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利工程挡土墙.pdf

上传人:b*** 文档编号:616774 上传时间:2018-02-26 格式:PDF 页数:5 大小:741.9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410637427.2

申请日:

2014.11.12

公开号:

CN104404978A

公开日:

2015.03.11

当前法律状态:

公开

有效性:

审中

法律详情:

公开

IPC分类号:

E02D29/02

主分类号:

E02D29/02

申请人:

天津宇畅地震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发明人:

丁谦

地址:

300301天津市滨海新区滨海科技园日新道188号4号楼307号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代理人: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水利工程挡土墙,包括底座,所述底座上设有混凝土墙体,所述混凝土墙体成梯形,所述混凝土墙体迎水面的倾斜角大于背水面的倾斜角,所述混凝土墙体的顶部设有绿化带,所述混凝土墙体内设有钢筋骨架,所述混凝土墙体靠近迎水面的一侧设有出水管,所述混凝土墙体靠近背水面的一侧设有进水管,混凝土墙体内位于绿化带的下方设有排水管,所述进水管和排水管汇集至出水管内。本发明提供的水利工程挡土墙在混凝土墙体内设置钢筋骨架,同时将混凝土墙体设置成梯形,迎水面的角度大于背水面的角度可以增强混凝土墙体的抗冲击能力,在混凝土墙体内设进水管、出水管和排水管可以有效的排出墙后土体的水分,保证水利工程挡土墙的稳定安全。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水利工程挡土墙,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所述底座上设有混凝土墙体,所述混凝土墙体成梯形,所述混凝土墙体迎水面的倾斜角大于背水面的倾斜角,所述混凝土墙体的顶部设有绿化带,所述混凝土墙体内设有钢筋骨架,所述混凝土墙体靠近迎水面的一侧设有出水管,所述混凝土墙体靠近背水面的一侧设有进水管,混凝土墙体内位于绿化带的下方设有排水管,所述进水管和排水管汇集至出水管内。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利工程挡土墙,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钢筋骨架为等腰梯形。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利工程挡土墙,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进水管位于出水管的上方。

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水利工程挡土墙,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出水管上设有单向阀。

5.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水利工程挡土墙,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出水管管口设有防护网。

6.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或4或5所述的水利工程挡土墙,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混凝土墙体迎水面上设有若干对砌块,所述对砌块的后侧设有低透水性黏土层。

说明书

一种水利工程挡土墙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水利工程建筑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水利工程挡土墙。
背景技术
水利工程挡土墙是坚固斜坡的建筑物,用以加固土坡或石坡,防止山崩,防止凸块和石块落下,以及保护行人和附近建筑物的安全,亦可以防止水土侵蚀。水利工程挡土墙具有结构简单、占地少、施工方便和造价低廉等诸多优点。目前水利工程挡土墙不仅广泛用于公路、城市建设,同时还应用于水坝建设、河床整治、港口工程、水土保持、山地规划、山体滑坡等防治领域。
现有的水利工程挡土墙常采用石块垒砌而成,其结构强度差,建造周期长,耐冲击性差容易发生塌方;同时水利工程挡土墙不能很好的将土壤内的积水排出,使得土体含水量大同时,水利工程挡土墙的上方经常会设计绿化带,而这些绿化带并没有排水结构,在绿化带内不能及时排出的水会影响整个混凝土墙体的强度。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强度高,美观度好,且能有效排除混凝土墙体内水分的水利工程挡土墙。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水利工程挡土墙,包括底座,所述底座上设有混凝土墙体,所述混凝土墙体成梯形,所述混凝土墙体迎水面的倾斜角大于背水面的倾斜角,所述混凝土墙体的顶部设有绿化带,所述混凝土墙体内设有钢筋骨架,所述混凝土墙体靠近迎水面的一侧设有出水管,所述混凝土墙体靠近背水面的一侧设有进水管,混凝土墙体内位于绿化带的下方设有排水管,所述进水管和排水管汇集至出水管内。
进一步,所述的钢筋骨架为等腰梯形。
进一步,所述的进水管位于出水管的上方。
进一步,所述的出水管上设有单向阀。
进一步,所述的出水管管口设有防护网。
进一步,所述的混凝土墙体迎水面上设有堆砌块层,所述堆砌块层的后侧设有低透水性黏土层。
本发明具有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
1、本发明提供的水利工程挡土墙,在混凝土墙体内设置钢筋骨架,同时将混凝土墙体设置成梯形,且迎水面的角度大于背水面的角度可以增强混凝土墙体的抗冲击能力,在混凝土墙体内设进水管、出水管和排水管可以有效的排出墙后土体的水分,保证水利工程挡土墙的稳定安全。
2、本发明提供的水利工程挡土墙,将钢筋骨架设置成梯形可以增强钢筋骨架的稳定性和抗冲性,进而提高水利工程挡土墙的抗冲击性。
3、本发明提供的水利工程挡土墙,进水管位于出水管的上方,不但可以使墙后土体内的水分排至混凝土墙体外,还能防止混凝土墙体外的水分倒灌至墙后图体内。
4、本发明提供的水利工程挡土墙,在混凝土墙体迎水面上设置堆砌块层,又在堆砌块层的后侧设置低透水性黏土层可以防止水渗透至水利工程挡土墙中,增加了水利工程挡土墙的稳固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结构示意图。
图中:
1、底座                            2、混凝土墙体             3、迎水面
4、背水面                          5、绿化带                 6、钢筋骨架
7、出水管                          8、进水管                 9、排水管
10、堆砌块层                       11、低透水性黏土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做详细说明。
如图1所示,一种水利工程挡土墙,包括底座1,所述底座1上设有混凝土墙体2,所述混凝土墙体2成梯形,所述混凝土墙体迎水面3的倾斜角大于背水面4的倾斜角,所述混凝土墙体2的顶部设有绿化带5,所述混凝土墙体2内设有钢筋骨架6,所述钢筋骨架6为等腰梯形,所述混凝土墙体2靠近迎水面3的一侧设有出水管7,所述混凝土墙体2靠近背水面4的一侧设有进水管8,所述进水管8位于出水管7的上方,所述出水管7上设有单向阀,所述出水管7管口设有防护网,混凝土墙体2内位于绿化带5的下方设有排水管9,所述进水管8和排水管9汇集至出水管7内,所述混凝土墙体2迎水面3上设有堆砌块层10,堆砌块层10的后侧设有低透水性黏土层11。当降雨时,绿化带5内会存有大量积水,积水会顺着排水管9流至出水管7中,如果墙后土体内的积水过多也会顺着进水管8流至出水管9中,积水再顺着出水管7流出混凝土墙体2外,同时进水管8位于出水管7的上方,且出水管7设有单向阀可以防止外部的水倒灌至墙体2内,墙体2内设等腰梯形钢筋骨架6,使挡水墙抗冲击性能增强,有效的防止了混凝土墙体2的坍塌,墙体迎水面3上设置有堆砌块层10,堆砌块层10后侧设置低透水性黏土层11,可以防止水向混凝土墙体2内渗透,保证了水利工程挡土墙的稳定性。
以上对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所述内容仅为本发明创 造的较佳实施例,不能被认为用于限定本发明创造的实施范围。凡依本发明创造申请范围所作的均等变化与改进等,均应仍归属于本发明创造的专利涵盖范围之内。

一种水利工程挡土墙.pdf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一种水利工程挡土墙.pdf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一种水利工程挡土墙.pdf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种水利工程挡土墙.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水利工程挡土墙.pdf(5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43申请公布日21申请号201410637427222申请日20141112E02D29/0220060171申请人天津宇畅地震工程技术有限公司地址300301天津市滨海新区滨海科技园日新道188号4号楼307号72发明人丁谦54发明名称一种水利工程挡土墙57摘要本发明提供一种水利工程挡土墙,包括底座,所述底座上设有混凝土墙体,所述混凝土墙体成梯形,所述混凝土墙体迎水面的倾斜角大于背水面的倾斜角,所述混凝土墙体的顶部设有绿化带,所述混凝土墙体内设有钢筋骨架,所述混凝土墙体靠近迎水面的一侧设有出水管,所述混凝土墙体靠近背水面的一侧设有进水管,混凝土墙体内位于绿化带的下方设有排水管,。

2、所述进水管和排水管汇集至出水管内。本发明提供的水利工程挡土墙在混凝土墙体内设置钢筋骨架,同时将混凝土墙体设置成梯形,迎水面的角度大于背水面的角度可以增强混凝土墙体的抗冲击能力,在混凝土墙体内设进水管、出水管和排水管可以有效的排出墙后土体的水分,保证水利工程挡土墙的稳定安全。51INTCL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权利要求书1页说明书2页附图1页10申请公布号CN104404978A43申请公布日20150311CN104404978A1/1页21一种水利工程挡土墙,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所述底座上设有混凝土墙体,所述混凝土墙体成梯形,所述混凝土墙体迎水面的倾斜角大于背水面的。

3、倾斜角,所述混凝土墙体的顶部设有绿化带,所述混凝土墙体内设有钢筋骨架,所述混凝土墙体靠近迎水面的一侧设有出水管,所述混凝土墙体靠近背水面的一侧设有进水管,混凝土墙体内位于绿化带的下方设有排水管,所述进水管和排水管汇集至出水管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利工程挡土墙,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钢筋骨架为等腰梯形。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利工程挡土墙,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进水管位于出水管的上方。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水利工程挡土墙,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出水管上设有单向阀。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水利工程挡土墙,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出水管管口设有防护网。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或4或5所述的水利工程挡土墙,其特征在于所述的。

4、混凝土墙体迎水面上设有若干对砌块,所述对砌块的后侧设有低透水性黏土层。权利要求书CN104404978A1/2页3一种水利工程挡土墙技术领域0001本发明属于水利工程建筑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水利工程挡土墙。背景技术0002水利工程挡土墙是坚固斜坡的建筑物,用以加固土坡或石坡,防止山崩,防止凸块和石块落下,以及保护行人和附近建筑物的安全,亦可以防止水土侵蚀。水利工程挡土墙具有结构简单、占地少、施工方便和造价低廉等诸多优点。目前水利工程挡土墙不仅广泛用于公路、城市建设,同时还应用于水坝建设、河床整治、港口工程、水土保持、山地规划、山体滑坡等防治领域。0003现有的水利工程挡土墙常采用石块垒砌而成,。

5、其结构强度差,建造周期长,耐冲击性差容易发生塌方;同时水利工程挡土墙不能很好的将土壤内的积水排出,使得土体含水量大同时,水利工程挡土墙的上方经常会设计绿化带,而这些绿化带并没有排水结构,在绿化带内不能及时排出的水会影响整个混凝土墙体的强度。发明内容0004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强度高,美观度好,且能有效排除混凝土墙体内水分的水利工程挡土墙。000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水利工程挡土墙,包括底座,所述底座上设有混凝土墙体,所述混凝土墙体成梯形,所述混凝土墙体迎水面的倾斜角大于背水面的倾斜角,所述混凝土墙体的顶部设有绿化带,所述混凝土墙体内设有钢筋骨架。

6、,所述混凝土墙体靠近迎水面的一侧设有出水管,所述混凝土墙体靠近背水面的一侧设有进水管,混凝土墙体内位于绿化带的下方设有排水管,所述进水管和排水管汇集至出水管内。0006进一步,所述的钢筋骨架为等腰梯形。0007进一步,所述的进水管位于出水管的上方。0008进一步,所述的出水管上设有单向阀。0009进一步,所述的出水管管口设有防护网。0010进一步,所述的混凝土墙体迎水面上设有堆砌块层,所述堆砌块层的后侧设有低透水性黏土层。0011本发明具有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00121、本发明提供的水利工程挡土墙,在混凝土墙体内设置钢筋骨架,同时将混凝土墙体设置成梯形,且迎水面的角度大于背水面的角度可以增强混凝。

7、土墙体的抗冲击能力,在混凝土墙体内设进水管、出水管和排水管可以有效的排出墙后土体的水分,保证水利工程挡土墙的稳定安全。00132、本发明提供的水利工程挡土墙,将钢筋骨架设置成梯形可以增强钢筋骨架的稳定性和抗冲性,进而提高水利工程挡土墙的抗冲击性。说明书CN104404978A2/2页400143、本发明提供的水利工程挡土墙,进水管位于出水管的上方,不但可以使墙后土体内的水分排至混凝土墙体外,还能防止混凝土墙体外的水分倒灌至墙后图体内。00154、本发明提供的水利工程挡土墙,在混凝土墙体迎水面上设置堆砌块层,又在堆砌块层的后侧设置低透水性黏土层可以防止水渗透至水利工程挡土墙中,增加了水利工程挡土。

8、墙的稳固性。附图说明0016图1是本发明结构示意图。0017图中00181、底座2、混凝土墙体3、迎水面00194、背水面5、绿化带6、钢筋骨架00207、出水管8、进水管9、排水管002110、堆砌块层11、低透水性黏土层具体实施方式0022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做详细说明。0023如图1所示,一种水利工程挡土墙,包括底座1,所述底座1上设有混凝土墙体2,所述混凝土墙体2成梯形,所述混凝土墙体迎水面3的倾斜角大于背水面4的倾斜角,所述混凝土墙体2的顶部设有绿化带5,所述混凝土墙体2内设有钢筋骨架6,所述钢筋骨架6为等腰梯形,所述混凝土墙体2靠近迎水面3的一侧设有出水管7,所述混凝土。

9、墙体2靠近背水面4的一侧设有进水管8,所述进水管8位于出水管7的上方,所述出水管7上设有单向阀,所述出水管7管口设有防护网,混凝土墙体2内位于绿化带5的下方设有排水管9,所述进水管8和排水管9汇集至出水管7内,所述混凝土墙体2迎水面3上设有堆砌块层10,堆砌块层10的后侧设有低透水性黏土层11。当降雨时,绿化带5内会存有大量积水,积水会顺着排水管9流至出水管7中,如果墙后土体内的积水过多也会顺着进水管8流至出水管9中,积水再顺着出水管7流出混凝土墙体2外,同时进水管8位于出水管7的上方,且出水管7设有单向阀可以防止外部的水倒灌至墙体2内,墙体2内设等腰梯形钢筋骨架6,使挡水墙抗冲击性能增强,有效的防止了混凝土墙体2的坍塌,墙体迎水面3上设置有堆砌块层10,堆砌块层10后侧设置低透水性黏土层11,可以防止水向混凝土墙体2内渗透,保证了水利工程挡土墙的稳定性。0024以上对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所述内容仅为本发明创造的较佳实施例,不能被认为用于限定本发明创造的实施范围。凡依本发明创造申请范围所作的均等变化与改进等,均应仍归属于本发明创造的专利涵盖范围之内。说明书CN104404978A1/1页5图1说明书附图CN104404978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固定建筑物 > 水利工程;基础;疏浚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