球泡灯结构.pdf

上传人:e1 文档编号:6188216 上传时间:2019-05-18 格式:PDF 页数:10 大小:2.2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210288947.8

申请日:

2012.08.14

公开号:

CN103591475A

公开日:

2014.02.19

当前法律状态:

撤回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发明专利申请公布后的视为撤回IPC(主分类):F21S 2/00申请公布日:20140219|||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F21S 2/00申请日:20120814|||公开

IPC分类号:

F21S2/00; F21V17/00; F21V5/00; F21V7/00; F21Y101/02(2006.01)N

主分类号:

F21S2/00

申请人:

东莞万士达液晶显示器有限公司; 胜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发明人:

叶志庭; 林明传; 陈冰彦; 游璋韦

地址:

523119 广东省东莞市东城区桑园社区工业路239号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市柳沈律师事务所 11105

代理人:

陈小雯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公开一种球泡灯结构,其包括一发光源、一壳体、一光学膜片以及一灯罩。壳体用以容纳发光源。壳体具有一开口部。光学膜片具有一曲面且配置于开口部。灯罩固定于壳体上,其中光学膜片配置于发光源以及灯罩之间。

权利要求书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球泡灯结构,包括:
发光源;
壳体,用以容纳该发光源,该壳体具有开口部;
光学膜片,具有曲面且配置于该开口部;以及
灯罩,固定于该壳体上,其中该光学膜片配置于该发光源以及该灯罩之间。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球泡灯结构,其中该曲面的曲率介于5厘米~1000厘米之间。

3.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球泡灯结构,其中该光学膜片为一光扩散片或一光反射片。

4.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球泡灯结构,其中该曲面是朝该发光源方向突出。

5.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球泡灯结构,其中该曲面是朝该灯罩方向突出。

6.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球泡灯结构,其中该光学膜片具有多个开孔。

7.  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球泡灯结构,其中该些开孔的内壁相对于该些开孔的中心线具有一角度,该角度介于3~45度之间。

8.  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球泡灯结构,其中该些开孔的开口面积与该光学膜片未开孔区域的面积的比值介于0.7~0.3。

9.  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球泡灯结构,其中开孔的孔径介于0.2~2厘米之间。

10.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球泡灯结构,其中该壳体于该开口部的周围设有一卡合结构,用以固定该光学膜片。

说明书

说明书球泡灯结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灯具,且特别是涉及一种球泡灯结构。
背景技术
传统的灯具以钨丝灯泡为发光源,但近年来,为了符合环保、省电的需求,以发光二极管(Light emitting diode)为发光源的灯具愈来愈多。然而,发光二极管为高指向性光源,其发散角小于180度。因此,一般的球泡灯若要提高其光线的出光角度,势必要改善灯具结构的设计,才能符合广角度的要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球泡灯结构,其通过光学膜片来改善发光源的发散角度或出光角度,以符合广角度的要求。
为达上述目的,根据本发明的一方面,提出一种球泡灯结构,包括一发光源、一壳体、一光学膜片以及一灯罩。壳体用以容纳发光源。壳体具有一开口部。光学膜片具有一曲面且配置于开口部。灯罩固定于壳体上,其中光学膜片配置于发光源以及灯罩之间。
为了对本发明的上述及其他方面有更多的了解,下文特举实施例,并配合所附图式,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球泡灯结构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球泡灯结构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球泡灯结构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光学膜片的俯视示意图;
图5A~图5D分别为图4的光学膜片沿着I-I剖面线的部分剖面示意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100~102:球泡灯结构
110:发光源
120:壳体
121:透光区
122:开口部
123:灯座
130~133:光学膜片
134、134’、134”:开孔或开孔区域
135:未开孔的区域
140:灯罩
150:卡合结构
L1~L4:光线
F:正向光
B:背向光
C1、C2:曲面
L5~L9:入射光线
L5’~L9’:出射光线
θ1~θ3:夹角
P:中心线
α、β:角度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施例的球泡灯结构,利用具有光扩散功能及/或光反射功能的光学膜片来改变光线的发散角度或出光角度,以达到广角度的要求。举例来说,一般以发光二极管做为发光源,其发散角小于180度,而本实施例中利用光扩散片或光反射片使一部分的光线穿透其中并朝球泡灯的正前方向发散,而其他部分的光线被反射并朝球泡灯的后侧方向发散,如此结构可使发光二极管的出光角度由原先的小于180度经扩散及/或反射后变为大于180度,以达到广角度的要求。
以下提出各种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实施例仅用以作为范例说明,并非用以限缩本发明欲保护的范围。
第一实施例
请参照图1,其绘示依照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球泡灯结构100的示意图。球泡灯结构100包括一发光源110、一壳体120、一光学膜片130以及一灯罩140。灯罩140可分离地组合在壳体120上,并位于发光源110的正上方。较佳但不限定地,灯罩140与壳体120组合成一可透光的球体,以容纳发光源110,且灯罩140与壳体120于开口部122的周围例如以螺旋锁附结构(未绘示)相互卡合,使灯罩140能固定在开口部122上方。此外,壳体120于开口部122的周围还设有一卡合结构150,例如是卡勾或卡槽,以使光学膜片130固定在壳体120上。
在一实施例中,壳体120具有一灯座123,用以固定发光源110,并可将发光源110产生的热传导至外部。发光源110例如是发光二极管或其他固态发光半导体元件。
光学膜片130配置在灯罩140与发光源110之间,用以控制出光量及反射量。光学膜片130例如是光扩散片、光反射片或具有光扩散功能及/或光反射功能的光学膜片。在一实施例中,光学膜片130的光穿透率例如大于80%,而低于20%的光线被光学膜片130反射。
在图1中,由发光源110正向朝开口部122直射的光线L1其出光角度较小,一部分光线L1穿过光学膜片130之后可到达灯罩140,再穿过灯罩140而往球泡灯100的前方射出,以形成一正向光F。另外,由发光源110倾斜朝开口部122直射的光线L2其出光角度较大,一部分光线L2被光学膜片130反射后可到达壳体120的透光区121,再穿过壳体120而往球泡灯100的后方射出,以形成一背向光B。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调整正向光F的出光量以及背向光B的出光量,可控制球泡灯100的光形,并调整光线的出光角度由原先的小于180度变为大于180度,以达到广角度的要求。
第二实施例
请参照图2,其绘示依照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球泡灯结构101的示意图。第二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相似之处不再赘述,其差异之处在于光学膜片131具有朝灯罩140突出的一曲面C1。此曲面C1可改变背向光B的出光角度。在图2中,以虚线表示在第一实施例中往球泡灯100的后方射出的光线L2,以实线表示在第二实施例中往球泡灯101的后方射出的光线L3,可看出经 由光学膜片131反射后的光线L3,其出光角度较大,例如由220度增加至240度或更大,进而改变背向光B的出光角度。另外,正向光F的出光角度也会随曲面C1的曲率增加或减少而改变。在一实施例中,曲面C1的曲率例如介于5厘米~1000厘米之间。
光学膜片131配置在灯罩140与发光源110之间。在本实施例中,光学膜片131亦可通过第一实施例的卡合结构150固定在壳体120上。
第三实施例
请参照图3,其绘示依照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球泡灯结构102的示意图。第三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相似之处不再赘述,其差异之处在于光学膜片132具有朝发光源110突出的一曲面C2。此曲面C2可改变背向光B的出光角度。在图2中,以虚线表示在第一实施例中往球泡灯100的后方射出的光线L2,以实线表示在第三实施例中往球泡灯102的后方射出的光线L4,可看出经由光学膜片132反射后的光线L4,其出光角度较小,例如由220度减少至200度或更小,进而改变背向光B的出光角度。另外,正向光F的出光角度也会随曲面C2之曲率增加或减少而改变。在一实施例中,曲面C2的曲率例如介于5厘米~1000厘米之间。
光学膜片132配置在灯罩140与发光源110之间。在本实施例中,光学膜片132亦可通过第一实施例的卡合结构150固定在壳体120上。
第四实施例
请参照图4,其绘示依照一实施例的光学膜片133的俯视示意图。光学膜片133具有多个开孔134,134’,134”,用以控制出光量及反射量。如第5A~5D图所示,开孔134为圆柱形孔,而开孔134’,134”为圆锥孔。以下先以开孔134为范例说明。
开孔134的区域为透光区,可让光线穿过光学膜片133而形成一正向光,未开孔的区域135为反射区,可将光线反射而形成一背向光B。开孔134的数量愈多或开孔134的开口面积愈大,正向光F的出光量愈大,反射量则愈小。因此,可通过控制光学膜片133中开孔区域134的面积与未开孔的区域135的面积的比值,来得到不同的出光量及反射量。在一实施例中,开孔区域134的面积与未开孔的区域135的面积的比值例如介于0.7~0.3之间。
开孔134的位置及疏密程度可任意调配,开孔134的开口面积也可视情况需要而改变,较佳地,开口134的孔径例如介于0.2~2厘米之间。此外, 光学膜片133的厚度例如介于0.2~5厘米之间。
本实施例的光学膜片133可应用在第一实施例的球泡灯结构100中、第二实施例的球泡灯结构101中或第三实施例的球泡灯结构102中。也就是说,本实施例的光学膜片133可为一平面结构或具有朝灯罩140突出的一曲面C1,或是具有朝发光源110突出的一曲面C2。
请参照图5A~图5D,其分别绘示图4的光学膜片133沿着I-I剖面线的部分剖面示意图。在二极体图5A中,开孔134为圆柱形孔,开孔134的内壁与开孔法线方向上的中心线P大致上平行,此时,二入射光线L5经开孔134内壁反射后出射,此二入射光线L5之间的夹角θ1与出射光线L5’之间的夹角θ1大致上相同。在图5B中,开孔134’为开口面积上宽下窄的圆锥孔,开孔134’的内壁与开孔法线方向上的中心线P之间具有一角度α,此时,二入射光线L6经开孔134’内壁反射后出射,此二入射光线L6之间的夹角θ1比出射光线L6’之间的夹角θ2来得大,即θ1大于θ2。因此,可通过改变角度α的角度来控制光线的出光方向。另外,在图5C中,开孔134”为开口面积上窄下宽的圆锥孔,与图5B的开孔134’为反向配置,此时,二入射光线L7经开孔134”内壁反射后出射,此二入射光线L7之间的夹角θ1比出射光线L7’之间的夹角θ3来得小,即θ1小于θ3。因此,可通过改变角度β的角度来控制光线的出光方向。再者,在图5D中,此二开孔134’、134”分别为反向配置的两个圆锥孔,由第5B及5C图的说明可知,其中在开孔134’中二入射光线L8之间的夹角θ1比出射光线L8’之间的夹角θ2来得大,即θ1大于θ2,而于另一开孔134”中二入射光线L9之间的夹角θ1比出射光线L9”之间的夹角θ3来得小,即θ1小于θ3。因此,可视情况需要改变开孔134’、134”的配置方向来控制光线的出光方向。
在一实施例中,上述的圆锥孔的角度α、β例如介于3~45度之间。另外,当圆锥孔的较大开口面积朝下,例如图5C所示的开孔134”,部分光线被开孔内壁反射至开孔134”下方时,可通过改变角度β来控制光线L2的反射方向,进而改变背向光B的出光角度。
综上所述,虽然结合以上较佳实施例揭露了本发明,然而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当可作各种的更动与润饰。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以附上的权利要求所界定的为准。

球泡灯结构.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球泡灯结构.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球泡灯结构.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球泡灯结构.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球泡灯结构.pdf(10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 CN 103591475 A (43)申请公布日 2014.02.19 CN 103591475 A (21)申请号 201210288947.8 (22)申请日 2012.08.14 F21S 2/00(2006.01) F21V 17/00(2006.01) F21V 5/00(2006.01) F21V 7/00(2006.01) F21Y 101/02(2006.01) (71)申请人 东莞万士达液晶显示器有限公司 地址 523119 广东省东莞市东城区桑园社区 工业路 239 号 申请人 胜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72)发明人 叶志庭 林明传 陈冰彦 游璋韦 (74。

2、)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市柳沈律师事务所 11105 代理人 陈小雯 (54) 发明名称 球泡灯结构 (57) 摘要 本发明公开一种球泡灯结构, 其包括一发光 源、 一壳体、 一光学膜片以及一灯罩。壳体用以容 纳发光源。壳体具有一开口部。光学膜片具有一 曲面且配置于开口部。 灯罩固定于壳体上, 其中光 学膜片配置于发光源以及灯罩之间。 (51)Int.Cl. 权利要求书 1 页 说明书 4 页 附图 4 页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4页 附图4页 (10)申请公布号 CN 103591475 A CN 103591475 A 1/1 页 2。

3、 1. 一种球泡灯结构, 包括 : 发光源 ; 壳体, 用以容纳该发光源, 该壳体具有开口部 ; 光学膜片, 具有曲面且配置于该开口部 ; 以及 灯罩, 固定于该壳体上, 其中该光学膜片配置于该发光源以及该灯罩之间。 2. 如权利要求 1 所述的球泡灯结构, 其中该曲面的曲率介于 5 厘米 1000 厘米之间。 3. 如权利要求 1 所述的球泡灯结构, 其中该光学膜片为一光扩散片或一光反射片。 4. 如权利要求 1 所述的球泡灯结构, 其中该曲面是朝该发光源方向突出。 5. 如权利要求 1 所述的球泡灯结构, 其中该曲面是朝该灯罩方向突出。 6. 如权利要求 1 所述的球泡灯结构, 其中该光学。

4、膜片具有多个开孔。 7. 如权利要求 6 所述的球泡灯结构, 其中该些开孔的内壁相对于该些开孔的中心线具 有一角度, 该角度介于 3 45 度之间。 8. 如权利要求 6 所述的球泡灯结构, 其中该些开孔的开口面积与该光学膜片未开孔区 域的面积的比值介于 0.7 0.3。 9. 如权利要求 6 所述的球泡灯结构, 其中开孔的孔径介于 0.2 2 厘米之间。 10. 如权利要求 1 所述的球泡灯结构, 其中该壳体于该开口部的周围设有一卡合结构, 用以固定该光学膜片。 权 利 要 求 书 CN 103591475 A 2 1/4 页 3 球泡灯结构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灯具, 且特别。

5、是涉及一种球泡灯结构。 背景技术 0002 传统的灯具以钨丝灯泡为发光源, 但近年来, 为了符合环保、 省电的需求, 以发光 二极管 (Light emitting diode) 为发光源的灯具愈来愈多。然而, 发光二极管为高指向性 光源, 其发散角小于 180 度。因此, 一般的球泡灯若要提高其光线的出光角度, 势必要改善 灯具结构的设计, 才能符合广角度的要求。 发明内容 0003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球泡灯结构, 其通过光学膜片来改善发光源的发散角 度或出光角度, 以符合广角度的要求。 0004 为达上述目的, 根据本发明的一方面, 提出一种球泡灯结构, 包括一发光源、 一壳 体、 。

6、一光学膜片以及一灯罩。壳体用以容纳发光源。壳体具有一开口部。光学膜片具有一 曲面且配置于开口部。灯罩固定于壳体上, 其中光学膜片配置于发光源以及灯罩之间。 0005 为了对本发明的上述及其他方面有更多的了解, 下文特举实施例, 并配合所附图 式, 作详细说明如下 : 附图说明 0006 图 1 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球泡灯结构的示意图 ; 0007 图 2 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球泡灯结构的示意图 ; 0008 图 3 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球泡灯结构的示意图 ; 0009 图 4 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光学膜片的俯视示意图 ; 0010 图 5A 图 5D 分别为图 4 的光学膜片沿着 I-I 剖面线的。

7、部分剖面示意图。 0011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0012 100 102 : 球泡灯结构 0013 110 : 发光源 0014 120 : 壳体 0015 121 : 透光区 0016 122 : 开口部 0017 123 : 灯座 0018 130 133 : 光学膜片 0019 134、 134 、 134” : 开孔或开孔区域 0020 135 : 未开孔的区域 0021 140 : 灯罩 0022 150 : 卡合结构 说 明 书 CN 103591475 A 3 2/4 页 4 0023 L1 L4 : 光线 0024 F : 正向光 0025 B : 背向光 0026 C1、 C2。

8、 : 曲面 0027 L5 L9 : 入射光线 0028 L5 L9 : 出射光线 0029 1 3 : 夹角 0030 P : 中心线 0031 、 : 角度 具体实施方式 0032 本实施例的球泡灯结构, 利用具有光扩散功能及 / 或光反射功能的光学膜片来改 变光线的发散角度或出光角度, 以达到广角度的要求。 举例来说, 一般以发光二极管做为发 光源, 其发散角小于 180 度, 而本实施例中利用光扩散片或光反射片使一部分的光线穿透 其中并朝球泡灯的正前方向发散, 而其他部分的光线被反射并朝球泡灯的后侧方向发散, 如此结构可使发光二极管的出光角度由原先的小于 180 度经扩散及 / 或反射。

9、后变为大于 180 度, 以达到广角度的要求。 0033 以下提出各种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 实施例仅用以作为范例说明, 并非用以限缩 本发明欲保护的范围。 0034 第一实施例 0035 请参照图1, 其绘示依照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球泡灯结构100的示意图。 球泡灯结构 100 包括一发光源 110、 一壳体 120、 一光学膜片 130 以及一灯罩 140。灯罩 140 可分离地组 合在壳体 120 上, 并位于发光源 110 的正上方。较佳但不限定地, 灯罩 140 与壳体 120 组合 成一可透光的球体, 以容纳发光源 110, 且灯罩 140 与壳体 120 于开口部 122 的周围例如以。

10、 螺旋锁附结构 (未绘示) 相互卡合, 使灯罩 140 能固定在开口部 122 上方。此外, 壳体 120 于 开口部 122 的周围还设有一卡合结构 150, 例如是卡勾或卡槽, 以使光学膜片 130 固定在壳 体 120 上。 0036 在一实施例中, 壳体 120 具有一灯座 123, 用以固定发光源 110, 并可将发光源 110 产生的热传导至外部。发光源 110 例如是发光二极管或其他固态发光半导体元件。 0037 光学膜片130配置在灯罩140与发光源110之间, 用以控制出光量及反射量。 光学 膜片 130 例如是光扩散片、 光反射片或具有光扩散功能及 / 或光反射功能的光学膜。

11、片。在 一实施例中, 光学膜片 130 的光穿透率例如大于 80, 而低于 20的光线被光学膜片 130 反射。 0038 在图 1 中, 由发光源 110 正向朝开口部 122 直射的光线 L1 其出光角度较小, 一部 分光线 L1 穿过光学膜片 130 之后可到达灯罩 140, 再穿过灯罩 140 而往球泡灯 100 的前方 射出, 以形成一正向光 F。另外, 由发光源 110 倾斜朝开口部 122 直射的光线 L2 其出光角度 较大, 一部分光线 L2 被光学膜片 130 反射后可到达壳体 120 的透光区 121, 再穿过壳体 120 而往球泡灯 100 的后方射出, 以形成一背向光 。

12、B。 0039 在本实施例中, 通过调整正向光F的出光量以及背向光B的出光量, 可控制球泡灯 说 明 书 CN 103591475 A 4 3/4 页 5 100 的光形, 并调整光线的出光角度由原先的小于 180 度变为大于 180 度, 以达到广角度的 要求。 0040 第二实施例 0041 请参照图2, 其绘示依照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球泡灯结构101的示意图。 第二实施 例与第一实施例相似之处不再赘述, 其差异之处在于光学膜片 131 具有朝灯罩 140 突出的 一曲面 C1。此曲面 C1 可改变背向光 B 的出光角度。在图 2 中, 以虚线表示在第一实施例 中往球泡灯 100 的后方射出。

13、的光线 L2, 以实线表示在第二实施例中往球泡灯 101 的后方射 出的光线 L3, 可看出经由光学膜片 131 反射后的光线 L3, 其出光角度较大, 例如由 220 度增 加至 240 度或更大, 进而改变背向光 B 的出光角度。另外, 正向光 F 的出光角度也会随曲面 C1 的曲率增加或减少而改变。在一实施例中, 曲面 C1 的曲率例如介于 5 厘米 1000 厘米 之间。 0042 光学膜片 131 配置在灯罩 140 与发光源 110 之间。在本实施例中, 光学膜片 131 亦可通过第一实施例的卡合结构 150 固定在壳体 120 上。 0043 第三实施例 0044 请参照图3, 。

14、其绘示依照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球泡灯结构102的示意图。 第三实施 例与第一实施例相似之处不再赘述, 其差异之处在于光学膜片 132 具有朝发光源 110 突出 的一曲面 C2。此曲面 C2 可改变背向光 B 的出光角度。在图 2 中, 以虚线表示在第一实施例 中往球泡灯 100 的后方射出的光线 L2, 以实线表示在第三实施例中往球泡灯 102 的后方射 出的光线 L4, 可看出经由光学膜片 132 反射后的光线 L4, 其出光角度较小, 例如由 220 度减 少至 200 度或更小, 进而改变背向光 B 的出光角度。另外, 正向光 F 的出光角度也会随曲面 C2 之曲率增加或减少而改变。在一。

15、实施例中, 曲面 C2 的曲率例如介于 5 厘米 1000 厘米 之间。 0045 光学膜片 132 配置在灯罩 140 与发光源 110 之间。在本实施例中, 光学膜片 132 亦可通过第一实施例的卡合结构 150 固定在壳体 120 上。 0046 第四实施例 0047 请参照图4, 其绘示依照一实施例的光学膜片133的俯视示意图。 光学膜片133具 有多个开孔 134,134 ,134” , 用以控制出光量及反射量。如第 5A 5D 图所示, 开孔 134 为 圆柱形孔, 而开孔 134 ,134” 为圆锥孔。以下先以开孔 134 为范例说明。 0048 开孔134的区域为透光区, 可让。

16、光线穿过光学膜片133而形成一正向光, 未开孔的 区域 135 为反射区, 可将光线反射而形成一背向光 B。开孔 134 的数量愈多或开孔 134 的开 口面积愈大, 正向光 F 的出光量愈大, 反射量则愈小。因此, 可通过控制光学膜片 133 中开 孔区域 134 的面积与未开孔的区域 135 的面积的比值, 来得到不同的出光量及反射量。在 一实施例中, 开孔区域 134 的面积与未开孔的区域 135 的面积的比值例如介于 0.7 0.3 之间。 0049 开孔 134 的位置及疏密程度可任意调配, 开孔 134 的开口面积也可视情况需要而 改变, 较佳地, 开口 134 的孔径例如介于 0。

17、.2 2 厘米之间。此外, 光学膜片 133 的厚度例 如介于 0.2 5 厘米之间。 0050 本实施例的光学膜片 133 可应用在第一实施例的球泡灯结构 100 中、 第二实施例 的球泡灯结构 101 中或第三实施例的球泡灯结构 102 中。也就是说, 本实施例的光学膜片 说 明 书 CN 103591475 A 5 4/4 页 6 133 可为一平面结构或具有朝灯罩 140 突出的一曲面 C1, 或是具有朝发光源 110 突出的一 曲面 C2。 0051 请参照图 5A 图 5D, 其分别绘示图 4 的光学膜片 133 沿着 I-I 剖面线的部分剖 面示意图。在二极体图 5A 中, 开孔。

18、 134 为圆柱形孔, 开孔 134 的内壁与开孔法线方向上的 中心线 P 大致上平行, 此时, 二入射光线 L5 经开孔 134 内壁反射后出射, 此二入射光线 L5 之间的夹角 1 与出射光线 L5 之间的夹角 1 大致上相同。在图 5B 中, 开孔 134 为开 口面积上宽下窄的圆锥孔, 开孔 134 的内壁与开孔法线方向上的中心线 P 之间具有一角度 , 此时, 二入射光线 L6 经开孔 134 内壁反射后出射, 此二入射光线 L6 之间的夹角 1 比 出射光线 L6 之间的夹角 2 来得大, 即 1 大于 2。因此, 可通过改变角度 的角度来 控制光线的出光方向。另外, 在图 5C 。

19、中, 开孔 134” 为开口面积上窄下宽的圆锥孔, 与图 5B 的开孔 134 为反向配置, 此时, 二入射光线 L7 经开孔 134” 内壁反射后出射, 此二入射光线 L7 之间的夹角 1 比出射光线 L7 之间的夹角 3 来得小, 即 1 小于 3。因此, 可通过 改变角度 的角度来控制光线的出光方向。再者, 在图 5D 中, 此二开孔 134 、 134” 分别为 反向配置的两个圆锥孔, 由第 5B 及 5C 图的说明可知, 其中在开孔 134 中二入射光线 L8 之 间的夹角 1 比出射光线 L8 之间的夹角 2 来得大, 即 1 大于 2, 而于另一开孔 134” 中二入射光线 L9。

20、 之间的夹角 1 比出射光线 L9” 之间的夹角 3 来得小, 即 1 小于 3。 因此, 可视情况需要改变开孔 134 、 134” 的配置方向来控制光线的出光方向。 0052 在一实施例中, 上述的圆锥孔的角度、 例如介于345度之间。 另外, 当圆锥 孔的较大开口面积朝下, 例如图5C所示的开孔134” , 部分光线被开孔内壁反射至开孔134” 下方时, 可通过改变角度 来控制光线 L2 的反射方向, 进而改变背向光 B 的出光角度。 0053 综上所述, 虽然结合以上较佳实施例揭露了本发明, 然而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 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 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 当可作各种的 更动与润饰。因此, 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以附上的权利要求所界定的为准。 说 明 书 CN 103591475 A 6 1/4 页 7 图 1 图 2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3591475 A 7 2/4 页 8 图 3 图 4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3591475 A 8 3/4 页 9 图 5A 图 5B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3591475 A 9 4/4 页 10 图 5C 图 5D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3591475 A 10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机械工程;照明;加热;武器;爆破 > 照明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