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墙体托换技术及结构.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墙体托换技术及结构.pdf(7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CN104032973A43申请公布日20140910CN104032973A21申请号201410121649922申请日20140328E04G23/0220060171申请人贵州中建建筑科研设计院有限公司地址550006贵州省贵阳市甘荫塘甘平路472发明人赵福龙田涌冉群曲清飞李新刚王林枫潘佩瑶74专利代理机构贵阳中新专利商标事务所52100代理人刘楠54发明名称一种墙体托换技术及结构57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墙体托换技术,该技术采用在所需拆卸旧墙体上开设预留孔,并该预留孔沿着结构梁下方设在,然后把支撑装置安置在预留孔内,支撑装置上方与结构梁连接固定,支撑装置两端下方与旧墙体连。
2、接固定,逐步拆除支撑装置下方的墙体,在拆除并清理完后,重新建造墙体,并通过灰浆将旧墙体与建造的墙体连接固定为一体,支撑装置作为墙体的一部分构成新的墙体,在新墙体两侧抹灰和清理;本发明所需装置结构简单,便于现场施工拆塔,且施工周期短,安装便捷,进而在施工中能够减少托换梁截面高度,从而大幅提高改造托换使用空间,减少成本,并且托换施工过程简单、传力明确充分使梁挠度降低,墙体裂缝减少。51INTCL权利要求书1页说明书2页附图3页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权利要求书1页说明书2页附图3页10申请公布号CN104032973ACN104032973A1/1页21一种墙体托换技术,其。
3、特征在于该技术采用在所需拆卸旧墙体上开设预留孔,支撑装置安置在预留孔内并两端与墙体连接固定,逐步拆除支撑装置下方的墙体,重新建造墙体并与支撑装置组成为新墙体。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墙体托换技术,其特征在于预留孔沿着旧墙体的结构梁下方设置。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墙体托换技术,其特征在于在拆卸旧墙体时,与支撑装置两端连接的部分旧墙体不拆除,并该部分旧墙体的宽度在200MM500MM。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墙体托换技术,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装置的横截面为矩形,并支撑装置两端下方与部分旧墙体连接固定,支撑装置上方与结构梁连接固定。5一种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所述的墙体托换技术所构建的结构,包括结构梁(1)。
4、,其特征在于在结构梁(1)下方设有支撑装置(2),支撑装置(2)两端与旧墙体(3)连接,新墙体(4)设置在支撑装置(2)与旧墙体(3)之间。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旧墙体(3)的宽度为200MM500MM。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装置(2)的横截面为矩形,并在支撑装置(2)两端设有缀板(5)。权利要求书CN104032973A1/2页3一种墙体托换技术及结构技术领域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墙体托换技术及结构,属于建筑施工技术领域。背景技术0002传统房屋底层或多层大空间结构施工改造过程中,常常采用底层圈梁或板底设计钢筋混凝土托换梁的方法进行改造托换设计。而。
5、这种设计及施工方法需要各阶段施工步骤必须严格统一时间,且极其容易出现混凝土托换梁浇筑前,墙体垂直度及裂缝水平为出现异常,而在混凝土浇筑后,墙、托换梁构件裂缝及挠度却出现超出规范限制的情况。这是主要因为,混凝土托换梁在进行设置及浇筑时,由于混凝土材料的非匀质性及强度未完全到达设计强度,所以导致在上部墙体荷载传递至托换梁时极易造成墙体开裂,梁挠度过大,导致托换程序延期,严重者导致墙体改造施工的中断或失败。发明内容0003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安装迅捷、减少成本、安全可靠,并且能有解决当前墙体托换施工过程缓慢且墙体容易开裂的墙体托换技术及结构,从而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0004本发明的技术。
6、方案一种墙体托换技术,该技术采用在所需拆卸旧墙体上开设预留孔,支撑装置安置在预留孔内并两端与墙体连接固定,逐步拆除支撑装置下方的墙体,重新建造墙体并与支撑装置组成为新墙体。0005前述的墙体托换技术中,预留孔沿着所需拆卸旧墙体的结构梁下方设置,结构梁为独立整体,本身强度较高,设置尺寸较小的预留孔对其影响不大,并通过预留孔设置在结构梁下方,支撑装置能更有效的辅助结构梁支撑(支撑装置与结构梁连接接触辅助支撑),大大减少结构梁的挠度和对结构梁上方墙体的破坏,也可避免结构梁由于长时间悬空出现裂纹现象。0006前述的墙体托换技术中,在拆卸旧墙体时,与支撑装置两端连接的部分旧墙体不拆除,并该部分旧墙体的宽。
7、度在200MM500MM,通过此方案,可一次性拆除绝大多数的旧墙体(支撑系统下方的旧墙体),又能通过部分旧墙体与支撑装置形成的稳定的框架结构保证墙体垂直度不出现异常,也不会出现竖向结构梁有裂纹现象。0007前述的墙体托换技术中,所述支撑装置的横截面为矩形,并支撑装置两端下方与部分旧墙体连接固定,支撑装置上方与结构梁连接固定,此结构的支撑装置的抗弯强度最好,并且通过设置为一整体,大大提高了强度和稳定性。0008一种前述的墙体托换技术所构建的结构,包括结构梁,在结构梁下方设有支撑装置,支撑装置两端与旧墙体连接,新墙体设置在支撑装置与旧墙体之间。0009前述的结构中,所述旧墙体的宽度为200MM50。
8、0MM。0010前述的结构中,所述支撑装置的横截面为矩形,并在支撑装置两端设有缀板。说明书CN104032973A2/2页40011与现有技术相比,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适用于在建筑物中对部分墙体进行拆除改造,通过本发明中把支撑装置直接安装在结构梁底部,然后拆除旧墙体,最后在建造墙体时与支撑装置作为一体形成新墙体;本发明所需装置结构简单,便于现场施工拆塔,且施工周期短,安装便捷,进而在施工中能够减少托换梁截面高度,从而大幅提高改造托换使用空间,减少成本;再就是,由于托换梁为钢结构,当与原砌体墙之间将形成钢砌体组合截面,能充分发挥二种材料互补的优点。使得托换施工过程简单、传力明确充分使梁挠度降低。
9、,墙体裂缝减少。附图说明0012附图1为本发明开设预留孔的结构示意图;附图2为本发明设有支撑装置的结构示意图;附图3为本发明设有支撑装置的结构AA图;附图4为本发明完成后结构示意图。0013附图中的标记为1结构梁、2支撑装置、3旧墙体、4新墙体、5缀板、6插槽,7预留孔、8连接钢筋。具体实施方式0014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但不作为对本发明的任何限制。0015本发明的一种墙体托换技术,该技术采用在所需拆卸旧墙体上开设预留孔,并该预留孔沿着结构梁下方设在,预留孔截面尺寸比支撑装置大10MM30MM,然后把支撑装置安置在预留孔内,支撑装置横截面为矩形,并支撑装置上方与结构梁连接固。
10、定,支撑装置两端下方与旧墙体连接固定,逐步拆除支撑装置下方的墙体,但在与支撑装置的两端连接部分旧墙体不需拆除,该部分旧墙体的宽度为200MM500MM,在拆除并清理完后,重新建造墙体(若该墙体为混泥土结构,则在绑扎钢筋时,钢筋应穿入部分旧墙体内;若为砖墙结构,也应在旧墙体与建造的墙体之间插入钢筋,并通过灰浆将旧墙体与建造的墙体连接固定为一体),支撑装置(不能拆掉)作为墙体的一部分构成新的墙体,在新墙体两侧抹灰和清理。0016其中可在部分旧墙体上设有插槽,支撑装置上的缀板5可插入插槽内实现支撑系统与旧墙体的更加稳定。0017一种根据述墙体托换技术所构建的结构,如图所示包括结构梁1,在结构梁1下方设有支撑装置2,支撑装置2两端与旧墙体3连接,旧墙体3的宽度为200MM500MM,新墙体4设置在支撑装置2与旧墙体3之间。0018其中支撑装置2可选用常用槽钢、工字钢或H型钢组成横截面为矩形的整体,并该支撑装置的尺寸和强度应该根据实现现场情况而制定,在支撑装置2两端设有缀板5便于与支撑梁1和旧墙体3的连接,在旧墙体3可设有插槽6,支撑装置上的缀板5插入插槽6内。说明书CN104032973A1/3页5图1图2说明书附图CN104032973A2/3页6图3说明书附图CN104032973A3/3页7图4说明书附图CN104032973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