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声发射技术的矿井灾害防治系统及其实现方法.pdf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619692 上传时间:2018-02-26 格式:PDF 页数:10 大小:3.7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410668552.X

申请日:

2014.11.13

公开号:

CN104500139A

公开日:

2015.04.08

当前法律状态:

实审

有效性:

审中

法律详情:

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E21F 17/18申请日:20141113|||公开

IPC分类号:

E21F17/18

主分类号:

E21F17/18

申请人:

四川大学

发明人:

高明忠; 呂有厂; 张茹; 代志旭; 段守德; 王满; 郭明功; 陈建忠

地址:

610065四川省成都市一环路南一段24号四川大学水利水电学院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代理人: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声发射技术的矿井灾害防治系统及其实现方法。系统包括数据分析主机、地面交换机、井下交换机、AE主机、信号线和两个声发射传感器;声发射传感器的输出端经过信号线和AE主机相连;所述AE主机的输出端在依次经过井下交换机和地面交换机后与数据分析主机相连接。该系统利用声发射监测技术在线连续跟踪矿井回采工作面的回采过程,采集回采过程中声发射信号,分析信号的响应特征规律,捕捉回采过程中动力现象或灾害发生的前兆信息,分析动力现象或灾害发生前后的声发射演化规律,对试验工作面的煤岩瓦斯动力现象或灾害进行综合判识预警。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基于声发射监测技术的矿井灾害防治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数据分析主机、地面交换机、井下交换机、AE主机、信号线和两个声发射传感器;
所述两个声发射传感器设置于机巷中距离工作面前方50m以外位置处,两个声发射传感器之间相距10m布置,所述声发射传感器的输出端经过信号线和AE主机相连;
所述AE主机的输出端在依次经过井下交换机和地面交换机后与数据分析主机相连接;
声发射传感器采集声发射信号,并产生相应的振铃计数,振铃计数信号经过AE主机上传至数据分析主机。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声发射监测技术的矿井灾害防治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声发射传感器的设置采用孔底安装方式,具体为:采用水泥注浆和叉式固定的安装方式,孔径可根据矿山钻机进行调整,孔深大于20m。

3.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声发射监测技术的矿井灾害防治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声发射传感器的设置采用波导器安装方式:声发射传感器通过特制接头安装在巷道顶板上的矿用标准高强锚杆上。

4.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声发射监测技术的矿井灾害防治系统,其特征在于:随着工作面的回采,每间隔一定距离作为一个循环,将声发射传感器依次后退安装。

5.
  一种对应权利要求1所述基于声发射监测技术的矿井灾害防治系统的实现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步骤为:
步骤一、现场打钻并安装该检测体统。监测声发射传感器所采集到的声发射信号,统计其所产生的振铃计数,同时监测钻孔瓦斯涌出的初速度和钻屑量这两个特征参数指标;
步骤二、根据步骤一所得的数据,制作声发射信号的振铃计数、特征参数指标变化规律及其与异常现象对应的变化曲线图;
步骤三、根据步骤二得到的曲线图观测振铃计数的变化情况和特征参数指标的变化情况,其中,振铃计数的变化情况反映工作面顶板及煤体的活动性,特征参数指标的变化情况反应顶板活动过程中导致煤岩体的能量释放;
步骤四、根据声发射信号变化的前兆特征性,对工作面可能发生的异常情况进行提前预测预警,并实时反映工作面所采取针对性措施的执行情况。

说明书

一种基于声发射技术的矿井灾害防治系统及其实现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声发射技术的矿井灾害防治系统及其实现方法,涉及矿井灾害防治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21世纪以来,国家对煤炭资源的深部开采给予高度重视,随着深度的增加,矿井开采中出现的主要问题有:地温增高、瓦斯涌出量增加、矿山压力增大、冲击地压显著以及煤的自燃发火危险增。从瓦斯突出量看,在深600~900m,尤其是700~800m是瓦斯突出频率明显增高的深度。但对深部矿井瓦斯赋存研究尚缺乏明确的共识,尤其是对深部瓦斯赋存规律研究的历史、现状与进展缺乏较全面的了解和认知。近年来,随着矿井开采深度不断增加、开采强度加大,矿井深水平矿山压力日益显现,冲击地压、以地压为主导影响因素的煤与瓦斯突出等煤岩动力灾害也将日益突出。通过研究深部矿井瓦斯赋存规律,为深部矿井瓦斯防治、抽采达标等提供技术指导,显得非常必要。
深部矿井瓦斯含量模型具有呈非线性特性。目前的单一静态预测方法,只能反映煤岩瓦斯动力灾害的某一因素的指标及其变化,但对于深部开采条件下,复杂瓦斯动力灾害是主控因素及控制因素之间的相关关系共同作用的结果,而声发射监测技术正是对主控因素及其这一结果的实时在线监测,可以实现动态的实时超前预测及预警。而这一动态预测技术也正是深部矿井瓦斯动力灾害预测预报的发展趋势。
AE声发射连续监测深部矿井特殊动力灾害技术是一种非接触式地球物理预测方法,在时间和空间上具有动态、连续性,预测工作无需打钻或打钻工程量较少、不占用专门的作业时间、不影响生产,具有目前普遍采用的传统预测技术所不具有的技术优势,是有潜力的非接触式预测方法,是行业安全监测监控预警的发展趋势,正是矿井安全管理所急需的有效监测技术。
煤岩体在外界条件(地应力、瓦斯压力等)作用下,其内部将产生局部应力集中现象。由于应力集中区的高能状态不稳定,它必将向稳定的低能状态过渡。在这一过渡过程中,应变能将以应力波的方式快速释放并在煤岩体介质中传播,即煤岩体声发射现象(acoustic emission,简称AE)。位错可能产生微水平的弹性应力波,而孪晶、颗粒界面的移动、裂缝的产生和传播可能产生宏观水平的应力波,岩体受外力或内力作用产生变形或断裂,可能产生很强烈的声发射现象。而有的声发射信号强度很弱,人耳不能直接听见,需要借助灵敏的电子仪器才能检测出来,用仪器检测、记录、分析声发射信号和利用声发射信号推断声发射源 以及进行结构破坏趋势预测、煤岩动力灾害的预测预警等的技术称为煤岩体声发射技术。
声发射是煤岩变形和破裂过程中产生的应力波现象,煤岩变形和破裂的进程与地应力大小、煤岩的强度等有着密切的关系,所以声发射特征参数主要反映工作面前方应力活动情况,当应力处于活跃期时,产生的声发射信号较多,且能量越大,而应力活动处于平静期时,则声发射信号较少甚至接收不到声发射信号。在应力水平较大、煤岩层较软、顶底板破碎的区域(这些区域往往是突出危险区),采掘过程中煤岩的变形和破坏比较容易,此时的声发射活动就较多而且集中,声发射特征参数指标值一般比较高。同时,由于瓦斯压力的存在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煤的破坏强度,在应力水平一定的条件下,减少煤抗破坏的能力,使得声发射特征参数指标值有所增加。所以,声发射特征参数能够不同程度地反映引发突出的地应力、瓦斯和煤的强度性质因素,从而反映出工作面的突出危险性。
由于煤中原生的和次生的裂隙的强度远低于煤极限粒度的强度,所以,煤在受力时优先在微裂隙产生破坏,表现出沿粒破坏形式,即微裂隙破坏。由于煤体中的微裂隙是随机分布的,不完全是相互连通的。随着载荷的增加,在微裂隙之间的微孔隙上产生满足格里菲斯准则的微孔隙破坏。所以,煤体的破坏形式包括3种:一是微裂隙破坏,二是微孔隙破坏,三是前二者的组合破坏。在这三种破坏中,孔隙和裂隙中存在的瓦斯压力增强了有效正应力,更有利于这种破坏的产生。随着载荷的增加,裂隙破坏进一步扩展,并可能产生分岔现象。裂隙的扩展达到一定程度就停止了,扩展后的裂隙长度取决于最小主应力与最大主应力的比值和原始裂隙长度。煤体的宏观破坏并不一定是单个裂隙的扩展形成的,当作用于裂隙带的剪应力大于抗剪强度时,产生剪切位移,表现出在原裂隙方向上的剪切破坏;另一种情况是,在最大和最小有效应力的作用下,裂隙扩展出现一组分岔稳定裂隙,当裂隙端部产生的局部有效拉应力大于一定值时,分岔的裂隙进一步扩展,造成宏观的张性破坏。
一般而言,煤岩的破坏过程包括原生裂隙的闭合阶段、新裂隙的产生、扩展及断裂。在煤岩的变形和破裂过程中,声发射的产生可能来自于以下几个方面:①煤岩集团或颗粒之间是靠各种桥键连接的,其键能远小于金属等材料的键能,在外力作用下,当大分子集团和原子的位错、滑移引起桥键的断裂时会产生声发射现象;②煤岩大分子集团之间存在的各种矿物质和胶结物也是靠分子键连接的,其断裂时也会产生声发射;③一部分源生裂隙的扩展和新生裂纹的产生及扩展中也会产生大量的声发射现象;④在裂纹的发展中,彼此之间会产生摩擦和碰撞等,此时也会产生声发射现象;⑤在裂纹扩展到一定程度,引起断裂时,产生的声发射活动会更大、更集中。
深部矿井瓦斯赋存条件复杂,单一静态方法预测只能反映煤岩瓦斯动力灾害的某一因素的指标及其变化,对于深部开采条件下,复杂瓦斯动力灾害的分析显得无能为力。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基于声发射监测技术的矿井灾害防治系统及实现方法,利用声发射连续监测预警技术在线实时监测工作面的声发射信号特征,捕获动力灾害前兆,进行灾害的有效判识,起到灾害预测预警的作用,提高试验工作面的突出危险预测准确度,为采取有效的针对性的灾害防治措施及工作面的安全回采起到指导作用。
本发明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基于声发射监测技术的矿井灾害防治系统,包括数据分析主机、地面交换机、井下交换机、AE主机、信号线和两个声发射传感器;所述两个声发射传感器设置于机巷中距离工作面前方50m以外位置处,两个声发射传感器之间相距10m布置,所述声发射传感器的输出端经过信号线和AE主机相连;所述AE主机的输出端在依次经过井下交换机和地面交换机后与数据分析主机相连接;声发射传感器采集声发射信号,并产生相应的振铃计数,振铃计数信号经过AE主机上传至数据分析主机。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优选方案,所述声发射传感器的设置采用孔底安装方式,具体为:采用水泥注浆和叉式固定的安装方式,孔径孔深20m。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优选方案,所述声发射传感器的设置采用波导器安装方式:声发射传感器通过特制接头安装在巷道顶板上的矿用标准高强锚杆上。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优选方案,随着工作面的回采,每间隔30m作为一个循环,将声发射传感器依次后退安装。
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对应所述基于声发射监测技术的矿井灾害防治系统的实现方法,具体步骤为:
步骤一、监测声发射传感器所采集到的声发射信号,统计其所产生的振铃计数,同时监测钻孔瓦斯涌出的初速度和钻屑量这两个特征参数指标;
步骤二、根据步骤一所得的数据,制作声发射信号的振铃计数、特征参数指标变化规律及其与异常现象对应的变化曲线图;
步骤三、根据步骤二得到的曲线图观测振铃计数的变化情况和特征参数指标的变化情况,其中,振铃计数的变化情况反映工作面顶板及煤体的活动性,特征参数指标的变化情况反应顶板活动过程中导致煤岩体的能量释放;
步骤四、根据声发射信号变化的前兆特征性,对工作面可能发生的异常情况进行提前预测预警,并实时反映工作面所采取针对性措施的执行情况。
本发明采用以上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技术效果:在本发明所公开的基于 声发射监测技术的矿井灾害防治系统及实现方法中,声发射指标能够很好地超前反映工作面前方存在的异常情况,敏感性明显优于工作面执行的常规校检指标,且提前捕捉了工作面灾害的发生前兆信息,并提前近一个班的时间给出了警示。
附图说明
图1是回采工作面声发射监测示意图。
图2是声发射信号的特征参数指标变化规律曲线。
图3是发生灾害前后的声发射特征参数指标变化的规律曲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述实施方式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方式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发明,而不能解释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技术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本发明中涉及到的相关模块及其实现的功能是在改进后的硬件及其构成的装置、器件或系统上搭载现有技术中常规的计算机软件程序或有关协议就可实现,并非是对现有技术中的计算机软件程序或有关协议进行改进。例如,改进后的计算机硬件系统依然可以通过装载现有的软件操作系统来实现该硬件系统的特定功能。因此,可以理解的是,本发明的创新之处在于对现有技术中硬件模块的改进及其连接组合关系,而非仅仅是对硬件模块中为实现有关功能而搭载的软件或协议的改进。
技术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本发明中提到的相关模块是用于执行本申请中所述操作、方法、流程中的步骤、措施、方案中的一项或多项的硬件设备。所述硬件设备可以为所需的目的而专门设计和制造,或者也可以采用通用计算机中的已知设备或已知的其他硬件设备。所述通用计算机有存储在其内的程序选择性地激活或重构。
技术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除非特意声明,这里使用的单数形式“一”、“一个”、“所述”和“该”也可包括复数形式。应该进一步理解的是,本发明的说明书中使用的措辞“包括”是指存在所述特征、整数、步骤、操作、元件和/或组件,但是并不排除存在或添加一个或多个其他特征、整数、步骤、操作、元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应该理解,当我们称元件被“连接”或“耦接”到另一元件时,它可以直接连接或耦接到其他元件,或者也可以存在中间元件。此外,这里使用的“连接”或“耦接”可以包括无线连接或耦接。这里使用的措辞“和/或”包括一个或更多个相关联的列出项的任一单元和全部组合。
技术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除非另外定义,这里使用的所有术语(包括技术术语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发明所属领域中的普通技术人员的一般理解相同的意义。还应 该理解的是,诸如通用字典中定义的那些术语应该被理解为具有与现有技术的上下文中的意义一致的意义,并且除非像这里一样定义,不会用理想化或过于正式的含义来解释。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在本发明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中,AE现场试验依托平煤十矿己15-24080回采工作面,该采面位于十矿己四采区西翼第三阶段,东靠己四轨道下山、瓦专、运输机下山,西至26勘探线,南为己15-24060采空区,北未开采。工作面标高-460.8~-629.5m,工作面埋深631~900m。工作面所采煤层为己15煤层,外段己15与己16合层,里段分开,合层区煤厚一般在3.5m左右,最厚达4m以上。煤厚1.6~2.6m,一般为2.2m,煤层倾角10~37°,平均24°。己15煤层直接顶为4.6~14m厚的砂质泥岩含薄层状碳质泥岩,上为大于18m厚的细至中粒砂岩;直接底为泥岩,厚0~7.5m。己15煤层原始瓦斯压力2.23Mpa,瓦斯12.37m/t。
利用YSFS(A)声发射监测系统在线连续跟踪己15-24080回采工作面的回采过程,跟踪工作面约150m,采集回采过程中声发射信号,分析信号的响应特征规律,捕捉回采过程中动力现象或灾害发生的前兆信息,分析动力现象或灾害发生前后的声发射演化规律,对试验工作面的煤岩瓦斯动力现象或灾害进行综合判识预警。整体试验方案图如图1所示。
将监测工作面试验区域范围选在工作面第二回采区段,并以试验周期划分为:初期试验阶段、扩大性试验阶段。初期试验阶段:距工作面初始切眼360m开始至距工作面初始切眼430m(试验范围70m)。此范围内工作面存在物探异常区A5、A6、A7三个异常区,其中A5、A6为风巷侧的正断层,A5断层落差0.5m,深度103m。且此范围内巷道掘进期间经常出现喷孔、卡钻、响煤炮等异常动力现象。在机巷侧安装2个声发射传感器。扩大性试验阶段:距工作面初始切眼430m开始至距工作面初始切眼510m(试验范围80m)。工作面此范围内巷道掘进期间经常出现喷孔、卡钻、响煤炮等异常动力现象。在己15-24080采面机巷距离工作面前方50m位置处布置1个声发射传感器,后退10m布置第2个传感器。随着工作面的回采,每30m作为一个循环将传感器后退安装。其中,传感器安装方式共分两种:
1)孔底安装方式:安装方式采用水泥注浆和叉式固定的安装方式,孔径孔深20m。
2)波导器安装方式:传感器通过特制接头安装在巷道顶板上的矿用标准高强锚杆上。
从2013年6月6日开始,声发射系统已连续跟踪考察工作面约170余m,进行工作面防突措施效果检验41个循环,钻孔瓦斯涌出初速度、钻屑量2个检验指标均未出现测试超标现象。选用声发射的振铃计数及能量2个特征参数指标进行规律分析。图2为监测期间的声发射信号的振铃计数、能量2个特征参数指标的变化规律及异常现象等对应的变化曲线。声发射信号特征参数变化与工作面出现的煤炮、瓦斯涌出异常、顶板活动、措施执行等有着良好 的对应关系,且声发射信号变化具有明显的前兆特征,能够超前反映工作面可能发生的异常情况,做到对工作面可能发生的异常情况进行提前预测预警,并且能够实时反映工作面采取的针对性措施执行情况。
以图2中的2013年7月3号中班18:06分发生的以地应力为主导的“瓦斯大幅超限”灾害分析。采面在推进第2刀,推到91~99架处时发生瓦斯超限,切眼探头浓度最大达到3.34%,上隅角达到4.7%,风里探头达到1.36%,风外探头1.69%。经计算切眼涌出瓦斯量达大致计算参与煤量35.84t,吨煤瓦斯涌出量约为7.7m3/t。经现场勘查,采面在126架以下至70架之间煤壁片帮显现明显,尤其是99架至71架之间尤为明显,煤壁出现大量从上而下斜切纵向裂隙,裂隙宽约2~5mm,在80架左右有2条落差0.4~0.6m小正断层,煤壁垮落处看到明显构造应力产生的镜面节理,84~71架煤壁整体外移200~500mm,煤壁钻孔在200~500mm深度发生明显错位,用手插进孔里可以明显摸到煤体内错台及裂缝,该区域个别钻孔现场实测瓦斯最大1.3~1.5%,煤壁裂隙内溢出瓦斯也明显较其他区域稍高,在84架小断层以下底板有约6~9m长发生100~200mm轻微底鼓现象。综合动力现象显现特征,本次灾害整体来看应属于以地应力为主导的煤岩挤出。
7月2号早班区域验证时测试q值最大0.96L/min,钻屑量S最大3Kg/m,Δh2最大60Pa,未出现指标超限的情况。7月2号夜班打防突措施孔,持续时间从8:30~7月3号00:30,期间未出现任何异常。且在灾害发生前工作面瓦斯浓度监控曲线未有明显的异常波动,瓦斯涌出变化比较平稳。
由图3的2013年7月3号中班18:06发生以地应力为主导的“瓦斯大幅超限”灾害前后的声发射特征参数指标变化的规律曲线可以看出,声发射指标在灾害发生前出现大幅震荡,且特征参数指标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区域的指标水平,振铃计数平均在100个以上,最大值达到494个,并伴随着大量的能量释放。2个特征参数指标变化总体上呈增加趋势。且在灾害发生时各特征参数指标均明显降低。进一步可以看出,特征参数指标在7月3号12:02:16.12时出现明显的大幅增加及连续高水平波动,而此时工作面处于检修阶段,且传感器埋设在煤体深部,不易受明显的人为干扰及作业干扰等信号干扰。而且指标变化时间连续密集,说明了工作面自身的活动性大大增加。
结合声发射振铃计数和能量两个特征参数指标的特点:振铃计数的变化可以反映工作面顶板及煤体的活动性,能量指标的变化反应顶板活动过程中导致煤岩体的能量释放。
因此,通过声发射振铃计数和能量指标的变化很好地说明了工作面顶板和煤体的活动性大大增加,并伴随着煤岩体活动过程中的能量释放。且在灾害发生前,有1次比较大的能量释放,相应的顶板的活动性也减弱,表明了工作面进入了临界稳定状态,随着工作面的推进, 工作面煤壁的煤被割掉,破坏了工作面的安全屏障,导致了后方的煤体被挤压出,并伴随着大量的瓦斯涌出,造成了本次灾害的发生。
综合以上可以看出,声发射指标能够很好地超前反映工作面前方存在的异常情况,敏感性明显优于工作面执行的常规校检指标,且提前捕捉了工作面灾害的发生前兆信息,并提前近一个班的时间给出了警示。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发明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宗旨的前提下做出各种变化。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发明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发明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做出些许更动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的修改、等同替换与改进等,均仍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之内。

一种基于声发射技术的矿井灾害防治系统及其实现方法.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一种基于声发射技术的矿井灾害防治系统及其实现方法.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一种基于声发射技术的矿井灾害防治系统及其实现方法.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种基于声发射技术的矿井灾害防治系统及其实现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基于声发射技术的矿井灾害防治系统及其实现方法.pdf(10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43申请公布日21申请号201410668552X22申请日20141113E21F17/1820060171申请人四川大学地址610065四川省成都市一环路南一段24号四川大学水利水电学院72发明人高明忠呂有厂张茹代志旭段守德王满郭明功陈建忠54发明名称一种基于声发射技术的矿井灾害防治系统及其实现方法57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声发射技术的矿井灾害防治系统及其实现方法。系统包括数据分析主机、地面交换机、井下交换机、AE主机、信号线和两个声发射传感器;声发射传感器的输出端经过信号线和AE主机相连;所述AE主机的输出端在依次经过井下交换机和地面交换机后与数据分析主机相连接。该系统利。

2、用声发射监测技术在线连续跟踪矿井回采工作面的回采过程,采集回采过程中声发射信号,分析信号的响应特征规律,捕捉回采过程中动力现象或灾害发生的前兆信息,分析动力现象或灾害发生前后的声发射演化规律,对试验工作面的煤岩瓦斯动力现象或灾害进行综合判识预警。51INTCL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权利要求书1页说明书6页附图2页10申请公布号CN104500139A43申请公布日20150408CN104500139A1/1页21一种基于声发射监测技术的矿井灾害防治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数据分析主机、地面交换机、井下交换机、AE主机、信号线和两个声发射传感器;所述两个声发射传感器设置于。

3、机巷中距离工作面前方50M以外位置处,两个声发射传感器之间相距10M布置,所述声发射传感器的输出端经过信号线和AE主机相连;所述AE主机的输出端在依次经过井下交换机和地面交换机后与数据分析主机相连接;声发射传感器采集声发射信号,并产生相应的振铃计数,振铃计数信号经过AE主机上传至数据分析主机。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声发射监测技术的矿井灾害防治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声发射传感器的设置采用孔底安装方式,具体为采用水泥注浆和叉式固定的安装方式,孔径可根据矿山钻机进行调整,孔深大于20M。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声发射监测技术的矿井灾害防治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声发射传感器的设置采用波导器安装方式声发射。

4、传感器通过特制接头安装在巷道顶板上的矿用标准高强锚杆上。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声发射监测技术的矿井灾害防治系统,其特征在于随着工作面的回采,每间隔一定距离作为一个循环,将声发射传感器依次后退安装。5一种对应权利要求1所述基于声发射监测技术的矿井灾害防治系统的实现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步骤为步骤一、现场打钻并安装该检测体统。监测声发射传感器所采集到的声发射信号,统计其所产生的振铃计数,同时监测钻孔瓦斯涌出的初速度和钻屑量这两个特征参数指标;步骤二、根据步骤一所得的数据,制作声发射信号的振铃计数、特征参数指标变化规律及其与异常现象对应的变化曲线图;步骤三、根据步骤二得到的曲线图观测振铃计数的变化。

5、情况和特征参数指标的变化情况,其中,振铃计数的变化情况反映工作面顶板及煤体的活动性,特征参数指标的变化情况反应顶板活动过程中导致煤岩体的能量释放;步骤四、根据声发射信号变化的前兆特征性,对工作面可能发生的异常情况进行提前预测预警,并实时反映工作面所采取针对性措施的执行情况。权利要求书CN104500139A1/6页3一种基于声发射技术的矿井灾害防治系统及其实现方法技术领域0001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声发射技术的矿井灾害防治系统及其实现方法,涉及矿井灾害防治技术领域。背景技术000221世纪以来,国家对煤炭资源的深部开采给予高度重视,随着深度的增加,矿井开采中出现的主要问题有地温增高、瓦斯涌出量。

6、增加、矿山压力增大、冲击地压显著以及煤的自燃发火危险增。从瓦斯突出量看,在深600900M,尤其是700800M是瓦斯突出频率明显增高的深度。但对深部矿井瓦斯赋存研究尚缺乏明确的共识,尤其是对深部瓦斯赋存规律研究的历史、现状与进展缺乏较全面的了解和认知。近年来,随着矿井开采深度不断增加、开采强度加大,矿井深水平矿山压力日益显现,冲击地压、以地压为主导影响因素的煤与瓦斯突出等煤岩动力灾害也将日益突出。通过研究深部矿井瓦斯赋存规律,为深部矿井瓦斯防治、抽采达标等提供技术指导,显得非常必要。0003深部矿井瓦斯含量模型具有呈非线性特性。目前的单一静态预测方法,只能反映煤岩瓦斯动力灾害的某一因素的指标。

7、及其变化,但对于深部开采条件下,复杂瓦斯动力灾害是主控因素及控制因素之间的相关关系共同作用的结果,而声发射监测技术正是对主控因素及其这一结果的实时在线监测,可以实现动态的实时超前预测及预警。而这一动态预测技术也正是深部矿井瓦斯动力灾害预测预报的发展趋势。0004AE声发射连续监测深部矿井特殊动力灾害技术是一种非接触式地球物理预测方法,在时间和空间上具有动态、连续性,预测工作无需打钻或打钻工程量较少、不占用专门的作业时间、不影响生产,具有目前普遍采用的传统预测技术所不具有的技术优势,是有潜力的非接触式预测方法,是行业安全监测监控预警的发展趋势,正是矿井安全管理所急需的有效监测技术。0005煤岩体。

8、在外界条件地应力、瓦斯压力等作用下,其内部将产生局部应力集中现象。由于应力集中区的高能状态不稳定,它必将向稳定低过渡。在这一过渡过程中,应变能将以应力波的方式快速释放并在煤岩体介质中传播,即煤岩体声发射现象ACOUSTICEMISSION,简称AE。位错可能产生微水平的弹性应力波,而孪晶、颗粒界面的移动、裂缝的产生和传播可能产生宏观水平的应力波,岩体受外力或内力作用产生变形或断裂,可能产生很强烈的声发射现象。而有的声发射信号强度很弱,人耳不能直接听见,需要借助灵敏的电子仪器才能检测出来,用仪器检测、记录、分析声发射信号和利用声发射信号推断声发射源以及进行结构破坏趋势预测、煤岩动力灾害的预测预警。

9、等的技术称为煤岩体声发射技术。0006声发射是煤岩变形和破裂过程中产生的应力波现象,煤岩变形和破裂的进程与地应力大小、煤岩的强度等有着密切的关系,所以声发射特征参数主要反映工作面前方应力活动情况,当应力处于活跃期时,产生的声发射信号较多,且能量越大,而应力活动处于平静期时,则声发射信号较少甚至接收不到声发射信号。在应力水平较大、煤岩层较软、顶底说明书CN104500139A2/6页4板破碎的区域这些区域往往是突出危险区,采掘过程中煤岩的变形和破坏比较容易,此时的声发射活动就较多而且集中,声发射特征参数指标值一般比较高。同时,由于瓦斯压力的存在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煤的破坏强度,在应力水平一定的条。

10、件下,减少煤抗破坏的能力,使得声发射特征参数指标值有所增加。所以,声发射特征参数能够不同程度地反映引发突出的地应力、瓦斯和煤的强度性质因素,从而反映出工作面的突出危险性。0007由于煤中原生的和次生的裂隙的强度远低于煤极限粒度的强度,所以,煤在受力时优先在微裂隙产生破坏,表现出沿粒破坏形式,即微裂隙破坏。由于煤体中的微裂隙是随机分布的,不完全是相互连通的。随着载荷的增加,在微裂隙之间的微孔隙上产生满足格里菲斯准则的微孔隙破坏。所以,煤体的破坏形式包括3种一是微裂隙破坏,二是微孔隙破坏,三是前二者的组合破坏。在这三种破坏中,孔隙和裂隙中存在的瓦斯压力增强了有效正应力,更有利于这种破坏的产生。随着。

11、载荷的增加,裂隙破坏进一步扩展,并可能产生分岔现象。裂隙的扩展达到一定程度就停止了,扩展后的裂隙长度取决于最小主应力与最大主应力的比值和原始裂隙长度。煤体的宏观破坏并不一定是单个裂隙的扩展形成的,当作用于裂隙带的剪应力大于抗剪强度时,产生剪切位移,表现出在原裂隙方向上的剪切破坏;另一种情况是,在最大和最小有效应力的作用下,裂隙扩展出现一组分岔稳定裂隙,当裂隙端部产生的局部有效拉应力大于一定值时,分岔的裂隙进一步扩展,造成宏观的张性破坏。0008一般而言,煤岩的破坏过程包括原生裂隙的闭合阶段、新裂隙的产生、扩展及断裂。在煤岩的变形和破裂过程中,声发射的产生可能来自于以下几个方面煤岩集团或颗粒之间。

12、是靠各种桥键连接的,其键能远小于金属等材料的键能,在外力作用下,当大分子集团和原子的位错、滑移引起桥键的断裂时会产生声发射现象;煤岩大分子集团之间存在的各种矿物质和胶结物也是靠分子键连接的,其断裂时也会产生声发射;一部分源生裂隙的扩展和新生裂纹的产生及扩展中也会产生大量的声发射现象;在裂纹的发展中,彼此之间会产生摩擦和碰撞等,此时也会产生声发射现象;在裂纹扩展到一定程度,引起断裂时,产生的声发射活动会更大、更集中。0009深部矿井瓦斯赋存条件复杂,单一静态方法预测只能反映煤岩瓦斯动力灾害的某一因素的指标及其变化,对于深部开采条件下,复杂瓦斯动力灾害的分析显得无能为力。发明内容0010本发明所要。

13、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基于声发射监测技术的矿井灾害防治系统及实现方法,利用声发射连续监测预警技术在线实时监测工作面的声发射信号特征,捕获动力灾害前兆,进行灾害的有效判识,起到灾害预测预警的作用,提高试验工作面的突出危险预测准确度,为采取有效的针对性的灾害防治措施及工作面的安全回采起到指导作用。0011本发明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0012一种基于声发射监测技术的矿井灾害防治系统,包括数据分析主机、地面交换机、井下交换机、AE主机、信号线和两个声发射传感器;所述两个声发射传感器设置于机巷中距离工作面前方50M以外位置处,两个声发射传感器之间相距10M布置,所述声发。

14、射传感器的输出端经过信号线和AE主机相连;所述AE主机的输出端在依次经过井下交换机和地面交换机后与数据分析主机相连接;声发射传感器采集声发射信号,并产生相应的振铃计数,说明书CN104500139A3/6页5振铃计数信号经过AE主机上传至数据分析主机。0013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优选方案,所述声发射传感器的设置采用孔底安装方式,具体为采用水泥注浆和叉式固定的安装方式,孔径孔深20M。0014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优选方案,所述声发射传感器的设置采用波导器安装方式声发射传感器通过特制接头安装在巷道顶板上的矿用标准高强锚杆上。0015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优选方案,随着工作面的回采,每间隔30M作为一个循环。

15、,将声发射传感器依次后退安装。0016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对应所述基于声发射监测技术的矿井灾害防治系统的实现方法,具体步骤为0017步骤一、监测声发射传感器所采集到的声发射信号,统计其所产生的振铃计数,同时监测钻孔瓦斯涌出的初速度和钻屑量这两个特征参数指标;0018步骤二、根据步骤一所得的数据,制作声发射信号的振铃计数、特征参数指标变化规律及其与异常现象对应的变化曲线图;0019步骤三、根据步骤二得到的曲线图观测振铃计数的变化情况和特征参数指标的变化情况,其中,振铃计数的变化情况反映工作面顶板及煤体的活动性,特征参数指标的变化情况反应顶板活动过程中导致煤岩体的能量释放;0020步骤四、根据声发射。

16、信号变化的前兆特征性,对工作面可能发生的异常情况进行提前预测预警,并实时反映工作面所采取针对性措施的执行情况。0021本发明采用以上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技术效果在本发明所公开的基于声发射监测技术的矿井灾害防治系统及实现方法中,声发射指标能够很好地超前反映工作面前方存在的异常情况,敏感性明显优于工作面执行的常规校检指标,且提前捕捉了工作面灾害的发生前兆信息,并提前近一个班的时间给出了警示。附图说明0022图1是回采工作面声发射监测示意图。0023图2是声发射信号的特征参数指标变化规律曲线。0024图3是发生灾害前后的声发射特征参数指标变化的规律曲线。具体实施方式0025下面详细描述本。

17、发明的实施方式,所述实施方式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方式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发明,而不能解释为对本发明的限制。0026本技术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本发明中涉及到的相关模块及其实现的功能是在改进后的硬件及其构成的装置、器件或系统上搭载现有技术中常规的计算机软件程序或有关协议就可实现,并非是对现有技术中的计算机软件程序或有关协议进行改进。例如,改进后的计算机硬件系统依然可以通过装载现有的软件操作系统来实现该硬件系统的特定功能。因此,可以理解的是,本发明的创新之处在于对现有技术中硬件模块的改进及。

18、其连接组合关系,而非仅仅是对硬件模块中为实现有关功能而搭载的软件或协议的改进。0027本技术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本发明中提到的相关模块是用于执行本申请说明书CN104500139A4/6页6中所述操作、方法、流程中的步骤、措施、方案中的一项或多项的硬件设备。所述硬件设备可以为所需的目的而专门设计和制造,或者也可以采用通用计算机中的已知设备或已知的其他硬件设备。所述通用计算机有存储在其内的程序选择性地激活或重构。0028本技术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除非特意声明,这里使用的单数形式“一”、“一个”、“所述”和“该”也可包括复数形式。应该进一步理解的是,本发明的说明书中使用的措辞“包括”是指存。

19、在所述特征、整数、步骤、操作、元件和/或组件,但是并不排除存在或添加一个或多个其他特征、整数、步骤、操作、元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应该理解,当我们称元件被“连接”或“耦接”到另一元件时,它可以直接连接或耦接到其他元件,或者也可以存在中间元件。此外,这里使用的“连接”或“耦接”可以包括无线连接或耦接。这里使用的措辞“和/或”包括一个或更多个相关联的列出项的任一单元和全部组合。0029本技术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除非另外定义,这里使用的所有术语包括技术术语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发明所属领域中的普通技术人员的一般理解相同的意义。还应该理解的是,诸如通用字典中定义的那些术语应该被理解为具有与现有技术的上。

20、下文中的意义一致的意义,并且除非像这里一样定义,不会用理想化或过于正式的含义来解释。0030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0031在本发明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中,AE现场试验依托平煤十矿己1524080回采工作面,该采面位于十矿己四采区西翼第三阶段,东靠己四轨道下山、瓦专、运输机下山,西至26勘探线,南为己1524060采空区,北未开采。工作面标高46086295M,工作面埋深631900M。工作面所采煤层为己15煤层,外段己15与己16合层,里段分开,合层区煤厚一般在35M左右,最厚达4M以上。煤厚1626M,一般为22M,煤层倾角1037,平均24。己15煤层直接顶为4614。

21、M厚的砂质泥岩含薄层状碳质泥岩,上为大于18M厚的细至中粒砂岩;直接底为泥岩,厚075M。己15煤层原始瓦斯压力223MPA,瓦斯1237M/T。0032利用YSFSA声发射监测系统在线连续跟踪己1524080回采工作面的回采过程,跟踪工作面约150M,采集回采过程中声发射信号,分析信号的响应特征规律,捕捉回采过程中动力现象或灾害发生的前兆信息,分析动力现象或灾害发生前后的声发射演化规律,对试验工作面的煤岩瓦斯动力现象或灾害进行综合判识预警。整体试验方案图如图1所示。0033将监测工作面试验区域范围选在工作面第二回采区段,并以试验周期划分为初期试验阶段、扩大性试验阶段。初期试验阶段距工作面初始。

22、切眼360M开始至距工作面初始切眼430M试验范围70M。此范围内工作面存在物探异常区A5、A6、A7三个异常区,其中A5、A6为风巷侧的正断层,A5断层落差05M,深度103M。且此范围内巷道掘进期间经常出现喷孔、卡钻、响煤炮等异常动力现象。在机巷侧安装2个声发射传感器。扩大性试验阶段距工作面初始切眼430M开始至距工作面初始切眼510M试验范围80M。工作面此范围内巷道掘进期间经常出现喷孔、卡钻、响煤炮等异常动力现象。在己1524080采面机巷距离工作面前方50M位置处布置1个声发射传感器,后退10M布置第2个传感器。随着工作面的回采,每30M作为一个循环将传感器后退安装。其中,传感器安装。

23、方式共分两种00341孔底安装方式安装方式采用水泥注浆和叉式固定的安装方式,孔径孔深20M。00352波导器安装方式传感器通过特制接头安装在巷道顶板上的矿用标准高强锚说明书CN104500139A5/6页7杆上。0036从2013年6月6日开始,声发射系统已连续跟踪考察工作面约170余M,进行工作面防突措施效果检验41个循环,钻孔瓦斯涌出初速度、钻屑量2个检验指标均未出现测试超标现象。选用声发射的振铃计数及能量2个特征参数指标进行规律分析。图2为监测期间的声发射信号的振铃计数、能量2个特征参数指标的变化规律及异常现象等对应的变化曲线。声发射信号特征参数变化与工作面出现的煤炮、瓦斯涌出异常、顶板。

24、活动、措施执行等有着良好的对应关系,且声发射信号变化具有明显的前兆特征,能够超前反映工作面可能发生的异常情况,做到对工作面可能发生的异常情况进行提前预测预警,并且能够实时反映工作面采取的针对性措施执行情况。0037以图2中的2013年7月3号中班1806分发生的以地应力为主导的“瓦斯大幅超限”灾害分析。采面在推进第2刀,推到9199架处时发生瓦斯超限,切眼探头浓度最大达到334,上隅角达到47,风里探头达到136,风外探头169。经计算切眼涌出瓦斯量达大致计算参与煤量3584T,吨煤瓦斯涌出量约为77M3/T。经现场勘查,采面在126架以下至70架之间煤壁片帮显现明显,尤其是99架至71架之间。

25、尤为明显,煤壁出现大量从上而下斜切纵向裂隙,裂隙宽约25MM,在80架左右有2条落差0406M小正断层,煤壁垮落处看到明显构造应力产生的镜面节理8471架煤壁整体外移200500MM,煤壁钻孔在200500MM深度发生明显错位,用手插进孔里可以明显摸到煤体内错台及裂缝,该区域个别钻孔现场实测瓦斯最大1315,煤壁裂隙内溢出瓦斯也明显较其他区域稍高,在84架小断层以下底板有约69M长发生100200MM轻微底鼓现象。综合动力现象显现特征,本次灾害整体来看应属于以地应力为主导的煤岩挤出。00387月2号早班区域验证时测试Q值最大096L/MIN,钻屑量S最大3KG/M,H2最大60PA,未出现指标。

26、超限的情况。7月2号夜班打防突措施孔,持续时间从8307月3号0030,期间未出现任何异常。且在灾害发生前工作面瓦斯浓度监控曲线未有明显的异常波动,瓦斯涌出变化比较平稳。0039由图3的2013年7月3号中班1806发生以地应力为主导的“瓦斯大幅超限”灾害前后的声发射特征参数指标变化的规律曲线可以看出,声发射指标在灾害发生前出现大幅震荡,且特征参数指标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区域的指标水平,振铃计数平均在100个以上,最大值达到494个,并伴随着大量的能量释放。2个特征参数指标变化总体上呈增加趋势。且在灾害发生时各特征参数指标均明显降低。进一步可以看出,特征参数指标在7月3号12021612时出现明显。

27、的大幅增加及连续高水平波动,而此时工作面处于检修阶段,且传感器埋设在煤体深部,不易受明显的人为干扰及作业干扰等信号干扰。而且指标变化时间连续密集,说明了工作面自身的活动性大大增加。0040结合声发射振铃计数和能量两个特征参数指标的特点振铃计数的变化可以反映工作面顶板及煤体的活动性,能量指标的变化反应顶板活动过程中导致煤岩体的能量释放。0041因此,通过声发射振铃计数和能量指标的变化很好地说明了工作面顶板和煤体的活动性大大增加,并伴随着煤岩体活动过程中的能量释放。且在灾害发生前,有1次比较大的能量释放,相应的顶板的活动性也减弱,表明了工作面进入了临界稳定状态,随着工作面的推进,工作面煤壁的煤被割。

28、掉,破坏了工作面的安全屏障,导致了后方的煤体被挤压出,说明书CN104500139A6/6页8并伴随着大量的瓦斯涌出,造成了本次灾害的发生。0042综合以上可以看出,声发射指标能够很好地超前反映工作面前方存在的异常情况,敏感性明显优于工作面执行的常规校检指标,且提前捕捉了工作面灾害的发生前兆信息,并提前近一个班的时间给出了警示。0043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发明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宗旨的前提下做出各种变化。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发明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发明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做出些许更动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的修改、等同替换与改进等,均仍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之内。说明书CN104500139A1/2页9图1说明书附图CN104500139A2/2页10图2图3说明书附图CN104500139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固定建筑物 > 土层或岩石的钻进;采矿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