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控立体显示装置.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触控立体显示装置.pdf(14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 CN 103576324 A (43)申请公布日 2014.02.12 CN 103576324 A (21)申请号 201210285679.4 (22)申请日 2012.08.10 G02B 27/22(2006.01) G06F 3/041(2006.01) (71)申请人 联胜 ( 中国 ) 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 523808 广东省东莞市松山湖高新技术 产业开发区高雄路二号 申请人 胜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72)发明人 陈威州 苏彦瑜 方崇仰 张嘉雄 邱议贤 洪钲杰 (74)专利代理机构 深圳新创友知识产权代理有 限公司 44223 代理人 江耀纯 (54) 发明名。
2、称 触控立体显示装置 (57)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触控立体显示装置包括一 显示板、 一触控板以及一视差屏障。 显示板具有一 显示面。 触控板是设置在显示板的显示面的一侧。 触控板包括一盖板以及一触控感应组件。盖板具 有一触控面以及一相对于触控面的非触控面。非 触控面是面朝显示板。触控感应组件是设置在盖 板的非触控面上。 视差屏障是设置在触控板中, 用 以产生一视差屏障立体显示效果。视差屏障是设 置在盖板的非触控面上。 (51)Int.Cl. 权利要求书 1 页 说明书 5 页 附图 7 页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5页 附图7页 (。
3、10)申请公布号 CN 103576324 A CN 103576324 A 1/1 页 2 1. 一种触控立体显示装置, 其特征在于, 包括 : 一显示板, 具有一显示面 ; 一触控板, 设置在该显示板的该显示面的一侧, 该触控板包括 : 一盖板, 该盖板具有一触控面以及一相对于该触控面的非触控面, 其中该非触控面是 面朝该显示板 ; 以及 一触控感应组件, 设置在该盖板的该非触控面上 ; 以及 一视差屏障, 设置在该触控板中, 用以产生一视差屏障立体显示效果, 其中该视差屏障 是设置在该盖板的该非触控面上。 2.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触控立体显示装置, 其特征在于, 该触控板还包括一平。
4、坦层, 设置在该视差屏障与该触控感应组件之间, 且该视差屏障、 该平坦层以及该触控感应组件 是在一垂直在该盖板的方向上互相堆叠设置。 3. 根据权利要求 2 所述的触控立体显示装置, 其特征在于, 该平坦层直接接触该视差 屏障以及该触控感应组件。 4. 根据权利要求 2 所述的触控立体显示装置, 其特征在于, 该视差屏障是设置在该平 坦层与该盖板之间, 且该触控感应组件是设置在该平坦层与该显示板之间。 5. 根据权利要求 2 所述的触控立体显示装置, 其特征在于, 该触控感应组件是设置在 该平坦层与该盖板之间, 且该视差屏障是设置在该平坦层与该显示板之间。 6.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触控立。
5、体显示装置, 其特征在于, 该触控板还包括一装饰层 设置在该盖板与该触控感应组件之间, 且该视差屏障与该装饰层是由同一装饰材料所形 成。 7.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触控立体显示装置, 其特征在于, 该触控板还包括一遮蔽层 设置在该盖板与该显示板之间, 且该视差屏障与该遮蔽层是由同一遮光材料所形成。 8.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触控立体显示装置, 其特征在于, 该触控感应组件包括多个 第一轴向电极以及多个第二轴向电极互相交叉设置。 9.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触控立体显示装置, 其特征在于, 该触控感应组件包括多个 感应电极互相分离设置。 10.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触控立体显示装置。
6、, 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一粘合层, 设置在 该显示板与该触控板之间, 用以粘合该显示板与该触控板。 11.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触控立体显示装置, 特征在于, 该显示板包括一液晶显示 板、 一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板、 一电湿润显示板、 一电子墨水显示板、 一等离子体显示板或 一场发射显示板。 权 利 要 求 书 CN 103576324 A 2 1/5 页 3 触控立体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是涉及一种具有触控功能与立体显示功能的显示装置, 特别涉及一种结构 简化的触控立体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0002 近年来, 触控技术以及立体显示技术分别是显示装置上非常蓬勃发展的应用。如 图。
7、 1 所示, 传统的触控立体显示器 100 是利用将一显示板 110 与一被动式立体显示组件 132 以及一触控板 120 组合而成。被动式立体显示组件 132 可包括视差屏障 (parallax barrier)或柱状透镜(lenticular lens), 设置在一第一基底131上, 并通过一第一粘合层 141 与显示板 110 的显示面 110S 黏合。此外, 触控板 120 可通过一第二粘合层 142 与第一 基底131粘合, 而使得触控立体显示器100可通过显示板110与被动式立体显示组件132产 生立体显示效果, 并通过触控板 120 提供触控功能而可与显示板进行触控显示搭配。然而。
8、, 在触控板 120 中, 一般是通过在一第二基底 121 上设置触控感应组件 122 并利用一第三粘 合层 123 与保护玻璃 (cover glass)124 进行粘合, 用以使保护玻璃 124 上背对第三粘合层 123 的一表面 124S 可用以进行触控。因此, 在触控立体显示器 100 中, 除了显示板 110 外, 仍需使用三片的基底 ( 第一基底 131、 第二基底 121 以及保护玻璃 124) 与三层粘合层进行 组合, 故存在着过于厚重、 成本偏高以及结构与工艺过于复杂等问题。 发明内容 0003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触控立体显示装置。 利用将触控感应组件以及用 以形成。
9、立体显示效果的视差屏障一并整合在一盖板上并与显示板组合, 使得触控立体显示 装置的结构简化, 进而达到成本降低以及薄型化的效果。 0004 本发明提供一种触控立体显示装置, 包括一显示板、 一触控板以及一视差屏障。 显 示板具有一显示面。触控板是设置在显示板的显示面的一侧。触控板包括一盖板以及一触 控感应组件。 盖板具有一触控面以及一相对于触控面的非触控面。 非触控面是面朝显示板。 触控感应组件是设置在盖板的非触控面上。视差屏障是设置在触控板中, 并设置在盖板的 非触控面上, 用以产生一视差屏障立体显示效果。 附图说明 0005 图 1 所示为传统的触控立体显示器的示意图。 0006 图 2 。
10、与图 3 所示为本发明的第一优选实施例的触控立体显示装置的示意图。 0007 图 3 所示为本发明的第一优选实施例的触控立体显示装置的上视示意图。 0008 图 4 所示为本发明的第一优选实施例的触控立体显示装置的显示状况示意图。 0009 图 5 所示为本发明的第二优选实施例的触控立体显示装置的示意图。 0010 图 6 所示为本发明的第三优选实施例的触控立体显示装置的示意图。 0011 图 7 所示为本发明的第四优选实施例的触控立体显示装置的示意图。 说 明 书 CN 103576324 A 3 2/5 页 4 0012 其中, 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 0013 100 触控立体显示装置 1。
11、10 显示板 0014 110S 显示面 120 触控板 0015 121 第二基底 122 触控感应组件 0016 123 第三粘合层 124 保护玻璃 0017 124S 表面 131 第一基底 0018 132 立体显示组件 141 第一粘合层 0019 142 第二粘合层 201 触控立体显示装置 0020 202 触控立体显示装置 203 触控立体显示装置 0021 210 显示板 210S 显示面 0022 220 触控板 221 盖板 0023 221A 触控面 221B 非触控面 0024 222 触控感应组件 222X 第一轴向电极 0025 222Y 第二轴向电极 223 。
12、视差屏障 0026 223S 条状屏障 224 平坦层 0027 225 保护层 225V 开口 0028 230 装饰材料 231 装饰层 0029 240 遮光材料 241 遮蔽层 0030 250 粘合层 260 控制组件 0031 290 触控区 300 触控立体显示装置 0032 320 触控板 323 视差屏障 0033 324 平坦层 324V 开口 0034 CL1 导线 CL2 导线 0035 D 距离 LE 左眼 0036 PX 像素 PXL 第一像素 0037 PXR 第二像素 RE 右眼 0038 SP1 感应电极 SP2 感应电极 0039 W 宽度 X 第一方向 0。
13、040 X1 第一感应电极 X2 第一导线 0041 Y 第二方向 Y1 第二感应电极 0042 Y2 第二导线 Z 方向 具体实施方式 0043 为使熟习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的一般技艺者能进一步了解本发明, 下文特列举本 发明的数个优选实施例, 并配合附图, 详细说明本发明的构成内容。 0044 如图 2 所示, 本发明的第一优选实施例的触控立体显示装置 201 包括一显示板 210、 一触控板 220 以及一视差屏障 223。显示板 210 具有一显示面 210S。触控板 220 是设 置在显示板 210 的显示面 210S 的一侧。触控板 220 包括一盖板 221 以及一触控感应组件 2。
14、22。盖板 221 具有一触控面 221A 以及一相对于触控面 221A 的非触控面 221B。非触控面 说 明 书 CN 103576324 A 4 3/5 页 5 221B 是面朝显示板 210。本实施例的视差屏障 223 可先形成在盖板 221 的非触控面 221B 上, 然后再形成平坦层 224 用以覆盖视差屏障 223 以及至少部分的盖板 221。之后再在平 坦层 224 上形成触控感应组件 222。但本发明并不以此为限而可视需要调整触控感应组件 222 以及视差屏障 223 在触控板 220 中的相对位置, 同时也可省略平坦层 224。此外, 触控 立体显示装置 201 还包括一粘。
15、合层 250, 设置在显示板 210 与触控板 220 之间, 用以粘合显 示板 210 与触控板 220。由于本实施例的视差屏障 223 是设置在触控板 220 中且与触控感 应组件 222 同样设置在盖板 221 上, 故可达到结构简化以及薄型化的效果。 0045 如图 2 所示, 本实施例的触控立体显示装置 201 可还包括一装饰层 231、 一保护层 225 以及一遮蔽层 241。保护层 225 是设置在触控感应组件 222 以及粘合层 250 之间, 用以 保护触控感应组件 222。保护层 225 优选可包括至少一开口 225V, 用以部分暴露出触控感 应组件 222, 并使一控制组。
16、件 260 例如驱动电路可通过开口 225V 与触控感应组件 222 形成 电连接, 但并不以此为限。装饰层 231 是设置在盖板 221 与触控感应组件 222 之间。值得 说明的是, 本实施例的视差屏障 223 优选是与装饰层 231 由同一装饰材料 230 所形成, 藉以 达到进一步工艺简化的效果, 但并不以此为限。此外, 遮蔽层 241 优选是由一遮光材料 240 形成在触控板 220 的边缘, 藉以达到修饰边框或美化产品外观等效果。 0046 本实施例的显示板 210 优选可包括一液晶显示板、 一有机发光二极管 (OLED) 显示板、 一电湿润 (electro-wetting) 显。
17、示板、 一电子墨水 (e-ink) 显示板、 一等离子体 (plasma) 显示板或一场发射显示 (FED) 板, 但并不以此为限。平坦层 224 与保护层 225 优 选可分别包括无机材料例如氮化硅(silicon nitride)、 氧化硅(silicon oxide)与氮氧化 硅 (silicon oxynitride)、 有机材料例如丙烯酸类树脂 (acrylic resin) 或其它适合的材 料。此外, 上述的装饰材料 230 与遮光材料 240 优选可分别包括染色树脂、 染色油墨、 金属 或其他适合的深色不透光的材料, 但并不以此为限。本实施例的盖板 221 优选可包括硬质 盖板例。
18、如保护玻璃 (cover glass) 或可弯曲式 (flexible) 盖板例如塑胶盖板或其他适合 材料所形成的盖板。 0047 如图 3 所示, 本实施例的触控感应组件 222 优选是包括多个第一轴向电极 222X 以 及多个第二轴向电极 222Y 互相交叉设置。各第一轴向电极 222X 是沿一第一方向 X 延伸, 各第二轴向电极 222Y 是沿一第二方向 Y 延伸, 且第一方向 X 优选是实质上垂直在第二方向 Y, 但并不以此为限。各第一轴向电极 222X 包括多个第一感应电极 X1 设置在一触控区 290 中, 各第二轴向电极 222Y 包括多个第二感应电极 Y1 设置在触控区 290。
19、 中, 各第一轴向电极 222X 与各第二轴向电极 222Y 可还分别包括多个第一导线 X2 与多个第二导线 Y2, 分别用以 连结同一条第一轴向电极 222X 上的第一感应电极 X1 以及同一条第二轴向电极 222Y 上的 第二感应电极 Y1。第一导线 X2 与第二导线 Y2 可延伸到触控区 290 以外, 用以与一控制组 件 ( 图 3 未示 ) 电连接, 但并不以此为限。 0048 为了进一步说明触控立体显示装置201的立体显示状况, 请参考图4与图2。 如图 2 与图 4 所示, 在触控立体显示装置 201 中, 显示板 210 可包括多个像素 PX, 举例来说, 显示 板210优选可。
20、包括多个第一像素PXL与多个第二像素PXR。 在一立体显示模式下, 各第一像 素 PXL 可用以提供一预计给观赏者的左眼 LE 接收的显示画面, 而各第二像素 PXR 可用以提 供一预计给观赏者的右眼 RE 接收的显示画面。通过各第一像素 PXL 与各第二像素 PXR 显 示内容之间的搭配以及在触控板 220 中设置视差屏障 223, 可使左眼 LE 仅接收到各第一像 说 明 书 CN 103576324 A 5 4/5 页 6 素 PXL 所提供的显示画面并阻挡各第二像素 PXR 所提供的显示画面而不被左眼 LE 看到, 且 可使右眼 RE 仅接收到各第二像素 PXR 所提供的显示画面并阻挡。
21、各第一像素 PXL 所提供的 显示画面而不被右眼 RE 看到, 故可借此达到一裸眼式的视差屏障立体显示效果。值得说明 的是, 本实施例的视差屏障 223 可包括多个条状屏障 223S, 各条状屏障 223S 的一宽度 W 可 视显示板 210 与触控板 220 之间的距离 D 以及各像素 PX 的大小来进行调整。举例来说, 当 显示板 210 与触控板 220 之间的距离 D 较远时, 可将各条状屏障 223S 的宽度 W 调小, 用以 达到所需的视差遮罩效果。还请注意, 本实施例的各第一像素 PXL 与各第二像素 PXR 也可 选择性地用以提供一二维显示画面, 故可使触控立体显示装置 201。
22、 在全区或部分区域产生 二维显示与立体显示效果, 且可在二维显示与立体显示效果之间进行切换。 0049 下文将针对本发明的触控立体显示装置的不同实施样态进行说明, 且为简化说 明, 以下说明主要针对各实施例不同的处进行详述, 而不再对相同的处作重复赘述。此外, 本发明的各实施例中相同的组件是以相同的标号进行标示, 用以方便在各实施例间互相对 照。 0050 如图 5 以及图 2 所示, 本发明的第二优选实施例提供一触控立体显示装置 202, 与 上述第一优选实施例的触控立体显示装置 201 不同的地方在于, 在触控立体显示装置 202 中, 触控感应组件 222 优选是包括多个感应电极 SP1。
23、 互相分离设置在触控区 290 中用以进 行触控感应检测。此外, 触控感应组件 222 可还包括多个导线 CL1 分别与各感应电极 SP1 相连, 且各导线 CL1 可延伸到触控区 290 以外, 用以与一控制组件 ( 图 2 与图 5 未示 ) 电连 接, 但并不以此为限。本实施例的触控立体显示装置 202 除了感应电极 SP1 外, 其余各部件 的特征、 设置位置、 材料特性以及立体显示状况与上述第一优选实施例相似, 故在此并不再 赘述。值得说明的是, 本实施例的各感应电极 SP1 优选为一三角形电极, 但本发明并不以此 为限而可视需要使用不同形状的感应电极 SP1 均匀排列分布在触控区 。
24、290 中, 用以达到所 需的触控感应检测效果。 0051 如图6以及图2所示, 本发明的第三优选实施例提供一触控立体显示装置203。 在 触控立体显示装置 203 中, 触控感应组件 222 优选是包括多个感应电极 SP2 互相分离设置 在触控区 290 中用以进行触控感应检测。此外, 触控感应组件 222 可还包括多个导线 CL2 分别与各感应电极 SP2 相连, 且各导线 CL2 优选是延伸到触控区 290 以外, 用以与一控制组 件 ( 图 2 与图 6 未示 ) 电连接, 但并不以此为限。本实施例的各感应电极 SP2 优选为一矩 形电极, 但本发明并不以此为限而可视需要使用其他规则或。
25、不规则形状的感应电极 SP2 均 匀排列分布在触控区 290 中, 用以达到所需的触控感应检测效果。 0052 如图 7 所示, 本发明的第四优选实施例提供一触控立体显示装置 300 包括显示板 210、 一触控板 320 以及一视差屏障 323。与上述第一优选实施例的触控立体显示装置 201 不同的地方在于, 本实施例的触控板 320 包括一平坦层 324, 设置在视差屏障 323 与触控感 应组件 222 之间, 且视差屏障 323、 平坦层 324 以及触控感应组件 222 是在垂直在盖板 221 的方向 Z 上互相堆叠设置。换句话说, 触控感应组件 222 可先形成在盖板 221 上,。
26、 然后再形 成平坦层 324 以覆盖触控感应组件 222。之后再在平坦层 324 上形成视差屏障 323, 但本发 明并不以此为限而可视需要调整触控感应组件 222 以及视差屏障 323 在触控板 320 中的相 对位置。 此外, 本实施例的平坦层324优选可包括至少一开口324V, 用以部分暴露出触控感 应组件 222, 并使控制组件 260 可通过开口 324V 与触控感应组件 222 形成电连接, 但并不 说 明 书 CN 103576324 A 6 5/5 页 7 以此为限。本实施例的触控立体显示装置 300 除了视差屏障 323 与触控感应组件 222 之间 的相对设置关系外, 其余。
27、各部件的特征、 设置位置、 材料特性以及立体显示状况与上述第一 优选实施例相似, 故在此并不再赘述。值得说明的是, 本实施例的视差屏障 323 优选是与遮 蔽层241由同一遮光材料240所形成, 故可藉以达到进一步工艺简化的效果, 但并不以此为 限。 0053 综合以上所述, 本发明的触控立体显示装置是将用以形成立体显示效果的视差屏 障整合在一直接在盖板上形成触控感应组件的触控板中, 使得触控立体显示装置的结构得 以简化, 进而达到成本降低以及薄型化的目的。 0054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 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 对于本领域的技 术人员来说, 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 凡在本。
28、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 所作的任何修 改、 等同替换、 改进等, 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说 明 书 CN 103576324 A 7 1/7 页 8 图 1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3576324 A 8 2/7 页 9 图 2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3576324 A 9 3/7 页 10 图 3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3576324 A 10 4/7 页 11 图 4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3576324 A 11 5/7 页 12 图 5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3576324 A 12 6/7 页 13 图 6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3576324 A 13 7/7 页 14 图 7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3576324 A 1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