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上下楼梯的急救搬运装置.pdf

上传人:大师****2 文档编号:6165208 上传时间:2019-05-15 格式:PDF 页数:8 大小:461.3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410116260.5

申请日:

2014.03.26

公开号:

CN103845158A

公开日:

2014.06.11

当前法律状态:

授权

有效性:

有权

法律详情:

授权|||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A61G 1/00申请日:20140326|||公开

IPC分类号:

A61G1/00; A61G1/02; A61G1/04

主分类号:

A61G1/00

申请人:

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医学研究所

发明人:

张孝强; 王伟; 张建; 万辉; 骆星九; 戴圣龙

地址:

200433 上海市杨浦区翔殷路880号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代理人: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一种可上下楼梯的急救搬运装置,包括伤病员承载固定面,生命支持设备,滑动装置,所述生命支持设备安装在所述伤病员承载固定面下方,所述伤病员承载固定面的底部安装有滑动装置,本发明通过在伤病员承载固定面的底部安装滑动装置,该滑动装置通过前端导轮和后端导轮的轴枢接的滚动装置、伤病员承载固定面的承载框架体上靠近脚蹬板一侧下端枢接的滚动装置的滚动和/或滑动带的滑动,无论转运环境是空旷地带还是陡坡或楼梯等狭窄空间,均能实现伤病员方便、平稳地转运,本发明还集成了生命支持设备,能实现伤病员急救转运途中的基本生命支持,为伤病员的抢救节约宝贵的时间。

权利要求书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可上下楼梯的急救搬运装置,包括伤病员承载固定面,生命支持设备,滑动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生命支持设备安装在所述伤病员承载固定面下方,所述滑动装置安装在所述伤病员承载固定面的底部,并且所述滑动装置的最下端低于所述生命支持设备的最下端;
所述滑动装置包括槽轨、滑动带、前端导轮、后端导轮、小导轮、滑动带导槽和张紧机构,所述槽轨沿急救搬运装置的纵向方向安装在所述伤病员承载固定面的支撑腿下端,所述滑动带导槽固定安装在所述槽轨的下表面,所述张紧机构安装在所述伤病员承载固定面的前端,所述前端导轮安装在所述槽轨的前方偏上位置,并不与所述槽轨相互干涉,所述后端导轮安装在所述槽轨的后方偏上位置,并不与所述槽轨相互干涉,在所述前端导轮和槽轨之间以及所述后端导轮与槽轨之间均安装有小导轮,所述槽轨、前端导轮、后端导轮、小导轮、张紧机构安装在同一平面内,所述滑动带依次穿过所述张紧机构、前端导轮的上表面、小导轮的下表面、槽轨内部、小导轮的下表面、后端导轮上表面,然后绕至所述后端导轮的下表面,并经过所述滑动带导槽后再次绕过所述张紧机构,组成一条封闭的滑动带。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上下楼梯的急救搬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张紧机构包括弹性拉紧件、张紧轮、摇臂和调整螺栓,所述弹性拉紧件一端连接到所述伤病员承载固定面上,另一端连接到所述调整螺栓的螺母上,所述调整螺栓与所述张紧轮的轴相连,所述张紧轮可以绕轴自由转动,所述摇臂一端与所述伤病员承载固定面铰接,另一端与张紧轮的轴连接。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上下楼梯的急救搬运装置,其特征在于,伤病员承载固定面包括承载框架体、承载面、头部固定器、旋转护栏、担架把手和 脚蹬板,所述承载面固定在所述承载框架体上,所述承载框架体的一端两侧框架上安装有所述头部固定器,另一端的框架上安装有所述脚蹬板,所述承载框架体中部两侧边框铰接有所述旋转护栏,所述承载框架体的两端均安装有所述担架把手。

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可上下楼梯的急救搬运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伤病员承载固定面的承载框架体上靠近所述脚蹬板一侧的下端枢接有滚动装置。

5.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可上下楼梯的急救搬运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前端导轮和后端导轮的轴上均枢接有滚动装置。

6.  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可上下楼梯的急救搬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滚动装置为尼龙滚轮。

7.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可上下楼梯的急救搬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面为帆布面或者网格面。

8.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上下楼梯的急救搬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生命支持设备包括用于放置呼吸机、输液泵、液瓶等的收容箱、氧气罐,所述收容箱,氧气罐均安装在所述伤病员承载固定面下端的安装滑轨上,并由弹簧销限位。

9.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上下楼梯的急救搬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带导槽通过铆钉或螺钉固定在所述槽轨上。

10.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上下楼梯的急救搬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带导槽为尼龙滑动带导槽。

说明书

说明书一种可上下楼梯的急救搬运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医疗器械装置,尤其涉及一种适应狭窄空间条件,可上下楼梯并提供基本生命支持的急救搬运装置。
背景技术
医学急救强调黄金救治时间。因此,现场急救、生命支持、转运一体化的生命支持装备的快速发展成为关注的热点,其目的是提高医务人员在现场和运输途中监测和治疗危重伤病员的能力。伤病员快速转运主要包括现场搬运装置和医疗后送装备。现场搬运装置是院前抢救伤病员、搭乘或换乘各种后送运输工具的便携器材,主要用于因地形、空间环境局限,救护车辆、卫生飞机等不能接近的场地进行伤病员的中短距离转运。医疗后送装备是指配装有急救器材、药品等设施,用于后送伤病员并能在后送途中实施急救处理的各种运输工具的总称。
美国、澳大利亚、德国、约旦和法国都相继研制了移动式急救、运送、监护集成装备。
(1)机动特护救援设施(MIRF),系由Buchanan飞机公司研制的以担架为基础的便携式特别监护系统。其部件组成主要有:生理监护系统、通风装置、补液复苏用输注泵、给药用注射泵、吸引装置、除颤器、2只氧气瓶,可单独连续工作2小时的电池组。
(2)机动特护伤病员搬运装置(MIPHTA),适用于运送心脏衰竭伤病员,其构成主要有:帆布床和可折卸的托架(医疗装备系连于帆布床支架下)。医疗装备 包括:电源、动脉内球式泵、通风装置、输液泵、生理监护系统、除颤器和伤病员固定系统。
(3)便携式生命支持系统(Portable Life Support System),包括了生命监测单元、吸引单元、机械通气单元、除颤单元、液体输注单元、临床检测单元、供氧单元及中心控制与显示单元等,有一防护罩,可用作术前“等待室”,术后特护单元等。
国内尚无成熟的同类产品投入使用。总后卫装所曾研制担架集成式急救系统,能完成抗休克、包扎固定、止血、通气等急救任务。该装置主要考虑急救功能单元的集成,并未充分考虑集成一体化的快速转运支撑结构,因此需要配合其他载具,承担伤病员急救和后送途中的基本生命支持。
国内外这些移动式急救装备的共同点是:重点都放在了现场急救器材、设备的集成上,充分保证了急救、监护手段的完整性,而甚少考虑现场快速转运的便携性要求。因此,在很多空间环境局限性较大的场所,如一些较狭窄、多门槛及楼梯等通道条件下,必须借助较为简陋的搬运装置,才能完成伤病员与急救装备的衔接,这无形中拉长了紧急救治时间,甚至使得急救装备无法发挥既定功能。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缺点,本发明提供一种适应狭窄空间条件,可上下楼梯的的急救搬运装置。
本发明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
一种可上下楼梯的急救搬运装置,包括伤病员承载固定面、生命支持设备、滑动装置,所述生命支持设备安装在所述伤病员承载固定面下方,所述滑动装置安装在所述伤病员承载固定面的底部,并且所述滑动装置的最下端低于所述 生命支持设备的最下端。
所述滑动装置包括槽轨、滑动带、前端导轮、后端导轮、小导轮、滑动带导槽和张紧机构,所述槽轨沿急救搬运装置的纵向方向安装在所述伤病员承载固定面的支撑腿下端,所述滑动带导槽固定安装在所述槽轨的下表面,所述张紧机构安装在所述伤病员承载固定面的前端,所述前端导轮安装在所述槽轨的前方偏上位置,并不与所述槽轨相互干涉,所述后端导轮安装在所述槽轨的后方偏上位置,并不与所述槽轨相互干涉,在所述前端导轮和槽轨之间以及所述后端导轮与槽轨之间均安装有小导轮,所述槽轨、前端导轮、后端导轮、小导轮、张紧机构安装在同一平面内,所述滑动带依次穿过所述张紧机构、前端导轮的上表面、小导轮的下表面、槽轨内部、小导轮的下表面、后端导轮上表面,然后绕至所述后端导轮的下表面,并经过所述滑动带导槽后再次绕过所述张紧机构,组成一条封闭的滑动带。
所述张紧机构包括弹性拉紧件、张紧轮、摇臂和调整螺栓,所述弹性拉紧件一端连接到所述伤病员承载固定面上,另一端连接到所述调整螺栓的螺母上,所述调整螺栓与所述张紧轮的轴相连,所述张紧轮可以绕轴自由转动,所述摇臂一端与所述伤病员承载固定面铰接,另一端与张紧轮的轴连接。
伤病员承载固定面包括承载框架体、承载面、头部固定器、旋转护栏、担架把手和脚蹬板,所述承载面固定在所述承载框架体上,所述承载框架体的一端两侧框架上安装有所述头部固定器,另一端的框架上安装有所述脚蹬板,所述承载框架体中部两侧边框铰接有所述旋转护栏,所述承载框架体的两端均安装有所述担架把手。
在所述伤病员承载固定面的承载框架体上靠近所述脚蹬板一侧的下端枢接有滚动装置。
在所述前端导轮和后端导轮的轴上均枢接有滚动装置。
在具体实施例中,滚动装置可以为尼龙滚轮。
在具体实施例中,所述承载面为帆布面或者网格面。
所述生命支持设备包括用于放置呼吸机、输液泵、液瓶等的收容箱、氧气罐,所述收容箱、氧气罐均安装在所述伤病员承载固定面下端的安装滑轨上,并由弹簧销限位。
在具体实施例中,所述滑动带导槽通过铆钉或螺钉固定在所述槽轨上。
在具体实施例中,所述滑动带导槽为尼龙滑动带导槽。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发明通过在伤病员承载固定面的底部安装滑动装置,该滑动装置通过前端导轮和后端导轮的轴枢接的滚动装置、伤病员承载固定面的承载框架体上靠近脚蹬板一侧下端枢接的滚动装置的滚动和或滑动带的滑动,无论转运环境是平地等空旷地带还是陡坡或楼梯等狭窄空间,均能实现伤病员方便、平稳地转运。通过在滑动装置上设置张紧机构、前端导轮、后端导轮和小导轮等,能确保滑动装置的滑动带平稳顺利滑动,特别是本发明在狭窄、陡峭等空间的使用时,具有更好的移动适应性能。由于本发明的移动依靠滑动带的滑动实现,伤病员在搬运过程中移动平顺、震动较小。本发明的伤病员承载固定面上设置有头部固定器、旋转护栏和脚蹬板等必要的伤病员固定装置,确保伤病员在转运过程中不会倾覆或者跌落,防止二次伤害。本发明还集成了生命支持设备,该装置包括用于放置呼吸机、输液泵、液瓶等生命支持必需品的收容箱、氧气罐等,这些装置能承担伤病员急救和后送途中的基本生命支持,为伤病员的抢救节约宝贵的时间。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正视图。
图2是本发明的左侧视图。
图3是图2中A处放大图。
图4是本发明的一种使用状态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给出本发明较佳实施例,以详细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
图1是本发明的正视图,图2是本发明的左侧视图,如图1、图2所示,本发明提供的可上下楼梯的急救搬运装置,包括伤病员承载固定面100,生命支持设备200,滑动装置300,生命支持设备200安装在伤病员承载固定面100下方,伤病员承载固定面100的底部安装有滑动装置300。滑动装置300安装在伤病员承载固定面100的底部,并且滑动装置300的最下端低于生命支持设备200的最下端,以便本发明在使用过程中,生命支持设备200不会影响滑动装置300的使用。
滑动装置300包括槽轨301、滑动带302、前端导轮303、后端导轮304、小导轮305、滑动带导槽306和张紧机构307,槽轨301沿急救搬运装置的纵向方向(如图1中从前端导轮303至后端导轮304方向)安装在伤病员承载固定面100的支撑腿下端(如图3所示),滑动带导槽306固定安装在槽轨301的下表面(如图3所示),张紧机构307安装在伤病员承载固定面100的前端,前端导轮303安装在槽轨301的前方偏上位置,并不与槽轨301相互干涉(即前端导轮303与槽轨301之间存在间隙),后端导轮304安装在槽轨301的后方偏上位置,并不与槽轨301相互干涉(即后端导轮304与槽轨301之间存在间隙),在前端导轮303和槽轨301之间以及后端导轮304与槽轨301之间均安装有小导轮305,槽轨301、前端导轮303、后端导轮304、小导轮305、张紧机构307安装在同一平面内,滑动带302依次穿过张紧机构307、前端导轮303的上表面、小导轮305的下表面、槽轨301内部、小导轮305的下表面、后端导轮304上 表面,然后绕至后端导轮304的下表面,并经过滑动带导槽306后再次绕过张紧机构307,组成一条封闭的滑动带302。
张紧机构307包括弹性拉紧件3071、张紧轮3072、摇臂3073和调整螺栓3074,弹性拉紧件3071一端连接到伤病员承载固定面100上,一端连接到调整螺栓3074的螺母上,调整螺栓3074与张紧轮3072的轴相连,张紧轮3072可以绕轴自由转动,摇臂3073一端与伤病员承载固定面100铰接,另一端与张紧轮3072的轴连接,弹性拉紧件3071可以为弹簧或橡皮带等。
伤病员承载固定面100包括承载框架体101、承载面102、头部固定器103、旋转护栏104、担架把手105和脚蹬板106,承载面102固定在承载框架体101上,承载框架体101的一端两侧框架上安装有头部固定器103,另一端的框架上安装有脚蹬板106,承载框架体101中部两侧边框铰接有旋转护栏104,承载框架体101的两端均安装有担架把手105。
在具体实施本发明过程中,在伤病员承载固定面100的承载框架体101上靠近脚蹬板106一侧的下端枢接有滚动装置400,在前端导轮303和后端导轮304的轴上均枢接有滚动装置400,滚动装置400可以为尼龙滚轮或其他可以实现滚动的装置。
在具体实施本发明过程中,承载面102可以为帆布面、网格面或者其他可以承载伤病员的承载面。
生命支持设备200包括用于放置呼吸机、输液泵、液瓶等的收容箱202、氧气罐201,收容箱202和氧气罐201均安装在伤病员承载固定面100下端的安装滑轨108上,并通过弹簧销限位,以便实现快速拆装。
在具体实施本发明过程中,滑动带导槽305通过铆钉或螺钉固定在槽轨301上(如图3所示),滑动带导槽305可以为尼龙滑动带导槽。
在具体实施本发明过程中,承载面102上带伤病员绑肩带、兜档及绑腿带, 以便伤病员躺上后进行绑定,防止转运过程中的倾覆和跌落。头部固定器103可以为可拆卸头部固定器,并带海绵缓冲垫。旋转护栏104铰接在边框上,可竖起锁定或旋转放倒,方便伤病员抬上或抬下。脚蹬板106可以采用卡扣固定在承载框架体101上,上下楼梯时保护伤病员防止滑落。
在具体应用本发明时,伤病员可以躺在承载面102上,并通过头部固定器103、旋转护栏104和脚蹬板106固定,防止转运过程中的跌落,同时利用生命支持设备内携带的呼吸机、输液泵、液瓶(袋)、氧气瓶等对伤病员进行实时基本生命支持,从而确保伤病员转运中的不间断生命支持。
在平地区域或空旷空间内进行转运时,可以由两名或多名医护人员手握担架把手105进行抬运,地面状态允许时,也可以将本发明直接放置在地面上,在推、拉力的作用下,前端导轮303和后端导轮304的轴上枢接的滚动装置400滚动从而实现前进。
如图4所示,当遇到狭窄、陡峭的楼梯通道时,沿楼梯向上转运伤病员时,以靠近脚蹬板106一侧的下端滚动装置400为支撑,将本发明沿着楼梯面平放,滑动装置300的滑动带302紧贴楼梯各级踏步的顶端,此时借助外力沿斜面上向拉动,即可实现伤病员较平顺地上楼梯过程。在向下转运伤病员时,同样借助沿斜面上向的缓降保护力,逐渐将本发明沿斜面向下滑动,直至靠近脚蹬板106一侧的下端滚动装置400支撑着地,再根据空间许可逐渐将本发明和伤病员放平于地面。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发明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发明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发明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发明范围内,本发明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一种可上下楼梯的急救搬运装置.pdf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一种可上下楼梯的急救搬运装置.pdf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一种可上下楼梯的急救搬运装置.pdf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种可上下楼梯的急救搬运装置.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可上下楼梯的急救搬运装置.pdf(8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 CN 103845158 A (43)申请公布日 2014.06.11 CN 103845158 A (21)申请号 201410116260.5 (22)申请日 2014.03.26 A61G 1/00(2006.01) A61G 1/02(2006.01) A61G 1/04(2006.01) (71)申请人 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医学研究所 地址 200433 上海市杨浦区翔殷路 880 号 (72)发明人 张孝强 王伟 张建 万辉 骆星九 戴圣龙 (54) 发明名称 一种可上下楼梯的急救搬运装置 (57) 摘要 一种可上下楼梯的急救搬运装置, 包括伤病 员承载固定面, 。

2、生命支持设备, 滑动装置, 所述生 命支持设备安装在所述伤病员承载固定面下方, 所述伤病员承载固定面的底部安装有滑动装置, 本发明通过在伤病员承载固定面的底部安装滑动 装置, 该滑动装置通过前端导轮和后端导轮的轴 枢接的滚动装置、 伤病员承载固定面的承载框架 体上靠近脚蹬板一侧下端枢接的滚动装置的滚动 和或滑动带的滑动, 无论转运环境是空旷地带 还是陡坡或楼梯等狭窄空间, 均能实现伤病员方 便、 平稳地转运, 本发明还集成了生命支持设备, 能实现伤病员急救转运途中的基本生命支持, 为 伤病员的抢救节约宝贵的时间。 (51)Int.Cl. 权利要求书 1 页 说明书 4 页 附图 2 页 (19。

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4页 附图2页 (10)申请公布号 CN 103845158 A CN 103845158 A 1/1 页 2 1. 一种可上下楼梯的急救搬运装置, 包括伤病员承载固定面, 生命支持设备, 滑动装 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生命支持设备安装在所述伤病员承载固定面下方, 所述滑动装置安装在所述伤病 员承载固定面的底部, 并且所述滑动装置的最下端低于所述生命支持设备的最下端 ; 所述滑动装置包括槽轨、 滑动带、 前端导轮、 后端导轮、 小导轮、 滑动带导槽和张紧机 构, 所述槽轨沿急救搬运装置的纵向方向安装在所述伤病员承载固。

4、定面的支撑腿下端, 所 述滑动带导槽固定安装在所述槽轨的下表面, 所述张紧机构安装在所述伤病员承载固定面 的前端, 所述前端导轮安装在所述槽轨的前方偏上位置, 并不与所述槽轨相互干涉, 所述后 端导轮安装在所述槽轨的后方偏上位置, 并不与所述槽轨相互干涉, 在所述前端导轮和槽 轨之间以及所述后端导轮与槽轨之间均安装有小导轮, 所述槽轨、 前端导轮、 后端导轮、 小 导轮、 张紧机构安装在同一平面内, 所述滑动带依次穿过所述张紧机构、 前端导轮的上表 面、 小导轮的下表面、 槽轨内部、 小导轮的下表面、 后端导轮上表面, 然后绕至所述后端导轮 的下表面, 并经过所述滑动带导槽后再次绕过所述张紧机。

5、构, 组成一条封闭的滑动带。 2.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可上下楼梯的急救搬运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张紧机构包 括弹性拉紧件、 张紧轮、 摇臂和调整螺栓, 所述弹性拉紧件一端连接到所述伤病员承载固定 面上, 另一端连接到所述调整螺栓的螺母上, 所述调整螺栓与所述张紧轮的轴相连, 所述张 紧轮可以绕轴自由转动, 所述摇臂一端与所述伤病员承载固定面铰接, 另一端与张紧轮的 轴连接。 3.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可上下楼梯的急救搬运装置, 其特征在于, 伤病员承载固定 面包括承载框架体、 承载面、 头部固定器、 旋转护栏、 担架把手和脚蹬板, 所述承载面固定在 所述承载框架体上, 所述承载框。

6、架体的一端两侧框架上安装有所述头部固定器, 另一端的 框架上安装有所述脚蹬板, 所述承载框架体中部两侧边框铰接有所述旋转护栏, 所述承载 框架体的两端均安装有所述担架把手。 4. 根据权利要求 3 所述的可上下楼梯的急救搬运装置, 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伤病员承 载固定面的承载框架体上靠近所述脚蹬板一侧的下端枢接有滚动装置。 5. 根据权利要求 3 所述的可上下楼梯的急救搬运装置, 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前端导轮 和后端导轮的轴上均枢接有滚动装置。 6.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可上下楼梯的急救搬运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滚动装置 为尼龙滚轮。 7. 根据权利要求 3 所述的可上下楼梯的急救搬运装。

7、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承载面为帆 布面或者网格面。 8.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可上下楼梯的急救搬运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生命支持设 备包括用于放置呼吸机、 输液泵、 液瓶等的收容箱、 氧气罐, 所述收容箱, 氧气罐均安装在所 述伤病员承载固定面下端的安装滑轨上, 并由弹簧销限位。 9.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可上下楼梯的急救搬运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滑动带导槽 通过铆钉或螺钉固定在所述槽轨上。 10.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可上下楼梯的急救搬运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滑动带导槽 为尼龙滑动带导槽。 权 利 要 求 书 CN 103845158 A 2 1/4 页 3 一种可。

8、上下楼梯的急救搬运装置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医疗器械装置, 尤其涉及一种适应狭窄空间条件, 可上下楼梯并 提供基本生命支持的急救搬运装置。 背景技术 0002 医学急救强调黄金救治时间。因此, 现场急救、 生命支持、 转运一体化的生命支持 装备的快速发展成为关注的热点, 其目的是提高医务人员在现场和运输途中监测和治疗危 重伤病员的能力。伤病员快速转运主要包括现场搬运装置和医疗后送装备。现场搬运装置 是院前抢救伤病员、 搭乘或换乘各种后送运输工具的便携器材, 主要用于因地形、 空间环境 局限, 救护车辆、 卫生飞机等不能接近的场地进行伤病员的中短距离转运。 医疗后送装备是 指配装有。

9、急救器材、 药品等设施, 用于后送伤病员并能在后送途中实施急救处理的各种运 输工具的总称。 0003 美国、 澳大利亚、 德国、 约旦和法国都相继研制了移动式急救、 运送、 监护集成装 备。 0004 (1)机动特护救援设施(MIRF), 系由Buchanan飞机公司研制的以担架为基础的便 携式特别监护系统。 其部件组成主要有 : 生理监护系统、 通风装置、 补液复苏用输注泵、 给药 用注射泵、 吸引装置、 除颤器、 2 只氧气瓶, 可单独连续工作 2 小时的电池组。 0005 (2) 机动特护伤病员搬运装置 (MIPHTA), 适用于运送心脏衰竭伤病员, 其构成主 要有 : 帆布床和可折卸的。

10、托架 ( 医疗装备系连于帆布床支架下 )。医疗装备包括 : 电源、 动 脉内球式泵、 通风装置、 输液泵、 生理监护系统、 除颤器和伤病员固定系统。 0006 (3) 便携式生命支持系统 (Portable Life Support System), 包括了生命监测单 元、 吸引单元、 机械通气单元、 除颤单元、 液体输注单元、 临床检测单元、 供氧单元及中心控 制与显示单元等, 有一防护罩, 可用作术前 “等待室” , 术后特护单元等。 0007 国内尚无成熟的同类产品投入使用。总后卫装所曾研制担架集成式急救系统, 能 完成抗休克、 包扎固定、 止血、 通气等急救任务。 该装置主要考虑急救功。

11、能单元的集成, 并未 充分考虑集成一体化的快速转运支撑结构, 因此需要配合其他载具, 承担伤病员急救和后 送途中的基本生命支持。 0008 国内外这些移动式急救装备的共同点是 : 重点都放在了现场急救器材、 设备的集 成上, 充分保证了急救、 监护手段的完整性, 而甚少考虑现场快速转运的便携性要求。 因此, 在很多空间环境局限性较大的场所, 如一些较狭窄、 多门槛及楼梯等通道条件下, 必须借助 较为简陋的搬运装置, 才能完成伤病员与急救装备的衔接, 这无形中拉长了紧急救治时间, 甚至使得急救装备无法发挥既定功能。 发明内容 0009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缺点, 本发明提供一种适应狭窄空间条件,。

12、 可上下楼梯的 的急救搬运装置。 说 明 书 CN 103845158 A 3 2/4 页 4 0010 本发明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 : 0011 一种可上下楼梯的急救搬运装置, 包括伤病员承载固定面、 生命支持设备、 滑动装 置, 所述生命支持设备安装在所述伤病员承载固定面下方, 所述滑动装置安装在所述伤病 员承载固定面的底部, 并且所述滑动装置的最下端低于所述生命支持设备的最下端。 0012 所述滑动装置包括槽轨、 滑动带、 前端导轮、 后端导轮、 小导轮、 滑动带导槽和张紧 机构, 所述槽轨沿急救搬运装置的纵向方向安装在所述伤病员承载固定面的支撑腿下端, 所述滑动带导槽。

13、固定安装在所述槽轨的下表面, 所述张紧机构安装在所述伤病员承载固定 面的前端, 所述前端导轮安装在所述槽轨的前方偏上位置, 并不与所述槽轨相互干涉, 所述 后端导轮安装在所述槽轨的后方偏上位置, 并不与所述槽轨相互干涉, 在所述前端导轮和 槽轨之间以及所述后端导轮与槽轨之间均安装有小导轮, 所述槽轨、 前端导轮、 后端导轮、 小导轮、 张紧机构安装在同一平面内, 所述滑动带依次穿过所述张紧机构、 前端导轮的上表 面、 小导轮的下表面、 槽轨内部、 小导轮的下表面、 后端导轮上表面, 然后绕至所述后端导轮 的下表面, 并经过所述滑动带导槽后再次绕过所述张紧机构, 组成一条封闭的滑动带。 0013。

14、 所述张紧机构包括弹性拉紧件、 张紧轮、 摇臂和调整螺栓, 所述弹性拉紧件一端连 接到所述伤病员承载固定面上, 另一端连接到所述调整螺栓的螺母上, 所述调整螺栓与所 述张紧轮的轴相连, 所述张紧轮可以绕轴自由转动, 所述摇臂一端与所述伤病员承载固定 面铰接, 另一端与张紧轮的轴连接。 0014 伤病员承载固定面包括承载框架体、 承载面、 头部固定器、 旋转护栏、 担架把手和 脚蹬板, 所述承载面固定在所述承载框架体上, 所述承载框架体的一端两侧框架上安装有 所述头部固定器, 另一端的框架上安装有所述脚蹬板, 所述承载框架体中部两侧边框铰接 有所述旋转护栏, 所述承载框架体的两端均安装有所述担架。

15、把手。 0015 在所述伤病员承载固定面的承载框架体上靠近所述脚蹬板一侧的下端枢接有滚 动装置。 0016 在所述前端导轮和后端导轮的轴上均枢接有滚动装置。 0017 在具体实施例中, 滚动装置可以为尼龙滚轮。 0018 在具体实施例中, 所述承载面为帆布面或者网格面。 0019 所述生命支持设备包括用于放置呼吸机、 输液泵、 液瓶等的收容箱、 氧气罐, 所述 收容箱、 氧气罐均安装在所述伤病员承载固定面下端的安装滑轨上, 并由弹簧销限位。 0020 在具体实施例中, 所述滑动带导槽通过铆钉或螺钉固定在所述槽轨上。 0021 在具体实施例中, 所述滑动带导槽为尼龙滑动带导槽。 0022 本发明。

16、的有益效果在于 : 本发明通过在伤病员承载固定面的底部安装滑动装置, 该滑动装置通过前端导轮和后端导轮的轴枢接的滚动装置、 伤病员承载固定面的承载框架 体上靠近脚蹬板一侧下端枢接的滚动装置的滚动和或滑动带的滑动, 无论转运环境是平地 等空旷地带还是陡坡或楼梯等狭窄空间, 均能实现伤病员方便、 平稳地转运。 通过在滑动装 置上设置张紧机构、 前端导轮、 后端导轮和小导轮等, 能确保滑动装置的滑动带平稳顺利滑 动, 特别是本发明在狭窄、 陡峭等空间的使用时, 具有更好的移动适应性能。由于本发明的 移动依靠滑动带的滑动实现, 伤病员在搬运过程中移动平顺、 震动较小。 本发明的伤病员承 载固定面上设置。

17、有头部固定器、 旋转护栏和脚蹬板等必要的伤病员固定装置, 确保伤病员 在转运过程中不会倾覆或者跌落, 防止二次伤害。 本发明还集成了生命支持设备, 该装置包 说 明 书 CN 103845158 A 4 3/4 页 5 括用于放置呼吸机、 输液泵、 液瓶等生命支持必需品的收容箱、 氧气罐等, 这些装置能承担 伤病员急救和后送途中的基本生命支持, 为伤病员的抢救节约宝贵的时间。 附图说明 0023 图 1 是本发明的正视图。 0024 图 2 是本发明的左侧视图。 0025 图 3 是图 2 中 A 处放大图。 0026 图 4 是本发明的一种使用状态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7 下面结合附图给。

18、出本发明较佳实施例, 以详细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 0028 图 1 是本发明的正视图, 图 2 是本发明的左侧视图, 如图 1、 图 2 所示, 本发明提 供的可上下楼梯的急救搬运装置, 包括伤病员承载固定面 100, 生命支持设备 200, 滑动装 置 300, 生命支持设备 200 安装在伤病员承载固定面 100 下方, 伤病员承载固定面 100 的底 部安装有滑动装置 300。滑动装置 300 安装在伤病员承载固定面 100 的底部, 并且滑动装 置300的最下端低于生命支持设备200的最下端, 以便本发明在使用过程中, 生命支持设备 200 不会影响滑动装置 300 的使用。 002。

19、9 滑动装置300包括槽轨301、 滑动带302、 前端导轮303、 后端导轮304、 小导轮305、 滑动带导槽306和张紧机构307, 槽轨301沿急救搬运装置的纵向方向(如图1中从前端导 轮 303 至后端导轮 304 方向 ) 安装在伤病员承载固定面 100 的支撑腿下端 ( 如图 3 所示 ), 滑动带导槽 306 固定安装在槽轨 301 的下表面 ( 如图 3 所示 ), 张紧机构 307 安装在伤病 员承载固定面 100 的前端, 前端导轮 303 安装在槽轨 301 的前方偏上位置, 并不与槽轨 301 相互干涉 ( 即前端导轮 303 与槽轨 301 之间存在间隙 ), 后端。

20、导轮 304 安装在槽轨 301 的后 方偏上位置, 并不与槽轨 301 相互干涉 ( 即后端导轮 304 与槽轨 301 之间存在间隙 ), 在前 端导轮 303 和槽轨 301 之间以及后端导轮 304 与槽轨 301 之间均安装有小导轮 305, 槽轨 301、 前端导轮 303、 后端导轮 304、 小导轮 305、 张紧机构 307 安装在同一平面内, 滑动带 302 依次穿过张紧机构 307、 前端导轮 303 的上表面、 小导轮 305 的下表面、 槽轨 301 内部、 小导 轮 305 的下表面、 后端导轮 304 上表面, 然后绕至后端导轮 304 的下表面, 并经过滑动带导。

21、 槽 306 后再次绕过张紧机构 307, 组成一条封闭的滑动带 302。 0030 张紧机构 307 包括弹性拉紧件 3071、 张紧轮 3072、 摇臂 3073 和调整螺栓 3074, 弹 性拉紧件 3071 一端连接到伤病员承载固定面 100 上, 一端连接到调整螺栓 3074 的螺母上, 调整螺栓 3074 与张紧轮 3072 的轴相连, 张紧轮 3072 可以绕轴自由转动, 摇臂 3073 一端与 伤病员承载固定面 100 铰接, 另一端与张紧轮 3072 的轴连接, 弹性拉紧件 3071 可以为弹簧 或橡皮带等。 0031 伤病员承载固定面 100 包括承载框架体 101、 承载。

22、面 102、 头部固定器 103、 旋转护 栏 104、 担架把手 105 和脚蹬板 106, 承载面 102 固定在承载框架体 101 上, 承载框架体 101 的一端两侧框架上安装有头部固定器 103, 另一端的框架上安装有脚蹬板 106, 承载框架体 101 中部两侧边框铰接有旋转护栏 104, 承载框架体 101 的两端均安装有担架把手 105。 0032 在具体实施本发明过程中, 在伤病员承载固定面 100 的承载框架体 101 上靠近脚 说 明 书 CN 103845158 A 5 4/4 页 6 蹬板106一侧的下端枢接有滚动装置400, 在前端导轮303和后端导轮304的轴上均。

23、枢接有 滚动装置 400, 滚动装置 400 可以为尼龙滚轮或其他可以实现滚动的装置。 0033 在具体实施本发明过程中, 承载面 102 可以为帆布面、 网格面或者其他可以承载 伤病员的承载面。 0034 生命支持设备 200 包括用于放置呼吸机、 输液泵、 液瓶等的收容箱 202、 氧气罐 201, 收容箱 202 和氧气罐 201 均安装在伤病员承载固定面 100 下端的安装滑轨 108 上, 并 通过弹簧销限位, 以便实现快速拆装。 0035 在具体实施本发明过程中, 滑动带导槽 305 通过铆钉或螺钉固定在槽轨 301 上 ( 如图 3 所示 ), 滑动带导槽 305 可以为尼龙滑动。

24、带导槽。 0036 在具体实施本发明过程中, 承载面 102 上带伤病员绑肩带、 兜档及绑腿带, 以便伤 病员躺上后进行绑定, 防止转运过程中的倾覆和跌落。头部固定器 103 可以为可拆卸头部 固定器, 并带海绵缓冲垫。旋转护栏 104 铰接在边框上, 可竖起锁定或旋转放倒, 方便伤病 员抬上或抬下。脚蹬板 106 可以采用卡扣固定在承载框架体 101 上, 上下楼梯时保护伤病 员防止滑落。 0037 在具体应用本发明时, 伤病员可以躺在承载面 102 上, 并通过头部固定器 103、 旋 转护栏104和脚蹬板106固定, 防止转运过程中的跌落, 同时利用生命支持设备内携带的呼 吸机、 输液泵。

25、、 液瓶 ( 袋 )、 氧气瓶等对伤病员进行实时基本生命支持, 从而确保伤病员转运 中的不间断生命支持。 0038 在平地区域或空旷空间内进行转运时, 可以由两名或多名医护人员手握担架把手 105 进行抬运, 地面状态允许时, 也可以将本发明直接放置在地面上, 在推、 拉力的作用下, 前端导轮 303 和后端导轮 304 的轴上枢接的滚动装置 400 滚动从而实现前进。 0039 如图 4 所示, 当遇到狭窄、 陡峭的楼梯通道时, 沿楼梯向上转运伤病员时, 以靠近 脚蹬板 106 一侧的下端滚动装置 400 为支撑, 将本发明沿着楼梯面平放, 滑动装置 300 的滑 动带 302 紧贴楼梯各级。

26、踏步的顶端, 此时借助外力沿斜面上向拉动, 即可实现伤病员较平 顺地上楼梯过程。 在向下转运伤病员时, 同样借助沿斜面上向的缓降保护力, 逐渐将本发明 沿斜面向下滑动, 直至靠近脚蹬板106一侧的下端滚动装置400支撑着地, 再根据空间许可 逐渐将本发明和伤病员放平于地面。 0040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发明的优点。 本行业的技术 人员应该了解, 本发明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 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 发明的原理, 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 本发明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 这些变 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发明范围内, 本发明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 等效物界定。 说 明 书 CN 103845158 A 6 1/2 页 7 图 1 图 2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3845158 A 7 2/2 页 8 图 3 图 4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3845158 A 8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类生活必需 > 医学或兽医学;卫生学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