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摩托车发动机活塞冷却系统及摩托车发动机.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摩托车发动机活塞冷却系统及摩托车发动机.pdf(9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 CN 103696842 A (43)申请公布日 2014.04.02 CN 103696842 A (21)申请号 201310335961.3 (22)申请日 2013.08.02 F01P 3/08(2006.01) (71)申请人 浙江春风动力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 311100 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余杭经济 开发区五洲路 116 号 (72)发明人 赖国贵 袁章平 杨志球 党向元 张淑坤 (74)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 公司 11227 代理人 王宝筠 (54) 发明名称 一种摩托车发动机活塞冷却系统及摩托车发 动机 (57) 摘要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
2、摩托车发动机活塞 冷却系统及摩托车发动机, 其中系统包括 : 主轴 颈上轴承座, 所述主轴颈上轴承座设置于上曲轴 箱上 ; 设置于所述主轴颈上轴承座上的喷油阀组 件, 所述主轴颈上轴承座设置有流通机油的油道, 所述喷油阀组件设置有进油口, 所述油道与所述 进油口相接 ; 分别与所述喷油阀组件相接的第一 喷嘴和第二喷嘴, 所述喷油阀组件内的机油可分 流至所述第一喷嘴和所述第二喷嘴, 所述第一喷 嘴对应发动机的第一活塞, 所述第二喷嘴对应发 动机的第二活塞。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摩托车发 动机活塞冷却系统简化了布置结构, 提高了发动 机低速时机油压力, 同时保证了连杆的自身强度 不受影响。 (51)I。
3、nt.Cl. 权利要求书 1 页 说明书 4 页 附图 3 页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4页 附图3页 (10)申请公布号 CN 103696842 A CN 103696842 A 1/1 页 2 1. 一种摩托车发动机活塞冷却系统, 其特征在于, 包括 : 主轴颈上轴承座, 所述主轴颈上轴承座设置于上曲轴箱上 ; 设置于所述主轴颈上轴承座上的喷油阀组件, 所述主轴颈上轴承座内设置有流通机油 的油道, 所述喷油阀组件设置有进油口, 所述油道与所述进油口相接 ; 分别与所述喷油阀组件相接的第一喷嘴和第二喷嘴, 所述喷油阀组件内的机油可分。
4、流 至所述第一喷嘴和所述第二喷嘴, 所述第一喷嘴对应发动机的第一活塞, 所述第二喷嘴对 应发动机的第二活塞。 2.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活塞冷却系统, 其特征在于, 所述喷油阀组件包括 : 与所述油道相接的进油口 ; 设置于所述进油口的进油端的堵头 ; 阻油件 ; 与所述阻油件相接的弹簧 ; 所述弹簧处于初始形变状态下, 所述阻油件置于所述堵头 的末端, 以阻塞机油流入所述油道 ; 所述弹簧处于开启形变状态下, 所述阻油件与所述堵头 的末端保持一定距离, 以释放进油通道, 使得机油流入所述油道 ; 设置于所述油道的末端的与所述第一喷嘴相接的第一分油口, 和与所述第二喷嘴相接 的第二分油口。。
5、 3. 根据权利要求 2 所述的活塞冷却系统, 其特征在于, 所述阻油件为钢球。 4. 根据权利要求 1-3 任一项所述的活塞冷却系统, 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 : 主油道, 所述主油道内流有经发动机油泵泵出的机油 ; 主轴颈下轴承座, 所述主轴颈下轴承座设置于下曲轴箱上 ; 所述主轴颈下轴承座设置有与所述主油道相通的油孔, 所述油孔与所述油道相对, 以 将所述油孔内的机油流入所述油道内。 5.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活塞冷却系统, 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 : 设置于所述主轴颈上轴 承座上的喷嘴压板, 所述第一喷嘴和所述第二喷嘴设置于所述喷嘴压板上 ; 所述喷嘴压板, 所述第一喷嘴和所述第二喷嘴。
6、通过所述喷油阀组件固定在所述主轴颈上轴承座上。 6. 根据权利要求 4 所述的活塞冷却系统, 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 : 分别与所述主油道和所述发动机油泵相连, 以将经发动机油泵泵出的机油送入所述主 油道内。 7. 根据权利要求 4 所述的活塞冷却系统, 其特征在于, 所述主油道设置于所述下曲轴 箱上。 8. 一种摩托车发动机, 其特征在于, 包括权利要求 1-7 任一项所述的摩托车发动机活 塞冷却系统。 权 利 要 求 书 CN 103696842 A 2 1/4 页 3 一种摩托车发动机活塞冷却系统及摩托车发动机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发动机技术领域, 更具体地说, 涉及一种摩托车发。
7、动机活塞冷却系统 及摩托车发动机。 背景技术 0002 随着发动机的工作, 发动机活塞所承受的热负荷将逐渐提升 ; 为了有效的降低活 塞的热负荷, 保证活塞工作的可靠性, 目前大多数发动机内都设置有活塞冷却系统, 通过活 塞冷却系统可对活塞进行冷却, 起到降低活塞热负荷的目的。 0003 由于双缸发动机的特殊性, 双缸发动机内设置有两个活塞, 因此如何对双缸发动 机内的两个活塞进行冷却, 成为一个颇受关注的问题。目前对双缸发动机的活塞进行冷却 的方式为 : 在双缸发动机的每个活塞对应的连杆上设置一套喷油装置, 通过每个连杆上的 喷油装置对相应的活塞进行间歇式冷却。 然而这种活塞冷却方式需要安装。
8、至少两套喷油装 置, 其实现双缸发动机的活塞冷却所需结构较为复杂, 且属于间歇式冷却, 冷却效果较差, 发动机低速运行时活塞热负荷较低, 不需要喷油冷却, 此时仞然对活塞喷油, 从而降低了低 速运行时发动机机油压力 ; 同时, 在连杆上设置喷油装置将会影响连杆的自身强度, 存在影 响发动机的正常工作的风险。 发明内容 0004 有鉴于此,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摩托车发动机活塞冷却系统及摩托车发动机, 以解决现有活塞冷却系统存在结构复杂, 冷却效果差, 低速运行时对活塞进行喷油冷却导 致发动机油压力偏低, 且影响连杆的自身强度的问题。 0005 为实现上述目的,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
9、 0006 一种摩托车发动机活塞冷却系统, 包括 : 0007 主轴颈上轴承座, 所述主轴颈上轴承座设置于上曲轴箱上 ; 0008 设置于所述主轴颈上轴承座上的喷油阀组件, 所述主轴颈上轴承座内设置有流通 机油的油道, 所述喷油阀组件设置有进油口, 所述油道与所述进油口相接 ; 0009 分别与所述喷油阀组件相接的第一喷嘴和第二喷嘴, 所述喷油阀组件内的机油可 分流至所述第一喷嘴和所述第二喷嘴, 所述第一喷嘴对应发动机的第一活塞, 所述第二喷 嘴对应发动机的第二活塞。 0010 其中, 所述喷油阀组件包括 : 0011 与所述油道相接的进油口 ; 0012 设置于所述进油口的进油端的堵头 ; 。
10、0013 阻油件 ; 0014 与所述阻油件相接的弹簧 ; 所述弹簧处于初始形变状态下, 所述阻油件置于所述 堵头的末端, 以阻塞机油流入所述油道 ; 所述弹簧处于开启形变状态下, 所述阻油件与所述 堵头的末端保持一定距离, 以释放进油通道, 使得机油流入所述油道 ; 说 明 书 CN 103696842 A 3 2/4 页 4 0015 设置于所述油道的末端的与所述第一喷嘴相接的第一分油口, 和与所述第二喷嘴 相接的第二分油口。 0016 其中, 所述阻油件为钢球。 0017 其中, 所述活塞冷却系统还包括 : 0018 主油道, 所述主油道内流有经发动机油泵泵出的机油 ; 0019 主轴颈。
11、下轴承座, 所述主轴颈下轴承座设置于下曲轴箱上 ; 0020 所述主轴颈下轴承座设置有与所述主油道相通的油孔, 所述油孔与所述油道相 对, 以将所述油孔内的机油流入所述油道内。 0021 其中, 所述活塞冷却系统还包括 : 设置于所述主轴颈上轴承座上的喷嘴压板, 所述 第一喷嘴和所述第二喷嘴设置于所述喷嘴压板上 ; 所述喷嘴压板, 所述第一喷嘴和所述第 二喷嘴通过所述喷油阀组件固定在所述主轴颈上轴承座上。 0022 其中, 所述活塞冷却系统还包括 : 0023 分别与所述主油道和所述发动机油泵相连, 以将经发动机油泵泵出的机油送入所 述主油道内。 0024 其中, 所述主油道设置于所述下曲轴箱。
12、上。 0025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摩托车发动机, 包括上述所述的摩托车发动机活塞冷却 系统。 0026 基于上述技术方案,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摩托车发动机活塞冷却系统将喷油阀组 件设置在了主轴颈上轴承座上, 主轴颈上轴承座内设置油道为喷油阀组件提供冷却用机 油, 通过与喷油阀组件相连的第一喷嘴对第一活塞进行冷却, 通过与喷油阀组件相连的第 二喷嘴对第二活塞进行冷却, 从而实现了多缸发动机的活塞冷却 ; 相比现有技术需要在每 个活塞对应的连杆上设置一套喷油装置, 通过每个连杆上的喷油装置对相应的活塞进行间 歇式冷却, 本发明实施例可使用一套喷油装置对各活塞进行冷却, 减少了机械零件布置, 简。
13、 化了活塞冷却系统的结构布置, 并连续对两缸活塞进行喷油, 同时不需要在连杆设置零部 件来进行活塞的冷却, 保证了连杆的自身强度不受影响。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活塞冷却系 统简化了布置结构, 冷却效果较好, 同时保证了连杆的自身强度不受影响。 附图说明 0027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 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 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 显而易见地, 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 的一些实施例, 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 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 还可以根据 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8 图 1 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摩托车发动机活塞冷却系统的结构。
14、示意图 ; 0029 图 2 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弹簧处于初始形变状态下的喷油阀组件的结构示意 图 ; 0030 图 3 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弹簧处于开启形变状态下的喷油阀组件的结构示意 图 ; 0031 图 4 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摩托车发动机活塞冷却系统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说 明 书 CN 103696842 A 4 3/4 页 5 具体实施方式 0032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 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 中的附图, 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 完整地描述, 显然, 所描述的实施例是 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 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 本。
15、领域普通技术人员 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 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0033 图 1 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摩托车发动机活塞冷却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参照图 1,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摩托车发动机活塞冷却系统可以包括 : 主轴颈上轴承座 1, 喷油阀组 件 2, 第一喷嘴 3 和第二喷嘴 4 ; 0034 其中, 主轴颈上轴承座 1 设置于上曲轴箱 5 上, 为上曲轴箱 5 的主轴颈轴承座, 主 轴颈上轴承座 1 上可以设置有流通机油的油道 101 ; 0035 喷油阀组件2设置于主轴颈上轴承座1上, 喷油阀组件2上可以设置进油口21, 进 油口 21 可与油道 101 。
16、相接, 以使油道 101 内的机油可以流入进油口 21, 进入喷油阀组件 2 内 ; 0036 第一喷嘴 3 和第二喷嘴 4 分别与喷油阀组件 2 相接, 喷油阀组件 2 内的机油可分 流至第一喷嘴 3 和第二喷嘴 4, 第一喷嘴 3 对应第一活塞 6, 通过第一喷嘴 3 流出的机油可 对第一活塞 6 进行冷却, 第二喷嘴 4 对应第二活塞 7, 通过第二喷嘴 4 流出的机油可对第二 活塞7进行冷却 ; 第一活塞6为多缸发动机的其中一个活塞, 第二活塞7为多缸发动机的另 一个活塞。 0037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摩托车发动机活塞冷却系统将喷油阀组件设置在了主轴颈 上轴承座上, 主轴颈上轴承座内设。
17、置油道以为喷油阀组件提供冷却用机油, 通过与喷油阀 组件相连的第一喷嘴对第一活塞进行冷却, 通过与喷油阀组件相连的第二喷嘴对第二活塞 进行冷却, 从而实现了多缸发动机的活塞冷却 ; 相比现有技术需要在每个活塞对应的连杆 上设置一套喷油装置, 通过每个连杆上的喷油装置对相应的活塞进行间歇式冷却, 本发明 实施例可使用一套喷油装置对各活塞进行冷却, 减少了机械零件布置, 简化了活塞冷却系 统的结构布置, 并连续对两缸活塞进行喷油, 同时不需要在连杆上设置零部件来进行活塞 的冷却, 保证了连杆的自身强度不受影响。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活塞冷却系统简化了布置 结构, 连续冷却活塞效果更好, 同时保证了连杆。
18、的自身强度不受影响。 0038 图 2 示出了喷油阀组件的一种可选结构, 可参照。图 2 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喷 油阀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参照图 2, 喷油阀组件可以包括 : 进油口 21, 油道 22, 堵头 23, 阻油 件 24, 弹簧 25, 第一分油口 26, 和第二分油口 27 ; 0039 其中, 进油口 21 与油道 101 相接, 油道 101 内的机油可流入进油口 21 ; 0040 油道 22 与进油口 21 相接, 进油口 21 流入的机油将流入油道 22 ; 0041 堵头 23 设置于油道 22 的进油端, 进油端为贴近进油口 21 的一端, 堵头 23 可以贴 着。
19、油道 22 的侧壁环形设置 ; 0042 阻油件 24 设置于油道 22 内, 阻油件 24 可选为钢球 ; 弹簧 25 设置于油道 22 内并 与阻油件 24 相接, 当弹簧 25 处于初始形变状态时, 阻油件 24 将置于堵头 23 的末端, 如图 2 所示, 从而堵塞住油道 22 阻塞机油流入油道 22 内 ; 当弹簧 25 处于开启形变状态下时, 阻 油件 24 在机油压力的作用下将被推入油道 22 内, 使得阻油件 24 与堵头 23 保持一定距离, 如图 3 所示, 从而释放油道 22 的进油通道, 使得机油能够深入油道内 ;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 说 明 书 CN 10369684。
20、2 A 5 4/4 页 6 弹簧 25 的是否发生形变主要由阻油件 24 所受的机油压力决定 ; 0043 第一分油口 26 设置于油道 22 的末端并与第一喷嘴 3 相接, 在机油深入油道 22 内 时, 机油可由第一分油口 26 分流至第一喷嘴 3, 从而实现第一喷嘴 3 对第一活塞 6 的冷却 ; 第二分油口 27 设置于油道 22 的末端并与第二喷嘴 4 相接, 在机油深入油道 22 内时, 机油 可由第二分油口 27 分流至第二喷嘴 4, 从而实现第二喷嘴 4 对第二活塞 7 的冷却。 0044 图 4 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摩托车发动机活塞冷却系统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结合 图 1 和。
21、图 4 所示, 图 4 所示摩托车发动机活塞冷却系统在图 1 所示基础上, 还可以包括 : 喷 嘴压板 8, 主油道 9, 主轴颈下轴承座 10 ; 0045 其中, 喷嘴压板 8 设置于主轴颈上轴承座 1 上, 为使得第一喷嘴 3 和第二喷嘴 4 的 设置更为牢固, 第一喷嘴 3 和第二喷嘴 4 可设置于喷嘴压板 8 上, 而喷嘴压板 8, 第一喷嘴 3 和第二喷嘴 4 可通过喷油阀组件 2 固定在主轴颈上轴承座 1 上 ; 0046 可选的, 可在主轴颈上轴承座 1 的轴承座主轴孔内朝上打油道孔和螺纹孔, 先在 喷嘴压板 8 上安装设置第一喷嘴 3 和第二喷嘴 4, 然后通过喷油阀组件 2。
22、 将喷嘴压板 8, 第 一喷嘴 3 和第二喷嘴 4 固定在该螺纹孔内, 同时将第一喷嘴 3 和第二喷嘴 4 分别与喷油阀 组件 2 相接 ; 而油道 101 与进油口 21 相接, 油道 101 内的机油流入进油口 21 ; 0047 主轴颈下轴承座 10 设置于下曲轴箱 12 上, 主轴颈下轴承座 10 设置有与主油道 9 相通的油孔 110, 油孔 110 与 101 油道相对, 油孔 110 内的机油可流入油道 101 内。 0048 结合图 2、 图 3 和图 4, 本发明实施例的摩托车发动机活塞冷却系统的工作过程可 以是 : 发动机油泵泵出机油, 油泵泵出的机油将滤芯过滤后流入主油道。
23、, 然后经主轴颈下轴 承座 10 上设置的油孔 110 流至主轴颈轴上承座 1 上的油道 101, 油道 101 内的机油通过进 油口 21 流入油道 22 内, 若流入油道 22 内的机油压力达到阈值, 则说明发动机处于高速运 行, 机油可将阻油件24从堵头23的末端推开, 使得弹簧25发生形变, 则机油可流入油道22 内, 流入油道 22 的机油通过第一分油口 26 将机油分流至第一喷嘴 3, 从而实现第一喷嘴 3 对第一活塞 6 的冷却, 流入油道 22 的机油通过第二分油口 27 将机油分流至第二喷嘴 4, 从 而实现第二喷嘴 4 对第二活塞 7 的冷却 ; 若流入油道 22 内的机油。
24、压力无法达到阈值, 则说 明发动机处于怠速运行, 阻油件 24 将置于堵头 23 的末端, 弹簧处于正常形变状态, 第一喷 嘴 3 和第二喷嘴 4 不往外喷油, 此时发动机活塞热负荷较低, 不需对第一活塞 6 和第二活塞 7 进行冷却, 从而保证了低速运行时发动机机油的压力不致过低。 0049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摩托车发动机活塞冷却系统简化了布置结构, 同时保证了连 杆的自身强度不受影响。 0050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摩托车发动机, 包括上述所述的摩托车发动机活塞冷却 系统 ; 该摩托车发动机可以是多缸发动机, 如双缸发动机。 0051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 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发明。 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 本文中所定义的 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 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 因此, 本发明 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 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 致的最宽的范围。 说 明 书 CN 103696842 A 6 1/3 页 7 图 1 图 2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3696842 A 7 2/3 页 8 图 3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3696842 A 8 3/3 页 9 图 4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3696842 A 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