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灌注桩的施工方法.pdf

上传人:00062****4422 文档编号:617230 上传时间:2018-02-26 格式:PDF 页数:7 大小:357.4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410611475.4

申请日:

2014.11.04

公开号:

CN104294819A

公开日:

2015.01.21

当前法律状态:

授权

有效性:

有权

法律详情:

授权|||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E02D 5/38申请日:20141104|||公开

IPC分类号:

E02D5/38

主分类号:

E02D5/38

申请人:

昆明学院

发明人:

朱维伟; 谭洋洋

地址:

650214 云南省昆明市经济开发区浦新路2号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昆明正原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53100

代理人:

金耀生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是一种灌注桩施工方法。通过开挖地面、形成桩孔、安装下套筒、安放钢筋笼,弯折主筋、安装上套筒、灌注混凝土、吊放导管,连续灌注桩体混凝土至混凝土表面上升到与上套筒顶面齐平,然后拔出导管,拆除上套筒、破除部分超灌桩头、主筋调直、拆除下套筒、拔出护筒等步骤完成灌注桩施工。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灌注桩施工的新方法,使钢筋笼在混凝土灌注中不偏位、不上浮。其施工方便,大大降低了工人破桩头施工的劳动强度,提高了施工效率。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灌注桩施工方法,其特征是,包括以下步骤:
(1)开挖地面:开挖原地面或基槽底面,开挖深度应保证超灌部分桩体全部在开挖后的地面以上,且预留出桩体顶部嵌入承台的深度,超灌部分桩体高度不小于80cm;
(2)形成桩孔:在开挖后形成的施工地面上埋设带有法兰盘Ⅰ的护筒,护筒安装完毕应保证护筒顶面标高为设计桩顶标高或在规范允许偏差内,以护筒为导向打孔,形成符合要求的桩孔;
(3)安装下套筒:在护筒上安装带有法兰盘Ⅱ的下套筒,用螺栓将下套筒与护筒贴密连接在一起;所述下套筒内径与护筒相同,高10~15cm,其上缘口有沿圆周分布的半圆形凹槽,凹槽数量与钢筋笼中主筋的数量相同,凹槽直径比主筋直径大0.5~1.0cm;
(4)安放钢筋笼,弯折主筋:将钢筋笼安放于桩孔中,并将下套筒上缘口凹槽底处对应的钢筋笼主筋部位进行弯折,使弯折处以上的主筋向外伸出凹槽;
(5)安装上套筒:在下套筒上安装带有法兰盘Ⅲ的上套筒,用螺栓将上套筒与下套筒贴密连接在一起;所述上套筒内径与下套筒相同,上套筒高度为超灌部分桩体高减去下套筒高,上套筒的下缘口有沿圆周分布的半圆形凹槽,凹槽的数量和直径与下套筒中设置的凹槽相同;上套筒安装完成后,其每个凹槽与前述下套筒的对应凹槽组成圆孔; 
(6)灌注混凝土:吊放导管,连续灌注桩体混凝土至混凝土表面上升到与上套筒顶面齐平;
(7)拆除上套筒:桩体混凝土灌注完成后,拔出导管,将上套筒拆除,护筒留在土体中,此时下套筒仍安装在护筒上;
(8)破除部分超灌桩头:拆除上套筒后,若上套筒中的混凝土尚未初凝,用平整的刚性薄板从下套筒上缘口将该部分混凝土平齐切除,若该部分混凝土已初凝,待终凝后将其用砂轮等切割工具从下套筒上缘口将其平齐切除;
(9)主筋调直,破除剩余超灌桩头:桩体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后,将弯折的主筋调直,拆除下套筒,人工凿除下套筒中剩余的少量超灌混凝土;当超灌桩头全部破除完毕,向上拔出护筒。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灌注桩施工方法,其特征是:所述护筒、下套筒及上套筒的内壁均涂有混凝土隔离剂。

3.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灌注桩施工方法,其特征是:所述步骤(4)中,钢筋笼主筋弯折的角度不超过90度。

4.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灌注桩施工方法,其特征是:所述下套筒及上套筒的壁厚均不超过护筒。

5.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灌注桩施工方法,其特征是:所述步骤(7)中,在拔出导管后立即进行上套筒的拆除。

6.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灌注桩施工方法,其特征是:所述步骤(7)中,在桩体混凝土养生一段时间后进行上套筒的拆除。

7.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灌注桩施工方法,其特征是:所述刚性薄板为钢板或木板,钢板或木板的宽度不小于桩体直径。

8.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灌注桩施工方法,其特征是:采用便携式钢筋弯曲拉直一体机弯折主筋和调直主筋。

说明书

一种灌注桩的施工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建筑基础工程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灌注桩的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灌注桩具有施工时无振动、无挤土、噪声小等优点,在各类土木建筑工程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在灌注成桩过程中,由于水泥浆上返、灌注过程中桩体上部难免落入泥土、杂质等原因,会导致桩头强度难以保证,因此需要超灌一部分桩体,在后期将其破除,即破桩头。传统的灌注桩施工流程可概括为:场地平整、测量放线、埋设护筒、钻孔与清孔、安放钢筋笼、吊放导管、灌注混凝土、拆除导管、开挖桩间土、破桩头。
上述传统施工流程中,破桩头工序在桩体混凝土灌注完成并达到一定强度或设计强度后进行,先开挖桩间土至超灌部分的桩体完全出露,对于超灌的桩体,其高出钢筋笼主筋部分用砂轮等工具截断,含主筋的部分用风镐等工具将主筋外的混凝土保护层小心打掉,确认主筋位置后人工锤击钎头,在桩顶设计标高处撑断。这种传统的灌注桩施工方法,受到主筋的制约,工人破桩头的劳动强度很大,工作效率十分低下。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一种施工方便,有利于快速破桩头的灌注桩施工方法。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灌注桩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开挖地面:开挖原地面或基槽底面,开挖深度应保证超灌部分桩体全部在开挖后的地面以上,且预留出桩体顶部嵌入承台的深度,超灌部分桩体高度不宜小于80cm;
(2)形成桩孔:在开挖后形成的施工地面上埋设带有法兰盘Ⅰ的护筒,护筒安装完毕应保证护筒顶面标高为设计桩顶标高或在规范允许偏差内,以护筒为导向打孔,形成符合要求的桩孔;
(3)安装下套筒:在护筒上安装带有法兰盘Ⅱ的下套筒,用螺栓将下套筒与护筒贴密连接在一起;所述下套筒内径与护筒相同,高10~15cm,其上缘口有沿圆周分布的半圆形凹槽,凹槽数量与钢筋笼中主筋的数量相同,凹槽直径比主筋直径大0.5~1.0cm;
(4)安放钢筋笼,弯折主筋:将钢筋笼安放于桩孔中,并将下套筒上缘口凹槽底处对应的钢筋笼主筋部位进行弯折,使弯折处以上的主筋向外伸出凹槽;
(5)安装上套筒:在下套筒上安装带有法兰盘Ⅲ的上套筒,用螺栓将上套筒与下套筒贴密连接在一起;所述上套筒内径与下套筒相同,上套筒高度为超灌部分桩体高减去下套筒高(超灌注部分桩体的高度为下套筒和上套筒的高度和),上套筒的下缘口有沿圆周分布的半圆形凹槽,凹槽的数量和直径与下套筒中设置的凹槽相同;上套筒安装完成后,其每个凹槽与前述下套筒的对应凹槽组成圆孔; 
(6)灌注混凝土:吊放导管,连续灌注桩体混凝土至混凝土表面上升到与上套筒顶面齐平;
(7)拆除上套筒:桩体混凝土灌注完成后,拔出导管,将上套筒拆除,护筒留在土体中,此时下套筒仍安装在护筒上;
(8)破除部分超灌桩头:拆除上套筒后,若上套筒中的混凝土尚未初凝,用平整的刚性薄板从下套筒上缘口将该部分混凝土平齐切除,若该部分混凝土已初凝,待终凝后将其用砂轮等切割工具从下套筒上缘口将其平齐切除;
(9)主筋调直,破除剩余超灌桩头:桩体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后,将弯折的主筋调直,拆除下套筒,人工凿除下套筒中剩余的少量超灌混凝土;当超灌桩头全部破除完毕,向上拔出护筒。
进一步,所述下套筒及上套筒的内壁均涂有混凝土隔离剂;
进一步,所述步骤(4)中,弯折的角度不超过90度;
进一步,所述下套筒及上套筒的壁厚均不超过护筒壁厚; 
进一步,所述步骤(7)中,拆除上套筒在拔出导管后立即进行,或在桩体混凝土养生一段时间后进行;
进一步,所述刚性薄板为钢板或木板,板宽不小于桩体直径; 
进一步,所述步骤(4)中,采用便携式钢筋弯曲拉直一体机弯折主筋;
进一步,所述步骤(9)中,采用便携式钢筋弯曲拉直一体机调直主筋。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灌注桩施工的新方法,将传统施工方法中破桩头前开挖桩间土的工序前置,桩体灌注完成即可方便高效地破除超灌桩头的大部分(也可养生一段时间后破除),只留少部分桩头在达到设计强度后人工破除,施工方便,大大降低了工人破桩头施工的劳动强度,提高了施工效率。由于钢筋笼中的主筋在下筒套凹槽的底部进行了向外弯折处理,故上套筒中的桩体不含主筋,拆除上套筒后可便捷地破除该部分桩体,超灌桩头位于下套筒中的部分在人工破除时,由于有下套筒作为标记指示,不会出现超破及损坏桩身的情况。本发明中的主筋弯折以及护筒与套筒的连接还可以起到固定钢筋笼位置的作用,使之在混凝土灌注中不偏位、不上浮。本发明中使用的带有法兰盘的护筒、套筒、连接螺栓等均可周转使用,节约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灌注桩的施工方法中的护筒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灌注桩的施工方法中的下套筒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灌注桩的施工方法中的上套筒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的护筒、下套筒、上套筒连接安装结构示意图。
各图中:1.法兰盘Ⅰ、2.法兰盘Ⅱ、3.下套筒凹槽、4.法兰盘Ⅲ、5.上套筒凹槽、6.连接螺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做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
参见图1至图4,一种灌注桩施工方法,其施工步骤如下:
(1)开挖地面:开挖原地面或基槽底面,开挖深度应保证拟超灌部分的桩体全部在开挖后的地面以上且预留出桩体顶部嵌入承台的深度;
(2)形成桩孔:在开挖后形成的施工地面上埋设带有法兰盘Ⅰ的护筒,并在护筒内壁涂上混凝土隔离剂,护筒安装完毕应保证护筒顶面标高为设计桩顶标高或在规范允许偏差范围内,然后以护筒为导向打孔,并形成符合设计要求的桩孔;
(3)安装下套筒:在护筒上安装带有法兰盘Ⅱ且壁厚不超过护筒的下套筒,用螺栓通过法兰盘Ⅱ和法兰盘Ⅰ将下套筒与护筒贴密连接在一起,并在下套筒内壁涂上混凝土隔离剂;下套筒内径与护筒相同,高10~15cm,其上缘口有沿圆周分布的半圆形凹槽,凹槽数量与钢筋笼中主筋的数量相同,凹槽直径比主筋直径大0.5~1.0cm;
(4)安放钢筋笼,弯折主筋:将钢筋笼安放于桩孔中,并用便携式钢筋弯曲拉直一体机将下套筒上缘口凹槽底处对应的钢筋笼主筋部位进行弯折处理,弯折的角度不超过90度,使弯折处以上的主筋向外伸出凹槽;
(5)安装上套筒:在下套筒上安装带有法兰盘Ⅲ且壁厚不超过护筒的上套筒,用螺栓通过法兰盘Ⅲ和法兰盘Ⅱ将上套筒与下套筒贴密连接在一起,并在上套筒内壁涂上混凝土隔离剂;上套筒内径与下套筒相同,上套筒的高度为超灌部分桩体高减去下套筒高(超灌注部分桩体的高度为下套筒和上套筒的高度和),上套筒的下缘口有沿圆周分布的半圆形凹槽,凹槽的数量与直径同前述下套筒中设置的凹槽;上套筒安装完成后,其每个凹槽与前述下套筒的对应凹槽组成圆孔;
(6)灌注混凝土:吊放导管,连续灌注桩体混凝土至混凝土表面上升到与上套筒顶面齐平;
(7)拆除上套筒:桩体混凝土灌注完成后,拔出导管,立即将上套筒拆除,护筒留在土体中,此时下套筒仍安装在护筒上;
(8)破除部分超灌桩头:拆除上套筒后,露出的桩头混凝土里没有主筋,若该部分桩头混凝土尚未初凝,用平整且宽度不小于桩体直径的刚性薄板,如薄钢板或薄木板,从下套筒上缘口将该部分混凝土平齐切除,若该部分桩头混凝土已初凝,待终凝后将其用砂轮等切割工具从下套筒上缘口将其平齐切除;
(9)主筋调直,破除剩余超灌桩头:桩体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后,将弯折的主筋调直,拆除下套筒,人工凿除下套筒中剩余的少量超灌混凝土,当超灌桩头全部破除完毕,向上拔出护筒。
 
实施例2:参见图1至图4,一种灌注桩施工方法,与实施例1不同的是,所述步骤(7)中,拆除上套筒在桩体混凝土养生一段时间后进行。
最后需要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技术方案,尽管申请人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该理解,那些对本发明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均应涵盖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一种灌注桩的施工方法.pdf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一种灌注桩的施工方法.pdf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一种灌注桩的施工方法.pdf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种灌注桩的施工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灌注桩的施工方法.pdf(7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CN104294819A43申请公布日20150121CN104294819A21申请号201410611475422申请日20141104E02D5/3820060171申请人昆明学院地址650214云南省昆明市经济开发区浦新路2号72发明人朱维伟谭洋洋74专利代理机构昆明正原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53100代理人金耀生54发明名称一种灌注桩的施工方法57摘要本发明是一种灌注桩施工方法。通过开挖地面、形成桩孔、安装下套筒、安放钢筋笼,弯折主筋、安装上套筒、灌注混凝土、吊放导管,连续灌注桩体混凝土至混凝土表面上升到与上套筒顶面齐平,然后拔出导管,拆除上套筒、破除部分超灌桩头、主筋调。

2、直、拆除下套筒、拔出护筒等步骤完成灌注桩施工。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灌注桩施工的新方法,使钢筋笼在混凝土灌注中不偏位、不上浮。其施工方便,大大降低了工人破桩头施工的劳动强度,提高了施工效率。51INTCL权利要求书1页说明书3页附图2页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权利要求书1页说明书3页附图2页10申请公布号CN104294819ACN104294819A1/1页21一种灌注桩施工方法,其特征是,包括以下步骤(1)开挖地面开挖原地面或基槽底面,开挖深度应保证超灌部分桩体全部在开挖后的地面以上,且预留出桩体顶部嵌入承台的深度,超灌部分桩体高度不小于80CM;(2)形成桩孔在开挖后形。

3、成的施工地面上埋设带有法兰盘的护筒,护筒安装完毕应保证护筒顶面标高为设计桩顶标高或在规范允许偏差内,以护筒为导向打孔,形成符合要求的桩孔;(3)安装下套筒在护筒上安装带有法兰盘的下套筒,用螺栓将下套筒与护筒贴密连接在一起;所述下套筒内径与护筒相同,高1015CM,其上缘口有沿圆周分布的半圆形凹槽,凹槽数量与钢筋笼中主筋的数量相同,凹槽直径比主筋直径大0510CM;(4)安放钢筋笼,弯折主筋将钢筋笼安放于桩孔中,并将下套筒上缘口凹槽底处对应的钢筋笼主筋部位进行弯折,使弯折处以上的主筋向外伸出凹槽;(5)安装上套筒在下套筒上安装带有法兰盘的上套筒,用螺栓将上套筒与下套筒贴密连接在一起;所述上套筒内。

4、径与下套筒相同,上套筒高度为超灌部分桩体高减去下套筒高,上套筒的下缘口有沿圆周分布的半圆形凹槽,凹槽的数量和直径与下套筒中设置的凹槽相同;上套筒安装完成后,其每个凹槽与前述下套筒的对应凹槽组成圆孔;(6)灌注混凝土吊放导管,连续灌注桩体混凝土至混凝土表面上升到与上套筒顶面齐平;(7)拆除上套筒桩体混凝土灌注完成后,拔出导管,将上套筒拆除,护筒留在土体中,此时下套筒仍安装在护筒上;(8)破除部分超灌桩头拆除上套筒后,若上套筒中的混凝土尚未初凝,用平整的刚性薄板从下套筒上缘口将该部分混凝土平齐切除,若该部分混凝土已初凝,待终凝后将其用砂轮等切割工具从下套筒上缘口将其平齐切除;(9)主筋调直,破除剩。

5、余超灌桩头桩体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后,将弯折的主筋调直,拆除下套筒,人工凿除下套筒中剩余的少量超灌混凝土;当超灌桩头全部破除完毕,向上拔出护筒。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灌注桩施工方法,其特征是所述护筒、下套筒及上套筒的内壁均涂有混凝土隔离剂。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灌注桩施工方法,其特征是所述步骤(4)中,钢筋笼主筋弯折的角度不超过90度。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灌注桩施工方法,其特征是所述下套筒及上套筒的壁厚均不超过护筒。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灌注桩施工方法,其特征是所述步骤(7)中,在拔出导管后立即进行上套筒的拆除。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灌注桩施工方法,其特征是所述步骤(7)中,在桩体混凝土养生一段时间后进。

6、行上套筒的拆除。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灌注桩施工方法,其特征是所述刚性薄板为钢板或木板,钢板或木板的宽度不小于桩体直径。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灌注桩施工方法,其特征是采用便携式钢筋弯曲拉直一体机弯折主筋和调直主筋。权利要求书CN104294819A1/3页3一种灌注桩的施工方法技术领域0001本发明涉及建筑基础工程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灌注桩的施工方法。背景技术0002灌注桩具有施工时无振动、无挤土、噪声小等优点,在各类土木建筑工程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在灌注成桩过程中,由于水泥浆上返、灌注过程中桩体上部难免落入泥土、杂质等原因,会导致桩头强度难以保证,因此需要超灌一部分桩体,在后期将其破除,即破桩头。。

7、传统的灌注桩施工流程可概括为场地平整、测量放线、埋设护筒、钻孔与清孔、安放钢筋笼、吊放导管、灌注混凝土、拆除导管、开挖桩间土、破桩头。0003上述传统施工流程中,破桩头工序在桩体混凝土灌注完成并达到一定强度或设计强度后进行,先开挖桩间土至超灌部分的桩体完全出露,对于超灌的桩体,其高出钢筋笼主筋部分用砂轮等工具截断,含主筋的部分用风镐等工具将主筋外的混凝土保护层小心打掉,确认主筋位置后人工锤击钎头,在桩顶设计标高处撑断。这种传统的灌注桩施工方法,受到主筋的制约,工人破桩头的劳动强度很大,工作效率十分低下。发明内容0004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一种施工方便,有利于快速破桩头的灌注桩施工方法。

8、。0005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灌注桩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开挖地面开挖原地面或基槽底面,开挖深度应保证超灌部分桩体全部在开挖后的地面以上,且预留出桩体顶部嵌入承台的深度,超灌部分桩体高度不宜小于80CM;(2)形成桩孔在开挖后形成的施工地面上埋设带有法兰盘的护筒,护筒安装完毕应保证护筒顶面标高为设计桩顶标高或在规范允许偏差内,以护筒为导向打孔,形成符合要求的桩孔;(3)安装下套筒在护筒上安装带有法兰盘的下套筒,用螺栓将下套筒与护筒贴密连接在一起;所述下套筒内径与护筒相同,高1015CM,其上缘口有沿圆周分布的半圆形凹槽,凹槽数量与钢筋笼中主筋的数量相同,凹槽直径比主筋直径大0510CM。

9、;(4)安放钢筋笼,弯折主筋将钢筋笼安放于桩孔中,并将下套筒上缘口凹槽底处对应的钢筋笼主筋部位进行弯折,使弯折处以上的主筋向外伸出凹槽;(5)安装上套筒在下套筒上安装带有法兰盘的上套筒,用螺栓将上套筒与下套筒贴密连接在一起;所述上套筒内径与下套筒相同,上套筒高度为超灌部分桩体高减去下套筒高(超灌注部分桩体的高度为下套筒和上套筒的高度和),上套筒的下缘口有沿圆周分布的半圆形凹槽,凹槽的数量和直径与下套筒中设置的凹槽相同;上套筒安装完成后,其每个凹槽与前述下套筒的对应凹槽组成圆孔;(6)灌注混凝土吊放导管,连续灌注桩体混凝土至混凝土表面上升到与上套筒顶面齐平;说明书CN104294819A2/3页。

10、4(7)拆除上套筒桩体混凝土灌注完成后,拔出导管,将上套筒拆除,护筒留在土体中,此时下套筒仍安装在护筒上;(8)破除部分超灌桩头拆除上套筒后,若上套筒中的混凝土尚未初凝,用平整的刚性薄板从下套筒上缘口将该部分混凝土平齐切除,若该部分混凝土已初凝,待终凝后将其用砂轮等切割工具从下套筒上缘口将其平齐切除;(9)主筋调直,破除剩余超灌桩头桩体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后,将弯折的主筋调直,拆除下套筒,人工凿除下套筒中剩余的少量超灌混凝土;当超灌桩头全部破除完毕,向上拔出护筒。0006进一步,所述下套筒及上套筒的内壁均涂有混凝土隔离剂;进一步,所述步骤(4)中,弯折的角度不超过90度;进一步,所述下套筒及上套。

11、筒的壁厚均不超过护筒壁厚;进一步,所述步骤(7)中,拆除上套筒在拔出导管后立即进行,或在桩体混凝土养生一段时间后进行;进一步,所述刚性薄板为钢板或木板,板宽不小于桩体直径;进一步,所述步骤(4)中,采用便携式钢筋弯曲拉直一体机弯折主筋;进一步,所述步骤(9)中,采用便携式钢筋弯曲拉直一体机调直主筋。0007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灌注桩施工的新方法,将传统施工方法中破桩头前开挖桩间土的工序前置,桩体灌注完成即可方便高效地破除超灌桩头的大部分(也可养生一段时间后破除),只留少部分桩头在达到设计强度后人工破除,施工方便,大大降低了工人破桩头施工的劳动强度,提高了施工效率。由于钢筋笼中的主筋。

12、在下筒套凹槽的底部进行了向外弯折处理,故上套筒中的桩体不含主筋,拆除上套筒后可便捷地破除该部分桩体,超灌桩头位于下套筒中的部分在人工破除时,由于有下套筒作为标记指示,不会出现超破及损坏桩身的情况。本发明中的主筋弯折以及护筒与套筒的连接还可以起到固定钢筋笼位置的作用,使之在混凝土灌注中不偏位、不上浮。本发明中使用的带有法兰盘的护筒、套筒、连接螺栓等均可周转使用,节约成本。附图说明0008图1为本发明的灌注桩的施工方法中的护筒结构示意图。0009图2为本发明的灌注桩的施工方法中的下套筒结构示意图。0010图3为本发明的灌注桩的施工方法中的上套筒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发明的护筒、下套筒、上套筒连接安装。

13、结构示意图。0011各图中1法兰盘、2法兰盘、3下套筒凹槽、4法兰盘、5上套筒凹槽、6连接螺栓。具体实施方式0012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做进一步说明。0013实施例1参见图1至图4,一种灌注桩施工方法,其施工步骤如下说明书CN104294819A3/3页5(1)开挖地面开挖原地面或基槽底面,开挖深度应保证拟超灌部分的桩体全部在开挖后的地面以上且预留出桩体顶部嵌入承台的深度;(2)形成桩孔在开挖后形成的施工地面上埋设带有法兰盘的护筒,并在护筒内壁涂上混凝土隔离剂,护筒安装完毕应保证护筒顶面标高为设计桩顶标高或在规范允许偏差范围内,然后以护筒为导向打孔,并形成符合设计要求的桩孔;(3)安。

14、装下套筒在护筒上安装带有法兰盘且壁厚不超过护筒的下套筒,用螺栓通过法兰盘和法兰盘将下套筒与护筒贴密连接在一起,并在下套筒内壁涂上混凝土隔离剂;下套筒内径与护筒相同,高1015CM,其上缘口有沿圆周分布的半圆形凹槽,凹槽数量与钢筋笼中主筋的数量相同,凹槽直径比主筋直径大0510CM;(4)安放钢筋笼,弯折主筋将钢筋笼安放于桩孔中,并用便携式钢筋弯曲拉直一体机将下套筒上缘口凹槽底处对应的钢筋笼主筋部位进行弯折处理,弯折的角度不超过90度,使弯折处以上的主筋向外伸出凹槽;(5)安装上套筒在下套筒上安装带有法兰盘且壁厚不超过护筒的上套筒,用螺栓通过法兰盘和法兰盘将上套筒与下套筒贴密连接在一起,并在上套。

15、筒内壁涂上混凝土隔离剂;上套筒内径与下套筒相同,上套筒的高度为超灌部分桩体高减去下套筒高(超灌注部分桩体的高度为下套筒和上套筒的高度和),上套筒的下缘口有沿圆周分布的半圆形凹槽,凹槽的数量与直径同前述下套筒中设置的凹槽;上套筒安装完成后,其每个凹槽与前述下套筒的对应凹槽组成圆孔;(6)灌注混凝土吊放导管,连续灌注桩体混凝土至混凝土表面上升到与上套筒顶面齐平;(7)拆除上套筒桩体混凝土灌注完成后,拔出导管,立即将上套筒拆除,护筒留在土体中,此时下套筒仍安装在护筒上;(8)破除部分超灌桩头拆除上套筒后,露出的桩头混凝土里没有主筋,若该部分桩头混凝土尚未初凝,用平整且宽度不小于桩体直径的刚性薄板,如。

16、薄钢板或薄木板,从下套筒上缘口将该部分混凝土平齐切除,若该部分桩头混凝土已初凝,待终凝后将其用砂轮等切割工具从下套筒上缘口将其平齐切除;(9)主筋调直,破除剩余超灌桩头桩体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后,将弯折的主筋调直,拆除下套筒,人工凿除下套筒中剩余的少量超灌混凝土,当超灌桩头全部破除完毕,向上拔出护筒。0014实施例2参见图1至图4,一种灌注桩施工方法,与实施例1不同的是,所述步骤(7)中,拆除上套筒在桩体混凝土养生一段时间后进行。0015最后需要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技术方案,尽管申请人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该理解,那些对本发明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均应涵盖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说明书CN104294819A1/2页6图1图2说明书附图CN104294819A2/2页7图3图4说明书附图CN104294819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固定建筑物 > 水利工程;基础;疏浚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