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混凝土柱与钢梁的连接节点.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混凝土柱与钢梁的连接节点.pdf(6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CN104294921A43申请公布日20150121CN104294921A21申请号201410638046622申请日20141113E04B1/5820060171申请人曹年军地址644000四川省宜宾市翠屏区长江大道西段13号临街村2幢14号72发明人曹年军74专利代理机构成都华典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51223代理人徐丰54发明名称一种混凝土柱与钢梁的连接节点57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混凝土柱与钢梁的连接节点,属于建筑结构工程技术领域,包括填充有混凝土的方钢管、H型钢梁、贯穿方钢管的两个连接板、位于H型钢梁下方的支撑托板;两个连接板伸出方钢管,且分别位于H型钢梁腹板的两侧并。
2、与腹板螺栓连接;支撑托板的一端为U形的插入端,方钢管开设有与插入端相匹配的插孔,插入端插入插孔并焊接在方钢管上;支撑托板的底面设置有竖直的加强板;支撑托板的顶面与H型钢梁的下翼缘板螺栓连接。稳固性更强,采用的连接件制作方便。51INTCL权利要求书1页说明书2页附图2页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权利要求书1页说明书2页附图2页10申请公布号CN104294921ACN104294921A1/1页21一种混凝土柱与钢梁的连接节点,其特征在于,包括填充有混凝土的方钢管、H型钢梁、贯穿方钢管的两个连接板、位于H型钢梁下方的支撑托板;两个连接板伸出方钢管,且分别位于H型钢梁腹板的。
3、两侧并与腹板螺栓连接;支撑托板的一端为U形的插入端,方钢管开设有与插入端相匹配的插孔,插入端插入插孔并焊接在方钢管上;支撑托板的底面设置有竖直的加强板;支撑托板的顶面与H型钢梁的下翼缘板螺栓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凝土柱与钢梁的连接节点,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板为楔形板,楔形板的大端焊接在方钢管上。权利要求书CN104294921A1/2页3一种混凝土柱与钢梁的连接节点技术领域0001本发明涉及建筑结构工程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混凝土柱与钢梁的连接节点。背景技术0002钢梁钢柱连接节点是建筑结构设计的重要内容之一,钢梁钢柱连接节点是传递弯距和剪力的重要部位,直接影响结构受载条件下的整。
4、体性能及与其相连构件的承载性能。目前,方钢管混凝土柱与钢梁连接节点主要采用外环板式、穿心式、锚定板式等节点。工程中主要采用性能较优良的外环板式节点,但加工制作复杂、焊接工作量大、不方便施工,外环板还影响美观和使用空间,同时这些连接方式造价高,对于边柱和角柱的节点也会对建筑美观和构造造成影响,有的结构是在H型钢梁端部焊接连接板再通过连接板焊接至钢柱上,弯矩交大,稳定性差。发明内容0003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连接件制作简单、结构稳固的混凝土柱与钢梁的连接节点,以解决上述问题。0004为实现本发明目的,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混凝土柱与钢梁的连接节点,包括填充有混凝土的方钢管、H型钢梁、贯穿方钢管的。
5、两个连接板、位于H型钢梁下方的支撑托板;两个连接板伸出方钢管,且分别位于H型钢梁腹板的两侧并与腹板螺栓连接;支撑托板的一端为U形的插入端,方钢管开设有与插入端相匹配的插孔,插入端插入插孔并焊接在方钢管上;支撑托板的底面设置有竖直的加强板;支撑托板的顶面与H型钢梁的下翼缘板螺栓连接。0005进一步地,所述加强板为楔形板,楔形板的大端焊接在方钢管上。0006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通过贯穿方钢管的连接板连接支撑H型钢梁的腹板,同时通过插入方钢管内部的支撑托板对H型钢梁起到了更加稳固的支撑,而且贯穿方钢管的连接板及支撑托板的插入端伸入方钢管内可提高内部混凝土与方钢管的结合力,稳固性更强,采用的连接件制作。
6、方便。附图说明0007图1是本发明提供的混凝土柱与钢梁的连接节点的主视图;图2是本发明提供的混凝土柱与钢梁的连接节点的侧视图;图3是本发明提供的混凝土柱与钢梁的连接节点的俯视图;图4是本发明提供的支撑托板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0008下面通过具体的实施例子并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说明书CN104294921A2/2页40009图1至图4示出了本发明提供的混凝土柱与钢梁的连接节点,包括填充有混凝土的方钢管1、H型钢梁2、贯穿方钢管1的两个连接板4、位于H型钢梁2下方的支撑托板3;两个连接板4伸出方钢管1,且分别位于H型钢梁2腹板的两侧并与腹板螺栓连接;支撑托板3的一端为U形的插。
7、入端31,方钢管1开设有与插入端31相匹配的插孔,插入端31插入插孔并焊接在方钢管1上;支撑托板3的底面设置有竖直的加强板32;支撑托板3的顶面与H型钢梁2的下翼缘板螺栓连接。加强板32为楔形板,楔形板的大端焊接在方钢管1上,提供更好的支撑力,减少弯矩。0010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说明书CN104294921A1/2页5图1图2图3说明书附图CN104294921A2/2页6图4说明书附图CN104294921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