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双联齿轮的长惰轮轴双离合器变速箱.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具有双联齿轮的长惰轮轴双离合器变速箱.pdf(7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 CN 103557280 A (43)申请公布日 2014.02.05 CN 103557280 A (21)申请号 201310359911.9 (22)申请日 2013.08.19 F16H 3/12(2006.01) F16H 3/087(2006.01) F16H 57/023(2012.01) (71)申请人 吉孚动力技术 (中国) 有限公司 地址 215024 江苏省苏州市工业园区岸芷街 11 号 (72)发明人 秦相 李修蓬 其他发明人请求不公开姓名 (74)专利代理机构 南京苏科专利代理有限责任 公司 32102 代理人 陆明耀 姚姣阳 (54) 发明名称 。
2、一种具有双联齿轮的长惰轮轴双离合器变速 箱 (57) 摘要 本发明揭示了一种具有双联齿轮的长惰轮轴 双离合器变速箱, 特别地, 双离合器变速箱设有七 个前进档位、 一个倒档档位、 四个同步器和一个长 惰轮轴, 四个同步器分别可选择连接两个档位, 该 变速箱还设有一组双联齿轮啮合结构。本发明双 离合器变速箱的有益效果 : 采用七前进档变速箱 结构的设计, 使发动机具有更好的经济性和动力 性 ; 七前进档及倒档齿轮的排布更加合理 ; 每个 同步器同时对两个档位有效, 使同步器得到充分 的利用 ; 本发明的四六档采用双联齿轮, 缩短了 变速箱整体的轴向距离, 同时降低了齿数配比的 难度, 增加轴距与。
3、齿数配比选择的平衡 ; 长惰轮 轴结构, 增加了变速箱内部结构的平衡性, 整体布 置更加平顺, 并且使变速箱外壳规整。 (51)Int.Cl. 权利要求书 1 页 说明书 4 页 附图 1 页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4页 附图1页 (10)申请公布号 CN 103557280 A CN 103557280 A 1/1 页 2 1. 一种具有双联齿轮的长惰轮轴双离合器变速箱, 包括 : 设置在离合器壳体内的第一 离合器、 第二离合器、 以及伸出于所述变速箱的壳体的第一输出轴和第二输出轴 ; 所述第一离合器连接有第一输入轴, 所述第二离合。
4、器连接有第二输入轴并且第二输入 轴套接于第一输入轴, 所述输出轴与输入轴相平行且位于输入轴两侧, 其特征在于 : 所述具有双联齿轮的长惰轮轴双离合器变速箱设有七个前进档位和一个倒档位, 所述第一输入轴固定安装有一档主动齿轮、 三档主动齿轮、 五档主动齿轮和七档主动 齿轮, 所述一档主动齿轮设置于七档主动齿轮与五档主动齿轮之间, 所述五档主动齿轮设 置于一档主动齿轮与三档主动齿轮之间 ; 所述第二输入轴固定安装有二档主动齿轮和四六档主动齿轮, 所述四六档主动齿轮与 三档主动齿轮相邻, 所述二档主动齿轮与离合器相邻, 所述第一输出轴空套有一档从动齿轮、 二档从动齿轮、 三档从动齿轮、 四档从动齿轮。
5、, 所述第二输出轴空套有五档从动齿轮、 六档从动齿轮、 七档从动齿轮和倒档从动齿轮, 所述一档从动齿轮与一档主动齿轮啮合, 所述二档从动齿轮与二档主动齿轮啮合, 所述三档从动齿轮和三档主动齿轮啮合, 所述五档从动齿轮与五主动齿轮啮合, 所述四档从动齿轮和六档从动齿轮与四六档主动齿轮为双联齿轮啮合结构, 所述七档从动齿轮与七档主动齿轮啮合, 所述第一输出轴上相对固定设有一三档同步器和二四档同步器, 所述一三档同步器可 选择连接一档从动齿轮或三档从动齿轮, 所述二四档同步器可选择连接二档从动齿轮或四 档从动齿轮 ; 所述第二输出轴上相对固定设有五七档同步器和六倒档同步器, 所述五七档同步器可 选择。
6、连接五档从动齿轮或七档从动齿轮, 所述六倒档同步器可选择连接六档从动齿轮和倒 档从动齿轮, 所述具有双联齿轮的长惰轮轴双离合器变速箱还设有长惰轮轴, 所述长惰轮轴设有第 一倒档齿轮和第二倒档齿轮, 所述第一倒档齿轮与一档主动齿轮啮合, 所述第二倒档齿轮 与倒档从动齿轮啮合。 2.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一种具有双联齿轮的长惰轮轴双离合器变速箱, 其特征在 于 : 所述第一输出轴还设有第一主减主动齿轮, 所述第一主减主动齿轮连接于一差速器。 3. 根据权利要求 2 所述的一种具有双联齿轮的长惰轮轴双离合器变速箱, 其特征在 于 : 所述第二输出轴还设有第二主减主动齿轮, 所述第二主减主动齿轮连。
7、接所述差速器。 4.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一种具有双联齿轮的长惰轮轴双离合器变速箱, 其特征在 于 : 所述长惰轮轴长度与一档主动齿轮至倒档从动齿轮轴向距离相当, 所述第一倒档齿轮 与第二倒档齿轮设置于长惰轮轴两端。 权 利 要 求 书 CN 103557280 A 2 1/4 页 3 一种具有双联齿轮的长惰轮轴双离合器变速箱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双离合器变速箱, 尤其涉及一种七前进档具有双联齿轮的长惰轮 轴双离合器变速箱。 背景技术 0002 双离合器变速器 (DCT) 的概念到目前已经有六七十年的历史。 早在1939年德国的 Kegresse.A 第一个申请了双离合器变速。
8、器的专利, 提出了将手动变速器分为两部分的设计 概念, 一部分传递奇数档, 另一部分传递偶数档, 且其动力传递通过两个离合器联结两根输 入轴, 相邻各档的被动齿轮交错与两输入轴齿轮啮合, 配合两离合器的控制, 能够实现在不 切断动力的情况下转换传动比, 从而缩短换档时间, 有效提高换档品质。 0003 中国的汽车市场将在未来几年演变着重大意义的变革 : 法规和市场压力要求提高 燃油经济性和排放 ; 激烈的竞争给整车厂带来更大的成本压力 ; 城市汽车保有量的增加和 一些拥挤的区域也要求提高驾驶的舒适性。双离合器变速箱就是在这种背景下产生了。双 离合器变速箱具有换档时间短, 接合较来顺等优点, 所。
9、以双离合器变速箱在很多车上 (尤其 是 B 级车和 SUV 上) 有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0004 现有技术中, 如 CN1621715 中提及一种已知的双离合器变速箱, 该双离合器变速 箱为六前进档位设计, 且采用短惰轮轴及三组双联机构, 短惰轮轴的设计影响平衡, 布置不 均匀, 整体不平顺 ; 六前进档位的设计相较于七前进档位, 经济性和动力性较低, 发动机效 率损失高 ; 三组双联机构增加了齿数配比的难度, 很难实现整车速比的要求。 发明内容 0005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 提出一种具有双联齿轮的长惰轮轴双离 合器变速箱。 0006 本发明的目的, 将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
10、现 : 一种具有双联齿轮的长惰轮轴双 离合器变速箱, 包括 : 设置在离合器壳体内的第一离合器、 第二离合器、 以及伸出于所述变 速箱的壳体的第一输出轴和第二输出轴 ; 所述第一离合器连接有第一输入轴, 所述第二离合器连接有第二输入轴并且第二输入 轴套接于第一输入轴, 所述输出轴与输入轴相平行且位于输入轴两侧, 特别地, 所述具有双联齿轮的长惰轮轴双离合器变速箱设有七个前进档位和一个倒档位, 所述第一输入轴固定安装有一档主动齿轮、 三档主动齿轮、 五档主动齿轮和七档主动 齿轮, 所述一档主动齿轮设置于七档主动齿轮与五档主动齿轮之间, 所述五档主动齿轮设 置于一档主动齿轮与三档主动齿轮之间 ; 。
11、所述第二输入轴固定安装有二档主动齿轮和四六档主动齿轮, 所述四六档主动齿轮与 三档主动齿轮相邻, 所述二档主动齿轮与离合器相邻, 所述第一输出轴空套有一档从动齿轮、 二档从动齿轮、 三档从动齿轮、 四档从动齿轮, 说 明 书 CN 103557280 A 3 2/4 页 4 所述第二输出轴空套有五档从动齿轮、 六档从动齿轮、 七档从动齿轮和倒档从动齿轮, 所述一档从动齿轮与一档主动齿轮啮合, 所述二档从动齿轮与二档主动齿轮啮合, 所述三档从动齿轮和三档主动齿轮啮合, 所述五档从动齿轮与五主动齿轮啮合, 所述四档从动齿轮和六档从动齿轮与四六档主动齿轮为双联齿轮啮合结构, 所述七档从动齿轮与七档主。
12、动齿轮啮合, 所述第一输出轴上相对固定设有一三档同步器和二四档同步器, 所述一三档同步器可 选择连接一档从动齿轮或三档从动齿轮, 所述二四档同步器可选择连接二档从动齿轮或四 档从动齿轮 ; 所述第二输出轴上相对固定设有五七档同步器和六倒档同步器, 所述五七档同步器可 选择连接五档从动齿轮或七档从动齿轮, 所述六倒档同步器可选择连接六档从动齿轮和倒 档从动齿轮, 所述具有双联齿轮的长惰轮轴双离合器变速箱还设有长惰轮轴, 所述长惰轮轴设有第 一倒档齿轮和第二倒档齿轮, 所述第一倒档齿轮与一档主动齿轮啮合, 所述第二倒档齿轮 与倒档从动齿轮啮合。 0007 优选的, 所述第一输出轴还设有第一主减主动。
13、齿轮, 所述第一主减主动齿轮连接 于一差速器。 0008 优选的, 所述第二输出轴还设有第二主减主动齿轮, 所述第二主减主动齿轮连接 所述差速器。 0009 优选的, 所述长惰轮轴长度与一档主动齿轮至倒档从动齿轮轴向距离相等, 所述 第一倒档齿与第二倒档齿设置于长惰轮轴两端。 0010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主要体现在 : 1、 本发明七前进档变速箱结构的设计, 使发动机具有更好的经济性和动力性, 发动机 效率损失小 ; 2、 七前进档及倒档齿轮的排布更加合理, 方便装配 ; 3、 每个同步器同时对两个档位有效, 使同步器得到充分的利用 ; 4、 本发明的四六档采用双联齿轮, 缩短了变速箱整体的轴向。
14、距离, 同时降低了齿数配 比的难度, 增加轴距与齿数配比选择的平衡 ; 5、 长惰轮轴结构, 增加了变速箱内部结构的平衡性, 整体布置更加平顺, 并且使变速箱 外壳规整。 附图说明 0011 图 1 是本发明一种具有双联齿轮的长惰轮轴双离合器变速箱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2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具有双联齿轮的长惰轮轴双离合器变速箱, 如图 1 所示, 一种 具有双联齿轮的长惰轮轴双离合器变速箱, 包括 : 设置在离合器壳体内的第一离合器 1、 第 二离合器 2、 以及伸出于变速箱的壳体的第一输出轴 30 和第二输出轴 40。 0013 第一离合器1连接有第一输入轴10, 第二离合器2连。
15、接有第二输入轴20并且第二 输入轴 20 套接于第一输入轴 10, 输出轴与输入轴相平行且位于输入轴两侧。第一离合器 1 说 明 书 CN 103557280 A 4 3/4 页 5 和第二离合器 2 有选择传输发动机扭矩至第一输出轴 10 和第二输出轴 20。 0014 具有双联齿轮的长惰轮轴双离合器变速箱设有七个前进档位和一个倒档位。 七档 变速箱结构的设计, 使发动机具有更好的经济性和动力性, 发动机效率损失小。 0015 第一输入轴 10 固定安装有一档主动齿轮 101、 三档主动齿轮 102、 五档主动齿轮 103 和七档主动齿轮 104, 一档主动齿轮 101 设置于七档主动齿轮 。
16、104 与五档主动齿轮 103 之间, 五档主动齿轮 103 设置于一档主动齿轮 101 与三档主动齿轮 102 之间。 0016 第二输入轴 20 固定安装有二档主动齿轮 201 和四六档主动齿轮 202, 四六档主动 齿轮 202 与三档主动齿轮 102 相邻, 二档主动齿轮 201 与离合器相邻。 0017 第一输出轴30空套有一档从动齿轮301、 二档从动齿轮302、 三档从动齿轮303、 四 档从动齿轮 304。 0018 第二输出轴 40 空套有五档从动齿轮 405、 六档从动齿轮 406、 七档从动齿轮 407 和 倒档从动齿轮 408。 0019 一档从动齿轮 301 与一档主。
17、动齿轮 101 啮合, 二档从动齿轮 302 与二档主动齿轮 201 啮合。 0020 三档从动齿轮303和三档主动齿轮102啮合, 五档从动齿轮405与五主动齿轮103 啮合。 0021 四档从动齿轮 304 和六档从动齿轮 406 与四六档主动齿轮 202 为双联齿轮啮合结 构。 0022 七档从动齿轮 407 与七档主动齿轮 103 啮合。 0023 第一输出轴 30 上相对固定设有一三档同步器 501 和二四档同步器 502, 一三档同 步器501可选择连接一档从动齿轮301或三档从动齿轮303, 二四档同步器502可选择连接 二档从动齿轮 302 或四档从动齿轮 304。 0024 。
18、第二输出轴 40 上相对固定设有五七档同步器 502 和六倒档同步器 504, 五七档同 步器502可选择连接五档从动齿轮405或七档从动齿轮407, 六倒档同步器504可选择连接 六档从动齿轮 406 和倒档从动齿轮 408。 0025 具有双联齿轮的长惰轮轴双离合器变速箱还设有长惰轮轴 60, 长惰轮轴 60 设有 第一倒档齿轮 601 和第二倒档齿轮 602, 第一倒档齿轮 601 与一档主动齿轮 101 啮合, 第二 倒档齿轮 602 与倒档从动齿轮 408 啮合。 0026 另外, 第一输出轴 30 还设有第一主减主动齿轮, 第一主减主动齿轮连接一差速 器, 第二输出轴 40 还设有。
19、第二主减主动齿轮, 第二主减主动齿轮连接上述差速器, 差速器 主要用于对第一、 二输出轴转速进行控制, 第一、 二主减主动齿轮与差速器属于现有技术, 所以附图中省略该部分。 0027 对上述长惰轮轴 60 进行详细描述, 长惰轮轴 60 长度与一档主动齿轮 101 至倒档 从动齿轮 408 轴向距离相等, 此长度的长惰轮轴 60 增加了变速箱内部结构平衡性, 使整体 布置更加平顺, 第一倒档齿 601 与第二倒档齿 602 设置于长惰轮轴 60 两端。 0028 以下将对本发明一种具有双联齿轮的长惰轮轴双离合器变速箱各档位切换进行 详细说明 : 首先本发明涉及双离合器切换问题, 双离合器切换属。
20、于现有技术, 固在此不再赘述, 通 过双离合器之间切换, 发动机对第一输入轴 10 及第二输入轴 20 进行驱动切换。 说 明 书 CN 103557280 A 5 4/4 页 6 0029 在空档时 : 第一离合器和第二离合器都处于断开状态, 发动机动力不输出。 0030 在一档时 : 一三档同步器 501 与一档从动齿轮 301 接合, 发动机驱动第一输入轴 10 转动, 第一输入轴 10 带动一档主动齿轮 101 转动, 一档主动齿轮 101 驱动一档从动齿轮 301 转动, 一档从动齿轮 301 带动一三档同步器 501 转动, 一三档同步器 501 带动第一输出 轴 30 转动输出。。
21、 0031 在二档时 : 二四档同步器502与二档从动齿轮302接合, 发动机由驱动第一输入轴 10切换至驱动第二输入轴20转动, 第二输入轴20带动二档主动齿轮201转动, 二档主动齿 轮 201 驱动二档从动齿轮 302 转动, 二档从动齿轮 302 带动二四档同步器 502 转动, 二四档 同步器 502 带动第一输出轴 30 转动输出。 0032 在三档时 : 一三档同步器501与三档从动齿轮303接合, 发动机由驱动第二输入轴 20切换至驱动第一输入轴10转动, 第一输入轴10带动三档主动齿轮102转动, 三档主动齿 轮 102 驱动三档从动齿轮 303 转动, 三档从动齿轮 303。
22、 带动一三档同步器 501 转动, 一三档 同步器 501 带动第一输出轴 30 转动输出。 0033 在四档时 : 二四档同步器502与四档从动齿轮304接合, 发动机由驱动第一输入轴 10 切换至驱动第二输入轴 20 转动, 第二输入轴 20 带动四六档主动齿轮 202 转动, 四六档 主动齿轮 202 驱动四档从动齿轮 304 转动, 四档从动齿轮 304 带动二四档同步器 502 转动, 二四档同步器 502 带动第一输出轴 30 转动输出。 0034 在五档时 : 五七档同步器503与五档从动齿轮405接合, 发动机由驱动第二输入轴 20切换至驱动第一输入轴10转动, 第一输入轴10。
23、带动五档主动齿轮103转动, 五档主动齿 轮 103 驱动五档从动齿轮 405 转动, 五档从动齿轮 405 带动五七档同步器 503 转动, 五七档 同步器 503 带动第二输出轴 40 转动输出。 0035 在六档时 : 六倒档同步器504与六档从动齿轮406接合, 发动机由驱动第一输入轴 10切换至驱动第二输入轴20转动, 第二输入轴20带动四六档主动齿轮202转动, 四六档主 动齿轮 202 驱动六档从动齿轮 406 转动, 六档从动齿轮 406 带动六倒档同步器 504 转动, 六 倒档同步器 504 带动第二输出轴 40 转动输出。 0036 在七档时 : 五七档同步器503与七档。
24、从动齿轮407接合, 发动机由驱动第二输入轴 20切换至驱动第一输入轴10转动, 第一输入轴10带动七档主动齿轮104转动, 七档主动齿 轮 104 驱动七档从动齿轮 407 转动, 七档从动齿轮 407 带动五七档同步器 503 转动, 五七档 同步器 503 带动第二输出轴 40 转动输出。 0037 在倒档时 : 六倒档同步器 504 与倒档从动齿轮 408 接合, 发动机驱动第一输入轴 10 转动, 第一输入轴 10 带动一档主动齿轮 101 转动, 一档主动齿轮 101 通过第一倒档齿轮 601 驱动长惰轮轴 60 转动, 长惰轮轴 60 的第二倒档齿轮 602 带动倒档从动齿轮 408 转动, 倒档从动齿轮 408 转动带动六倒档同步器 504 转动, 六倒档同步器 504 带动第二输出轴 40 转动输出。 0038 本发明尚有多种实施方式, 凡采用等同变换或者等效变换而形成的所有技术方 案, 均落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说 明 书 CN 103557280 A 6 1/1 页 7 图 1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3557280 A 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