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水平衡盾构穿越危险地下管线的施工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泥水平衡盾构穿越危险地下管线的施工方法.pdf(12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43申请公布日21申请号201410500092X22申请日20140926E21D9/06200601G06F19/0020110171申请人上海隧道工程有限公司地址200232上海市徐汇区宛平南路1099号5楼72发明人李林李章林黄德中何国军谈晓亮袁钧李鸿王吉云王昊宇孙晗裘华74专利代理机构上海唯源专利代理有限公司31229代理人曾耀先54发明名称泥水平衡盾构穿越危险地下管线的施工方法57摘要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泥水平衡盾构穿越危险地下管线的施工方法,包括一、确定沉降控制标准,包括计算管线容许曲率、计算管线容许最大沉降和确定管线上方控制最大沉降;二、盾构穿越地下管线,包括划分施工。
2、穿越阶段、穿越前试验阶段施工、穿越阶段施工和穿越后阶段施工。本发明解决了受影响建构筑物的变形、受力性态判定多数依据经验,缺乏依据实际监测数据理论计算来判定安全状态的标准等问题。51INTCL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权利要求书2页说明书8页附图1页10申请公布号CN104389613A43申请公布日20150304CN104389613A1/2页21一种泥水平衡盾构穿越危险地下管线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确定沉降控制标准;以及在该沉降控制标准下,控制盾构施工穿越地下管线;其中,确定沉降控制标准包括1计算管线容许曲率式中为管线容许曲率,E为管线材料弹性模量,D为管线直径。
3、,为材料容许应力;2根据管线容许曲率,计算管线容许最大沉降其中,式中IP为管线中心平面的沉降槽宽度系数,为管线梁弹性地基梁变形系数,为管线容许最大沉降,即管线位置处土层最大沉降量;3根据管线容许最大沉降,确定管线上方控制最大沉降式中C为管线沉降控制值,即管线上方控制最大沉降,为经验系数,I0为管线到地表投影面的沉降槽宽度系数;在该沉降控制标准下,控制盾构施工穿越地下管线包括划分施工穿越阶段,其具体为将整个盾构穿越地下管线划分为三个施工穿越阶段,即穿越前试验阶段施工、穿越阶段施工和穿越后阶段施工,并将施工穿越阶段与盾构推进的环号一一对应;穿越前试验阶段施工;穿越阶段施工;以及穿越后阶段施工。2根。
4、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将施工穿越阶段与盾构推进的环号一一对应具体包括穿越前试验阶段施工为切口环到达管线15环至切口环到达管线5环;穿越阶段施工为切口环到达管线5环至盾尾脱出管线5环;以及穿越后阶段施工为盾尾脱出管线5环至盾尾脱出管线15环。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穿越前试验阶段施工具体包括对盾构设备进行保养、维修;控制隧道轴线,即对隧道轴线进行一次定向测量,并将盾构姿态与管片姿态调整到最佳;以及检测拼装管片圆度,即对拼装管片的圆度进行测量,校核拼装管片圆度。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穿越阶段施工包括布置监测断面、设权利要求书CN10438。
5、9613A2/2页3定气泡仓压力、设定泥水质量指标、控制推进速度和刀盘转速、盾尾油脂压注、拼装管片、控制盾构姿态、以及同步注浆控制。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布置监测断面包括根据盾构的埋深和地层条件计算盾构穿越影响范围,即式中W是隧道推进影响范围,D是隧道外径,Z是隧道中心埋深,是隧道影响角;根据隧道推进影响范围,沿管线长度方向布置若干地表沉降监测点;以及在盾构穿越地下管线过程中,通过测量仪器对监测点实施沉降监测。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设定气泡仓压力包括PK0H式中P为气泡仓压力,为土体的平均重度,H为隧道中心埋深,K0为侧向土压力系数;施工中每两环根据。
6、覆土变化调整一次气泡仓压力理论值,其调整方法为001002BAR/5MM/次变,即当切口环前方土体沉降或隆起次变超过5MM时,气泡舱压力增大或减小001002BAR。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泥水质量指标具体包括比重、粘度、含砂量、析水量和PH值;设定泥水质量指标具体包括泥水比重的范围控制在115125G/CM3之间,泥水粘度控制在19S左右,去除20M以上的砂颗粒,析水量要小于5,以及PH值呈碱性。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控制推进速度和刀盘转速具体为推进速度控制在25至30MM/MIN之间,刀盘转速控制在095至11转/每分钟,刀盘每转进刀率控制在30M。
7、M/转。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同步注浆控制具体包括根据穿越前试验阶段确定同步注浆填充率,穿越过程根据地面变形和管线安全情况做调整,其调整原则为03M3/5MM/次变,即当切口环前方土体沉降或隆起次变超过5MM时,同步注浆量增大或减小03M3;均匀合理压注;以及穿越过程中保障同步注浆浆液的拌制质量。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穿越后阶段施工包括盾尾脱出管线并继续推进;对管线沉降做持续观测并绘制挠度时间曲线;确认管线沉降发展速率小于目标值。权利要求书CN104389613A1/8页4泥水平衡盾构穿越危险地下管线的施工方法技术领域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盾构掘进。
8、机施工方法,具体涉及一种泥水平衡盾构穿越危险地下管线的施工方法。背景技术0002随着我国城市建设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城市开始采用隧道的方式构筑城市地下快速路和越江设施。这其中,采用泥水平衡盾构进行超大直径隧道施工成为一种较为普遍的选择。0003我国在城市地下铁道的建设中,盾构施工法以其良好的防渗漏水、施工安全快速、与深埋条件无关、对周围环境影响小等优点,已成为主要的可选施工方案,在许多场合已成为首选方案。国内软土地区的城市,特别是软土地区的大城市中心城区的地下轨道交通建设基本上都采用盾构法进行。随着中国经济的迅猛发展,城市化进程的日益提速,盾构法施工也越来越多。0004但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
9、地下轨道交通建设的发展趋势呈现出了深层化、密集化及复杂化的趋势,拟建隧道不可避免地要穿越大量地下管线,特别是长距离下穿大口径排水管。因此,如何保证盾构隧道施工的同时,保证地下大口径排水管受到的影响尽量小,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难题。这对现有的盾构施工技术提出了很大的挑战。0005经过对现有技术的文献检索发现,专利2010106108628公开了一种土压平衡盾构机穿越机场跑道的施工控制方法,从设计优化、设备优化、施工监测、跑道控制区划分等层面建立了一种穿越保护施工方法。专利2011101551883公开了一种超大直径盾构隧道近距离穿越城市高架桩基的方法,该方法主要包括桩基土体加固、桩基承台加固、盾构。
10、穿越桩基等步骤。专利201310500625X公开了一种软土地层盾构穿越建构筑物风险分级控制方法,通过资料收集分析影响建筑物安全的因素,对盾构穿越建筑物的主要影响因素进行风险分类研究;对盾构穿越建筑物的风险进行初步分级;对盾构穿越建筑物的修正影响因素进行风险分类研究;对盾构穿越建筑物的风险初步分级进行修正;对不同的风险级别做出相应的控制措施。并据此提出了相应的风险控制方法。专利201110414486X公开了一种盾构长距离穿越大口径管线的方法。提出了施工前预测方法,穿越中盾构参数控制措施等手段。为土压平衡盾构穿越大口径排水管提供了一种施工控制方法。0006通过对检索的文献调查发现,现有技术中存。
11、在以下技术问题00071现有技术方案多数针对影响对象为地面建筑如房屋、机场跑道或者地面建筑的附属部分例如高架桩基础等展开。针对地埋管线的研究也是针对小直径土压平衡盾构穿越大口径排水管的施工技术,施工风险和造成的后果相对较低。00082现有技术方案依托背景多数为小直径土压平衡盾构,较少有超大直径泥水平衡盾构穿越地下高危构筑物的解决方案。00093受影响建构筑物的变形、受力性态判定多数依据经验,缺乏依据实际监测数据理论计算来判定安全状态的标准。说明书CN104389613A2/8页500104缺少针对超大直径泥水平衡盾构穿越地下管线的保护措施和推进参数设置方法,导致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参数设置与受影。
12、响的建构筑物实际安全性态关联性较低且随意性较高,无法真正满足高危易爆地下管线的安全控制需求。发明内容0011本发明的目的就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种利用管线对应地表沉降判定管线安全状态的标准,以及在该标准下的一种泥水平衡盾构穿越危险地下管线的施工方法。0012为实现上述目的,一种泥水平衡盾构穿越危险地下管线的施工方法,包括0013确定沉降控制标准;以及0014在该沉降控制标准下,控制盾构施工穿越地下管线;0015其中,确定沉降控制标准包括00161计算管线容许曲率00170018式中为管线容许曲率,E为管线材料弹性模量,D为管线直径,为材料容许应力;00192根据管线容许曲率,。
13、计算管线容许最大沉降0020其中,0021式中IP为管线中心平面的沉降槽宽度系数,为管线梁弹性地基梁变形系数,为管线容许最大沉降,即管线位置处土层最大沉降量;00223根据管线容许最大沉降,确定管线上方控制最大沉降00230024式中C为管线沉降控制值,即管线上方控制最大沉降,为经验系数,I0为管线到地表投影面的沉降槽宽度系数;0025在沉降控制标准下,控制盾构施工穿越地下管线包括0026划分施工穿越阶段,其具体为将整个盾构穿越地下管线划分为三个施工穿越阶段,即穿越前试验阶段施工、穿越阶段施工和穿越后阶段施工,并将施工穿越阶段与盾构推进的环号一一对应;0027穿越前试验阶段施工;0028穿越阶。
14、段施工;以及0029穿越后阶段施工。0030本发明泥水平衡盾构穿越危险地下管线的施工方法的进一步改进在于,将施工穿越阶段与盾构推进的环号一一对应具体包括0031穿越前试验阶段施工为切口环到达管线15环至切口环到达管线5环;说明书CN104389613A3/8页60032穿越阶段施工为切口环到达管线5环至盾尾脱出管线5环;以及0033穿越后阶段施工为盾尾脱出管线5环至盾尾脱出管线15环。0034本发明泥水平衡盾构穿越危险地下管线的施工方法的进一步改进在于,穿越前试验阶段施工具体包括0035对盾构设备进行保养、维修;0036控制隧道轴线,即对隧道轴线进行一次定向测量,并将盾构姿态与管片姿态调整到最。
15、佳;以及0037检测拼装管片圆度,即对拼装管片的圆度进行测量,校核拼装管片圆度。0038本发明泥水平衡盾构穿越危险地下管线的施工方法的进一步改进在于,穿越阶段施工包括布置监测断面、设定气泡仓压力、设定泥水质量指标、控制推进速度、刀盘转速、盾尾油脂压注、拼装管片、控制盾构姿态、以及同步注浆控制。0039本发明泥水平衡盾构穿越危险地下管线的施工方法的进一步改进在于,布置监测断面包括0040根据盾构的埋深和地层条件计算盾构穿越影响范围,即00410042式中W是隧道推进影响范围,D是隧道外径,Z是隧道中心埋深,是隧道影响角;0043根据隧道推进影响范围,沿管线长度方向布置若干地表沉降监测点;以及00。
16、44在盾构穿越地下管线过程中,通过测量仪器对监测点实施沉降监测。0045本发明泥水平衡盾构穿越危险地下管线的施工方法的进一步改进在于,设定气泡仓压力包括0046PK0H0047式中P为气泡仓压力,为土体的平均重度,H为隧道中心埋深,K0为侧向土压力系数;0048施工中每两环根据覆土变化调整一次气泡仓压力理论值,其调整方法为001002BAR/5MM/次变,即当切口环前方土体沉降或隆起次变超过5MM时,气泡舱压力增大或减小001002BAR。0049本发明泥水平衡盾构穿越危险地下管线的施工方法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泥水质量指标具体包括比重、粘度、含砂量、析水量和PH值;设定泥水质量指标具体包括泥水比。
17、重的范围控制在115125G/CM3之间,泥水粘度控制在19S左右,去除20M以上的砂颗粒,析水量要小于5,以及PH值呈碱性。0050本发明泥水平衡盾构穿越危险地下管线的施工方法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控制推进速度、刀盘转速具体为推进速度控制在25至30MM/MIN之间,刀盘转速控制在095至11转/每分钟,刀盘每转进刀率控制在30MM/REP。0051本发明泥水平衡盾构穿越危险地下管线的施工方法的进一步改进在于,同步注浆控制具体包括0052根据穿越前试验阶段确定同步注浆填充率,穿越过程根据地面变形和管线安全情况做调整,其调整原则为03M3/5MM/次变,即当切口环前方土体沉降或隆起次变超过5MM时。
18、,同步注浆量增大或减小03M3;说明书CN104389613A4/8页70053均匀合理压注;以及0054穿越过程中保障同步注浆浆液的拌制质量。0055本发明泥水平衡盾构穿越危险地下管线的施工方法的进一步改进在于,穿越后阶段施工包括盾尾脱出管线并继续推进;对管线沉降做持续观测并绘制挠度时间曲线;确认管线沉降发展速率小于目标值。0056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00571通过实测沉降计算管线应力状态,结合管线位移共同控制管线在受扰动期间的安全性,可靠程度更高;00582系统的给出了盾构穿越危险管线的施工阶段划分和各阶段的关键工作;00593详细给出了盾构穿越过程中的参数设置方法和基本范围,适用性极强。。
19、附图说明0060图1为本发明泥水平衡盾构穿越危险地下管线的施工方法流程图。具体实施方式0061为利于对本发明的结构的了解,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进行说明。0062参照图1所示,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泥水平衡盾构穿越危险地下管线的施工方法,包括一下步骤0063S1,确定沉降控制标准0064依据管线的材质、结构以及盾构和管线的相对状态确定管线的沉降控制标准。计算步骤如下0065S10,计算管线容许曲率00660067式中为管线容许曲率,E为管线材料弹性模量,D为管线直径,为材料容许应力;0068S11,根据上式计算所得的容许曲率,计算管线容许最大沉降0069其中,0070式中IP为管线中心平面的沉降槽宽度。
20、系数,为管线梁弹性地基梁变形系数,为管线容许最大沉降,即管线位置处土层最大沉降量;0071S12,根据上式计算所得的确定管线上方控制最大沉降00720073式中C为管线沉降控制值,即管线上方控制最大沉降,为经验系数,I0为管线到地表投影面的沉降槽宽度系数。0074例如,以直径1493M泥水平衡盾构穿越DN250壁厚7MM钢管为例,管线埋深说明书CN104389613A5/8页820M,则控制沉降C确定为30MM,报警值确定为20MM,差异沉降控制标准为1D/1000D为测点间距。0075S2,盾构穿越地下管线0076S20,划分施工穿越阶段0077盾构穿越前应对穿越施工做细致规划,将整个穿越施。
21、工划分为00781穿越前试验阶段施工切口环到达管线15环至切口环到达管线5环环,隧道距离的一种表示方式;00792穿越阶段施工切口环到达管线5环至盾尾脱出管线5环;00803穿越后阶段施工盾尾脱出管线5环至盾尾脱出管线15环。0081将整个盾构穿越地下管线划分为三个施工穿越阶段,即穿越前试验阶段施工、穿越阶段施工和穿越后阶段施工,并将管线划分区域与盾构推进的环号一一对应;0082S21,穿越前试验阶段施工0083穿越前试验段施工的目的是调整机械设备状态,同时在穿越前试验段隧道施工中尽可能提升隧道结构质量,以利于盾构姿态控制。通过地面监测反馈,对推进参数进行调整,以期最大限度降低盾构施工对地面扰。
22、动。穿越前试验阶段施工包括00841对盾构设备进行保养、维修0085为了保证盾构在穿越期间能连续施工,在盾构进入试验段前将对盾构进行一次综合维护保养。保养、维修的主要内容包括00861各油脂泵、集中润滑系统检测0087盾尾油脂起到填充盾尾密封的作用,一旦盾尾密封受损会直接导致后方土体通过盾尾密封装置进入盾构内部,造成土体损失,使地面管线发生沉降。所以在穿越前必须对3台注浆泵进行检查,配备好泵体相应的易损件,确保泵体损坏时及时更换。00882同步注浆泵标定0089由于管片在脱出盾尾时会形成建筑空隙,所以需要通过同步注浆来及时填充,如填充不及时同样会造成盾尾上方的土体损失,造成管线沉降。同步注浆的。
23、控制理念是“压力和压注量的双控”,所以在穿越前应首先对同步注浆泵的压注量进行标定,摸清楚每台泵的真实数据,同时在过程中实时对比地面拌浆量和井下压注量,避免误差较大;其次,检查每根注浆管路的压力传感器是否运作正常,确保正式穿越时采集的数据真实、可靠。00903拼装机吸盘保养0091在穿越管线时,只有保持连续、均衡的施工才能尽量减少对管线的扰动,所以拼装机作为管片拼装的必要手段必须保证其运转正常。其中,满足吸盘的真空度要求是首要关键,如果真空度无法满足,系统判断为非安全状态,然后立即被PLC程序强制停止,无法施工。所以在穿越前需对吸盘的密封条及供气管道的密封情况进行严格的检查。00924气平衡系统。
24、维护0093开挖面的稳定直接影响到管线沉降情况,如超挖则发生沉降,如欠挖则发生隆起,而这次穿越使用的盾构机是一台泥水气平衡盾构机,它通过气平衡装置来设定正面的切口水压参数以平衡正面土体。所以在穿越前应对该设备进行严格保养、包括供气装置的敏感度和准确度,其次是备用装置是否能正常运转等。00942隧道轴线控制说明书CN104389613A6/8页90095试验段前对隧道轴线进行一次定向测量,确保隧道轴线精度定出量化范围例如轴线变化范围头部,尾部;将盾构姿态与管片姿态调整到最佳20MM,避免盾构在穿越阶段进行过大的纠偏量化纠偏量。00963拼装管片圆度检测0097为保证下穿段施工过程管片成环圆度数据。
25、准确,试验段施工阶段每个工作班组将对本班拼装管片圆度进行测量,校核管片圆度。在试验段内将管片衬砌环椭圆度控制在06D。0098S22,穿越阶段施工0099通过穿越前施工段的一系列调整,在到达穿越断面前5环时,盾构施工已经开始对前方土体造成扰动,并且随着盾构机不断接近,这种扰动程度愈加剧烈,直到盾尾脱出管线断面后,扰动才开始逐步减小。盾构穿越阶段不同,其对地层扰动机理和影响因素也不尽相同。在切口到达管线断面前,盾构机正面支护是主要控制因素,泥水质量、气平衡压力设置、刀盘转速、推进速度等共同决定了盾构正前方的地层扰动程度;当盾尾脱出管线断面后,同步注浆量、注浆压力、盾尾油脂压力,盾构推进姿态等是决。
26、定地层二次扰动的关键因素。因此要保障盾构穿越过程安全,合理的确定这些指标是关键。穿越阶段施工主要包括以下步骤01001布置监测断面0101I根据盾构的埋深和地层条件计算盾构穿越影响范围01020103式中W是隧道推进影响范围,D是隧道外径,Z是隧道中心埋深,是隧道影响角,一般取3550,适用于软粘土,硬粘土及饱和粉细砂,一般强度越高,取值越大;0104II根据隧道推进影响范围,沿管线长度方向布置若干地表沉降监测点0105沉降监测点间距一般控制在W/4,有特殊需要时可适当加密;0106III在盾构穿越地下管线过程中,采用测量仪器对监测点实施沉降监测0107在盾构穿越管线过程中,采用水准仪或者全站。
27、仪对监测点实施沉降监测,通常每12小时记录一次监测数据,以该区间上监测点的水平距离为X坐标,监测点的沉降为Y坐标,可以得到N1个坐标点。将监测数据以坐标形式X1,Y1,X2,Y2XN1,YN1记录下来,以供后续分析使用。01082气泡仓压力设定0109PK0H0110式中P为气泡仓压力,为土体的平均重度,H为隧道中心埋深,K0为侧向土压力系数;0111施工中每2环根据覆土变化调整一次气泡仓压力理论值。在穿越管线过程中,应结合每日地面沉降监测报表做动态调整。调整方法为0112001002BAR/5MM/次变0113也即当切口环前方土体沉降隆起次变超过5MM时,气泡舱压力增大减小001002BAR。
28、。01143泥水质量指标设定说明书CN104389613A7/8页100115所述泥水质量指标具体包括0116I比重0117泥水的比重是一个主要的控制指标,掘进中进泥比重不应过高或者过低,前者会影响泥水的输送能力,后者则不利于泥膜的形成和开挖面的稳定,泥水比重的范围一般控制在115125G/立方厘米。0118II粘度0119从土颗粒的悬浮性要求来说,要求泥水的粘度越高越好,考虑到泥水系统的自造浆能力,随着推进距离的增加,泥浆越来越浓,比重也在上升,进而影响泥水质量,所以泥水粘度一般控制在19S左右。0120III含砂量0121泥水处理的目的是保留小颗粒的粘土部分,去除20M以上的砂颗粒。所以含。
29、砂量也是一个衡量泥水质量好坏的重要标准。0122IV析水量和PH值0123泥水的析水量必须要小于5,PH值呈碱性。降低含砂量,提高泥浆粘度或在调整池中加入纯碱是保证析水量合格的主要手段。01244推进速度、刀盘转速控制0125盾构穿越管线过程中宜均衡施工,减少对周围土体的扰动,避免在途中有较长时间耽搁。如果推得过快则刀盘面对地层的挤压作用相对明显,地层应力来不及释放;推得过慢则刀盘的正反转动对地层扰动作用相对明显,容易造成建筑空隙,推进速度一般控制在2530MM/MIN之间。刀盘转速控制在09511RPM,并配合推进速度,刀盘每转进刀率控制在30MM/REP,切削效果较好。01265盾尾油脂压。
30、注0127穿越过程中,每班推进前保证储桶内有充足的油脂,勤检查。推进时根据推进速度连续压注,杜绝人为欠压现象的发生。安排专人对盾尾油脂压注进行计量,并对盾尾进行巡视,确保穿越过程不会发生盾尾渗漏事故。穿越过程盾尾油脂压注量比常规段多1020,宜控制在180200KG/环01286管片拼装0129在管片拼装过程中,应当防止盾构机后退,并安排最熟练的拼装工进行拼装,减少拼装的时间,缩短盾构停顿的时间,拼装结束之后,应当尽可能快地恢复推进,减少上方土体的沉降。01307盾构姿态控制0131原则上在盾构穿越期间不进行盾构纠偏,有特殊需要时,单环纠偏量不超过01一个坡度穿越期间每环应对轴线偏差进行人工复。
31、核,与自动测量系统数据进行比较。01328同步注浆控制0133严格控制同步注浆量和浆液质量。压浆时注意控制注浆压力,防止压力过大造成负面影响,同步注浆控制具体包括0134I根据穿越前试验阶段确定同步注浆填充率,穿越过程根据地面变形和管线安全情况做调整;0135调整原则为03M3/5MM/次变说明书CN104389613A108/8页110136即当切口环前方土体沉降隆起次变超过5MM时,同步注浆量增大减小03M3;0137II均匀合理压注;0138以六点注浆为例,其上中下比例为532。在压浆过程中,应密切关注每个注浆孔的压力,压力波动范围宜根据盾构埋深和试验段推进情况综合确定。一般应比该注浆孔。
32、位置处水土压力高24BAR。0139III穿越过程中保障同步注浆浆液的拌制质量;0140对于单液浆,应采用中砂拌制,拌制应注意实测其含水量并对配比做适时调整。浆液拌制所用粉煤灰不宜采用高钙灰,防止浆液结硬、堵管。浆液坍落度宜控制在10CM2CM。0141S23,穿越后阶段施工0142盾构的盾尾脱出管线断面5环后,盾构施工造成的影响逐步减小,管线受土体长期变形的影响将进一步产生变形和位移。这一阶段需要对管线沉降做持续观测并绘制挠度时间曲线。当管线沉降发展速率小于02MM/DAY时,可以认为管线变形已趋于收敛稳定,穿越过程结束。0143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01441通过实测沉降计算管线应力状态,结合管线位移共同控制管线在受扰动期间的安全性,可靠程度更高;01452系统地给出了盾构穿越危险管线的施工阶段划分和各阶段的关键工作;01463详细给出了盾构穿越过程中的参数设置方法和基本范围,适用性极强。0147以上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中普通技术人员可根据上述说明对本发明做出种种变化例。因而,实施例中的某些细节不应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定,本发明将以所附权利要求书界定的范围作为保护范围。说明书CN104389613A111/1页12图1说明书附图CN104389613A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