丰/西班牙电信/日本NTTDoCoMo等电信运营商已经在欧洲、北美、日本等广阔的开放市场提供了商用化的NFC服务。
在国内,中国移动于2010年推出“世博通”手机钱包业务,在申通地铁的1500个专用闸机通道,用户拿拥有NFC功能的手机即可自由出入上海轨道交通全部线路,并可在上海世博园区内进行消费。在2013年,中国移动计划向市场投放1000万部带有NFC的智能手机;中国联通要求3500元以上定制机全部内置NFC功能;中国电信也将启动NFC终端定制。这些举动必将形成一个NFC手机推广的高潮。
不同运营商终端用户在使用卡模拟方式的NFC手机进行结算时,由于安全模块(SE)只能通过终端SIM卡进行鉴权,那么就只能通过运营商通道进行结算 ,这样就要用到不同的结算通道。其结果是,不同的电信运营商终端用户在使用NFC终端时,就必须选择连接有相应运营商结算通道的读卡设备(交通闸机、POS机等)。
这不仅给终端用户的使用造成很大的不方便,也给商户造成很大的不便——需要配备不同的读卡设备,以覆盖不同的运营商终端用户。
为此,本项目集中于实现一个NFC移动支付的融合方案——根据移动终端所使用的运营商SIM信息,自适应的选择相应的结算通道;并根据该融合方案,生产出相应的设备。
发明内容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根据移动终端所使用的运营商SIM信息,自适应的选择相应的结算通道;并根据该融合方案,生产出相应的设备的基于近场通信移动支付的方案及其设备。
(二)技术方案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近场通信移动支付的方案,包括非接触读卡器、NFC移动终端和相应的协议软件子系统;所述非接触读卡器和移动终端可以通过非接触访问模式进行通信;在该模式下,非接触读卡器可以通过NFC无线链路和NFC连接获取移动终端内部UICC的各种移动支付所需信息;所述非接触读卡器和移动终端建立起所述NFC连接后,链路两端能够进行所需的信息交互;所述非接触读卡器通过所述NFC连接除了实现通常进行移动支付所需的信息交互外,还要获得所述移动终端内部UICC的IMSI信息;非接触读卡器利用该IMSI信息,能够方便的提取出UICC对应的MCC、MNC和MSIN信息,并根据实际需要使用。进一步、所述非接触读卡器能够通过所述无线链路和协议连接获得移动终端上与NFC控制器相连的UICC的IMSI信息。
进一步、非接触读卡器为主动模式,所述移动终端为被动模式。
进一步、非接触读卡器根据获取的MNC信息,选择相应运营商的移动支付结算通道进行结算。
进一步、所述非接触读卡器的主控模块和软件系统能够控制各个模块按照目标需求进行相应的工作,在与移动终端建立所述无线链路和协议连接后,能够控制移动支付所需的各种信息交互;分析和处理获取的信息,并将处理后的 信息传输给执行模块并反馈响应信息给移动终端。
进一步、对于双卡或多卡移动终端而言,其在进行移动支付时,所要获取的移动终端UICC信息是与NFC控制器通过SWP连接在一起的UICC的信息。
进一步、所述非接触读卡器能够提取移动终端UICC的IMSI信息,并根据实际需要使用所述IMSI信息的MCC或者MNC或者MSIN等各个信息段。
一种近场通信移动支付的设备,即非接触读卡器;所述非接触读卡器和和具有NFC移动支付功能的普通移动终端通过NFC无线链路连接进行信息交互;所述非接触读卡器包括安全接入通道、主控单元和NFC控制器;所述主控单元分别与安全接入通道和NFC控制器链路连接,负责NFC移动支付所需的各种信息交互、分析和处理获取的信息、将处理后的信息传输给执行模块并反馈响应信息给移动终端;所述安全接入通道根据主控模块给出的命令,负责安全接入通道选择。
(三)有益效果
本发明的一种基于近场通信移动支付的方案及其设备,根据移动终端所使用的运营商SIM信息,自适应的选择相应的结算通道;并根据该融合方案,生产出相应的设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种基于近场通信移动支付的方案的内部模块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一种基于近场通信移动支付的方案的非接触读卡器信息交互和命令执行流程图;
图3为本发明一种基于近场通信移动支付的方案的运行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一种基于近场通信移动支付的方案的非接触读卡器内部示意图。
图中:IF为Interface的简称,可以是各种常用的接口,如UART、SPI、I2S、SDIO等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发明,但不用来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如图1-图4所示:一种基于近场通信移动支付的方案,包括非接触读卡器、NFC移动终端和相应的协议软件子系统;所述非接触读卡器和移动终端可以通过非接触访问模式进行通信;在该模式下,非接触读卡器可以通过NFC无线链路和NFC连接获取移动终端内部UICC的各种移动支付所需信息;所述非接触读卡器和移动终端建立起所述NFC连接后,链路两端能够进行所需的信息交互;所述非接触读卡器通过所述NFC连接除了实现通常进行移动支付所需的信息交互外,还要获得所述移动终端内部UICC的IMSI信息;非接触读卡器利用该IMSI信息,能够方便的提取出UICC对应的MCC、MNC和MSIN信息,并根据实际需要使用。
一种近场通信移动支付的设备,即非接触读卡器;所述非接触读卡器和和具有NFC移动支付功能的普通移动终端通过NFC无线链路连接进行信息交互;所述非接触读卡器包括安全接入通道、主控单元和NFC控制器;所述主控单元分别与安全接入通道和NFC控制器链路连接,负责NFC移动支付所需的各种信息交互、分析和处理获取的信息、将处理后的信息传输给执行模块并反馈响应信息给移动终端;所述安全接入通道根据主控模块给出的命令,负责安全接入通道选择。
上述的一种基于近场通信移动支付的方案、所述非接触读卡器能够通过所述无线链路和协议连接获得移动终端上与NFC控制器相连的UICC的IMSI信息。
上述的一种基于近场通信移动支付的方案、非接触读卡器为主动模式,所述移动终端为被动模式。
上述的一种基于近场通信移动支付的方案、非接触读卡器根据获取的MNC信息,选择相应运营商的移动支付结算通道进行结算。
上述的一种基于近场通信移动支付的方案、所述非接触读卡器的主控模块和软件系统能够控制各个模块按照目标需求进行相应的工作,在与移动终端建立所述无线链路和协议连接后,能够控制移动支付所需的各种信息交互;分析和处理获取的信息,并将处理后的信息传输给执行模块并反馈响应信息给移动终端。
上述的一种基于近场通信移动支付的方案、对于双卡或多卡移动终端而言,其在进行移动支付时,所要获取的移动终端UICC信息是与NFC控制器通过SWP连接在一起的UICC的信息。
上述的一种基于近场通信移动支付的方案、所述非接触读卡器能够提取移动终端UICC的IMSI信息,并根据实际需要使用所述IMSI信息的MCC或者MNC或者MSIN等各个信息段。
本发明的一种基于近场通信移动支付的方案及其设备,根据移动终端所使用的运营商SIM信息,自适应的选择相应的结算通道;并根据该融合方案,生产出相应的设备。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一种基于近场通信移动支付的方案及其设备.pdf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一种基于近场通信移动支付的方案及其设备.pdf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一种基于近场通信移动支付的方案及其设备.pdf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种基于近场通信移动支付的方案及其设备.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基于近场通信移动支付的方案及其设备.pdf(9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 CN 103559612 A (43)申请公布日 2014.02.05 CN 103559612 A (21)申请号 201310323993.1 (22)申请日 2013.07.29 G06Q 20/32(2012.01) (71)申请人 宁波高克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 315000 浙江省宁波市高新区菁华路 188 号 2 幢 5B-45 室 (72)发明人 周仕轶 (74)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众合诚成知识产权代理 有限公司 11246 代理人 龚燮英 (54) 发明名称 一种基于近场通信移动支付的方案及其设备 (57)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近场通信移动支付 的方案。

2、, 包括非接触读卡器、 NFC 移动终端和相应 的协议软件子系统 ; 所述非接触读卡器和移动终 端可以通过非接触访问模式进行通信 ; 在该模式 下, 非接触读卡器可以通过 NFC 无线链路和 NFC 连接获取移动终端内部 UICC 的各种移动支付所 需信息 ; 所述非接触读卡器通过所述 NFC 连接除 了实现通常进行移动支付所需的信息交互外, 还 要获得所述移动终端内部 UICC 的 IMSI 信息 ; 非 接触读卡器利用该 IMSI 信息, 能够方便的提取出 UICC 对应的 MCC、 MNC 和 MSIN 信息, 并根据实际需 要使用。本发明的一种基于近场通信移动支付的 方案及其设备, 根。

3、据移动终端所使用的运。营商 SIM 信息, 自适应的选择相应的结算通道 ; 并根据 该融合方案, 生产出相应的设备。 (51)Int.Cl. 权利要求书 1 页 说明书 4 页 附图 3 页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4页 附图3页 (10)申请公布号 CN 103559612 A CN 103559612 A 1/1 页 2 1. 一种基于近场通信移动支付的方案, 包括非接触读卡器、 NFC 移动终端和相应的协 议软件子系统 ; 所述非接触读卡器和移动终端可以通过非接触访问模式进行通信 ; 在该模 式下, 非接触读卡器可以通过 NFC 。

4、无线链路和 NFC 连接获取移动终端内部 UICC 的各种移动 支付所需信息 ; 其特征在于 : 所述非接触读卡器和移动终端建立起所述 NFC 连接后, 链路两 端能够进行所需的信息交互 ; 所述非接触读卡器通过所述 NFC 连接除了实现通常进行移动 支付所需的信息交互外, 还要获得所述移动终端内部UICC的IMSI信息 ; 非接触读卡器利用 该 IMSI 信息, 能够方便的提取出 UICC 对应的 MCC、 MNC 和 MSIN 信息, 并根据实际需要使用。 2.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一种基于近场通信移动支付的方案, 其特征在于 : 所述非接 触读卡器能够通过所述无线链路和协议连接获得移。

5、动终端上与 NFC 控制器相连的 UICC 的 IMSI 信息。 3.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一种基于近场通信移动支付的方案, 其特征在于 : 非接触读 卡器为主动模式, 所述移动终端为被动模式。 4.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一种基于近场通信移动支付的方案, 其特征在于 : 非接触读 卡器根据获取的 MNC 信息, 选择相应运营商的移动支付结算通道进行结算。 5.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一种基于近场通信移动支付的方案, 其特征在于 : 所述非接 触读卡器的主控单元和软件系统能够控制各个模块按照目标需求进行相应的工作, 在与移 动终端建立所述无线链路和协议连接后, 能够控制移动支付所需的各。

6、种信息交互 ; 分析和 处理获取的信息, 并将处理后的信息传输给执行模块并反馈响应信息给移动终端。 6.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一种基于近场通信移动支付的方案, 其特征在于 : 对于双卡 或多卡移动终端而言, 其在进行移动支付时, 所要获取的移动终端 UICC 信息是与 NFC 控制 器通过 SWP 连接在一起的 UICC 的信息。 7. 根据权利要求 2 所述的一种基于近场通信移动支付的方案, 其特征在于 : 所述非接 触读卡器能够提取移动终端 UICC 的 IMSI 信息, 并根据实际需要使用所述 IMSI 信息的 MCC 或者 MNC 或者 MSIN 等各个信息段。 8. 一种基于权利。

7、要求 1 所述的近场通信移动支付的设备, 即非接触读卡器 ; 所述非接 触读卡器和和具有 NFC 移动支付功能的普通移动终端通过 NFC 无线链路连接进行信息交 互 ; 其特征在于 : 所述非接触读卡器包括安全接入通道、 主控单元和 NFC 控制器 ; 所述主控 单元分别与安全接入通道和NFC控制器链路连接, 负责NFC移动支付所需的各种信息交互、 分析和处理获取的信息、 将处理后的信息传输给执行模块并反馈响应信息给移动终端 ; 所 述安全接入通道根据主控模块给出的命令, 负责安全接入通道选择。 权 利 要 求 书 CN 103559612 A 2 1/4 页 3 一种基于近场通信移动支付的方。

8、案及其设备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通信领域, 特别是指一种基于近场通信移动支付的方案及其设备。 背景技术 0002 NFC(Near FieldCommunication, 近场通信 ) 技术由诺基亚、 飞利浦和索尼共同开 发的 NFC 是一种非接触式识别和互联技术。NFC 技术以手机为载体, 把非接触式 IC 卡应用 结合于手机中, 以卡模拟、 阅读器、 点对点三种应用模式, 实现手机支付、 行业应用、 积分兑 换、 电子票务、 身份识别、 防伪、 广告等多种应用的服务产品。 本项目主要针对卡模拟的应用 模式进行研究。在卡模拟应用模式下, NFC 手机终端可以模拟成为一张普通的非接触。

9、卡, 可 以用于公共交通、 小额支付、 电子票据等移动支付场景。 0003 为了推动 NFC 的发展和普及, 飞利浦、 索尼和诺基亚创建了一个非赢利性的行业 协会NFC 论坛。目前, NFC 论坛在全球拥有 70 多个成员, 主要有 : 万事达卡、 英特尔、 维 萨、 高通、 谷歌、 三星、 恩智浦、 微软、 NEC 等国际行业巨头 ; 同时, 中国移动、 中国银联、 华为、 中兴、 联想等国内著名企业也是 NFC 论坛成员。 0004 当前, 由于金融机构、 终端制造商、 方案供应商、 电信运营商、 第三方支付公司等各 种机构的推动, NFC 支付的推行也正如火如荼、 风生水起, 各行业内部。

10、争相跑马圈地般的在 世界各地推行 NFC(后续我们主要关注电信运营商) 。 0005 在国外, Orange/T-Mobile/ 沃达丰 / 西班牙电信 / 日本 NTTDoCoMo 等电信运营商 已经在欧洲、 北美、 日本等广阔的开放市场提供了商用化的 NFC 服务。 0006 在国内, 中国移动于 2010 年推出 “世博通” 手机钱包业务, 在申通地铁的 1500 个 专用闸机通道, 用户拿拥有 NFC 功能的手机即可自由出入上海轨道交通全部线路, 并可在 上海世博园区内进行消费。在 2013 年, 中国移动计划向市场投放 1000 万部带有 NFC 的智 能手机 ; 中国联通要求 35。

11、00 元以上定制机全部内置 NFC 功能 ; 中国电信也将启动 NFC 终端 定制。这些举动必将形成一个 NFC 手机推广的高潮。 0007 不同运营商终端用户在使用卡模拟方式的 NFC 手机进行结算时, 由于安全模块 (SE) 只能通过终端 SIM 卡进行鉴权, 那么就只能通过运营商通道进行结算, 这样就要用到 不同的结算通道。其结果是, 不同的电信运营商终端用户在使用 NFC 终端时, 就必须选择连 接有相应运营商结算通道的读卡设备 (交通闸机、 POS 机等) 。 0008 这不仅给终端用户的使用造成很大的不方便, 也给商户造成很大的不便需要 配备不同的读卡设备, 以覆盖不同的运营商终端。

12、用户。 0009 为此, 本项目集中于实现一个 NFC 移动支付的融合方案根据移动终端所使用 的运营商 SIM 信息, 自适应的选择相应的结算通道 ; 并根据该融合方案, 生产出相应的设 备。 发明内容 0010 (一) 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说 明 书 CN 103559612 A 3 2/4 页 4 0011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根据移动终端所使用的运 营商 SIM 信息, 自适应的选择相应的结算通道 ; 并根据该融合方案, 生产出相应的设备的基 于近场通信移动支付的方案及其设备。 0012 (二) 技术方案 0013 为达到上述目的,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近场通。

13、信移动支付的方案, 包括非接触 读卡器、 NFC 移动终端和相应的协议软件子系统 ; 所述非接触读卡器和移动终端可以通过 非接触访问模式进行通信 ; 在该模式下, 非接触读卡器可以通过NFC无线链路和NFC连接获 取移动终端内部 UICC 的各种移动支付所需信息 ; 所述非接触读卡器和移动终端建立起所 述NFC连接后, 链路两端能够进行所需的信息交互 ; 所述非接触读卡器通过所述NFC连接除 了实现通常进行移动支付所需的信息交互外, 还要获得所述移动终端内部 UICC 的 IMSI 信 息 ; 非接触读卡器利用该 IMSI 信息, 能够方便的提取出 UICC 对应的 MCC、 MNC 和 MS。

14、IN 信息, 并根据实际需要使用。进一步、 所述非接触读卡器能够通过所述无线链路和协议连接获得 移动终端上与 NFC 控制器相连的 UICC 的 IMSI 信息。 0014 进一步、 非接触读卡器为主动模式, 所述移动终端为被动模式。 0015 进一步、 非接触读卡器根据获取的 MNC 信息, 选择相应运营商的移动支付结算通 道进行结算。 0016 进一步、 所述非接触读卡器的主控模块和软件系统能够控制各个模块按照目标需 求进行相应的工作, 在与移动终端建立所述无线链路和协议连接后, 能够控制移动支付所 需的各种信息交互 ; 分析和处理获取的信息, 并将处理后的信息传输给执行模块并反馈响 应信。

15、息给移动终端。 0017 进一步、 对于双卡或多卡移动终端而言, 其在进行移动支付时, 所要获取的移动终 端 UICC 信息是与 NFC 控制器通过 SWP 连接在一起的 UICC 的信息。 0018 进一步、 所述非接触读卡器能够提取移动终端UICC的IMSI信息, 并根据实际需要 使用所述 IMSI 信息的 MCC 或者 MNC 或者 MSIN 等各个信息段。 0019 一种近场通信移动支付的设备, 即非接触读卡器 ; 所述非接触读卡器和和具有 NFC 移动支付功能的普通移动终端通过 NFC 无线链路连接进行信息交互 ; 所述非接触读卡 器包括安全接入通道、 主控单元和NFC控制器 ; 所。

16、述主控单元分别与安全接入通道和NFC控 制器链路连接, 负责 NFC 移动支付所需的各种信息交互、 分析和处理获取的信息、 将处理后 的信息传输给执行模块并反馈响应信息给移动终端 ; 所述安全接入通道根据主控模块给出 的命令, 负责安全接入通道选择。 0020 (三) 有益效果 0021 本发明的一种基于近场通信移动支付的方案及其设备, 根据移动终端所使用的运 营商 SIM 信息, 自适应的选择相应的结算通道 ; 并根据该融合方案, 生产出相应的设备。 附图说明 0022 图 1 为本发明一种基于近场通信移动支付的方案的内部模块结构示意图 ; 0023 图 2 为本发明一种基于近场通信移动支付。

17、的方案的非接触读卡器信息交互和命 令执行流程图 ; 0024 图 3 为本发明一种基于近场通信移动支付的方案的运行示意图 ; 说 明 书 CN 103559612 A 4 3/4 页 5 0025 图 4 为本发明一种基于近场通信移动支付的方案的非接触读卡器内部示意图。 0026 图中 : IF 为 Interface 的简称, 可以是各种常用的接口, 如 UART、 SPI、 I2S、 SDIO 等 具体实施方式 0027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 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 例用于说明本发明, 但不用来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0028 如图 1- 图 4 所示 : 一种基于。

18、近场通信移动支付的方案, 包括非接触读卡器、 NFC 移 动终端和相应的协议软件子系统 ; 所述非接触读卡器和移动终端可以通过非接触访问模式 进行通信 ; 在该模式下, 非接触读卡器可以通过NFC无线链路和NFC连接获取移动终端内部 UICC 的各种移动支付所需信息 ; 所述非接触读卡器和移动终端建立起所述 NFC 连接后, 链 路两端能够进行所需的信息交互 ; 所述非接触读卡器通过所述 NFC 连接除了实现通常进行 移动支付所需的信息交互外, 还要获得所述移动终端内部UICC的IMSI信息 ; 非接触读卡器 利用该 IMSI 信息, 能够方便的提取出 UICC 对应的 MCC、 MNC 和 。

19、MSIN 信息, 并根据实际需要 使用。 0029 一种近场通信移动支付的设备, 即非接触读卡器 ; 所述非接触读卡器和和具有 NFC 移动支付功能的普通移动终端通过 NFC 无线链路连接进行信息交互 ; 所述非接触读卡 器包括安全接入通道、 主控单元和NFC控制器 ; 所述主控单元分别与安全接入通道和NFC控 制器链路连接, 负责 NFC 移动支付所需的各种信息交互、 分析和处理获取的信息、 将处理后 的信息传输给执行模块并反馈响应信息给移动终端 ; 所述安全接入通道根据主控模块给出 的命令, 负责安全接入通道选择。 0030 上述的一种基于近场通信移动支付的方案、 所述非接触读卡器能够通过。

20、所述无线 链路和协议连接获得移动终端上与 NFC 控制器相连的 UICC 的 IMSI 信息。 0031 上述的一种基于近场通信移动支付的方案、 非接触读卡器为主动模式, 所述移动 终端为被动模式。 0032 上述的一种基于近场通信移动支付的方案、 非接触读卡器根据获取的 MNC 信息, 选择相应运营商的移动支付结算通道进行结算。 0033 上述的一种基于近场通信移动支付的方案、 所述非接触读卡器的主控模块和软件 系统能够控制各个模块按照目标需求进行相应的工作, 在与移动终端建立所述无线链路和 协议连接后, 能够控制移动支付所需的各种信息交互 ; 分析和处理获取的信息, 并将处理后 的信息传输。

21、给执行模块并反馈响应信息给移动终端。 0034 上述的一种基于近场通信移动支付的方案、 对于双卡或多卡移动终端而言, 其在 进行移动支付时, 所要获取的移动终端 UICC 信息是与 NFC 控制器通过 SWP 连接在一起的 UICC 的信息。 0035 上述的一种基于近场通信移动支付的方案、 所述非接触读卡器能够提取移动终端 UICC 的 IMSI 信息, 并根据实际需要使用所述 IMSI 信息的 MCC 或者 MNC 或者 MSIN 等各个信 息段。 0036 本发明的一种基于近场通信移动支付的方案及其设备, 根据移动终端所使用的运 营商 SIM 信息, 自适应的选择相应的结算通道 ; 并根据该融合方案, 生产出相应的设备。 0037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 应当指出, 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 说 明 书 CN 103559612 A 5 4/4 页 6 员来说, 在不脱离本发明技术原理的前提下, 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 这些改进和润饰 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说 明 书 CN 103559612 A 6 1/3 页 7 图 1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3559612 A 7 2/3 页 8 图 2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3559612 A 8 3/3 页 9 图 3 图 4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3559612 A 9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