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MATLAB的线性菲涅尔式聚光集热系统用复合抛物面聚光器的建模方法.pdf

上传人:le****a 文档编号:6182907 上传时间:2019-05-17 格式:PDF 页数:9 大小:1.2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410081409.0

申请日:

2014.03.07

公开号:

CN103810352A

公开日:

2014.05.21

当前法律状态:

授权

有效性:

有权

法律详情:

授权|||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G06F 17/50申请日:20140307|||公开

IPC分类号:

G06F17/50

主分类号:

G06F17/50

申请人:

兰州大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兰州大成聚光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兰州大成真空科技有限公司

发明人:

范多旺; 王成龙; 马军; 范多进; 王云锋

地址:

730000 甘肃省兰州市永登县中川镇经七路西侧,纬三路北侧、纬二路南侧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兰州振华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62102

代理人:

张真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matlab的线性菲涅尔式聚光集热系统用复合抛物面聚光器的建模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确定CPC的最大接收半角θc;2)以真空集热管金属内管外径圆为渐开线基圆;3)将渐开线以圆心O为中心旋转α,使得渐开线上t=t0的点C处于CPC中心轴上,点C与集热管金属内管的距离为该点与集热管玻璃外管的距离和集热管玻璃外管与金属内管之间的距离之和;4)选取渐开线上的点为渐开线CFB和抛物线A的结合点;5)绕抛物线顶点将其旋转θc使其经过左结合点FB,并且以右结合点FA为焦点,求得抛物线方程;6)利用光线追踪法仿真计算CPC汇聚率与截取比的关系,选取恰当的截取比。

权利要求书

1.一种基于matlab的线性菲涅尔式聚光集热系统用复合抛物面
聚光器的建模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1)确定CPC的最大接收半角θc;
2)以真空集热管金属内管外径圆为渐开线基圆,以其圆心O为
原点建立直角坐标系,CPC左半段渐开线的参数坐标方程为:
x=-R(sint-tcost)  (1);
y=R(cost+tsint)  (2);
其中,R为基圆半径,t为渐开线方程的参数;
3)将渐开线以圆心O为中心旋转α,使得渐开线上t=t0的点C处
于CPC中心轴上,t0满足如下方程:
x ( t 0 ) 2 + y ( t 0 ) 2 = L + R - - - ( 3 ) ]]>
其中,L为点C与集热管玻璃外管的距离MC和集热管玻璃外管
与金属内管之间的距离MN之和;
4)选取渐开线上的点为渐开线CFB和抛物线A的结
合点;因为渐开线和抛物线上该点的反射光线都垂直于CPC中心轴,
可见此点处渐开线的斜率和抛物线的斜率相同,则结合点光滑;
5)绕抛物线顶点将其旋转θc使其经过左结合点FB,并且以右结
合点FA为焦点,求得抛物线方程为:
((x-m)cosθc+(y-n)sinθc)2=-2p[-(x-m)sinθc+(y-n)cosθc]  (4)
其中,m为抛物线在x轴方向的移动量、n为抛物线在y轴方向的移动
量、p为抛物线焦准距,m、n、p通过上述条件求得;
6)利用光线追踪法仿真计算CPC汇聚率与截取比的关系,选取恰
当的截取比。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matlab的线性菲涅尔式聚光集热系
统用复合抛物面聚光器的建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CPC的最大接
收半角根据 θ c arctan Q max H ]]>求得;
其中,Qmax为线性菲涅尔式聚光集热系统镜场最远端反射镜中心
与镜场中心的距离,H为真空集热管圆心对于反射镜所在平面的高
度。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matlab的线性菲涅尔式聚光集热系
统用复合抛物面聚光器的建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渐开线上t=t0
的点与集热管金属内管圆心的距离为该点与集热管玻璃外管的距离、
集热管玻璃外管与金属内管之间的距离以及集热管金属内管半径之
和。

说明书

基于matlab的线性菲涅尔式聚光集热系统用复合抛物面聚光器的建模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复合抛物面聚光器的建模方法,特别涉及一种基于matlab软件的线性菲涅尔式聚光集热系统用CPC(Compound Parabolic Concentrator:CPC)的建模方法。 

背景技术

理想的单管复合抛物面聚光器(Compound Parabolic Concentrator:CPC)CPC的结构如图1所示。A、B为两段关于CPC中心轴对称的抛物线,FA和FB分别为A和B的焦点,aFA和bFB分别与抛物线B和A的主轴平行,其夹角为CPC的最大接收角2θc。FBC、CFA为两段以吸热管外圆为基圆的渐开线,同样关于CPC中心轴对称。由圆的渐开线性质可知,从圆外任何方向射向圆的渐开线上的光线经反射后都投射到该圆上,因此它具有不用跟踪太阳也可以接收会聚光线的功能,提高了聚光器的光学效率。理想CPC的汇聚率为1。 

线性菲涅尔式聚光集热系统采用的太阳能真空集热管在镀有耐高温选择性吸收膜的金属内管外面套有玻璃外管,且由于安装需要,集热管玻璃外管须与CPC尖部保持一定距离,因此,理想CPC无法用 于实际(集热管紧贴尖部)。并且现有的设计无法进行光学仿真,进而无法实现优化设计,设计周期长、成本高。根据实际需要对复合抛物面聚光器建模极其重要,急需探索一种用于线性菲涅尔太阳能集热系统的CPC的建模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实际需要,发明了一种基于matlab的线性菲涅尔式聚光集热系统用复合抛物面聚光器的建模方法。复合抛物面聚光器中心轴对称,建模过程考虑其中一半即可,本发明只针对CPC左半边进行阐述。本发明的方法可以针对实际情况快速准确地建立CPC的模型,并且由于该模型是数学模型,可以在matlab环境下利用光线追踪法进行聚光效果的仿真。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基于matlab的线性菲涅尔式聚光集热系统用复合抛物面聚光器的建模方法,其主要特点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1)确定CPC的最大接收半角θc; 

2)以真空集热管金属内管外径圆为渐开线基圆,以其圆心O为原点建立直角坐标系,CPC左半段渐开线的参数坐标方程为: 

x=-R(sint-tcost)  (1); 

y=R(cost+tsint)  (2); 

其中,R为基圆半径,t为渐开线方程的参数。 

3)将渐开线以圆心O为中心旋转α,使得渐开线上t=t0的点C处 于CPC中心轴上,t0满足如下方程: 

x ( t 0 ) 2 + y ( t 0 ) 2 = L + R - - - ( 3 ) ]]>

其中,L为点C与集热管玻璃外管的距离MC和集热管玻璃外管与金属内管之间的距离MN之和。 

4)选取渐开线上的点为渐开线CFB和抛物线A的结合点。因为渐开线和抛物线上该点的反射光线都垂直于CPC中心轴,可见此点处渐开线的斜率和抛物线的斜率相同,则结合点光滑。 

5)绕抛物线顶点将其旋转θc使其经过左结合点FB,并且以右结合点FA为焦点,求得抛物线方程为: 

((x-m)cosθc+(y-n)sinθc)2=-2p[-(x-m)sinθc+(y-n)cosθc]  (4) 

其中,m为抛物线在x轴方向的移动量、n为抛物线在y轴方向的移动量、p为抛物线焦准距,m、n、p可以通过上述条件求得; 

6)利用光线追踪法仿真计算CPC汇聚率与截取比的关系,选取恰当的截取比。 

所述的基于matlab的线性菲涅尔式聚光集热系统用复合抛物面聚光器的建模方法,所述的CPC的最大接收半角否则入射光线将不会被集热管吸收; 

其中,Qmax为线性菲涅尔式聚光集热系统镜场最远端反射镜中心与镜场中心的距离,H为真空集热管圆心对于反射镜所在平面的高度。 

所述的基于matlab的线性菲涅尔式聚光集热系统用复合抛物面聚光器的建模方法,所述的渐开线的基圆半径为真空集热管金属内管的外径。 

所述的基于matlab的线性菲涅尔式聚光集热系统用复合抛物面聚光器的建模方法,所述的渐开线上t=t0的点与集热管金属内管圆心的距离为该点与集热管玻璃外管的距离、集热管玻璃外管与金属内管之间的距离以及集热管金属内管半径之和。 

所述的基于matlab的线性菲涅尔式聚光集热系统用复合抛物面聚光器的建模方法,所述的左渐开线在CPC中心轴右边部分被截去。 

所述的基于matlab的线性菲涅尔式聚光集热系统用复合抛物面聚光器的建模方法,所述的抛物线旋转弧度为θc。 

所述的基于matlab的线性菲涅尔式聚光集热系统用复合抛物面聚光器的建模方法,所述的左渐开线与左抛物线的结合点是右抛物线的焦点;右渐开线与右抛物线的结合点是左抛物线的焦点。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为用于线性菲涅尔式聚光集热系统的复合抛物面聚光器提供了一种简单且便于操作的建模方法,实现了复合抛物面聚光器汇聚率的快速定量分析,进而容易实现优化设计,可以准确计算出用于线性菲涅尔太阳能集热系统的复合抛物面聚光器的汇聚率。 

附图说明

图1:理想CPC结构; 

图2:本发明利用matlab建立的复合抛物面聚光器模型; 

图3:(a)入射角为45°光线在CPC内的汇聚光线分布图; 

图3:(b)入射角为60°光线在CPC内的汇聚光线分布图; 

图3:(c)入射角为75°光线在CPC内的汇聚光线分布图; 

图3:(d)入射角为85°光线在CPC内的汇聚光线分布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利用matlab建立的复合抛物面聚光器模型及其汇聚率的仿真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发明,并非用于限定本发明的范围。 

实施例1:见图2,一种基于matlab的线性菲涅尔式聚光集热系统用复合抛物面聚光器的建模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1)由CPC距离地面高度与菲涅尔反射镜场最大宽度求得CPC的最大接收半角

2)以真空集热管金属内管外径R=45mm为渐开线的基圆,以其圆心为原点建立直角坐标系,CPC左半段渐开线的参数坐标方程为: 

x=-45(sint-tcost)  (1); 

y=45(cost+tsint)  (2); 

3)将渐开线以圆心O为中心旋转α=50.4489°,使得渐开线上t=t0的点C处于CPC中心轴上,t0满足如下方程: 

x ( t 0 ) 2 + y ( t 0 ) 2 = 100 - - - ( 3 ) ]]>

求得t0=1.9845; 

4)选取渐开线上的点为渐开线CFB和抛物线A的结合点; 

5)绕抛物线顶点将其旋转使其经过左结合点FB,并且以右结合点FA为焦点,求得抛物线方程为: 

((x-m)cosθc+(y-n)sinθc)2=-2p[-(x-m)sinθc+(y-n)cosθc]  (4) 

m、n、p可以通过上述条件求得,分别为-34.8170、223.8545、573.9677; 

6)利用光线追踪法仿真计算CPC汇聚率与截取比的关系,选取截取比为0.7。 

所述的太阳能中高温真空集热管的金属内管的外径Φ=90mm。 

所述的太阳能中高温真空集热管的玻璃外管的外径Φ=145mm。 

所述的集热管玻璃外管和金属内管之间的距离与安装所要求的集热管玻璃外管与CPC尖部的距离之和为55mm。 

所述的渐开线上t=3.6294的点是渐开线与抛物线的结合点。 

所述的左渐开线在CPC中心轴右边部分被截去。 

所述的CPC的最大接收半角为θc≥45°。 

所述的抛物线旋转角度为45°。 

所述的CPC汇聚率为80.15%。 

所述的CPC内不同入射角的光线分布如图3所示。 

图3:(a)入射角为45°光线在CPC内的汇聚光线分布图, 

图3:(b)入射角为60°光线在CPC内的汇聚光线分布图, 

图3:(c)入射角为75°光线在CPC内的汇聚光线分布图, 

图3:(d)入射角为85°光线在CPC内的汇聚光线分布图。 

实施例2:见图2,一种基于matlab的线性菲涅尔式聚光集热系统用复合抛物面聚光器的建模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1)由CPC距离地面高度与菲涅尔反射镜场最大宽度求得CPC的最大接收半角

2)以真空集热管金属内管外径R=45mm为渐开线的基圆,以其圆心为原点建立直角坐标系,CPC左半段渐开线的参数坐标方程为: 

x=-45(sint-tcost)  (1); 

y=45(cost+tsint)  (2); 

3)将渐开线以圆心O为中心旋转α=50.4489°,使得渐开线上t=t0的点C处于CPC中心轴上,t0满足如下方程: 

x ( t 0 ) 2 + y ( t 0 ) 2 = 100 - - - ( 3 ) ]]>

求得t0=1.9845; 

4)选取渐开线上的点为渐开线CFB和抛物线A的结合点; 

5)绕抛物线顶点将其旋转使其经过左结合点FB,并且以右结合点FA为焦点,求得抛物线方程为: 

((x-m)cosθc+(y-n)sinθc)2=-2p[-(x-m)sinθc+(y-n)cosθc]  (4) 

m、n、p可以通过上述条件求得,分别为-34.8170、223.8545、573.9677; 

6)利用光线追踪法仿真计算CPC汇聚率与截取比的关系,选取截取比为0.6。 

所述的太阳能中高温真空集热管的金属内管的外径Φ=90mm。 

所述的太阳能中高温真空集热管的玻璃外管的外径Φ=145mm。 

所述的集热管玻璃外管和金属内管之间的距离与安装所要求的集热管玻璃外管与CPC尖部的距离之和为55mm。 

所述的渐开线上t=3.6294的点是渐开线与抛物线的结合点。 

所述的CPC的最大接收半角为θc≥45°。 

所述的抛物线旋转角度为45°。 

所述的CPC汇聚率为75.42%。 

实施例3:见图2,一种基于matlab的线性菲涅尔式聚光集热系统用复合抛物面聚光器的建模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1)由CPC距离地面高度与菲涅尔反射镜场最大宽度求得CPC的最大接收半角

2)以真空集热管金属内管外径R=45mm为渐开线的基圆,以其圆心为原点建立直角坐标系,CPC左半段渐开线的参数坐标方程为: 

x=-45(sint-tcost)  (1); 

y=45(cost+tsint)  (2); 

3)将渐开线以圆心O为中心旋转α=50.4489°,使得渐开线上t=t0 的点C处于CPC中心轴上,t0满足如下方程: 

x ( t 0 ) 2 + y ( t 0 ) 2 = 100 - - - ( 3 ) ]]>

求得t0=1.9845; 

4)选取渐开线上的点为渐开线CFB和抛物线A的结合点; 

5)绕抛物线顶点将其旋转使其经过左结合点FB,并且以右结合点FA为焦点,求得抛物线方程为: 

((x-m)cosθc+(y-n)sinθc)2=-2p[-(x-m)sinθc+(y-n)cosθc]  (4) 

m、n、p可以通过上述条件求得,分别为-34.8170、223.8545、573.9677; 

6)利用光线追踪法仿真计算CPC汇聚率与截取比的关系,选取截取比为0.8。 

所述的太阳能中高温真空集热管的金属内管的外径Φ=90mm。 

所述的太阳能中高温真空集热管的玻璃外管的外径Φ=145mm。 

所述的集热管玻璃外管和金属内管之间的距离与安装所要求的集热管玻璃外管与CPC尖部的距离之和为55mm。 

所述的渐开线上t=3.6294的点是渐开线与抛物线的结合点。 

所述的CPC的最大接收半角为θc≥45°。 

所述的抛物线旋转角度为45°。 

所述的CPC汇聚率为81.02%。 

基于MATLAB的线性菲涅尔式聚光集热系统用复合抛物面聚光器的建模方法.pdf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基于MATLAB的线性菲涅尔式聚光集热系统用复合抛物面聚光器的建模方法.pdf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基于MATLAB的线性菲涅尔式聚光集热系统用复合抛物面聚光器的建模方法.pdf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基于MATLAB的线性菲涅尔式聚光集热系统用复合抛物面聚光器的建模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基于MATLAB的线性菲涅尔式聚光集热系统用复合抛物面聚光器的建模方法.pdf(9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 CN 103810352 A (43)申请公布日 2014.05.21 CN 103810352 A (21)申请号 201410081409.0 (22)申请日 2014.03.07 G06F 17/50(2006.01) (71)申请人 兰州大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 730000 甘肃省兰州市永登县中川镇经 七路西侧, 纬三路北侧、 纬二路南侧 申请人 兰州大成聚光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兰州大成真空科技有限公司 (72)发明人 范多旺 王成龙 马军 范多进 王云锋 (74)专利代理机构 兰州振华专利代理有限责任 公司 62102 代理人 张真 (54) 发明名称 基于 m。

2、atlab 的线性菲涅尔式聚光集热系统 用复合抛物面聚光器的建模方法 (57)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 matlab 的线性菲涅尔 式聚光集热系统用复合抛物面聚光器的建模方 法。包括如下步骤 : 1) 确定 CPC 的最大接收半角 c; 2) 以真空集热管金属内管外径圆为渐开线基 圆 ; 3) 将渐开线以圆心O为中心旋转, 使得渐开 线上 t t0的点 C 处于 CPC 中心轴上, 点 C 与集 热管金属内管的距离为该点与集热管玻璃外管的 距离和集热管玻璃外管与金属内管之间的距离之 和 ; 4)选取渐开线上的点为渐 开线CFB和抛物线A的结合点 ; 5) 绕抛物线顶点将 其旋转c使其经过左结。

3、合点FB, 并且以右结合点 FA为焦点, 求得抛物线方程 ; 6) 利用光线追踪法仿 真计算 CPC 汇聚率与截取比的关系, 选取恰当的 截取比。 (51)Int.Cl. 权利要求书 1 页 说明书 5 页 附图 2 页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5页 附图2页 (10)申请公布号 CN 103810352 A CN 103810352 A 1/1 页 2 1. 一种基于 matlab 的线性菲涅尔式聚光集热系统用复合抛物面聚光器的建模方法, 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 1) 确定 CPC 的最大接收半角 c; 2) 以真空集热管金属内管。

4、外径圆为渐开线基圆, 以其圆心 O 为原点建立直角坐标系, CPC 左半段渐开线的参数坐标方程为 : x -R(sint-tcost) (1) ; y R(cost+tsint) (2) ; 其中, R 为基圆半径, t 为渐开线方程的参数 ; 3) 将渐开线以圆心 O 为中心旋转 , 使得渐开线上 t t0的点 C 处于 CPC 中心轴上, t0满足如下方程 : 其中, L 为点 C 与集热管玻璃外管的距离 MC 和集热管玻璃外管与金属内管之间的距离 MN 之和 ; 4) 选取渐开线上的点为渐开线 CFB和抛物线 A 的结合点 ; 因为渐开线 和抛物线上该点的反射光线都垂直于 CPC 中心轴。

5、, 可见此点处渐开线的斜率和抛物线的斜 率相同, 则结合点光滑 ; 5) 绕抛物线顶点将其旋转 c使其经过左结合点 FB, 并且以右结合点 FA为焦点, 求得 抛物线方程为 : (x-m)cosc+(y-n)sinc)2 -2p-(x-m)sinc+(y-n)cosc (4) 其中, m 为抛物线在 x 轴方向的移动量、 n 为抛物线在 y 轴方向的移动量、 p 为抛物线焦 准距, m、 n、 p 通过上述条件求得 ; 6) 利用光线追踪法仿真计算 CPC 汇聚率与截取比的关系, 选取恰当的截取比。 2. 如权利要求 1 所述的基于 matlab 的线性菲涅尔式聚光集热系统用复合抛物面聚光 器。

6、的建模方法, 其特征在于所述的 CPC 的最大接收半角根据求得 ; 其中, Qmax为线性菲涅尔式聚光集热系统镜场最远端反射镜中心与镜场中心的距离, H 为真空集热管圆心对于反射镜所在平面的高度。 3. 如权利要求 1 所述的基于 matlab 的线性菲涅尔式聚光集热系统用复合抛物面聚光 器的建模方法, 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渐开线上 t t0的点与集热管金属内管圆心的距离为该 点与集热管玻璃外管的距离、 集热管玻璃外管与金属内管之间的距离以及集热管金属内管 半径之和。 权 利 要 求 书 CN 103810352 A 2 1/5 页 3 基于 matlab 的线性菲涅尔式聚光集热系统用复合抛物面 。

7、聚光器的建模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复合抛物面聚光器的建模方法, 特别涉及一种基于 matlab 软件 的线性菲涅尔式聚光集热系统用 CPC(Compound Parabolic Concentrator : CPC) 的建模方 法。 背景技术 0002 理想的单管复合抛物面聚光器 (Compound Parabolic Concentrator : CPC) CPC 的 结构如图 1 所示。A、 B 为两段关于 CPC 中心轴对称的抛物线, FA和 FB分别为 A 和 B 的焦点, aFA和 bFB分别与抛物线 B 和 A 的主轴平行, 其夹角为 CPC 的最大接收角 2c。。

8、FBC、 CFA为 两段以吸热管外圆为基圆的渐开线, 同样关于 CPC 中心轴对称。由圆的渐开线性质可知, 从 圆外任何方向射向圆的渐开线上的光线经反射后都投射到该圆上, 因此它具有不用跟踪太 阳也可以接收会聚光线的功能, 提高了聚光器的光学效率。理想 CPC 的汇聚率为 1。 0003 线性菲涅尔式聚光集热系统采用的太阳能真空集热管在镀有耐高温选择性吸收 膜的金属内管外面套有玻璃外管, 且由于安装需要, 集热管玻璃外管须与 CPC 尖部保持一 定距离, 因此, 理想 CPC 无法用 于实际 (集热管紧贴尖部) 。并且现有的设计无法进行光学 仿真, 进而无法实现优化设计, 设计周期长、 成本高。

9、。根据实际需要对复合抛物面聚光器建 模极其重要, 急需探索一种用于线性菲涅尔太阳能集热系统的 CPC 的建模方法。 发明内容 0004 本发明针对实际需要, 发明了一种基于 matlab 的线性菲涅尔式聚光集热系统用 复合抛物面聚光器的建模方法。复合抛物面聚光器中心轴对称, 建模过程考虑其中一半即 可, 本发明只针对 CPC 左半边进行阐述。本发明的方法可以针对实际情况快速准确地建立 CPC 的模型, 并且由于该模型是数学模型, 可以在 matlab 环境下利用光线追踪法进行聚光 效果的仿真。 0005 为实现上述目的, 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 一种基于 matlab 的线性菲涅尔式聚 光。

10、集热系统用复合抛物面聚光器的建模方法, 其主要特点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 0006 1) 确定 CPC 的最大接收半角 c; 0007 2) 以真空集热管金属内管外径圆为渐开线基圆, 以其圆心 O 为原点建立直角坐标 系, CPC 左半段渐开线的参数坐标方程为 : 0008 x -R(sint-tcost) (1) ; 0009 y R(cost+tsint) (2) ; 0010 其中, R 为基圆半径, t 为渐开线方程的参数。 0011 3) 将渐开线以圆心 O 为中心旋转 , 使得渐开线上 t t0的点 C 处 于 CPC 中心 轴上, t0满足如下方程 : 说 明 书 CN 10381。

11、0352 A 3 2/5 页 4 0012 0013 其中, L 为点 C 与集热管玻璃外管的距离 MC 和集热管玻璃外管与金属内管之间的 距离 MN 之和。 0014 4) 选取渐开线上的点为渐开线 CFB和抛物线 A 的结合点。因为渐 开线和抛物线上该点的反射光线都垂直于 CPC 中心轴, 可见此点处渐开线的斜率和抛物线 的斜率相同, 则结合点光滑。 0015 5) 绕抛物线顶点将其旋转 c使其经过左结合点 FB, 并且以右结合点 FA为焦点, 求得抛物线方程为 : 0016 (x-m)cosc+(y-n)sinc)2 -2p-(x-m)sinc+(y-n)cosc (4) 0017 其中。

12、, m 为抛物线在 x 轴方向的移动量、 n 为抛物线在 y 轴方向的移动量、 p 为抛物 线焦准距, m、 n、 p 可以通过上述条件求得 ; 0018 6) 利用光线追踪法仿真计算 CPC 汇聚率与截取比的关系, 选取恰当的截取比。 0019 所述的基于 matlab 的线性菲涅尔式聚光集热系统用复合抛物面聚光器的建模方 法, 所述的 CPC 的最大接收半角否则入射光线将不会被集热管吸收 ; 0020 其中, Qmax为线性菲涅尔式聚光集热系统镜场最远端反射镜中心与镜场中心的距 离, H 为真空集热管圆心对于反射镜所在平面的高度。 0021 所述的基于 matlab 的线性菲涅尔式聚光集热。

13、系统用复合抛物面聚光器的建模方 法, 所述的渐开线的基圆半径为真空集热管金属内管的外径。 0022 所述的基于 matlab 的线性菲涅尔式聚光集热系统用复合抛物面聚光器的建模方 法, 所述的渐开线上 t t0的点与集热管金属内管圆心的距离为该点与集热管玻璃外管的 距离、 集热管玻璃外管与金属内管之间的距离以及集热管金属内管半径之和。 0023 所述的基于 matlab 的线性菲涅尔式聚光集热系统用复合抛物面聚光器的建模方 法, 所述的左渐开线在 CPC 中心轴右边部分被截去。 0024 所述的基于 matlab 的线性菲涅尔式聚光集热系统用复合抛物面聚光器的建模方 法, 所述的抛物线旋转弧度。

14、为 c。 0025 所述的基于 matlab 的线性菲涅尔式聚光集热系统用复合抛物面聚光器的建模方 法, 所述的左渐开线与左抛物线的结合点是右抛物线的焦点 ; 右渐开线与右抛物线的结合 点是左抛物线的焦点。 0026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 本发明为用于线性菲涅尔式聚光集热系统的复合抛物面聚 光器提供了一种简单且便于操作的建模方法, 实现了复合抛物面聚光器汇聚率的快速定量 分析, 进而容易实现优化设计, 可以准确计算出用于线性菲涅尔太阳能集热系统的复合抛 物面聚光器的汇聚率。 附图说明 0027 图 1 : 理想 CPC 结构 ; 0028 图 2 : 本发明利用 matlab 建立的复合抛物。

15、面聚光器模型 ; 说 明 书 CN 103810352 A 4 3/5 页 5 0029 图 3 :(a) 入射角为 45光线在 CPC 内的汇聚光线分布图 ; 0030 图 3 :(b) 入射角为 60光线在 CPC 内的汇聚光线分布图 ; 0031 图 3 :(c) 入射角为 75光线在 CPC 内的汇聚光线分布图 ; 0032 图 3 :(d) 入射角为 85光线在 CPC 内的汇聚光线分布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3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利用 matlab 建立的复合抛物面聚光器模型及其汇聚率的 仿真进行描述, 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发明, 并非用于限定本发明的范围。 0034 实施例1。

16、 : 见图2, 一种基于matlab的线性菲涅尔式聚光集热系统用复合抛物面聚 光器的建模方法, 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 0035 1)由 CPC 距离地面高度与菲涅尔反射镜场最大宽度求得 CPC 的最大接收半角 0036 2) 以真空集热管金属内管外径R45mm为渐开线的基圆, 以其圆心为原点建立直 角坐标系, CPC 左半段渐开线的参数坐标方程为 : 0037 x -45(sint-tcost) (1) ; 0038 y 45(cost+tsint) (2) ; 0039 3) 将渐开线以圆心 O 为中心旋转 50.4489, 使得渐开线上 t t0的点 C 处 于 CPC 中心轴上, 。

17、t0满足如下方程 : 0040 0041 求得 t0 1.9845 ; 0042 4) 选取渐开线上的点为渐开线 CFB和抛物线 A 的结合点 ; 0043 5) 绕抛物线顶点将其旋转使其经过左结合点 FB, 并且以右结合点 FA为焦 点, 求得抛物线方程为 : 0044 (x-m)cosc+(y-n)sinc)2 -2p-(x-m)sinc+(y-n)cosc (4) 0045 m、 n、 p 可以通过上述条件求得, 分别为 -34.8170、 223.8545、 573.9677 ; 0046 6) 利用光线追踪法仿真计算 CPC 汇聚率与截取比的关系, 选取截取比为 0.7。 0047 。

18、所述的太阳能中高温真空集热管的金属内管的外径 =90mm。 0048 所述的太阳能中高温真空集热管的玻璃外管的外径 =145mm。 0049 所述的集热管玻璃外管和金属内管之间的距离与安装所要求的集热管玻璃外管 与 CPC 尖部的距离之和为 55mm。 0050 所述的渐开线上 t 3.6294 的点是渐开线与抛物线的结合点。 0051 所述的左渐开线在 CPC 中心轴右边部分被截去。 0052 所述的 CPC 的最大接收半角为 c 45。 0053 所述的抛物线旋转角度为 45。 0054 所述的 CPC 汇聚率为 80.15%。 说 明 书 CN 103810352 A 5 4/5 页 6。

19、 0055 所述的 CPC 内不同入射角的光线分布如图 3 所示。 0056 图 3 :(a) 入射角为 45光线在 CPC 内的汇聚光线分布图, 0057 图 3 :(b) 入射角为 60光线在 CPC 内的汇聚光线分布图, 0058 图 3 :(c) 入射角为 75光线在 CPC 内的汇聚光线分布图, 0059 图 3 :(d) 入射角为 85光线在 CPC 内的汇聚光线分布图。 0060 实施例2 : 见图2, 一种基于matlab的线性菲涅尔式聚光集热系统用复合抛物面聚 光器的建模方法, 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 0061 1)由 CPC 距离地面高度与菲涅尔反射镜场最大宽度求得 C。

20、PC 的最大接收半角 0062 2) 以真空集热管金属内管外径R45mm为渐开线的基圆, 以其圆心为原点建立直 角坐标系, CPC 左半段渐开线的参数坐标方程为 : 0063 x -45(sint-tcost) (1) ; 0064 y 45(cost+tsint) (2) ; 0065 3) 将渐开线以圆心 O 为中心旋转 50.4489, 使得渐开线上 t t0的点 C 处 于 CPC 中心轴上, t0满足如下方程 : 0066 0067 求得 t0 1.9845 ; 0068 4) 选取渐开线上的点为渐开线CFB和抛物线A的结合点 ; 0069 5) 绕抛物线顶点将其旋转使其经过左结合点。

21、 FB, 并且以右结合点 FA为焦 点, 求得抛物线方程为 : 0070 (x-m)cosc+(y-n)sinc)2 -2p-(x-m)sinc+(y-n)cosc (4) 0071 m、 n、 p 可以通过上述条件求得, 分别为 -34.8170、 223.8545、 573.9677 ; 0072 6) 利用光线追踪法仿真计算 CPC 汇聚率与截取比的关系, 选取截取比为 0.6。 0073 所述的太阳能中高温真空集热管的金属内管的外径 =90mm。 0074 所述的太阳能中高温真空集热管的玻璃外管的外径 =145mm。 0075 所述的集热管玻璃外管和金属内管之间的距离与安装所要求的集热。

22、管玻璃外管 与 CPC 尖部的距离之和为 55mm。 0076 所述的渐开线上 t 3.6294 的点是渐开线与抛物线的结合点。 0077 所述的 CPC 的最大接收半角为 c 45。 0078 所述的抛物线旋转角度为 45。 0079 所述的 CPC 汇聚率为 75.42%。 0080 实施例3 : 见图2, 一种基于matlab的线性菲涅尔式聚光集热系统用复合抛物面聚 光器的建模方法, 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 0081 1)由 CPC 距离地面高度与菲涅尔反射镜场最大宽度求得 CPC 的最大接收半角 说 明 书 CN 103810352 A 6 5/5 页 7 0082 2) 以真空集。

23、热管金属内管外径R45mm为渐开线的基圆, 以其圆心为原点建立直 角坐标系, CPC 左半段渐开线的参数坐标方程为 : 0083 x -45(sint-tcost) (1) ; 0084 y 45(cost+tsint) (2) ; 0085 3) 将渐开线以圆心 O 为中心旋转 50.4489, 使得渐开线上 t t0 的点 C 处于 CPC 中心轴上, t0满足如下方程 : 0086 0087 求得 t0 1.9845 ; 0088 4) 选取渐开线上的点为渐开线 CFB和抛物线 A 的结合点 ; 0089 5) 绕抛物线顶点将其旋转使其经过左结合点 FB, 并且以右结合点 FA为焦 点,。

24、 求得抛物线方程为 : 0090 (x-m)cosc+(y-n)sinc)2 -2p-(x-m)sinc+(y-n)cosc (4) 0091 m、 n、 p 可以通过上述条件求得, 分别为 -34.8170、 223.8545、 573.9677 ; 0092 6) 利用光线追踪法仿真计算 CPC 汇聚率与截取比的关系, 选取截取比为 0.8。 0093 所述的太阳能中高温真空集热管的金属内管的外径 =90mm。 0094 所述的太阳能中高温真空集热管的玻璃外管的外径 =145mm。 0095 所述的集热管玻璃外管和金属内管之间的距离与安装所要求的集热管玻璃外管 与 CPC 尖部的距离之和为 55mm。 0096 所述的渐开线上 t 3.6294 的点是渐开线与抛物线的结合点。 0097 所述的 CPC 的最大接收半角为 c 45。 0098 所述的抛物线旋转角度为 45。 0099 所述的 CPC 汇聚率为 81.02%。 说 明 书 CN 103810352 A 7 1/2 页 8 图 1 图 2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3810352 A 8 2/2 页 9 图 3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3810352 A 9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物理 > 计算;推算;计数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