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电控隔离桩.pdf

上传人:a2 文档编号:617464 上传时间:2018-02-26 格式:PDF 页数:7 大小:402.8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410559969.2

申请日:

2014.10.21

公开号:

CN104328753A

公开日:

2015.02.04

当前法律状态:

授权

有效性:

有权

法律详情:

授权|||专利申请权的转移IPC(主分类):E01F 15/00登记生效日:20161116变更事项:申请人变更前权利人:顾玉奎变更后权利人: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蒙阴县供电公司变更事项:地址变更前权利人:266000 山东省青岛市李沧区九水东路320号变更后权利人:276200 山东省临沂市蒙阴县刘洪路111号|||著录事项变更IPC(主分类):E01F 15/00变更事项:发明人变更前:徐花 肖亚韪 张静雅变更后:秦立刚 周杰 季振锋 李磊 孙昌盛|||专利申请权的转移IPC(主分类):E01F 15/00登记生效日:20161026变更事项:申请人变更前权利人:苏州德鲁森自动化系统有限公司变更后权利人:顾玉奎变更事项:地址变更前权利人:215000 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长桥街道双银星座商务广场1幢1110室变更后权利人:266000 山东省青岛市李沧区九水东路320号|||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E01F 15/00申请日:20141021|||公开

IPC分类号:

E01F15/00

主分类号:

E01F15/00

申请人:

苏州德鲁森自动化系统有限公司

发明人:

徐花; 肖亚韪; 张静雅

地址:

215000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长桥街道双银星座商务广场1幢1110室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南京经纬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32200

代理人:

许方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智能电控隔离桩,包括桩体(1)、风机(2)、电源(3)、控制开关(4)和排风管道(5);基于以上设计技术方案针对上述各硬件进行连接,实现本发明设计的智能电控隔离桩,针对现有技术的隔离桩进行改进设计,设计引入了风机(2),并结合电控结构,利用桩体(1)内、外的大气压差,将桩体(1)牢牢吸附在道路表面,不仅桩体(1)设置牢固,而且该智能电控隔离桩的设置过程中,无需对道路表面做任何处理,保护了道路表面。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智能电控隔离桩,包括桩体(1),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风机(2)、电源(3)、控制开关(4)和排风管道(5);桩体(1)的顶部和底部分别设置开孔,且顶部开口与底部开口相互贯通,排风管道(5)的一端与桩体(1)顶部开口密封连接;电源(3)、控制开关(4)分别与风机(2)相连接,电源(3)和控制开关(4)设置在排风管道(5)的外侧面,风机(2)设置在排风管道(5)中,且风机(2)引导气流由排风管道(5)与桩体(1)顶部开口相连的一端流向排风管道(5)的另一端。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智能电控隔离桩,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单向门(6),单向门(6)设置在所述排风管道(5)中、所述风机(2)与所述桩体(1)顶部开口之间,单向门(6)的外径与排风管道(5)的内径相适应,单向门(6)仅能向着风机(2)所在位置的方向开启。

3.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一种智能电控隔离桩,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在所述桩体(1)底部开口边缘一周的柔性橡胶圈(7),且柔性橡胶圈(7)与桩体(1)底部开口边缘密封连接。

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一种智能电控隔离桩,其特征在于:所述桩体(1)采用硬质橡胶制成。

5.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一种智能电控隔离桩,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机(2)为强力无刷电机风扇。

6.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一种智能电控隔离桩,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3)为纽扣电池。

说明书

一种智能电控隔离桩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种设置道路上的智能电控隔离桩,属于交通规划工具。
背景技术
隔离桩是设置在道路上,用于规范车辆行驶、行人行走的装置,保障安全之用,随着使用的需要,隔离桩的结构、样式越来越多,从最初的固定式,不可移动,到现在的可移动式,从最初的铸铁材质,到现在的橡胶材质,都发生着不断的改进与创新,并且为了提供更好、更便捷的使用,这种改进与创新还在继续着,诸如专利号:201120245724.4,公开了一种新型隔离桩,包括桩体和桩座,还包括固定连接在桩体和桩座之间弹性部件、置于桩体上的太阳能电池板和感测外界光线并得到光线信号的感光器、置于桩体内的太阳能转换器、蓄电池和控制器、安装在桩体上的发光源,该太阳能电池板通过太阳能转换器而将得到的电能存储于蓄电池中,该蓄电池则通过控制器而与发光源相连,该感光器与控制器相连而将光线信号输送至控制器,该弹性部件的外周面上设有防护罩,该桩座具有可相互扣合的连接座和底座。当该隔离桩受外力撞击时,弹性部件起到缓冲作用,降低了冲撞时产生的破坏性,且在夜间,桩体上的发光源发光,起醒目的警示作用,尤其在光线不足的小区路面,发光源对行人及通行车辆警示作用显著。
还有,专利号:201220671474.5,公开了一种升降隔离桩结构,包括桩体、底桩和套筒,底桩为筒状,桩体套于底桩内,底桩套于套筒中,所述桩体为收缩式结构且桩体收缩后能置于底桩内,桩体每段伸缩节高度相同,在底桩为圆筒状,内底面垫有弹片,底桩上端的外侧设有外延盘,在底桩的外表面上部设有凸棱,在套筒上部的内壁上设有与凸棱对应的凹槽,套筒的高度大于底桩的高度。该升降隔离桩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以至后期维护容易,在使用的时候也非常方便,一旦需要起到隔离作用的时候可根据需要而拉伸出到适当的高度,一旦需要该道路口适应通行时,可将整个桩体折叠起来位于地面的下部,方便车辆的通行。
不仅如此,还出现了智能型隔离桩,如专利申请号:201310596235.7,公开了一种隔离桩,包括桩本体;所述桩本体为柱状气袋,还包括电动气压泵,电动气压泵包括气压泵本体、以及设置在气压泵本体上的柱状气门,所述柱状气袋的底部设置有开孔,开孔密封套在柱状气门上;该技术方案设计的隔离桩,结构简单,通过将柱状气袋和电动气压泵相结合构成隔离桩,针对隔离桩,通过对柱状气袋进行充气和抽气的操作,实现了隔离桩体积的可变功能,避免了隔离桩整体移动的麻烦,提高了使用效率。
由以上现有技术可以看出,现有的隔离桩多彩多样,功能多、安全性高,但是现有的隔离桩依旧存在着不足,就是它的移动,现有隔离桩对于移动功能来说,通常是在道路面上设置固定底座,然后隔离桩本体通过插销或卡扣的方式活动连接在固定底座上,这种方式结构的隔离桩在设置过程中,必须要在道路上设置固定底座,这样不可避免的就要对道路表面进行打孔,隔离桩本体可以移动,但是其底座依旧牢牢固定在道路上,不可移动,这样使用起来,依然很不方便。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针对现有隔离桩进行改进设计、设计引入风机(2)电控结构,实现主动式固定方式,不仅设置便捷,且不损坏道路的智能电控隔离桩。
本发明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本发明设计了一种智能电控隔离桩,包括桩体,还包括风机、电源、控制开关和排风管道;桩体的顶部和底部分别设置开孔,且顶部开口与底部开口相互贯通,排风管道的一端与桩体顶部开口密封连接;电源、控制开关分别与风机相连接,电源和控制开关设置在排风管道的外侧面,风机设置在排风管道中,且风机引导气流由排风管道与桩体顶部开口相连的一端流向排风管道的另一端。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还包括单向门,单向门设置在所述排风管道中、所述风机与所述桩体顶部开口之间,单向门的外径与排风管道的内径相适应,单向门仅能向着风机所在位置的方向开启。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还包括设置在所述桩体底部开口边缘一周的柔性橡胶圈,且柔性橡胶圈与桩体底部开口边缘密封连接。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桩体采用硬质橡胶制成。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风机为强力无刷电机风扇。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电源为纽扣电池。
本发明所述一种智能电控隔离桩采用以上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技术效果:
(1)本发明设计的智能电控隔离桩,针对现有技术的隔离桩进行改进设计,设计引入了风机,并结合电控结构,利用桩体内、外的大气压差,将桩体牢牢吸附在道路表面,不仅桩体设置牢固,而且该智能电控隔离桩的设置过程中,无需对道路表面做任何处理,保护了道路表面;
(2)本发明设计的智能电控隔离桩中,还设计引入了单向门,由于在风机作用下,桩体内的气体经单向门被排向外部的过程中,并且由于单向门的工作方向,因此,不仅能够使得桩体内的气体顺利排出,而且能有效防止外部气体流回桩体内,这样能够大大提高桩体内气体的排出效果,进一步增强桩体吸附道路表面的牢固性;
(3)本发明设计的智能电控隔离桩中,针对桩体底部开口边缘的一周,设计密封设置柔性橡胶圈,能够通过柔性橡胶圈充分与道路表面进行接触,提高桩体底部与道路表面连接的密封性,进一步提高了桩体内气体排出的效果,能够有效提高桩体与道路表面牢固的吸附力;
(4)本发明设计的智能电控隔离桩中,针对桩体设计采用硬质橡胶制成,使得桩体表面具有柔软性,避免了硬碰硬的接触,有效保证了车辆、行人的安全;并且风机设计采用强力无刷电机风扇,不仅具有强劲的排风效果,而且噪声小,使得使用过程不影响;针对电源设计采用纽扣电池,有效控制了整个电控结构的体积,不仅保证了隔离桩的正常使用,而且实现了电控结构的有效控制。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设计一种智能电控隔离桩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 桩体,2. 风机,3. 电源,4. 控制开关,5. 排风管道,6. 单向门,7. 柔性橡胶圈。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如图1所示,本发明设计一种智能电控隔离桩,包括桩体1,还包括风机2、电源3、控制开关4和排风管道5;桩体1的顶部和底部分别设置开孔,且顶部开口与底部开口相互贯通,排风管道5的一端与桩体1顶部开口密封连接;电源3、控制开关4分别与风机2相连接,电源3和控制开关4设置在排风管道5的外侧面,风机2设置在排风管道5中,且风机2引导气流由排风管道5与桩体1顶部开口相连的一端流向排风管道5的另一端;以上技术方案设计的智能电控隔离桩,针对现有技术的隔离桩进行改进设计,设计引入了风机2,并结合电控结构,利用桩体1内、外的大气压差,将桩体1牢牢吸附在道路表面,不仅桩体1设置牢固,而且该智能电控隔离桩的设置过程中,无需对道路表面做任何处理,保护了道路表面。
基于以上技术方案设计智能电控隔离桩技术方案的基础之上,本发明还进一步设计了如下优选技术方案:还包括单向门6,单向门6设置在所述排风管道5中、所述风机2与所述桩体1顶部开口之间,单向门6的外径与排风管道5的内径相适应,单向门6仅能向着风机2所在位置的方向开启;设计引入了单向门6,由于在风机2作用下,桩体1内的气体经单向门6被排向外部的过程中,并且由于单向门6的工作方向,因此,不仅能够使得桩体1内的气体顺利排出,而且能有效防止外部气体流回桩体1内,这样能够大大提高桩体1内气体的排出效果,进一步增强桩体1吸附道路表面的牢固性;还包括设置在所述桩体1底部开口边缘一周的柔性橡胶圈7,且柔性橡胶圈7与桩体1底部开口边缘密封连接,针对桩体1底部开口边缘的一周,设计密封设置柔性橡胶圈7,能够通过柔性橡胶圈7充分与道路表面进行接触,提高桩体1底部与道路表面连接的密封性,进一步提高了桩体1内气体排出的效果,能够有效提高桩体1与道路表面牢固的吸附力;并且针对桩体1设计采用硬质橡胶制成,使得桩体1表面具有柔软性,避免了硬碰硬的接触,有效保证了车辆、行人的安全;并且风机2设计采用强力无刷电机风扇,不仅具有强劲的排风效果,而且噪声小,使得使用过程不影响;针对电源3设计采用纽扣电池,有效控制了整个电控结构的体积,不仅保证了隔离桩的正常使用,而且实现了电控结构的有效控制。
本发明设计的智能电控隔离桩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包括桩体1、风机2、电源3、控制开关4、排风管道5、单向门6和柔性橡胶圈7;桩体1的顶部和底部分别设置开孔,且顶部开口与底部开口相互贯通,排风管道5的一端与桩体1顶部开口密封连接;电源3、控制开关4分别与风机2相连接,电源3和控制开关4设置在排风管道5的外侧面,风机2设置在排风管道5中,且风机2引导气流由排风管道5与桩体1顶部开口相连的一端流向排风管道5的另一端;单向门6设置在所述排风管道5中、所述风机2与所述桩体1顶部开口之间,单向门6的外径与排风管道5的内径相适应,单向门6仅能向着风机2所在位置的方向开启;柔性橡胶圈7设置在所述桩体1底部开口的边缘一周,且柔性橡胶圈7与桩体1底部开口边缘密封连接,实际应用过程中,桩体1设计采用硬质橡胶制成;风机2设计采用强力无刷电机风扇;电源3设计采用纽扣电池;实际应用过程中,将智能电控隔离桩放置在指定道路表面上,并用力向道路表面下压智能电控隔离桩,使得设置在底部开口边缘一周的柔性橡胶圈7与道路表面充分接触,尽量与道路表面实现密封接触,然后操作设置在排风管道5的外侧面的控制开关4,控制强力无刷电机风扇工作,引导桩体1内的气体由桩体1内、经单向门6流向桩体1外,并且由于单向门6仅能向着风机2所在位置的方向开启,因此,单向门6不仅能够使得桩体1内的气体顺利排出,而且能有效防止外部气体流回桩体1内;综上设计的智能电控隔离桩实际应用中,整体架构简单,实施便捷,且实际效果明显,具有很大的市场应用前景。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发明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宗旨的前提下做出各种变化。

一种智能电控隔离桩.pdf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一种智能电控隔离桩.pdf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一种智能电控隔离桩.pdf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种智能电控隔离桩.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智能电控隔离桩.pdf(7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CN104328753A43申请公布日20150204CN104328753A21申请号201410559969222申请日20141021E01F15/0020060171申请人苏州德鲁森自动化系统有限公司地址215000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长桥街道双银星座商务广场1幢1110室72发明人徐花肖亚韪张静雅74专利代理机构南京经纬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32200代理人许方54发明名称一种智能电控隔离桩57摘要本发明涉及一种智能电控隔离桩,包括桩体(1)、风机(2)、电源(3)、控制开关(4)和排风管道(5);基于以上设计技术方案针对上述各硬件进行连接,实现本发明设计的智能电控隔离桩,。

2、针对现有技术的隔离桩进行改进设计,设计引入了风机(2),并结合电控结构,利用桩体(1)内、外的大气压差,将桩体(1)牢牢吸附在道路表面,不仅桩体(1)设置牢固,而且该智能电控隔离桩的设置过程中,无需对道路表面做任何处理,保护了道路表面。51INTCL权利要求书1页说明书4页附图1页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权利要求书1页说明书4页附图1页10申请公布号CN104328753ACN104328753A1/1页21一种智能电控隔离桩,包括桩体(1),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风机(2)、电源(3)、控制开关(4)和排风管道(5);桩体(1)的顶部和底部分别设置开孔,且顶部开口与底部开口。

3、相互贯通,排风管道(5)的一端与桩体(1)顶部开口密封连接;电源(3)、控制开关(4)分别与风机(2)相连接,电源(3)和控制开关(4)设置在排风管道(5)的外侧面,风机(2)设置在排风管道(5)中,且风机(2)引导气流由排风管道(5)与桩体(1)顶部开口相连的一端流向排风管道(5)的另一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智能电控隔离桩,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单向门(6),单向门(6)设置在所述排风管道(5)中、所述风机(2)与所述桩体(1)顶部开口之间,单向门(6)的外径与排风管道(5)的内径相适应,单向门(6)仅能向着风机(2)所在位置的方向开启。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一种智能电控隔离桩,其特征在于。

4、还包括设置在所述桩体(1)底部开口边缘一周的柔性橡胶圈(7),且柔性橡胶圈(7)与桩体(1)底部开口边缘密封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一种智能电控隔离桩,其特征在于所述桩体(1)采用硬质橡胶制成。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一种智能电控隔离桩,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机(2)为强力无刷电机风扇。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一种智能电控隔离桩,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3)为纽扣电池。权利要求书CN104328753A1/4页3一种智能电控隔离桩技术领域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设置道路上的智能电控隔离桩,属于交通规划工具。背景技术0002隔离桩是设置在道路上,用于规范车辆行驶、行人行走的装置,保障安全之用,随着使用的需要,隔离。

5、桩的结构、样式越来越多,从最初的固定式,不可移动,到现在的可移动式,从最初的铸铁材质,到现在的橡胶材质,都发生着不断的改进与创新,并且为了提供更好、更便捷的使用,这种改进与创新还在继续着,诸如专利号2011202457244,公开了一种新型隔离桩,包括桩体和桩座,还包括固定连接在桩体和桩座之间弹性部件、置于桩体上的太阳能电池板和感测外界光线并得到光线信号的感光器、置于桩体内的太阳能转换器、蓄电池和控制器、安装在桩体上的发光源,该太阳能电池板通过太阳能转换器而将得到的电能存储于蓄电池中,该蓄电池则通过控制器而与发光源相连,该感光器与控制器相连而将光线信号输送至控制器,该弹性部件的外周面上设有防护。

6、罩,该桩座具有可相互扣合的连接座和底座。当该隔离桩受外力撞击时,弹性部件起到缓冲作用,降低了冲撞时产生的破坏性,且在夜间,桩体上的发光源发光,起醒目的警示作用,尤其在光线不足的小区路面,发光源对行人及通行车辆警示作用显著。0003还有,专利号2012206714745,公开了一种升降隔离桩结构,包括桩体、底桩和套筒,底桩为筒状,桩体套于底桩内,底桩套于套筒中,所述桩体为收缩式结构且桩体收缩后能置于底桩内,桩体每段伸缩节高度相同,在底桩为圆筒状,内底面垫有弹片,底桩上端的外侧设有外延盘,在底桩的外表面上部设有凸棱,在套筒上部的内壁上设有与凸棱对应的凹槽,套筒的高度大于底桩的高度。该升降隔离桩结构。

7、简单,制造成本低,以至后期维护容易,在使用的时候也非常方便,一旦需要起到隔离作用的时候可根据需要而拉伸出到适当的高度,一旦需要该道路口适应通行时,可将整个桩体折叠起来位于地面的下部,方便车辆的通行。0004不仅如此,还出现了智能型隔离桩,如专利申请号2013105962357,公开了一种隔离桩,包括桩本体;所述桩本体为柱状气袋,还包括电动气压泵,电动气压泵包括气压泵本体、以及设置在气压泵本体上的柱状气门,所述柱状气袋的底部设置有开孔,开孔密封套在柱状气门上;该技术方案设计的隔离桩,结构简单,通过将柱状气袋和电动气压泵相结合构成隔离桩,针对隔离桩,通过对柱状气袋进行充气和抽气的操作,实现了隔离桩。

8、体积的可变功能,避免了隔离桩整体移动的麻烦,提高了使用效率。0005由以上现有技术可以看出,现有的隔离桩多彩多样,功能多、安全性高,但是现有的隔离桩依旧存在着不足,就是它的移动,现有隔离桩对于移动功能来说,通常是在道路面上设置固定底座,然后隔离桩本体通过插销或卡扣的方式活动连接在固定底座上,这种方式结构的隔离桩在设置过程中,必须要在道路上设置固定底座,这样不可避免的就要对道路表面进行打孔,隔离桩本体可以移动,但是其底座依旧牢牢固定在道路上,不可移动,这样使用起来,依然很不方便。说明书CN104328753A2/4页4发明内容0006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针对现有隔。

9、离桩进行改进设计、设计引入风机(2)电控结构,实现主动式固定方式,不仅设置便捷,且不损坏道路的智能电控隔离桩。0007本发明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本发明设计了一种智能电控隔离桩,包括桩体,还包括风机、电源、控制开关和排风管道;桩体的顶部和底部分别设置开孔,且顶部开口与底部开口相互贯通,排风管道的一端与桩体顶部开口密封连接;电源、控制开关分别与风机相连接,电源和控制开关设置在排风管道的外侧面,风机设置在排风管道中,且风机引导气流由排风管道与桩体顶部开口相连的一端流向排风管道的另一端。0008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还包括单向门,单向门设置在所述排风管道中、所述风机与所述桩体顶部。

10、开口之间,单向门的外径与排风管道的内径相适应,单向门仅能向着风机所在位置的方向开启。0009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还包括设置在所述桩体底部开口边缘一周的柔性橡胶圈,且柔性橡胶圈与桩体底部开口边缘密封连接。0010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桩体采用硬质橡胶制成。0011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风机为强力无刷电机风扇。0012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电源为纽扣电池。0013本发明所述一种智能电控隔离桩采用以上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技术效果(1)本发明设计的智能电控隔离桩,针对现有技术的隔离桩进行改进设计,设计引入了风机,并结合电控结构,利用桩体内、外的大气压差。

11、,将桩体牢牢吸附在道路表面,不仅桩体设置牢固,而且该智能电控隔离桩的设置过程中,无需对道路表面做任何处理,保护了道路表面;(2)本发明设计的智能电控隔离桩中,还设计引入了单向门,由于在风机作用下,桩体内的气体经单向门被排向外部的过程中,并且由于单向门的工作方向,因此,不仅能够使得桩体内的气体顺利排出,而且能有效防止外部气体流回桩体内,这样能够大大提高桩体内气体的排出效果,进一步增强桩体吸附道路表面的牢固性;(3)本发明设计的智能电控隔离桩中,针对桩体底部开口边缘的一周,设计密封设置柔性橡胶圈,能够通过柔性橡胶圈充分与道路表面进行接触,提高桩体底部与道路表面连接的密封性,进一步提高了桩体内气体排。

12、出的效果,能够有效提高桩体与道路表面牢固的吸附力;(4)本发明设计的智能电控隔离桩中,针对桩体设计采用硬质橡胶制成,使得桩体表面具有柔软性,避免了硬碰硬的接触,有效保证了车辆、行人的安全;并且风机设计采用强力无刷电机风扇,不仅具有强劲的排风效果,而且噪声小,使得使用过程不影响;针对电源设计采用纽扣电池,有效控制了整个电控结构的体积,不仅保证了隔离桩的正常使用,而且实现了电控结构的有效控制。附图说明说明书CN104328753A3/4页50014图1是本发明设计一种智能电控隔离桩的结构示意图;其中,1桩体,2风机,3电源,4控制开关,5排风管道,6单向门,7柔性橡胶圈。具体实施方式0015下面结。

13、合说明书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0016如图1所示,本发明设计一种智能电控隔离桩,包括桩体1,还包括风机2、电源3、控制开关4和排风管道5;桩体1的顶部和底部分别设置开孔,且顶部开口与底部开口相互贯通,排风管道5的一端与桩体1顶部开口密封连接;电源3、控制开关4分别与风机2相连接,电源3和控制开关4设置在排风管道5的外侧面,风机2设置在排风管道5中,且风机2引导气流由排风管道5与桩体1顶部开口相连的一端流向排风管道5的另一端;以上技术方案设计的智能电控隔离桩,针对现有技术的隔离桩进行改进设计,设计引入了风机2,并结合电控结构,利用桩体1内、外的大气压差,将桩体1牢牢吸附在。

14、道路表面,不仅桩体1设置牢固,而且该智能电控隔离桩的设置过程中,无需对道路表面做任何处理,保护了道路表面。0017基于以上技术方案设计智能电控隔离桩技术方案的基础之上,本发明还进一步设计了如下优选技术方案还包括单向门6,单向门6设置在所述排风管道5中、所述风机2与所述桩体1顶部开口之间,单向门6的外径与排风管道5的内径相适应,单向门6仅能向着风机2所在位置的方向开启;设计引入了单向门6,由于在风机2作用下,桩体1内的气体经单向门6被排向外部的过程中,并且由于单向门6的工作方向,因此,不仅能够使得桩体1内的气体顺利排出,而且能有效防止外部气体流回桩体1内,这样能够大大提高桩体1内气体的排出效果,。

15、进一步增强桩体1吸附道路表面的牢固性;还包括设置在所述桩体1底部开口边缘一周的柔性橡胶圈7,且柔性橡胶圈7与桩体1底部开口边缘密封连接,针对桩体1底部开口边缘的一周,设计密封设置柔性橡胶圈7,能够通过柔性橡胶圈7充分与道路表面进行接触,提高桩体1底部与道路表面连接的密封性,进一步提高了桩体1内气体排出的效果,能够有效提高桩体1与道路表面牢固的吸附力;并且针对桩体1设计采用硬质橡胶制成,使得桩体1表面具有柔软性,避免了硬碰硬的接触,有效保证了车辆、行人的安全;并且风机2设计采用强力无刷电机风扇,不仅具有强劲的排风效果,而且噪声小,使得使用过程不影响;针对电源3设计采用纽扣电池,有效控制了整个电控。

16、结构的体积,不仅保证了隔离桩的正常使用,而且实现了电控结构的有效控制。0018本发明设计的智能电控隔离桩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包括桩体1、风机2、电源3、控制开关4、排风管道5、单向门6和柔性橡胶圈7;桩体1的顶部和底部分别设置开孔,且顶部开口与底部开口相互贯通,排风管道5的一端与桩体1顶部开口密封连接;电源3、控制开关4分别与风机2相连接,电源3和控制开关4设置在排风管道5的外侧面,风机2设置在排风管道5中,且风机2引导气流由排风管道5与桩体1顶部开口相连的一端流向排风管道5的另一端;单向门6设置在所述排风管道5中、所述风机2与所述桩体1顶部开口之间,单向门6的外径与排风管道5的内径相适应,单向。

17、门6仅能向着风机2所在位置的方向开启;柔性橡胶圈7设置在所述桩体1底部开口的边缘一周,且柔性橡胶圈7与桩体1底部开口边缘密封连接,实际应用过程中,桩体1设计采用硬质橡胶制成;风机2设计采用强说明书CN104328753A4/4页6力无刷电机风扇;电源3设计采用纽扣电池;实际应用过程中,将智能电控隔离桩放置在指定道路表面上,并用力向道路表面下压智能电控隔离桩,使得设置在底部开口边缘一周的柔性橡胶圈7与道路表面充分接触,尽量与道路表面实现密封接触,然后操作设置在排风管道5的外侧面的控制开关4,控制强力无刷电机风扇工作,引导桩体1内的气体由桩体1内、经单向门6流向桩体1外,并且由于单向门6仅能向着风机2所在位置的方向开启,因此,单向门6不仅能够使得桩体1内的气体顺利排出,而且能有效防止外部气体流回桩体1内;综上设计的智能电控隔离桩实际应用中,整体架构简单,实施便捷,且实际效果明显,具有很大的市场应用前景。0019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发明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宗旨的前提下做出各种变化。说明书CN104328753A1/1页7图1说明书附图CN104328753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固定建筑物 > 道路、铁路或桥梁的建筑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