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量转换系统.pdf

上传人:32 文档编号:6182744 上传时间:2019-05-17 格式:PDF 页数:14 大小:2.1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210359161.0

申请日:

2012.09.24

公开号:

CN103684002A

公开日:

2014.03.26

当前法律状态:

授权

有效性:

有权

法律详情:

授权|||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H02M 7/48申请日:20120924|||公开

IPC分类号:

H02M7/48(2007.01)I; H02M7/5387(2007.01)I; H02M3/155; H01F17/04; H01F27/24

主分类号:

H02M7/48

申请人:

通用电气公司

发明人:

毛赛君

地址:

美国纽约州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市柳沈律师事务所 11105

代理人:

张晓明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能量转换系统,其包括滤波单元、直流/直流转换器、直流链路、逆变器及控制单元。该直流/直流转换器通过该滤波单元与直流电源相连,用于将直流电源的电压升高到一个合适的电压值或电压范围。该直流/直流转换器包括若干配置在同步整流模式下的碳化硅场效应晶体管。该逆变器用于通过该直流链路将升高的直流电压转换成交流电压。该控制单元用于提供脉宽调制命令来控制该直流/直流转换器与逆变器,以将直流电转换为交流电来驱动交流驱动设备。

权利要求书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能量转换系统,其特征在于,该能量转换系统包括:
滤波单元;
直流/直流转换器,通过该滤波单元与直流电源相连,用于将直流电源的电压升高到一个合适的电压值或电压范围,该直流/直流转换器包括若干配置在同步整流模式下的碳化硅场效应晶体管;
直流链路;
逆变器,用于通过该直流链路将升高的直流电压转换成交流电压;及
控制单元,用于提供脉宽调制命令来控制该直流/直流转换器与逆变器,以将直流电转换为交流电来驱动交流驱动设备。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能量转换系统,其中该逆变器包括若干配置在同步整流模式下的碳化硅场效应晶体管。

3.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能量转换系统,其中该直流/直流转换器为多相直流/直流转换器,该逆变器为多相逆变器。

4.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能量转换系统,其中该滤波单元包括若干电磁耦合的电感。

5.  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能量转换系统,其中该若干电磁耦合的电感包括一个共用的磁芯及若干缠绕在该共用磁芯上的线圈。

6.  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能量转换系统,其中该共用的磁芯包括若干电性连接在一起的磁柱,该若干线圈分别缠绕在该若干磁柱上。

7.  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能量转换系统,其中该共用的磁芯为环形结构,该若干线圈对称的缠绕在该磁芯上。

8.  如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能量转换系统,其中该若干线圈的匝数比为1。

9.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能量转换系统,其中该控制单元包括:
减法元件,用于获取一个直流电压误差信号,且该直流电压误差信号由该直流链路上的反馈直流电压信号与一预设的直流电压命令信号作差获得;及
PWM命令产生模块,用于根据该直流电压误差信号产生对应的PWM命令以控制该直流/直流转换器;
其中,该预设的直流电压命令信号为一个主动的脉冲直流电压信号,且其频率与该逆变器输出的交流电的频率相同。

10.  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能量转换系统,其中该主动的脉冲直流电压信号为正弦波信号。

11.  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能量转换系统,其中该直流链路包括电容器。

12.  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能量转换系统,其中该滤波单元包括若干电磁耦合的电感。

13.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能量转换系统,其中该直流电源为电池,该交流驱动设备为电动马达,该电池及电动马达用于电动汽车上。

说明书

说明书能量转换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能量转换系统,特别涉及一种应用于电动汽车等设备上的能量转换系统。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环境污染的加剧及日趋枯竭的能源现状,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大力发展可再生、低污染能源,其中电动汽车就是一个研究方向,并且也开发出了一些电动汽车。但是,目前的电动汽车技术还不是很成熟,例如在电池续航能力、电能转化为动能的效率等方面还有待提高。其中电能转化为动能是通过其上的能量转换系统来实现的。
例如,图1给出了现有应用于电动汽车上的一种能量转换系统10。其中,该能量转换系统10可能包括电池11、电动马达12、直流/直流转换器13、三相逆变器14、直流链路(DC Link)15、滤波单元16及控制单元17。该直流链路15包括一个电容C1,该滤波单元16包括三个电感L1、L2及L3。其中,该直流/直流转换器13通过该滤波单元16与该电池11实现电性连接,用于将电池11的电压升高到一个合适的电压值或电压范围。该逆变器14通过该直流链路15与该直流/直流转换器13电性相连,用于将升高的直流电压转换成交流电压,进而驱动该电动马达12工作。该控制单元17用于提供脉宽调制(pulse-width modulation,PWM)命令来控制该直流/直流转换器13与逆变器14上电子开关的通断以便根据需要将直流电转换为交流电。本实施方式中,该直流/直流转换器13及逆变器14均为三相配置,其他实施方式中,该直流/直流转换器13及逆变器14可为具有其他相位数量的多相直流/直流转换器及多相逆变器。
为了实现电压转换功能,该直流/直流转换器13及该逆变器14均包括若干电子开关,例如包括12个电子开关S1-S12,该控制单元17根据事先编好的程序来控制该12个电子开关S1-S12的通断,进而实现直流电转换成三相交流电,具体工作原理为现有技术,这里不再详细描述。在该传统的能量转 换系统10中,这些电子开关S1-S12通常使用硅晶体管等半导体电子开关元件,最常见的是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insulated gate bipolar transistor,IGBT)。但是,应用上述传统的晶体管元件在能量传输过程中会损耗大量的能量,如此大大降低了电能的转换效率。另一方面,由于该传统的IGBT在工作过程中还会产生热量,如此需要提供若干散热片来给它们进行散热,但这些增加的散热片会占用一定的空间并提高了电动汽车整体的重量,由此会大大降低电动汽车的性能。
此外,在该传统的能量转换系统10中,为获得多相输出电压,如三相电压,该滤波单元16提供了三个独立的电感L1、L2、L3分别接入该直流/直流转换器13的三相中。但是,该增加的三个独立的电感L1、L2、L3同样会占用一定的空间并提高电动汽车整体的重量,降低电动汽车的性能。
另外,为了控制该直流/直流转换器13及该逆变器14上的电子开关S1-S12,该控制单元17会提供合适的PWM命令。例如,图2示意出该控制单元17控制该直流/直流转换器13的部分控制示意图。该控制单元17包括一个减法元件171及一个PWM命令产生模块172。该减法元件171用于获取一个直流电压误差信号VDC_Err,且该直流电压误差信号VDC_Err由位于该电容器C1上的反馈直流电压信号VDC_Fbk与一预设的直流电压命令信号VDC_cmd作差获得。该PWM命令产生模块172用于根据该直流电压误差信号VDC_Err产生对应的PWM命令以控制该直流/直流转换器13上开关元件S1-S6的通断。其中,该反馈直流电压信号VDC_Fbk代表电容器C1上实际测得到电压值,而该预设的直流电压命令信号VDC_cmd则是预先设定的电压值,以控制电容器C1上的电压值趋于该直流电压命令信号VDC_cmd所表征的电压值。
该PWM命令产生模块172包括合适的计算元件,如比例积分调节器、限制器、差分元件、比较器等,这里不具体说明。其中,该预设的直流电压命令信号VDC_cmd通常为一个恒定值的电压信号(见图2),由于该预设的电压命令信号VDC_cmd为一个恒定值,该直流/直流转换器13将输出具有恒定电压值的直流电,而该逆变器14需要输出脉冲交流电,因此该电容器C1需要配置成能提供足够的电容量才能满足上述直流电至交流电的转换,这对电容器C1的储能配置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该电容器C1的体积也会相应增大。
所以,需要提供一种新的高压发电系统来解决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现在归纳本发明的一个或多个方面以便于本发明的基本理解,其中该归纳并不是本发明的扩展性纵览,且并非旨在标识本发明的某些要素,也并非旨在划出其范围。相反,该归纳的主要目的是在下文呈现更详细的描述之前用简化形式呈现本发明的一些概念。
本发明的在于提供一种能量转换系统。该能量转换系统包括:
滤波单元;
直流/直流转换器,通过该滤波单元与直流电源相连,用于将直流电源的电压升高到一个合适的电压值或电压范围,该直流/直流转换器包括若干配置在同步整流模式下的碳化硅场效应晶体管;
直流链路;
逆变器,用于通过该直流链路将升高的直流电压转换成交流电压;及
控制单元,用于提供脉宽调制命令来控制该直流/直流转换器与逆变器,以将直流电转换为交流电来驱动交流驱动设备。
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发明的能量转换系统将直流/直流转换器中的电子开关使用了配置在同步整流模式下的碳化硅场效应晶体管,如此可以控制碳化硅场效应晶体管上的电流沿着其较低功率损耗的路径流过,从而使能量损耗在传输过程中大大降低了,提高了电能的转换效率。另一方面,该碳化硅场效应晶体管相较于传统的IGBT在工作过程中产生较小的热量,如此需要提供的散热片数量及体积也将大大降低,进而减轻了电动汽车整体的重量并节约了空间,由此会大大提高电动汽车的性能。
附图说明
通过结合附图对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描述,可以更好地理解本发明,在附图中:
图1为现有电动汽车上能量转换系统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控制单元控制直流/直流转换器的部分控制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能量转换系统的第一较佳实施方式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能量转换系统的第二较佳实施方式的示意图。
图5为图4中电磁耦合电感的第一较佳实施方式的示意图。
图6为图4中电磁耦合电感的第二较佳实施方式的示意图。
图7为图3中控制单元控制直流/直流转换器的较佳实施方式的部分控制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描述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需要指出的是,在这些实施方式的具体描述过程中,为了进行简明扼要的描述,本说明书不可能对实际的实施方式的所有特征均作详尽的描述。应当可以理解的是,在任意一种实施方式的实际实施过程中,正如在任意一个工程项目或者设计项目的过程中,为了实现开发者的具体目标,为了满足系统相关的或者商业相关的限制,常常会做出各种各样的具体决策,而这也会从一种实施方式到另一种实施方式之间发生改变。此外,还可以理解的是,虽然这种开发过程中所作出的努力可能是复杂并且冗长的,然而对于与本发明公开的内容相关的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本公开揭露的技术内容的基础上进行的一些设计,制造或者生产等变更只是常规的技术手段,不应当理解为本公开的内容不充分。
除非另作定义,权利要求书和说明书中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内具有一般技能的人士所理解的通常意义。本发明专利申请说明书以及权利要求书中使用的“第一”、“第二”以及类似的词语并不表示任何顺序、数量或者重要性,而只是用来区分不同的组成部分。“一个”或者“一”等类似词语并不表示数量限制,而是表示存在至少一个。“包括”或者“包含”等类似的词语意指出现在“包括”或者“包含”前面的元件或者物件涵盖出现在“包括”或者“包含”后面列举的元件或者物件及其等同元件,并不排除其他元件或者物件。“连接”或者“相连”等类似的词语并非限定于物理的或者机械的连接,而是可以包括电气的连接,不管是直接的还是间接的。
请参考图3,本发明能量转换系统20的第一较佳实施方式包括直流电源(如电池)21、交流驱动设备(如电动马达)22、直流/直流转换器23、三相逆变器24、直流链路25、滤波单元26及控制单元27。该直流链路25包括一个电容C1,该滤波单元26包括三个电感L1、L2及L3。其中,该直流/直流转换器23通过该滤波单元26与该电池21实现电性连接,用于将电池21的电压升高到一个合适的电压值或电压范围。该逆变器24通过该直流链路25与该直流/直流转换器23电性相连,用于将升高的直流电压转换成交流电 压,进而驱动该电动马达22工作。该控制单元27用于提供脉宽调制(pulse-width modulation,PWM)命令来控制该直流/直流转换器23与逆变器24上电子开关的通断以便根据需要将直流电转换为交流电。在非限定的实施方式中,该能量转换系统20可应用于电动汽车中或其他直流电转化为交流电的设备中,该电池21可为其他类型的直流电源,该电动马达可为其他类型的交流驱动设备。在其他实施方式中,该直流/直流转换器23及逆变器24的相位的数量可以根据需要调整,不局限于三相,例如还可为五相或七相等。
为了实现电压转换功能,该直流/直流转换器23及该逆变器24均包括若干电子开关,例如包括12个电子开关S1′-S12′,该控制单元27根据事先编好的程序来控制该12个电子开关S1′-S12′的通断,进而实现直流电转换成三相交流电。在该能量转换系统20中,这些电子开关S1′-S12′使用碳化硅场效应晶体管(silicon carbide metal-oxide-semiconductor field-effect transistor,SiC-MOSFET)。由于碳化硅场效应晶体管在沟道切换控制(channel reverse conduction control)下具有同步整流(synchronous rectification,SR)模式,进而可以控制碳化硅场效应晶体管上的电流沿着其较低功率损耗的路径流过。也就是说,在碳化硅场效应晶体管S1′-S12′的栅极端处的正相栅极驱动信号(positive gate drive signals)的作用下,每一个碳化硅场效应晶体管S1′-S12′上的电流均可被从反并联二极管传输路径切换至反向沟道传输路径,即切换至电流从源极(source terminal)向漏极(drain terminal)进行传输,使电流沿着低损耗的路径传输。如此,相较于图1现有技术能量转换系统10中所使用的IGBT,本发明通过使用该碳化硅场效应晶体管S1′-S12′可在能量传输过程中大大降低能量的损耗,提高了电能的转换效率。
另一方面,该碳化硅场效应晶体管S1′-S12′相较于传统的IGBT在工作过程中产生较小的热量,如此需要提供的散热片数量及体积也将大大降低,进而减轻了电动汽车整体的重量并节约了空间,由此会大大提高电动汽车的性能。
请参考图4,为本发明能量转换系统20的第二较佳实施方式的示意图。相较于图3的实施方式,图4的实施方式是仅将图3实施方式中的三个独立的电感L1、L2、L3更换为三个电磁耦合的电感La、Lb、Lc。图3中三个独立的电感L1、L2、L3中每一个均包括一个独立的磁芯及一个缠绕在该磁芯上的线圈(未示出)。也就是说,该三个电感L1、L2、L3的总的磁芯的数量 为三个。而在图4实施方式中,该三个电磁耦合的电感La、Lb、Lc共用一个磁芯,而对应的三个线圈均缠绕在该共用的磁芯上,如此一来磁芯使用的数量仅为一个,大大的减少了,故可降低电动汽车整体的重量及节约了空间,进而提高了电动汽车的性能。另外,电路中产生的共模循环电流(common mode circulation current)将受限于该三个电磁耦合的电感La、Lb、Lc的耦合效应(coupling coefficient),因此该三个电磁耦合的电感La、Lb、Lc可抑制其上的回路循环电流(loop circulation current)以进一步降低电能损耗。下面两段将给出该三个电磁耦合的电感La、Lb、Lc的两种具体的实施方式。
请参考图5,为该三个电磁耦合的电感La、Lb、Lc的第一较佳实施方式的示意图。在该实施方式中,该三个电磁耦合的电感La、Lb、Lc包括一个共用的磁芯262及三个线圈‘a’、‘b’、‘c’。该共用的磁芯262包括三个电性连接在一起的磁柱2622、2624、2626。该三个线圈‘a’、‘b’、‘c’分别缠绕在该三个磁柱2622、2624、2626上,并且该三个线圈‘a’、‘b’、‘c’的匝数比为1:1:1。其他实施方式中,该线圈及磁柱的数量由该直流/直流转换器23及该逆变器24的具体的相位的数量所决定,该三个线圈‘a’、‘b’、‘c’的匝数比也可作适当的调整。
请参考图6,为该三个电磁耦合的电感La、Lb、Lc的第二较佳实施方式的示意图。在该实施方式中,该三个电磁耦合的电感La、Lb、Lc包括一个共用的磁芯264及三个线圈‘a’、‘b’、‘c’。该共用的磁芯264为环形结构,该三个线圈‘a’、‘b’、‘c’对称的缠绕在该磁芯264上,并且该三个线圈‘a’、‘b’、‘c’的匝数比为1:1:1,其他实施方式中该三个线圈‘a’、‘b’、‘c’的缠绕方式及匝数比可根据实际需要作适当的调整。这里仅仅示意了图5及图6两种具体的实施方式,但实际设计时并不拘泥于上述两种方式,该共用的磁芯的形状等参数均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相应的修改,例如若应用于五相电压系统中,图5实施方式中的磁柱的数量将变为五个,诸如此类,这里不再一一罗列。
请参考图7,为图3中控制单元27控制直流/直流转换器23的较佳实施方式的部分控制示意图。该控制单元27包括一个减法元件271及一个PWM命令产生模块272。该减法元件271用于获取一个直流电压误差信号V′DC_Err,且该直流电压误差信号V′DC_Err由位于该电容器C1上的反馈直流电压信号V′DC_Fbk与一预设的直流电压命令信号V′DC_cmd作差获得。该PWM命令产生模块272用于根据该直流电压误差信号V′DC_Err产生对应的PWM命令以控制 该直流/直流转换器23上开关元件S1′-S6′的通断。其中,该反馈直流电压信号V′DC_Fbk代表电容器C1上实际测得到电压值,而该预设的直流电压命令信号V′DC_cmd则是预先设定的电压值,以控制电容器C1上的电压值趋于该直流电压命令信号V′DC_cmd所表征的电压值。
该PWM命令产生模块272包括合适的计算元件,如比例积分调节器、限制器、差分元件、比较器等,由于其为现有技术,这里不具体说明。其中,该预设的直流电压命令信号V′DC_cmd为一个主动的脉冲(active pulsation)直流电压信号,且其频率与该逆变器24输出的交流电的频率相同。在非限定的实施方式中,该主动的脉冲直流电压信号为一个正弦波信号(见图7)。由于该预设的电压命令信号VDC_cmd为一个主动的脉冲直流电压信号,该直流/直流转换器13将输出具有主动的脉冲直流电压信号的直流电,而该逆变器14同样需要输出相同频率的脉冲交流电,因此该电容器C1将不需要配置成大电容量,就能满足上述直流电至交流电的转换,这大大降低了电容器C1的储能配置要求,并节省了体积。
虽然结合特定的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了说明,但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对本发明可以作出许多修改和变型。因此,要认识到,权利要求书的意图在于覆盖在本发明真正构思和范围内的所有这些修改和变型。

能量转换系统.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能量转换系统.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能量转换系统.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能量转换系统.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能量转换系统.pdf(14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 CN 103684002 A (43)申请公布日 2014.03.26 CN 103684002 A (21)申请号 201210359161.0 (22)申请日 2012.09.24 H02M 7/48(2007.01) H02M 7/5387(2007.01) H02M 3/155(2006.01) H01F 17/04(2006.01) H01F 27/24(2006.01) (71)申请人 通用电气公司 地址 美国纽约州 (72)发明人 毛赛君 (74)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市柳沈律师事务所 11105 代理人 张晓明 (54) 发明名称 能量转换系统 (57) 摘要 。

2、本发明涉及一种能量转换系统, 其包括滤波 单元、 直流 / 直流转换器、 直流链路、 逆变器及控 制单元。该直流 / 直流转换器通过该滤波单元与 直流电源相连, 用于将直流电源的电压升高到一 个合适的电压值或电压范围。该直流 / 直流转换 器包括若干配置在同步整流模式下的碳化硅场效 应晶体管。该逆变器用于通过该直流链路将升高 的直流电压转换成交流电压。该控制单元用于提 供脉宽调制命令来控制该直流 / 直流转换器与逆 变器, 以将直流电转换为交流电来驱动交流驱动 设备。 (51)Int.Cl. 权利要求书 1 页 说明书 5 页 附图 7 页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

3、利申请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5页 附图7页 (10)申请公布号 CN 103684002 A CN 103684002 A 1/1 页 2 1. 一种能量转换系统, 其特征在于, 该能量转换系统包括 : 滤波单元 ; 直流 / 直流转换器, 通过该滤波单元与直流电源相连, 用于将直流电源的电压升高到 一个合适的电压值或电压范围, 该直流 / 直流转换器包括若干配置在同步整流模式下的碳 化硅场效应晶体管 ; 直流链路 ; 逆变器, 用于通过该直流链路将升高的直流电压转换成交流电压 ; 及 控制单元, 用于提供脉宽调制命令来控制该直流 / 直流转换器与逆变器, 以将直流电 转换为交流电来驱动交流。

4、驱动设备。 2. 如权利要求 1 所述的能量转换系统, 其中该逆变器包括若干配置在同步整流模式下 的碳化硅场效应晶体管。 3. 如权利要求 1 所述的能量转换系统, 其中该直流 / 直流转换器为多相直流 / 直流转 换器, 该逆变器为多相逆变器。 4. 如权利要求 1 所述的能量转换系统, 其中该滤波单元包括若干电磁耦合的电感。 5. 如权利要求 4 所述的能量转换系统, 其中该若干电磁耦合的电感包括一个共用的磁 芯及若干缠绕在该共用磁芯上的线圈。 6. 如权利要求 5 所述的能量转换系统, 其中该共用的磁芯包括若干电性连接在一起的 磁柱, 该若干线圈分别缠绕在该若干磁柱上。 7. 如权利要求。

5、 5 所述的能量转换系统, 其中该共用的磁芯为环形结构, 该若干线圈对 称的缠绕在该磁芯上。 8. 如权利要求 6 或 7 所述的能量转换系统, 其中该若干线圈的匝数比为 1。 9. 如权利要求 1 所述的能量转换系统, 其中该控制单元包括 : 减法元件, 用于获取一个直流电压误差信号, 且该直流电压误差信号由该直流链路上 的反馈直流电压信号与一预设的直流电压命令信号作差获得 ; 及 PWM命令产生模块, 用于根据该直流电压误差信号产生对应的PWM命令以控制该直流/ 直流转换器 ; 其中, 该预设的直流电压命令信号为一个主动的脉冲直流电压信号, 且其频率与该逆 变器输出的交流电的频率相同。 1。

6、0. 如权利要求 9 所述的能量转换系统, 其中该主动的脉冲直流电压信号为正弦波信 号。 11. 如权利要求 9 所述的能量转换系统, 其中该直流链路包括电容器。 12. 如权利要求 9 所述的能量转换系统, 其中该滤波单元包括若干电磁耦合的电感。 13. 如权利要求 1 所述的能量转换系统, 其中该直流电源为电池, 该交流驱动设备为电 动马达, 该电池及电动马达用于电动汽车上。 权 利 要 求 书 CN 103684002 A 2 1/5 页 3 能量转换系统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能量转换系统, 特别涉及一种应用于电动汽车等设备上的能量转 换系统。 背景技术 0002 近年来,。

7、 随着环境污染的加剧及日趋枯竭的能源现状, 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大力 发展可再生、 低污染能源, 其中电动汽车就是一个研究方向, 并且也开发出了一些电动汽 车。但是, 目前的电动汽车技术还不是很成熟, 例如在电池续航能力、 电能转化为动能的效 率等方面还有待提高。其中电能转化为动能是通过其上的能量转换系统来实现的。 0003 例如, 图1给出了现有应用于电动汽车上的一种能量转换系统10。 其中, 该能量转 换系统 10 可能包括电池 11、 电动马达 12、 直流 / 直流转换器 13、 三相逆变器 14、 直流链路 (DC Link) 15、 滤波单元 16 及控制单元 17。该直流链路 15。

8、 包括一个电容 C1, 该滤波单元 16 包括三个电感 L1、 L2 及 L3。其中, 该直流 / 直流转换器 13 通过该滤波单元 16 与该电池 11 实现电性连接, 用于将电池 11 的电压升高到一个合适的电压值或电压范围。该逆变器 14 通过该直流链路 15 与该直流 / 直流转换器 13 电性相连, 用于将升高的直流电压转换成 交流电压, 进而驱动该电动马达 12 工作。该控制单元 17 用于提供脉宽调制 (pulse-width modulation,PWM) 命令来控制该直流 / 直流转换器 13 与逆变器 14 上电子开关的通断以便 根据需要将直流电转换为交流电。本实施方式中,。

9、 该直流 / 直流转换器 13 及逆变器 14 均 为三相配置, 其他实施方式中, 该直流 / 直流转换器 13 及逆变器 14 可为具有其他相位数量 的多相直流 / 直流转换器及多相逆变器。 0004 为了实现电压转换功能, 该直流 / 直流转换器 13 及该逆变器 14 均包括若干电子 开关, 例如包括 12 个电子开关 S1-S12, 该控制单元 17 根据事先编好的程序来控制该 12 个 电子开关 S1-S12 的通断, 进而实现直流电转换成三相交流电, 具体工作原理为现有技术, 这里不再详细描述。在该传统的能量转换系统 10 中, 这些电子开关 S1-S12 通常使用硅晶 体管等半导。

10、体电子开关元件, 最常见的是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 (insulated gate bipolar transistor, IGBT) 。但是, 应用上述传统的晶体管元件在能量传输过程中会损耗大量的能 量, 如此大大降低了电能的转换效率。另一方面, 由于该传统的 IGBT 在工作过程中还会产 生热量, 如此需要提供若干散热片来给它们进行散热, 但这些增加的散热片会占用一定的 空间并提高了电动汽车整体的重量, 由此会大大降低电动汽车的性能。 0005 此外, 在该传统的能量转换系统 10 中, 为获得多相输出电压, 如三相电压, 该滤波 单元 16 提供了三个独立的电感 L1、 L2、 L3 分别接。

11、入该直流 / 直流转换器 13 的三相中。但 是, 该增加的三个独立的电感 L1、 L2、 L3 同样会占用一定的空间并提高电动汽车整体的重 量, 降低电动汽车的性能。 0006 另外, 为了控制该直流/直流转换器13及该逆变器14上的电子开关S1-S12, 该控 制单元17会提供合适的PWM命令。 例如, 图2示意出该控制单元17控制该直流/直流转换 器 13 的部分控制示意图。该控制单元 17 包括一个减法元件 171 及一个 PWM 命令产生模块 说 明 书 CN 103684002 A 3 2/5 页 4 172。该减法元件 171 用于获取一个直流电压误差信号 VDC_Err, 且该。

12、直流电压误差信号 VDC_Err 由位于该电容器 C1 上的反馈直流电压信号 VDC_Fbk与一预设的直流电压命令信号 VDC_cmd作差 获得。该 PWM 命令产生模块 172 用于根据该直流电压误差信号 VDC_Err产生对应的 PWM 命令 以控制该直流 / 直流转换器 13 上开关元件 S1-S6 的通断。其中, 该反馈直流电压信号 VDC_ Fbk代表电容器 C1 上实际测得到电压值, 而该预设的直流电压命令信号 VDC_cmd则是预先设定 的电压值, 以控制电容器 C1 上的电压值趋于该直流电压命令信号 VDC_cmd所表征的电压值。 0007 该 PWM 命令产生模块 172 包。

13、括合适的计算元件, 如比例积分调节器、 限制器、 差分 元件、 比较器等, 这里不具体说明。 其中, 该预设的直流电压命令信号VDC_cmd通常为一个恒定 值的电压信号 (见图 2) , 由于该预设的电压命令信号 VDC_cmd为一个恒定值, 该直流 / 直流转 换器13将输出具有恒定电压值的直流电, 而该逆变器14需要输出脉冲交流电, 因此该电容 器 C1 需要配置成能提供足够的电容量才能满足上述直流电至交流电的转换, 这对电容器 C1 的储能配置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该电容器 C1 的体积也会相应增大。 0008 所以, 需要提供一种新的高压发电系统来解决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0009 现在。

14、归纳本发明的一个或多个方面以便于本发明的基本理解, 其中该归纳并不是 本发明的扩展性纵览, 且并非旨在标识本发明的某些要素, 也并非旨在划出其范围。相反, 该归纳的主要目的是在下文呈现更详细的描述之前用简化形式呈现本发明的一些概念。 0010 本发明的在于提供一种能量转换系统。该能量转换系统包括 : 0011 滤波单元 ; 0012 直流 / 直流转换器, 通过该滤波单元与直流电源相连, 用于将直流电源的电压升 高到一个合适的电压值或电压范围, 该直流 / 直流转换器包括若干配置在同步整流模式下 的碳化硅场效应晶体管 ; 0013 直流链路 ; 0014 逆变器, 用于通过该直流链路将升高的直。

15、流电压转换成交流电压 ; 及 0015 控制单元, 用于提供脉宽调制命令来控制该直流 / 直流转换器与逆变器, 以将直 流电转换为交流电来驱动交流驱动设备。 0016 相较于现有技术, 本发明的能量转换系统将直流 / 直流转换器中的电子开关使用 了配置在同步整流模式下的碳化硅场效应晶体管, 如此可以控制碳化硅场效应晶体管上的 电流沿着其较低功率损耗的路径流过, 从而使能量损耗在传输过程中大大降低了, 提高了 电能的转换效率。另一方面, 该碳化硅场效应晶体管相较于传统的 IGBT 在工作过程中产生 较小的热量, 如此需要提供的散热片数量及体积也将大大降低, 进而减轻了电动汽车整体 的重量并节约了。

16、空间, 由此会大大提高电动汽车的性能。 附图说明 0017 通过结合附图对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描述, 可以更好地理解本发明, 在附图 中 : 0018 图 1 为现有电动汽车上能量转换系统的示意图。 0019 图 2 为图 1 中控制单元控制直流 / 直流转换器的部分控制示意图。 说 明 书 CN 103684002 A 4 3/5 页 5 0020 图 3 为本发明能量转换系统的第一较佳实施方式的示意图。 0021 图 4 为本发明能量转换系统的第二较佳实施方式的示意图。 0022 图 5 为图 4 中电磁耦合电感的第一较佳实施方式的示意图。 0023 图 6 为图 4 中电磁耦合电感的第。

17、二较佳实施方式的示意图。 0024 图 7 为图 3 中控制单元控制直流 / 直流转换器的较佳实施方式的部分控制示意 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5 以下将描述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指出的是, 在这些实施方式的具体描述 过程中, 为了进行简明扼要的描述, 本说明书不可能对实际的实施方式的所有特征均作详 尽的描述。 应当可以理解的是, 在任意一种实施方式的实际实施过程中, 正如在任意一个工 程项目或者设计项目的过程中, 为了实现开发者的具体目标, 为了满足系统相关的或者商 业相关的限制, 常常会做出各种各样的具体决策, 而这也会从一种实施方式到另一种实施 方式之间发生改变。 此外, 还可以理。

18、解的是, 虽然这种开发过程中所作出的努力可能是复杂 并且冗长的, 然而对于与本发明公开的内容相关的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 在本公开 揭露的技术内容的基础上进行的一些设计, 制造或者生产等变更只是常规的技术手段, 不 应当理解为本公开的内容不充分。 0026 除非另作定义, 权利要求书和说明书中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发 明所属技术领域内具有一般技能的人士所理解的通常意义。 本发明专利申请说明书以及权 利要求书中使用的 “第一” 、“第二” 以及类似的词语并不表示任何顺序、 数量或者重要性, 而 只是用来区分不同的组成部分。 “一个” 或者 “一” 等类似词语并不表示数量限制, 而。

19、是表示 存在至少一个。 “包括” 或者 “包含” 等类似的词语意指出现在 “包括” 或者 “包含” 前面的 元件或者物件涵盖出现在 “包括” 或者 “包含” 后面列举的元件或者物件及其等同元件, 并 不排除其他元件或者物件。 “连接” 或者 “相连” 等类似的词语并非限定于物理的或者机械 的连接, 而是可以包括电气的连接, 不管是直接的还是间接的。 0027 请参考图 3, 本发明能量转换系统 20 的第一较佳实施方式包括直流电源 (如电池) 21、 交流驱动设备 (如电动马达) 22、 直流/直流转换器23、 三相逆变器24、 直流链路25、 滤波 单元 26 及控制单元 27。该直流链路 。

20、25 包括一个电容 C1, 该滤波单元 26 包括三个电感 L1、 L2 及 L3。其中, 该直流 / 直流转换器 23 通过该滤波单元 26 与该电池 21 实现电性连接, 用 于将电池21的电压升高到一个合适的电压值或电压范围。 该逆变器24通过该直流链路25 与该直流 / 直流转换器 23 电性相连, 用于将升高的直流电压转换成交流电压, 进而驱动该 电动马达 22 工作。该控制单元 27 用于提供脉宽调制 (pulse-width modulation,PWM) 命 令来控制该直流 / 直流转换器 23 与逆变器 24 上电子开关的通断以便根据需要将直流电转 换为交流电。在非限定的实施。

21、方式中, 该能量转换系统 20 可应用于电动汽车中或其他直流 电转化为交流电的设备中,该电池21可为其他类型的直流电源, 该电动马达可为其他类型 的交流驱动设备。在其他实施方式中, 该直流 / 直流转换器 23 及逆变器 24 的相位的数量 可以根据需要调整, 不局限于三相, 例如还可为五相或七相等。 0028 为了实现电压转换功能, 该直流 / 直流转换器 23 及该逆变器 24 均包括若干电 子开关, 例如包括 12 个电子开关 S1 -S12, 该控制单元 27 根据事先编好的程序来控 说 明 书 CN 103684002 A 5 4/5 页 6 制该 12 个电子开关 S1 -S12的。

22、通断, 进而实现直流电转换成三相交流电。在该能量 转换系统 20 中, 这些电子开关 S1 -S12使用碳化硅场效应晶体管 (silicon carbide metal-oxide-semiconductor field-effect transistor,SiC-MOSFET)。由于碳化硅场 效应晶体管在沟道切换控制 (channel reverse conduction control) 下具有同步整流 (synchronous rectification,SR) 模式, 进而可以控制碳化硅场效应晶体管上的电流沿着 其较低功率损耗的路径流过。也就是说, 在碳化硅场效应晶体管 S1 -S12。

23、的栅极端处的 正相栅极驱动信号 (positive gate drive signals) 的作用下, 每一个碳化硅场效应晶体 管 S1 -S12上的电流均可被从反并联二极管传输路径切换至反向沟道传输路径, 即切 换至电流从源极 (source terminal) 向漏极 (drain terminal) 进行传输, 使电流沿着低损 耗的路径传输。如此, 相较于图 1 现有技术能量转换系统 10 中所使用的 IGBT, 本发明通过 使用该碳化硅场效应晶体管 S1 -S12可在能量传输过程中大大降低能量的损耗, 提高 了电能的转换效率。 0029 另一方面, 该碳化硅场效应晶体管 S1 -S12。

24、相较于传统的 IGBT 在工作过程中 产生较小的热量, 如此需要提供的散热片数量及体积也将大大降低, 进而减轻了电动汽车 整体的重量并节约了空间, 由此会大大提高电动汽车的性能。 0030 请参考图 4, 为本发明能量转换系统 20 的第二较佳实施方式的示意图。相较于图 3 的实施方式, 图 4 的实施方式是仅将图 3 实施方式中的三个独立的电感 L1、 L2、 L3 更换为 三个电磁耦合的电感 La、 Lb、 Lc。图 3 中三个独立的电感 L1、 L2、 L3 中每一个均包括一个 独立的磁芯及一个缠绕在该磁芯上的线圈 (未示出) 。也就是说, 该三个电感 L1、 L2、 L3 的总 的磁芯。

25、的数量为三个。而在图 4 实施方式中, 该三个电磁耦合的电感 La、 Lb、 Lc 共用一个 磁芯, 而对应的三个线圈均缠绕在该共用的磁芯上, 如此一来磁芯使用的数量仅为一个, 大 大的减少了, 故可降低电动汽车整体的重量及节约了空间, 进而提高了电动汽车的性能。 另 外, 电路中产生的共模循环电流 (common mode circulation current) 将受限于该三个电 磁耦合的电感 La、 Lb、 Lc 的耦合效应 (coupling coefficient) , 因此该三个电磁耦合的电 感 La、 Lb、 Lc 可抑制其上的回路循环电流 (loop circulation c。

26、urrent) 以进一步降低电能 损耗。下面两段将给出该三个电磁耦合的电感 La、 Lb、 Lc 的两种具体的实施方式。 0031 请参考图 5, 为该三个电磁耦合的电感 La、 Lb、 Lc 的第一较佳实施方式的示意图。 在该实施方式中, 该三个电磁耦合的电感 La、 Lb、 Lc 包括一个共用的磁芯 262 及三个线圈 a 、b 、c 。该共用的磁芯 262 包括三个电性连接在一起的磁柱 2622、 2624、 2626。该 三个线圈 a 、b 、c 分别缠绕在该三个磁柱 2622、 2624、 2626 上, 并且该三个线圈 a 、 b 、c 的匝数比为 1 : 1 : 1。其他实施方式。

27、中, 该线圈及磁柱的数量由该直流 / 直流转换 器 23 及该逆变器 24 的具体的相位的数量所决定, 该三个线圈 a 、b 、c 的匝数比也可 作适当的调整。 0032 请参考图 6, 为该三个电磁耦合的电感 La、 Lb、 Lc 的第二较佳实施方式的示意图。 在该实施方式中, 该三个电磁耦合的电感 La、 Lb、 Lc 包括一个共用的磁芯 264 及三个线圈 a 、b 、c 。该共用的磁芯 264 为环形结构, 该三个线圈 a 、b 、c 对称的缠绕在该 磁芯 264 上, 并且该三个线圈 a 、b 、c 的匝数比为 1 : 1 : 1, 其他实施方式中该三个线 圈 a 、b 、c 的缠绕。

28、方式及匝数比可根据实际需要作适当的调整。这里仅仅示意了图 5 及图 6 两种具体的实施方式, 但实际设计时并不拘泥于上述两种方式, 该共用的磁芯的形 说 明 书 CN 103684002 A 6 5/5 页 7 状等参数均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相应的修改, 例如若应用于五相电压系统中, 图 5 实施方 式中的磁柱的数量将变为五个, 诸如此类, 这里不再一一罗列。 0033 请参考图7, 为图3中控制单元27控制直流/直流转换器23的较佳实施方式的部 分控制示意图。该控制单元 27 包括一个减法元件 271 及一个 PWM 命令产生模块 272。该减 法元件271用于获取一个直流电压误差信号VDC_。

29、Err, 且该直流电压误差信号VDC_Err由位 于该电容器 C1 上的反馈直流电压信号 V DC_Fbk与一预设的直流电压命令信号 VDC_cmd作 差获得。该 PWM 命令产生模块 272 用于根据该直流电压误差信号 V DC_Err产生对应的 PWM 命令以控制该直流 / 直流转换器 23 上开关元件 S1 -S6的通断。其中, 该反馈直流电压 信号 V DC_Fbk代表电容器 C1 上实际测得到电压值, 而该预设的直流电压命令信号 VDC_cmd 则是预先设定的电压值, 以控制电容器C1上的电压值趋于该直流电压命令信号VDC_cmd所 表征的电压值。 0034 该 PWM 命令产生模块。

30、 272 包括合适的计算元件, 如比例积分调节器、 限制器、 差分 元件、 比较器等, 由于其为现有技术, 这里不具体说明。其中, 该预设的直流电压命令信号 VDC_cmd为一个主动的脉冲(active pulsation)直流电压信号, 且其频率与该逆变器24输 出的交流电的频率相同。在非限定的实施方式中, 该主动的脉冲直流电压信号为一个正弦 波信号 ( 见图 7) 。由于该预设的电压命令信号 VDC_cmd为一个主动的脉冲直流电压信号, 该 直流 / 直流转换器 13 将输出具有主动的脉冲直流电压信号的直流电, 而该逆变器 14 同样 需要输出相同频率的脉冲交流电, 因此该电容器 C1 将。

31、不需要配置成大电容量, 就能满足上 述直流电至交流电的转换, 这大大降低了电容器 C1 的储能配置要求, 并节省了体积。 0035 虽然结合特定的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了说明, 但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理解, 对本发明可以作出许多修改和变型。 因此, 要认识到, 权利要求书的意图在于覆盖在本发明 真正构思和范围内的所有这些修改和变型。 说 明 书 CN 103684002 A 7 1/7 页 8 图 1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3684002 A 8 2/7 页 9 图 2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3684002 A 9 3/7 页 10 图 3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3684002 A 10 4/7 页 11 图 4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3684002 A 11 5/7 页 12 图 5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3684002 A 12 6/7 页 13 图 6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3684002 A 13 7/7 页 14 图 7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3684002 A 14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电学 > 发电、变电或配电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