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钢板剪力墙.pdf

上传人:1520****312 文档编号:616920 上传时间:2018-02-26 格式:PDF 页数:8 大小:1.0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410619821.3

申请日:

2014.11.05

公开号:

CN104372874A

公开日:

2015.02.25

当前法律状态:

授权

有效性:

有权

法律详情:

授权|||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E04B 2/64申请日:20141105|||公开

IPC分类号:

E04B2/64

主分类号:

E04B2/64

申请人:

安徽鸿路钢结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发明人:

叶正林; 朱亦翔

地址:

231131安徽省合肥市双凤工业区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代理人: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钢板剪力墙,包括周边柱、周边梁和内填板,其特征在于,内填板上开设有狭缝,狭缝横向设置,狭缝不止一条,不止一条狭缝互相不相交,自内填板与周边柱接触部位向内填板内部延伸,内填板与周边柱连接,内填板与周边梁不连接。本发明相比现有技术具有以下优点:通过调整狭缝的间距、长度等,可以方便地改变单个墙体的刚度。钢板只与周边柱连接,对柱不产生附加弯矩,符合强柱弱梁的抗震理念,塑性和滞回性能较好。通过设置竖向和横向加强肋,改善了剪力墙的受力性能及延性,提高了内填板的弹性刚度,并使其在弹塑性范围内具有稳定饱满的滞回曲线,克服薄钢板滞回曲线的“捏拢”现象。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钢板剪力墙,包括周边柱、周边梁和内填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填板上至少设有一条狭缝,所述狭缝横向设置,自所述内填板与周边柱的接触部位向内填板内部延伸,所述内填板与所述周边柱连接,所述内填板与所述周边梁互不连接。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钢板剪力墙,其特征在于,所述狭缝之间不相交。

3.
  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钢板剪力墙,其特征在于,所述狭缝自所述内填板与周边柱的接触部位向所述内填板内部延伸的长度小于所述内填板宽度的一半。

4.
  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钢板剪力墙,其特征在于,所述狭缝为封闭结构,所述狭缝两端均位于所述内填板内。

5.
  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钢板剪力墙,其特征在于,所述狭缝的宽度为5-10mm。

6.
  如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一种钢板剪力墙,其特征在于,所述狭缝为S型狭缝。

7.
  如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一种钢板剪力墙,其特征在于,所述狭缝为Z型狭缝。

8.
  如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一种钢板剪力墙,其特征在于,所述狭缝为C型狭缝。

9.
  如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一种钢板剪力墙,其特征在于,所 述内填板上设有竖向加强肋,所述竖向加强肋与所述周边柱平行。

10.
  如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一种钢板剪力墙,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填板上设有横向加强肋,所述横向加强肋与所述周边梁平行。

说明书

一种钢板剪力墙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建筑领域,尤其涉及的是一种钢板剪力墙。
背景技术
钢板剪力墙指在钢框架结构基础上为提高结构刚度及抗震性能而在部分框架梁柱间内填钢板的结构。研究学者们普遍认为这是一种抗震性能良好的结构形式。这种结构自重轻,施工速度快,并且经受住了地震的考验。
近年来,在北美和日本开始兴起的钢板剪力墙结构,被研究学者普遍认为是一种抗震性能良好的结构形式。钢板剪力墙结构指在钢框架结构基础上为提高结构刚度及抗震性能而在部分框架梁柱间内填钢板的结构。在过去的几十年中,各国学者对这种结构进行了许多试验与理论方面的研究。这些研究都得到了共同的结论:这种结构弹性初始刚度高、位移延性系数大、滞回性能稳定。近年来得到了诸多研究者的关注,并在北京国贸大厦三期工程,天津市津塔工程等大型项目中得到了应用,有着独特优势并有良好发展前景。这种结构在我国研究与应用均处于起步阶段,其抗震性能尚缺乏研究。为推动钢板剪力墙在多高层结构中的应用,需要对其整体抗震性能进行深入的理论及试验研究。
其主要分类有:无加劲钢板剪力墙,加劲板钢板剪力墙,开缝钢板剪力墙和钢板-混凝土组合剪力墙。
在20世纪70年代和80年代,美国大部分采用钢板剪力墙的建筑都在钢板的两侧设置纵向和横向加劲肋。在日本,几乎所有采用钢板剪力墙的建筑也都在钢板两侧设置加劲肋。开缝钢板剪力墙借鉴武藤清教授提出的开缝混凝土剪力墙的概念发展而来,通过激光在钢板上以一定间距割出一系列狭缝的钢板剪力墙。研究表明,通过狭缝的开设将钢板转换为并列壁柱的形式来抵抗剪力,使钢板原来的剪切变形转换成以弯曲变形为主。开设竖缝虽然降低了钢板的初始抗侧刚度,但却可以增强钢板墙的耗能能力。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开缝钢板剪力墙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横向开缝的钢板剪力墙。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钢板剪力墙,包括周边柱、周边梁和内填板,所述内填板上至少设有一条狭缝,所述狭缝横向设置,自所述内填板与周边柱的接触部位向内填板内部延伸,所述内填板与所述周边柱连接,所述内填板与所述周边梁互不连接。
作为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狭缝之间不相交。
作为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狭缝自所述内填板与周边柱的接触部位向所述内填板内部延伸的长度小于所述内填板宽度的一半。
作为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狭缝是封闭结构,狭缝两端均位于内填板内。
作为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狭缝的宽度为5-10mm。
作为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狭缝为S型狭缝。
作为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狭缝为Z型狭缝。
作为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狭缝为C型狭缝。
作为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内填板上设有竖向加强肋,竖向加强肋与周边柱平行。
作为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内填板上设有横向加强肋,横向加强肋与周边梁平行
本发明相比现有技术具有以下优点:通过调整狭缝的间距、长度等,可以方便地改变单个墙体的刚度。钢板只与周边柱连接,对柱不产生附加弯矩,符合强柱弱梁的抗震理念,塑性和滞回性能较好。通过设置竖向和横向加强肋,改善了剪力墙的受力性能及延性,提高了内填板的的弹性刚度,并使其在弹塑性范围内具有稳定饱满的滞回曲线,克服薄钢板滞回曲线的“捏拢”现象。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Z型狭缝钢板剪力墙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S型狭缝钢板剪力墙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C型狭缝钢板剪力墙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发明的实施例作详细说明,本实施例在以本发明技术方案为前提下进行实施,给出了详细的实施方式和具体的操作过程,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不限于下述的实施例。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如图1所示,一种钢板剪力墙,包括周边柱1、周边梁2和内填板3,周边柱1和周边梁2由预先的混凝土浇筑工序浇注成型,内填板3的作用是,增加墙体的抗剪力作用,从而有效增加剪力墙的强度。内填板3与周边柱1连接,内填板3与周边梁2不连接。内填板3上开设有狭缝31,这样能够有效将墙体承受的剪力转化为内填板3的弯曲应力,从而能够有效吸收能量防止墙体受到破坏。狭缝31横向设置,自内填板3与周边柱1接触部位向内填板3内部延伸,通过这样的额设置,将内填板3分成若干个钢板弹簧,弹簧横向设置能够有效吸收来自横向的剪力。狭缝31不止一条,不止一条狭缝31互相不相交,通过这样的方案,使得内填板3上形成多个独立的弹簧,能够单独吸收来自墙体的横向剪力,更进一步的增强了剪力墙对能量的吸收增加了其抗剪力强度。为了保证内填板3的刚度不至于损失殆尽,狭缝31自内填板3与周边柱1接触部位向内填板3内部延伸的长度小于内填板3宽度的一半。狭缝31设置成封闭结构,狭31缝两端均位于内填板3的内部,使在内填板3上呈现成一种长条状的孔状结构。为补偿剪力墙的刚度,还包括竖向加强肋4,竖向加强肋4设置在内填板3上与周边柱1平行。还包括横向加强肋5,横向加强肋5设置在内填板3上与周边梁2平行。狭缝31的宽度为5-10mm,这样的狭缝31宽度,既能保证内填 板3有足够的变形空间来吸收能量,也同时兼顾到内填板3的支撑1强度。
实施例1
如图3所示,一种钢板剪力墙,包括周边柱1、周边梁2和内填板3,周边柱1和周边梁2由预先的混凝土浇筑工序浇注成型,内填板3的作用是,增加墙体的抗剪力作用,从而有效增加剪力墙的强度。内填板3上开设有狭缝31,这样能够有效将墙体承受的剪力转化为内填板3的弯曲应力,从而能够有效吸收能量防止墙体受到破坏。狭缝31横向设置,自内填板3与周边柱1接触部位向内填板3内部延伸,通过这样的额设置,将内填板3分成若干个钢板弹簧,弹簧横向设置能够有效吸收来自横向的剪力。内填板3与周边柱1连接,内填板3与周边梁2不连接。狭缝31不止一条,不止一条狭缝31互相不相交,通过这样的方案,使得内填板3上形成多个独立的弹簧,能够单独吸收来自墙体的横向剪力,更进一步的增强了剪力墙对能量的吸收增加了其抗剪力强度。为了保证内填板3的刚度不至于损失殆尽,狭缝31自内填板3与周边柱1接触部位向内填板3内部延伸的长度小于内填板3宽度的一半。狭缝31设置成封闭结构,狭31缝两端均位于内填板3的内部,使在内填板3上呈现成一种长条状的孔状结构。狭缝31为S型狭缝31,其对于能量的吸收能力大。为补偿剪力墙的刚度,还包括竖向加强肋4,竖向加强肋4设置在内填板3上与周边柱1平行。还包括横向加强肋5,横向加强肋5设置在内填板3上与周边梁2平行。狭缝31的宽度为5-10mm,这样的狭缝31宽度,既 能保证内填板3有足够的变形空间来吸收能量,也同时兼顾到内填板3的支撑1强度。
实施例2
如图2所示,一种钢板剪力墙,包括周边柱1、周边梁2和内填板3,周边柱1和周边梁2由预先的混凝土浇筑工序浇注成型,内填板3的作用是,增加墙体的抗剪力作用,从而有效增加剪力墙的强度。内填板3与周边柱1连接,内填板3与周边梁2不连接。内填板3上开设有狭缝31,这样能够有效将墙体承受的剪力转化为内填板3的弯曲应力,从而能够有效吸收能量防止墙体受到破坏。狭缝31横向设置,自内填板3与周边柱1接触部位向内填板3内部延伸,通过这样的额设置,将内填板3分成若干个钢板弹簧,弹簧横向设置能够有效吸收来自横向的剪力。狭缝31不止一条,不止一条狭缝31互相不相交,通过这样的方案,使得内填板3上形成多个独立的弹簧,能够单独吸收来自墙体的横向剪力,更进一步的增强了剪力墙对能量的吸收增加了其抗剪力强度。为了保证内填板3的刚度不至于损失殆尽,狭缝31自内填板3与周边柱1接触部位向内填板3内部延伸的长度小于内填板3宽度的一半。狭缝31设置成封闭结构,狭31缝两端均位于内填板3的内部,使在内填板3上呈现成一种长条状的孔状结构。狭缝31为Z型狭缝31。为补偿剪力墙的刚度,还包括竖向加强肋4,竖向加强肋4设置在内填板3上与周边柱1平行。还包括横向加强肋5,横向加强肋5设置在内填板3上与周边梁2平行。狭缝31的宽度为5-10mm,这样的狭缝31宽度,既能保证内填板3有足够的变形空 间来吸收能量,也同时兼顾到内填板3的支撑1强度。
实施例3
如图4所示,一种钢板剪力墙,包括周边柱1、周边梁2和内填板3,周边柱1和周边梁2由预先的混凝土浇筑工序浇注成型,内填板3的作用是,增加墙体的抗剪力作用,从而有效增加剪力墙的强度。内填板3与周边柱1连接,内填板3与周边梁2不连接。内填板3上开设有狭缝31,这样能够有效将墙体承受的剪力转化为内填板3的弯曲应力,从而能够有效吸收能量防止墙体受到破坏。狭缝31横向设置,自内填板3与周边柱1接触部位向内填板3内部延伸,通过这样的额设置,将内填板3分成若干个钢板弹簧,弹簧横向设置能够有效吸收来自横向的剪力。狭缝31不止一条,不止一条狭缝31互相不相交,通过这样的方案,使得内填板3上形成多个独立的弹簧,能够单独吸收来自墙体的横向剪力,更进一步的增强了剪力墙对能量的吸收增加了其抗剪力强度。为了保证内填板3的刚度不至于损失殆尽,狭缝31自内填板3与周边柱1接触部位向内填板3内部延伸的长度小于内填板3宽度的一半。狭缝31设置成封闭结构,狭31缝两端均位于内填板3的内部,使在内填板3上呈现成一种长条状的孔状结构。狭缝31为C型狭缝31,其刚度较大,对于能量的吸收方面较S型和Z型差。为补偿剪力墙的刚度,还包括竖向加强肋4,竖向加强肋4设置在内填板3上与周边柱1平行。还包括横向加强肋5,横向加强肋5设置在内填板3上与周边梁2平行。狭缝31的宽度为5-10mm,这样的狭缝31宽度,既能保证内填板3有足够的变形空间来吸收能 量,也同时兼顾到内填板3的支撑1强度。
以上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一种钢板剪力墙.pdf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一种钢板剪力墙.pdf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一种钢板剪力墙.pdf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种钢板剪力墙.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钢板剪力墙.pdf(8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43申请公布日21申请号201410619821322申请日20141105E04B2/6420060171申请人安徽鸿路钢结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地址231131安徽省合肥市双凤工业区72发明人叶正林朱亦翔54发明名称一种钢板剪力墙57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钢板剪力墙,包括周边柱、周边梁和内填板,其特征在于,内填板上开设有狭缝,狭缝横向设置,狭缝不止一条,不止一条狭缝互相不相交,自内填板与周边柱接触部位向内填板内部延伸,内填板与周边柱连接,内填板与周边梁不连接。本发明相比现有技术具有以下优点通过调整狭缝的间距、长度等,可以方便地改变单个墙体的刚度。钢板只与周边柱连接,对柱不产生附。

2、加弯矩,符合强柱弱梁的抗震理念,塑性和滞回性能较好。通过设置竖向和横向加强肋,改善了剪力墙的受力性能及延性,提高了内填板的弹性刚度,并使其在弹塑性范围内具有稳定饱满的滞回曲线,克服薄钢板滞回曲线的“捏拢”现象。51INTCL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权利要求书1页说明书4页附图2页10申请公布号CN104372874A43申请公布日20150225CN104372874A1/1页21一种钢板剪力墙,包括周边柱、周边梁和内填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填板上至少设有一条狭缝,所述狭缝横向设置,自所述内填板与周边柱的接触部位向内填板内部延伸,所述内填板与所述周边柱连接,所述内填板与。

3、所述周边梁互不连接。2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钢板剪力墙,其特征在于,所述狭缝之间不相交。3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钢板剪力墙,其特征在于,所述狭缝自所述内填板与周边柱的接触部位向所述内填板内部延伸的长度小于所述内填板宽度的一半。4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钢板剪力墙,其特征在于,所述狭缝为封闭结构,所述狭缝两端均位于所述内填板内。5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钢板剪力墙,其特征在于,所述狭缝的宽度为510MM。6如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一种钢板剪力墙,其特征在于,所述狭缝为S型狭缝。7如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一种钢板剪力墙,其特征在于,所述狭缝为Z型狭缝。8如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一种钢板剪力墙,其特征在于,所述。

4、狭缝为C型狭缝。9如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一种钢板剪力墙,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填板上设有竖向加强肋,所述竖向加强肋与所述周边柱平行。10如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一种钢板剪力墙,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填板上设有横向加强肋,所述横向加强肋与所述周边梁平行。权利要求书CN104372874A1/4页3一种钢板剪力墙技术领域0001本发明涉及建筑领域,尤其涉及的是一种钢板剪力墙。背景技术0002钢板剪力墙指在钢框架结构基础上为提高结构刚度及抗震性能而在部分框架梁柱间内填钢板的结构。研究学者们普遍认为这是一种抗震性能良好的结构形式。这种结构自重轻,施工速度快,并且经受住了地震的考验。0003近年来,在北美和日。

5、本开始兴起的钢板剪力墙结构,被研究学者普遍认为是一种抗震性能良好的结构形式。钢板剪力墙结构指在钢框架结构基础上为提高结构刚度及抗震性能而在部分框架梁柱间内填钢板的结构。在过去的几十年中,各国学者对这种结构进行了许多试验与理论方面的研究。这些研究都得到了共同的结论这种结构弹性初始刚度高、位移延性系数大、滞回性能稳定。近年来得到了诸多研究者的关注,并在北京国贸大厦三期工程,天津市津塔工程等大型项目中得到了应用,有着独特优势并有良好发展前景。这种结构在我国研究与应用均处于起步阶段,其抗震性能尚缺乏研究。为推动钢板剪力墙在多高层结构中的应用,需要对其整体抗震性能进行深入的理论及试验研究。0004其主要。

6、分类有无加劲钢板剪力墙,加劲板钢板剪力墙,开缝钢板剪力墙和钢板混凝土组合剪力墙。0005在20世纪70年代和80年代,美国大部分采用钢板剪力墙的建筑都在钢板的两侧设置纵向和横向加劲肋。在日本,几乎所有采用钢板剪力墙的建筑也都在钢板两侧设置加劲肋。开缝钢板剪力墙借鉴武藤清教授提出的开缝混凝土剪力墙的概念发展而来,通过激光在钢板上以一定间距割出一系列狭缝的钢板剪力墙。研究表明,通过狭缝的开设将钢板转换为并列壁柱的形式来抵抗剪力,使钢板原来的剪切变形转换成以弯曲变形为主。开设竖缝虽然降低了钢板的初始抗侧刚度,但却可以增强钢板墙的耗能能力。发明内容0006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开缝钢板剪力墙技术的不。

7、足,提供了一种横向开缝的钢板剪力墙。0007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0008一种钢板剪力墙,包括周边柱、周边梁和内填板,所述内填板上至少设有一条狭缝,所述狭缝横向设置,自所述内填板与周边柱的接触部位向内填板内部延伸,所述内填板与所述周边柱连接,所述内填板与所述周边梁互不连接。0009作为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狭缝之间不相交。0010作为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狭缝自所述内填板与周边柱的接触部位向所述内填板内部延伸的长度小于所述内填板宽度的一半。0011作为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狭缝是封闭结构,狭缝两端均位于内填板内。0012作为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狭缝的宽度为510MM。。

8、说明书CN104372874A2/4页40013作为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狭缝为S型狭缝。0014作为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狭缝为Z型狭缝。0015作为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狭缝为C型狭缝。0016作为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内填板上设有竖向加强肋,竖向加强肋与周边柱平行。0017作为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内填板上设有横向加强肋,横向加强肋与周边梁平行0018本发明相比现有技术具有以下优点通过调整狭缝的间距、长度等,可以方便地改变单个墙体的刚度。钢板只与周边柱连接,对柱不产生附加弯矩,符合强柱弱梁的抗震理念,塑性和滞回性能较好。通过设置竖向和横向加强肋,改善了剪力墙的受力性能及延性,提。

9、高了内填板的的弹性刚度,并使其在弹塑性范围内具有稳定饱满的滞回曲线,克服薄钢板滞回曲线的“捏拢”现象。附图说明0019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0020图2是Z型狭缝钢板剪力墙的结构示意图。0021图3是S型狭缝钢板剪力墙的结构示意图。0022图4是C型狭缝钢板剪力墙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0023下面对本发明的实施例作详细说明,本实施例在以本发明技术方案为前提下进行实施,给出了详细的实施方式和具体的操作过程,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不限于下述的实施例。0024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如图1所示,一种钢板剪力墙,包括周边柱1、周边梁2和内填板3,周边柱1和周边梁2由预先的混凝土浇筑工序浇注成。

10、型,内填板3的作用是,增加墙体的抗剪力作用,从而有效增加剪力墙的强度。内填板3与周边柱1连接,内填板3与周边梁2不连接。内填板3上开设有狭缝31,这样能够有效将墙体承受的剪力转化为内填板3的弯曲应力,从而能够有效吸收能量防止墙体受到破坏。狭缝31横向设置,自内填板3与周边柱1接触部位向内填板3内部延伸,通过这样的额设置,将内填板3分成若干个钢板弹簧,弹簧横向设置能够有效吸收来自横向的剪力。狭缝31不止一条,不止一条狭缝31互相不相交,通过这样的方案,使得内填板3上形成多个独立的弹簧,能够单独吸收来自墙体的横向剪力,更进一步的增强了剪力墙对能量的吸收增加了其抗剪力强度。为了保证内填板3的刚度不至。

11、于损失殆尽,狭缝31自内填板3与周边柱1接触部位向内填板3内部延伸的长度小于内填板3宽度的一半。狭缝31设置成封闭结构,狭31缝两端均位于内填板3的内部,使在内填板3上呈现成一种长条状的孔状结构。为补偿剪力墙的刚度,还包括竖向加强肋4,竖向加强肋4设置在内填板3上与周边柱1平行。还包括横向加强肋5,横向加强肋5设置在内填板3上与周边梁2平行。狭缝31的宽度为510MM,这样的狭缝31宽度,既能保证内填板3有足够的变形空间来吸收能量,也同时兼顾到内填板3的支撑1强度。说明书CN104372874A3/4页50025实施例10026如图3所示,一种钢板剪力墙,包括周边柱1、周边梁2和内填板3,周边。

12、柱1和周边梁2由预先的混凝土浇筑工序浇注成型,内填板3的作用是,增加墙体的抗剪力作用,从而有效增加剪力墙的强度。内填板3上开设有狭缝31,这样能够有效将墙体承受的剪力转化为内填板3的弯曲应力,从而能够有效吸收能量防止墙体受到破坏。狭缝31横向设置,自内填板3与周边柱1接触部位向内填板3内部延伸,通过这样的额设置,将内填板3分成若干个钢板弹簧,弹簧横向设置能够有效吸收来自横向的剪力。内填板3与周边柱1连接,内填板3与周边梁2不连接。狭缝31不止一条,不止一条狭缝31互相不相交,通过这样的方案,使得内填板3上形成多个独立的弹簧,能够单独吸收来自墙体的横向剪力,更进一步的增强了剪力墙对能量的吸收增加。

13、了其抗剪力强度。为了保证内填板3的刚度不至于损失殆尽,狭缝31自内填板3与周边柱1接触部位向内填板3内部延伸的长度小于内填板3宽度的一半。狭缝31设置成封闭结构,狭31缝两端均位于内填板3的内部,使在内填板3上呈现成一种长条状的孔状结构。狭缝31为S型狭缝31,其对于能量的吸收能力大。为补偿剪力墙的刚度,还包括竖向加强肋4,竖向加强肋4设置在内填板3上与周边柱1平行。还包括横向加强肋5,横向加强肋5设置在内填板3上与周边梁2平行。狭缝31的宽度为510MM,这样的狭缝31宽度,既能保证内填板3有足够的变形空间来吸收能量,也同时兼顾到内填板3的支撑1强度。0027实施例20028如图2所示,一种。

14、钢板剪力墙,包括周边柱1、周边梁2和内填板3,周边柱1和周边梁2由预先的混凝土浇筑工序浇注成型,内填板3的作用是,增加墙体的抗剪力作用,从而有效增加剪力墙的强度。内填板3与周边柱1连接,内填板3与周边梁2不连接。内填板3上开设有狭缝31,这样能够有效将墙体承受的剪力转化为内填板3的弯曲应力,从而能够有效吸收能量防止墙体受到破坏。狭缝31横向设置,自内填板3与周边柱1接触部位向内填板3内部延伸,通过这样的额设置,将内填板3分成若干个钢板弹簧,弹簧横向设置能够有效吸收来自横向的剪力。狭缝31不止一条,不止一条狭缝31互相不相交,通过这样的方案,使得内填板3上形成多个独立的弹簧,能够单独吸收来自墙体。

15、的横向剪力,更进一步的增强了剪力墙对能量的吸收增加了其抗剪力强度。为了保证内填板3的刚度不至于损失殆尽,狭缝31自内填板3与周边柱1接触部位向内填板3内部延伸的长度小于内填板3宽度的一半。狭缝31设置成封闭结构,狭31缝两端均位于内填板3的内部,使在内填板3上呈现成一种长条状的孔状结构。狭缝31为Z型狭缝31。为补偿剪力墙的刚度,还包括竖向加强肋4,竖向加强肋4设置在内填板3上与周边柱1平行。还包括横向加强肋5,横向加强肋5设置在内填板3上与周边梁2平行。狭缝31的宽度为510MM,这样的狭缝31宽度,既能保证内填板3有足够的变形空间来吸收能量,也同时兼顾到内填板3的支撑1强度。0029实施例。

16、30030如图4所示,一种钢板剪力墙,包括周边柱1、周边梁2和内填板3,周边柱1和周边梁2由预先的混凝土浇筑工序浇注成型,内填板3的作用是,增加墙体的抗剪力作用,从而有效增加剪力墙的强度。内填板3与周边柱1连接,内填板3与周边梁2不连接。内填板3上开设有狭缝31,这样能够有效将墙体承受的剪力转化为内填板3的弯曲应力,从而说明书CN104372874A4/4页6能够有效吸收能量防止墙体受到破坏。狭缝31横向设置,自内填板3与周边柱1接触部位向内填板3内部延伸,通过这样的额设置,将内填板3分成若干个钢板弹簧,弹簧横向设置能够有效吸收来自横向的剪力。狭缝31不止一条,不止一条狭缝31互相不相交,通过。

17、这样的方案,使得内填板3上形成多个独立的弹簧,能够单独吸收来自墙体的横向剪力,更进一步的增强了剪力墙对能量的吸收增加了其抗剪力强度。为了保证内填板3的刚度不至于损失殆尽,狭缝31自内填板3与周边柱1接触部位向内填板3内部延伸的长度小于内填板3宽度的一半。狭缝31设置成封闭结构,狭31缝两端均位于内填板3的内部,使在内填板3上呈现成一种长条状的孔状结构。狭缝31为C型狭缝31,其刚度较大,对于能量的吸收方面较S型和Z型差。为补偿剪力墙的刚度,还包括竖向加强肋4,竖向加强肋4设置在内填板3上与周边柱1平行。还包括横向加强肋5,横向加强肋5设置在内填板3上与周边梁2平行。狭缝31的宽度为510MM,这样的狭缝31宽度,既能保证内填板3有足够的变形空间来吸收能量,也同时兼顾到内填板3的支撑1强度。0031以上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说明书CN104372874A1/2页7图1图2说明书附图CN104372874A2/2页8图3图4说明书附图CN104372874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固定建筑物 > 建筑物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