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确定致密砂岩气藏成藏终止深度及成藏范围的方法.pdf

上传人:1520****312 文档编号:6180899 上传时间:2019-05-17 格式:PDF 页数:15 大小:631.6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310178502.9

申请日:

2013.05.15

公开号:

CN103678861A

公开日:

2014.03.26

当前法律状态:

驳回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发明专利申请公布后的驳回IPC(主分类):G06F 19/00申请公布日:20140326|||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G06F 19/00申请日:20130515|||公开

IPC分类号:

G06F19/00(2011.01)I

主分类号:

G06F19/00

申请人: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发明人:

姜福杰; 庞雄奇; 白静

地址:

102249 北京市昌平区府学路18号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代理人: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确定致密砂岩气藏成藏终止深度的方法和确定致密砂岩气藏的成藏范围的方法,根据岩石颗粒半径、束缚水膜的厚度、校正系数计算束缚水体积百分比Φs,而后根据束缚水体积百分比Φs确定致密砂岩气藏成藏终止深度Zt。并最终根据确定的天然气充注深度Z0、饱和深度Zs和终止深度Zt确定致密砂岩气藏的分布范围。本发明解决了预测致密砂岩气藏分布范围的定量化难题,为预测致密砂岩气藏的分布范围,指导当前致密砂岩气藏勘探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持。

权利要求书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确定致密砂岩气藏成藏终止深度的方法,包括:
根据束缚水体积百分比Φs确定致密砂岩气藏成藏终止深度Zt。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确定致密砂岩气藏成藏终止深度Zt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Zt的计算方法为:
Zt=lnΦs-lnab]]>
其中,Φs为束缚水体积百分比,a,b为待定系数。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确定致密砂岩气藏成藏终止深度Zt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束缚水体积百分比ΦS的计算方法为:
Φs=k·πh2r]]>
其中,r为岩石颗粒半径,h为束缚水膜的厚度,k为校正系数。

4.  一种确定致密砂岩气藏的成藏范围的方法,包括:
步骤100:针对一特定的致密砂岩气藏区域搜集至少一个烃源岩生烃潜力指数(S1+S2)/TOC、储层实测孔隙度Φ、岩石颗粒半径r、束缚水膜厚度q及岩石校正参数k数据;
步骤200:对步骤100中搜集的至少一个(S1+S2)/TOC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确定天然气开始充注深度Z0和排烃率qe;
步骤300:计算烃源岩的排烃强度Eq;
步骤400:对步骤100中搜集的实测孔隙度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确定孔隙度Φ随深度Z演化模型;
步骤500:根据步骤300中确定的排烃强度Eq,和步骤400中所获得的孔隙度演化模型计算致密砂岩气藏达到饱时的深度Zs;
步骤600:对步骤100中搜集的储层岩石颗粒半径r、束缚水膜厚度q数据 及岩石校正参数k计算束缚水体积百分比ΦS,所述束缚水体积百分比ΦS的计算方法为:
Φs=k·πh2r]]>
其中,r为岩石颗粒半径,h为束缚水膜的厚度,k为校正系数;
步骤700:计算致密砂岩气藏成藏终止深度Zt,所述Zt的计算方法为:
Zt=lnΦs-lnab]]>
其中,ΦS为束缚水体积百分比,a,b为待定系数;
步骤800:根据步骤200确定的排烃门限Z0、步骤500确定的成藏饱和深度Zs和步骤700确定的成藏终止深度Zt确定致密砂岩气藏的成藏范围。

5.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确定致密砂岩气藏的成藏范围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00进一步包括:
步骤210:根据烃源岩的热解分析数据,建立步骤100中搜集的至少一个生烃潜力指数(S1+S2)/TOC随深度变化的散点图,绘制散点包络线,建立烃源岩排烃模式图;
步骤220:根据包络线纵向变化特征,将包络线出现最大值的拐点对应的深度确定为排烃门限Z0;
步骤230:将包络线出现最大值的拐点对应的(S1+S2)/TOC记为最大生烃潜力HCPo;拐点以下包络线上任一点对应的(S1+S2)/TOC记为HCPi,将HCPo与HCPi的差值记确定为排烃率qe。

6.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确定致密砂岩气藏的成藏范围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00进一步包括:
步骤310:针对不同埋藏深度对应的排烃率qe,根据烃源岩的厚度H、有机质丰度TOC、密度ρ计算烃源岩的排烃强度;所述排烃强度Eq计算公式为:
Eq=qe(z)·TOC·ρ(z)·H
其中,Eq为排烃强度,qe(z)为排烃率,Z为埋深,ρ(z)为埋藏深度为z的烃源岩密度,TOC为有机碳质量分数,H为烃源岩厚度。

7.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确定致密砂岩气藏的成藏范围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400进一步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410:根据孔隙度Φ数据随深度Z变化进行指数拟合,获得演化模型,公式为:
Φ=aeb·z
其中,a,b为待定系数;z为储层埋深。

8.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确定致密砂岩气藏的成藏范围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500进一步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510:根据不同深度时孔隙度Φ与储层厚度Hr的乘积计算储层相对储集空间值Eq’;
步骤520:确定Eq与Eq’值相等时储层的埋藏深度Zs。

9.  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确定致密砂岩气藏的成藏范围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410中根据孔隙度Φ数据随深度Z变化进行指数拟合获得演化模型的公式为Φ=44.6e-0.0006·z。

10.  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确定致密砂岩气藏的成藏范围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410中a,b的取值分别为40.5、-0.0005,或者50.3、-0.0007。

说明书

说明书一种确定致密砂岩气藏成藏终止深度及成藏范围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确定致密砂岩气藏成藏终止深度及成藏范围的方法,属于致密砂岩气藏形成与分布预测领域。
背景技术
致密砂岩气藏作为一种非常规气藏,潜在着巨大的资源前景。在我国,致密砂岩气多以“先成型”致密砂岩气藏的形式存在,其资源量已超过100万亿立方米,展现了良好的资源前景,这一领域业已成为研究的热点。关德师1995年在《中国非常规油气地质》12页中,把致密砂岩气藏定义为孔隙度低(小于12%)、渗透率比较低(1×10-3μm2)、含气饱和度低(小于60%)、含水饱和度高(大于40%)、天然气在其中流动速度较为缓慢的砂岩层中的非常规天然气藏。
王金琪在《天然气工业》2000年第20卷第1期第10页中总结了我国4大致密砂岩含气区,即川西超致密砂岩含气区、鄂尔多斯深盆含气区、松辽断陷致密砂岩含气区和准南深埋致密砂岩含气区。姜振学在《地球科学进展》2000年第15卷第3期291页中总结已发现的深盆气藏在盆地中分布时,指出致密深盆气藏主要有3中分布成藏模式,即凹陷中心对称分布成藏模式、前陆侧缘斜坡分布成藏模式和构造斜坡分布成藏模式。张金亮在《西安石油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年第16卷第1期2页中指出致密砂岩气藏中的深盆气藏多分布于向斜轴部或构造下倾部位,埋藏深度变化较大。庞雄奇在《天然气地球科学》2003年第14卷第3期第207页中提出可以通过力学平衡确定深盆气藏最小埋藏深度,通过物质平衡确定深盆气藏的圈闭范围。姜福杰在《地质评论》2007年第53卷第6期第844页中提出应用物理模拟实验的方法研究致密砂岩气藏中气水分布关系。蔡希源在《石油与天然气地质》2010第31卷第6期第708页中提出深层致密砂岩气分布受烃源岩发育区控制。
申请号为:CN201010209884.3的专利公开了一种连续型致密砂岩气分布 的预测方法,包括:获取连续型致密砂岩气分布的单元网格体预测参数;根据所述单元网格体预测参数来获得当前时期所述单元网格体中从烃源层注入储层的游离相天然气压力和气柱高度;根据当前时期的游离相天然气压力进行横向压力场校正;根据当前时期的气柱高度来预测当前时期所述单元网格体的天然气聚集量以及天然气丰度。
然而,以上现有技术都是定性的对致密砂岩气藏分布的研究,但是其定性研究的局限性直接制约着勘探方向和有利区带预测,实用性不足。并且致密砂岩气藏埋藏深度变化范围大,不同地区分布范围不同,以往的研究并不能从定量的角度对致密砂岩气分布的范围进行预测,导致研究的结果准确度低,并且操作性较差,勘探风险大。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技术问题,本发明首先提供一种确定致密砂岩气藏成藏终止深度的方法,包括:根据束缚水体积百分比Φs确定致密砂岩气藏成藏终止深度Zt。优选地,所述Zt的计算方法为:
Zt=lnΦs-lnab]]>
其中,Φs为束缚水体积百分比,a,b为待定系数。
进一步,所述束缚水体积百分比ΦS的计算方法为:
Φs=k·πh2r]]>
其中,r为岩石颗粒半径,h为束缚水膜的厚度,k为校正系数。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确定致密砂岩气藏的成藏范围的方法,包括:
步骤100:针对一特定的致密砂岩气藏区域搜集至少一个烃源岩生烃潜力指数(S1+S2)/TOC、储层实测孔隙度Φ、岩石颗粒半径r、束缚水膜厚度q及岩石校正参数k数据;
步骤200:对步骤100中搜集的至少一个(S1+S2)/TOC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确定天然气开始充注深度Z0和排烃率qe;
步骤300:计算烃源岩的排烃强度Eq;
步骤400:对步骤100中搜集的实测孔隙度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确定孔隙度Φ随深度Z演化模型;
步骤500:根据步骤300中确定的排烃强度Eq,和步骤400中所获得的孔隙度演化模型计算致密砂岩气藏达到饱时的深度Zs;
步骤600:对步骤100中搜集的储层岩石颗粒半径r、束缚水膜厚度q数据及岩石校正参数k计算束缚水体积百分比ΦS,所述束缚水体积百分比ΦS的计算方法为:
Φs=k·πh2r]]>
其中,r为岩石颗粒半径,h为束缚水膜的厚度,k为校正系数;
步骤700:计算致密砂岩气藏成藏终止深度Zt,所述Zt的计算方法为:
Zt=lnΦs-lnab]]>
其中,Φs为束缚水体积百分比,a,b为待定系数;
步骤800:根据步骤200确定的排烃门限Z0、步骤500确定的成藏饱和深度Zs和步骤700确定的成藏终止深度Zt确定致密砂岩气藏的成藏范围。
优选地,所述步骤200进一步包括:步骤210:根据烃源岩的热解分析数据,建立步骤100中搜集的至少一个生烃潜力指数(S1+S2)/TOC随深度变化的散点图,绘制散点包络线,建立烃源岩排烃模式图;步骤220:根据包络线纵向变化特征,将包络线出现最大值的拐点对应的深度确定为排烃门限Z0;步骤230:将包络线出现最大值的拐点对应的(S1+S2)/TOC记为最大生烃潜力HCPo;拐点以下包络线上任一点对应的(S1+S2)/TOC记为HCPi,将HCPo与HCPi的差值记确定为排烃率qe。
更进一步,步骤300进一步包括:步骤310:针对不同埋藏深度对应的排烃 率qe,根据烃源岩的厚度H、有机质丰度TOC、密度ρ计算烃源岩的排烃强度;所述排烃强度Eq计算公式为:Eq=qe(z)·TOC·ρ(z)·H,其中,Eq为排烃强度,qe(z)为排烃率,Z为埋深,ρ(z)为埋藏深度为z的烃源岩密度,TOC为有机碳质量分数,H为烃源岩厚度。
非限制性地,步骤400进一步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410:根据孔隙度Φ数据随深度Z变化进行指数拟合,获得演化模型,公式为:
Φ=aeb·z
其中,a,b为待定系数;z为储层埋深,更优地,Φ=44.6e-0.0006·z。
此外,步骤500可进一步包括步骤510:根据不同深度时孔隙度Φ与储层厚度Hr的乘积计算储层相对储集空间值Eq’;步骤520:确定Eq与E′q值相等时储层的埋藏深度Zs。
本发明能够达到以下有益效果:致密砂岩气藏分布范围的定量计算方法,能够解决含油气盆地中致密砂岩气藏的分布范围定量预测的难题,建立了致密砂岩气藏分布范围定量化计算模型,能够准确预测盆地中致密砂岩气藏的分布范围,提高了致密砂岩气勘探效率,降低了致密砂岩气藏的勘探风险,具有广泛的适用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的束缚水体积百分比计算的地质模型;
图2是本发明实施的致密气藏分布范围预测的地质模型;
图3是本发明示意性的实施方案中鄂尔多斯盆地致密气藏预测分布范围与实测剖面检测对比图;
图4是本发明的示意性的实施方式中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烃源岩排烃模式图;
图5是本发明示意性的实施方案中鄂尔多斯盆地储层孔隙度随深度变化关系拟合曲线;
图6是本发明的示意性的实施方式中的油气藏分布最有利范围的方法流程 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描述。
在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中,提供了一种计算致密砂岩气藏成藏终止深度Zt的方法。该方法包括:
步骤一:根据束缚水体积百分比(Φs)计算致密砂岩气藏成藏终止深度Zt。优选地,致密砂岩气藏成藏终止深度Zt的计算方法为:
Zt=lnΦs-lnab]]>
其中,Φs为束缚水体积百分比,a,b为待定系数。
更为优选地,在上述步骤一之前,还包括计算束缚水体积百分比(Φs)的步骤,所述束缚水体积百分比(ΦS)计算公式为:
Φs=k·πh2r]]>
其中,r为岩石颗粒半径,h为束缚水膜的厚度,k为校正系数。
进一步参见图1,图1是束缚水体积百分比计算的概念模型,图1中示意性的描述了束缚水的赋存方式。
示意性地,以中国大型沉积盆地鄂尔多斯盆地为实施对象做进一步说明。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储层岩石颗粒多为中-细砂,含有少量的粉砂,岩石颗粒直径平均在0.25mm,束缚水膜的一般厚度为0.1μm。另外,储层岩石内含有大量的杂基和胶接物,计算过程中需要对束缚水的体积进行校正。一般情况下,粘土杂基颗粒直径小于0.005mm,而且具有吸水膨胀的特性,校正系数可设定在0~50之间。根据储层杂基和胶接物的特征,选定20作为校正系数,对应的束缚水体积百分比计算结果为:
Φs=k·πhR=0.01256k=2.5%]]>
可以根据Zt计算公式计算当孔隙度为2.5%是储层的深度为4800m,此时参 数a为44.6,b为-0.0006,当储层达到这一深度以后,储层孔隙被束缚水饱和,无流动流体,确定这一深度为天然气成藏终止深度。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所述计算束缚水体积百分比的步骤对于本发明而言不是必须的,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其他方式计算,或者选择已经计算好的束缚水体积百分比作为上述步骤一的先决条件。
在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中,提供了一种确定致密砂岩气藏的成藏范围的方法。该实施方式基于第一实施方式的步骤一,除了步骤一之外,还包括步骤二:根据排烃门限Z0、成藏饱和深度Zs和成藏终止深度Zt确定致密砂岩气藏的成藏范围,所述成藏范围为Zs与Zt之间的深度范围。进一步参见图2,图2是确定致密气分布范围的概念模型,图中示意性的描述了依据Z0、Zs、Zt确定致密砂岩气藏分布范围。
示意性地,继续以中国大型沉积盆地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致密砂岩气藏为实施对象做进一步说明。综合以上计算得到,鄂尔多斯盆地致密砂岩气藏分布范围为2350m~4800m深度范围内,在埋藏深度达到2850m时,储层饱和天然气。这一预测结果与实际气藏剖面进行了对应检验(参见附图3),发现气藏剖面反映的情况与预测结果基本一致。
在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中,提供了另一种确定致密砂岩气藏的成藏范围的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00:针对一特定的致密砂岩气藏区域搜集至少一个烃源岩生烃潜力指数(S1+S2)/TOC、储层实测孔隙度(Φ)、岩石颗粒半径(r)、束缚水膜厚度(q)及岩石校正参数(k)数据。
示意性地,以中国大型沉积盆地鄂尔多斯盆地为实施对象来对上述步骤做进一步说明。鄂尔多斯盆地主体部分面积为25×104km2,发育上元古界至新生界沉积地层。致密砂岩气藏主要分布在上古生界沉积地层内,以泥炭沼泽体系中形成的石炭系至下二叠统的炭质泥岩和煤层为主力气源岩,有机质丰度高,生烃潜力大。储集层为二叠系石盒子组和山西组,沉积相类型为辫状河和三角 洲,储集砂体致密且呈席状大面积分布,致密砂岩气资源潜力丰富,通过收集目前已有地化及物性数据,结合烃源岩采样进行热解分析测试数据和储层岩石薄片分析数据,共获得烃源岩(S1+S2)/TOC数据2506个,储层实测孔隙度数据100个,岩石颗粒半径数据100个,束缚水膜厚度数据1个,岩石校正参数1个。更优选但非必要的,步骤100还包括对搜集的(S1+S2)/TOC、Φ、r、q、k进行分析,确定可用数据的过程,以提高分析的准确性。例如,在某次采集过程中共获得烃源岩(S1+S2)/TOC数据2506个,通过对数据分析,确定可用数据960个。其中,S1和S2分别为本领域公知的可溶烃含量和热解烃含量,TOC为有机碳质量分数,即有机质丰度。
步骤200:对步骤100中搜集的至少一个(S1+S2)/TOC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确定天然气开始充注深度Z0和排烃率qe。
更进一步,所述步骤200进一步包括:
步骤210:根据烃源岩的热解分析数据,建立步骤100中搜集的至少一个生烃潜力指数(S1+S2)/TOC随深度变化的散点图,绘制散点包络线,建立烃源岩排烃模式图。参见附图4,根据(S1+S2)/TOC数据随深度变化关系,建立烃源岩排烃模式图(参见附图4)。
步骤220:根据包络线纵向变化特征,将包络线出现最大值的拐点对应的深度确定为排烃门限Z0。
步骤230:将包络线出现最大值的拐点对应的(S1+S2)/TOC记为最大生烃潜力HCPo;拐点以下包络线上任一点对应的(S1+S2)/TOC记为HCPi,将HCPo与HCPi的差值记确定为排烃率qe。
示意性地,继续以中国大型沉积盆地鄂尔多斯盆地为实施对象做进一步说明。根据对所得的(S1+S2)/TOC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根据所建立的排烃模式图(参见附图4),可以确定,天然气开始向储层充注深度为2350m,排烃率随深度增大而增加,具体数值如表1:
表1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烃源岩排烃率数据表

步骤300:计算烃源岩的排烃强度Eq。
在本发明较为优选的实施方式中,上述步骤300中计算烃源岩的排烃强度的步骤进一步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310:针对不同埋藏深度对应的排烃率qe,根据烃源岩的厚度H、有机质丰度TOC、密度ρ计算烃源岩的排烃强度。
更为优选地,所述排烃强度Eq计算公式为:
Eq=qe(z)·TOC·ρ(z)·H
其中,Eq为排烃强度,单位:t/km2;qe(z)为每克有机碳的排烃数量,称为排烃率,单位:mg/g;Z为埋深,单位:m;ρ(z)为埋藏深度为z的烃源岩密度,单位:g/cm3;TOC为有机碳质量分数(即有机质丰度),单位:%;H为烃源岩厚度,单位:m。
示意性地,继续以中国大型沉积盆地鄂尔多斯盆地为实施对象做进一步说明。根据所收集的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烃源岩有机碳含量、密度和烃源岩厚度数据,结合前述排烃率(qe)计算结果,根据排烃强度计算公式,计算并获得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烃源岩排烃强度(表2):
表2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烃源岩排烃强度数据表

步骤400:对步骤100中搜集的实测孔隙度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确定孔隙度(Φ)随深度(Z)演化模型。
步骤400进一步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410:根据孔隙度(Φ)数据随深度(Z)变化进行指数拟合,获得演化模型,公式为:
Φ=aeb·z
其中,a,b为待定系数,常数;z为储层埋深,单位:m。
示意性地,继续以中国大型沉积盆地鄂尔多斯盆地为实施对象做进一步说明。根据所收集的孔隙度和深度变化资料进行指数拟合(参见附图5),确定待定系数a为44.6,b为-0.0006得到的公式为:
Φ=44.6e-0.0006·z
上述待定系数a为44.6,b为-0.0006为本发明优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发明宗旨所涵盖的其他实施方式中,a,b可采用其他取值以获得不同的拟合结果,a,b的其他取值包括但不限于表3中所列的数值。
表3待定系数a,b的取值

步骤500:根据步骤300中确定的排烃强度Eq,和步骤400中所获得的孔隙度演化模型计算致密砂岩气藏达到饱时的深度Zs。
步骤500进一步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510:根据不同深度时孔隙度(Φ)与储层厚度(Hr)的乘积计算储层相对储集空间值Eq’;
步骤520:确定Eq与Eq’值相等时储层的埋藏深度Zs。
示意性地,继续以中国大型沉积盆地鄂尔多斯盆地为实施对象做进一步说明。根据获得的鄂尔多斯盆地实测的孔隙度演化模型,根据储层厚度(Hr)和孔隙度(Φ)乘积计算储层相对储集空间数值Eq’,如表3。再根据已经计算得到的排气强度计算数值,对比储层相对储集空间值与排气强度数值相对关系(表4),得到当烃源岩埋藏深度达到2900m的时候,Eq值已经超过了Eq’值,由此判定,天然气的饱和门限应该在2850m的深度左右。
表3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储层储集空间计算数据表

表4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致密砂岩气饱和门限计算数据表

步骤600:对步骤100中搜集的储层岩石颗粒半径(r)、束缚水膜厚度(q)数据及岩石校正参数(k)计算束缚水体积百分比(ΦS)。
优选地,步骤600中束缚水体积百分比(Φs)采用第一实施方式种所使用的束缚水体积百分比(Φs)的计算方式。
步骤700:根据步骤600中确定的束缚水体积百分比(Φs)和步骤400中确定的孔隙度(Φ)随深度(Z)演化模型计算致密砂岩气藏成藏终止深度Zt。优选地,可以选用第一实施方式中计算致密砂岩气藏成藏终止深度Zt的方法来计算步骤700中致密砂岩气藏成藏终止深度Zt。
步骤800:根据步骤200确定的排烃门限Z0、步骤500确定的成藏饱和深度Zs和步骤700确定的成藏终止深度Zt确定致密砂岩气藏的成藏范围,所述成 藏范围为Zs与Zt之间的深度范围。进一步参见图2,图2是确定致密气分布范围的概念模型,图中示意性的描述了依据Z0、Zs、Zt确定致密砂岩气藏分布范围。
示意性地,继续以中国大型沉积盆地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致密砂岩气藏为实施对象做进一步说明。综合以上计算得到,鄂尔多斯盆地致密砂岩气藏分布范围为2350m~4800m深度范围内,在埋藏深度达到2850m时,储层饱和天然气。这一预测结果与实际气藏剖面进行了对应检验(参加附图3),发现气藏剖面反映的情况与预测结果基本一致。
图6是根据本发明的确定致密砂岩气藏分布范围的方法的另一实施方式的流程图。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根据烃源岩热解数据,建立生烃潜力指数(S1+S2)/TOC与埋藏深度的关系,确定天然气开始充注时深度(Z0)并计算排烃率;
(2)根据烃源岩的厚度(H)、有机质丰度(TOC)、密度(ρ)、排烃率(qe)计算烃源岩的排烃强度;
(3)根据储层孔隙度(Φ)随深度(Z)变化关系,确定孔隙度随深度演化模型;
(4)根据储层孔隙度计算相对储集空间,并对比与排烃强度相对关系,确定储层天然气充注达到饱和时的深度(Zs);
(5)根据储层岩石颗粒半径(r)、束缚水膜厚度(q)数据及岩石校正参数(k)计算束缚水膜百分比(Φs);
(6)根据得到的束缚水体积百分比和计算得到的相对储集空间计算天然气充注终止深度(Zt);
(7)最后确定致密砂岩气藏分布范围。
本发明能够达到以下有益效果:致密砂岩气藏分布范围的定量计算方法,能够解决含油气盆地中致密砂岩气藏的分布范围定量预测的难题,建立了致密砂岩气藏分布范围定量化计算模型,能够准确预测盆地中致密砂岩气藏的分布范 围,提高了致密砂岩气勘探效率,降低了致密砂岩气藏的勘探风险,具有广泛的适用性。为预测致密砂岩气藏的分布范围,指导当前致密砂岩气藏勘探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持。
本发明所述并不限于具体实施方式所述的实施例,只要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本发明方案得出其他的实施方式,同样属于本发明的技术创新及保护的范围。

一种确定致密砂岩气藏成藏终止深度及成藏范围的方法.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一种确定致密砂岩气藏成藏终止深度及成藏范围的方法.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一种确定致密砂岩气藏成藏终止深度及成藏范围的方法.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种确定致密砂岩气藏成藏终止深度及成藏范围的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确定致密砂岩气藏成藏终止深度及成藏范围的方法.pdf(15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 CN 103678861 A (43)申请公布日 2014.03.26 CN 103678861 A (21)申请号 201310178502.9 (22)申请日 2013.05.15 G06F 19/00(2011.01) (71)申请人 中国石油大学 ( 北京 ) 地址 102249 北京市昌平区府学路 18 号 (72)发明人 姜福杰 庞雄奇 白静 (54) 发明名称 一种确定致密砂岩气藏成藏终止深度及成藏 范围的方法 (57) 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确定致密砂岩气藏成藏终止 深度的方法和确定致密砂岩气藏的成藏范围的方 法, 根据岩石颗粒半径、 束缚水膜的厚度、 校正系。

2、 数计算束缚水体积百分比 s, 而后根据束缚水体 积百分比s确定致密砂岩气藏成藏终止深度Zt。 并最终根据确定的天然气充注深度 Z0、 饱和深度 Zs和终止深度 Zt确定致密砂岩气藏的分布范围。 本发明解决了预测致密砂岩气藏分布范围的定量 化难题, 为预测致密砂岩气藏的分布范围, 指导当 前致密砂岩气藏勘探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持。 (51)Int.Cl. 权利要求书 2 页 说明书 8 页 附图 4 页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权利要求书2页 说明书8页 附图4页 (10)申请公布号 CN 103678861 A CN 103678861 A 1/2 页 2 。

3、1. 一种确定致密砂岩气藏成藏终止深度的方法, 包括 : 根据束缚水体积百分比 s确定致密砂岩气藏成藏终止深度 Zt。 2.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确定致密砂岩气藏成藏终止深度 Zt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 所 述 Zt的计算方法为 : 其中, s为束缚水体积百分比, a, b 为待定系数。 3. 根据权利要求 2 所述的确定致密砂岩气藏成藏终止深度 Zt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 所 述束缚水体积百分比 S的计算方法为 : 其中, r 为岩石颗粒半径, h 为束缚水膜的厚度, k 为校正系数。 4. 一种确定致密砂岩气藏的成藏范围的方法, 包括 : 步骤 100 : 针对一特定的致密砂岩气藏。

4、区域搜集至少一个烃源岩生烃潜力指数 (S1+S2)/TOC、 储层实测孔隙度、 岩石颗粒半径r、 束缚水膜厚度q及岩石校正参数k数据 ; 步骤 200 : 对步骤 100 中搜集的至少一个 (S1+S2)/TOC 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确定天然气 开始充注深度 Z0和排烃率 qe; 步骤 300 : 计算烃源岩的排烃强度 Eq; 步骤400 : 对步骤100中搜集的实测孔隙度资料进行统计分析, 确定孔隙度随深度Z 演化模型 ; 步骤 500 : 根据步骤 300 中确定的排烃强度 Eq, 和步骤 400 中所获得的孔隙度演化模型 计算致密砂岩气藏达到饱时的深度 Zs; 步骤 600 : 对步骤 。

5、100 中搜集的储层岩石颗粒半径 r、 束缚水膜厚度 q 数据及岩石校正 参数 k 计算束缚水体积百分比 S, 所述束缚水体积百分比 S的计算方法为 : 其中, r 为岩石颗粒半径, h 为束缚水膜的厚度, k 为校正系数 ; 步骤 700 : 计算致密砂岩气藏成藏终止深度 Zt, 所述 Zt的计算方法为 : 其中, S为束缚水体积百分比, a, b 为待定系数 ; 步骤 800 : 根据步骤 200 确定的排烃门限 Z0、 步骤 500 确定的成藏饱和深度 Zs和步骤 700 确定的成藏终止深度 Zt确定致密砂岩气藏的成藏范围。 5. 根据权利要求 4 所述的确定致密砂岩气藏的成藏范围的方法。

6、, 其特征在于 : 所述步 骤 200 进一步包括 : 步骤 210 : 根据烃源岩的热解分析数据, 建立步骤 100 中搜集的至少一个生烃潜力指数 (S1+S2)/TOC 随深度变化的散点图, 绘制散点包络线, 建立烃源岩排烃模式图 ; 步骤 220 : 根据包络线纵向变化特征, 将包络线出现最大值的拐点对应的深度确定为 权 利 要 求 书 CN 103678861 A 2 2/2 页 3 排烃门限 Z0; 步骤 230 : 将包络线出现最大值的拐点对应的 (S1+S2)/TOC 记为最大生烃潜力 HCPo; 拐 点以下包络线上任一点对应的 (S1+S2)/TOC 记为 HCPi, 将 HC。

7、Po与 HCPi的差值记确定为排烃 率 qe。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确定致密砂岩气藏的成藏范围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 步骤300 进一步包括 : 步骤 310 : 针对不同埋藏深度对应的排烃率 qe, 根据烃源岩的厚度 H、 有机质丰度 TOC、 密度 计算烃源岩的排烃强度 ; 所述排烃强度 Eq计算公式为 : Eq qe(z)TOC(z)H 其中, Eq为排烃强度, qe(z) 为排烃率, Z 为埋深, (z) 为埋藏深度为 z 的烃源岩密度, TOC 为有机碳质量分数, H 为烃源岩厚度。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确定致密砂岩气藏的成藏范围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 步骤400 进一步。

8、包括以下步骤 : 步骤 410 : 根据孔隙度 数据随深度 Z 变化进行指数拟合, 获得演化模型, 公式为 : aebz 其中, a, b 为待定系数 ; z 为储层埋深。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确定致密砂岩气藏的成藏范围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 步骤500 进一步包括以下步骤 : 步骤 510 : 根据不同深度时孔隙度 与储层厚度 Hr的乘积计算储层相对储集空间值 Eq ; 步骤 520 : 确定 Eq与 Eq 值相等时储层的埋藏深度 Zs。 9. 根据权利要求 7 所述的确定致密砂岩气藏的成藏范围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 步 骤 410 中根据孔隙度 数据随深度 Z 变化进行指数拟合获得。

9、演化模型的公式为 44.6e-0.0006z。 10. 根据权利要求 7 所述的确定致密砂岩气藏的成藏范围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 步骤 410 中 a, b 的取值分别为 40.5、 -0.0005, 或者 50.3、 -0.0007。 权 利 要 求 书 CN 103678861 A 3 1/8 页 4 一种确定致密砂岩气藏成藏终止深度及成藏范围的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确定致密砂岩气藏成藏终止深度及成藏范围的方法, 属于致密砂 岩气藏形成与分布预测领域。 背景技术 0002 致密砂岩气藏作为一种非常规气藏, 潜在着巨大的资源前景。 在我国, 致密砂岩气 多以 “先成型” 。

10、致密砂岩气藏的形式存在, 其资源量已超过 100 万亿立方米, 展现了良好的 资源前景, 这一领域业已成为研究的热点。关德师 1995 年在 中国非常规油气地质 12 页 中, 把致密砂岩气藏定义为孔隙度低 ( 小于 12 )、 渗透率比较低 (110-3m2)、 含气饱和 度低 ( 小于 60 )、 含水饱和度高 ( 大于 40 )、 天然气在其中流动速度较为缓慢的砂岩层 中的非常规天然气藏。 0003 王金琪在 天然气工业 2000 年第 20 卷第 1 期第 10 页中总结了我国 4 大致密砂 岩含气区, 即川西超致密砂岩含气区、 鄂尔多斯深盆含气区、 松辽断陷致密砂岩含气区和准 南深埋。

11、致密砂岩含气区。姜振学在 地球科学进展 2000 年第 15 卷第 3 期 291 页中总结已 发现的深盆气藏在盆地中分布时, 指出致密深盆气藏主要有 3 中分布成藏模式, 即凹陷中 心对称分布成藏模式、 前陆侧缘斜坡分布成藏模式和构造斜坡分布成藏模式。 张金亮在 西 安石油学院学报 ( 自然科学版 ) 2001 年第 16 卷第 1 期 2 页中指出致密砂岩气藏中的深盆 气藏多分布于向斜轴部或构造下倾部位, 埋藏深度变化较大。庞雄奇在 天然气地球科学 2003年第14卷第3期第207页中提出可以通过力学平衡确定深盆气藏最小埋藏深度, 通过 物质平衡确定深盆气藏的圈闭范围。姜福杰在 地质评论 。

12、2007 年第 53 卷第 6 期第 844 页 中提出应用物理模拟实验的方法研究致密砂岩气藏中气水分布关系。蔡希源在 石油与天 然气地质 2010 第 31 卷第 6 期第 708 页中提出深层致密砂岩气分布受烃源岩发育区控制。 0004 申请号为 : CN201010209884.3 的专利公开了一种连续型致密砂岩气分布的预测 方法, 包括 : 获取连续型致密砂岩气分布的单元网格体预测参数 ; 根据所述单元网格体预 测参数来获得当前时期所述单元网格体中从烃源层注入储层的游离相天然气压力和气柱 高度 ; 根据当前时期的游离相天然气压力进行横向压力场校正 ; 根据当前时期的气柱高度 来预测当前。

13、时期所述单元网格体的天然气聚集量以及天然气丰度。 0005 然而, 以上现有技术都是定性的对致密砂岩气藏分布的研究, 但是其定性研究的 局限性直接制约着勘探方向和有利区带预测, 实用性不足。并且致密砂岩气藏埋藏深度变 化范围大, 不同地区分布范围不同, 以往的研究并不能从定量的角度对致密砂岩气分布的 范围进行预测, 导致研究的结果准确度低, 并且操作性较差, 勘探风险大。 发明内容 0006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首先提供一种确定致密砂岩气藏成藏终 止深度的方法, 包括 : 根据束缚水体积百分比 s确定致密砂岩气藏成藏终止深度 Zt。优选 地, 所述 Zt的计算方法为 : 说 。

14、明 书 CN 103678861 A 4 2/8 页 5 0007 0008 其中, s为束缚水体积百分比, a, b 为待定系数。 0009 进一步, 所述束缚水体积百分比 S的计算方法为 : 0010 0011 其中, r 为岩石颗粒半径, h 为束缚水膜的厚度, k 为校正系数。 0012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确定致密砂岩气藏的成藏范围的方法, 包括 : 0013 步骤 100 : 针对一特定的致密砂岩气藏区域搜集至少一个烃源岩生烃潜力指数 (S1+S2)/TOC、 储层实测孔隙度、 岩石颗粒半径r、 束缚水膜厚度q及岩石校正参数k数据 ; 0014 步骤 200 : 对步骤 100 中搜。

15、集的至少一个 (S1+S2)/TOC 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确定天 然气开始充注深度 Z0和排烃率 qe; 0015 步骤 300 : 计算烃源岩的排烃强度 Eq; 0016 步骤 400 : 对步骤 100 中搜集的实测孔隙度资料进行统计分析, 确定孔隙度 随 深度 Z 演化模型 ; 0017 步骤 500 : 根据步骤 300 中确定的排烃强度 Eq, 和步骤 400 中所获得的孔隙度演化 模型计算致密砂岩气藏达到饱时的深度 Zs; 0018 步骤 600 : 对步骤 100 中搜集的储层岩石颗粒半径 r、 束缚水膜厚度 q 数据及岩石 校正参数 k 计算束缚水体积百分比 S, 所述束缚水体。

16、积百分比 S的计算方法为 : 0019 0020 其中, r 为岩石颗粒半径, h 为束缚水膜的厚度, k 为校正系数 ; 0021 步骤 700 : 计算致密砂岩气藏成藏终止深度 Zt, 所述 Zt的计算方法为 : 0022 0023 其中, s为束缚水体积百分比, a, b 为待定系数 ; 0024 步骤800 : 根据步骤200确定的排烃门限Z0、 步骤500确定的成藏饱和深度Zs和步 骤 700 确定的成藏终止深度 Zt确定致密砂岩气藏的成藏范围。 0025 优选地, 所述步骤200进一步包括 : 步骤210 : 根据烃源岩的热解分析数据, 建立步 骤 100 中搜集的至少一个生烃潜力。

17、指数 (S1+S2)/TOC 随深度变化的散点图, 绘制散点包络 线, 建立烃源岩排烃模式图 ; 步骤 220 : 根据包络线纵向变化特征, 将包络线出现最大值的 拐点对应的深度确定为排烃门限 Z0; 步骤 230 : 将包络线出现最大值的拐点对应的 (S1+S2)/ TOC 记为最大生烃潜力 HCPo; 拐点以下包络线上任一点对应的 (S1+S2)/TOC 记为 HCPi, 将 HCPo与 HCPi的差值记确定为排烃率 qe。 0026 更进一步, 步骤300进一步包括 : 步骤310 : 针对不同埋藏深度对应的排烃率qe, 根 据烃源岩的厚度 H、 有机质丰度 TOC、 密度 计算烃源岩的。

18、排烃强度 ; 所述排烃强度 Eq计算 公式为 : Eq qe(z)TOC(z)H, 其中, Eq为排烃强度, qe(z) 为排烃率, Z 为埋深, (z) 为埋藏深度为 z 的烃源岩密度, TOC 为有机碳质量分数, H 为烃源岩厚度。 0027 非限制性地, 步骤 400 进一步包括以下步骤 : 说 明 书 CN 103678861 A 5 3/8 页 6 0028 步骤 410 : 根据孔隙度 数据随深度 Z 变化进行指数拟合, 获得演化模型, 公式 为 : 0029 aebz 0030 其中, a, b 为待定系数 ; z 为储层埋深, 更优地, 44.6e-0.0006z。 0031 。

19、此外, 步骤 500 可进一步包括步骤 510 : 根据不同深度时孔隙度 与储层厚度 Hr 的乘积计算储层相对储集空间值 Eq ; 步骤 520 : 确定 Eq与 E q值相等时储层的埋藏深度 Zs。 0032 本发明能够达到以下有益效果 : 致密砂岩气藏分布范围的定量计算方法, 能够解 决含油气盆地中致密砂岩气藏的分布范围定量预测的难题, 建立了致密砂岩气藏分布范围 定量化计算模型, 能够准确预测盆地中致密砂岩气藏的分布范围, 提高了致密砂岩气勘探 效率, 降低了致密砂岩气藏的勘探风险, 具有广泛的适用性。 附图说明 0033 图 1 是本发明实施的束缚水体积百分比计算的地质模型 ; 003。

20、4 图 2 是本发明实施的致密气藏分布范围预测的地质模型 ; 0035 图 3 是本发明示意性的实施方案中鄂尔多斯盆地致密气藏预测分布范围与实测 剖面检测对比图 ; 0036 图 4 是本发明的示意性的实施方式中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烃源岩排烃模式图 ; 0037 图 5 是本发明示意性的实施方案中鄂尔多斯盆地储层孔隙度随深度变化关系拟 合曲线 ; 0038 图 6 是本发明的示意性的实施方式中的油气藏分布最有利范围的方法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9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描述。 0040 在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中, 提供了一种计算致密砂岩气藏成藏终止深度 Zt的。

21、方 法。该方法包括 : 0041 步骤一 : 根据束缚水体积百分比 (s) 计算致密砂岩气藏成藏终止深度 Zt。优选 地, 致密砂岩气藏成藏终止深度 Zt的计算方法为 : 0042 0043 其中, s为束缚水体积百分比, a, b 为待定系数。 0044 更为优选地, 在上述步骤一之前, 还包括计算束缚水体积百分比 (s) 的步骤, 所 述束缚水体积百分比 (S) 计算公式为 : 0045 0046 其中, r 为岩石颗粒半径, h 为束缚水膜的厚度, k 为校正系数。 0047 进一步参见图 1, 图 1 是束缚水体积百分比计算的概念模型, 图 1 中示意性的描述 了束缚水的赋存方式。 说。

22、 明 书 CN 103678861 A 6 4/8 页 7 0048 示意性地, 以中国大型沉积盆地鄂尔多斯盆地为实施对象做进一步说明。鄂尔 多斯盆地上古生界储层岩石颗粒多为中 - 细砂, 含有少量的粉砂, 岩石颗粒直径平均在 0.25mm, 束缚水膜的一般厚度为 0.1m。另外, 储层岩石内含有大量的杂基和胶接物, 计算 过程中需要对束缚水的体积进行校正。一般情况下, 粘土杂基颗粒直径小于 0.005mm, 而且 具有吸水膨胀的特性, 校正系数可设定在 0 50 之间。根据储层杂基和胶接物的特征, 选 定 20 作为校正系数, 对应的束缚水体积百分比计算结果为 : 0049 0050 可以根。

23、据Zt计算公式计算当孔隙度为2.5是储层的深度为4800m, 此时参数a为 44.6, b 为 -0.0006, 当储层达到这一深度以后, 储层孔隙被束缚水饱和, 无流动流体, 确定 这一深度为天然气成藏终止深度。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 所述计算束缚水体积百分 比的步骤对于本发明而言不是必须的,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其他方式计算, 或者选 择已经计算好的束缚水体积百分比作为上述步骤一的先决条件。 0051 在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中, 提供了一种确定致密砂岩气藏的成藏范围的方法。 该实施方式基于第一实施方式的步骤一, 除了步骤一之外, 还包括步骤二 : 根据排烃门限 Z0、 成藏饱和深度。

24、 Zs和成藏终止深度 Zt确定致密砂岩气藏的成藏范围, 所述成藏范围为 Zs 与 Zt之间的深度范围。进一步参见图 2, 图 2 是确定致密气分布范围的概念模型, 图中示意 性的描述了依据 Z0、 Zs、 Zt确定致密砂岩气藏分布范围。 0052 示意性地, 继续以中国大型沉积盆地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致密砂岩气藏为实施 对象做进一步说明。综合以上计算得到, 鄂尔多斯盆地致密砂岩气藏分布范围为 2350m 4800m 深度范围内, 在埋藏深度达到 2850m 时, 储层饱和天然气。这一预测结果与实际气藏 剖面进行了对应检验 ( 参见附图 3), 发现气藏剖面反映的情况与预测结果基本一致。 005。

25、3 在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中, 提供了另一种确定致密砂岩气藏的成藏范围的方 法, 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54 步骤 100 : 针对一特定的致密砂岩气藏区域搜集至少一个烃源岩生烃潜力指数 (S1+S2)/TOC、 储层实测孔隙度 ()、 岩石颗粒半径 (r)、 束缚水膜厚度 (q) 及岩石校正参数 (k) 数据。 0055 示意性地, 以中国大型沉积盆地鄂尔多斯盆地为实施对象来对上述步骤做进一步 说明。鄂尔多斯盆地主体部分面积为 25104km2, 发育上元古界至新生界沉积地层。致密 砂岩气藏主要分布在上古生界沉积地层内, 以泥炭沼泽体系中形成的石炭系至下二叠统的 炭质泥岩和煤层为主力气源。

26、岩, 有机质丰度高, 生烃潜力大。 储集层为二叠系石盒子组和山 西组, 沉积相类型为辫状河和三角洲, 储集砂体致密且呈席状大面积分布, 致密砂岩气资源 潜力丰富, 通过收集目前已有地化及物性数据, 结合烃源岩采样进行热解分析测试数据和 储层岩石薄片分析数据, 共获得烃源岩 (S1+S2)/TOC 数据 2506 个, 储层实测孔隙度数据 100 个, 岩石颗粒半径数据 100 个, 束缚水膜厚度数据 1 个, 岩石校正参数 1 个。更优选但非必 要的, 步骤 100 还包括对搜集的 (S1+S2)/TOC、 、 r、 q、 k 进行分析, 确定可用数据的过程, 以 提高分析的准确性。例如, 在。

27、某次采集过程中共获得烃源岩 (S1+S2)/TOC 数据 2506 个, 通过 对数据分析, 确定可用数据 960 个。其中, S1和 S2分别为本领域公知的可溶烃含量和热解 烃含量, TOC 为有机碳质量分数, 即有机质丰度。 说 明 书 CN 103678861 A 7 5/8 页 8 0056 步骤 200 : 对步骤 100 中搜集的至少一个 (S1+S2)/TOC 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确定天 然气开始充注深度 Z0和排烃率 qe。 0057 更进一步, 所述步骤 200 进一步包括 : 0058 步骤 210 : 根据烃源岩的热解分析数据, 建立步骤 100 中搜集的至少一个生烃潜力。

28、 指数 (S1+S2)/TOC 随深度变化的散点图, 绘制散点包络线, 建立烃源岩排烃模式图。参见附 图 4, 根据 (S1+S2)/TOC 数据随深度变化关系, 建立烃源岩排烃模式图 ( 参见附图 4)。 0059 步骤 220 : 根据包络线纵向变化特征, 将包络线出现最大值的拐点对应的深度确 定为排烃门限 Z0。 0060 步骤 230 : 将包络线出现最大值的拐点对应的 (S1+S2)/TOC 记为最大生烃潜力 HCPo; 拐点以下包络线上任一点对应的(S1+S2)/TOC记为HCPi, 将HCPo与HCPi的差值记确定 为排烃率 qe。 0061 示意性地, 继续以中国大型沉积盆地鄂。

29、尔多斯盆地为实施对象做进一步说明。根 据对所得的 (S1+S2)/TOC 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根据所建立的排烃模式图 ( 参见附图 4), 可以 确定, 天然气开始向储层充注深度为 2350m, 排烃率随深度增大而增加, 具体数值如表 1 : 0062 表 1 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烃源岩排烃率数据表 0063 0064 步骤 300 : 计算烃源岩的排烃强度 Eq。 0065 在本发明较为优选的实施方式中, 上述步骤 300 中计算烃源岩的排烃强度的步骤 进一步包括以下步骤。 0066 步骤 310 : 针对不同埋藏深度对应的排烃率 qe, 根据烃源岩的厚度 H、 有机质丰度 TOC、 密度 。

30、计算烃源岩的排烃强度。 0067 更为优选地, 所述排烃强度 Eq计算公式为 : 0068 Eq qe(z)TOC(z)H 0069 其中, Eq为排烃强度, 单位 : t/km2; qe(z) 为每克有机碳的排烃数量, 称为排烃率, 单位 : mg/g ; Z 为埋深, 单位 : m ; (z) 为埋藏深度为 z 的烃源岩密度, 单位 : g/cm3; TOC 为有 机碳质量分数 ( 即有机质丰度 ), 单位 : ; H 为烃源岩厚度, 单位 : m。 0070 示意性地, 继续以中国大型沉积盆地鄂尔多斯盆地为实施对象做进一步说明。根 据所收集的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烃源岩有机碳含量、 密度和。

31、烃源岩厚度数据, 结合前述 排烃率 (qe) 计算结果, 根据排烃强度计算公式, 计算并获得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烃源岩 排烃强度 ( 表 2) : 0071 表 2 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烃源岩排烃强度数据表 0072 说 明 书 CN 103678861 A 8 6/8 页 9 0073 步骤 400 : 对步骤 100 中搜集的实测孔隙度资料进行统计分析, 确定孔隙度 () 随深度 (Z) 演化模型。 0074 步骤 400 进一步包括以下步骤 : 0075 步骤 410 : 根据孔隙度 () 数据随深度 (Z) 变化进行指数拟合, 获得演化模型, 公 式为 : 0076 aebz 0077。

32、 其中, a, b 为待定系数, 常数 ; z 为储层埋深, 单位 : m。 0078 示意性地, 继续以中国大型沉积盆地鄂尔多斯盆地为实施对象做进一步说明。根 据所收集的孔隙度和深度变化资料进行指数拟合 ( 参见附图 5), 确定待定系数 a 为 44.6, b 为 -0.0006 得到的公式为 : 0079 44.6e-0.0006z 0080 上述待定系数 a 为 44.6, b 为 -0.0006 为本发明优选的实施方式, 在本发明宗旨所 涵盖的其他实施方式中, a, b 可采用其他取值以获得不同的拟合结果, a, b 的其他取值包括 但不限于表 3 中所列的数值。 0081 表 3 。

33、待定系数 a, b 的取值 0082 0083 步骤 500 : 根据步骤 300 中确定的排烃强度 Eq, 和步骤 400 中所获得的孔隙度演化 模型计算致密砂岩气藏达到饱时的深度 Zs。 0084 步骤 500 进一步包括以下步骤 : 0085 步骤510 : 根据不同深度时孔隙度()与储层厚度(Hr)的乘积计算储层相对储集 空间值 Eq ; 说 明 书 CN 103678861 A 9 7/8 页 10 0086 步骤 520 : 确定 Eq与 Eq 值相等时储层的埋藏深度 Zs。 0087 示意性地, 继续以中国大型沉积盆地鄂尔多斯盆地为实施对象做进一步说明。根 据获得的鄂尔多斯盆地实。

34、测的孔隙度演化模型, 根据储层厚度 (Hr) 和孔隙度 () 乘积计 算储层相对储集空间数值 Eq , 如表 3。再根据已经计算得到的排气强度计算数值, 对比储 层相对储集空间值与排气强度数值相对关系 ( 表 4), 得到当烃源岩埋藏深度达到 2900m 的 时候, Eq值已经超过了 Eq 值, 由此判定, 天然气的饱和门限应该在 2850m 的深度左右。 0088 表 3 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储层储集空间计算数据表 0089 0090 表 4 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致密砂岩气饱和门限计算数据表 0091 0092 步骤 600 : 对步骤 100 中搜集的储层岩石颗粒半径 (r)、 束缚水膜厚。

35、度 (q) 数据及 岩石校正参数 (k) 计算束缚水体积百分比 (S)。 0093 优选地, 步骤 600 中束缚水体积百分比 (s) 采用第一实施方式种所使用的束缚 水体积百分比 (s) 的计算方式。 0094 步骤700 : 根据步骤600中确定的束缚水体积百分比(s)和步骤400中确定的孔 隙度 () 随深度 (Z) 演化模型计算致密砂岩气藏成藏终止深度 Zt。优选地, 可以选用第一 实施方式中计算致密砂岩气藏成藏终止深度 Zt的方法来计算步骤 700 中致密砂岩气藏成 藏终止深度 Zt。 0095 步骤800 : 根据步骤200确定的排烃门限Z0、 步骤500确定的成藏饱和深度Zs和步。

36、 骤 700 确定的成藏终止深度 Zt确定致密砂岩气藏的成藏范围, 所述成藏范围为 Zs与 Zt之 间的深度范围。进一步参见图 2, 图 2 是确定致密气分布范围的概念模型, 图中示意性的描 述了依据 Z0、 Zs、 Zt确定致密砂岩气藏分布范围。 0096 示意性地, 继续以中国大型沉积盆地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致密砂岩气藏为实施 对象做进一步说明。综合以上计算得到, 鄂尔多斯盆地致密砂岩气藏分布范围为 2350m 4800m 深度范围内, 在埋藏深度达到 2850m 时, 储层饱和天然气。这一预测结果与实际气藏 剖面进行了对应检验 ( 参加附图 3), 发现气藏剖面反映的情况与预测结果基本一。

37、致。 0097 图 6 是根据本发明的确定致密砂岩气藏分布范围的方法的另一实施方式的流程 图。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 0098 (1) 根据烃源岩热解数据, 建立生烃潜力指数 (S1+S2)/TOC 与埋藏深度的关系, 确 说 明 书 CN 103678861 A 10 8/8 页 11 定天然气开始充注时深度 (Z0) 并计算排烃率 ; 0099 (2) 根据烃源岩的厚度 (H)、 有机质丰度 (TOC)、 密度 ()、 排烃率 (qe) 计算烃源 岩的排烃强度 ; 0100 (3) 根据储层孔隙度 () 随深度 (Z) 变化关系, 确定孔隙度随深度演化模型 ; 0101 (4) 根据储层孔。

38、隙度计算相对储集空间, 并对比与排烃强度相对关系, 确定储层天 然气充注达到饱和时的深度 (Zs) ; 0102 (5) 根据储层岩石颗粒半径 (r)、 束缚水膜厚度 (q) 数据及岩石校正参数 (k) 计算 束缚水膜百分比 (s) ; 0103 (6) 根据得到的束缚水体积百分比和计算得到的相对储集空间计算天然气充注终 止深度 (Zt) ; 0104 (7) 最后确定致密砂岩气藏分布范围。 0105 本发明能够达到以下有益效果 : 致密砂岩气藏分布范围的定量计算方法, 能够解 决含油气盆地中致密砂岩气藏的分布范围定量预测的难题, 建立了致密砂岩气藏分布范围 定量化计算模型, 能够准确预测盆地。

39、中致密砂岩气藏的分布范围, 提高了致密砂岩气勘探 效率, 降低了致密砂岩气藏的勘探风险, 具有广泛的适用性。 为预测致密砂岩气藏的分布范 围, 指导当前致密砂岩气藏勘探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持。 0106 本发明所述并不限于具体实施方式所述的实施例, 只要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本 发明方案得出其他的实施方式, 同样属于本发明的技术创新及保护的范围。 说 明 书 CN 103678861 A 11 1/4 页 12 图 1 图 2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3678861 A 12 2/4 页 13 图 3 图 4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3678861 A 13 3/4 页 14 图 5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3678861 A 14 4/4 页 15 图 6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3678861 A 15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物理 > 计算;推算;计数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