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散热型节能电陶炉.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自然散热型节能电陶炉.pdf(9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 CN 103672984 A (43)申请公布日 2014.03.26 CN 103672984 A (21)申请号 201310748014.7 (22)申请日 2013.12.31 F24C 7/00(2006.01) (71)申请人 深圳市康丽达实业有限公司 地址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松岗街道 东方社区大田洋工业区 ( 华美路段 ) A1、 A3、 A5 栋 (A3 栋) (72)发明人 胡岩 张成伟 (74)专利代理机构 深圳市康弘知识产权代理有 限公司 44247 代理人 胡朝阳 孙洁敏 (54) 发明名称 自然散热型节能电陶炉 (57) 摘要 本发明。
2、公开了一种自然散热型节能电陶炉, 主要包括 : 由上而下的微晶板 (1) 、 炉盘 (2) 、 承托 炉盘的支架装置、 底壳 (3) , 炉盘电连接一控制电 路板 (4) , 微晶板镶嵌在装饰环 (5) 内, 装饰环固 定在隔热套管 (6) 的顶部, 隔热套管的底部固定 在底壳上, 隔热套管置于面壳 (7) 内, 面壳盖在底 壳上, 底壳上设有多个进风口 (3a) , 隔热套管由 面壳的中心口中向上伸出、 在伸出面壳处的侧壁 上设有多个出风口 (6a) 。进、 出风口之间形成立 体的向上的散热风道, 本发明不使用风扇, 减少 了故障率和电能消耗且没有噪音 ; 隆起的炉围设 计, 在满足外形多样。
3、化的同时具有较好的保温效 果。 (51)Int.Cl. 权利要求书 1 页 说明书 4 页 附图 3 页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4页 附图3页 (10)申请公布号 CN 103672984 A CN 103672984 A 1/1 页 2 1. 一种自然散热型节能电陶炉, 其特征在于包括 : 由上而下叠置的微晶板 (1) 、 炉盘 (2) 、 承托炉盘的支架装置、 底壳 (3) , 所述炉盘电连接一控制电路板 (4) , 所述微晶板镶嵌 在装饰环 (5) 内, 装饰环固定在隔热套管 (6) 的顶部, 隔热套管的底部固定在所述底壳上, 。
4、隔热套管置于面壳 (7) 的中心口内, 面壳合拢后盖在底壳之上, 所述底壳上设有多个进风口 (3a) , 所述隔热套管由面壳的中心口中向上伸出、 在伸出面壳处的侧壁上设有多个出风口 (6a) 。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然散热型节能电陶炉, 其特征在于 : 所述底壳 (3) 在位于隔热 套管内侧的位置向下凹陷, 凹陷部分的侧壁和底板上设有多个所述进风口 (3a) , 底壳底面 设有多个支持脚 (3b) 。 3. 如权利要求 1 所述的自然散热型节能电陶炉, 其特征在于 : 所述面壳 (7) 和底壳 (3) 向同一侧延伸并形成一个用以安置所述控制电路板 (4) 的空腔, 在对应控制电路板上方的 。
5、面壳上设有一窗口 (7b) , 窗口内镶嵌一防水的控制面板 (8) , 通过该控制面板可操作控制 电路板上的按键 ; 所述隔热套管 (6) 将所述空腔与炉盘 (2) 相隔离。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自然散热型节能电陶炉, 其特征在于 : 所述面壳 (7) 在靠近所述 控制面板 (8) 处设有一道竖立的隔板 (7a) , 该隔板与所述隔热套管 (6) 的侧壁之间留有一 层隔热空间 (7c) 。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然散热型节能电陶炉, 其特征在于 : 所述隔热套管 (6) 顶部设 有一个用以排水的溢流口 (6b) 。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然散热型节能电陶炉, 其特征在于 : 所述隔热套管。
6、 (6) 顶部与 所述装饰环之间垫有一圈隔热垫圈 (9) ; 隔热套管顶部设有一条环形的用于放置隔热垫圈 的凹槽 (6c) 。 7. 如权利要求 1 至 6 任一项所述的自然散热型节能电陶炉, 其特征在于 : 所述隔热套 管 (6) 顶部外侧的边沿向外延伸形成一圈隆起的下层炉围 (6d) , 下层炉围的横截面为圆弧 形 ; 所述装饰环 (5) 外侧的边沿向外延伸形成一圈隆起的上层炉围 (5a) , 炉围的横截面为 圆弧形, 上层炉围覆盖在下层炉围之上。 8. 如权利要求 7 所述的自然散热型节能电陶炉, 其特征在于 : 所述面壳的顶部的四周 倾斜向下连接其中心口, 倾斜面形成锥状的喇叭口, 所。
7、述下层炉围 (6d) 位于喇叭口的上方, 喇叭口和下层炉围之间形成圆环状的出风口。 9. 如权利要求 8 所述的自然散热型节能电陶炉, 其特征在于 : 所述支架装置包括至 少三套支撑杆, 每套支撑杆皆包括固定在底壳 (3) 上的导向柱 (10) 、 套在导向柱上的弹簧 (11) 、 连接片 (12) , 该连接片一端固定在弹簧顶部、 另一端固定在炉盘 (2) 底部, 支撑杆在 炉盘底部均匀分布。 10. 如权利要求 8 所述的自然散热型节能电陶炉, 其特征在于 : 所述支架装置包括至少 三条压板, 压板由条状的弹性金属材料弯曲成 “S” 形, 压板上端固定在隔热套管 (6) 上, 压 板下端固。
8、定在炉盘 (2) 底部, 压板在炉盘底部均匀分布。 权 利 要 求 书 CN 103672984 A 2 1/4 页 3 自然散热型节能电陶炉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电陶炉, 尤其涉及一种无风扇的自然散热型节能电陶炉。 背景技术 0002 电陶炉由于其热效高、 加热快、 多用性日益成为人们喜爱的厨具。 现有的大部分电 陶炉采用风扇强制散热, 少部分采用金属外壳自然散热。现有的散热方式存在以下明显的 缺陷 : 1、 噪音, 当风扇工作时, 风扇运行会产生一定噪音, 噪音会对人的生活和工作造成干 扰 ; 2、 散热不均, 当接近风扇最近的地方热量流通很快, 而远离风扇的地方, 热量聚集不流。
9、 通 ; 聚集不流通的热量时间过长, 造成电器的性能和功能大大下降, 久之会造成安全隐患 ; 3、 效率低, 大量的热被散热消耗掉, 热能未被充分利用。 0003 4、 性能低, 安全隐患多, 用风扇散热时, 当风扇出现故障时, 整个电器散热系统会 瘫痪, 散热系统瘫痪后, 如果电器还能工作的情况下, 会容易引起电器起火或触电的危险。 0004 5、 有风扇强制散热的电陶炉可以采用塑料材料制作外壳, 没有风扇的电陶炉只能 采用金属或高耐热材料制作外壳 ; 6、 受散热条件所限影响, 大多数产品为一呆板平面, 缺乏更实用的更美的产品造型。 发明内容 0005 本发明是要解决现有技术的上述问题, 。
10、提出一种无风扇的自然散热型节能电陶 炉。 0006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本发明提出的技术方案是设计一种自然散热型节能电陶 炉, 其包括 : 由上而下叠置的微晶板、 炉盘、 承托炉盘的支架装置、 底壳, 所述炉盘电连接一 控制电路板, 所述微晶板镶嵌在装饰环内, 装饰环固定在隔热套管的顶部, 隔热套管的底部 固定在所述底壳上, 隔热套管置于面壳的中心口内, 面壳合拢后盖在底壳之上, 所述底壳上 设有多个进风口, 所述隔热套管由面壳的中心口中向上伸出、 在伸出面壳处的侧壁上设有 多个出风口。 0007 所述底壳在位于隔热套管内侧的位置向下凹陷, 凹陷部分的侧壁和底板上设有多 个所述进风口, 底壳。
11、底面设有多个支持脚。 0008 所述面壳和底壳向同一侧延伸并形成一个用以安置所述控制电路板的空腔, 在对 应控制电路板上方的面壳上设有一窗口, 窗口内镶嵌一防水的控制面板, 通过该控制面板 可操作控制电路板上的按键 ; 所述隔热套管将所述空腔与炉盘相隔离。 0009 所述面壳在靠近所述控制面板处设有一道竖立的隔板, 该隔板与所述隔热套管的 侧壁之间留有一层隔热空间。 0010 所述隔热套管顶部设有一个用以排水的溢流口。 0011 所述隔热套管顶部与所述装饰环之间垫有一圈隔热垫圈 ; 隔热套管顶部设有一条 说 明 书 CN 103672984 A 3 2/4 页 4 环形的用于放置隔热垫圈的凹槽。
12、。 0012 所述隔热套管顶部外侧的边沿向外延伸形成一圈隆起的下层炉围, 下层炉围的横 截面为圆弧形 ; 所述装饰环外侧的边沿向外延伸形成一圈隆起的上层炉围, 炉围的横截面 为圆弧形, 上层炉围覆盖在下层炉围之上。 0013 所述面壳的顶部的四周倾斜向下连接其中心口, 倾斜面形成锥状的喇叭口, 所述 下层炉围位于喇叭口的上方, 喇叭口和下层炉围之间形成圆环状的出风口。 0014 所述支架装置可以包括至少三套支撑杆, 每套支撑杆皆包括固定在底壳上的导向 柱、 套在导向柱上的弹簧、 连接片, 该连接片一端固定在弹簧顶部、 另一端固定在炉盘底部, 支撑杆在炉盘底部均匀分布。 0015 所述支架装置也。
13、可以包括至少三条压板, 压板由条状的弹性金属材料弯曲成 “S” 形, 压板上端固定在隔热套管上, 压板下端固定在炉盘底部, 压板在炉盘底部均匀分布。 0016 与现有技术相比, 本发明的应用使电陶炉不再是平板一块, 而是在业内骄傲的 “凸 起” !挺拔的炉围将陶锅与电陶炉完美融合在一起, 浑然天成!电陶炉内部有立式风道, 利 用烟筒热气流上升原理, 散热效果好, 大大降低了炉腔内部温度, 打破了无风机炉腔温度过 高的传言, 由于不再使用散热风扇, 故此减少了故障率、 不再消耗电能、 也不再有噪音 ; 把电 控部分和热源部分隔离到不同的腔室, 即使电控或热源出现故障, 也不会造成安全隐患, 大 。
14、大提高电陶炉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 底板采用错层式进风口设计, 进风量增大的同时, 还避免 了炉具内部热能直接辐射桌面, 避免长时间工作烤坏台面 ; 隆起的炉围设计, 在满足外形多 样化的同时具有较好的保温效果。 附图说明 0017 图 1 为本发明较佳实施例的剖视图 ; 图 2 为本发明较佳实施例隔热套管的立体图 ; 图 3 为本发明较佳实施例底壳的底部视图 ; 图 4 为本发明较佳实施例的爆炸分解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8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 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 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 对 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应当理解, 此处说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发明, 并不 。
15、用于限定本发明。 0019 如图 1 所示, 自然散热型节能电陶炉, 其至少包括 : 由上而下叠置的微晶板 1、 炉盘 2、 承托炉盘的支架装置、 底壳 3, 所述炉盘电连接一控制电路板 4, 所述微晶板镶嵌在装饰 环 5 内, 装饰环固定在隔热套管 6 的顶部, 隔热套管的底部固定在所述底壳上, 隔热套管置 于面壳 7 的中心口内, 面壳合拢后盖在底壳之上, 所述底壳上设有多个进风口 3a, 所述隔热 套管由面壳的中心口中向上伸出、 在伸出面壳处的侧壁上设有多个出风口 6a。隔热套管将 炉盘 2 围在其中心, 形成一个炉腔。进、 出风口之间形成立体的向上的散热风道, 冷空气由 底壳上的进风口。
16、 3a 进入, 对面壳和底壳围拢的炉腔进行冷却, 冷空气被加热后, 产生烟道 效应, 由靠近隔热套管顶部的出风口 6a 流出。藉此对电陶炉进行自然散热。由于取消了散 热风扇, 故此减少了故障率、 电能消耗, 也不再有噪音。并且热空气由出风口 6a 出来后在微 说 明 书 CN 103672984 A 4 3/4 页 5 晶板 1 的周围形成一个圆柱形的热隔离区, 能将放置在微晶板 1 上的茶壶 (或炊具) 包裹在 内, 有一定的保温作用, 能减少茶壶向外辐射和传导热能, 有利于节能降耗。 0020 为加大出风口的面积, 底壳 3 改变了以往近乎平面的结构, 其厚度大为增加, 形成 两层进风口。。
17、参看图 1、 3、 4, 其在位于隔热套管内侧的位置向下凹陷, 凹陷部分大体呈圆筒 状, 其侧壁和底板上设有多个所述进风口 3a。底壳的进风口 3a 采用错层式设计, 底板上有 多道紧密排列的栅条, 从上往下看, 相邻栅条之间没有缝隙 ; 从侧面看, 相邻栅条交错分布, 一条向上隆起栅条 3e 其相邻的栅条就是一条向下凹陷的栅条 3f, 进风口 3a 就位于相邻栅 条之间的开口处。底壳的侧壁上也按此结构设置进风口。藉此在增大进风量的同时, 还避 免了炉具内部热能直接辐射桌面, 避免长时间工作烤坏台面。 为加大底板与台面的间距, 在 底壳底面设有多个支持脚 3b。 0021 炉盘 2 附近温度较。
18、高, 对电子电路有害。为保障控制电路板 4 有个较低的环境温 度, 将炉盘 2 和控制电路板 4 分开安置在炉腔和电控腔中。参看图 1 和图 4, 面壳 7 和底壳 3 向同一侧延伸并形成一个用以安置所述控制电路板 4 的空腔 (电控腔) , 在对应控制电路 板上方的面壳上设有一窗口 7b, 窗口内镶嵌一防水的控制面板 8, 通过该控制面板可操作 控制电路板上的按键 ; 所述隔热套管 6 将所述空腔与炉盘 2 所在的炉腔相隔离。这样控制 电路板 4 和炉盘 2 分处在不同的腔室内, 有利于降低控制电路板 4 的环境温度。 0022 在较佳实施例中, 为进一步降低空腔内的温度, 在面壳7在靠近所。
19、述控制面板8的 地方设置一道竖立的隔板 7a, 该隔板与所述隔热套管 6 的侧壁之间留有一层隔热空间 7c。 隔热空间 7c 相对密封, 利于阻隔热量的传递。并且在电控腔下方的底壳 3 上开有若干散热 孔 3g, 用以排出控制电路板 4 自身的热量。在其它实施例中, 隔热空间 7c 内还填充了隔离 材料, 这样可以完全阻断炉盘 2 方向热量的传入, 保证电控腔室得到应有的安全工作温度。 0023 电陶炉在烧水煲汤时, 沸腾的汤水有时会溢出茶壶 (或汤煲) 。故此在隔热套管 6 顶部设有一个用以排水的溢流口 6b。图 2 和图 4 中皆能清晰地看到溢流口 6b。参看图 4, 在较佳实施例中, 面。
20、壳 (7) 上在对应溢流口 6b 的地方设有一个避让豁口 7c。 0024 在较佳实施例中, 装饰环 5 由金属材料制成, 隔热套管 6 由耐高温材料制成。参看 图 1, 隔热套管 6 顶部与所述装饰环之间垫有一圈隔热垫圈 9 ; 隔热套管顶部设有一条环形 的用于放置隔热垫圈的凹槽 6c。隔热垫圈 9 由耐高温隔离材料制成。安装时螺丝 15 穿过 装饰环 5 内圈上的通孔, 螺接隔热套管 6 顶部的螺纹孔 6e, 从而将装饰环 5、 隔热垫圈 9、 隔 热套管 6 组装在一起。微晶板 1 通过粘接胶贴在装饰环上。 0025 参看图 1 示出的较佳实施例, 隔热套管 6 顶部外侧的边沿向外延伸形。
21、成一圈隆起 的下层炉围 6d, 下层炉围的横截面为圆弧形 ; 所述装饰环 5 外侧的边沿向外延伸形成一圈 隆起的上层炉围5a, 炉围的横截面为圆弧形, 上层炉围覆盖在下层炉围之上。 圆弧形的炉围 向上隆起, 其一可以防止汤水由出风口流入, 溢出的汤水集中由溢流口 6b 排出 ; 其二可以 在茶壶、 汤煲的根部形成一圈遮拦。炉围的高度可以做到 1 到 8 厘米, 在满足炉体外形多样 化的同时具有较好的保温效果。 0026 参看图4结合图1, 面壳的顶部的四周倾斜向下连接其中心口, 倾斜面7d形成锥状 的喇叭口, 所述下层炉围 6d 位于喇叭口的上方, 喇叭口和下层炉围之间形成圆环状的倾斜 向上的。
22、出风口。炉围对该圆环状的出风口有遮盖和美化的效果。 0027 支架装置的作用是将炉盘 2 向上托举, 使之紧贴微晶板 1, 保障良好的热传导效 说 明 书 CN 103672984 A 5 4/4 页 6 果。在图 1 和图 4 示出的较佳实施例中, 支架装置包括至少三套支撑杆, 每套支撑杆皆包括 固定在底壳3上的导向柱10、 套在导向柱上的弹簧11、 连接片12, 该连接片一端固定在弹簧 顶部、 另一端固定在炉盘 2 底部, 支撑杆在炉盘底部均匀分布。 0028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 支架装置包括至少三条压板, 压板由条状的弹性金属材料弯 曲成 “S” 形, 压板上端固定在隔热套管 6 上, 压板下端固定在炉盘 2 底部, 压板在炉盘底部 均匀分布。压板的作用与支撑杆相同, 故未在附图中绘出。 0029 以上实施例仅为举例说明, 非起限制作用。 任何未脱离本申请精神与范畴, 而对其 进行的等效修改或变更, 均应包含于本申请的权利要求范围之中。 说 明 书 CN 103672984 A 6 1/3 页 7 图 1 图 2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3672984 A 7 2/3 页 8 图 3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3672984 A 8 3/3 页 9 图 4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3672984 A 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