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墙混凝土浇筑整体移动模架及其应用.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直墙混凝土浇筑整体移动模架及其应用.pdf(10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CN104314305A43申请公布日20150128CN104314305A21申请号201410545653822申请日20141015E04G11/3420060171申请人中铁四局集团有限公司地址230023安徽省合肥市望江东路96号72发明人隗志远舒辞胡顺鑫74专利代理机构安徽省合肥新安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34101代理人何梅生54发明名称直墙混凝土浇筑整体移动模架及其应用57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直墙混凝土浇筑整体移动模架及其应用,其整体移动模架是由一对单侧整体移动模架在待浇筑直墙混凝土墙体的两侧对称设置,其特征是单侧整体移动模架包括行走系统、支撑调节系统和模板系统,单。
2、侧整体移动模架利用支撑调节系统整体立模,利用行走系统整体移动。本发明用于直墙混凝土浇筑能实现快速立模,可大大缩短施工时间、减少工人劳动强度,消除安全隐患,提高工作效率。51INTCL权利要求书2页说明书4页附图3页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权利要求书2页说明书4页附图3页10申请公布号CN104314305ACN104314305A1/2页21一种直墙混凝土浇筑整体移动模架,是由一对单侧整体移动模架在待浇筑直墙混凝土墙体的两侧对称设置,并由对拉杆固定连接,其特征是所述单侧整体移动模架具有行走系统,是以一对平行设置的纵向行走钢轨1为底部支撑,在所述纵向行走钢轨1上配合设置行。
3、走轮2,所述行走轮2可以在纵向行走钢轨1上纵向移动,设置下支撑构件3是由所述行走轮2支撑,并利用行走轮2在纵向行走钢轨1上纵向移动;支撑调节系统,是在所述下支撑构件3上固定设置支撑平台4,在所述支撑平台4的内侧呈直立设置外背楞5;所述外背楞5的底端设置为移动轮6,对应位置的支撑平台4上设置有横向水平轮槽7,所述移动轮6配合设置在所述横向水平轮槽7中,并可在横向水平轮槽7中移动;位于所述横向水平轮槽7的上方设置有横向可调丝杆8,所述横向可调丝杆8的一端铰接在所述外背楞5的底部,另一端通过支架设置在支撑平台4上;在所述支撑平台4的外侧设置可调斜支腿9,所述可调斜支腿9的顶部支撑在外背楞5的上部,以。
4、所述可调斜支腿9形成对所述外背楞5的三角支撑;在沿纵向间隔设置的各道外背楞5之间以纵连槽钢10相连接;模板系统,由沿纵向间隔设置的各道内背楞11将各块模板12连接为整体模板,在所述内背楞11与外背楞5之间以呈纵向的双向槽钢13相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直墙混凝土浇筑整体移动模架,其特征是独立于所述整体模板单独设置底层模板12A,所述底层模板12A是指高度低于所述移动轮6的高度的模板;并且独立于所述内背楞11单独设置底层内背楞11A,所述底层内背楞11A是用于通过底层对拉杆固定底层模板的内背楞,所述底层内背楞11A能够通过设置在支撑平台4内侧端面上的钢筋挂杆挂靠在所述支撑平台4的内侧端部。3。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直墙混凝土浇筑整体移动模架,其特征是独立于所述整体模板单独设置顶接模板12B,所述顶接模板12B是指高于所述内背楞11高度的模板。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直墙混凝土浇筑整体移动模架,其特征是在所述外背楞5的外侧固定设置操作平台14。5利用权利要求1所述的直墙混凝土浇筑整体移动模架进行直墙混凝土施工的方法,其特征是按如下步骤施工步骤1首先在待浇筑直墙混凝土墙体所在位置处浇筑基层墙体作为导向墙15,在所述导向墙15的两侧分别设置方木做为垫木16,在所述垫木16的外侧平行设置所述整体移动模架中的一对纵向行走钢轨1,并使所述整体移动模架处在所述待浇筑直墙混凝土墙体的第一浇筑段位置处;。
6、步骤2拉升可调斜支腿9使模板12呈直立,调节横向可调丝杆8使得模板12就位,在对称设置的一对整体移动模架之间,通过纵连槽钢10使两侧模板12利用对拉杆17固定设置,完成立模并进行第一浇筑段的直墙混凝土墙体的浇筑;步骤3在所述第一浇筑段的直墙混凝土墙体完成初凝时,卸除对拉杆17,调节横向调整丝杆,使得模板12后退并离开已浇筑的直墙混凝土墙体;收缩可调斜支腿9,带动模板12系统绕移动轮6转动,使模板12呈向外倾斜进一步离开已浇筑成型的混凝土墙体,整体移动模架即呈可移动状态;步骤4沿所述纵向行走钢轨将所述整体移动模架移动至直墙混凝土墙体的下一浇筑权利要求书CN104314305A2/2页3段位置处;。
7、步骤5重复步骤2至步骤4,直到完成直墙混凝土墙体18的浇筑。权利要求书CN104314305A1/4页4直墙混凝土浇筑整体移动模架及其应用技术领域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移动模架,更具体地说是工程建设中的直墙混凝土浇筑模架。背景技术0002现有技术中,对直墙混凝土的浇筑使用的模板,一般使用定型小模板拼装或大块模板拼装,通过对拉杆加固,同时需搭设施工脚手架。一段混凝土浇筑完,对模板、脚手架拆除后再进行拼装浇筑下一段直墙混凝土,有时,采用一次大规模投入,增加混凝土直墙分段浇筑的长度。模板拼装和施工脚手架搭设施工周期长、工人劳动强度大、安全隐患多。发明内容0003本发明是为避免上述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不足。
8、之处,提供一种直墙混凝土浇筑整体移动模架及其应用,实现快速对直墙混凝土浇筑立模,缩短施工时间、减少工人劳动强度,消除安全隐患,提高工作效率。0004本发明解决技术问题采用如下技术方案0005本发明直墙混凝土浇筑整体移动模架,是由一对单侧整体移动模架在待浇筑直墙混凝土墙体的两侧对称设置,并由对拉杆固定连接,其结构特点是所述单侧整体移动模架具有0006行走系统,是以一对平行设置的纵向行走钢轨为底部支撑,在所述纵向行走钢轨上配合设置行走轮,所述行走轮可以在纵向行走钢轨上纵向移动,设置下支撑构件是由所述行走轮支撑,并利用行走轮在纵向行走钢轨上纵向移动;0007支撑调节系统,是在所述下支撑构件上固定设置。
9、支撑平台,在所述支撑平台的内侧呈直立设置外背楞;所述外背楞的底端设置为移动轮,对应位置的支撑平台上设置有横向水平轮槽,所述移动轮配合设置在所述横向水平轮槽中,并可在横向水平轮槽中移动;位于所述横向水平轮槽的上方设置有横向可调丝杆,所述横向可调丝杆的一端铰接在所述外背楞的底部,另一端通过支架设置在支撑平台上;在所述支撑平台的外侧设置可调斜支腿,所述可调斜支腿的顶部支撑在外背楞的上部,以所述可调斜支腿形成对所述外背楞的三角支撑;在沿纵向间隔设置的各道外背楞之间以纵连槽钢相连接;0008模板系统,由沿纵向间隔设置的各道内背楞将各块模板连接为整体模板,在所述内背楞与外背楞之间以呈纵向的双向槽钢相连接。。
10、0009本发明直墙混凝土浇筑整体移动模架的结构特点也在于独立于所述整体模板单独设置底层模板,所述底层模板是指高度低于所述移动轮的高度的模板;并且独立于所述内背楞单独设置底层内背楞,所述底层内背楞是用于通过底层对拉杆固定底层模板的内背楞,所述底层内背楞能够通过设置在支撑平台内侧端面上的钢筋挂杆挂靠在所述支撑平台的内侧端部。0010本发明直墙混凝土浇筑整体移动模架的结构特点也在于独立于所述整体模板单独设置顶接模板,所述顶接模板是指高于所述内背楞高度的模板。说明书CN104314305A2/4页50011本发明直墙混凝土浇筑整体移动模架的结构特点也在于在所述外背楞的外侧固定设置操作平台。0012利用。
11、本发明直墙混凝土浇筑整体移动模架进行直墙混凝土施工的方法的特点是按如下步骤施工0013步骤1首先在待浇筑直墙混凝土墙体所在位置处浇筑基层墙体作为导向墙,在所述导向墙的两侧分别设置方木做为垫木,在所述垫木的外侧平行设置所述整体移动模架中的一对纵向行走钢轨,并使所述整体移动模架处在所述待浇筑直墙混凝土墙体的第一浇筑段位置处;0014步骤2拉升可调斜支腿使模板呈直立,调节横向调整丝杆使得模板就位,在对称设置的一对整体移动模架之间,通过纵连槽钢使两侧模板利用对拉杆固定设置,完成立模并进行第一浇筑段的直墙混凝土墙体的浇筑;0015步骤3在所述第一浇筑段的直墙混凝土墙体完成初凝时,卸除对拉杆,调节横向调整。
12、丝杆,使得模板后退并离开已浇筑的直墙混凝土墙体;收缩可调斜支腿,带动模板系统绕移动轮转动,使模板呈向外倾斜进一步离开已浇筑成型的混凝土墙体,整体移动模架即呈可移动状态;0016步骤4沿所述纵向行走钢轨将所述整体移动模架移动至直墙混凝土墙体的下一浇筑段位置处;0017步骤5重复步骤2至步骤4,直到完成直墙混凝土墙体的浇筑。0018与已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有益效果体现在00191、本发明使用整体移动模架,进行直墙混凝土浇筑时,立模速度快,缩短施工周期。00202、本发明整体移动模架由行走轮沿走行钢轨移动,移动便捷、所需操作人员少。00213、本在拆模时通过调节横向可调丝杆和可调斜支腿即可实现拆模,操。
13、作简单,操作人员少、操作过程安全可靠。00224、本发明操作平台直接附在外背楞上,可极大地方便模板加固、混凝土浇筑等作业过程。附图说明0023图1为本发明整体移动模架立模状态示意图;0024图1A和图1B为图1不同位置上的局部放大示意图;0025图2为本发明整体移动模架移动状态示意图;0026图中标号1纵向行走钢轨,2行走轮,3下支撑构件,4支撑平台,5外背楞,6移动轮,7横向水平轮槽,8横向可调丝杆,9可调斜支腿,10纵连槽钢,11内背楞,11A底层内背楞,12模板,12A底层模板,12B顶接模板,13双向槽钢,14操作平台,15导向墙,16垫木,17对拉杆,18直墙混凝土墙体,19配重块,。
14、20钢筋挂杆。具体实施方式0027参见图1、图1A、图1B和图2,本实施例中,直墙混凝土浇筑整体移动模架是由一对单侧整体移动模架在待浇筑直墙混凝土墙体的两侧对称设置,并由对拉杆固定连接。说明书CN104314305A3/4页60028本实施例中单侧整体移动模架设置为0029设置行走系统,是以一对平行设置的纵向行走钢轨1为底部支撑,在所述纵向行走钢轨1上配合设置行走轮2,所述行走轮2可以在纵向行走钢轨1上纵向移动,设置下支撑构件3是由所述行走轮2支撑,并利用行走轮2在纵向行走钢轨1上纵向移动;0030设置支撑调节系统,是在所述下支撑构件3上固定设置支撑平台4,在所述支撑平台4的内侧呈直立设置外背。
15、楞5;所述外背楞5的底端设置为移动轮6,对应位置的支撑平台4上设置有横向水平轮槽7,所述移动轮6配合设置在所述横向水平轮槽7中,并可在横向水平轮槽7中移动;位于所述横向水平轮槽7的上方设置有横向可调丝杆8,所述横向可调丝杆8的一端铰接在所述外背楞5的底部,另一端通过支架设置在支撑平台4上;在所述支撑平台4的外侧设置可调斜支腿9,所述可调斜支腿9的顶部支撑在外背楞5的上部,以所述可调斜支腿9形成对所述外背楞5的三角支撑;在沿纵向间隔设置的各道外背楞5之间以纵连槽钢10相连接;0031设置模板系统,由沿纵向间隔设置的各道内背楞11将各块模板12连接为整体模板,在所述内背楞11与外背楞5之间以呈纵向。
16、的双向槽钢13相连接。0032具体实施中,由于支撑平台4具有一定的高度,因此可以独立于所述整体模板单独设置底层模板12A,所述底层模板12A是指高度低于所述移动轮6的高度的模板;并且独立于所述内背楞11单独设置底层内背楞11A,所述底层内背楞11A是用于通过底层对拉杆固定底层模板12A的内背楞,所述底层内背楞11A能够通过设置在支撑平台4内侧端面上的钢筋挂杆20挂靠在所述支撑平台4的内侧端部,并随支撑平台4一同移动。0033为了便于顶部施工,可以独立于整体模板单独设置顶接模板12B,所述顶接模板12B是指高于所述内背楞11高度的模板。0034为了便于施工,在所述外背楞5的外侧固定设置操作平台1。
17、4,图1中所示在支撑平台4上放置配重块19可以保证整体移动模架的稳固性。0035本实施例中利用直墙混凝土浇筑整体移动模架进行直墙混凝土施工是按如下步骤进行0036步骤1首先在待浇筑直墙混凝土墙体所在位置处浇筑基层墙体作为导向墙15,在所述导向墙15的两侧分别设置方木做为垫木16,在所述垫木16的外侧平行设置所述整体移动模架中的一对纵向行走钢轨,并使所述整体移动模架处在所述待浇筑直墙混凝土墙体的第一浇筑段位置处;0037步骤2拉升可调斜支腿9使模板12呈直立,调节横向调整丝杆使得模板12就位,在对称设置的一对整体移动模架之间,通过纵连槽钢10使两侧模板12利用对拉杆17固定设置,完成立模并进行第。
18、一浇筑段的直墙混凝土墙体的浇筑,如图1所示;0038步骤3在所述第一浇筑段的直墙混凝土墙体完成初凝达到一定强度时,卸除对拉杆17,调节横向调整丝杆,使得模板12后退并离开已浇筑的直墙混凝土墙体;收缩可调斜支腿9,带动模板系统绕移动轮6转动,使模板12呈向外倾斜进一步离开已浇筑成型的混凝土墙体,整体移动模架即呈可移动状态;0039步骤4沿所述纵向行走钢轨将所述整体移动模架移动至直墙混凝土墙体的下一浇筑段位置处;0040步骤5重复步骤2至步骤4,直到完成直墙混凝土墙体18的浇筑。说明书CN104314305A4/4页70041对于单独设置底层模板12A和底层内背楞11A,以及单独设置顶接模板12B的情况,立模过程中,按首先支立底层模板12A、然后支立呈整体的模板12,最后支立顶接模板12B的次序进行施工;卸模过程中首先卸除顶接模板12B、然后退回呈整体的模板12,最后卸除底层模板12A,其中顶接模板12B另行放置,底层模板12A通过钢筋挂杆20挂靠在支撑平台4的内侧端部,并随支撑平台4一同移动,如图2所示。说明书CN104314305A1/3页8图1说明书附图CN104314305A2/3页9说明书附图CN104314305A3/3页10图2说明书附图CN104314305A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