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晶面板.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液晶面板.pdf(30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 CN 103576372 A (43)申请公布日 2014.02.12 CN 103576372 A (21)申请号 201210256834.X (22)申请日 2012.07.23 G02F 1/1335(2006.01) G02F 1/1343(2006.01) G02F 1/1333(2006.01) G06F 3/041(2006.01) (71)申请人 天津富纳源创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 300457 天津市滨海新区经济技术开发 区海云街 80 号 15 号厂房 (72)发明人 吴和虔 (54) 发明名称 液晶面板 (57)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触控功能的液晶面。
2、板, 其包括 : 一液晶模组, 以及一具有触控功能的偏 光片设置在所述液晶模组的上表面, 其中所述具 有触控功能的偏光片包括 : 一上偏光片 ; 一第一 透明导电层, 该第一透明导电层设置在该上偏光 片的上表面, 该第一透明导电层包括多个透明导 电条带相互间隔设置且沿一第二方向延伸 ; 多个 第一电极, 与该多个透明导电条带电连接 ; 一第 二透明导电层, 该第二透明导电层设置在该上偏 光片的下表面, 该第二透明导电层为一导电异向 性层 ; 以及多个第二电极与所述第二透明导电层 电连接 ; 所述液晶模组从上至下依次包括 : 一上 基板 ; 一上电极层 ; 一第一配向层 ; 一液晶层 ; 一 第。
3、二配向层 ; 一薄膜晶体管面板 ; 以及一下偏光 片。 (51)Int.Cl. 权利要求书 3 页 说明书 12 页 附图 14 页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权利要求书3页 说明书12页 附图14页 (10)申请公布号 CN 103576372 A CN 103576372 A 1/3 页 2 1. 一种具有触控功能的液晶面板, 其包括 : 一液晶模组, 以及一具有触控功能的偏光 片设置在所述液晶模组的上表面, 其特征在于 : 所述具有触控功能的偏光片包括 : 一上偏光片 ; 一第一透明导电层, 该第一透明导电层设置在该上偏光片的上表面, 该第一透明导电 层。
4、包括多个透明导电条带相互间隔设置且沿一第二方向延伸 ; 多个第一电极, 该多个第一电极沿一第一方向相互间隔地设置在该第一透明导电层的 一侧, 并与该多个透明导电条带电连接 ; 一第二透明导电层, 该第二透明导电层设置在该上偏光片的下表面, 该第二透明导电 层为一导电异向性层, 具有一高电导方向, 且该高电导方向为上述第一方向 ; 以及 多个第二电极, 所述多个第二电极沿第二方向相互间隔地设置在该第二透明导电层的 一侧且与所述第二透明导电层电连接 ; 所述液晶模组从上至下依次包括 : 一上基板 ; 一上电极层 ; 一第一配向层 ; 一液晶层 ; 一第二配向层 ; 一薄膜晶体管面板 ; 以及一下偏。
5、光片。 2. 如权利要求1 所述的液晶面板, 其特征在于, 所述上偏光片的偏振方向平行于所述 第一方向。 3. 如权利要求 1 所述的液晶面板, 其特征在于, 所述上偏光片的偏振方向垂直于下偏 光层的偏振方向。 4. 如权利要求 1 所述的液晶面板, 其特征在于, 该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垂直。 5. 如权利要求 1 所述的液晶面板, 其特征在于, 所述上偏光片的材料为二向色性有机 高分子材料。 6. 如权利要求 1 所述的液晶面板, 其特征在于, 该第二透明导电层包括一个或多个碳 纳米管膜, 该碳纳米管膜包括多个碳纳米管, 该多个碳纳米管为沿同一方向择优取向延伸, 所述高电导方向为所述多个碳纳米。
6、管延伸方向。 7. 如权利要求 6 所述的液晶面板, 其特征在于, 所述碳纳米管膜为一体的自支撑结构。 8. 如权利要求 7 所述的液晶面板, 其特征在于, 所述碳纳米管膜中基本朝同一方向延 伸的大多数碳纳米管中每一碳纳米管与在延伸方向上相邻的碳纳米管通过范德华力首尾 相连。 9. 如权利要求 9 所述的液晶面板, 其特征在于, 该多个碳纳米管膜相互层叠或并排设 置。 10. 如权利要求 6 所述的触摸式液晶模板, 其特征在于, 所述碳纳米管膜中碳纳米管基 本平行于所述上偏光片的下表面。 11. 如权利要求 1 所述的液晶面板,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透明导电层为碳纳米管复合 层, 该碳纳米管。
7、复合层包括碳纳米管膜以及高分子材料均匀分布于碳纳米管膜中。 12. 如权利要求 1 所述的液晶面板, 其特征在于, 进一步包括一透明保护膜设置于所述 第一透明导电层上表面。 13. 如权利要求 1 所述的液晶面板, 其特征在于, 所述偏光片为一独立安装和拆卸的整 体结构。 权 利 要 求 书 CN 103576372 A 2 2/3 页 3 14. 一种具有触控功能的液晶面板, 其包括 : 一液晶模组, 该液晶模组从上至下依次包括 : 一上偏光片 ; 一上基板 ; 一上电极层 ; 一第一配向层 ; 一液晶层 ; 一第二配向层 ; 一薄 膜晶体管面板 ; 以及一下偏光片, 其特征在于 : 所述液。
8、晶模组中上偏光片进一步包括 : 一第一透明导电层, 该第一透明导电层设置在一偏光片的上表面, 该第一透明导电层 包括多个透明导电条带相互间隔设置且沿一第二方向延伸 ; 多个第一电极, 该多个第一电极沿一第一方向相互间隔地设置在该第一透明导电层的 一侧, 并与该多个透明导电条带电连接 ; 一第二透明导电层, 该第二透明导电层设置在该偏光片的下表面, 该第二透明导电层 为一导电异向性层, 具有一高电导方向, 且该高电导方向为上述第一方向 ; 以及 多个第二电极, 所述多个第二电极沿第二方向相互间隔地设置在该第二透明导电层的 一侧且与所述第二透明导电层电连接, 其中, 所述偏光片以及设置于其表面的透。
9、明导电层与所述多个电极构成一触控模组, 该触控模组为一独立安装和拆卸的整体结构。 15. 一种具有触控功能的液晶面板, 其包括 : 一液晶模组, 以及一具有触控功能的偏光 片设置在所述液晶模组的上表面, 其特征在于 : 所述具有触控功能的偏光片包括 : 一上偏光片 ; 一第一透明导电层, 该第一透明导电层设置在该上偏光片的上表面, 该第一透明导电 层包括多个透明导电条带相互间隔设置且沿一第二方向延伸 ; 多个第一电极, 该多个第一电极沿一第一方向相互间隔地设置在该第一透明导电层的 一侧, 并与该多个透明导电条带电连接 ; 一第二透明导电层, 该第二透明导电层设置在该上偏光片的下表面, 该第二透。
10、明导电 层为一导电异向性层, 具有一高电导方向, 且该高电导方向为上述第一方向 ; 以及 多个第二电极, 所述多个第二电极沿第二方向相互间隔地设置在该第二透明导电层的 一侧且与所述第二透明导电层电连接, 其中, 所述具有触控功能的偏光片为一独立安装和拆卸的整体结构。 16. 一种具有触控功能的液晶面板, 其包括: 一液晶模组, 以及一具有触控功能的偏光 片设置在所述液晶模组的上表面, 其特征在于 : 所述具有触控功能的偏光片包括 : 一上偏光片 ; 一第一透明导电层, 该第一透明导电层设置在该上偏光片的上表面 ; 多个第一电极, 该多个第一电极沿一第一方向相互间隔地设置在该第一透明导电层的 一。
11、侧, 并与第一透明导电层电连接 ; 一第二透明导电层, 该第二透明导电层设置在该上偏光片的下表面 ; 以及 多个第二电极, 所述多个第二电极沿第二方向相互间隔地设置在该第二透明导电层的 一侧且与所述第二透明导电层电连接, 其中, 所述第一透明导电层及第二透明导电层中, 一 透明导电层包括多个透明导电条带相互间隔沿第二方向延伸, 另一透明导电层为具有一高 权 利 要 求 书 CN 103576372 A 3 3/3 页 4 电导方向的导电异向性层, 且该高电导方向为第一方向, 所述具有触控功能的偏光片为一 独立安装和拆卸的整体结构。 权 利 要 求 书 CN 103576372 A 4 1/12。
12、 页 5 液晶面板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液晶面板, 尤其涉及一种具有触控功能的液晶面板。 背景技术 0002 液晶显示因为低功耗、 小型化及高质量的显示效果, 成为最佳的显示方式之一。 目前较为常用的液晶显示面板为 TN(扭曲向列相) 模式的液晶显示面板 (TN-LCD)。对于 TN-LCD, 当液晶显示面板上的电极上未施加电压时, 光能透过液晶显示面板呈通光状态 ; 当 在电极上施加一定电压时, 液晶分子长轴方向沿电场方向平行或倾斜排列, 光完全不能透 过或部分能够通过液晶显示面板。根据图像讯号有选择地施加驱动电压, 可以显示出不同 的图案。 0003 近年来, 伴随着移动电话。
13、、 触摸导航系统、 集成式电脑显示器及互动电视等各种电 子设备的高性能化和多样化的发展, 在液晶显示面板的显示面安装透光性的触摸屏的电子 设备逐渐增加。电子设备的使用者通过触摸屏, 一边对位于触摸屏背面的液晶显示面板的 显示内容进行视觉确认, 一边利用手指或笔等方式按压触摸屏来进行操作。 由此, 可以操作 使用该液晶显示面板的电子设备的各种功能。 0004 有 关 液 晶 显 示 器 与 所 述 触 摸 屏 整 合 的 方 案, 主 要 包 括 双 层 玻 璃 结 构 (Glass-on-Glass) 以及单片玻璃式 (OGS,One Glass Solution) 两种结构, 然而, 现有技。
14、术 都是将触摸屏直接设置在液晶模组上方, 因为无论双层玻璃结构或者单片玻璃式结构, 这 种设置方式因单独设置的玻璃结构而使厚度增加, 并不利于电子设备的小型化和薄型化。 发明内容 0005 有鉴于此, 确有必要提供一种液晶面板, 该液晶面板具有较薄的厚度。 0006 一种具有触控功能的液晶面板, 其包括 : 一液晶模组, 以及一具有触控功能的偏光 片设置在所述液晶模组的上表面, 其中所述具有触控功能的偏光片包括 : 一上偏光片 ; 一 第一透明导电层, 该第一透明导电层设置在该上偏光片的上表面, 该第一透明导电层包括 多个透明导电条带相互间隔设置且沿一第二方向延伸 ; 多个第一电极, 该多个第。
15、一电极沿 一第一方向相互间隔地设置在该第一透明导电层的一侧, 并与该多个透明导电条带电连 接 ; 一第二透明导电层, 该第二透明导电层设置在该上偏光片的下表面, 该第二透明导电层 为一导电异向性层, 具有一高电导方向, 且该高电导方向为上述第一方向 ; 以及多个第二电 极, 所述多个第二电极沿第二方向相互间隔地设置在该第二透明导电层的一侧且与所述第 二透明导电层电连接 ; 所述液晶模组从上至下依次包括 : 一上基板 ; 一上电极层 ; 一第一配 向层 ; 一液晶层 ; 一第二配向层 ; 一薄膜晶体管面板 ; 以及一下偏光片。 0007 一种具有触控功能的液晶面板, 其包括 : 一液晶模组, 该。
16、液晶模组从上至下依次包 括 : 一上偏光片 ; 一上基板 ; 一上电极层 ; 一第一配向层 ; 一液晶层 ; 一第二配向层 ; 一薄膜 晶体管面板 ; 以及一下偏光片, 其中 : 所述液晶模组中上偏光片进一步包括 : 一第一透明导 电层, 该第一透明导电层设置在一偏光片的上表面, 该第一透明导电层包括多个透明导电 说 明 书 CN 103576372 A 5 2/12 页 6 条带相互间隔设置且沿一第二方向延伸 ; 多个第一电极, 该多个第一电极沿一第一方向相 互间隔地设置在该第一透明导电层的一侧, 并与该多个透明导电条带电连接 ; 一第二透明 导电层, 该第二透明导电层设置在该偏光片的下表面。
17、, 该第二透明导电层为一导电异向性 层, 具有一高电导方向, 且该高电导方向为上述第一方向 ; 以及多个第二电极, 所述多个第 二电极沿第二方向相互间隔地设置在该第二透明导电层的一侧且与所述第二透明导电层 电连接, 其中, 所述偏光片以及设置于其表面的透明导电层与所述多个电极构成一触控模 组, 该触控模组为一独立安装和拆卸的整体结构。 0008 一种具有触控功能的液晶面板, 其包括 : 一液晶模组, 以及一具有触控功能的偏光 片设置在所述液晶模组的上表面, 其中所述具有触控功能的偏光片包括 : 一上偏光片 ; 一 第一透明导电层, 该第一透明导电层设置在该上偏光片的上表面, 该第一透明导电层包。
18、括 多个透明导电条带相互间隔设置且沿一第二方向延伸 ; 多个第一电极, 该多个第一电极沿 一第一方向相互间隔地设置在该第一透明导电层的一侧, 并与该多个透明导电条带电连 接 ; 一第二透明导电层, 该第二透明导电层设置在该上偏光片的下表面, 该第二透明导电层 为一导电异向性层, 具有一高电导方向, 且该高电导方向为上述第一方向 ; 以及多个第二电 极, 所述多个第二电极沿第二方向相互间隔地设置在该第二透明导电层的一侧且与所述第 二透明导电层电连接, 其中, 所述具有触控功能的偏光片为一独立安装和拆卸的整体结构。 0009 一种具有触控功能的液晶面板, 其包括 : 一液晶模组, 以及一具有触控功。
19、能的偏光 片设置在所述液晶模组的上表面, 其中所述具有触控功能的偏光片包括 : 一上偏光片 ; 一 第一透明导电层, 该第一透明导电层设置在该上偏光片的上表面 ; 多个第一电极, 该多个第 一电极沿一第一方向相互间隔地设置在该第一透明导电层的一侧, 并与第一透明导电层电 连接 ; 一第二透明导电层, 该第二透明导电层设置在该上偏光片的下表面 ; 以及多个第二 电极, 所述多个第二电极沿第二方向相互间隔地设置在该第二透明导电层的一侧且与所述 第二透明导电层电连接, 其中, 所述第一透明导电层及第二透明导电层中, 一透明导电层包 括多个透明导电条带相互间隔沿第二方向延伸, 另一透明导电层为具有一高。
20、电导方向的导 电异向性层, 且该高电导方向为第一方向, 所述具有触控功能的偏光片为一独立安装和拆 卸的整体结构。 0010 与现有技术相比较, 所述液晶面板通过在上偏光片的两个表面设置两个透明导电 层即可实现感测触摸的功能, 因此无需再单独设置玻璃结构, 具有较薄的厚度和简单的结 构, 简化了制造工艺, 降低了制造成本, 提高背光源的利用率, 改善显示质量。 附图说明 0011 图 1 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提供的液晶面板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0012 图 2 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提供的液晶面板中具有触控功能的偏光片的结构示意 图。 0013 图 3 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提供的液晶面板中碳纳米管膜的扫描。
21、电镜照片。 0014 图 4 为图 3 所示的碳纳米管膜中碳纳米管片段的结构示意图。 0015 图 5 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提供的液晶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0016 图 6 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提供的液晶面板中第二透明导电层的俯视示意图。 0017 图 7A 为本发明提供的液晶面板中触碰点定位系统第一定位方式的示意图。 说 明 书 CN 103576372 A 6 3/12 页 7 0018 图 7B 为图 7A 中第一透明导电层和第二透明导电层的合并示意图。 0019 图 8A 为本发明提供的液晶面板中的触碰点第一定位方式的流程图。 0020 图 8B 为图 7B 的系统的触碰点位置坐标判断步骤的。
22、实施流程图。 0021 图9A为图7B的任一感测电信号接触垫在一触碰点产生时所感测的电信号的波形 图。 0022 图 9B 为图 7B 的触摸屏上尚未有触碰点时, 对应于一特定驱动电信号接触垫所输 入的脉冲电信号, 某一感测电信号接触垫所读取的电信号的波形的放大图。 0023 图 9C 为图 7B 的触摸屏上有一触碰点时, 对应于一特定驱动电信号接触垫所输入 的脉冲电信号, 某一感测电信号接触垫于未触碰和触碰时所读取的电信号的波形比较放大 图。 0024 图 10A 为本发明提供的液晶面板中触碰点定位系统第二定位方式的示意图。 0025 图 10B 为图 10A 中第一透明导电层和第二透明导电。
23、层的合并示意图。 0026 图 11 为本发明提供的液晶面板中的触碰点第二定位方式的流程图。 0027 图12A为图10B的任一感测电信号接触垫在一触碰点产生时所感测的电信号的波 形图。 0028 图 12B 为图 10B 的触摸屏上尚未有触碰点时, 对应于一特定驱动电信号接触垫所 输入的脉冲电信号, 某一感测电信号接触垫所读取的电信号的波形的放大图。 0029 图 12C 为图 10B 的触摸屏上有一触碰点时, 对应于一特定驱动电信号接触垫所输 入的脉冲电信号, 某一感测电信号接触垫于未触碰和触碰时所读取的电信号的波形比较放 大图。 0030 图 13A 显示依图 10B 的系统的触碰点位置。
24、坐标判断步骤的另一实施流程图。 0031 图 13B 显示对应于编号为 13 的驱动电信号接触垫的 X 轴方向上所选取的数个触 碰点的示意图。 0032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0033 液晶面板 10, 20 0034 第一透明导电层 102 0035 第二透明导电层 104 0036 第一电极 106 0037 第二电极 108 0038 上基板 110 0039 第一配向层 112 0040 上偏光片 114 0041 透明导电条带 118 0042 上电极层 116 0043 薄膜晶体管面板 120 0044 第二配向层 122 0045 下偏光片 124 0046 液晶层 130 0047。
25、 透明硬质基底 140 说 明 书 CN 103576372 A 7 4/12 页 8 0048 碳纳米管片段 143 0049 碳纳米管 145 0050 触摸感应区域 150 0051 如下具体实施例将结合上述附图进一步说明本发明。 具体实施方式 0052 以下将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技术方案的液晶面板。 0053 请参阅图1并结合图2, 本技术方案第一实施例提供一种液晶面板10, 其包括一具 有触控功能的偏光片以及一液晶模组。 0054 该具有触控功能的偏光片包括相互间隔的第一透明导电层 102 及第二透明导电 层 104, 并进一步包括液晶面板 10 的上偏光片 114, 该上偏光片 11。
26、4 将该第一透明导电层 102及第二透明导电层104相间隔, 该第一透明导电层102及第二透明导电层104分别设置 于所述上偏光片 114 相对的两个表面, 该电容式触摸屏进一步包括在第一透明导电层 102 的周边上配置的多个第一电极 106, 以及在第二透明导电层 104 的周边上配置的多个第二 电极 108。所述具有触控功能的偏光片为一独立安装和拆卸的整体结构。 0055 所述上偏光片 114 夹持于所述第一透明导电层 102 及第二透明导电层 104 之间。 所述上偏光片 114 包括一偏光层, 具有一偏振方向。所述偏光层的材料可以为现有技术中 常用的偏光材料, 如二向色性有机高分子材料。
27、, 具体可以为碘系材料或染料材料等, 该二色 性有机高分子材料沿单一方向排列, 使该偏光层具有偏光性。所述上偏光片 114 用做电容 式触摸屏的绝缘基板, 用以间隔并绝缘第一透明导电层 102 及第二透明导电层 104。 0056 所述第一透明导电层 102 设置在所述上偏光片 114 的上表面, 所述第二透明导电 层 104 设置在所述上偏光片 114 的下表面。本发明中, 所述 “上” 、“下” 均以图 1 及图 2 所 示的结构、 方向及位置关系为基础, 定义 “上” 为靠近触控表面的方向,“下” 为远离触控表面 的方向。在该第一透明导电层 102 的一侧周边上, 该多个第一电极 106。
28、 沿第一方向, 如图所 示 X 方向, 设置并相互间隔, 并与该第一透明导电层 102 电连接。在该第二透明导电层 104 的一侧周边上, 该多个第二电极108沿第二方向, 如Y方向, 设置并相互间隔, 并与该第二透 明导电层 104 电连接。优选地, 该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垂直。可以理解, 该第一方向与第二 方向不限于垂直, 只需具有一交叉角度即可。定义垂直于所述上基板 110 上表面的方向为 第三方向如 Z 方向, 该第三方向与第一方向及第二方向垂直。该第一透明导电层 102 与第 二透明导电层 104 在第三方向上重合形成一触摸感应区域 150。该第一透明导电层 102 与 第二透明导电层。
29、 104 均具有较好的透光度。 0057 该第一透明导电层102及第二透明导电层104均为一单向导电性层或导电异向性 层, 本申请中, 所述单向导电是指该导电层仅在一个方向上导电, 而在其他方向, 如在与该 导电方向垂直的方向上绝缘。 该单向导电层可以通过沿相同方向并排并间隔设置多个导电 线路实现。所述导电异向是指该导电层为连续结构, 且具有一高导电方向 H 及一低导电方 向D, 该高导电方向H与该低导电方向D基本垂直。 该导电异向层可以通过分别沿该高导电 方向 H 及低导电方向 D 设置多条导电性不同的导电条带实现, 也可以直接通过一定向的碳 纳米管膜实现。 0058 本实施例中, 所述第一。
30、透明导电层 102 及第二透明导电层 104 均包括多个碳纳米 说 明 书 CN 103576372 A 8 5/12 页 9 管。该第一透明导电层 102 中的碳纳米管均基本沿第二方向择优取向延伸 ; 该第二透明导 电层 104 中的碳纳米管均基本沿第一方向择优取向延伸 ; 从而使该第一透明导电层 102 在 第二方向的电导率大于在其他方向的电导率, 该第二透明导电层 104 在第一方向的电导率 大于在其他方向的电导率。 所述第一透明导电层102及第二透明导电层104中, 所述导电异 向性范围, 优选为该较高导电方向与该较低导电方向的比值大于等于50, 优选为70500。 优选地, 该第一透。
31、明导电层102及第二透明导电层104为由碳纳米管组成的纯碳纳米管层, 从而能够提高触摸屏的透光度。所述上偏光片 114 的偏振方向可平行于第一透明导电层 102 中碳纳米管的延伸方向, 或者平行于第二透明导电层 104 中碳纳米管的延伸方向。 0059 该第一透明导电层 102 及第二透明导电层 104 可分别包括至少一碳纳米管膜。该 碳纳米管膜为导电异向性膜, 且包括多个碳纳米管。在所述第一透明导电层 102 中, 所述碳 纳米管膜中的碳纳米管均基本沿第二方向择优取向延伸, 从而使该第一透明导电层 102 在 第二方向的电导率大于在其他方向的电导率。在所述第二透明导电层 104 中, 所述碳。
32、纳米 管膜中的碳纳米管基本沿第一方向择优取向延伸, 从而使所述第二透明导电层 104 在第一 方向的电导率大于其他方向的电导率。所述第一透明导电层 102 及第二透明导电层 104 可 分别为所述碳纳米管与所述高分子材料组成的复合层, 优选地, 该第一透明导电层 102 及 第二透明导电层 104 均分别由碳纳米管组成的纯碳纳米管层, 从而能够提高触摸屏的透光 度。 0060 为实现该第一透明导电层102及第二透明导电层104的导电异向性, 优选地, 该第 一透明导电层 102 及第二透明导电层 104 可分别包括一个或多个碳纳米管膜。该碳纳米管 膜是从一碳纳米管阵列中拉取获得。 0061 请。
33、参阅图3, 所述碳纳米管膜是由若干碳纳米管组成的自支撑结构。 所述若干碳纳 米管为沿同一方向择优取向延伸。 所述择优取向是指在碳纳米管膜中大多数碳纳米管的整 体延伸方向基本朝同一方向。而且, 所述大多数碳纳米管的整体延伸方向基本平行于碳纳 米管膜的表面。进一步地, 所述碳纳米管膜中多数碳纳米管是通过范德华力首尾相连。具 体地, 所述碳纳米管膜中基本朝同一方向延伸的大多数碳纳米管中每一碳纳米管与在延伸 方向上相邻的碳纳米管通过范德华力首尾相连。当然, 所述碳纳米管膜中存在少数随机排 列的碳纳米管, 这些碳纳米管不会对碳纳米管膜中大多数碳纳米管的整体取向排列构成明 显影响。所述自支撑为碳纳米管膜不。
34、需要大面积的载体支撑, 而只要相对两边提供支撑力 即能整体上悬空而保持自身膜状状态, 即将该碳纳米管膜置于 (或固定于) 间隔一定距离设 置的两个支撑体上时, 位于两个支撑体之间的碳纳米管膜能够悬空保持自身膜状状态。所 述自支撑主要通过碳纳米管膜中存在连续的通过范德华力首尾相连延伸排列的碳纳米管 而实现。 0062 具体地, 所述碳纳米管膜中基本朝同一方向延伸的多数碳纳米管, 并非绝对的直 线状, 可以适当的弯曲 ; 或者并非完全按照延伸方向上排列, 可以适当的偏离延伸方向。因 此, 不能排除碳纳米管膜的基本朝同一方向延伸的多数碳纳米管中并列的碳纳米管之间可 能存在部分接触。 0063 请参阅。
35、图 4, 具体地, 所述碳纳米管膜包括多个连续且定向排列的碳纳米管片段 143。该多个碳纳米管片段 143 通过范德华力首尾相连。每一碳纳米管片段 143 包括多个 相互平行的碳纳米管145, 该多个相互平行的碳纳米管145通过范德华力紧密结合。 该碳纳 说 明 书 CN 103576372 A 9 6/12 页 10 米管片段 143 具有任意的长度、 厚度、 均匀性及形状。该碳纳米管膜中的碳纳米管 145 沿同 一方向择优取向排列。 0064 从碳纳米管阵列中拉取获得所述碳纳米管膜的具体方法包括 :(a) 从所述碳纳米 管阵列中选定一碳纳米管片段 143, 本实施例优选为采用具有一定宽度的。
36、胶带或粘性基条 接触该碳纳米管阵列以选定具有一定宽度的一碳纳米管片段 143 ;(b) 通过移动该拉伸工 具, 以一定速度拉取该选定的碳纳米管片段 143, 从而首尾相连的拉出多个碳纳米管片段 143, 进而形成一连续的碳纳米管膜。该多个碳纳米管相互并排使该碳纳米管片段 143 具有 一定宽度。当该被选定的碳纳米管片段 143 在拉力作用下沿拉取方向逐渐脱离碳纳米管阵 列的生长基底的同时, 由于范德华力作用, 与该选定的碳纳米管片段 143 相邻的其它碳纳 米管片段 143 首尾相连地相继地被拉出, 从而形成一连续、 均匀且具有一定宽度和择优取 向的碳纳米管膜。 0065 所述碳纳米管膜在拉伸。
37、方向具有最大的电导率 ; 而在垂直于拉伸方向具有最小的 电导率 ; 因而所述碳纳米管膜具备导电异向性。 0066 当该第一透明导电层 102 包括多个所述碳纳米管膜时, 可将该多个碳纳米管膜沿 第一方向并排或层叠设置, 从而使该多个碳纳米管膜中的碳纳米管基本沿第一方向择优取 向排列。由于该多个碳纳米管膜可相互层叠或并排设置, 故, 上述第一透明导电层 102 的长 度和宽度不限, 可根据实际需要设置。另外, 该碳纳米管膜具有一理想的透光度 (单层碳纳 米管膜的可见光透过率大于 85%) , 该第一透明导电层 102 中碳纳米管膜的层数不限, 只要 能够具有理想的透光度即可。 0067 进一步地。
38、, 所述第一透明导电层 102 可以包括所述碳纳米管膜与一高分子材料组 成的复合膜。所述高分子材料均匀分布于所述碳纳米管膜中碳纳米管之间的间隙中。所述 高分子材料为一透明高分子材料, 其具体材料不限, 包括聚苯乙烯、 聚乙烯、 聚碳酸酯、 聚甲 基丙烯酸甲酯 (PMMA) 、 聚碳酸酯 (PC) 、 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 (PET) 、 苯丙环丁烯 (BCB)、 聚环 烯烃等。例如, 所述第一透明导电层 102 为一层碳纳米管膜与 PMMA 组成的复合薄膜。所述 碳纳米管复合薄膜的厚度为 0.5 纳米 100 微米。 0068 进一步地, 所述第一透明导电层 102 及第二透明导电层 104 可。
39、分别包括经过蚀刻 或激光处理的碳纳米管膜。 通过激光处理, 可在该碳纳米管膜表面形成多个激光切割线, 从 而进一步分别增强第一透明导电层 102 及第二透明导电层 104 的导电异向性。具体地, 所 述第一透明导电层 102 的表面可具有多个沿第二方向的激光切割线, 所述第二透明导电层 104 的表面可具有多个沿第一方向的激光切割线。 0069 可以理解, 所述第一透明导电层 102 及第二透明导电层 104 还可以采用其他具有 导电异向性的碳纳米管透明导电膜, 只需确保所述碳纳米管透明导电膜在一个方向的电导 率大于在其它方向的电导率即可。 所有具有导电异向性的透明导电层都应在本发明保护范 围。
40、内。 0070 所述具有触控功能的偏光片的多个第一电极106与多个第二电极108由导电材料 形成, 具体可以选择为金属层、 导电聚合物层或碳纳米管层。 所述金属层的材料可以选择为 金、 银或铜等导电性好的金属。所述导电聚合物层的材料可以选择为聚乙炔、 聚对苯撑、 聚 苯胺、 聚咪吩、 聚毗咯、 聚噻吩等。本实施例中, 该多个第一电极 106 与多个第二电极 108 为 通过丝网印刷分别形成在所述上偏光片 114 上下表面的导电银浆条。 说 明 书 CN 103576372 A 10 7/12 页 11 0071 由于该第一透明导电层 102 在第二方向上具有很好的导电异向性, 将多个第一电 极。
41、 106 沿第一方向相互间隔地设置在该第一透明导电层 102 一侧时, 该第一透明导电层 102 可看作形成多个相互间隔并与第二方向平行的导电带, 该多个导电带与该多个第一电 极 106 分别导通。同理, 该第二透明导电层 104 形成多个相互间隔并与第一方向平行的导 电带, 该多个导电带与该多个第二电极 108 分别导通。因此, 该第一透明导电层 102 及第二 透明导电层 104 可看作多个正交铺设的导电带。由于该第一透明导电层 102 及第二透明导 电层 104 之间通过所述上偏光片 114 间隔, 在所述多个导电带相互交叉的多个交叉位置处 形成多个电容。该多个电容可通过与该第一电极 1。
42、06 及第二电极 108 电连接的外部电路测 得。 当手指等触摸物靠近一个或多个交叉位置时, 该交叉位置的电容发生变化, 所述外部电 路检测到该变化的电容, 从而得到该触摸位置的坐标。 0072 所述液晶模组设置在偏光片的下表面, 具体的, 所述液晶模组设置于所述第二透 明导电层 104 的下表面。所述第二透明导电层 104 的下表面从上至下依次包括一上基板 110, 一上电极层116, 一第一配向层112, 一液晶层130, 一第二配向层122, 一薄膜晶体管面 板 120 以及一下偏光片 124。所述下偏光片 124 与所述上偏光片 114 共同作用, 对所述液晶 模组的出光强度进行控制。。
43、 可以理解, 根据各种功能及制备的需求, 上述各层之间还可选择 性地插入额外的其他层。 0073 所述上基板110为透明的薄板, 上基板110的材料可以为玻璃、 石英、 金刚石、 塑料 或树脂。该上基板 110 的厚度为 1 毫米 1 厘米。本实施例中, 该上基板 110 的材料为 PET, 厚度为 2 毫米。可以理解, 形成所述上基板 110 的材料并不限于上述列举的材料, 只要能起 到支撑的作用, 并具有较好的透明度的材料, 都在本发明保护的范围内。 0074 所述上电极层 116 材料可为现有技术中常用的导电材料, 如 ITO 等, 进一步的, 所 述上电极层 116 也可为一碳纳米管层。
44、, 所述碳纳米管层包括多个碳纳米管, 所述多个碳纳 米管可有序或无序排列, 如沿同一方向择优取向排列, 沿多个方向择优取向排列, 或者相互 缠绕。 0075 所述第一配向层 112 的下表面可包括多个平行的第一沟槽, 所述第二配向层 122 的上表面可包括多个平行的第二沟槽, 从而可使液晶分子定向排列。所述第一配向层 112 的第一沟槽的排列方向与第二配向层 122 的第二沟槽的排列方向垂直, 故第一配向层 112 与第二配向层122之间的液晶分子在两个配向层之间的排列角度产生90度旋转, 从而起到 旋光的作用, 将下偏光片 124 起偏后的光线的偏振方向旋转 90 度。所述第一配向层 112。
45、 及 第二配向层 122 的材料可以为聚苯乙烯及其衍生物、 聚酰亚胺、 聚乙烯醇、 聚酯、 环氧树脂、 聚胺酯、 聚硅烷等。 所述第一沟槽及第二沟槽可以采用现有技术的膜磨擦法, 倾斜蒸镀SiOx 膜法和对膜进行微沟槽处理法等方法形成。本实施例中, 所述第一配向层 112 及第二配向 层 122 的材料为聚酰亚胺, 厚度为 150 微米。 0076 所述液晶层 130 包括多个长棒状的液晶分子。所述液晶层 130 的液晶材料为现有 技术中常用的液晶材料。所述液晶层 130 的厚度为 150 微米, 本实施例中, 液晶层 130 的 厚度为 5 微米。 0077 所述薄膜晶体管面板 120 内部的。
46、具体结构未在图 1 中示出, 但本领域技术人员可 以得知该薄膜晶体管面板 120 可进一步包括一透明的下上基板, 形成于该下上基板上表面 的多个薄膜晶体管、 多个像素电极及一显示屏驱动电路。所述多个薄膜晶体管与像素电极 说 明 书 CN 103576372 A 11 8/12 页 12 一一对应连接, 所述多个薄膜晶体管通过源极线与栅极线与显示屏驱动电路电连接。该像 素电极在薄膜晶体管的控制下与所述第二透明导电层 104 配合, 为该液晶层 130 施加配向 电场, 从而使液晶层130中的液晶分子定向排列。 该多个像素电极与所述触摸感应区域150 相对。 0078 在所述液晶模组中, 所述下偏。
47、光片 124 的材料可与上偏光片 114 的材料相同。所 述下偏光片124的作用为将从设置于液晶面板10下表面的导光板发出的光进行起偏, 从而 得到沿单一方向偏振的光线。所述下偏光片 124 的偏振方向与上偏光片 114 的偏振方向垂 直。 0079 本发明中, 所述上偏光片 114 既是所述具有触摸功能的偏光片的绝缘基板, 起到 间隔所述第一透明导电层 102 与所述第二透明导电层 104 的作用 ; 又与所述液晶模组的的 下偏光片 124 相互作用, 起到控制所述液晶模组出光强度的作用。因此, 所述液晶面板 10 具有较薄的厚度和简单的结构, 从而简化了制造工艺, 降低了制造成本, 提高了。
48、背光源的利 用率, 进而改善了所述液晶模组的显示质量。 0080 请参阅图5及图6, 本发明第二实施例提供一种液晶面板20, 其包括一具有触控功 能的偏光片以及液晶模组。 该具有触控功能的偏光片包括一上偏光片114, 一第一透明导电 层 102 及一第二透明导电层 104 分别设置于所述上偏光片 114 相对的两个表面, 在第一透 明导电层 102 的周边上, 配置有多个第一电极 106 ; 在第二透明导电层 104 的周边上, 配置 有多个第二电极 108。本发明第二实施例提供的液晶面板 20 与第一实施例中所述触摸式 液晶面板 10 结构基本相同, 其不同在于, 该具有触控功能的偏光片进一。
49、步包括一透明硬质 基底 140, 该第一透明导电层 102 设置在该透明硬质基底 140 与该偏光片 114 之间。该第 一透明导电层 102 为形成在该透明硬质基底 140 表面的图案化金属氧化物层, 该第一透明 导电层102包括多个相互间隔且沿第一方向设置的透明导电条带118, 该多个第一电极108 分别与该多个透明导电条带 118 一一对应连接。 0081 具体地, 该多个透明导电条带118的材料为ITO或氧化锡锑 (ATO) , 优选为ITO。 由 于该金属氧化物需要通过溅镀等工艺形成在透明硬质基底 140 表面, 才能得到较好的导电 均匀性及透光度, 以满足感测触摸的要求, 因此当采用金属氧化物作为该第一透明导电层 10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