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隐框玻璃幕墙系统及其安装方法.pdf

上传人:32 文档编号:617276 上传时间:2018-02-26 格式:PDF 页数:8 大小:1.3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310276225.5

申请日:

2013.07.03

公开号:

CN104278776A

公开日:

2015.01.14

当前法律状态:

实审

有效性:

审中

法律详情:

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E04B 2/88申请日:20130703|||公开

IPC分类号:

E04B2/88; E04G21/14

主分类号:

E04B2/88

申请人:

苏州罗普斯金铝业股份有限公司

发明人:

王永红

地址:

215131 江苏省苏州市相城区阳澄湖中路31号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上海翰鸿律师事务所 31246

代理人:

李佳铭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一种隐框玻璃幕墙系统及其安装方法,包括幕墙玻璃,托条及安装在幕墙玻璃间的横梁;横梁具有上压块及下压块,上压块与下压块间形成腔体,腔体具有槽口,托条包括互相连接的插接部及承托部;插接部插入腔体,分别与上压块及下压块紧贴,使托条封闭槽口;承托部上表面紧贴幕墙玻璃,用于承托幕墙玻璃。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托条不需要铆固件固定,即可固定在横梁内不脱落,安装方便,且具有可调节性,减小隐框幕墙结构胶受力,增强安全性。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隐框玻璃幕墙系统,包括幕墙玻璃,托条及安装在所述幕墙玻璃间的横梁;
所述横梁具有上压块及下压块,所述上压块与所述下压块间形成腔体,所述腔体具有槽口,其特征在于:
所述托条包括互相连接的插接部及承托部;
所述插接部插入所述腔体,分别与所述上压块及所述下压块紧贴,使所述托条封闭所述槽口;
所述承托部上表面紧贴所述幕墙玻璃,用于承托所述幕墙玻璃。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隐框玻璃幕墙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插接部包括上插接部及下插接部,所述上插接部紧贴于所述上压块,所述下插接部紧贴所述下压块。

3.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隐框玻璃幕墙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上插接部的尾端具有勾条,所述勾条紧勾住所述槽口的上半部。

4.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隐框玻璃幕墙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上插接部的尾端具有勾条,所述勾条紧勾住所述槽口上半部的内部;
所述下插接部与所述上插接部间形成一角度,所述角度大于0°且小于等于90°,所述下插接部的尾部与所述下压块的外部紧贴,使所述下压块抵住所述托条不坠下。

5.
  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隐框玻璃幕墙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上插接部的上表面具有凹槽,用于承托所述槽口的上半部。

6.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隐框玻璃幕墙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插接部呈U型;所述U型插接部的一端紧贴所述上压块。
所述U型插接部的外表面具有突出部,所述突出部紧贴所述槽口的下半部的外部,使所述下压块抵住所述托条不坠下。

7.
  如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的隐框玻璃幕墙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托条还包括竖向延伸部;
所述竖向延伸部的末端与所述横梁的下半部接触于接触点,由所述横梁在所述接触点处向所述托条施加一向上的力。

8.
  一种如权利要求4至5任一项所述的隐框玻璃幕墙系统的安装方法,其特征在于:
包含以下步骤:
步骤A:所述上插接部从所述槽口的开口方向的一侧插入所述槽口,使所述勾条紧勾住所述槽口上半部的内部;
步骤B:横向移动所述托条,所述下插接部与所述下压块的外部紧贴。

9.
  一种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隐框玻璃幕墙系统的安装方法,其特征在于:包含以下步骤:
步骤A:所述U型插接部以所述槽口的上半部为轴旋转,使所述U型插接部进入所述槽口;
步骤B:所述突出部紧贴所述槽口的下半部的外部,使所述下压块抵住所述托条不坠下。

说明书

一种隐框玻璃幕墙系统及其安装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门窗幕墙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隐框玻璃幕墙系统及其安装方法。
背景技术
我国高层建筑和超高层建筑外装饰面大量采用玻璃幕墙,然而由于部分建筑幕墙设计构造不合理,或存在施工质量问题,加之部分建筑幕墙在施工和运行维护过程中监管不到位,在部分城市中陆续发生玻璃幕墙玻璃脱落的事件,给市民生命财产造成损失,成为城市公共安全的隐患,也因此引起社会广泛关注。
现有隐框玻璃幕墙中,固定部分结构胶强度虽能达到要求,但是在地震、风荷载、幕墙玻璃永久荷载作用下,以及太阳紫外线照射造成的结构胶分子键断裂等多因素叠加作用下,玻璃和副框之间容易发生相对错动再破坏结构胶,这时候就需要一种型材起到支撑作用。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工程多采用,在隐框玻璃幕墙横梁螺栓槽口处设置玻璃承托角铝,传统方法使用铆固件固定于承托角铝的方式,安装不便,使工艺变得复杂且工时延长,再加之铆固件受震动后会松落,导致承托角铝不能始终平稳承托幕墙玻璃。
所以,急需一种新型托条,摆脱铆固件固定的方式,加快工艺安装的工时,并能更加牢固地设置在横梁中。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隐框幕墙玻璃系统。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隐框幕墙玻璃系统的安装方法。
本发明的又一目的在于提供另一种隐框幕墙玻璃系统的安装方法。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隐框幕墙玻璃系统,包括幕墙玻璃,托条及安装在所述幕墙玻璃间的横梁;所述横梁具有上压块及下压块,所述上压块与所述下压块间形成腔体,所述腔体具有槽口,所述托条包括互相连接的插接部及承托部;所述插接部插入所述腔体,分别与所述上压块及所述下压块紧贴,使所述托条封闭所述槽口;所述承托部上表面紧贴所述幕墙玻璃,用于承托所述幕墙玻璃。
优选地,所述插接部包括上插接部及下插接部,所述上插接部紧贴于所述上压块,所述下插接部紧贴所述下压块。
优选地,所述上插接部的尾端具有勾条,所述勾条紧勾住所述槽口的上半部。
优选地,所述上插接部的尾端具有勾条,所述勾条紧勾住所述槽口上半部的内部;所述下插接部与所述上插接部间形成一角度,所述角度大于0°且小于等于90°,所述下插接部的尾部与所述下压块的外部紧贴,使所述下压块抵住所述托条不坠下。
优选地,所述上插接部的上表面具有凹槽,用于承托所述槽口的上半部。
优选地,所述插接部呈U型;所述U型插接部的一端紧贴所述上压块;所述U型插接部的外表面具有突出部,所述突出部紧贴所述槽口下半部的外部,使所述下压块抵住所述托条不坠下。
优选地,所述托条还包括竖向延伸部;所述竖向延伸部的末端与所述横梁的下半部接触于接触点,由所述横梁在所述接触点处向所述托条施加一向上的力。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隐框玻璃幕墙系统的安装方法,包含以下步骤:步骤A:所述上插接部从所述槽口的开口方向的一侧插入所述槽口,使所述勾条紧勾住所述槽口上半部的内部;步骤B:横向移动所述托条,使所述下插 接部与所述下压块的外部紧贴。
本发明又提供了另一种隐框玻璃幕墙系统的安装方法,包含以下步骤:步骤A:所述U型插接部以所述槽口的上半部为轴旋转,使所述U型插接部进入所述槽口;步骤B:所述突出部紧贴所述槽口的下半部的外部,使所述下压块抵住所述托条不坠下。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托条不需要铆固件固定,只需从横梁槽口处放入即可完成安装,同时,由于特有的结构,当幕墙玻璃的重力施加在托条上时,托条可牢牢固定在横梁内不脱落,不仅安装方便,且具有可调节性,减小幕墙玻璃最大挠度,减小隐框幕墙结构胶受力,增强安全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优选实施例中托条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另一优选实施例中托条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一优选实施例中的幕墙玻璃系统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另一优选实施例中的幕墙玻璃系统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一优选实施例中托条的安装结构图;
附图标记:1上插接部、2下插接部、3插接部、4承托部、5突出部、6上压块、7下压块、8槽口、9横梁、10幕墙玻璃、11勾条、12凹槽。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来详细阐述本发明的优点。
请参见图1,为本发明一优选实施例中托条的结构示意图,托条由两部分组成,分别为互相连接的插接部3及承托部4,其中,插接部3包括上插接部1及下插接部2,上插接部1的尾端具有勾条11,中部具有凹槽12,下插接部2与上插接部间1形成一角度,该角度大于0°且小于等于90°,承托部4则为水平延伸部分。具有该结构后,将该实施例中的托条安装至隐框幕墙玻璃横梁9后,参见图3,为具有上述托条的幕墙玻璃系统示意图, 托条上插接部1的勾条11紧勾住横梁9槽口8的上半部,使得托条受到水平方向向外拉的力时不会移出槽口8外,而上插接部1的凹槽12恰好可承托槽口8上半部即位于槽口8处的上压块7,此时,托条下插接部2抵住槽口8下半部的外部部分,使得托条下插接部2承托幕墙玻璃10及其自身的重量,而横梁9则向托条下插接部2在横梁9与托条下插接部2接触部施加一水平向外的力,使得托条在水平方向上平衡。
安装如图1所示的托条时,先将上插接部1从槽口8的开口方向的一侧插入槽口8,使勾条11紧勾住槽口8上半部的内部,随后,横向移动所述托条,所述下插接部2与所述下压块7的外部紧贴。
参见图2,为本发明另一优选实施例中托条的结构示意图,托条由两部分组成,分别为互相连接的插接部3及承托部4,其中,插接部3呈U型,U型插接部3的外表面具有突出部5,承托部5则为水平延伸部分。具有该结构后,将该实施例中的托条安装至隐框幕墙玻璃横梁9后,参见图4,为具有上述托条的幕墙玻璃系统示意图,托条U型插接部3的一端紧勾住横梁9槽口8的上半部,使得托条受到水平方向向外拉的力时不会移出槽口8外,此时,U型插接部3的突出部5抵住槽口8下半部的外部部分,使得托条下插接部2承托幕墙玻璃10及其自身的重量,而横梁9则向托条下插接部2在横梁9与托条下插接部2接触部施加一水平向外的力,使得托条在水平方向上平衡。
安装如图2所示的托条时,先将U型插接部3以槽口8的上半部为轴旋转,使U型插接部3进入槽口8,随后,旋转一定角度后,突出部5紧贴槽口8的下半部的外部,使下压块7抵住托条不坠下。
上述两优选实施例中,当幕墙玻璃10在托条承托部4施加向下的重力时,由于杠杆原理,托条与横梁9的接触部即等同于杠杆支点,而槽口8上半部的内部向托条的勾条11或U型插接部3的一端施加一水平方向的力,同时,上压块7也向该托条的勾条11或U型插接部3的一端施加一竖直向下的力,使得托条整体力矩平衡,可承托住幕墙玻璃10的重力,减少了玻 璃和副框间胶体所承受的粘接力。
优选地,上述两实施例中,也可在插接部和承托部间设置竖向延伸部(图中未示出),该竖向延伸部向下延伸,安装该托条后,竖向延伸部的末端可与所述横梁的下半部接触,接触处为接触点,由横梁在所述接触点处向所述托条施加一向上的力,更加稳固托条位置。
同时,上述两优选实施例中的托条安装时也较简便,参考图5,为本发明优选实施例中托条的安装结构图,可将托条沿槽口两端横向插入至预设位置,也可将托条插接部分布式直接插入,先将上插接部插入槽口内,随后顺时针旋转托条,使得下插接部与槽口下半部接触即完成安装。由于托条的特殊构造,下插接部与横梁接触部分抵住托条不坠下,上插接部的勾条也紧勾住上压块保持托条水平。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托条不需要铆固件固定,只需从横梁槽口处放入即可完成安装,同时,由于特有的结构,当幕墙玻璃的重力施加在托条上时,托条可牢牢固定在横梁内不脱落,不仅安装方便,且具有可调节性,减小幕墙玻璃最大挠度,减小隐框幕墙结构胶受力,增强安全性。
应当注意的是,本发明的实施例有较佳的实施性,且并非对本发明作任何形式的限制,任何熟悉该领域的技术人员可能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变更或修饰为等同的有效实施例,但凡未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修改或等同变化及修饰,均仍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一种隐框玻璃幕墙系统及其安装方法.pdf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一种隐框玻璃幕墙系统及其安装方法.pdf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一种隐框玻璃幕墙系统及其安装方法.pdf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种隐框玻璃幕墙系统及其安装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隐框玻璃幕墙系统及其安装方法.pdf(8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CN104278776A43申请公布日20150114CN104278776A21申请号201310276225522申请日20130703E04B2/88200601E04G21/1420060171申请人苏州罗普斯金铝业股份有限公司地址215131江苏省苏州市相城区阳澄湖中路31号72发明人王永红74专利代理机构上海翰鸿律师事务所31246代理人李佳铭54发明名称一种隐框玻璃幕墙系统及其安装方法57摘要一种隐框玻璃幕墙系统及其安装方法,包括幕墙玻璃,托条及安装在幕墙玻璃间的横梁;横梁具有上压块及下压块,上压块与下压块间形成腔体,腔体具有槽口,托条包括互相连接的插接部及承托部;。

2、插接部插入腔体,分别与上压块及下压块紧贴,使托条封闭槽口;承托部上表面紧贴幕墙玻璃,用于承托幕墙玻璃。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托条不需要铆固件固定,即可固定在横梁内不脱落,安装方便,且具有可调节性,减小隐框幕墙结构胶受力,增强安全性。51INTCL权利要求书1页说明书3页附图3页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权利要求书1页说明书3页附图3页10申请公布号CN104278776ACN104278776A1/1页21一种隐框玻璃幕墙系统,包括幕墙玻璃,托条及安装在所述幕墙玻璃间的横梁;所述横梁具有上压块及下压块,所述上压块与所述下压块间形成腔体,所述腔体具有槽口,其特征在于所述托条包。

3、括互相连接的插接部及承托部;所述插接部插入所述腔体,分别与所述上压块及所述下压块紧贴,使所述托条封闭所述槽口;所述承托部上表面紧贴所述幕墙玻璃,用于承托所述幕墙玻璃。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隐框玻璃幕墙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插接部包括上插接部及下插接部,所述上插接部紧贴于所述上压块,所述下插接部紧贴所述下压块。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隐框玻璃幕墙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插接部的尾端具有勾条,所述勾条紧勾住所述槽口的上半部。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隐框玻璃幕墙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插接部的尾端具有勾条,所述勾条紧勾住所述槽口上半部的内部;所述下插接部与所述上插接部间形成一角度,所述角度大于0且小于等于90,所述。

4、下插接部的尾部与所述下压块的外部紧贴,使所述下压块抵住所述托条不坠下。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隐框玻璃幕墙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插接部的上表面具有凹槽,用于承托所述槽口的上半部。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隐框玻璃幕墙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插接部呈U型;所述U型插接部的一端紧贴所述上压块。所述U型插接部的外表面具有突出部,所述突出部紧贴所述槽口的下半部的外部,使所述下压块抵住所述托条不坠下。7如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的隐框玻璃幕墙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托条还包括竖向延伸部;所述竖向延伸部的末端与所述横梁的下半部接触于接触点,由所述横梁在所述接触点处向所述托条施加一向上的力。8一种如权利要求4至5任一项所述的。

5、隐框玻璃幕墙系统的安装方法,其特征在于包含以下步骤步骤A所述上插接部从所述槽口的开口方向的一侧插入所述槽口,使所述勾条紧勾住所述槽口上半部的内部;步骤B横向移动所述托条,所述下插接部与所述下压块的外部紧贴。9一种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隐框玻璃幕墙系统的安装方法,其特征在于包含以下步骤步骤A所述U型插接部以所述槽口的上半部为轴旋转,使所述U型插接部进入所述槽口;步骤B所述突出部紧贴所述槽口的下半部的外部,使所述下压块抵住所述托条不坠下。权利要求书CN104278776A1/3页3一种隐框玻璃幕墙系统及其安装方法技术领域0001本发明涉及门窗幕墙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隐框玻璃幕墙系统及其安装方法。背景技术。

6、0002我国高层建筑和超高层建筑外装饰面大量采用玻璃幕墙,然而由于部分建筑幕墙设计构造不合理,或存在施工质量问题,加之部分建筑幕墙在施工和运行维护过程中监管不到位,在部分城市中陆续发生玻璃幕墙玻璃脱落的事件,给市民生命财产造成损失,成为城市公共安全的隐患,也因此引起社会广泛关注。0003现有隐框玻璃幕墙中,固定部分结构胶强度虽能达到要求,但是在地震、风荷载、幕墙玻璃永久荷载作用下,以及太阳紫外线照射造成的结构胶分子键断裂等多因素叠加作用下,玻璃和副框之间容易发生相对错动再破坏结构胶,这时候就需要一种型材起到支撑作用。0004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工程多采用,在隐框玻璃幕墙横梁螺栓槽口处设置玻璃承托。

7、角铝,传统方法使用铆固件固定于承托角铝的方式,安装不便,使工艺变得复杂且工时延长,再加之铆固件受震动后会松落,导致承托角铝不能始终平稳承托幕墙玻璃。0005所以,急需一种新型托条,摆脱铆固件固定的方式,加快工艺安装的工时,并能更加牢固地设置在横梁中。发明内容0006因此,本发明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隐框幕墙玻璃系统。0007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隐框幕墙玻璃系统的安装方法。0008本发明的又一目的在于提供另一种隐框幕墙玻璃系统的安装方法。0009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隐框幕墙玻璃系统,包括幕墙玻璃,托条及安装在所述幕墙玻璃间的横梁;所述横梁具有上压块及下压块,所述上压块与所述下压块。

8、间形成腔体,所述腔体具有槽口,所述托条包括互相连接的插接部及承托部;所述插接部插入所述腔体,分别与所述上压块及所述下压块紧贴,使所述托条封闭所述槽口;所述承托部上表面紧贴所述幕墙玻璃,用于承托所述幕墙玻璃。0010优选地,所述插接部包括上插接部及下插接部,所述上插接部紧贴于所述上压块,所述下插接部紧贴所述下压块。0011优选地,所述上插接部的尾端具有勾条,所述勾条紧勾住所述槽口的上半部。0012优选地,所述上插接部的尾端具有勾条,所述勾条紧勾住所述槽口上半部的内部;所述下插接部与所述上插接部间形成一角度,所述角度大于0且小于等于90,所述下插接部的尾部与所述下压块的外部紧贴,使所述下压块抵住所。

9、述托条不坠下。0013优选地,所述上插接部的上表面具有凹槽,用于承托所述槽口的上半部。0014优选地,所述插接部呈U型;所述U型插接部的一端紧贴所述上压块;所述U型插接部的外表面具有突出部,所述突出部紧贴所述槽口下半部的外部,使所述下压块抵住所说明书CN104278776A2/3页4述托条不坠下。0015优选地,所述托条还包括竖向延伸部;所述竖向延伸部的末端与所述横梁的下半部接触于接触点,由所述横梁在所述接触点处向所述托条施加一向上的力。0016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隐框玻璃幕墙系统的安装方法,包含以下步骤步骤A所述上插接部从所述槽口的开口方向的一侧插入所述槽口,使所述勾条紧勾住所述槽口上半部的内。

10、部;步骤B横向移动所述托条,使所述下插接部与所述下压块的外部紧贴。0017本发明又提供了另一种隐框玻璃幕墙系统的安装方法,包含以下步骤步骤A所述U型插接部以所述槽口的上半部为轴旋转,使所述U型插接部进入所述槽口;步骤B所述突出部紧贴所述槽口的下半部的外部,使所述下压块抵住所述托条不坠下。0018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托条不需要铆固件固定,只需从横梁槽口处放入即可完成安装,同时,由于特有的结构,当幕墙玻璃的重力施加在托条上时,托条可牢牢固定在横梁内不脱落,不仅安装方便,且具有可调节性,减小幕墙玻璃最大挠度,减小隐框幕墙结构胶受力,增强安全性。附图说明0019图1为本发明一优选实施例中托条的结构示意。

11、图;0020图2为本发明另一优选实施例中托条的结构示意图;0021图3为本发明一优选实施例中的幕墙玻璃系统示意图;0022图4为本发明另一优选实施例中的幕墙玻璃系统示意图;0023图5为本发明一优选实施例中托条的安装结构图;0024附图标记1上插接部、2下插接部、3插接部、4承托部、5突出部、6上压块、7下压块、8槽口、9横梁、10幕墙玻璃、11勾条、12凹槽。具体实施方式0025以下将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来详细阐述本发明的优点。0026请参见图1,为本发明一优选实施例中托条的结构示意图,托条由两部分组成,分别为互相连接的插接部3及承托部4,其中,插接部3包括上插接部1及下插接部2,上插接部1。

12、的尾端具有勾条11,中部具有凹槽12,下插接部2与上插接部间1形成一角度,该角度大于0且小于等于90,承托部4则为水平延伸部分。具有该结构后,将该实施例中的托条安装至隐框幕墙玻璃横梁9后,参见图3,为具有上述托条的幕墙玻璃系统示意图,托条上插接部1的勾条11紧勾住横梁9槽口8的上半部,使得托条受到水平方向向外拉的力时不会移出槽口8外,而上插接部1的凹槽12恰好可承托槽口8上半部即位于槽口8处的上压块7,此时,托条下插接部2抵住槽口8下半部的外部部分,使得托条下插接部2承托幕墙玻璃10及其自身的重量,而横梁9则向托条下插接部2在横梁9与托条下插接部2接触部施加一水平向外的力,使得托条在水平方向上。

13、平衡。0027安装如图1所示的托条时,先将上插接部1从槽口8的开口方向的一侧插入槽口8,使勾条11紧勾住槽口8上半部的内部,随后,横向移动所述托条,所述下插接部2与所述下压块7的外部紧贴。0028参见图2,为本发明另一优选实施例中托条的结构示意图,托条由两部分组成,分说明书CN104278776A3/3页5别为互相连接的插接部3及承托部4,其中,插接部3呈U型,U型插接部3的外表面具有突出部5,承托部5则为水平延伸部分。具有该结构后,将该实施例中的托条安装至隐框幕墙玻璃横梁9后,参见图4,为具有上述托条的幕墙玻璃系统示意图,托条U型插接部3的一端紧勾住横梁9槽口8的上半部,使得托条受到水平方向。

14、向外拉的力时不会移出槽口8外,此时,U型插接部3的突出部5抵住槽口8下半部的外部部分,使得托条下插接部2承托幕墙玻璃10及其自身的重量,而横梁9则向托条下插接部2在横梁9与托条下插接部2接触部施加一水平向外的力,使得托条在水平方向上平衡。0029安装如图2所示的托条时,先将U型插接部3以槽口8的上半部为轴旋转,使U型插接部3进入槽口8,随后,旋转一定角度后,突出部5紧贴槽口8的下半部的外部,使下压块7抵住托条不坠下。0030上述两优选实施例中,当幕墙玻璃10在托条承托部4施加向下的重力时,由于杠杆原理,托条与横梁9的接触部即等同于杠杆支点,而槽口8上半部的内部向托条的勾条11或U型插接部3的一。

15、端施加一水平方向的力,同时,上压块7也向该托条的勾条11或U型插接部3的一端施加一竖直向下的力,使得托条整体力矩平衡,可承托住幕墙玻璃10的重力,减少了玻璃和副框间胶体所承受的粘接力。0031优选地,上述两实施例中,也可在插接部和承托部间设置竖向延伸部(图中未示出),该竖向延伸部向下延伸,安装该托条后,竖向延伸部的末端可与所述横梁的下半部接触,接触处为接触点,由横梁在所述接触点处向所述托条施加一向上的力,更加稳固托条位置。0032同时,上述两优选实施例中的托条安装时也较简便,参考图5,为本发明优选实施例中托条的安装结构图,可将托条沿槽口两端横向插入至预设位置,也可将托条插接部分布式直接插入,先。

16、将上插接部插入槽口内,随后顺时针旋转托条,使得下插接部与槽口下半部接触即完成安装。由于托条的特殊构造,下插接部与横梁接触部分抵住托条不坠下,上插接部的勾条也紧勾住上压块保持托条水平。0033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托条不需要铆固件固定,只需从横梁槽口处放入即可完成安装,同时,由于特有的结构,当幕墙玻璃的重力施加在托条上时,托条可牢牢固定在横梁内不脱落,不仅安装方便,且具有可调节性,减小幕墙玻璃最大挠度,减小隐框幕墙结构胶受力,增强安全性。0034应当注意的是,本发明的实施例有较佳的实施性,且并非对本发明作任何形式的限制,任何熟悉该领域的技术人员可能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变更或修饰为等同的有效实施例,但凡未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修改或等同变化及修饰,均仍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范围内。说明书CN104278776A1/3页6图1图2说明书附图CN104278776A2/3页7图3说明书附图CN104278776A3/3页8图4图5说明书附图CN104278776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固定建筑物 > 建筑物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