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机械的搁脚板和脚垫.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建筑机械的搁脚板和脚垫.pdf(13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43申请公布日21申请号201280074391022申请日20120914201214678320120629JPE02F9/1620060171申请人株式会社小松制作所地址日本东京都72发明人堀川仁志太田信行大木慎二郎74专利代理机构北京市柳沈律师事务所11105代理人岳雪兰54发明名称建筑机械的搁脚板和脚垫57摘要在驾驶操作用的底板6A上,并排设置有供操作人员坐的操作人员座椅10和供培训人员坐的培训人员座椅20的轮式装载机的搁脚板39由分别具有供就坐的操作人员和培训人员的相邻的脚载置的载置面37A、38A的操作人员用搁脚板37和培训人员用搁脚板38构成,并且,操作人员用搁脚。
2、板37和培训人员用搁脚板38设置为一体。30优先权数据85PCT国际申请进入国家阶段日2014122986PCT国际申请的申请数据PCT/JP2012/0736562012091487PCT国际申请的公布数据WO2014/002298JA2014010351INTCL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权利要求书1页说明书6页附图5页10申请公布号CN104395533A43申请公布日20150304CN104395533A1/1页21一种建筑机械的搁脚板,在该建筑机械的驾驶操作用的底板上,供操作人员坐的操作人员座椅和供培训人员坐的培训人员座椅并排设置,所述搁脚板的特征在于,所述搁。
3、脚板由操作人员用搁脚板和培训人员用搁脚板构成,该操作人员用搁脚板具有供就坐的所述操作人员的脚载置的载置面,该培训人员用搁脚板具有供就坐的所述培训人员的脚载置的载置面;所述操作人员用搁脚板和所述培训人员用搁脚板相互邻接设置或者设置为一体。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机械的搁脚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操作人员用搁脚板的载置面比所述培训人员用搁脚板的载置面突出。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建筑机械的搁脚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培训人员用搁脚板的载置面的宽度尺寸比所述操作人员用搁脚板的载置面的宽度尺寸大。4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建筑机械的搁脚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操作人员用搁脚板的载置面和所述培训人员用搁脚板的。
4、载置面配置为,俯视时形成朝向前方扩开的角度。5如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建筑机械的搁脚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操作人员用搁脚板和所述培训人员用搁脚板均由托架和突出部构成;该托架设置在所述底板的地板上,具有与所述载置面对应的倾斜面;该突出部与覆盖所述托架和所述地板的脚垫一体成形,具有所述载置面。6一种建筑机械的脚垫,其特征在于,该脚垫使用于设置有权利要求5所述的搁脚板的建筑机械,该脚垫构成为覆盖所述托架和所述地板,并且一体成形有所述突出部。权利要求书CN104395533A1/6页3建筑机械的搁脚板和脚垫技术领域0001本发明涉及建筑机械的搁脚板和脚垫。背景技术0002以往,在轮式装载机、液压挖。
5、掘机等建筑机械中,为了使操作人员在作业中的踩踏有效,有时在底板上设置有搁脚板。搁脚板根据建筑机械的种类不同而不同,例如,特别是在液压挖掘机的情况下,由于通过手动操作工作装置杆而使工作装置工作,因此需要使未使用的两脚踩踏有效,从而在脚下的左右两侧设置有搁脚板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2。0003另一方面,在矿山等使用的大型建筑机械中,为了指导经验不足的操作人员,有时除了操作人员以外,还同乘有培训人员。因此,在操作人员就坐的操作人员座椅的侧方设置有供培训人员坐的培训人员座椅。0004现有技术文献0005专利文献0006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2105986号公报0007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3206。
6、87号公报发明内容0008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课题0009但是,以前未设置搁脚板供培训人员使用,从而存在作业中容易陷入踩踏无效的姿势的问题。0010于是,希望也设置培训人员用搁脚板,但由于培训人员的座位空间本来就比操作人员侧狭窄,因此在这样的空间内简单地设置搁脚板,会增加脚下的拘束感,反而存在舒适性差的问题。0011另外,在现有的建筑机械中,在驾驶操作用的底板上敷设有合成橡胶制的脚垫,由于搁脚板多由固定在车架上的金属板等构成,因此在脚垫上设置有开口,使搁脚板从该开口露出。0012但是,由于在清扫脚垫时需要水洗,因此在设置有所述的开口时,存在清洁用水从该开口泄漏到脚垫的背面、来自载置在搁脚板上的脚。
7、下的土等散落落入开口内等而清扫费工夫的问题。如果由于设置培训人员用的搁脚板而增加开口,就会令问题更严重。0013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建筑机械的搁脚板,其在不损害培训人员的舒适性的情况下能够使操作人员和培训人员双方的踩踏有效。0014本发明除了所述目的以外,其他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建筑机械的脚垫,其即便在设置操作人员和培训人员用搁脚板的情况下,也能够容易进行清扫。0015用于解决技术课题的技术方案0016第一发明提供一种建筑机械的搁脚板,在该建筑机械的驾驶操作用的底板上,供操作人员坐的操作人员座椅和供培训人员乘坐的培训人员座椅并排设置,所述搁脚板的特说明书CN104395533A2/6页4征在。
8、于,所述搁脚板由操作人员用搁脚板和培训人员用搁脚板构成,该操作人员用搁脚板具有供就坐的所述操作人员的脚载置的载置面,该培训人员用搁脚板具有供就坐的所述培训人员的脚载置的载置面;所述操作人员用搁脚板和所述培训人员用搁脚板相互邻接设置或者设置为一体。0017在此,“设置为一体”包括分体地设置的操作人员用搁脚板和培训人员用搁脚板不留间隙地靠近设置的情况。0018第二发明的建筑机械的搁脚板的特征在于,所述操作人员用搁脚板的载置面比所述培训人员用搁脚板的载置面突出。0019第三发明的建筑机械的搁脚板的特征在于,所述培训人员用搁脚板的载置面的宽度尺寸比所述操作人员用搁脚板的载置面的宽度尺寸大。0020第四。
9、发明的建筑机械的搁脚板的特征在于,所述操作人员用搁脚板的载置面和所述培训人员用搁脚板的载置面配置为,俯视时形成朝向前方扩开的角度。0021在此,“前方”是指与操作人员和培训人员朝同一方向就坐的状态下的前方一致的方向。0022第五发明的建筑机械的搁脚板的特征在于,所述操作人员用搁脚板和所述培训人员用搁脚板均由托架和突出部构成,该托架设置在所述底板的地板上,具有与所述载置面对应的倾斜面;该突出部与覆盖所述托架和所述地板的脚垫一体成形,具有所述载置面。0023第六发明的建筑机械的脚垫的特征在于,该脚垫使用于设置有第五发明的搁脚板的建筑机械,该脚垫构成为覆盖所述托架和所述地板,并且一体成形有所述突出部。
10、。0024由于第一发明的搁脚板由操作人员用搁脚板和培训人员用搁脚板构成,因此不仅能够应对操作人员的踩踏,还能够应对培训人员的踩踏。0025另外,对搁脚板而言,通过使操作人员用搁脚板和培训人员用搁脚板相互邻接设置或者构成为一体,而使其供操作人员和培训人员的相邻的脚使用,因此如果从培训人员侧看,即便在底板上,也能够利用从培训人员的脚下向操作人员侧偏移的空间配置搁脚板,从而能够充分确保脚下空间,能够良好地维持舒适性。0026利用第二发明的搁脚板,由于操作人员用搁脚板的载置面比培训人员用搁脚板的载置面突出,因此培训人员的脚被各载置面间的高低差阻挡而能够防止培训人员的脚从培训人员用搁脚板误伸入操作人员用。
11、搁脚板侧,能够不干涉操作人员的脚,并且不妨碍操作人员的脚的踩踏。0027利用第三发明的搁脚板,由于培训人员用搁脚板的载置面的宽度尺寸比操作人员用搁脚板的载置面的宽度尺寸大,因此能够根据操作人员用搁脚板的载置面上的操作人员的脚的载置状态,调节培训人员侧的脚的载置位置,以使得不干涉操作人员的脚,通过使操作人员的载置状态优先,能够消除实际进行驾驶操作的操作人员多余的顾虑。0028利用第四发明的搁脚板,由于操作人员用搁脚板的载置面和培训人员用搁脚板的载置面配置为俯视时形成朝向大致前方扩开的角度,因此操作人员用搁脚板的载置面朝向操作人员座椅相对,培训人员座椅用搁脚板的载置面朝向培训人员座椅相对。因此,各。
12、载置面的相对方向不同,因此操作人员能够将脚可靠地载置在操作人员用搁脚板的载置面,而培训人员能够将脚可靠地载置在培训人员用搁脚板的载置面。即,就操作人员和培训人员而言,容易识别相邻的脚彼此的各自载置区域,从而能够防止相互干涉。说明书CN104395533A3/6页50029利用第五发明的搁脚板和第六发明的脚垫,搁脚板的突出部与脚垫一体成形设置,因此在脚垫与搁脚板的边界部分不存在接缝、间隙,因此能够可靠地确保搁脚板周围的止住水流性,能够防止在清扫时,清洁用水漏出到脚垫的背面、散落在脚垫上的沙土等进入背面,从而能够容易清扫。0030另外,由于搁脚板由设置在地板上的托架加强,因此能够可靠地抵抗操作人员。
13、和培训人员的踩踏,从而在作业中良好地维持姿势。附图说明0031图1是表示具有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搁脚板的建筑机械的侧视图。0032图2是表示所述驾驶部的内部的俯视图。0033图3是表示设置有所述搁脚板的脚垫和敷设有脚垫的地板的立体图。0034图4是表示所述脚垫的背面的立体图。0035图5是表示所述脚垫的要部的剖视图,是沿图3的VV线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0036以下,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0037图1是表示作为本实施方式的建筑机械的大型轮式装载机1的侧视图。需要说明的是,在以下说明中,前后左右各方向为与图1所示的驾驶部6内的操作人员和培训人员向同一朝向乘坐状态下的前后左右相同的方向。003。
14、8在图1中,轮式装载机1具有由前部车体2A和后部车体2B构成的车体2。在前部车体2A的前方图1中的左方安装有由挖掘装入用的铲斗3A、大臂3B、摇臂3C、连结杆3D、铲斗缸3E、大臂缸3F等构成的液压式工作装置3。0039后部车体2B具有由厚板的金属板等构成的后部车架5。在后部车架5的前侧设置有供操作人员搭乘的箱状的驾驶部6,在后部车架5的后侧搭载有未图示的发动机、由发动机驱动的液压泵等。0040在驾驶部6的一侧设置有供操作人员出入的车门7。在驾驶部6的另一侧有时设置有同样的车门,在本实施方式的轮式装载机1中,设置有平时关闭的紧急逃脱用门省略图示。所述的驾驶部6设置在地板8上,该地板8设置在后部。
15、车架5上,并且该驾驶部6具有驾驶操作用的底板6A。0041图2表示驾驶部6的内部的俯视图。如图2所示,在驾驶部6内的底板6A的左右方向的中央设置有供操作人员坐的操作人员座椅10。虽省略具体图示,但操作人员座椅10设置在悬挂装置上,该悬挂装置设置在地板8图1上。在操作人员座椅10的左右两侧设置有具有工作装置杆、开关组的工作装置控制台11、11。0042在比左侧的工作装置控制台11更靠近左侧的位置设置有培训人员座椅20。培训人员座椅20是对经验不足的不熟练的操作人员进行指导时供培训人员坐的座椅,与操作人员座椅10并排设置。这样的培训人员座椅20可以经由适当的支承架安装在地板8上,也可以经由适当的支。
16、承托架安装在构成驾驶部6的背面侧的铅垂架上,另外,优选设置为折叠自如。在底板6A的地板8上敷设有合成橡胶制的脚垫30。0043图3表示敷设在地板8上的脚垫30的立体图。在图2、图3中,脚垫30具有覆盖说明书CN104395533A4/6页6底板6A的大致整体的面状部31、沿着面状部31的外周立设的凸缘部32。需要说明的是,面状部31的与车门7图2对应的部分成为未设置有凸缘部32的扫出部32A。0044脚垫30在敷设于驾驶部6内的状态下被水洗等。清洁用水被周围的凸缘部32止住水流,以使得不从周围漏出。洗净后的清洁用水从未设置有凸缘部32的扫出部32A向外部排出。此时,在面状部31的表面设置有条纹。
17、状的突条纹路33,由于突条纹路33设置为朝向扫出部32A侧延伸,因此能够良好地将清洁用水沿着突条纹路33从扫出部32A扫出。即便在不水洗的情况下,也能够从扫出部32A扫出散落在脚垫30上的沙土等。0045另外,在面状部31上避开操作踏板、安全杆,或者工作装置控制台11用的支承架等贯通部件的设置位置设置有多个开口部34。在开口部34与脚垫30的外周部分之间设置有狭缝35图3中图示了局部。狭缝35在敷设脚垫30时被拉开而使贯通部件通过。通过将所述的开口部34和狭缝35设置在相对面状部31高的位置,或者通过沿着开口部34的周缘和狭缝35的边缘设置凸缘部36,而使清洁用水不从开口部34和狭缝35漏出。。
18、0046在本实施方式的脚垫30上还与面状部31通过一体成形设置有构成操作人员用搁脚板37的突出部371和构成培训人员用搁脚板38的突出部381。各突出部371、381彼此无间隙地形成为一体,并在纵剖视时,从面状部31的表面以大致梯形状突出。由于在各突出部371、381之间不存在间隙,因此沙土不会进入两个突出部371、381之间,能够容易清扫沙土。在本实施方式中,由操作人员用搁脚板37和培训人员用搁脚板38构成本发明的搁脚板39。0047更具体地说,操作人员用搁脚板37位于操作人员座椅10的左前方,设置为供操作人员的左脚使用。因此,在操作人员用搁脚板37的突出部371设置有与操作人员座椅10相对。
19、的载置面37A。载置面37A构成为随着朝向上方延伸向前侧倾斜的倾斜面。通过将操作人员的脚底载置在载置面37A上,操作人员能够坐在操作人员座椅10上的状态下进行踩踏。0048同样地,培训人员用搁脚板38位于培训人员座椅20的右前方,设置为供培训人员的右脚使用。因此,在培训人员用搁脚板38的突出部381设置有与培训人员座椅20相对的载置面38A。载置面38A也构成为随着朝向上方延伸,向前侧倾斜的倾斜面。通过使培训人员的脚底载置在载置面38A上,培训人员能够坐在培训人员座椅20上的状态下进行踩踏。0049培训人员侧的座位空间由于车门7紧靠左侧,因此其大小被限制。因此,考虑到如果也为培训人员设置左脚用。
20、搁脚板,载置面的大小就变得极小,不能充分发挥作为搁脚板的功能。于是,在本实施方式中,稍微靠脚下空间有富余的操作人员侧设置培训人员用搁脚板38,供右脚使用,从而能够确保足够大小的载置面38A。0050此时,特别是培训人员用搁脚板38的载置面38A的宽度尺寸W2大致为操作人员用搁脚板37的载置面37A的宽度尺寸W1的两倍W22W1。通过使培训人员侧的载置面38A的宽度尺寸W2较大,能够在较宽的范围内载置脚。即,根据载置面37A上的操作人员的脚的载置位置、大小等,在培训人员侧偏移载置面38A上的载置位置,由此能够使实际进行操作的操作人员的载置状态优先,能够消除操作人员多余的顾虑。0051另外,载置面。
21、37A比载置面38A更突出,设置在更高的位置。通过在载置面37A、38A之间设置高低差,使培训人员的脚难以从载置面38A向载置面37A侧偏移,因此操作人说明书CN104395533A5/6页7员的脚不容易被培训人员的脚干扰,从而能够防止对操作中的操作人员姿势产生影响。0052进一步地,如图2所示,载置面37A、38A配置为各自分别与各座椅10、20相对,在俯视时以角度朝向前方扩开。由此,载置面37A、38A彼此朝向不同的方向,因此能够使操作人员避免误将脚载置在载置面38A上,或者反过来使培训人员避免误将脚载置在载置面37A上,这一点同样能够防止脚彼此碰到一起。0053如图3所示,在地板8上设置。
22、有构成操作人员用搁脚板37的金属制的托架41和构成培训人员用搁脚板38的金属制的托架42。这些托架41、42从内侧支承各搁脚板37、38的突出部371、381,为此,与各载置面37A、38A对应地,以相同朝向倾斜的倾斜面41A、42A设置为梯形状。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方式中,各托架41、42分体地设置且相互邻接,也可以使用将各托架形成为一体形状的一个托架。0054图4表示脚垫30的背面。脚垫30的背面利用由互相正交的多个突片30A形成的格子状的肋30B加强。在脚垫30的与突出部371、381对应的位置设置有向表面侧凹陷的凹部30C。在所述的凹部30C内收容托架41、42。0055图5用双点划。
23、线表示托架41的收容状态。在操作人员用搁脚板37中,托架41的倾斜面41A与载置面37A的背面抵接。操作人员在踩踏时的荷重经由载置面37A和倾斜面41A传递到托架41,最终由地板8承接。培训人员用搁脚板38也同样。可以在凹部30C的背面也形成肋30B,使得具备规定刚性而能够耐受踩踏,但是通过设置金属制的托架41、42,而能够可靠地对抗踩踏时偏差大的荷重。0056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能够达到本发明目的的范围内的变形、改良等都包含在本发明中。0057例如,在所述实施方式中,操作人员用搁脚板37供操作人员的左脚使用,培训人员用搁脚板38供培训人员的右脚使用,在培训人员座椅20位。
24、于操作人员座椅10的右侧的情况下,也可以将操作人员用搁脚板设置为供操作人员的右脚使用,将培训人员用搁脚板设置为供培训人员用的左脚使用,并将这些搁脚板构成为一体的搁脚板。0058在所述实施方式中,操作人员用搁脚板37和培训人员用搁脚板38设置成一体,但在将操作人员用搁脚板37和培训人员用搁脚板38隔开规定间隔相互邻接设置的情况下,由该双方构成本发明的搁脚板。在此,所谓规定间隔,如果从坐在特别狭小的空间内的培训人员侧看,是指在培训人员用搁脚板上载置脚的状态下不会成为不自然坐姿程度地接近操作人员用搁脚板的间隔,并且不难清扫与操作人员用搁脚板之间程度地从该操作人员用搁脚板分开的间隔。0059另外,由于。
25、只要使至少供一只脚使用的操作人员用搁脚板与培训人员用搁脚板邻接设置或者设置为一体即可,因此除了设置操作人员用搁脚板供操作人员的一只脚使用以外,还可以设置另一个搁脚板供另一只脚使用,除了设置培训人员用搁脚板供培训人员的一只脚使用以外,还可以设置另一个搁脚板供另一只脚使用。0060在所述实施方式中,构成搁脚板39的突出部371、381设置在脚垫30上,但是例如也可以在脚垫30上设置用于使各托架41、42露出的开口,在这种情况下,由相互邻接设置的各托架41、42构成本发明的搁脚板。另外,在使各托架41、42构成为一体的情况下,利用一个托架构成本发明的搁脚板。需要说明的是,也可以使露出的托架的载置面利。
26、用防滑用橡胶制罩覆盖。说明书CN104395533A6/6页80061需要说明的是,从止住水流性、易于清扫等观点出发,优选如所述实施方式那样用脚垫30一同覆盖设置在地板8上的托架41、42与地板8。0062在所述实施方式中,作为本发明的建筑机械,以轮式装载机1为例进行了说明,但建筑机械不限于此,也可以为液压挖掘机、推土机、机动平地机、自卸卡车等任意建筑机械。0063另外,在所述实施方式中,说明了具有驾驶部样式的建筑机械,但不限于此,也可以在具有顶罩样式的建筑机械中设置本发明的搁脚板。0064工业实用性0065本发明能够应用于建筑机械的搁脚板和脚垫。0066附图标记说明00671作为建筑机械的轮式装载机00686A底板006910操作人员座椅007020培训人员座椅007130脚垫007237操作人员用搁脚板007337A、38A载置面007438培训人员用搁脚板007539搁脚板007641、42托架0077371、381突出部0078W1、W2宽度尺寸0079角度说明书CN104395533A1/5页9图1说明书附图CN104395533A2/5页10图2说明书附图CN104395533A103/5页11图3说明书附图CN104395533A114/5页12图4说明书附图CN104395533A125/5页13图5说明书附图CN104395533A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