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能水冷空调.pdf

上传人:n****g 文档编号:6203790 上传时间:2019-05-20 格式:PDF 页数:10 大小:569.4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510990648.2

申请日:

2015.12.23

公开号:

CN105423442A

公开日:

2016.03.23

当前法律状态:

实审

有效性:

审中

法律详情:

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F24F 1/02申请日:20151223|||公开

IPC分类号:

F24F1/02(2011.01)I; F24F13/22; F25B39/04

主分类号:

F24F1/02

申请人:

东莞市金鸿盛电器有限公司

发明人:

曾洋; 田忠平

地址:

523560广东省东莞市常平镇田尾村东部工业园常平园区第三工业小区东平大道西14号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风雅颂专利代理有限公司11403

代理人:

于晓霞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一种节能水冷空调,包括空调外壳、支撑台、压缩机、冷凝器、蒸发器、水箱及水位调节装置,支撑台设于空调外壳内,水位调节装置设于支撑台内,支撑台包括一底座、设于底座上的支架及设于支架上的中盖板,压缩机及水箱设于底座上,冷凝器设于水箱内,蒸发器设于中盖板上,水位调节装置包括第一传感器、第二传感器、第一水泵及第二水泵,第一传感器感应水箱内水位并触发第一水泵,第一水泵将水箱内的水抽至中盖板上,第二传感器感应水箱内水温并触发第二水泵,第二水泵将水箱内的水抽走排出空调外。本发明的节能水冷空调对冷凝器进行双重降温,降温效果好,使冷凝水能得以重复利用,且能适时排出升温后的冷凝水,确保降温效果,节能环保,适于推广应用。

权利要求书

1.一种节能水冷空调,包括空调外壳、支撑台、压缩机、冷凝器、蒸发器,
所述支撑台装设于空调外壳内,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水箱及水位调节装置,
所述水箱及水位调节装置均装设于支撑台内;所述支撑台包括一底座、装设于
底座上的支架及装设于支架上的中盖板,所述压缩机及水箱装设于底座上,所
述冷凝器下半部分容置于水箱内,所述蒸发器装设于中盖板上,蒸发器产生的
冷凝水流至冷凝器上,再流入到水箱内对冷凝器进行降温;所述水位调节装置
包括第一传感器、第二传感器、第一水泵及第二水泵,所述第一传感器感应水
箱内的水位,当水位达到设定值时,触发第一水泵启动,将水箱内的冷凝水抽
至中盖板上,再流至冷凝器上;所述第二传感器感应水箱内冷凝水的水温,当
水温达到设定值时,第二水泵启动,将水箱内的冷凝水抽出排至空调外。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节能水冷空调,其特征在于:所述中盖板上设置有
一集水槽,所述集水槽内设置有若干溢水口。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节能水冷空调,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水槽位于蒸发
器下方,所述蒸发器的底部收容于集水槽内。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节能水冷空调,其特征在于:所述溢水口设置于集
水槽的底部,所述中盖板的底面上向下延伸有连通所述溢水口的导水管,所述
导水管的管口设于所述冷凝器上。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节能水冷空调,其特征在于:所述中盖板底面上还
设置有一导水槽,所述导水槽围绕于所述若干导水管外围。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节能水冷空调,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水槽长宽尺寸
小于或等于所述水箱,所述导水管的长度小于或等于所述导水槽侧壁的高度。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节能水冷空调,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水泵装设于
所述中盖板上,所述第二水泵设置于底座与中盖板之间。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节能水冷空调,其特征在于:所述水位调节装置还
包括一出水管及进水管,所述第一水泵上设置有入水口及出水口,所述进水管
一端适配于入水口处,另一端延伸至所述水箱内,所述出水管的一端适配于出
水口处,另一端延伸至所述集水槽内。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节能水冷空调,其特征在于:所述水位调节装置还
包括一抽水管和排水管,所述第二水泵上设有进水口和排水口,所述抽水管的
一端适配于所述进水口处,另一端延伸于所述水箱内,所述排水管的一端适配
于排水口处。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节能水冷空调,其特征在于:所述水位调节装置
还包括一控制器,所述第一传感器、第二传感器、第一水泵及第二水泵均连接
于控制器上,第一传感器、第二传感器将检测结果反馈到控制器,控制器根据
第一传感器、第二传感器的检测结果控制第一水泵及第二水泵工作。

说明书

节能水冷空调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空调,尤其涉及一种节能水冷空调。

背景技术

随着时代的发展进步,现如今,空调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重
要家用电器之一,其在降温、除湿、升温、净化空气等方面均起到不可替代的
作用,尤其是在夏季,空调的使用非常频繁,与此同时空调所排出的冷凝水数
量也较大。因此,当空调广泛地运用到生活、生产的同时,也应密切关注空调
所排放冷凝水的回收问题,达到节省能源、提高资源利用率的目的。

目前,对空调冷凝水的处理方法主要包括通过管道直接排入下水道内、采
用临时器皿进行收集等简单处理方式,上述处理方法虽然解决了冷凝水的排放
问题,但是不能对冷凝水进行及时地有效利用,造成了较大的资源浪费,不利
于环境的保护。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循环利用冷凝水,节能
环保的节能水冷空调。

一种节能水冷空调,包括空调外壳、支撑台、压缩机、冷凝器、蒸发器,
所述支撑台装设于空调外壳内,还包括一水箱及水位调节装置,所述水箱及水
位调节装置均装设于支撑台内;所述支撑台包括一底座、装设于底座上的支架
及装设于支架上的中盖板,所述压缩机及水箱装设于底座上,所述冷凝器下半
部分容置于水箱内,所述蒸发器装设于中盖板上,蒸发器产生的冷凝水流至冷
凝器上,再流入到水箱内对冷凝器进行降温;所述水位调节装置包括第一传感
器、第二传感器、第一水泵及第二水泵,所述第一传感器感应水箱内的水位,
当水位达到设定值时,触发第一水泵启动,将水箱内的冷凝水抽至中盖板上,
再流至冷凝器上;所述第二传感器感应水箱内冷凝水的水温,当水温达到设定
值时,第二水泵启动,将水箱内的冷凝水抽出排至空调外。

进一步地,所述中盖板上设置有一集水槽,所述集水槽内设置有若干溢水
口。

进一步地,所述集水槽位于蒸发器下方,所述蒸发器的底部收容于集水槽
内。

进一步地,所述溢水口设置于集水槽的底部,所述中盖板的底面上向下延
伸有连通所述溢水口的导水管,所述导水管的管口设于所述冷凝器上。

进一步地,所述中盖板底面上还设置有一导水槽,所述导水槽围绕于所述
若干导水管外围。

进一步地,所述导水槽长宽尺寸小于或等于所述水箱,所述导水管的长度
小于或等于所述导水槽侧壁的高度。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水泵装设于所述中盖板上,所述第二水泵设置于底座
与中盖板之间。

进一步地,所述水位调节装置还包括一出水管及进水管,所述第一水泵上
设置有入水口及出水口,所述进水管一端适配于入水口处,另一端延伸至所述
水箱内,所述出水管的一端适配于出水口处,另一端延伸至所述集水槽内。

进一步地,所述水位调节装置还包括一抽水管和排水管,所述第二水泵上
设有进水口和排水口,所述抽水管的一端适配于所述进水口处,另一端延伸于
所述水箱内,所述排水管的一端适配于排水口处。

进一步地,所述水位调节装置还包括一控制器,所述第一传感器、第二传
感器、第一水泵及第二水泵均连接于控制器上,第一传感器、第二传感器将检
测结果反馈到控制器,控制器根据第一传感器、第二传感器的检测结果控制第
一水泵及第二水泵工作。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通过设置冷凝器、水箱、第一水泵及第二水泵,
所述冷凝器的下半部分容置于水箱内,使冷凝水在能向下流至冷凝器上对其进
行降温,在流入水箱内后仍可对冷凝器进行降温,冷凝水对所述冷凝器进行双
重降温,降温效果好,且能适时排出升温后的冷凝水,确保降温效果,节能环
保,适于推广应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节能水冷空调的结构示意图,其中空调外壳未显示。

图2为图1所示的节能水冷空调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其中空调外壳及
蒸发器未显示。

图3为图1所示的节能水冷空调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其中空调外壳及
冷凝器未显示。

图4为图1所示的节能水冷空调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其中空调外壳未显示。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
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1至图4所示,本发明提供一种节能水冷空调,该节能水冷空调包括
空调外壳(图未示)、支撑台10、压缩机20、冷凝器30、蒸发器40、水箱50
及水位调节装置,所述支撑台10装设于空调外壳内,所述水位调节装置装设于
支撑台10内,所述支撑台10包括一底座11、装设于底座11上的支架17及装
设于支架17上的中盖板12,所述压缩机20及水箱50装设于底座11上,所述
冷凝器30装设于水箱50内,本实施例中,所述冷凝器30的下半部分置于水箱
内。所述蒸发器40装设于中盖板12上。所述蒸发器40产生的冷凝水流至所述
冷凝器30上,给冷凝器30降温,再流入到水箱50内,水箱50内收集的冷凝
水再次对冷凝器30进行降温。

所述蒸发器40前侧设有进风口,蒸发器40的后方设置有风机,所述风机
后侧设置有出风口。所述中盖板12上设置有一集水槽13,所述集水槽13设于
蒸发器40下方,本实施例中,所述蒸发器40的底部收容于所述集水槽13内,
以便于收集自蒸发器40上冷凝下来的水,避免冷凝水溅出集水槽13内。所述
集水槽13的底面上设置有竖直贯穿中盖板12的若干溢水口14,所述中盖板12
的底面上设置有若干连通于所述若干溢水口14的导水管16,所述导水管16的
管口位于所述冷凝器30的正上方,使集水槽13内的冷凝水能准确的流至冷凝
器30上。

所述中盖板12的下表面上向下延伸设置有一导水槽15,所述导水槽15围
绕于所述若干导水管16周围,该导水槽15的侧壁的高度大于导水管16的长度,
且所述导水槽15的外围尺寸小于水箱50,可避免冷凝水飞溅至水箱50外。

所述水位调节装置包括第一传感器、第二传感器、第一水泵61、第二水泵
62及控制器(图未示),所述第一传感器、第二传感器、第一水泵61及第二水
泵62均连接于控制器上,第一传感器、第二传感器将检测结果反馈到控制器,
控制器根据第一传感器、第二传感器的检测结果控制第一水泵61及第二水泵62
工作。具体地,先设定水箱50内冷凝水的水位临界值及水温临界值,当所述第
一传感器感应所述水箱50内的水位达到设定值时,所述控制器接收这一信息并
控制第一水泵61启动,将水箱50内的冷凝水抽至所述集水槽13内。当所述第
二传感器感应所述水箱50内的水温达到设定值时,所述控制器接收这一信息并
控制第二水泵62启动,将水箱50内的冷凝水抽走并排出空调外。

所述第一水泵61装设于中盖板12上,所述第二水泵62装设于底座11与
中盖板12之间。所述水位调节装置还包括一出水管64、进水管63、抽水管66
及排水管65,所述第一水泵61上设置有入水口及出水口,所述进水管63一端
适配于入水口处,另一端延伸至所述水箱50内,所述出水管64的一端适配于
出水口处,另一端延伸至所述集水槽13内。所述第二水泵62上设有进水口和
排水口,所述抽水管66的一端适配于所述进水口处,另一端延伸于所述水箱50
内,所述排水管65的一端适配于排水口处。

工作时,所述压缩机20将低温低压的气态冷却剂压缩为高温高压的液态冷
却剂,然后送到冷凝器30散热成为低温高压的液态冷却剂,液态冷却剂进入蒸
发器40后,此时液态的冷却剂汽化成气态低温的冷却剂,并且在汽化过程中吸
收大量的热量,降低所述蒸发器30表面温度,所述风机进行送风,外部空气穿
过蒸发器40,蒸发器对空气进行降温,形成冷风,再从所述出风口吹出来;在
蒸发器40上,空气中的水蒸汽遇冷凝结成冷凝水。蒸发器40上的冷凝水流至
集水槽13内,然后自集水槽13内的溢水口14流出至冷凝器30上,给冷凝器
30降温,再流至水箱50内。由于冷凝器30的下半部分置于水箱50内,当水箱
50内的水位上升后,冷凝器30的一部分直接浸泡于水箱50内的冷凝水内,水
箱50内的冷凝水给冷凝器30进行再次降温。

当所述传感器感应到水箱50内的水位达到水位设定值时,所述第一水泵61
启动,将水箱50内的水抽至集水槽13内,再重新自集水槽13流至冷凝器30
上,依次循环利用冷凝水来达到给冷凝器30降温的目的。

当所述传感器感应到水箱50中的水温达设定温度设定值时,本实施例中,
当水温达到45度时,水温已不具有冷却能力,所述第一水泵61停止工作,所
述第二水泵62启动,把水箱50中的水抽走并排出空调外,待水箱50内的热水
抽完后,所述第二水泵62停止工作,同时蒸发器30新冷凝下来的冷凝水经由
冷凝器30流向水箱50内,开始下一个循环。

综上所述,本发明通过设置冷凝器30、水箱50、水位调节装置,所述冷凝
器30的下半部分容置于水箱50内,使冷凝水在向下流至冷凝器50上对其进行
降温后,在流入水箱50内仍可对冷凝器30进行降温,冷凝水对所述冷凝器30
进行双重降温,降温效果好,且所述水位调节装置能感应水箱50内的水温及水
位,并适时进行冷凝水循环利用,以及及时排出升温后的冷凝水,确保降温效
果,节能环保,适于推广应用。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
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
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
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
权利要求为准。

节能水冷空调.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节能水冷空调.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节能水冷空调.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节能水冷空调.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节能水冷空调.pdf(10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一种节能水冷空调,包括空调外壳、支撑台、压缩机、冷凝器、蒸发器、水箱及水位调节装置,支撑台设于空调外壳内,水位调节装置设于支撑台内,支撑台包括一底座、设于底座上的支架及设于支架上的中盖板,压缩机及水箱设于底座上,冷凝器设于水箱内,蒸发器设于中盖板上,水位调节装置包括第一传感器、第二传感器、第一水泵及第二水泵,第一传感器感应水箱内水位并触发第一水泵,第一水泵将水箱内的水抽至中盖板上,第二传感器感应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机械工程;照明;加热;武器;爆破 > 供热;炉灶;通风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