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罩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日常用品的领域,特别是涉及眼罩。
背景技术
现代人或多或少都有熬夜的习惯,有的因为娱乐,有的因为工作,夸张的
工作狂一天可能就只睡三、四个小时。睡眠不足,不仅影响第二天的工作效率,
长期下去还会影响身心健康。研究发现,当眼睛处于黑暗环境中,有利于身体
分泌褪黑素,使得人体能够迅速入睡且获得较好的睡眠质量。
眼罩是戴在眼睛上起保护或遮挡作用的东西,现在已成为时尚的用品,在
生活旅行当中有消除疲劳的重要作用。
目前,眼罩主要包括相连接的罩体和罩带,用户使用眼罩的情形多是困倦
了,需要休息的时候,用于遮挡光线,以避免光线太亮影响用户的正常休息。
然后,传统的眼罩结构简单,功能单一,不能满足现代人生活节奏的需求。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多功能的眼罩。
一种眼罩,包括:
罩体,所述罩体具有凹型截面,
所述罩体包括相连接的外层罩和内层罩,
所述外层罩和内层罩之间设置有填充层,所述填充层内设置有传感装置;
罩带,所述罩带与所述内层罩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内层罩设置有连接位,所述罩带与所述连接位
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连接位包括第一环扣和第二环扣,所述罩带的
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环扣和所述第二环扣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环扣具有S形截面。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环扣具有S形截面。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罩带的两端包括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一端
与所述第一环扣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二端与所述第二环扣可拆卸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罩带采用弹性材料制成。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弹性材料为橡胶。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罩带的长度为所述罩体长度的1/2。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罩带为长条形结构。
上述眼罩,通过罩体的外层罩和内层罩以及设置在填充层内的传感装置,
丰富了眼罩的功能,帮助用户提高其睡眠质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眼罩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实施例的A-A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一实施例限位件的位置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眼罩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一实施例内层罩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一实施例传感装置的分布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电路板与传感装置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电路板与传感装置的连接结构示意图;以及
图9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眼罩涉及的睡眠计划的步骤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
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
便于充分理解本发明。但是本发明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
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发明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发
明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
“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
“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
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
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
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
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
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
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
“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
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
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
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
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
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
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
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
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
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
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
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
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
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眼罩10包括罩体100。罩体100具有凹型截面。例如,凹型
截面呈椭圆形;又如,凹型截面呈圆弧形。
请参阅图2,罩体100包括相连接的外层罩110和内层罩120。外层罩110
和内层罩120之间设置有填充层130。填充层130内设置有传感装置140。例如,
外层罩110、内层罩120和填充层130三者紧密贴合连接。
例如,外层罩110用于遮挡光线。例如,内层罩120用于贴紧用户眼部。
例如,传感装置140用于检测人体数据。例如,该人体数据包括脑电波、眼球
运动、氧气含量和佩戴者的体温等数据。
为提高合适性,内层罩120采用粘弹性泡沫材料制成。例如,内层罩120
外表面设置有泡沫层,该泡沫层采用粘弹性泡沫材料制成。例如,内层罩120
表面设置有纱布。例如,纱布覆盖在泡沫层的上方。例如,粘弹性泡沫材料包
括粘弹性聚氨酯软质泡沫材料。
由于粘弹性泡沫材料在发生形变后不是立即而是缓慢地恢复原状,一般恢
复原形的时间在3秒以上。
如此,当用户使用眼罩时,内层罩120贴合在用户眼部周围时,可以更加
的贴合用户的脸形,即在贴紧用户时,体温的作用可以使得内层罩120变得柔
软而符合人体脸部的形状,使得人体对泡沫的压缩负荷的分布更均匀,因而提
高了舒适程度。
请参阅图3,例如,内层罩120设有限位件101。例如,限位件101用于限
制罩体100的佩戴位置,以实现穿戴功能。例如,限位件101数量有二个。本
实施例中,二个限位件101分别对称设置在内层罩120的两侧。
为便于将穿戴,例如,限位件101为吸盘。例如,限位件101采用柔性材
料制成。例如,柔性材料包括橡胶。例如,柔性材料包括硅胶。如此,当限位
件101与人体皮肤贴合时,在吸盘吸力及大气压强的作用下,可以实现将眼罩
固定在眼部周围,从而实现穿戴。
为提高实用性,例如,填充层130内嵌装有磁珠。及/或,填充层130内嵌
装有决明子。可以理解,用户在穿戴眼罩睡觉时,磁珠可以有效地屏蔽外界电
磁场对眼睛的干扰;决明子可以舒缓眼睛的疲劳感。如此,通过磁珠及/或决明
子,可以提高用户的睡眠质量。
请参阅图4,眼罩20还包括罩带200。例如,罩带200与内层罩120连接。
例如,罩带200采用弹性材料制成。例如,弹性材料为橡胶。例如,罩带200
的长度为罩体100长度的1/2。例如,罩带200为长条形结构。例如,所述罩带
内具有扁平层空腔,其中容置有一层磁珠及/或决明子。优选的,扁平层空腔远
离眼罩的一侧,即在使用时远离用户头部的一侧,还设置有弹性缓冲层;为减
轻重量,弹性缓冲层内充空气以作为缓冲和弹性装置。
一实施例中,内层罩120设置有连接位102,罩带200与连接位102连接。
例如,连接位102包括第一环扣和第二环扣,罩带200的两端分别与第一环扣
和第二环扣连接。
例如,第一环扣具有S形截面。第二环扣具有S形截面。罩带200的两端
包括第一端和第二端,第一端与第一环扣可拆卸连接,第二端与第二环扣可拆
卸连接。
请参阅图5,例如,内层罩120由内到外依次包括密度层121、形变层122、
弹性层123和接触层124。例如,密度层121与填充层130连接。例如,接触层
124背离填充层130。例如,密度层121、形变层122、弹性层123和接触层124
依次层叠连接。
为使弹性聚氨酯软质泡沫材料具有优异的密度,例如,密度层121包括如
下质量份的各组分:二元醇的乙二醇22~33份、丙三醇26~35份、季戊四醇16~23
份、二乙醇胺12~17份、环氧丙烷23~39份、硅表面活性剂9~13份、异氰酸酯
8~12份。
在一个发泡工艺中,先将二元醇的乙二醇、丙三醇、季戊四醇、二乙醇胺、
环氧丙烷和硅表面活性剂等在室温20-30摄氏度下混合,然后加入异氰酸酯混
合、发泡。在泡沫切割前熟化一周形成,切割样品。
优选的,密度层121包括如下质量份的各组分:二元醇的乙二醇22份、丙
三醇35份、季戊四醇23份、二乙醇胺17份、环氧丙烷39份、硅表面活性剂
13份、异氰酸酯12份。在发泡工艺中控制室温为20摄氏度。如此,形成密度
均匀的密度层。
优选的,密度层121包括如下质量份的各组分:二元醇的乙二醇33份、丙
三醇26份、季戊四醇16份、二乙醇胺12份、环氧丙烷23份、硅表面活性剂9
份、异氰酸酯8份。在发泡工艺中控制室温为30摄氏度。如此,尽可能的缩短
发泡时间,同时形成密度一致的密度层。
优选的,密度层121包括如下质量份的各组分:二元醇的乙二醇28份、丙
三醇32份、季戊四醇21份、二乙醇胺15份、环氧丙烷27份、硅表面活性剂
10份、异氰酸酯9份。在发泡工艺中控制室温为25摄氏度。如此,进一步地形
成密度均匀一致的密度层。
为使弹性聚氨酯软质泡沫材料具有优异的形变性能,例如,形变层122包
括如下质量份的各组分:二元醇的丙二醇26~37份、三羟甲基丙烷27~39份、
山梨醇12~22份、乙二胺11~19份、环氧丁烷25~38份、硅表面活性剂9~13份、
异氰酸酯9~17份。
在一个发泡工艺中,先将二元醇的丙二醇、三羟甲基丙烷、山梨醇12~22
份、乙二胺、环氧丁烷和硅表面活性剂等在室温20-30摄氏度下混合,然后加入
异氰酸酯混合、发泡。在泡沫切割前熟化一周形成,切割样品。
优选的,形变层122包括如下质量份的各组分:二元醇的丙二醇37份、三
羟甲基丙烷27份、山梨醇12份、乙二胺11份、环氧丁烷25份、硅表面活性
剂9份、异氰酸酯9份。在发泡工艺中控制室温为20摄氏度。如此,形成形变
性能好的形变层。
优选的,形变层122包括如下质量份的各组分:二元醇的丙二醇26份、三
羟甲基丙烷39份、山梨醇22份、乙二胺19份、环氧丁烷38份、硅表面活性
剂13份、异氰酸酯17份。在发泡工艺中控制室温为30摄氏度。如此,尽可能
地缩短发泡时间,同时形成形变,恢复缓慢地形变层。
优选的,形变层122包括如下质量份的各组分:二元醇的丙二醇33份、三
羟甲基丙烷31份、山梨醇13份、乙二胺12份、环氧丁烷26份、硅表面活性
剂11份、异氰酸酯10份。在发泡工艺中控制室温为25摄氏度。如此,进一步
地形成形变性能好、形变恢复缓慢的形变层。
为使弹性聚氨酯软质泡沫材料具有优异的弹性性能,例如,弹性层123包
括如下质量份的各组分:二元醇的丁二醇16~33份、丙三醇21~32份、苷露醇
18~28份、甲苯二胺11~23份、环氧乙烷21~35份、硅表面活性剂8~11份、异
氰酸酯7~11份。
在一个发泡工艺中,先将二元醇的丁二醇、丙三醇、苷露醇、乙二胺、甲
苯二胺和硅表面活性剂等在室温20-30摄氏度下混合,然后加入异氰酸酯混合、
发泡。在泡沫切割前熟化一周形成,切割样品。
优选的,弹性层123包括如下质量份的各组分:二元醇的丁二醇33份、丙
三醇21份、苷露醇18份、甲苯二胺11份、环氧乙烷21份、硅表面活性剂8
份、异氰酸酯7份。在发泡工艺中控制室温为20摄氏度。如此,形成弹性性能
呈柔软的弹性层。
优选的,弹性层123包括如下质量份的各组分:二元醇的丁二醇16份、丙
三醇32份、苷露醇28份、甲苯二胺23份、环氧乙烷35份、硅表面活性剂11
份、异氰酸酯11份。在发泡工艺中控制室温为30摄氏度。如此,尽可能的缩
短发泡时间,同时形成形变弹性性能呈偏中性的弹性层。
优选的,弹性层123包括如下质量份的各组分:二元醇的丁二醇22份、丙
三醇28份、苷露醇21份、甲苯二胺15份、环氧乙烷23份、硅表面活性剂10
份、异氰酸酯9份。在发泡工艺中控制室温为25摄氏度。如此,进一步地形成
弹性较好的弹性层。
为避免弹性聚氨酯软质泡沫材料与人体接触后其内的化学物质对人体造成
损害,例如,接触层124表面设置有生物涂层。例如,该生物涂层包括碳/碳
复合材料表面纳米HAp/壳聚糖生物复合涂层、新型钛合金生物涂层、
rhBMP-2/PDLLA种植体涂层、羟基磷灰石涂层等。这样,可以提高内层罩120
的安全性能,扩大其适用人群,同时也提高了用户体验。
请再次参阅图2,传感装置140包括多个功能相异的传感器。例如,多个传
感器分布于填充层130内的相异位置,用于分别感应检测人体眼部周围各个部
位的人体数据。
请参阅图6,例如,罩体100内设置有电路板150。例如,电路板150与传
感装置140连接。例如,传感装置140包括脑电波传感器141、压力传感器142、
氧气传感器143和温度传感器144。
请一并参阅图6和图7,例如,电路板150分别与脑电波传感器141、压力
传感器142、氧气传感器143和温度传感器144连接。例如,电路板150包括处
理器151,脑电波传感器141、压力传感器142、氧气传感器143和温度传感器
144的检测数据均传输至处理器151,并由处理器151统一分析处理。
为检测脑电波,例如,脑电波传感器141的数量为两个,分别对称设置在
填充层130的左右两侧上方的区域,以使得在使用时,脑电波传感器141的探
头位于头部的大阳穴位,从而在大阳穴位的位置检测人体的脑电波。
为观察眼球运动数据,例如,压力传感器142的数量为两个,分别对称设
置在填充层130的靠近左右两侧的区域,以使得在使用时,压力传感器142探
头位于两个眼珠的上方。从而,当眼球运动时,通过压力传感器142即可检测
其眼球运动数据。
为测量含氧量,例如,氧气传感器143设置在填充层130的中部区域,以
使得在使用时,氧气传感器143的探头位于鼻子上方,从而在鼻子的周围测量
氧气的含量。
为实时测量温度,例如,温度传感器144设置在填充层130的中上方的区
域,以使得在使用时,温度传感器144的探头位于额头周围,从而测量额头周
围的温度,以判断该用户的体温是否在正常的范围值内。
请参阅图8,例如,电路板150设置有无线通讯模块152。例如,无线通讯
模块152与处理器151连接,用于对外传输数据。例如,处理器151通过无线
通讯模块152与用户终端160无线连接。例如,用户终端160为手机、平板以
及其它可移动设备或者电脑。
例如,通过无线通讯模块152,可以将脑电波传感器141、压力传感器142、
氧气传感器143和温度传感器144检测的数据传输至用户终端160,以便于用户
了解自身的睡眠情况。
为帮助用户实现有计划的睡眠,如图9所示,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11:接收脑电波数据,并分析脑电波数据,得出当前大脑的疲劳程度;
步骤S12:判断当前大脑的疲劳程度是否在预设疲劳值内,若是则进入下一
步,若否则,发送唤醒指令;
步骤S13:判断当前氧气含量是否在预设含氧值内,若是则进入下一步,若
否则,发送增加氧指令;
步骤S14:判断当前温度是否在预设温度值内,若是则保持当前状态,若否
则,发送调温指令并进入下一步;
步骤S15:重复步骤S11~步骤S14。
例如,脑电波传感器感应脑电波得到脑电波数据。处理器接收脑电波数据,
并分析脑电波数据,得出当前大脑的疲劳程度。
例如,氧气传感器检测氧气含量,得到当前含氧值,处理器接收当前含氧
值,并确定当前氧气含量是否在预设含氧值内。
例如,温度传感器检测当前温度,得到当前温度值,确定当前温度是否在
预设温度值内。
需要说明的是,在步骤S15中,具体的是在进行了调温操作后,重新判断
当前大脑的疲劳程度是否在预设疲劳值内,并进行执行步骤S13和步骤S14。
如此,通过上述步骤可以帮助用户实现有计划的睡眠,即当大脑不处于疲
劳时,及时地唤醒用户;当大脑依然处于疲劳时,保持用户当前的睡眠状态,
并及时地调整氧气含量和温度,以帮忙用户更加的在睡眠中消除疲劳。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
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
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
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
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
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
利要求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