夹气囊砖的织物增强混凝土双层薄壳屋顶.pdf

上传人:000****221 文档编号:615809 上传时间:2018-02-26 格式:PDF 页数:8 大小:814.5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410687235.2

申请日:

2014.11.25

公开号:

CN104453051A

公开日:

2015.03.25

当前法律状态:

授权

有效性:

有权

法律详情:

授权|||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E04B 7/10申请日:20141125|||公开

IPC分类号:

E04B7/10; E04B1/76

主分类号:

E04B7/10

申请人:

盐城工学院

发明人:

荀勇; 荀琦; 孙海霞

地址:

224000江苏省盐城市希望中路1号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科亿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11350

代理人:

汤东凤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夹气囊砖的织物增强混凝土双层薄壳屋顶,包括织物增强混凝土薄壳及其上的夹气囊砖单元,所述夹气囊砖单元由上膜,下膜及其之间密封的气囊构成,气囊向上膜一侧鼓出,下膜为平面,夹气囊砖单元周围的密封部互相搭接在织物增强混凝土薄壳表面,保持上膜向上构成第一层,其上反向扣接夹气囊砖单元周围的密封部互相搭接的第二层,且第二层的搭接部与第一层的上膜对正,在第二层上铺设有隔层,隔层上间隔铺设细骨料混凝土和织物网层。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夹气囊砖的织物增强混凝土双层薄壳屋顶,其特征在于,包括织物增强混凝土薄壳及其上铺设的夹气囊砖单元,所述夹气囊砖单元由上膜,下膜及其之间密封的气囊构成,气囊向上膜一侧鼓出,下膜为平面,夹气囊砖单元周围的密封部互相搭接在织物增强混凝土薄壳表面,保持上膜向上构成第一层,其上反向扣接夹气囊砖单元周围的密封部互相搭接的第二层,且第二层的搭接部与第一层的上膜对正,在第二层上铺设有隔层,隔层上间隔铺设细骨料混凝土和织物网层。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屋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夹气囊砖单元为方形,气囊为圆形。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屋顶,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膜为塑料薄膜,下膜为具有一定刚度的塑料薄片。

4.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屋顶,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囊内为气体和/或气体体积含量较高的轻质松散性固体材料。

5.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屋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层的搭接部搭成长条状塑料薄片,搭接全部完成后,搭接部构成方形网格状。

6.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屋顶,其特征在于,所述隔层为粘有织物网的纸。

7.
  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屋顶,其特征在于,所述隔层上间隔铺设的细骨料混凝土层和织物网层至少为各自两层。

说明书

夹气囊砖的织物增强混凝土双层薄壳屋顶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房屋建筑工程中的建筑结构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夹气囊砖的织物增强混凝土双层薄壳屋顶。
背景技术
织物增强混凝土(TRC-Textile reinforced concrete)是采用现代纺织技术织造而成的多轴向针织经编网状织物。其织物纱线通常采用耐碱玻璃纤维、碳纤维、芳仑纤维、玄武岩纤维;其混凝土基体为高性能细骨料混凝土。
目前,国外已有采用织物增强混凝土制作单层织物增强混凝土薄壳屋顶的报导,并有采用充气膜为模板制作钢丝网水泥薄壳屋顶的报导。
显然,织物增强混凝土薄壳屋顶由于其内部的织物是非金属材料,不易锈蚀,它比钢丝网水泥薄壳屋顶耐久性更好。但是,无任是织物增强混凝土薄壳屋顶还是钢丝网水泥薄壳屋顶其保温性能都较差。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夹气囊砖的织物增强混凝土双层薄壳屋顶,具有保温性好,结构紧密,铺设精巧,成本低廉的优势。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夹气囊砖的织物增强混凝土双层薄壳屋顶,包括织物增强混凝土薄壳及其上铺设的夹气囊砖单元,所述夹气囊砖单元由上膜,下膜及其之间密封的气囊构成,气囊向上膜一侧鼓出,下膜为平面,夹气囊砖单元周围的密封部互相搭接在织物增强混凝土薄壳表面,保持上膜向上构成第一层,其上反向扣接夹气囊砖单元周围的密封部互相搭接的第二层,且第二层的搭接部与第一层的上膜对正,在第二层上铺设有隔层,隔层上间隔铺设细骨料混凝土和织物网层。
进一步的,所述的夹气囊砖单元为方形,气囊为圆形。
进一步的,所述上膜为塑料薄膜,下膜为具有一定刚度的塑料薄片。
进一步的,所述气囊内为气体和/或气体体积含量较高的轻质松散性固体材料。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层的搭接部上搭成长条状塑料薄片,搭接全部完成后,构成方形网格状。
进一步的,所述隔层为粘有织物网的纸。
进一步的,所述隔层上间隔铺设的细骨料混凝土层和织物网层至少为各自两层。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本发明采用织物增强混凝土双层薄壳屋顶,在两层织物增强混凝土薄壳屋之间内夹气囊砖,该气囊砖内部可以是气体,也可以是气体体积含量较高的轻质松散性固体材料。因大量的气体被密封在两层织物增强混凝土双层薄壳之间,因此,本项发明的有益效果及优点是保温节能。由于气囊砖采用不透气的材料做表皮,因此,含气囊砖的双层薄壳屋顶有一定的抗渗 作用。同时双层气囊砖的叠扣铺设在保温抗渗的同时也使结构更加紧密。本发明生产成本低廉,效果优异,制得大范围商业化推广。
附图说明
图1a为本发明夹气囊砖单元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1b为本发明夹气囊砖单元的俯视结构图。
图2为本发明夹气囊砖单元搭接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第一层与第二层铺设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搭接部局部放大图。
图5为本发明夹气囊砖的织物增强混凝土双层薄壳屋顶的整体剖面图。
其中,1-上膜,2-下膜,3-气囊,4-密封部,5-搭接部,6-隔层,7-织物网层,8-细骨料混凝土层,9-织物网层,10-细骨料混凝土层,11-长条状塑料薄片。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技术方案做进一步详细描述:
一种夹气囊砖的织物增强混凝土双层薄壳屋顶,包括织物增强混凝土薄壳及其上铺设的夹气囊砖单元,所述夹气囊砖单元由上膜1,下膜2及其之间密封的气囊3构成,气囊3向上膜1一侧鼓出,下膜2为平面,夹气囊砖单元周围的密封部4互相搭接在织物增强混凝土薄壳表面,保持上膜1向上构成第一层,其上反向扣接夹气囊砖单元周围的密封部4互相搭接的第二层,且第二层的搭接部6与第一层的上膜1对正,在第二层上铺设有隔层6,隔层6上间隔铺设细骨料混 凝土层10和织物网层9。
进一步的,所述的夹气囊砖单元为方形,气囊3为圆形。
进一步的,所述上膜1为塑料薄膜,下膜2为具有一定刚度的塑料薄膜。
进一步的,所述气囊3内为气体和/或气体体积含量较高的轻质松散性固体材料。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层的搭接部5上设置有长条状塑料薄片11。
进一步的,所述隔层6为粘有织物网的纸。
进一步的,所述隔层6上间隔铺设的细骨料混凝土层10和织物网层9至少为各自两层。
本发明的制备方法为:
一、采用已有制作钢丝网水泥薄壳的方法,制作首层织物增强混凝土薄壳(如:[1]Neff,W.:Building construction,U.S.Pat.2,270,229,1941;[2]Sobek,W.:Auf Pneumatisch Gestuetzten Schalungen Herge-Stellte Betonschalen.phD dissertation,University ofStuttgart,1987)。
二、制备气囊砖:
如图1a及图1b中上膜1为常用塑料薄膜,下膜2为可略弯曲但有一定刚度的塑料薄膜片,上膜1的尺寸较下膜2大,上膜1和下膜2中部留出一个圆形气囊3使上膜1和下膜2相互不接触,在这个区域注入气体,使上膜1向一侧鼓出。除气囊3之外的上膜1和下膜2接触区域为密封部4,密封部4区域为上膜1和下膜2采用热加工方法融为一体的区域。
三、砌贴气囊砖:
如图2,在凝结硬化的首层织物增强混凝土薄壳上表面较低处,铺第一块气囊砖,铺粘时,气囊砖中的塑料薄片下膜2贴在首层织物增强混凝土薄壳上表面,并且不用胶粘剂。在第一块的四周较高处铺第二块和第三块等气囊砖,周边气囊砖和第一块气囊砖有一部分搭接部5,搭接部5的两块气囊砖之间用胶粘剂粘结,且较高处的气囊砖边缘压在较低处的气囊砖边缘之上。以此方法扩展至整个屋顶。然后,如图3所示,在第一层气囊砖之上铺设第二层气囊砖。铺设第二层气囊砖时,气囊砖中的塑料薄片下膜2向上,塑料薄膜上膜1向下,气囊砖中的气囊3向下突起,填充在第一层气囊砖两个气囊之间的搭接边缘凹陷部位;第二层气囊砖与气囊砖之间的搭接边缘,搭接于第一层气囊砖的气囊突起的顶部。同第一层气囊砖铺粘,在第一块的四周较高处铺第二块和第三块等气囊砖,周边气囊砖和第一块气囊砖有一部分搭接部5,搭接部5的两块气囊砖之间用胶粘剂粘结,且较高处的气囊砖边缘压在较低处的气囊砖边缘之上。以此方法扩展至整个屋顶。由于,第一层气囊砖两个气囊之间有凹陷,且第一层气囊砖顶部较软,因此,第二层气囊砖粘贴时,其两个气囊之间的搭接部位的下面的基层,不平整且较软,因此,在第二层气囊砖之间的搭接部5中夹一块长条状塑料薄片11,以提高搭接部位的刚度。如图4。
四、制作第二层织物增强混凝土薄壳:
图5所示,第二层气囊砖铺粘完成后,在其上盖一层粘有织物网的纸做成的隔层6,使第二层织物增强混凝土和气囊砖不接触(因此,夹气囊砖的织物增强混凝土双层薄壳屋顶拆除后,制作气囊砖的塑料 可以回收重新制作塑料制品,不污染环境)。采用砂浆喷射工艺,在粘有织物网的纸上均匀喷射粒径和粗砂相当的细骨料混凝土层8;当其没有完全结硬之前,在细骨料混凝土层8的上表面铺设织物网层7,采用砂浆喷射工艺,在织物网层7上均匀喷射粒径和粗砂相当的细骨料混凝土层9;当细骨料混凝土层9没有完全结硬之前,在细骨料混凝土层8的上表面铺设织物网层7,采用砂浆喷射工艺,在织物网层7上均匀喷射粒径和粗砂相当的细骨料混凝土层10,记得到所述夹气囊砖的织物增强混凝土双层薄壳屋顶。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不经过创造性劳动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保护范围为准。

夹气囊砖的织物增强混凝土双层薄壳屋顶.pdf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夹气囊砖的织物增强混凝土双层薄壳屋顶.pdf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夹气囊砖的织物增强混凝土双层薄壳屋顶.pdf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夹气囊砖的织物增强混凝土双层薄壳屋顶.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夹气囊砖的织物增强混凝土双层薄壳屋顶.pdf(8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43申请公布日21申请号201410687235222申请日20141125E04B7/10200601E04B1/7620060171申请人盐城工学院地址224000江苏省盐城市希望中路1号72发明人荀勇荀琦孙海霞74专利代理机构北京科亿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11350代理人汤东凤54发明名称夹气囊砖的织物增强混凝土双层薄壳屋顶57摘要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夹气囊砖的织物增强混凝土双层薄壳屋顶,包括织物增强混凝土薄壳及其上的夹气囊砖单元,所述夹气囊砖单元由上膜,下膜及其之间密封的气囊构成,气囊向上膜一侧鼓出,下膜为平面,夹气囊砖单元周围的密封部互相搭接在织物增强混凝土薄壳表面,保。

2、持上膜向上构成第一层,其上反向扣接夹气囊砖单元周围的密封部互相搭接的第二层,且第二层的搭接部与第一层的上膜对正,在第二层上铺设有隔层,隔层上间隔铺设细骨料混凝土和织物网层。51INTCL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权利要求书1页说明书3页附图3页10申请公布号CN104453051A43申请公布日20150325CN104453051A1/1页21一种夹气囊砖的织物增强混凝土双层薄壳屋顶,其特征在于,包括织物增强混凝土薄壳及其上铺设的夹气囊砖单元,所述夹气囊砖单元由上膜,下膜及其之间密封的气囊构成,气囊向上膜一侧鼓出,下膜为平面,夹气囊砖单元周围的密封部互相搭接在织物增强混。

3、凝土薄壳表面,保持上膜向上构成第一层,其上反向扣接夹气囊砖单元周围的密封部互相搭接的第二层,且第二层的搭接部与第一层的上膜对正,在第二层上铺设有隔层,隔层上间隔铺设细骨料混凝土和织物网层。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屋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夹气囊砖单元为方形,气囊为圆形。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屋顶,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膜为塑料薄膜,下膜为具有一定刚度的塑料薄片。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屋顶,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囊内为气体和/或气体体积含量较高的轻质松散性固体材料。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屋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层的搭接部搭成长条状塑料薄片,搭接全部完成后,搭接部构成方形网格状。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屋顶,。

4、其特征在于,所述隔层为粘有织物网的纸。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屋顶,其特征在于,所述隔层上间隔铺设的细骨料混凝土层和织物网层至少为各自两层。权利要求书CN104453051A1/3页3夹气囊砖的织物增强混凝土双层薄壳屋顶技术领域0001本发明涉及房屋建筑工程中的建筑结构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夹气囊砖的织物增强混凝土双层薄壳屋顶。背景技术0002织物增强混凝土TRCTEXTILEREINFORCEDCONCRETE是采用现代纺织技术织造而成的多轴向针织经编网状织物。其织物纱线通常采用耐碱玻璃纤维、碳纤维、芳仑纤维、玄武岩纤维;其混凝土基体为高性能细骨料混凝土。0003目前,国外已有采用织物增强混凝土制。

5、作单层织物增强混凝土薄壳屋顶的报导,并有采用充气膜为模板制作钢丝网水泥薄壳屋顶的报导。0004显然,织物增强混凝土薄壳屋顶由于其内部的织物是非金属材料,不易锈蚀,它比钢丝网水泥薄壳屋顶耐久性更好。但是,无任是织物增强混凝土薄壳屋顶还是钢丝网水泥薄壳屋顶其保温性能都较差。发明内容0005为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夹气囊砖的织物增强混凝土双层薄壳屋顶,具有保温性好,结构紧密,铺设精巧,成本低廉的优势。0006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0007一种夹气囊砖的织物增强混凝土双层薄壳屋顶,包括织物增强混凝土薄壳及其上铺设的夹气囊砖单元,所述夹气囊砖单元由上膜,下膜及其。

6、之间密封的气囊构成,气囊向上膜一侧鼓出,下膜为平面,夹气囊砖单元周围的密封部互相搭接在织物增强混凝土薄壳表面,保持上膜向上构成第一层,其上反向扣接夹气囊砖单元周围的密封部互相搭接的第二层,且第二层的搭接部与第一层的上膜对正,在第二层上铺设有隔层,隔层上间隔铺设细骨料混凝土和织物网层。0008进一步的,所述的夹气囊砖单元为方形,气囊为圆形。0009进一步的,所述上膜为塑料薄膜,下膜为具有一定刚度的塑料薄片。0010进一步的,所述气囊内为气体和/或气体体积含量较高的轻质松散性固体材料。0011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层的搭接部上搭成长条状塑料薄片,搭接全部完成后,构成方形网格状。0012进一步的,所述隔。

7、层为粘有织物网的纸。0013进一步的,所述隔层上间隔铺设的细骨料混凝土层和织物网层至少为各自两层。0014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本发明采用织物增强混凝土双层薄壳屋顶,在两层织物增强混凝土薄壳屋之间内夹气囊砖,该气囊砖内部可以是气体,也可以是气体体积含量较高的轻质松散性固体材料。因大量的气体被密封在两层织物增强混凝土双层薄壳之间,因此,本项发明的有益效果及优点是保温节能。由于气囊砖采用不透气的材料做表皮,因此,含气囊砖的双层薄壳屋顶有一定的抗渗作用。同时双层气囊砖的叠扣铺设在保说明书CN104453051A2/3页4温抗渗的同时也使结构更加紧密。本发明生产成本低廉,效果优异,制得大范。

8、围商业化推广。附图说明0015图1A为本发明夹气囊砖单元的剖面结构示意图。0016图1B为本发明夹气囊砖单元的俯视结构图。0017图2为本发明夹气囊砖单元搭接后的结构示意图。0018图3为本发明第一层与第二层铺设后的结构示意图。0019图4为搭接部局部放大图。0020图5为本发明夹气囊砖的织物增强混凝土双层薄壳屋顶的整体剖面图。0021其中,1上膜,2下膜,3气囊,4密封部,5搭接部,6隔层,7织物网层,8细骨料混凝土层,9织物网层,10细骨料混凝土层,11长条状塑料薄片。具体实施方式0022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技术方案做进一步详细描述0023一种夹气囊砖的织物增强混凝土双层薄壳。

9、屋顶,包括织物增强混凝土薄壳及其上铺设的夹气囊砖单元,所述夹气囊砖单元由上膜1,下膜2及其之间密封的气囊3构成,气囊3向上膜1一侧鼓出,下膜2为平面,夹气囊砖单元周围的密封部4互相搭接在织物增强混凝土薄壳表面,保持上膜1向上构成第一层,其上反向扣接夹气囊砖单元周围的密封部4互相搭接的第二层,且第二层的搭接部6与第一层的上膜1对正,在第二层上铺设有隔层6,隔层6上间隔铺设细骨料混凝土层10和织物网层9。0024进一步的,所述的夹气囊砖单元为方形,气囊3为圆形。0025进一步的,所述上膜1为塑料薄膜,下膜2为具有一定刚度的塑料薄膜。0026进一步的,所述气囊3内为气体和/或气体体积含量较高的轻质松。

10、散性固体材料。0027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层的搭接部5上设置有长条状塑料薄片11。0028进一步的,所述隔层6为粘有织物网的纸。0029进一步的,所述隔层6上间隔铺设的细骨料混凝土层10和织物网层9至少为各自两层。0030本发明的制备方法为0031一、采用已有制作钢丝网水泥薄壳的方法,制作首层织物增强混凝土薄壳如1NEFF,WBUILDINGCONSTRUCTION,USPAT2,270,229,1941;2SOBEK,WAUFPNEUMATISCHGESTUETZTENSCHALUNGENHERGESTELLTEBETONSCHALENPHDDISSERTATION,UNIVERSITYOFS。

11、TUTTGART,1987。0032二、制备气囊砖0033如图1A及图1B中上膜1为常用塑料薄膜,下膜2为可略弯曲但有一定刚度的塑料薄膜片,上膜1的尺寸较下膜2大,上膜1和下膜2中部留出一个圆形气囊3使上膜1和下膜2相互不接触,在这个区域注入气体,使上膜1向一侧鼓出。除气囊3之外的上膜1和下膜2接触区域为密封部4,密封部4区域为上膜1和下膜2采用热加工方法融为一体的区域。说明书CN104453051A3/3页50034三、砌贴气囊砖0035如图2,在凝结硬化的首层织物增强混凝土薄壳上表面较低处,铺第一块气囊砖,铺粘时,气囊砖中的塑料薄片下膜2贴在首层织物增强混凝土薄壳上表面,并且不用胶粘剂。在。

12、第一块的四周较高处铺第二块和第三块等气囊砖,周边气囊砖和第一块气囊砖有一部分搭接部5,搭接部5的两块气囊砖之间用胶粘剂粘结,且较高处的气囊砖边缘压在较低处的气囊砖边缘之上。以此方法扩展至整个屋顶。然后,如图3所示,在第一层气囊砖之上铺设第二层气囊砖。铺设第二层气囊砖时,气囊砖中的塑料薄片下膜2向上,塑料薄膜上膜1向下,气囊砖中的气囊3向下突起,填充在第一层气囊砖两个气囊之间的搭接边缘凹陷部位;第二层气囊砖与气囊砖之间的搭接边缘,搭接于第一层气囊砖的气囊突起的顶部。同第一层气囊砖铺粘,在第一块的四周较高处铺第二块和第三块等气囊砖,周边气囊砖和第一块气囊砖有一部分搭接部5,搭接部5的两块气囊砖之间。

13、用胶粘剂粘结,且较高处的气囊砖边缘压在较低处的气囊砖边缘之上。以此方法扩展至整个屋顶。由于,第一层气囊砖两个气囊之间有凹陷,且第一层气囊砖顶部较软,因此,第二层气囊砖粘贴时,其两个气囊之间的搭接部位的下面的基层,不平整且较软,因此,在第二层气囊砖之间的搭接部5中夹一块长条状塑料薄片11,以提高搭接部位的刚度。如图4。0036四、制作第二层织物增强混凝土薄壳0037图5所示,第二层气囊砖铺粘完成后,在其上盖一层粘有织物网的纸做成的隔层6,使第二层织物增强混凝土和气囊砖不接触因此,夹气囊砖的织物增强混凝土双层薄壳屋顶拆除后,制作气囊砖的塑料可以回收重新制作塑料制品,不污染环境。采用砂浆喷射工艺,在。

14、粘有织物网的纸上均匀喷射粒径和粗砂相当的细骨料混凝土层8;当其没有完全结硬之前,在细骨料混凝土层8的上表面铺设织物网层7,采用砂浆喷射工艺,在织物网层7上均匀喷射粒径和粗砂相当的细骨料混凝土层9;当细骨料混凝土层9没有完全结硬之前,在细骨料混凝土层8的上表面铺设织物网层7,采用砂浆喷射工艺,在织物网层7上均匀喷射粒径和粗砂相当的细骨料混凝土层10,记得到所述夹气囊砖的织物增强混凝土双层薄壳屋顶。0038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不经过创造性劳动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保护范围为准。说明书CN104453051A1/3页6图1A图1B图2说明书附图CN104453051A2/3页7图3图4说明书附图CN104453051A3/3页8图5说明书附图CN104453051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固定建筑物 > 建筑物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