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烯烃类聚合用固体催化剂成分、烯烃类聚合用催化剂及烯烃类聚合物的制造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烯烃类聚合用固体催化剂成分、烯烃类聚合用催化剂及烯烃类聚合物的制造方法.pdf(30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 CN 103764689 A (43)申请公布日 2014.04.30 CN 103764689 A (21)申请号 201280042713.3 (22)申请日 2012.05.09 2011-204738 2011.09.20 JP C08F 4/654(2006.01) C08F 4/658(2006.01) C08F 10/00(2006.01) (71)申请人 东邦钛株式会社 地址 日本神奈川县 (72)发明人 菅野利彦 鱼住俊也 中村纪明 (74)专利代理机构 隆天国际知识产权代理有限 公司 72003 代理人 崔香丹 洪燕 (54) 发明名称 烯烃类聚合用固体。
2、催化剂成分、 烯烃类聚合 用催化剂及烯烃类聚合物的制造方法 (57) 摘要 一种烯烃类聚合用固体催化剂成分, 其含有 钛、 镁、 卤素和下式 (1) 表示的化合物 : R1O-C( O)-O-Z-OR2(1) 。一种烯烃类聚合用催化剂, 其 由上述固体催化剂成分和有机铝化合物以及根据 需要的外部电子给体化合物形成。通过使用该烯 烃类聚合用固体催化剂成分和烯烃类聚合用催化 剂, 能够在保持高立构规整性的同时, 还以高收率 获得具有既不宽也不窄的适度分子量分布的烯烃 类聚合物。 (30)优先权数据 (85)PCT国际申请进入国家阶段日 2014.03.03 (86)PCT国际申请的申请数据 PCT。
3、/JP2012/061844 2012.05.09 (87)PCT国际申请的公布数据 WO2013/042400 JA 2013.03.28 (51)Int.Cl. 权利要求书 3 页 说明书 25 页 附图 1 页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权利要求书3页 说明书25页 附图1页 (10)申请公布号 CN 103764689 A CN 103764689 A 1/3 页 2 1. 一种烯烃类聚合用固体催化剂成分, 其特征在于, 含有钛、 镁、 卤素和下述通式 (1) 表示的化合物, 式 (1) 中, R1和 R2表示碳原子数 1 20 的直链烷基、 碳原子数。
4、 3 20 的支链烷基、 乙 烯基、 碳原子数 3 20 的直链烯基或支链烯基、 碳原子数 1 20 的直链卤代烷基、 碳原子 数 3 20 的支链卤代烷基、 碳原子数 2 20 的直链卤代烯基、 碳原子数 3 20 的支链卤 代烯基、 碳原子数 3 20 的环烷基、 碳原子数 3 20 的环烯基、 碳原子数 3 20 的卤代环 烷基、 碳原子数 3 20 的卤代环烯基、 碳原子数 6 24 的芳烃基、 碳原子数 6 24 的卤代 芳烃基、 键末端为碳原子的碳原子数 2 24 的含氮原子烃基、 键末端为碳原子的碳原子数 224的含氧原子烃基、 键末端为碳原子的碳原子数224的含磷烃基或者碳原子。
5、数1 24 的含硅烃基, 它们之间相同或相异, 其中, 分别地, 该碳原子数 2 24 的含氮原子烃基不 包括键末端为 C N 基的含氮原子烃基, 该碳原子数 2 24 的含氧原子烃基不包括键末端 为羰基的含氧原子烃基, 该碳原子数 2 24 的含磷烃基不包括键末端为 C P 基的含磷烃 基 ; Z 表示通过碳原子或碳链进行键合的键合基。 2. 如权利要求 1 所述的烯烃类聚合用固体催化剂成分, 其特征在于, 所述 Z 为碳原子 数 1 20 的直链亚烷基、 碳原子数 3 20 的支链亚烷基、 亚乙烯基、 碳原子数 3 20 的直 链亚烯基或支链亚烯基、 碳原子数 1 20 的直链卤代亚烷基、。
6、 碳原子数 3 20 的支链卤代 亚烷基、 碳原子数 3 20 的直链卤代亚烯基或支链卤代亚烯基、 碳原子数 3 20 的环亚烷 基、 碳原子数 3 20 的环亚烯基、 碳原子数 3 20 的卤代环亚烷基、 碳原子数 3 20 的卤 代环亚烯基、 碳原子数 6 24 的芳烃基、 碳原子数 6 24 的卤代芳烃基、 碳原子数 1 24 的含氮原子烃基、 碳原子数 1 24 的含氧原子烃基、 碳原子数 1 24 的含磷烃基或者碳原 子数 1 24 的含硅烃基。 3. 如权利要求 1 所述的烯烃类聚合用固体催化剂成分, 其特征在于, 所述 Z 为碳原子 数 2 的直链亚烷基、 碳原子数 3 12 的。
7、支链亚烷基、 亚乙烯基、 碳原子数 3 12 的直链亚 烯基或支链亚烯基、 碳原子数 2 12 的直链卤代亚烷基、 碳原子数 3 12 的支链卤代亚烷 基、 碳原子数 3 12 的直链卤代亚烯基或支链卤代亚烯基、 碳原子数 3 12 的环亚烷基、 碳原子数 3 12 的环亚烯基、 碳原子数 3 12 的卤代环亚烷基、 碳原子数 3 12 的卤代 环亚烯基、 碳原子数 6 12 的芳烃基、 碳原子数 6 12 的卤代芳烃基、 碳原子数 2 12 的 含氮原子烃基、 碳原子数 2 12 的含氧原子烃基、 碳原子数 2 12 的含磷烃基或者碳原子 数 1 12 的含硅烃基, 并且, Z 所键合的两个。
8、氧原子间以碳链进行键合, 该碳链由两个碳原 子构成。 4.如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烯烃类聚合用固体催化剂成分, 其特征在于, 所述 R1为碳原子数 1 12 的直链烷基、 碳原子数 3 12 的支链烷基、 乙烯基、 碳原子数 3 12 的直链烯基或支链烯基、 碳原子数 1 12 的直链卤代烷基、 碳原子数 3 12 的支链卤代烷 基、 碳原子数 3 12 的直链卤代烯基或支链卤代烯基、 碳原子数 3 12 的环烷基、 碳原子 数 3 12 的环烯基、 碳原子数 3 12 的卤代环烷基、 碳原子数 3 12 的卤代环烯基或者 权 利 要 求 书 CN 103764689 A 2 2/3 页 。
9、3 碳原子数 6 12 的芳烃基。 5. 如权利要求 1 所述的烯烃类聚合用固体催化剂成分, 其特征在于, 所述 R2为碳原子 数 1 12 的直链烷基、 碳原子数 3 12 的支链烷基、 乙烯基、 碳原子数 3 12 的直链烯基 或支链烯基、 碳原子数 3 12 的环烷基、 碳原子数 3 12 的环烯基、 碳原子数 3 12 的卤 代环烷基、 碳原子数312的卤代环烯基、 碳原子数112的直链卤代烷基、 碳原子数3 12 的支链卤代烷基、 碳原子数 2 12 的直链卤代烯基、 碳原子数 3 12 的支链卤代烯基、 碳原子数 3 12 的卤代环烷基、 碳原子数 3 12 的卤代环烯基、 碳原子。
10、数 6 12 的芳烃 基、 碳原子数 6 12 的卤代芳烃基、 碳原子数 2 12 的含氮原子烃基、 碳原子数 2 12 的 含氧原子烃基、 碳原子数 2 12 的含磷烃基或者碳原子数 1 12 的含硅烃基。 6. 如权利要求 1 所述的烯烃类聚合用固体催化剂成分, 其特征在于, 所述 R2为碳原子 数112的直链烷基、 键末端为CH2的碳原子数312的支链烷基、 键末端为CH2 的碳原子数 3 12 的支链烯基、 键末端为 CH2的碳原子数 3 12 的支链卤代烷基、 键 末端为 CH2的碳原子数 3 12 的支链卤代烯基、 键末端为 CH2的碳原子数 4 12 的环烷基、 键末端为 CH2。
11、的碳原子数 4 12 的环烯基、 键末端为 CH2的碳原子数 4 12 的卤代环烷基、 键末端为 CH2的碳原子数 4 12 的卤代环烯基或者键末端为 CH2的碳原子数 7 12 的芳香族基烃基。 7. 一种烯烃类聚合用催化剂, 其特征在于, 由下述 (I) 和 (II) 形成, (I) 权利要求 1 6 中任一项所述的烯烃类聚合用固体催化剂成分 ; (II) 下述通式 (2) 表示的有机铝化合物, R3ALQ3-r (2) 式 (2) 中, R3表示碳原子数 1 6 的烃基, 当 R3有多个时, 彼此之间相同或相异 ; Q 表示 氢原子、 碳原子数 1 6 的烃氧基或卤原子 ; p 为满足 。
12、0 p 3 的实数。 8. 如权利要求 7 所述的烯烃类聚合用催化剂, 其特征在于, 还进一步使 (III) 外部电子 给体化合物接触而获得。 9. 如权利要求 8 所述的烯烃类聚合用催化剂, 其特征在于, 所述 (III) 外部电子给体化 合物是选自下述通式 (3) 表示的有机硅化合物和下述通式 (4) 表示的氨基硅烷化合物中的 一种或两种以上, R4qSi(OR5)4-q (3) 式 (3) 中, R4表示碳原子数 1 12 的烷基、 乙烯基、 碳原子数 3 12 的烯基、 碳原子数 3 12 的环烷基或环烯基、 碳原子数 6 15 的芳烃基或具有取代基的芳烃基, 且彼此相同 或相异 ; 。
13、R5表示碳原子数 1 4 的烷基、 乙烯基、 碳原子数 3 12 的烯基、 碳原子数 3 6 的环烷基、 或者碳原子数 6 12 的芳烃基或具有取代基的碳原子数 7 12 的芳烃基, 且彼 此相同或相异 ; q 为满足 0 q 3 的整数, (R6R7N)sSiR84-s (4) 式 (4) 中, R6和 R7表示氢原子、 碳原子数 1 20 的烷基、 乙烯基、 碳原子数 3 20 的 烯基、 碳原子数 3 20 的环烷基或环烯基、 或者碳原子数 6 20 的芳基, R6和 R7相同或相 异、 也可以相互键合而形成环 ; R8表示碳原子数 1 20 的烷基、 乙烯基、 碳原子数 3 12 的 。
14、烯基、 碳原子数 1 20 的烷氧基、 乙烯氧基、 碳原子数 3 20 的烯氧基、 碳原子数 3 20 的环烷基或环烷氧基、 或者碳原子数 6 20 的芳基或芳氧基, 当 R12存在多个时, 多个 R8彼 权 利 要 求 书 CN 103764689 A 3 3/3 页 4 此相同或相异 ; s 为 1 3 的整数。 10. 如权利要求 8 所述的烯烃类聚合用催化剂, 其特征在于, 所述 (III) 外部电子给体 化合物是苯基三甲氧基硅烷、 正丁基三甲氧基硅烷、 环戊基三甲氧基硅烷、 环己基三甲氧基 硅烷、 苯基三乙氧基硅烷、 正丁基三乙氧基硅烷、 环戊基三乙氧基硅烷、 环己基三乙氧基硅 烷、。
15、 叔丁基甲基二甲氧基硅烷、 叔丁基乙基二甲氧基硅烷、 二异丙基二甲氧基硅烷、 二异丁 基二甲氧基硅烷、 二异戊基二甲氧基硅烷、 二苯基二甲氧基硅烷、 二环戊基二甲氧基硅烷、 环己基甲基二甲氧基硅烷、 环己基环戊基二甲氧基硅烷、 四甲氧基硅烷、 四乙氧基硅烷、 叔 丁基甲基双 ( 乙基氨基 ) 硅烷、 二环己基双 ( 乙基氨基 ) 硅烷、 二环戊基双 ( 乙基氨基 ) 硅 烷、 双(全氢异喹啉并)二甲氧基硅烷、 二乙基氨基三甲氧基硅烷或者二乙基氨基三乙氧基 硅烷。 11. 如权利要求 8 所述的烯烃类聚合用催化剂, 其特征在于, 所述 (III) 外部电子给体 化合物是下述通式 (5) 表示的 。
16、1,3- 二醚合物, R9OCH2CR10R11CH2OR12 (5) 式 (5) 中, R10和 R11表示氢原子、 卤原子、 碳原子数 1 12 的烷基、 乙烯基、 碳原子数 3 12 的烯基、 碳原子数 3 12 的环烷基或环烯基、 碳原子数 6 12 的芳烃基或卤素取代 芳烃基、 具有取代基的碳原子数 7 12 的芳烃基、 碳原子数 1 12 的烷基氨基或者碳原子 数 2 12 的二烷基氨基, 它们彼此相同或相异, 也可以通过互相键合而形成环 ; R9和 R12表 示碳原子数 1 12 的烷基、 乙烯基、 碳原子数 3 12 的烯基、 碳原子数 3 6 的环烷基、 碳 原子数 6 12。
17、 的芳烃基或卤素取代芳烃基、 或者具有取代基的碳原子数 7 12 的芳烃基, 它们彼此相同或相异。 12. 如权利要求 11 所述的烯烃类聚合用催化剂, 其特征在于, 所述 1,3- 二醚合物是 2- 异丙基 -2- 异丁基 -1,3- 二甲氧基丙烷、 2- 异丙基 -2- 异戊基 -1,3- 二甲氧基丙烷或者 9,9- 双 ( 甲氧基甲基 ) 芴。 13.一种烯烃类聚合物的制造方法, 其特征在于, 在权利要求712中任一项所述的烯 烃聚合用催化剂的存在下进行烯烃类的聚合。 权 利 要 求 书 CN 103764689 A 4 1/25 页 5 烯烃类聚合用固体催化剂成分、 烯烃类聚合用催化剂。
18、及烯 烃类聚合物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在高度保持聚合活性和立构规整性的同时能够以高收率获得具有适 度分子量分布的烯烃类聚合物的烯烃类聚合用固体催化剂成分、 烯烃类聚合用催化剂及烯 烃类聚合物的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一直以来, 在丙烯等烯烃类的聚合中, 已知有作为必要成分含有镁、 钛、 电子给体 化合物和卤素的固体催化剂成分。 另外, 大量提出了在由该固体催化剂成分、 有机铝化合物 和有机硅化合物构成的烯烃类聚合用催化剂的存在下, 使烯烃类进行聚合或共聚的聚合方 法。 0003 例如, 在日本特开昭 57-63310 号公报 (专利文献 1) 中有如下记载 : 在使。
19、用负载有 特定的电子给体的固体状钛催化剂成分、 作为助催化剂成分的有机铝化合物、 以及具有至 少一个 Si-OR(式中、 R 为烃基) 的硅化合物时, 表现出优良的聚合活性和立体定向性。 0004 作为上述特定的电子供与性成分, 分别在日本特开昭 58-83006 号公报 (专利文献 2) 中公开有邻苯二甲酸酯的使用, 在日本特开昭 60-130607 号公报 (专利文献 3) 中公开有 溶纤剂酯 (cellosolve ester) 的使用。 0005 但是, 对负载这些电子给体的固体催化剂成分而言, 在聚合活性和立构规整性两 方面均有改善的余地。另一方面, 作为其它的尝试, 分别在日本特表。
20、 2005-539108 号公报 (专利文献 4) 中公开有使用了丁二酸酯的固体催化剂成分、 在国际公开 2006/077945 号公 报 (专利文献 5) 中公开有使用了具有与丁二酸酯相似结构的环状酯的固体催化剂成分。并 显示出从这些固体催化剂成分能够获得分子量分布宽的烯烃类聚合物。 0006 另外, 在日本特开 2005-187550 号公报 (专利文献 6) 中, 公开了作为内部电子给体 或外部电子给体使用 1,3- 二醚的技术, 并显示出从这种催化体系能够获得分子量分布窄 的烯烃类聚合物。 0007 现有技术文献 0008 专利文献 0009 专利文献 1 : 日本特开昭 57-633。
21、10 号公报 0010 专利文献 2 : 日本特开昭 58-83006 号公报 0011 专利文献 3 : 日本特开昭 60-130607 号公报 0012 专利文献 4 : 日本特表 2005-539108 号公报 0013 专利文献 5 : 国际公开 2006/077945 号公报 0014 专利文献 6 : 日本特开 2005-187550 号公报 发明内容 0015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说 明 书 CN 103764689 A 5 2/25 页 6 0016 作为用于烯烃的立构规整性聚合的催化剂, 需要活性、 立构规整性、 分子量分布、 活性的持续性、 MFR 控制性 (氢响应性) 、 。
22、堆积密度等各种聚合性能, 根据其用途不同而在所 需性能上存在差异, 因此, 需要有特征不同的各种固体催化剂成分以及催化剂。 当使用如上 所述现有技术的固体催化剂成分时, 具有如下问题 : 活性或立构规整性不足, 或者, 一部分 固体催化剂成分只能制造分子量分布窄的聚合物或是只能制造分子量分布宽的聚合物, 难 以将所获得的烯烃类聚合物的分子量分布控制在适度的范围内等。 作为通常使用的聚合物 的分子量分布, 例如, 要求将其以 Mw/Mn 值控制在 4 6 左右之间。在该范围中的其它性 能优良、 即显示出某种程度以上的结晶性以及某种程度以上的高聚合活性的固体催化剂成 分, 被认为是实用性最高的。 。
23、0017 因此, 为了应对上述需求,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 提供一种具有能够获得不损害成型 性的适度的 Mw/Mn 值的分子量分布和高立构规整性的烯烃类聚合物的高聚合活性的新型 烯烃类聚合用固体催化剂成分、 烯烃类聚合用催化剂以及对其加以使用的烯烃类聚合物的 制造方法。 0018 解决课题的方法 0019 针对上述实际情况, 本发明人等进行了精心研究, 结果发现, 将含有钛、 镁、 卤素、 以及特定的具有醚基和碳酸酯基的化合物的固体状钛催化剂成分 (I) 作为必要组成要素的 烯烃类聚合催化剂, 具有高立构规整性以及高聚合活性, 并且在分子量分布方面通过含有 上述化合物的取代基的立体结构而能够控制。
24、在以 Mw/Mn 值表示为 4 6 左右之间, 从而完 成了本发明。 0020 即, 本发明提供一种烯烃类聚合用固体催化剂成分, 其特征在于, 包含钛、 镁、 卤素 和下述通式 (1) 表示的化合物, 0021 0022 式 (1) 中, R1和 R2表示碳原子数 1 20 的直链烷基、 碳原子数 3 20 的支链烷 基、 乙烯基、 碳原子数 3 20 的直链烯基或支链烯基、 碳原子数 1 20 的直链卤代烷基、 碳 原子数 3 20 的支链卤代烷基、 碳原子数 2 20 的直链卤代烯基、 碳原子数 3 20 的支 链卤代烯基、 碳原子数 3 20 的环烷基、 碳原子数 3 20 的环烯基、 。
25、碳原子数 3 20 的卤 代环烷基、 碳原子数 3 20 的卤代环烯基、 碳原子数 6 24 的芳烃基、 碳原子数 6 24 的 卤代芳烃基、 键 (结合) 末端为碳原子的碳原子数 2 24 的含氮原子烃基、 键末端为碳原子 的碳原子数 2 24 的含氧原子烃基、 键末端为碳原子的碳原子数 2 24 的含磷烃基、 或者 碳原子数 1 24 的含硅烃基, 它们既可以相同也可以相异, 其中, 该碳原子数 2 24 的含 氮原子烃基不包括键末端为 C N 基的含氮原子烃基, 该碳原子数 2 24 的含氧原子烃基 不包括键末端为羰基的含氧原子烃基, 该碳原子数 2 24 的含磷烃基不包括键末端为 C 。
26、P 基的含磷烃基 ; Z 表示通过碳原子或碳链进行键合的键合基。 0023 另外,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烯烃类聚合用催化剂, 其特征在于, 通过 (I) 前述固体催 化剂成分、(II) 下述通式 (2) 表示的有机铝化合物以及根据需要的 (III) 外部电子给体化 合物形成, 说 明 书 CN 103764689 A 6 3/25 页 7 0024 R3pAlQ3-p (2) 0025 式 (2) 中, R3表示碳原子数 1 6 的烃基, 当有多个 R3时, 既可以相同也可以相异 ; Q 表示氢原子、 碳原子数 1 6 的烃氧基或卤原子, p 为 0 p 3 的实数。 0026 并且, 本发明还提。
27、供一种烯烃类聚合物的制造方法, 其特征在于, 在前述烯烃类聚 合用催化剂的存在下, 进行烯烃类的聚合。 0027 发明效果 0028 若使用本发明的烯烃类聚合用固体催化剂成分和烯烃类聚合用催化剂, 则能够以 高收率获得具有高立构规整性以及既不宽也不窄的适度的分子量分布的烯烃类聚合物。 附图说明 0029 图 1 是表示本发明的聚合催化剂的制造工序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0 (烯烃类聚合用固体催化剂成分的说明) 0031 本发明的烯烃类聚合用固体催化剂成分 (下面有时简称为 “成分 (I) ” ) , 作为必要 成分含有镁、 钛、 卤素和作为电子给体化合物的上述通式 (1) 表示的电子给。
28、体化合物 (下面 有时简称为 “成分 (A) ” ) 。 0032 作为卤素, 例如, 可以举出氟、 氯、 溴或碘的各原子, 其中, 优选为氯、 溴或碘, 特别 优选为氯或碘。 0033 作为上述通式 (1) 中的 R1、 R2的碳原子数 1 20 的直链烷基, 例如, 可以举出甲 基、 乙基、 正丙基、 正丁基、 正戊基、 正己基、 正庚基、 正辛基、 正壬基、 正癸基等。优选为碳原 子数 1 12 的直链烷基。 0034 另外, 作为前述R1、 R2的碳原子数320的支链烷基, 例如, 可以举出异丙基、 异丁 基、 叔丁基、 异戊基、 新戊基等具有仲碳 (二级碳) 或者叔碳 (三级碳) 的。
29、烷基。优选为碳原子 数 3 12 的支链烷基。 0035 另外, 作为前述R1、 R2的碳原子数320的直链烯基, 可以举出烯丙基、 3-丁烯基、 4- 己烯基、 5- 己烯基、 7- 辛烯基、 10- 十二烯基等。优选为碳原子数 3 12 的直链烯基。作 为碳原子数 3 20 的支链烯基, 可以举出异丙烯基、 异丁烯基、 异戊烯基、 2- 乙基 -3- 己烯 基等。优选为碳原子数 3 12 的支链烯基。 0036 另外, 作为前述 R1、 R2的碳原子数 1 20 的直链卤代烷基, 例如, 可以举出卤化 甲基、 卤化乙基、 卤化正丙基、 卤化正丁基、 卤化正戊基、 卤化正己基、 卤化正戊基、。
30、 卤化正辛 基、 卤化壬基、 卤化癸基、 卤代十一烷基、 卤代十二烷基等。 优选为碳原子数112的直链卤 代烷基。另外, 作为碳原子数 3 20 的支链卤代烷基, 可以举出卤化异丙基、 卤化异丁基、 卤化 2- 乙基己基、 卤化新戊基等。优选为碳原子数 3 12 的支链卤代烷基。 0037 另外, 作为前述 R1、 R2的碳原子数 2 20 的直链卤代烯基, 可以举出 2- 卤化乙 烯基、 3- 卤化烯丙基、 3- 卤化 -2- 丁烯基、 4- 卤化 -3- 丁烯基、 全卤化 -2- 丁烯基、 6- 卤 化-4-己烯基、 3-三卤化甲基-2-丙烯基等。 优选为碳原子数212的卤代烯基。 另外,。
31、 作 为碳原子数 3 20 的支链卤代烯基, 可以举出 3- 三卤化 -2- 丁烯基、 2- 五卤化乙基 -3- 己 烯基、 6- 卤化 -3- 乙基 -4- 己烯基、 3- 卤化异丁烯基等。优选为碳原子数 3 12 的支链卤 说 明 书 CN 103764689 A 7 4/25 页 8 代烯基。 0038 另外, 作为前述 R1、 R2的碳原子数 3 20 的环烷基, 可以举出环丙基、 环丁基、 环 戊基、 四甲基环戊基、 环己基、 甲基环己基、 环庚基、 环辛基、 环壬基、 环癸基、 丁基环戊基等。 优选为碳原子数 3 12 的环烷基。另外, 作为碳原子数 3 20 的环烯基, 可以举出。
32、环丙烯 基、 环戊烯基、 环己烯基、 环辛烯基、 降冰片烯基等。优选为碳原子数 3 12 的环烯基。 0039 另外, 作为前述 R1、 R2的碳原子数 3 20 的卤代环烷基, 可以举出卤代环丙基、 卤 代环丁基、 卤代环戊基、 卤代三甲基环戊基、 卤代环己基、 卤代甲基环己基、 卤代环庚基、 卤 代环辛基、 卤代环壬基、 卤代环癸基、 卤代丁基环戊基等。优选为碳原子数 3 12 的卤代环 烷基。 0040 另外, 作为前述 R1、 R2的碳原子数 3 20 的卤代环烯基, 可以举出卤代环丙烯基、 卤代环丁烯基、 卤代环戊烯基、 卤代三甲基环戊烯基、 卤代环己烯基、 卤代甲基环己烯基、 卤 。
33、代环庚烯基、 卤代环辛烯基、 卤代环壬烯基、 卤代环癸烯基、 卤代丁基环戊烯基等。 优选为碳 原子数 3 12 的卤代环烯基。 0041 另外, 作为前述 R1、 R2的碳原子数 6 24 的芳烃基, 可以举出苯基、 甲基苯基、 二 甲基苯基、 乙基苯基、 苄基、 1- 苯基乙基、 2- 苯基乙基、 2- 苯基丙基、 1- 苯基丁基、 4- 苯基丁 基、 2- 苯基庚基、 甲苯基、 二甲苯基、 萘基、 1,8- 二甲基萘基等。优选为碳原子数 6 12 的 芳烃基。 0042 另外, 作为前述 R1、 R2的碳原子数 6 24 的卤代芳烃基, 可以举出卤化苯基、 卤化 甲基苯基、 三卤化甲基苯基。
34、、 全卤化苄基、 全卤化苯基、 2- 苯基、 2- 卤化乙基、 全卤化萘基、 4- 苯基、 2,3- 二卤化丁基等。优选为碳原子数 6 12 的卤代芳烃基。 0043 此外, 在前述 R1、 R2的卤代烷基、 卤代烯基、 卤代环烷基、 卤代环烯基和卤代芳烃基 中, 作为卤素种类, 可以举出氟、 氯、 溴或碘, 优选为氟、 氯或溴。 0044 另外, 前述 R1、 R2的除了键末端为 C N 基者以外的碳原子数 2 24 的含氮原子 烃基, 是键末端为碳原子的基, 例如, 可以举出 : 甲基氨基甲基、 二甲基氨基甲基、 乙基氨基 甲基、 二乙基氨基甲基、 丙基氨基甲基、 二丙基氨基甲基、 甲基氨。
35、基乙基、 二甲基氨基乙基、 乙基氨基乙基、 二乙基氨基乙基、 丙基氨基乙基、 二丙基氨基乙基、 丁基氨基乙基、 二丁基氨 基乙基、 戊基氨基乙基、 二戊基氨基乙基、 己基氨基基乙基、 己基甲基氨基乙基、 庚基甲基氨 基乙基、 二庚基氨基甲基、 辛基甲基氨基甲基、 二辛基氨基乙基、 壬基氨基甲基、 二壬基氨基 甲基、 癸基氨基甲基、 二癸基氨基、 环己基氨基甲基、 二环己基氨基甲基等烷基氨基烷基 ; 苯 基氨基甲基、 二苯基氨基甲基、 二甲苯基氨基甲基、 二萘基氨基甲基、 甲基苯基氨基乙基等 芳基氨基烷基或者烷基芳基氨基烷基 ; 多环状氨基烷基 ; 苯氨基、 二甲基氨基苯基、 双二甲 基氨基苯基。
36、等含氨基的芳烃基 ; 甲基亚氨基甲基、 乙基亚氨基乙基、 丙基亚氨基、 丁基亚氨 基、 苯基亚氨基等亚氨基烷基等。优选为碳原子数 2 12 的含氮原子烃基。此外, 所谓键 末端, 是指 R1、 R2所键合的氧原子侧的原子或基。 0045 另外, 作为前述 R1、 R2的除了键末端为羰基者以外的碳原子数 2 24 的含氧原子 烃基, 是键末端为碳原子基的基, 例如, 可以举出 : 甲氧基甲基、 乙氧基甲基、 丙氧基甲基、 丁 氧基甲基、 异丙氧基甲基、 异丁氧基甲基、 甲氧基乙基、 乙氧基乙基、 丙氧基乙基、 丁氧基乙 基、 异丙氧基乙基、 异丁氧基乙基等含醚基的烃基 ; 苯氧基甲基、 甲基苯氧。
37、基甲基、 二甲基苯 氧基甲基、 萘氧基甲基等芳氧基烷基 ; 甲氧基苯基、 乙氧基苯基等烷氧基芳基 ; 乙酰氧基甲 说 明 书 CN 103764689 A 8 5/25 页 9 基等。优选为碳原子数 2 12 的含氧原子烃基。此外, 所谓键末端, 是指 R1、 R2所键合的氧 原子侧的原子或基。 0046 另外, 作为前述 R1、 R2的碳原子数 2 24 的除了键末端为 C P 基以外的含磷烃 基, 是键末端为碳原子的基, 例如, 可以举出 : 二甲基膦基甲基、 二丁基膦基甲基、 二环己基 膦基甲基、 二甲基膦基乙基、 二丁基膦基乙基、 二环己基膦基乙基等二烷基膦基烷基 ; 二苯 基膦基甲基。
38、、 二甲苯基膦基甲基等二芳基膦基烷基 ; 二甲基膦基苯基、 二乙基膦基苯基等的 膦基取代芳基等。优选为碳原子数 2 12 的含磷烃基。此外, 所谓键末端, 是指 R1、 R2所键 合的氧原子侧的原子或基。 0047 另外, 作为前述 R1、 R2的碳原子数 1 24 的含硅烃基, 例如, 可以举出烃取代硅烷 基、 烃取代硅氧烷基、 烃取代硅烷基烷基、 烃取代硅烷基芳基等, 具体而言, 可以举出 : 苯基 硅烷基、 二苯基硅烷基、 三甲基硅烷基、 三乙基硅烷基、 三丙基硅烷基、 三环己基硅烷基、 三 苯基硅烷基、 甲基二苯基硅烷基、 三甲苯基硅烷基、 三萘基硅烷基等烃取代硅烷基 ; 三甲基 硅氧。
39、基甲基、 三甲基硅氧基乙基、 三甲基硅氧基苯基等的硅氧基烃基 ; 三甲基硅烷基醚等烃 取代硅烷基醚基 ; 三甲基硅烷基甲基等硅取代烷基 ; 三甲基硅烷基苯基等硅取代芳基等。 优选为碳原子数 1 12 的含硅烃基。 0048 在前述R1中, 优选的基是碳原子数112的直链烷基、 碳原子数312的支链烷 基、 乙烯基、 碳原子数 3 12 的直链烯基或支链烯基、 碳原子数 1 12 的直链卤代烷基、 碳 原子数 3 12 的支链卤代烷基、 碳原子数 3 12 的直链卤代烯基或支链卤代烯基、 碳原子 数 3 12 的环烷基、 碳原子数 3 12 的环烯基、 碳原子数 3 12 的卤代环烷基、 碳原子。
40、数 3 12 的卤代环烯基或者碳原子数 6 12 的芳烃基, 更优选的基是碳原子数 1 12 的直 链烷基、 碳原子数 3 12 的支链烷基、 乙烯基、 碳原子数 3 12 的直链烯基或支链烯基、 碳 原子数 1 12 的直链卤代烷基、 碳原子数 3 12 的支链卤代烷基、 碳原子数 3 12 的环 烷基、 碳原子数 3 12 的环烯基或者碳原子数 6 12 的芳烃基, 特别优选的基是碳原子数 1 12 的直链烷基、 碳原子数 3 12 的支链烷基以及碳原子数 6 12 的芳烃基。 0049 对前述 R2而言, 优选的基为碳原子数 1 12 的直链烷基、 键末端为 CH2的碳 原子数312的支。
41、链烷基、 乙烯基、 碳原子数312的直链烯基、 键末端为CH2的碳原 子数 3 12 的支链烯基、 碳原子数 1 12 的直链卤代烷基、 键末端为 CH2的碳原子数 3 12 的支链卤代烷基、 碳原子数 3 12 的直链卤代烯基、 键末端为 CH2的碳原子数 312的支链卤代烯基、 键末端为CH2的碳原子数412的环烷基、 键末端为CH2 的碳原子数 4 12 的环烯基、 键末端为 CH2的碳原子数 4 12 的卤代环烷基、 键末端 为 CH2的碳原子数 4 12 的卤代环烯基或者键末端为 CH2的碳原子数 7 12 的 芳烃基, 更优选为碳原子数 1 12 的直链烷基、 键末端为 CH2的碳。
42、原子数 3 12 的支 链烷基、 键末端为 CH2的碳原子数 3 12 的支链烯基、 键末端为 CH2的碳原子数 112的直链卤代烷基、 键末端为CH2的碳原子数312的支链卤代烷基、 键末端为 CH2的碳原子数312的支链卤代烯基、 键末端为CH2的碳原子数412的环烷基、 键末端为 CH2的碳原子数 4 12 的环烯基、 键末端为 CH2的碳原子数 4 12 的 卤代环烷基、 键末端为 CH2的碳原子数 4 12 的卤代环烯基、 或者键末端为 CH2的 碳原子数 7 12 的芳香族基烃基, 特别优选为碳原子数 1 12 的直链状烃基、 键末端为 CH2的碳原子数 3 12 的支链烷基以及键。
43、末端为 CH2的碳原子数 7 12 的芳香族 说 明 书 CN 103764689 A 9 6/25 页 10 基烃基。此外, 所谓 R2中的该键末端, 是指 R2所键合的氧原子侧的基。 0050 在通式 (1) 中, Z 为键合碳酸酯基与醚基 (OR2基 ) 的二价的键合基, 优选 Z 所键合 的两个氧原子间是以碳链进行键合, 更优选该碳链是由两个碳原子构成的键合基。 此外, 对 Z 而言, 所谓在诸如环亚烷基、 环亚烯基、 卤代环亚烷基、 卤代环亚烯基、 芳烃基或者卤代芳 烃基等的环状基中 Z 所键合的两个氧原子间是以碳链进行键合、 该碳链是由两个碳原子构 成的键合基, 意思是指在构成环状。
44、的碳链中的相邻两个碳链是存在于该 Z 所键合的两个氧 原子间的碳链。 0051 作为前述 Z 优选的基, 是碳原子数 1 20 的直链亚烷基、 碳原子数 3 20 的支链 亚烷基、 亚乙烯基、 碳原子数 3 20 的直链亚烯基或支链亚烯基、 碳原子数 1 20 的直链 卤代亚烷基、 碳原子数 3 20 的支链卤代亚烷基、 碳原子数 3 20 的直链卤代亚烯基或支 链卤代亚烯基、 碳原子数 3 20 的环亚烷基、 碳原子数 3 20 的环亚烯基、 碳原子数 3 20 的卤代环亚烷基、 碳原子数 3 20 的卤代环亚烯基、 碳原子数 6 24 的芳烃基、 碳原子 数 6 24 的卤代芳烃基、 碳原。
45、子数 1 24 的含氮原子烃基、 碳原子数 1 24 的含氧原子 烃基、 碳原子数 1 24 的含磷烃基、 或者碳原子数 1 24 的含硅烃基。 0052 另外, 作为前述 Z 更优选的基, 是碳原子数 2 的乙烯基 (亚乙基、 ethylene) 、 碳原 子数 3 12 的支链亚烷基、 亚乙烯基、 碳原子数 3 12 的直链亚烯基或支链亚烯基、 碳原 子数 2 12 的直链卤代亚烷基、 碳原子数 3 12 的支链卤代亚烷基、 碳原子数 3 12 的 直链卤代亚烯基或支链卤代亚烯基、 碳原子数 3 12 的环亚烷基、 碳原子数 3 12 的环亚 烯基、 碳原子数 3 12 的卤代环亚烷基、 。
46、碳原子数 3 12 的卤代环亚烯基、 碳原子数 6 12 的芳烃基、 碳原子数 6 12 的卤代芳烃基、 碳原子数 2 12 的含氮原子烃基、 碳原子数 2 12 的含氧原子烃基、 碳原子数 2 12 的含磷烃基、 或者碳原子数 2 12 的含硅烃基 ; 特别优选的基, 是选自碳原子数 2 的亚乙基和碳原子数 3 12 的支链亚烷基中的双配位 (bidentate) 键合基。此外, 所谓双配位键合基, 是指 Z 所键合的两个氧原子间是以碳链进 行键合、 并且该碳链是由两个碳原子构成。 0053 作为前述 Z 的碳原子数 1 20 的直链亚烷基, 可以举出亚乙基、 三亚甲基、 四亚甲 基、 五亚。
47、甲基、 六亚甲基、 七亚甲基、 八亚甲基、 九亚甲基、 十亚甲基、 十一亚甲基、 十二亚甲 基、 十三亚甲基、 十四亚甲基等。优选为碳原子数 2 12 的直链亚烷基。更优选为亚乙基。 0054 作为前述Z的碳原子数320的支链亚烷基, 可以举出 : 1-甲基亚乙基、 2-甲基三 亚甲基、 2- 甲基四亚甲基、 2- 甲基五亚甲基、 3- 甲基六亚甲基、 4- 甲基七亚甲基、 4- 甲基八 亚甲基、 5- 甲基九亚甲基、 5- 甲基十亚甲基、 6- 甲基十一亚甲基、 7- 甲基十二亚甲基、 7- 甲 基十三亚甲基等。优选为碳原子数 3 12 的支链亚烷基。更优选为 1- 甲基亚乙基、 2- 甲 基亚乙基、 1- 乙基亚乙基。 0055 作为前述 Z 的碳原子数 3 20 的直链亚烯基, 可以举出亚丙烯基、 亚丁烯基、 亚己 烯基、 亚辛烯基、 亚十八烯基等。优选为碳原子数 3 12 的直链亚烯基。 0056 作为前述 Z 的碳原子数 3 20 的支链亚烯基, 可以举出异亚丙烯基、 1- 乙基亚乙 烯基、 2-甲基亚丙烯基、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